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

“意向”概念

(就社会学这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社会学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包括外在的和内心的行动,以及不行动或忍受),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一、方法论基础

的可以是:

“意向”在这里指一个行为者在

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②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

在一

向;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观持有的意向。意向是否客观上“正确”或者是否能够被形而上学地论证为“真”,在此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研究行为的经验科学如社会学和历

史学,与研究行为的各种带有价值判断的学科如法学、伦理学、道德学、美学等不同,后者试图研究的,是其对象的“正确”或“有效”的意向。

有意向的行为,与(如我们希望在这里说的)单

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与社会学有关的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纯粹习惯性的行为(见下文),就处在两者的界线上。在人的心理生理活动中,有时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意向的即可以理解的行为。还有些行为的意向,只有专家才能辨认出来。神秘的从而无法适当地用语言表述的行为,对于那些不能产生这些行为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反之,把特定行为产生出来的能力,不是理解这一行为的前提条件。“不是恺撒的人也能理解恺撒。”要明确地理解一种行为,完整的“行为重现”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条件。在一个行为过程中,可理解的部分和不可理解的部分常常混在一处、联成一体。

所有的说明,就像整个科学一样,都希冀“明

确”。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因此是合乎逻辑或者合乎数学规律的),或者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情感的,艺术上可感受的)。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地理解了。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地想象出来。理性的理解,即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和清晰的理智把握,能够实现的最高层次,首先是在数学或逻辑中,

对逻辑判断关系上互相关联的意向结构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在思维中或论证中使用算式或者使用勾

股定理,或者他根据我们的思考方式“正确”地表述他的全部逻辑思路,我们将完全清楚地理解,他的意向是什么。同样,如果他根据被我们视为“已知”的“经验事实”和他所宣布的目的,(按照我们的经验)在他的行为中获得由他应用的“手段”所明确引出的后果时,我们也将完全清楚地理解他的意向。在关于这类有目的理性行为的说明里,我们对所应用手段理解的明确性,已经达到了最高程度。在较低、但能满足我们说明欲望的明确性程度上,我们理解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或者可以设身处地领会其发生过程的“错误”(包括“纠缠在一起的难题”)。相反,我们常常不能完全、明确地理解,某个人行为所实际依据的一些最终“目的”或“价值”。在特定情况下,我们虽然可以理智地把握它们,但同时,这些最终价值与我们自己的最终价值差距越大,我们就越难通过自己设身处地的领会,来感受地理解它们。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往往只得满足于用理智来说明它们。在这一点也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它们作为事实来承认,并由此出发,最大限度地找出可以理智地说明的、或者可以近似地领会的意向,使我们能够理解可能由这些意向驱使的行为的过程。这类行为的例子有,在那些根本不信宗教的人眼中,宗教和慈善人士的倾心奉献;或者,对那些根本拒绝理性的人来说,极端的理性崇拜者(“人权”)的行为。对于实际的感情(如各种类型的恐

惧、愤怒、雄心、羡慕、嫉妒、爱恋、激动、骄傲、报复、崇敬、奉献或追求),对于由这些感情导致的、从理性合目的行为角度观察而认定为非理性的各种反应,我们自己越是能亲身感受,我们就越能在情感上确切地重现它们。但无论如何,即使这些感情和非理性的反应,绝对地超出了我们自己可能有的程度,我们也能够领会性地从意向上理解它们,并理智地估计出它们对行为方向和行为手段的影响。

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从构建类型的科学角度出发,研究和描述这些意向关系的最清晰的方法,是把它们看成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例如,在解释“股市恐慌”时,可以根据解释者的目的,一开始先确定,没有非理性因素时股市将怎样运行,然后再把那些非理性因素作为“扰动”考虑进来。同样,在研究政治或军事行动时,亦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先确定在所有情形和参与者的全部意向已知,所有参与者都严格按照理性原则,即按照对大家都适用的经验使用各种手段时,这些政治或军事行动会怎样展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偏离纯粹状态的行为,按照因果关系归结到造成了这些偏离的非理性上。因此,把严格的目的理性行为构建为一种类型(“理想类型”),从而把现实的受到各种非理性如感情、错误影响的行为,视作对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将有助于社会学在理性基础上,明确地和无歧义地理解这些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并且仅仅根据这一方法论的合目的性“,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具有理性主义偏见,也不表示它真的相信,在现实中理性也许起主导作用。它只应当理解为社会学的研究手段。事实上,这一研究手段本身,没有就理性考量究竟对实际行为有多大作用的问题,作出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判断。(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不适当地使用理性主义解释的危险。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无意向的过程和事物可以成为人类行为的诱

因、结果、促动或障碍,并进入研究人类行为的所有科学的视野。这里“,无意向”不能等同于“不可体验”或“非人的”。人造或人加工过的每一物体,例如“机器”,只有通过制造或使用它的人类行为的意向(不管这些意向的目标是如何地相异),才能够被说明和理解。不了解这些意向,就根本不能理解机器。对机器的理解在于把握人类行为与把机器当成“手段”或者“目的”的人类意向的关系。意向事先便浮现在行为者的脑海里并指导他的行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我们才能理解机器一类的物体。相反,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

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例如,世纪末①道拉海湾

海堤的大决口,引发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口迁移,因此(可能!)具有“历史”意义。人的生老病死规律和生命的有机循环,例如从儿童的幼小生命到老人的体衰力竭,更是无意向的事实。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在自己的各种行为中,以不同的方式考虑到这些事实。因此,它们对社会学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另一类无意向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心理学或心理生理学现象(如疲劳、锻炼、记忆等,以及在某些赎罪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特别的虔诚,在速度、方式和方向等方面不同的各种反应的特定差异等)。理解性的研究在处理这些现象或其他不可理解的事物时,将和实际行为者的做法相同,即把它们当成“事实”来接受,并在研究中注意到它们。

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也许,将来的研究能够作出这样的发现。例如,如果并且只要统计资料能够充分证明,人的生物遗传特性会影响人的社会学活动方式,尤其是影响人的意向与其社会行为方式的联系,那么,社会学便应当把人的遗传特性(“人种”)差别,当成给定的事实,就像它把人的生理特点如饮食需求方式,或者把衰老对行为的影响方式当成给定的事实一样。当然,揭示这些事实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说明性地理解具有意向的人类行为是社会学(以及所有研究人类行为的科

德文版编者

年。注

学)的任务。这一任务不会因为我们把一些现象视为给定事实而有丝毫的减轻。对那些不可理解的事实(例如特定行为目标出现的频率或者典型行为的理性程度,与行为者的脑容积、肤色或其他总能指出的生物遗传特点之间的特别联系),社会学家则把它们纳入到可理解性地说明的动机关系的某些环节上。就像我们今天在社会学里常常看到的那样(见上文)。

理解指的是:对一个行为(包括言论)所具有

的意向的即时理解。当我们听到或读到算式

时,我们立即“理解”了它的意义(对思维的理性的即时理解)。我们也能从一个人的脸色、声音或其他非理性动作中“理解”他正在表示自己的愤怒(对感情的非理性的即时理解)。我们理解锯木工的动作,理解一个正把手伸向门把来关门的人,一个在用枪瞄准野兽的人(对动作的理性的即时理)解释性

解)。但理解指的也是:

的理解。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正在算账,或者正在演算数学题,正在搞工程计算等等,同时听到他正说出或看

到他正写下算式,我们将可能从动机出发,依

据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理解”他在此时和此种情形下说或写这道算式所能“归之于”的意向关系。这就是说,我们获得了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联系(动机的理性理解)。如果我们了解,锯木工是为着工资报酬或为着自家需要、为着锻炼身体等理性目的,或者为着“出气”一类的非理性目的而锯木,我们对他锯木的理解,就不但是即时的,而且是合乎动机的。同样,如果我们知道猎

人按照命令消灭野兽或与野兽战斗而举起枪(理性的),或者为了报复而举枪(感情的,在此意义上是非理性的),我们对他举枪行为的理解,也是合乎动机的。此外,如果我们明白,发怒者是出于嫉妒、病态性的狂妄或者因为自尊心受到损害而生气,我们便最终从动机上理解了他的愤怒(在这里是感情性的,即非理性动机的)。所有这些都是可理解的意向联系的例子。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便是对实际发生的行为过程的解释。对一门以行为的意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来说,“解释”只是表示,根据行为主体主观持有的意向,对一个可即时性理解的行为所包含的意向联系的把握(关于“解释”的因果含点)。在上述所有例子里,义,见后面的第包括感情行

为的例子里,我们都把现象具有的或者意向联系中的主观意向,称为主体“持有”的意向(这里,我们对“持有”这个词的用法超出了通常的范围。在通常情况下,只是在理性的和有明确目的的行为中,才谈得上主体持有意向)。

对在上述所有例子里,“理解”分别表示:具

体情况下实际出现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对群体平均或近似持有的意例如在历史考察中)

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例如在社会学群体考察在为经常出现的现象所构造的纯粹类型中);或者(

(理想类型)中,对科学地设想的(“理想类型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纯粹经济学理论内的概念和“规律”就是这样的理想构造。这些概念或规律说明,

如果某一特定人类行为是严格理性的,不受错误和感情干扰的,如果它坚定地朝着唯一的一个目标(经济目标),那么,这一行为将怎样展开。实际行为当然极少(如在股票交易所)像在理想模式里那样展开,而且,这极少的例子也仅仅是接近于理想模式(关于理想模式构建的目的,请参见我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第

卷上的论文(第及以后诸页)和下面的第点)。

虽然,每一个说明都力求明确(见第点),但是,一

个十分明确地从意向出发的说明,就其本身和其明确性的特点来说,还不足以成为有效因果关系的说明。这一说明本身还仅仅是特别明确的关于因果关系的假说。

行为者或他人所宣称的行为“动机”,或者“压抑(”它

首先指的是没有公开承认的动机),经常能够使行为者本人如此地不明白他的行为指向的真实关系,以至于他自己主观上认为正确的描述,只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这些真实关系并说明性地确定它们,即使它们不被,或者在大多数情形里不完全被行为者清楚意识到。这是意向说明中的一种边)被我们视为“相同”或“类似”的人类界现象。行为表

现形式,可能根源于各个行为者完全不同的意向联系。在我们归为“同类”的许多场合下,我们却能“理解”到动机大不相同、甚至经常相反的行为(有关例子可见齐美

指韦伯的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知识的客观性”,该文现重印于韦伯的《科学学论文集》第

页。中译

版第

者注

尔的《历史哲学的问题》)。在给定的形势下,行为者

经常可能会有相反的、互相竞争的动机。我们只能总的“理解”它们。我们的全部经验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形里,我们无法近似地估计,至少无法略为可靠地估计,这些互相竞争、但在我们眼中同样可理解的意向关系,以何等的相对强度出现在人的行为中。只有动机竞争的实际结果,才能提供答案。如同对每一种假说那样,对我们的理解性的意向说明来说,应用实际过程中的结果来验证,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验证,只有在可惜很少和特别适当的心理实验场合,才能达到较高的精度。而在同样很少的场合里,在单一现象的数量大、计数又无歧义的时候,才能通过统计学来达到精度非常不同的近似结果。除此之外,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比较历史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仅仅在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点上,即我们针对其实践意义研究的“动机”或“诱因”上不同:这是比较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遗憾的是,可供比较社会学使用的手段,常常是不可靠的“思想实验”,即设想动机行为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再构想出然后可能会出现的过程,以便从中找出动机行为的因果联系。

例如,所谓的“格莱辛定律”,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假设了一种理想的行为类型即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行为以后,对人类行为作出的一种明确的理性解释。实际情况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格莱辛定律,只有通过每一次劣币确实从货币流通中消失的经验才能说明。而在原则上,

这一经验最终要用某种“统计数据”来表达。当然,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该定律具有广泛的有效性。这里,真正的认识过程是首先获得经验观察材料,然后形成解释。显然,解释不成功,我们了解因果关系的欲望就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验证据能够表明,思维构造的某一行为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表现在实践中(就像我们希望假设的那样),这样一个就其本身来说十分明确的“规律”,对于认识实际行为,便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构想。在格莱辛规律的例子里,合意向性和经验验证是一致的,并令人信服;例证数量之多,可以认为验证结果是足够可靠的。另一方面,爱德华麦耶尔把马拉松、萨拉米斯及普拉泰埃三场战争,和希腊从而欧洲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质当成因果关系的假说,是在意向联系上可探讨的聪明设想。他并且使用若干征兆式的现象,例如希腊的预言家和先知对波斯人的态度来支持自己的假说。但增强这一假说的例证,只能是比如波斯人在耶路撒冷、埃及和小亚细亚取得胜利时的行为。而这些例证从各方面看必然是不完美的。这样,假说就不得不依靠其本身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合乎理性的明确性来支持自己。但是,如果说麦耶尔的假说还能找出一个例证的话,那么,许多看上去十分明确的关于历史事件的因果解释,连一个例证也不可能获得。所以,这些解释最终只是“假说”。

“动机”表示一种意向联系。在行为者自己或者

观察者眼中,它是行为的带有意向性质的“原因”。“合

意向”表示,根据我们的一般思维和感觉习惯,一种互相联系地展开的行为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这一行为的各个部分的关系,可以视为典型的(我们习惯上说“正确的”)意向联系。相反“,合因果律”则表示,一些事件的前后发生顺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根据经验规则,这一顺序有可能在事实上总是按照同样方式出现。(合意向这个词本身指的是,比如根据我们熟知的运算或思维法则而认定为正确的一道计算题的解。合因果指的则是在统计学事实范围内根据已经验证过了的经验规则,用我们目前了解的法则而确定为“正确”或“错误”的解出现的概率,或者一个典型的“计算错误”或典型的“难题”出现的概率。)因果解释意味着,按照某一多少可以估算的、在少有的理想情况下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概率规则,我们可以确定,在一个特定观察事件(内心的或外在的事件)之后将接着出现另一个特定事件,或者两个特定事件将同时出现。

对某一具体行为的正确的因果说明意味着,它能够从意向性理解出发,恰当地认识这一行为的外在过程和动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对典型行为(可理解的行为类型)的正确因果说明则意味着,它对这一被视为典型的行为的说明,既是(在任一种程度上)合意向的,又是(在任一种程度上)合因果律的。如果达不到合意向,那么,即使一个事件(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心理的事件)具有极强的、其概率可以用数字精确给定的规律性,它的规律仍然只是不可理解或者仅仅部分可理解的统计学

概率。另一方面,在社会学认知范围内,即使是最明确地合意向的说明,也仅仅在人们能够证明,存在着(可以用特定方式描述的)某种可能性,使得行为通常真的按照所给定的频率或其近似情况(平均的或者在“纯粹状态”下),像合意向的那样发生,才能同时成为正确的因果判断。社会行为的统计学规律,只有在符合社会行为的可理解的意向时,才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意义上,成为可理解的行为模式即“社会学规则”。同时,一个从意向上可理解的行为的理性模式,只有当它至少在某种近似的意义上能够在实践中被观察到,才能成为实际现象的社会学类型。这里,重要的问题不是,相应于可以扩展的合意向性,合意向过程发生的实际机会在不断增加,而是外在的实践究竟是否能够表明这一机会确实在不断增加。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我们有无意向事件的统计(如死亡统计、疲劳统计、机器功率统计、降雨统计)和有意向事件的统计。但社会学统计(犯罪统计、职业统计、价格统计、种植面积统计)仅仅属于后一类统计(毫无疑问,有许多统计兼有这两类统计的性质,如农作物产量统计)。

一个事件或者规律性如果是不可理解的,那么,

在这里使用的词义上,它就不是“社会学事实”或规则。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它多少是不重要的,也不意味着它对这里所使用的词义上的社会学多少是不重要的(这里的词义确实是“理解社会学”,不过,每个人不必要也不能够强迫自己接受它)。但是,它的地位和可理解行为

的地位不同:它是可理解行为的“条件”“、诱因”“、障碍”、“促动”。这种区分在方法论上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在自身活动具有可理解的意向的意义上,我们

所指的行为,始终是一个或一些个别人的行为。

有时,为了其他认知目的,把个人看成比如“细胞”的有机组合、生物化学反应的综合体,或者把个人的“心理”生活看成许多能够起作用的个别因素的组合,是有用甚至是必要的。它无疑可以使我们赢得很多宝贵的知识(因果规则)。但仅仅如此,我们不能理解用这些规则表述的个人的行为,包括考虑了各种心理因素后的个人行为。进一步,自然科学关于这些个别因素的解释越是精确,我们就越不能够理解人的行为:这种方法恰恰不是通向意向说明的途径。而社会学(根据这里使用的词义,同样适用于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行为的意向联系。对人的生理组织如细胞的活动或任何心理因素的活动,我们至少在原则上,可以通过观察事实或根据观察资料,找出它们的规则(“规律”),并用这些规则从因果关系上来“解释”它们各自的活动,即把它们归纳到规则上。但要说明人的行为,这些观察事实和规则与任何其他事实(例如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无意向的精神病理学的事实,或者技术的各种自然科学条件)完全一样,仅仅能起注释的作用。

为了另一些认知目的,例如法学的目的,或者为了实用,把社会组织(“国家”“、合作社”“、股份公司”“、基

金会”等)完全当成个人(例如,把这些组织当成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或者法律行为人)来研究,有时更加适当,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相反,社会学对这些组织的理解性说明,仅仅把它们视为个别人的特定活动的过程和综合,因为只有这些个人,才是社会学所理解的有意向的活动的承担者。尽管如此,社会学为了自身的目的,也丝毫不能忽视从其他角度观察的这些群体的思维模式。这是因为,对个人行为的说明和群体概念之间存在着下

对行为的说明,经常需要应

述三类关系:用一些十分类似于群体概念的用语(往往是完全相同的词汇),以期最终找到若干易于理解的术语。例如,法学和日常用语里的“国家”,既表示一种权利范畴,又表示这一权利规则所适用的那些实际社会行为。对社会学来说,“国

事实,并不必然地仅仅由

家”作为一个也不就是由与法律有关的那些活动构成。无论如何,社会学中不存在“行为着的”群体人格。如果社会学谈论“国家”“、民族国家”“、股份公司”“、家庭”“、军队师团”或者类似的“组织”,它所指的一般只是实际发生的或者思维构建的个别人的社会活动的特定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学虽然由于这些法学概念的精确性和使用上的广泛性而应用它们,但同时却又赋予它们完全不同的含义。

对行为的说明必须注意下述这个重要的基本事实:

那些属于日常思维、法学或其他专业思维的群体概念,是关于比如存在着的或者应当适用的事物的观念;这些观念不但出现在法官与政府官员,而且也出现在“公众”

这样的现实的人头脑里:这些观念会指导他们的行为,并由于此,这些观念对现实人的行为方式,将起着非常有力、经常甚至是支配性的因果关系作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关于应当或者不应当适用的观念。(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特定的共同行为的综合体,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原因便是,有人根据国家存在或者应当如此存在的观念,即那样一种法权秩序有效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关于这一点,可见下文论述。)如果说,社会学在过分认真和仔细的时候,还可以从自己的

术语(见上面的点)中,把这些不仅仅表示法律上应

当,而且也表示实际现象的常用概念完全排除出去,用全新构造的词汇代替之,那么,社会学至少同时也把这

本身排除了。

些概念影响人们行为这一重要事实所

谓的“有机”社会学(古典的分类见舍夫勒有创见的著作

的方法,是从“整体”例如《社会机体的构造和生存一

个国民经济出发,来解释社会的共同行为。在这样的解释里,对单个主体和其行为的说明,类似于生理学从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角度(亦即从有机体“延续”的角度),对机体某一“器官”的说明。(比较某位生理学家著名的

节:脾脏。先生们:我们对

课堂开场白“:第脾脏一无

所知。关于脾脏就讲这么多!”事实上,这位生理学家肯定“知道”脾的许多情况,例如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等。但是,他不能指出脾的“功能”。他便把在这一点上的无知,说成是对脾的“一无所知”。)在其他学科里,关于“整体”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性的观察,在多大程度

对说明整体起着(必然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不予讨论。但我们知道,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本质上不会满足于对“部分”的观察。就理解社会学来说“,部分”观察具有两个作用:有助于揭示实践的问题和确定眼前的方向。(“部分观察”的这一作用是非常有用和非常需要的。但同时,如果我们过高地评价它的认识价值,错误地运用它的概念,又是非常有害的。关于某些社会

活动的说明性理解,对解释社会整体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特定条件下,只有“部分观察”,有助于我们发现这些社会活动。也只是在这一点上,社会学(在本文理解的含义上)才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在“有机体”研究里,我们只需了解例如细胞的功能,并根据它们的生命规则,掌握它们的行为;可是,我们不“理解”细胞的行为。但“社会结构”研究与此不同,它不仅仅确定各种功能性关系和规则(“规律”),而且能够实现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在这里,自然科学被视为确定事件和事物的因果规则,和由此而对个别事件作出的“解释”)都永远难以企及的事情:“理解”个别参与者的行为。当然,说明性的解释虽然超越于观察性的解释,但由它得到的知识却带有假说和残缺不全的本质缺陷。不过,无论如何,说明性解释才恰恰是社会学知识的特点。

这里,我们还完全没有说明,动物行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人,或者反过来,人的行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动物从意向上“理解”。这两个方向上的理解都非常不可靠,理解的范围也难以掌握。我们没有说明的还

有,在多大程度上,理论上有可能出现研究人类和动物(家畜、猎犬)关系的社会学(许多动物“理解”命令、愤怒、抚爱、攻击意图,其反应也多方面地超过了机械和本能的程度,而多少是有意识的按照意向或者经验去行动)。就此而言,我们对“自然人”行为的领会程度,本质上不会更大。我们有时根本没有,有时亦仅仅有很不可靠的手段,去认定动物的主观意识。众所周知,动物心理学问题既有趣又棘手。尤其为人所知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社会,例如单配偶和多配偶制的动物“家庭”,长期的和临时的畜群和兽群,以及有着功能分工的动物“国家”。(某一动物社会内的功能分化程度,与该种动物的器官和生物形态学的进化一分化的程度,完全不是平行发展的。例如白蚁的功能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白蚁社会结构的分化,要比蚂蚁和蜜蜂复杂得多。)这里,纯粹功能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这些研究找出动物社会内各种个体类型(如“王”“、后”“、工人”“、士兵”“、雄性交配者”“、雌性交配者”“、候补王后”等)为维持这一社会,所执行的有决定性意义的职能,例如提供食物、防卫、生殖及社会更新等。它们对于这儿的动物社会问题常常至少具有根本的作用。不过,对动物社会的研究也只能满足于此。在很长时间里,更进一步的研究,要么流于猜测,要么就是探讨遗传或者环境影响动物“社会”发展的程度。(这方面,可见魏斯曼和葛特的著名争论。前者的著作《万能的自然选育》,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完全超经验演绎的基础上。)不过,在谈到我们只能满足于认

识动物个体的功能时,所有严肃的研究者都一致同意并希望,这只是不得已的和暂时的自我满足(参见例如埃舍里希年关于白蚁研究现状的著述)。我们想知道

的,当然不仅仅是那些比较容易了解的,每一种分化出来的个体类型所执行的功能“对物种延续的重要性”,也不仅仅是根据或者不根据功能遗传假设来解释的功能分化方式(以及说明这一假设的方式),我们想知道的还什么是中性的、非分化

有,的初始个体出现功能分化

什么因素促使分化了的个体

的决定因素;,就其一般现象来说,像实际出现的那样,为了分化了的群体的延续目的而行动。但对后两个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证明或者猜测化学刺激或生理状况(摄食、无用器官的切除等)对单个个体影响的实验阶段。至于是否有希望用实验表明,动物也存在着“心理”的和“有意向”的行为指向,即使今天的专家亦难以判断。以合意向的“理解”为基础,为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心理活动描绘出一幅可验证的图像,这本身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但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而且,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指望从这幅动物的图像出发,便能“理解”人的社会行为。恰恰相反,利用并且必须利用这幅图像研究的是,人类行为与动物的各种类似性。我们可以指望的也许是,这些类似性有助于我们思考下述问题:与个体有意向的理解相比,以及进一步与有意识的理性创造相比,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在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化阶段,人的纯粹机械一本能的功能分化。不言而喻,对理解社会学来说,十分明确的是,

人类在其早期阶段,机械本能性的功能分化便肯定很发达。这样的分化,在人类后来的发展阶段上,亦继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有“传统”的行为(见第节),作为心理“感应”源泉并因而成为社会学的“进

化刺激”因素的不同层次的“魅力(”见第三章),与那些只能在生物学上把握的、不能或者仅仅能够零碎地理解并用动机解释的行为相比,是十分类似的,它们之间缺乏明显的中间状态。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使社会学免除自己的任务:在它所意识到的狭隘的工作范围内,实现只有它能够实现的成就。

斯潘的许多著作,常常

奥特马尔具有丰富的正确思想,但同时也包含着误解。尤其是他的一些观点,建立在不属于经验研究范畴的纯粹价值判断基础上。但毫无疑问,他正确地强调了功能问题预研究(他称之为“普适主义方法”)在各种社会学中的地位。对此不存在严重的争议。不过,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从“种群延续”角度观察(另一个而且也是同样重要的观察角度是文化特性!),从某一社会行为类型在确定方向上不断重现的角度观察,什么样的行为在社会功能上是重要的,并进而提出问题:这一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决定它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官员”“、企业

一个“国王

母”

家”“、术士”的工作是什么。由于只有特定的行为才能把某个工作者打上某一职能分类的印记,所以,

一书的第三章。

即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译者注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 “意向”概念 (就社会学这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社会学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包括外在的和内心的行动,以及不行动或忍受),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一、方法论基础 的可以是: “意向”在这里指一个行为者在 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②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 在一 向;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观持有的意向。意向是否客观上“正确”或者是否能够被形而上学地论证为“真”,在此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研究行为的经验科学如社会学和历

史学,与研究行为的各种带有价值判断的学科如法学、伦理学、道德学、美学等不同,后者试图研究的,是其对象的“正确”或“有效”的意向。 有意向的行为,与(如我们希望在这里说的)单 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与社会学有关的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纯粹习惯性的行为(见下文),就处在两者的界线上。在人的心理生理活动中,有时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意向的即可以理解的行为。还有些行为的意向,只有专家才能辨认出来。神秘的从而无法适当地用语言表述的行为,对于那些不能产生这些行为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反之,把特定行为产生出来的能力,不是理解这一行为的前提条件。“不是恺撒的人也能理解恺撒。”要明确地理解一种行为,完整的“行为重现”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条件。在一个行为过程中,可理解的部分和不可理解的部分常常混在一处、联成一体。 所有的说明,就像整个科学一样,都希冀“明 确”。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因此是合乎逻辑或者合乎数学规律的),或者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情感的,艺术上可感受的)。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地理解了。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地想象出来。理性的理解,即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和清晰的理智把握,能够实现的最高层次,首先是在数学或逻辑中,

中国矿大《采矿学》习题集

《采矿学》习题集 (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煤的运输及装备 1. 简述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送煤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2. 简述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类型、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转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4. 试述桥式转载机的转载原理。 5. 简述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储带与伸缩原理。 6.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中为什么会跑偏,跑偏时应如何调整,怎样防止跑偏? 7. 某采煤工作面长度160 m,倾角8°,向下运输,采煤机牵引速度Vn=1.3 m/min,采高3.5 m,截深为0.6 m,煤的实体容重γ=135 kN/m3,试对该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进行选型设计。 第四章长壁工作面围岩控制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绪论: 一.广播电视的由来 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 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确切地说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般意义:通过无线电波和导线向无线区域内传播 广义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radio+tv) 2.信息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 a.原始阶段:指传播方式的原始,并不意味着仅存在于原始社会 b.语言传播:优点:自由,灵活;缺点: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所传的范围很小,所传的信息也不能长久的保存,传播过程又有很大的失真性 c.文字传播:克服之前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传播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 d.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运用使文字信息,得以大量复制和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 e.电子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广播电视的出现,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视听结合阶段。优点:信息丰富,易于被接受——直观,时空方面的进步等。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可靠性不够强。 3.广播电视学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按内容分:广电和新闻有交叉 4.人们对广视工作以及广视事业的认识的五个层次

a.广播电视节目 b.广视节目的制度者和接受者 c.广视机构 d.广视系统 e.广视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 广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又与众多的相关科学交叉 二、广电的基本性质 以科技为基础,辅以传播的特性,具自然、社会两大属性。 1.自然属性 优势(特点):a.传播对象非常广泛;b.传播的时效性强c.节目通俗直观d.接收的随意性 弱点:a.按时间顺序播出(电视广告插播) b.转瞬即逝(要求广电内容通俗易懂) 2. 社会属性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不可能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必然与政治相联系 a.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广电机构的性质是主体国有,非国有的中国广电机构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 b. 宗旨:通过传播新闻,娱乐宣传,服务等传达政党集团的言论`,以及政治纲领等,具有多种职能的大宗传播媒介 c. 功能:自然功能(基础);社会功能(对社会的一种掌握) 具体包括:a.传播新闻 .b.宣传舆论c.文化娱乐d.社会教育e.社会服务 d. 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我国)

社会学基本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概述 1、含义---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实名而非实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社会的实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2、特征---社会是有组织、有文化的系统;社会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在任何社会发展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群体;社会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社会具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活的机制”。 3、类型---根据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分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根据人类学划分为原始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社会存在方式划分为狩猎和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从社会整体结构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4、德国经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会。公社社会指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个人的亲友关系上的社会。社会是指绝大多数社会关系是建立在正式的、契约化的、非人格化的、专门化的基础之上的。 5、孔德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实证主义阶段。

二、文化 1、含义--指某一民族或群体代代相传的、共享的整体生活方式,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特色的长期凝结和传承下来的思考行为方式及结果。 2、基本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规范 3、特性--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与创造出来的;文化石后天习得的;文化石共有的;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具有复合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具有普遍性;文化具有民族性与阶级性;文化有多样性。 4、文化特质--一组文化的组成要素。 5、文化从--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性。 6、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7、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共同文化与差异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站主导地位的、由大多数人共享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仅仅作为社会上一部分群体所接受或特有的文化。 8、文化共同性来源有四个要素:物质上的相似性、生活上的相似性、人类环境资源的限制与影响、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9、功能--文化石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促进社会行为有了系统的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10、文化分析中的种族中心主义与相对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与标准来衡量别的文化,认为自己的文化石最优的。利:增进群体内的团结,减少团体内冲突,

社会学的一些概念

族群 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百越族群,百濮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蒙古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米德的自我概念 米德认为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并不使用组成群体的那些单个的个体的行为来构造社会群体的行为,相反,我们从特定复杂的群体行动的社会整体出发来分析那些组成这个群体的单个个体行为。因而,他是从社会整体这个角度来定义自我的。他指出自我是一种社会实体,不能象希腊学者将其定位在心脏、大脑或者其它器官的。它是一种必须与整个身体联系起来的社会实体,只有自我与身体联系起来了,它才能与环境联系起来。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必须把它当作整个社会系统和社会过程得组成部分来考虑;个体的自我只有通过社会及其中不断进行的互动过程才能产生和存在。并且自我具有下列特征,即它是自己的一个对象——这种特征既使它与其它对象区别开来,也使它与身体区别开来。所以,在表明人类都有自我之下,米德仅意指人是他自身的客体。 米德首先对他的自我概念做出了社会的限定,即它是从社会整体、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的。在选取了研究的切入点之后,他展开了对自我的构成性分析——客我的一面和主我的一面。作为客体的自我,是客我。米德指出客我是一个人自己采纳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客我是内化了的共同体的态度,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的反思方面。与客我相对的是主我,它是有机体对其他人 的态度做出反应,以主体姿态出现,它是允许更多的具体目标或结果出现的发动机。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才进入他的经验,因而,主我是不确定的;而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因而是确定化的和制度化的。主我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不断地对他人、对群体、对自然环境做出反应,调整自己。这种调整会改变他所反应的那一环境的类型,世界也相应的变成了另一个世界;而具有稳定性、必然性、普遍性的客我则能够得到共同体的承认。当然,就构成个体自我的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而言,米德指出,这二者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这种整体统一的共同归属是社会,因为从本质上说,自我就是一个社会过程,它借助于这两个可以区分的方面不断进行下去。作为社会实体的自我其产生依赖于三个条件:语言——有意味的符号、玩耍、游戏。姿势的对话和语言都是一种符号。只有这种符号的理解成为共同的经验时,交流才成为可能。通过交流沟通,个体获得了我们所说的某种心理内容,或者是说获得了自我。米德指出,自我在婴儿的早期并不存在,通过其与周围的诸社会个体的符号互动,作为他与该社会互动过程以及其中诸个 体之关系的结果才产生出来。 具体来说,个体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概化他人阶段。在玩耍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看待自己的能力,即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在玩耍中儿童可能扮做一个母亲、警察或教师,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视自己具有了一种把自身置于那些有意义的他人地位的能力。由此发展下去,以自我为中心的玩耍让位于游戏规则和配合。个体开始懂得它必须按照他在一个既定角色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待自己,必须按照他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方式知觉自己。正在玩棒球的人做什么是由他所具有的这个球队的其他每一个人的态度控制的,这些人的态度至少可以影响他自己特定反应。个体把这些他人的态度内化于自己心中。当个体把采取他人的态度来知觉自己的态度或行为的观点扩大到他所在的社区或社会时,自我发展进入最后的阶段——概化他人阶段(或称为“一般化他人”, the Generalized Other)。这时,个体被认为有能力假定推断一个社区总的观念,或总的信仰、

矿大采矿学复试题库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复试题库 《采矿学》题库一 一、解释名词(10分) 开采水平与辅助水平下山开采与主要下山开采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倾斜分层采煤法与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DK615-4-12与DX918-5-2019 二、回答问题并画图(15分) 某普采工作面采用单滚筒采煤机破煤和装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正悬臂齐梁直线柱布置,三、四排控顶,梁长与截深相等,采煤机采用单向截割方式。 说明该工作面正生产期间的工艺过程; 说明采煤机单向割煤方式的适用条件; 画示意图说明普采工作面单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过程。 三、画图并回答问题(25分) 以下(一)、(二)两题任选一题: (一)某采区开采缓倾斜近距离煤层两层,上部的M1煤层为中厚煤层,下部的M2煤层是围岩稳定的薄煤层,该采区在走向方向上足够长,沿倾斜划分为四个区段,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布置在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位置或采区风井位置自定。 1、说明该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2、画出采区联合布置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上要反映出第一区

段M1煤层正在生产时的工作面和相应的回采巷道,并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和风窗; 3、图中用数字标出采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说明采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二)某带区倾斜长度足够长,该带区开采近距离中厚煤层两层,M1煤层在上,M2煤层在下。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开采水平附近,运输大巷布置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布置M2煤层中,两大巷间的水平投影距离在30m左右。 1、说明该带区巷道布置方案; 2、用双线画出该联合布置带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要上反映出一个或两个同时开采的倾斜长壁工作面及相应巷道,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或风窗; 3、图中用数字标出带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4、说明带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四、回答问题(20分) 试分析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给出必须用的计算公式)。 五、回答问题(10分) 试述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的布置特点。 六、画图并回答问题(10分)

广播电视系统基本知识

1、填空题 1 显像管是一种特殊的电真空器件,其电子枪主要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组成。 答 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高压阳极 案: 2 在我国采用的隔行扫描广播电视系统中,行频为_______Hz,场频为 _______Hz,帧频为________Hz。 答 15625,50,25 案: 3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 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案: 4 黑白全电视信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答 脉冲性、周期性、单极性 案: 5 彩色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亮度、色调、色饱和度 案: 6 电视系统中选用的三基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红(R)、绿(G)、蓝(B) 案: 7 三基色红绿蓝所对应的补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青、紫、黄 案: 8 在实现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兼容时,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 原理。 答 频谱交错、大面积着色 案: 9 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 亮度信号、色度信号、色同步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案: 10 在我国使用的电视系统中,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_。 答 调幅、调频 案: 2、判断题

电磁学基础知识

电磁学基础知识 电场 一、场强E (矢量,与q 无关) 1.定义:E = 单位:N/C 或V/m 方向:与+q 所受电场力方向 电场线表示E 的大小和方向 2.点电荷电场:E = 静电力恒量 k = Nm 2/C 2 匀强电场:E = d 为两点在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3.E 的叠加——平行四边形定则 4.电场力(与q 有关) F = 库仑定律:F =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5.电荷守恒定律(注意:两个相同带电小球接触后,q 相等) 二、电势φ(标量,与q 无关) 1.定义:φA = = = 单位:V 说明:φ=单位正电荷由某点移到φ=0处的W ⑴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⑵等势面⊥电场线;等势面的疏密反映E 的强弱 2.电势叠加——代数和 3.电势差:U AB = = 4.电场力做功:W AB = 与路径无关 5.电势能的变化:Δε=W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判电势的高低以及正负(由电场线判断) ②如何判电场力做功的正负(由F 、v 方向判) ③如何判电势能的变化(由W 的正负判) 三、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平衡:远端同号,近端异号 2.静电平衡特点 ⑴E 内=0;⑵E 表面 ⊥表面;⑶等势体(内部及表面电势相等);⑷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 四、电容器 1.定义:C = (C 与Q 、U 无关) 单位:1 F =106 μF =1012 pF 2.平行板电容器: C = 3.两类问题:①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不变;②始终与电源相连, 不变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加速:qU = 2.偏转:v ⊥E 时,做类平抛运动 位移:L = ; y = = = 速度:v y = = ; v = ; tan θ= 六、实验:描绘等势线 1.器材: 2.纸顺序:从上向下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学几个基本概念_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企业是一价值增值系统。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股利政策。财务管理 的各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投资决策要考虑筹资成本,只有项目的收 益率高于筹资成本,项目才可行。项目投资后,涉及企业的营运资 金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中既有投资决策——资金的占用,又存在 短期资金的筹集,因此我们在学习营运资金管理内容时应考虑投资 管理的原则及资金成本的确定方法。股利政策的实质是企业筹资决策。在学习财务管理时,应将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而不要将各 部分内容分隔开,这样,我们才能较透彻地理解各财务管理内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财务管理学中,始终贯穿一个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时刻0为今天;时刻1为今天之后的第一期,或称时期1的期末;时刻2就是 今天之后的第二期,或称时期2的期末;以此类推。通常的时期可以 是年,但是有时候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半年期、季、月或天。若时间 轴上的一期代表一年,记号0和1之间的间隔代表第1年,记号1 和2之间的间隔代表第2年,等等。注意记号既代表一个时期的期末,又代表下一期的开始。在时间轴上,正轴代表向前看,即未来; 负轴代表过去。例:我们在2004年的年底存入银行10万元人民币,2004年12月31日为0点,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来分析问题,则2005年12月31日为1点,2006年12月31日为2点;相对应的,2003年12月31日为一1点,2002年12月31日为一2点,可以此 类推。 (1)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通俗的时间价值概念是说,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 的一元钱更值钱。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是现在所持有的资金可以进 行再投资,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获得增值。因此,不同时间上的 同金额的资金是不等值的。因而我们再将有关货币的数字进行数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2021021617271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

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 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4.留下活动的余地 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二、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社会学基本原理

社会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是对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 二、发展过程:创造人:孔德(法国)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提出的。 实证主义者:孔德、斯宾塞(英国)、马克思、迪尔凯姆 人文主义者:韦伯(德国) 三、分类: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进步、发展。 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稳定。 迪尔凯姆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四、社会学研究的方式: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 五、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1、功能论视角: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以此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主要用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 2、冲突论视角: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斗争的生活现象。社会各部分是冲突的, 秩序是冲突的结果: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处在极其破坏之中,社会秩序源于社会一部分统治另一部分,是力量与强制产物。 3、互动论视角:如何行为感兴趣,而对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感兴趣,探索人们的动机、目标 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六、社会学的应用价值: 社会学与社会:评估研究、社会实验、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社会预测、社会检测与描述五种类型。 参与社会化的规划,实施和检验工作,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能为社会工作、行政、企业管理提供所需的知识,能为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预测。 第二章、社会结构 一、含义: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模式。 在社会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基础,而在经济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二、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区、社会分层和社会制度。 三、社会地位:先赋地位:通过血缘和世袭的方式获得的地位。 自致地位:后天努力而获得的。 四、社会角色:对某种社会身份的期待。 占有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色 第三章、社会角色 一、内涵: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 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是一套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行为模式。 3、是人们对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4、是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 二、角色集:一个人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类型: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以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电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零星的电磁学规律相继问世(经验定律) 2. 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立理论的要求,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 *(Maxwell,1931~1879)麦克斯韦:数学神童,十岁进入爱丁堡科学院的学校,十四岁获科学院的数 学奖; 1854,毕业于剑桥大学。以后,根据开尔文的建议,开始研究电学,研究法拉第的力线; 1855,“论法拉第的力线”问世,引入δ =???H H ,同年,父逝,据说研究中断; 1856,阿贝丁拉马利亚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三年; 1860,与法拉第见面; 1861-1862,《论物理力线》分四部分发表;提出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的假设。 1864,《电磁场的动力理论》向英国皇家协会宣读; 1865,上述论文发表在《哲学杂志》上; 1873,公开出版《电磁学理论》一书,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几乎包括了库仑以来的全部关于电磁研究信息的经典著作;在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解的唯一性定理,从而证明了方程组内在的完备性。 1879,去世,48岁。(同年爱因斯坦诞生) *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在物理学界只能被逐步接受。它的崭新的思想与数学形式,甚至象赫姆霍兹和波尔兹曼这样有异常才能的人,为了理解消化它也花了几年的时间。 §13-1 位移电流 一. 问题的提出 1. 如图,合上K , 对传I l d H :S =?? 1 对传I l d H :S =?? 2 2. 如图,合上K ,对C 充电: 对传I l d H :S =?? 1 对02=??l d H :S 3. M axwell 的看法:只要有电动力作用在导体上,它就产生一个电流,……作用在电介质上的电动力,使它的组成部分产生一种极化状态,有如铁的颗粒在磁力影响下的极性分布一样。……在一个受到感应的电介质中,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分子中的电发生移动,使得一端为正,另一端为负,但是依然和分子束缚在一起,并没有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上去。这种作用对整个电介质的影响是在一定方向上引起的总的位移。……当电位移不断变化时,就会形成一种电流,其沿正方向还是负方向,由电位移的增大或减小而定。”这就是麦克斯韦定义的位移电流的概念。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提示:这种开宗明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难免显得抽象和远离现实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并不要求新颖。相反,它只力求——也可以说是希望——用比较有的放矢的、比较具体的(正因如此,自然会显得也许有些学究式的)表达方式,来表述任何经验社会学在谈及同样事物时,实际上所指的是什么东西。在应用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或新的表达方式的地方,情况也是如此。与在《罗各斯》杂志第4卷上发表的论文[1913年版第253页等。(《科学论论文集》第3版第427页等)]相比,这里用的术语非常简单,因而在很多方面要有所修改,以求尽可能做到易于理解。当然,要求无条件地大众化和要求概念应该尽最大可能严 密,并不是总能一致的,而且在必要时要为后者让路。 关于“理解”一词,请参阅K·雅斯帕尔(1883-1969,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通心理病理学》[亨利希·里克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的《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第2版(1913年,第514-523页)中的若干见解,尤其是盖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一著中的某些观点,也在参考之列]。在方法上,正如已往常常提到过的那样,我在这里也要提一提F·戈特尔的《言词的统治》一文所描写的过程,自然,这篇论文有些晦涩难懂,而且也不是处处都把思想表达透彻;在实际内容上,我要提到的是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优秀作品《共同体与社会》。此外,还应该提到鲁道夫·施塔姆勒(1856-1938,德国法哲学家)那部常常把人引入歧途的《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经济与法律》,以及笔者发表在职《社会科学文献》第24卷[(《科学论论文集》1907年第3版的第291页等)]的论文,拙文在很多方面已经包含了下述论著的基础。在方法上,我与齐美尔(在《社会学》和《货币的哲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尽可能地把所认为的意向与客观上适用的意向区别开来,齐美尔不仅不是总把二者分开,而且往往有意识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1) 社会学(这个使用上含义十分模糊的词在这里所理解的意义上)应该称之为一门想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且通过这种办法在社会行为的过程和影响上说明其原因的科学。同时,“行为”应该是一种人的举止(不管外在的或内在的举止,不为或容忍都一样),如果而且只有当行为者或行为者们用一种主观的意向与它相联系的时候。然而,“社会的”行为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根据行为者或行为者们所认为的行为的意向,它关联着别人的举止,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以此为取向。 壹、方法论基础 1、在这里,“意向”或者是:a)实际存在的意向,即①存在于一个行为者曾经有的意向;②一般地或者近似地存在于行为者们曾经有过的一系列情况之中的意向;或者:b)存在于某种用概念构想的纯粹类型的行为者或被作为类型而设想出来的行为者们主观上认为的意向。不是某种客观上“正确的”或者形而上学地探索出来的“真正的”意向。这种行为的经验科学即社会学和历史学,与所有教条式的科学即法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相比较,区别就在这里,后者想在它们研究的对象上探究出“正确的”、“适用的”意向来。

采矿工程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煤层分类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煤层厚度在1、3m 以下;小于0、8m 常称为极薄煤层; 中厚煤层---煤层厚度1、3~3、5m; 厚煤层---煤层厚度大于3、5m 。 按倾角分类: 缓倾斜煤层---倾角在25°以下;小于8°也称近水平煤层; 倾斜煤层---倾角25~45°;35~45°常称为大倾角煤层; 急倾斜煤层---倾角45°以上。 煤层分类目的: 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影响采准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采掘与运输设备等选择。 矿区内井田间划分(井田境界划分) 井田划分:结合煤田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当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确定井田走向、倾向边界,即井田境界。 具体内容: ①井田走向、倾向边界位置; ②井田沿煤层走向长度、倾斜方向水平投影宽度(倾向宽度); ③ 井田水平投影面积 人为划分井田 (1)倾斜方向 a 、垂直划分 当煤层倾角较小,特别就是近水平煤层时,用一铅垂剖面来划分井田之间的深部、浅部边界。 b 、水平划分 倾斜或急倾斜煤层中,常以煤田内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为依据的某一水平面作为划分井田之间的深、浅境界。 c 、按煤组划分(倾斜划分) 煤层赋存很浅,煤组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将不同煤组划归不同矿井开采。 (2)走向方向 一般采用铅垂剖面划分方法。 阶段、采区、区段 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采区倾斜长度等于阶段斜长。采区内沿倾斜方向再划分为区段。 矿山巷道分类 ????????????????????? ????????→→采煤工作面分带区段盘区采煤工作面分带分段区段采区阶段(水平)井田(矿井)煤田(矿区)

1 —立井; 2 —斜井; 3 —平硐; 4 —暗立井; 5 —溜井; 6 —石门; 7 —煤门; 8 —溜煤眼; 9 —上山; 10 —下山; 11 —小井; 12—岩石平巷; 13 —煤层平巷; 14 —暗斜井。 立井——又称竖井,为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专门或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称为主立井,主要用做提升矸石、下放设备材料、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工作的称为副立井。 暗立井——又称盲竖井、盲立井。为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用途同立井。专门用来溜放煤炭的暗立井,称为溜井;位于采区内部,高度、直径都较小的溜井称为溜煤眼。 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其作用类似于立井, 分主平硐、辅助平硐、回风平硐等。 平巷/大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且长轴方向与煤层走向平行的水平巷道。布置在煤层内的称为煤层平巷,布置在岩石中的称为岩石平巷。为全阶段服务的平巷称为大巷,如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直接为回采工作面服务的煤层平巷,称为工作面运输平巷(工作面运输顺槽)或工作面回风平巷(工作面回风顺槽)。 石门/煤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平巷称为石门。为全阶段服务的石门称为主要石门,为采区服务的称为采区石门,为区段(采煤工作面)服务的称为区段石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称为煤门。 斜井——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斜巷道。斜井作用与立井、平硐相同。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斜井称为暗斜井或盲斜井,其作用与暗立井相同。 采区(盘区)上山、下山——不与地面直接相通仅服务于一个采区(盘区)的倾斜巷道,也称为采区上山或采区下山。上山用于开采一个开采水平以上的煤炭(上山阶段),下山则用于开采一个开采水平以下的煤炭(下山阶段)。安装输送机的上(下)山称为运输上(下)山;安设轨道进行辅助运输的称为轨道上(下)山;另有通风、行人上(下)山。 集中上(下)山——不与地面直接相通且为一个阶段或两个以上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斜巷——不直通地面长度较短的倾斜巷道。 硐室——空间三个轴线长度相差不大,又不直通地面的地下巷道。例如:绞车房、调度室、炸药库、水仓等巷道分类 开拓巷道——为全矿或某一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包括与采区联系的联络巷。(10~30a或以上) 准备巷道——为某一采区服务的巷道,包括同区段联系的联络巷。( 3~5a) 回采巷道——为某一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0、5~1、0a 采区储量计算 矿井可采储量

社会学原理复习完整

社会学原理(2018上)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社会运行论) 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 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 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 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 (4)收集数据、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 (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8)发表研究成果 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而

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 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 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 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 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科层制概念的基本内涵 (1)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遵章办事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是韦伯提出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典型设计方式 (3)主要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公私关系分离;为事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2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知识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

社会学期末考试归纳概念

概念: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包括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 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 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分层; 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懂得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制度:根据一定的俄社会价值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结构和设施。 社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社会问题:(狭义)专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需要动员 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保障: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体衰、意外死亡,失业、多子女负担重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最基本的 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辨析: 1、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相同:都是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不同:前者是指完成初级后进行的过程。分期有:中年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 后者是指未完成基本社会化或走上社会道路的人必须重新进行的社会化进程。其特点是强制实施和需要有专门机构。 2、竞争和冲突 相同:都是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 不同:前者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同意目标的争夺。其特点有:目标同一、目标稀缺、目的在争夺目标而不在打击对手。 后者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过程。 3、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相同:都是对社会运行的分析 不同:前者是对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连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 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一般特征: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 规范、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后者是对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狭义:专指相对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组织形式,也称正式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 将其行为彼此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其特点有: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内部有周 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醋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组织成员经常变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