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茶品性”

中国人的“茶品性”

中国人的“茶品性”
中国人的“茶品性”

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茶文化

任务教师:贺莹蔡清毅

姓名:关铖

学号:13号

成绩:

2013年7月24日

中国人的“茶品性”

茶与中国人的缘分最深,文化最相近。单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中国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到处都能发现茶的影子,中国人休闲娱乐时要喝茶,会客交友时要喝茶,养生治病时用到茶,甚至祭祖时也必须准备茶,宁茶毋酒。生活习俗的积累已经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与茶紧密相关,从而造就了中国人的“茶品性”。

有人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概括为“儒释道”三家。我觉得这形容是极好的,但不够,应该再加上法。因为中国久远的政治历史,法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是巨大的。这样,儒的济世,道的自然,佛的禅机,法的规则,这四种文化要素共同组成了中国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茶,这个中国人自古饮用的饮品,以它的自然之躯,甘美的色香味,繁杂的工艺制作,巧妙地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法”四家的思想相适宜、相结合,为中国人所评鉴着、饮用着、欣赏着。从茶的特性中国人看到了自己文化的身影,甚至在现代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先生归纳出八大中国茶德,即“康乐甘香,和清敬美”①。茶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下面我就通过阐述中国人的“茶品性”,来揭示中国文化与茶文化的紧密的联系。

和睦为善。茶乃自然之物,欲品出茶味之精髓,必寻一处幽静和睦的境地为佳。又茶具有抗疲劳,降血脂血压等功效,多饮茶者造就心平气和之态。再加上亲朋三五成群,谈天说地,共品香茗,一团和气。茶带给中国人休闲宁静的场所,也带给中国人和睦为善的姿态。中国人讲究人在社会中应该“以和为贵”,虽然生活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各种矛盾,但总要和和气气,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中国人也讲究为善,通过自我的行善,来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福建地区的廊桥施茶传统,便是一个好的证明。这是中国人老祖宗的智慧,也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茶的历史久远,不得不猜想,茶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重人伦,重友情。中国人受周朝宗法制和儒家的影响,对家族关系和朋友关系看得很重。而茶正好充当了一个媒介,对中国人的社会人际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虽然比起酒来,茶的韵味不如酒之浓重。但酒多乱性,茶多提神,茶不但是滋润着中国人的口舌之感,更能够滋润人内心的情感,使得人与人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联系更加亲密,因此中国人比起酒来,更愿意喝茶谈心。

淡雅闲适,追求完美。“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②饮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推崇的休闲活动,尤以宋朝为盛。人们在茶的原料,工具,泡制方法上追求完美,甚至将茶如人品分为三六九等,深入探究其自然之品性。钱穆先生谓:“品之高,必求之其质。……不顺乎茶之质,又何有茶之美。不顺乎人之性,又何由有圣德之成。”③因此可见,中国人在茶的各方面上追求完美,就是为了获得人性的通达,获得淡雅闲适之境。宋徽宗《大观茶论》以“雅静之韵致”一语,高度涵括品茗真趣。饮茶之风在中国的流行,一如英伦地区饮用咖啡的风靡,人们不单单是消费饮品,更是为自己的内心找一处港湾。现在总听人说中国人如何浮躁,我想这是片面的,饮茶的风气还在,中国人就不会陷入快节奏的时代漩涡中去。

先苦后甜。品茗时茶刚入喉味道稍苦,但过后口舌留香留甜,令人回味无穷。

①《中国楹联报》2005年12月30日第2版刊载文章《茶味八德》,作者在天

②唐《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作者皎然

③《宋代理学三书随杂》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版,第112页,作者钱穆

中国人在饮茶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诚然,人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但只要我们坦然面对,顽强生活,就可以品尝到人生带给我们的甜头。中国人的这种处事不惊,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国人“以和为贵”的社会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至真至诚。既然讲究和谐的社会,就必须树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真诚。“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难以在社会立足的。正如茶品一样,如果奉上假茶,必有外观粗制滥造,味如嚼蜡之嫌,令人不快,嗤之以鼻。只有秉持着诚信之心,奉至真之茶去待人处事,方为人生的大境界。这也是中国人在如今市场经济下最需要培养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天人和一。中国人喝茶不单单是品尝茶的滋味,休闲谈天以增强与他人的关系,更是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交流,与自然进行交流,从而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更好地在这个缤

纷繁杂的社会生

活下去。昔梁惠王

观庖丁解牛④而知

养生之道,可惜他

怎么也不会想到,

今人通过品茶便

可体会此道,且简

易价廉。茶本身来

自自然,中国人品

茶就是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过程,这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成为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平头百姓,甚至鼎食之家的必饮之物。因此中国历史上拥有众多的茶故事,茶大师,甚至深深影响了中国宗教的内涵形式,佛教流派之一禅宗便是极好的证明。中国人并不十分信教,但对自然是崇敬的,禅宗正是看到了中国人的这种特性,因而教导信众在自然中认识自我,领悟佛禅。这样茶就成为人们通往自然的一个工具,为禅宗所重视。今天日本的“茶道”,便是禅宗对茶文化的演绎。

勤劳简朴。有句成语说的好:“粗茶淡饭”。中国人是热爱生活,勤劳,简朴的人民。中国人自古便教育后代“勤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追求纯朴,真实的生活状态。而茶的味道本身较酒淡,又价格平实,与中国人追求的生活品质精神相通,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提出“茶性无邪”,就是对茶质朴本性的最好诠释。

以上便是我例举的一些中国人的“茶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起到了深刻的作用,也必将长期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茶实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仍需要向茶文化学习。

图文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茶】【茶的保健功效】【茶诗】

百度文库:《茶文化与中国人生哲学》(论纲),作者:赖功欧

图片:宝光禅院网

④先秦《庄子·养生主》,作者庄周

生活在非洲的中国人,对非洲的见闻

都是实话,国内的假新闻太多了,报导国外的新闻总不能也带假吧?我可没排着队拿钱哦……来非洲的中国同胞日益增多,有不少朋友也抱着想来非洲赚一桶金的想法,为此,修罗特在此提一些忠告,也许有些话你不太喜欢听,但是,湊合着听听吧,希望能给要来非洲、打算来非洲的同胞带来一些借鉴。 1、如果你想到非洲做生意,请你不要对非洲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希望越大,失望更大。非洲虽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但是,贫穷并不代表消费低,非洲的消费水平,足以媲美欧美,甚至过犹不及,所以想到非洲做生意的同胞,至少得有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人民币才行,毕竟,在非洲做生意,需要很大的本钱。 2、非洲充满着机会,但是,并不是机会就是机遇,有时候,机会更多的是杀机,像一些高利润的产品,如药、农机等,往往都是垄断的,你想分其中一份羹,就等同于抢别人的生意,抢黑人的生意只是竞争,抢同胞的生意,就会被打被杀,别说我扯蛋,出来前自己好好调查,不是真正信得过的人,别太相信,特别是一边发货一边接货的生意,货发了,对方称未收到货,而是把货吞了,这很正常,在非洲,收不收到货,经常是无据可询,人家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打发你。 3、黑人虽然懒,虽然笨,但是,不要不把黑人的生命当生命。所以,请那些想到非洲开诊所的同胞别那么缺德,别当厨师的也出来开诊所当医生,别连针都不懂打就装13装得很专业似的,更别医死了人还不知死,依然挂着“中国诊所”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什么高维生素针,什么人参针,除了这些针,你们还会打其他的吗?没错,这些针打不死

人,而且还可以赚很多医药费,但是,如果总拿这些针忽悠黑人,甚至忽悠同胞,那么,真正的病被耽搁了怎么办?做人要有道德观,做医生更需要医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4、诊所和餐厅是同胞在海外最喜欢做的两种生意。餐厅可以做,但是卖淫的事就别搞了,除了菲律宾酒吧外,非洲中亚洲酒吧就属中国酒吧最多了,搞得黑人把所有的黄皮肤人开的酒吧都以为是中国酒吧,甚至有朋友稍微穿得性感一点都被误以为是卖的。你想卖淫,怕丢脸,可以跑到离家乡远的省份去,犯得着一定来非洲吗?有些人不但到非洲开妓寨,而且还要拉上一些国内的无知少女来,有些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外甥女都骗,这还是人吗?而那些无敌的少女被拉到非洲后,连爱滋都不懂得是什么,黑人的生意也做,俨然不知道非洲的很多国家爱滋病患率有50%以上,一些红灯区甚至在75%以上,想想那些喜欢出来玩的黑人,身上患病的几率有多少就清楚了。而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更是一个傻13的组织,拼命吹捧保险套的妙处,避孕都不是100%,何况爱滋呢,搞得所有的小姐都以为有了保险套,爱滋就能百分之百杜绝一样,这不等同于自杀吗? 5、如果你决意来非洲了,那么,请作好准备,作好孤身奋战的准备。在非洲,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地活下去,如果你是外派的,可能有公司护着你,为你排难解纷,但是,如果是做生意呢?如果你确认你可以自己解决,那么,没问题,但是,犯法的事就别干了,别存在侥幸心理,黑人别的不聪明,贪污钱的本领可大。有什么事,即使你有理了,

论茶在中国人的俗世生活和高雅情趣中的地位

论茶在中国人的俗世生活和高雅情趣中的地位 摘要: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茶文化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关键字:茶文化文人雅士审美作用 中国人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户,都离不开茶。所以,中国人的习惯是:凡有客人进门,不请客吃饭是可以的,但不敬茶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客来敬茶,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陆士修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重情好客,以茶示礼的传统美德。所以,在中国,上至庆祝重大节日,招待各国贵宾;下至庆贺良辰喜事,招待亲朋好友,乃至在社交、在家居、在车间、在码头、在田间,以及其他一切场合,茶成了必备的款待物。茶和其他农作物一样不断地被发掘其潜在价值,最初发现茶能够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害、延年益寿等自然功能上的浅层次审美意蕴。随着历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后,人们对茶美的认识超越了其自然之美,茶文化的审美意蕴向更高的精神层面转变,人们从采茶、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升华,品味茶的“淳朴自然、韵高致静”,以茶为寄托和表达精神的物质载体。随着茶文化的出现与不断发展,茶文化不仅仅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记录着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和艺术追求的升华,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质的审美意蕴。 一:茶在中国人的俗世生活的地位——养生会友 在茶文化形成的唐代之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都不是特别发达,先民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能够吃饱穿暖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目标。因此,先民对茶

(学习心得体会)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评价与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对其学习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还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 自从看了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享誉度很高的著作,书里他提及到的几个地方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触很深刻。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是表示赞同的,但有些是觉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节里,辜先生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这句话高度的褒扬了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他也把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很是赞同。他认为,西方人相信传统“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牧师,军队等,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我想,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国主义历史上发动那么多灾难性战争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的义务,即忠诚的义务。中国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过牧师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维持国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爱的法则是爱父母,正义的法则是忠诚,忠君。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博学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华精神是源远流长,不可磨灭的。 作者另一个关于儒学的观点也十分鲜明。他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对此,作者将儒学中的“仁”“孝”“礼”“爱”分别与西方宗教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并引用了《论语》《中庸》中的大量观点和西方宗教和哲学家的言论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军队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这或许是针对作者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对比与结论,但到现代,我个人不很是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也有军队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约束。西方的宗教对于一些国民来说,起码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信仰,他们信仰了宗教会使他们心理感受好一点,或者这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而并不因为他们的道德过不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有中国著名作家指出,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贪污腐败,恰恰因为中国人缺少了信仰。 诚然,我们需要坚持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在辜老先生的那个年代,社会情况确切如老先生所说那样,但我们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国的爱国情愫,甚至有对西方某些地方不满而将其夸大甚至将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现的问题的情况。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解放日报/2007年/4月/29日/第008版 思想者·连载·广告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许纪霖教授在上海政法学院的演讲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一个千年礼仪之邦,一旦进入世俗化社会,物欲主义的出现会比其他世俗化的发达国家更凶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国在进入世俗化社会的时候,宗教同时发生了衰落。一旦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那种没有灵魂的、赤裸裸的物欲主义便很容易迅速弥漫。 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即便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但与以往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相比,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具有超越和神圣的性质,无法成为一套进入宪法、教科书、宗教、公民教育等主流建制的冠冕堂皇话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层面,它已经被公众默认了,成为不言而喻的“潜伦理”、“潜规则”,但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于是,物欲主义便自我包装。在当代传媒和广告所呈现出来的物欲,都不是直观地、赤裸裸地呈

中式婚礼敬茶礼仪范文(可打印版)

中式婚礼敬茶礼仪 婚礼上新人给父母敬茶的环节是不可少的,父母辛苦将儿女养育,所以成婚之际儿女应该满怀感谢,为父母敬上一杯孝心茶。那中式婚礼敬茶都有哪些要遵循的礼仪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 一、茶具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要根据双方长辈到场的人数来安排。 盖碗杯:盖杯的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最好是告诉长辈们茶碗盖的用法,千万不要把杯托给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的或喜庆的单色。 二、茶 红枣,代表鸿运当头;要开枝散叶,早生贵子的话,千万不要把其中的枣核挑去,因为核即种子,代表子孙。莲子,不要切开,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切开的话就有分开的意思,这都是不吉利的;更不要把它退皮(去衣),因为莲子退皮(去衣)后是白色的,跟结婚(红事)刚好相对,因此用带皮的莲子来冲茶是最好的。而分量方面,正所谓好事成双,每样一对就够了。避免用那些减肥茶的茶叶,因为传统的婚礼讲求意头,最好家肥屋润,肥是福气,减肥就等同减福,所以最好是可以用铁观音、普洱、香片较稳妥。 三、敬茶姿势 一般会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的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的时候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要向前将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左右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后,新人要双手接过父母递过来的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一些回礼送给新人的,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四、婚礼敬茶流程 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改口敬茶。这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最佳场合。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小编了解到由于各地区民俗不同,敬茶顺序也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礼仪一定要准确。 五、敬茶注意事项 民间茶待客要注意讲究“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也就是斟茶时不能斟的过满,以七分满为佳。不要单手上茶,切忌不要将手指搭在茶杯的杯口上,或是浸到茶水中,这些动作都是非常不礼貌的。 六、婚礼敬茶的来源

茶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茶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 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 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 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 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 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异化程度有增无减,现代文 明创造的物质力量已达到可于瞬间毁灭人类的水平,这是“外在危机”;同时.现代文明形成的种种异己力量也在摧毁人的心灵,导致 人的异化,“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碍人的成长”,这是“内在危机”。于是,追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 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人类的使命并 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 物质增长不是进步的目的,而只是未来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通过 这一手段的运用,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 和谐统一。 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和谐”,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 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协调发展,即指从那种根深蒂固的 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 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 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观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步调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课程前言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精神世界,这方面的生活水平往往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原来我们设想的是人们的经济得到满足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个伟大的幻想已经破灭了。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它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而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精神世界秩序的问题。精神世界是否需要秩序?它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怎么样建构这个秩序?所以今天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我们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秩序井然,显得井井有条,非常有秩序时,一切事物能够有条不紊,且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基本保证,有条理、有顺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才能够循序渐进,不断地得到发展,而如果失去顺序,秩序紊乱,往往容易导致混乱、倒退,甚至崩溃。历史上,秩序井然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处于发展时期,财富得到很大的积累,人口数量在增多,而在战争和混乱、失序时,这个国家就会倒退,甚至崩溃,被新的朝代所取代。在我们古代朝代更迭时,每一个朝代的初期,往往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并且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建立一个秩序井然,不断发展的时期。然而,封建社会,往往到一个朝代末期开始混乱,开始失序,被新的朝代所取代。所以,“有秩序——没秩序”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这是人类社会。 其实,正如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秩序,它控制自然界运动变化,水往哪里流、风怎么样刮,其实自然界背后有自然规律控制下的自然秩序。那法制伦理规范和纪律规章制度这些人类创造的文明,它约束下的社会秩序也调节着社会历史的持续发展。在自然界有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在社会界有社会秩序支配的社会发展。在精神世界里边亦是如此,精神直接的欲望、情感、认知、评价、意志和信仰等维度,它在倾向于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定的秩序,以避免精神世界的紊乱。在精神世界领域往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我的欲望、情感、政治,我都想追求自由,不想被束缚,我想主动

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说到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就不能不说到我们儒家的文化。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佛的避世,道的超脱,法的阴狠,阴阳的术数,墨的摩顶放踵,都没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关注国事民瘼的济世心怀、注视立身上事的道德形象对中国人的影响大。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人,哪怕身处绝境,也不会轻易地悲观绝望,他们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现代哲学家加缪指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否极泰来,赛翁失马,中国人有的是自我平衡的种种教条和绝招。 悲苦中的西方人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作心灵的依托。而失意的中国人没有这个灿烂的背景作阴郁心境的光源,便只好依靠自己,从现实中自我肯定和激励,有时也只能掩住深刻之悲情在强颜的欢笑,咽泪而歌,饮血而唱。其实,这不是更深的悲苦么?不过,太理性的生存方式,使中国人即使心空万物,却仍能流连人世;即使人生如寄,依旧还一往情深。因此,中国人很难做到一了百了,也很难做到超验脱俗。他们中没有真正的隐士,有的只是故作洒脱的智者:他们中没有彻底的悲观者,有的只是念念不忘东山再起的俗子。他们总是会在理性的判断后寻找到属于自身的一丝慰藉。所以,中国人信奉的是提得起放得下,倡导的是能屈能伸,这就很容易演变为处为人上的能方能圆的世故和滑头。而好死不如赖活这样的话,就有很浓很烈的无赖流氓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很强调依靠自我,很推崇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以至于中国传统的和尚也比印度的和尚更能提倡劳动自助。印度的和尚是完全靠化缘过日子的,中国的和尚却还有自己种的土地。这也反映出中国的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温暖的世俗气息,在寺院中也弥漫着居家过日子的隐约氛围。无疑,这与儒家的只有此岸没有彼岸不无关联。因为没有彼岸,所以坚信成佛靠自己,哪怕在寺院中修练也不能超然于现实之上。因为没有彼岸,所以很多时候就远离幻想远离形而上的层面。 浸透了儒学的中国人,是很温暖、很感性、很实际的一群人,少有垓下之刎的壮士,多的是卧薪尝胆的英雄;少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大悲悯,多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小情怀。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呈现的是中国人的无奈但又很会释怀: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展露的是中国人的故作达观 在基督教那里,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上帝的怀抱中;在中国人这里,空间化的时间终止在人的怀抱。一个是多个世界的时空,一个是单个世界的栖所;一个是非理性又排除日常情感体验的超然状态;一个是既融化理性又接纳日常情感体验的世俗生活。中国人既无上帝的怀抱可以偎依,又无迷幻的来生可以向往,更无瑰丽的天堂可以进发,便只有老老实实争取现世的权财欲、亲子情、男女爱、朋友义、故国思、家园恋、师生谊及林林总总会使生活幸福的利益。当然,中国儒家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同众多的文化一样,不乏矛盾丛生之处。 儒家文化导致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是,上不沾天,即不向往天堂:下不着地,即不惧怕地狱。他们脚踏着土地,关注着自己的脚印,想到的只是赶快回家,在那盆炭火边温暖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家是他们的起点,也是他们的归宿。他们即使仰望星空,看到的也只是温馨的仕女形象一一嫦娥,让一个误服了药的凡间女子维系住天与地的关联。在他们的意念深处,一切都不可能与大地截然分割开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屋顶之上,永远在离自己家门口很近的地方走人生的征途,完成着生命的种种仪式。 梁漱溟先生称:孔子的学说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也就是说,了解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也就大体了解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礼仪知识题目及答案

礼仪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本试题仅供参考,答案在最后 1,下列对手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开会时不能打手机 B,在加油站加油时不能打手机 C,在飞机上不能用手机 D,在会场上可以打手机 2,在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的现象有:( ) A,大庭广众之下,宽衣解带 B,吃饭响声大作 C,不用公共筷勺替他人送菜 D,大声交谈,不顾及左右 3,站立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正确的站姿要求是:( ) A,头正,双目平视,平和自然 B,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C,双脚随意放置 D,双臂放松,可曲可直 4,办公室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应注意做到:( ) A,守时 B,守信 C,守约 D,效率 5,与人交谈, 是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 ) A,揉眼睛 B,伸懒腰 C,挖耳朵 D,用手指向他人鼻尖 6,行走之时有礼仪,与他人同行,不雅观的仪态包括:( ) A,东跑西颠,方向叵测 B,驼背弯腰,缩脖摆膊 C,摇摇晃晃,东倒西歪 D,走路带响,震耳欲聋 7,乘坐车辆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 A,上下车先后顺序 B,就座时相互谦让 C,乘车时律己敬人 D,与熟悉的人小声交谈 8,走访外国人时,应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 ) A,有约在先,守时 B,登门有礼,举止有方 C,把握时间,适可而止 D,茶点烟酒,随意取用 9,属于"五句十字"文明用语的选项是:( ) A,您好 B,请 C,谢谢 D,对不起 10,下列哪些选项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忌语:( ) A,你太胖了,像头肥猪 B,小姐,你今年多大了 C,看你的小个子就知道你小时候营养不良 D,您老高寿 11,保持清洁卫生,是讲礼仪的基本要求,正常情况下,在人前不宜做的行为是指:( ) A,剔牙齿 B,挖耳朵 C,掏鼻子

一、茶与生活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茶与生活 1、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究茶文化的秘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饮品,从茶的起源、种植、采摘、炒青,直到包装、销售和饮茶、品茶等等都有许多学问和讲究,茶与诗还有着不解的缘分呢。 2、下面请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题目来进行研究吧。 我最想探究—— 茶的起源与传说 茶的分类与品牌 茶的种植与加工 茶与健康 茶叶销售与贸易 茶与诗 以上题目我都不感兴趣,我最想研究的课题是: 3、设计天地。 我们的研究小组: (1)小组的成员有: (2)研究的课题是: 先让我们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吧! 如:咦,他们小组叫“茶圣组”! 那么,我们小组就叫: (3)我们小组的分工是这样的: 组长:负责:要求: 副组长:负责:要求: 组员:负责:要求: 组员:负责:要求: 行动之前,必须先有计划。让我们先来合作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吧! (1)研究题目: (2)研究内容: (3)研究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4)完成课题的时间: (5)采用的研究方法: (6)有必要现场走访考察的地方是:

(7)必要的设备: (8)需要的帮助: (9)成果形式是: (10)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最后,可别忘记了,把研究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先想出来喔! 4、酸甜苦辣自己知。 科学探究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富有乐趣的事情,其中的甘苦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1)过程才是最精彩的。 你能将整个研究过程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2)由果寻因最有价值。 说一说,在研究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具体困难?原因是什么? (3)成功经验。 我的潜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发挥吗?表现出什么特点? 我认为自己: 老师和同学认为我: 5、总结:茶不仅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中国独特的茶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一般中国人的生活情调和休闲方式。 2、亲历实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茶的种植与制作过程。 2、认识茶道的程序,感受茶文化。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茶叶生长在山岭云雾之间,凝聚了天地之精华。茶叶从种植到成品,中间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工序,一些茶场流行的采茶歌,体现了茶农的辛苦与欢乐。 现在让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茶场,体验一下茶农的辛苦,别忘了还有优美的采茶山歌哟! 2、走进茶场。 联系距离学校比较近的茶场学校附近有茶场,快找出联系电话:,对方联系人是:。 学校附近没有茶场,怎么办?有了,就去附近的茶叶批发市场吧,这总比没有好吧! 学校附近的茶叶批发市场名字叫: 3、小调查: 茶叶什么时候采摘最合适?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导读:本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我阅读了有近代中国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原载1914 年的《中国评论》,1915 年更名《春秋大义》在京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全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庸俗、愚昧、狡黠的,但却并不可怕没有侵略性,没有荒唐,没有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确是自由的过着一种真实的、感觉的生活。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无法绕开的中国的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而书中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老先生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推崇中华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在文中,辜先生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助西方文明等论调里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他看来,西方人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这也是对20 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会有人总是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从而忘掉根本。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须继承和发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从而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中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一个天才。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 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永远不会结束。

茶与礼仪

茶与礼仪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十大名茶。 掌握敬茶、饮茶中的礼仪知识。 了解茶在现代生活中新的运用方式。 教学重点:敬茶、饮茶中的礼仪知识 一、茶的故事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相传神龙氏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某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爬山,突然觉得口渴,就在那时侯,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至眼前,捡起来一看,用手一揉,觉得汁液润滑,用舌头一舔,苦涩的不得了,神龙氏就凭着丰富的经验。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药,当然大家听听就把它当成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是也因为如此“茶”渐渐被大家所熟知,许多人便一再改良,而有我们今天所尝的茶滋味。所以说,茶能有现今的风味是一代代努力的结果。 二、茶与礼俗:以茶敬客 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有些时候,有人还有看人“下茶”的习惯。当然,这是不足取的。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急忙将其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后,这个方丈再三恳求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思忖了一下,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连连向郑板桥施礼,以示歉意。实际上,敬茶是要分对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如是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来访。与其敬上一杯上等绿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们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壶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了用于招待偶然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的宴会。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简化了。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在国外,客来敬茶也早已成为普遍的习俗。中国的饮茶习俗对国外曾产生一定影响。日本人一如中国人,对茶都很喜爱,日本民间以茶侍客十分讲究礼仪,并形成“茶道”。一般是用粉状的碾茶放于“急须”(即茶壶)中,经热水冲泡后倾入一种特制的空茶碗饮用,并佐以糕饼等食品,以对客人表示敬意。在荷兰、英国。美国、法国等,以茶敬客也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礼节。 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我国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

李曙韵茶事生活随想

李曙韵茶事生活随想 “瘾” 爱上茶,是一种瘾,与体内的咖啡因无关,生理的亢奋没能持续太久,心头联结的,是古老灵魂一角的悠悠情愫。不需太多的理智,翻箱倒柜非要查出它的血脉身份,说太多与这时代无关的故事神话,打动不了你,又如何去说服啜着茶汤双眼迷惘的茶客人呢? 一旦上了茶瘾,就如同我几月来收拾了临窗的一张小案,每每烛火一升炉香一燃,必然有股无形的感召引我趺坐案前,开始读诵那不可思议的《地藏经》。一旦开启了探索茶汤之旅,舌尖上的感官就像无法预知的导航舰,一路载你到未知的天际线。“世界是没有尽头的”,影片中的千利休抚摸着地球仪对着窗外的茶庭沉默着,茶的世界又岂是你我带着世俗眼力到茶山去以为眼见为凭就能一窥究竟的?人类味蕾的 秘密又岂是几位品评专员透着制式的语言就能概括论定 的? “旅” 年轻的时候习茶论茶,情感就像夏日溢满田垄的油麻菜花,炽烈炫目,逢人谈茶斗茶毫不踟蹰。稍稍陈年热情依旧不减,在故有的城市里找不到交心的对手,便开始以行脚的

方式刻画土地,逐步逐迹地拼贴出自己的茶路地图。四十岁之后,生命再度遇见瓶颈,带着茶箱一人离开熟悉了一二十年的城市,在另一个人口稠密的北方再度开展探索之旅。很多学生问为什么是北京?不是上海或者风景旖旎的杭州?许或是北方严峻的天气挑逗了我原始的战斗力,许或是北方人直爽豪迈的格局,有别于南方含蓄忸怩的个性触动了我对南北茶汤不同的想象,我开始在北京国子监街寻一古老的角落安顿灵魂,挥别了台北三间茶室的闲适日子,在这仅有80平方米的空间开始我在京城的生涯。想象当年卖茶翁高游外离开寺院在京都鸭川卖茶修行的日子,离群索居独善己身的归隐不是这个阶段的生命课题,我倾听上天的安排开始我既丰富却又孤独的京城生活。 “窗” 茶室该有多大呢?茶人的世界能有多大的想象呢?近年来日本建筑界对茶室多有着墨,却少有创见。日本茶室语言成熟,一个70厘米×70厘米的躏口象征进入茶道之门人人平等,一个类似神龛的“床之间”是茶室最具精神性的空间,不到一叠榻榻米是花道、香道、书道与茶汤对话的宇宙。自村田珠光的书院茶室到利休的四叠半(方丈)茶室,日本茶室的缩小是借由室内不同角度窗户的开启而使局促的空间变得无限的宽大。距京都桂离宫不远的“八窗轩”便是我的最爱。在没设电灯的传统茶室中,顶上的天窗将光线自然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doc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

(礼仪)中国人敬茶礼仪-中国人如何敬茶

中国人敬茶礼仪-中国人如何敬茶下面给打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中国人敬茶礼仪中国人如何敬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生活处处充满着礼仪规矩。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1.客人的嗜好 俗语说:“众口难调”,其实饮茶也是如此。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也可多备几种茶叶,供客人选择。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喜欢饮茶。因此,如有可能,在上茶前,应征询一下来宾个人的意见,是否喝白开水等。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一定要在此多留意。 2.上茶的规矩 (1)奉茶之人 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

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 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合乎礼仪的做法应当是: 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 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 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 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甚多,且领导等级彼此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其一,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 其三,在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 其四,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 3.敬茶的方法 以茶待客时,一般应当事先将茶彻好,装入茶杯,然后放在茶盘之内端入客厅。如果来宾较多时,务必要多备上几杯茶。

中国人生活中的三大怪圈

生活中的怪圈 迟雅 大自然中有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怪圈。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怪圈,而且这种怪圈古已有之。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以前的妇女几乎要都裹小脚,以至于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小脚是件很麻烦、很痛苦的事情。很好的脚,用白布紧紧地裹住,缠成了一个地瓜型,因此叫地瓜脚。令人不解是,这种惨无人道的东西,竟然成为一种时尚。在那个时候,女人以脚小为美,比较著名的有“三寸金莲”。因为脚大了不好嫁,所以,女人及其女孩的父母们忍受着肉体和内心的痛苦实施裹脚酷刑。据说那个时候,女人在出嫁时刚一下轿,头上蒙着盖头,人们首先要看她的脚,如果脚是小的,吹鼓手就吹细声细调的曲子,予以赞美;如果是脚比较大,就吹粗声粗气的带有讽刺意味的曲子。可见这种怪圈文化已经浸透到人们的脑髓里了。有谁敢不进入这种怪圈!不仅是平头百姓没有力量和勇气抗拒,就是皇帝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康熙可以算上是千古一帝了,可是,据说康熙当年就曾主张“天足”,可是由于怪圈的力量,没有推行得了。天足理想也只有在满足人中实施。今天,如果想检验一个人是否是满族,重点看一看他的脚趾就能断定个八九不离十。因为汉族人的小脚趾甲盖都不是囫囵的,这是因为祖祖辈辈裹小脚造成的灾害。真是让人想不到,这怪圈的贻害还源远流长!

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一些怪圈。比如赶礼,许多人因为赶礼闹得不得安宁,但是又不能不赶,有时一天要去好几家随礼,赶路搭车,因此叫赶礼。急着要做的事情一大堆,不得不暂时放下,因为要去赶礼。礼多人不怪,人情大似圣旨。尽管大家都有腻烦心理,但是又不得不在这个怪圈中奔波,尤其是当自己家里有个红白喜事时,更是一丝不苟。社会上每个人似乎都是怪圈上的一个点。这些点连成了线,线围成了怪圈。有权有势的人想借用操办给自己收礼创造一个合理化的机会,平民百姓想借用这个机会减少以前和以后常年赶礼的损失。因此,大事小情,都要给亲亲朋友一个“信”。结婚有婚宴,生孩子有满月宴,过生日有寿宴,盖房子有上梁仪式,搬新家有乔迁温锅,上大学、上中专、上职高有状元宴…… 古今官场上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怪圈。为什么要当官?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社会价值。可是,怎么才能在官场上混得好呢?又拍又送,提拔重用;不拍不送,原地不动。升迁本来应该靠德能勤绩,然而你会发现频频杀出“黑马”,多半是裙带关系或者权钱交易。钱从哪里来,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路是明摆着的。为了堵住这个路,国家党政机关中有纪律检查委员会,有监察局,有反贪局……很多官场上的后生,原本是很清纯的,后来被“逼良为娼”而就堕落了。一开始是小打小闹,后来是一不做二不休,再后来是贪得无厌,道德沦丧。当官的初衷本来是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来是想名利兼得,结果是利还可以,名却腥臭。陷入了做人与做官的双重怪圈。再严重的,东窗事发,全栽了。

茶与人生散文范文

茶与人生散文范文 早前喝茶只是习惯和形式上的,感觉打拼累了,一杯香茗、一曲悠扬,就把劳累与烦闷打发了,并没有把情趣与人生关联在一起,但在茶庄应酬时却不时听到同仁赞扬,硬说某人是在品文化。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现代人喝茶,通常都是冲泡。早前煮茶时,还要放进一些东西,也许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种喝法吧?“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晓一瓯茶”,唐人李郢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诗,或可一证。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当数绿茶,因它最接近原生态。能喝到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或是云南普洱、滇青,闽南铁观音、奇兰等自是口福不浅。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每年茶季时斟上来的盏盏新绿,同样也喝得齿颊生香,余甘不尽。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的,茶是好东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许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后的朋友。 一般而言,烟酒的嗜好终究会离你而去,人生到了若干年龄时,与烟告别、与酒分手,百无聊赖之际,口干舌燥之时,恐怕只有茶,陪你度过秋之枫叶、夕阳西下的余生了。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当这个过程过渡到越来越淡时,你会感觉到只有这一盏茶,才是最亲和的、才不会把你抛弃。 茶好,好在有不嚣张生事,不惹人讨厌,平平和和,清清淡淡;好在有温厚宜人,随遇而安,怡情悦性,而又矜持自爱的品德。在西

欧人的眼里,茶和中国是同义词,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也就懂得了中国之文化。 西洋人爱饮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在亚热带阳光充分的肥沃土地里生长出来,咖啡豆成熟了以后,红得鲜艳,因为它凝缩了太多的阳光。而茶叶通常都种植在云雾迷漫、空气湿润的高山之巅,茶树的每个叶片,云蒸霞蔚,雨露滋润,汇聚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如果说,阳光,是热量的总汇,那么,精灵,则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国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内向之别;在性格上,便有冲动和敛约之分;在行为上,便有意气用事和谨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讲实际,讲率直,重在眼前,中国人讲礼貌,讲敦厚,意在将来。所以,喝茶的中国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过历史很辉煌、很漫长的国家,但现在有的已经消亡,有的也不再振作了。 茶之可贵,它能成为人的终身之友,它那一股冲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每个人尽量禅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缕缕飘香,你会暂时把生活的烦恼,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维艰,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烦心琐事,放于一边。不是吗?看清茶正醇! 饮茶之道在于宽容与放松。君不见茶馆里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气氛融洽,那是原先说书的见地,其实现代茶馆则多了一份沉静与氛围。 我爱喝茶,喝的是自然,我爱品味,品的是人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