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内容摘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国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加上“和谐”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表述,与过去相比较,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定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关系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我国经受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显示出我国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除了有我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很好,民族问题处理得很成功。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族关系在总体和谐的情况下,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大和谐的因素,主要是:

1、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比较落后,贫困面大,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的心理失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不和谐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方面的不和谐。

2、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民族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往往发生一些有损于民族团结的事。

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和散杂居地区,因利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引发的矛盾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影响到城市和散杂居地区的稳定。

4、长期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历史积怨和旧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一遇突发事件便爆发出来,形成激烈的对抗,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包括在政治权利、自治权利和民族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将日益突出,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处理,也会影响到民族关系。

6、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也会对民族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四者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它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关系的基石;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民族互助、和谐的核心和重要保证,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民族互助是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实现的途径、保障和推动力;民族和谐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民族关系上的体现。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抓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对发展与民族问题的关系都有十分精辟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应当把发展与民族平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去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包括法律上、政治上的平等,也包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只有各民族的完全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一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不能改变,让落后的民族地区永远落后下去,各民族的平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大问题,如设立自治市问题和一些撤消自治县改为市的地方要求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问题。应当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自治地方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把基本政治制度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重要地位,

3、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首先在理论上不能动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施行已经半个多世纪。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近年来在这方面出现一些论调,但不管如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的警示,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4、加强民族团结。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要实现这个主题,必须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要做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二要做到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常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姓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因此,要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对这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时,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的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由此可见,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实现与否,而且决定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民族和谐是指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的平等团结、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相互关系。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从民族和谐到社会和谐,从民族发展到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协调民族内部、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根本途径。从一定意义来看,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56个民族共同参与的和谐社会。只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

参考资料:○1百度:“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内容摘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国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加上“和谐”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表述,与过去相比较,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必须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定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关系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我国经受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显示出我国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除了有我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很好,民族问题处理得很成功。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族关系在总体和谐的情况下,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大和谐的因素,主要是: 1、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比较落后,贫困面大,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的心理失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不和谐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关系方面的不和谐。 2、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民族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往往发生一些有损于民族团结的事。 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和散杂居地区,因利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引发的矛盾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影响到城市和散杂居地区的稳定。 4、长期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历史积怨和旧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一遇突发事件便爆发出来,形成激烈的对抗,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包括在政治权利、自治权利和民族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将日益突出,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处理,也会影响到民族关系。 6、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也会对民族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在政治上和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更加丰富、更加广泛、更加便捷的民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各族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共同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权益。 第二,坚持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

民族团结大局。 第三,坚持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促进公平正义。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 第四,坚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抓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综合体系,在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了适合本国国情、符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情况的最好实践形式。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含。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总的政策。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区,又是一个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因此,民族团结不仅是广西民族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全国民族工作的关键点之一。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As an integrated syste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lays a vital role in guiding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ces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party has put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party's lin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o all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and units, on the basi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earned constantl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suited to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accor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region, each unit best practice form.National unity progress is the core of socialist value, is also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ational unity policy is a general policy of our country's handling ethnic relations. Guangxi is on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s most populous province, is a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of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o maintain national unity.Therefore, national unity is not only the key and core of guangxi national work, is also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national work. Key words:National unity progres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高中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点梳理3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含义: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导学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导学案岳麓版【学习目标】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大统一;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的社会经济;元朝民族关系的表现。 2、理解元朝大统一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重点】 元朝的大统一;对全国的统治措施;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难点】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学法指导】 1、学习注意前后联系。 2、独立学习,交流合作,探讨提升。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课本第55—59页,用蓝色或黑色笔独立完成自学内容,并用笔在书中划出相关知识要点。不懂的地方,教师讲解后在学案上填写完整,力求全部掌握。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题。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学: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年,蒙古各部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建立以为都城的蒙古汗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年,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就是元世祖。 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年,统一全国。南宋军民在抗元斗争中,涌现出等著名将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他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制度,并在中央设管辖吐蕃,使正式成为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设负责管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 4、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严禁把改为牧场,兴修水利等;棉纺织业成为重要家庭副业,松江的就是有名的棉纺织业的专家,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元朝商业和城市繁荣,就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会,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5、元朝时,许多汉人来到边疆,蒙古等族大量迁入内地,进入流域,经过长期共同生活,互通婚姻,逐渐融合;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在元朝广大的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教学目标: 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 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 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相关史实再认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故选C。 2.(2015·邵阳学业考)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蒙古的建立者,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属于蒙古族,他统一了蒙古,由此判断B正确。 3.(2015·怀化学业考)“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四个备选项,A中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高原;忽必烈于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故B说法正确;C中努尔哈赤的功绩是建立后金;D中阿保机建立了辽朝。 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古军队灭金④统一蒙古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可知南宋灭亡于1276年;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5.以下图表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是( )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元朝先后灭掉西夏、金和南宋,随后,实现了全国统一。 6.(2015·铜仁学业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的开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 二、多项选择 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 A.利益 B.权利 C.意识 D.情感 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 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 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 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 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 A.民族分裂势力 B.宗教极端势力 C.暴力恐怖势力 D.民族主义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互助 D.民族和谐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 民族关系 五、简答题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图文稿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问题(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落实执行这一基本原则 (3)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答:(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逐步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所在。就如材料所说,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集全中国各个民族之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落实这一基本原则应该做到:第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结合国家的各种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方针,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等民族基本知识教育。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四,确处理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繁荣的各种问题。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不把非民族性质的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是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第五,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3)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应该做到: 第一,坚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第二,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内容提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是56个民族共同参与的。只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关键字:分布特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以上,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仅这三个总面积加起来占了全国总面边境积的40%以上。二。物产丰富,资源众多。内蒙古大兴安岭盛产的落叶松闻名全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被成为“热带植物之宫”。更是内蒙古草原闻名世界,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的和太平原素有“塞上谷仓”之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三。多诶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我国幅员辽阔,路上边境线长达2.2万多公里。在漫长的路地边防线上,几乎都住着少数民族,十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和邻国友好往来的前沿阵地。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开端时期。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使华夏民族在地域基础、语言文化、经济生活和政治上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隋唐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发展时期。汉代以后,中国虽然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分裂时期,但这期间。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在历史上曾经强盛兴旺的匈奴、鲜卑、氐、羌、契丹、女真等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以后接受了汉文化,其中一部分人融入到汉族中。到了隋唐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与吐蕃、突厥等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形态。 元明清三代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确立时期,全国所有的民族地区,都置于中央直接派官的管辖之下,形成了在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形省与特别政区并存的行政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此时,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和稳定的边界,而且形成了稳定而明确的在统一中国范围内,根据不同民族、文化、历史、地理特点,以不同政策、法令行使管辖的行政制度。各民族对统一的中国的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一体格局。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二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三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在古代的民族关系中,有民族斗争的一面;也有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一面。民族斗争毕竟不是经常发生,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却是年年月月天天都在

民族理论论文96709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之我见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是指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的民族权利公平、合理分配,民族利益同等、公允的享有,民族发展机遇的均等发展,且发展条件同等、发展结果基本相同的一种民族关系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提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这一提法非常简练而又准确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蕴涵的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落后与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不论是聚居还是杂散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民族团结,就是中华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都平等相待,和睦共处,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民族团结是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各民族的共同事业决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民族互助,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反对任何民族一切形式的剥削,主张各

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 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民族交往的内容涉及到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精神产品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即民族生命群体的延续),或者说涉及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民族交往是民族发展重要的一环,也是民族发展的一种动因和形式。民族只有在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民族发展无论属于常态的,还是属于异态的、跳跃式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交往交流活动中实现的。具体来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交流。 民族经济交流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民族发展决定于民族经济发展。经济交流是最重要的交流,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领域的交流主要涉及经济上的联系、分工、商品交换或交流,包括经济上的协作、相互依赖、互惠互利,压迫民族对被压迫民族的剥削、掠夺。民族经济交流的根本动因是利益,民族经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关系实质上是各种利益的实现关系。 民族政治交流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政治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是民族发展内容的一个方面,也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前提和促进因素。因为民族社会的较广泛的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开始的,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为标志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的迅速发展,是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基础的。历史上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的交流,包括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和亲、使节往来、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等,是各民族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6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精练精析 岳麓版

6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020·泰安模拟)“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 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4.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辛弃疾 5.(2020·济宁中考)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据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 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2020·安阳模拟)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 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7.有一次,李肇星(我国前外交部长)和美国一位领导人会谈,对方说,我对中国“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 满。李肇星立刻问他,你了解西藏的历史吗?对方摇摇头。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 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了长久 的热烈掌声。“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始于( ) A.元朝 B.明朝 C.秦朝 D.中华人民共和国 8.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 ) A.王昭君 B.黄道婆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9.歌曲《爱我中华》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一个民族是在 元朝时融合形成的( ) 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10.老师布置七年级一班同学搜集元朝民族关系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请你帮助他 们整理出能够反映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资料,它们是 ( )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 ④回族开始形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与民族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学时:2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了解民族特点和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表现及原因,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及意义,懂得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表现及原因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发展规律 如何区别民族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来划分,处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可称作社会主义民族,这里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民族社会的性质、民族社会的发展程度。 第一节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 (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三)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 (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在这种创造和贡献中,中华各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都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共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意识的认同和强化成为各民族的共性之一。 “各族人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权利,

都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平等地商讨和决定国家大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第278页,民族出版社,200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各民族人民真正实现了民族主体地位,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和根本利益的一致,各民族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经济交流,文化交往,人口流动,使各民族全面加强了交往与了解。 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借鉴 ,人口双向流动加快,杂居现象更加普遍,异族间通婚大量增加。 各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风味小吃被其他民族所熟悉、认可、接受和享用。 双语、多语和互相学习语言的现象增多。 经济形成了互补、互惠、互利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能不断得到满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得到实现和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有历史沉淀的结果,有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各民族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民族社会生活方面逐渐增多的共同性,还有各民族利益追求和发展目标上的统一性。 二、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 原因: (一)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形成和增强的政治原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 中央访问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隔阂,宣传民族政策,慰问少数民族群众,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对各少数民族的关怀,中央先后派出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四个中央访问团赴少数民族地区访问。毛泽东主席为中央访问团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 少数民族参观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或国家民委等单 位邀请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有时包括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来首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人教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 1.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2.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主要讲述了蒙古兴起的过程及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了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史内容。以及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和作用。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的学习,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这些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其次,“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较难理解,教师要化难为易,适当讲解。再次,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宣政院”时,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在疆域问题上,应强调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辽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学生人数多,各班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七年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能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希望通过图片、材料等多种形式,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的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问题(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落实执行这一基本原则? (3)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答:(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逐步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所在。就如材料所说,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集全中国各个民族之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落实这一基本原则应该做到:第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结合国家的各种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方针,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等民族基本知识教育。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

传播。努力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四,确处理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繁荣的各种问题。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不把非民族性质的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是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 第五,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3)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应该做到: 第一,坚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第二,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的含义。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的含义。 (5)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 (6)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及学校的统一要求,主要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采用团、队、班会,民族歌舞、民族团结故事会等方式,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知识讲座,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