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

3.2 雨水布管内容:

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

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由于该城镇为中小型城镇,且其大气污染不是很严重,酸雨等不严重,同时我们的排水管道的设计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的排水,所以收集的雨水以最快的方式直接排入水体,减少城市的积水,沿着河堤自动往西共有六个排水口。

2)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择

本设计城市为江西的一个中小型城市,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雨水收集后不用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雨水收集过程中不用设置污水处理厂来专门处理雨水,浪费资源,出水口的位置分散在河堤处,河南区有一个,河北区有五个,共同完成城市的雨水排除工作。

3)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

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一般按照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雨水的管道设计过程中没有主干管,干管直接把雨水引入水体。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雨水干管的走向和平面布置。

定线时,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走向按照地面标高由高到低来进行,干管敷设在沿地面标高到低从一个至高点排至水体,最短却是最快的汇水方式,管道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和狭窄的道路下,一般设在两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带下。

支管的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穿坊式,同时将原有的各个汇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原来的各个区域排入不同的管网,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减少了汇水时间,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减少地面的积水。进而组成的一个污水排放系统可将该系统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过的街区的污水管道相连接。

管道的材料采用混凝土管

4)确定雨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跌水井设置地点

管道系统的控制点为每条管道的起点和整个管段的地面标高起伏点,这些点决定着管道的最小埋深,由于整个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埋深一直满足最

实用条件,且对于将来的发展留有空间,所以不需要提升泵站,全部依靠重力流排水,由于管道坡度小于地面坡度,所以在下游的部分管段不能够满足最小的覆土厚度,所以需要设置跌水井,今本上每个干管需要设置一个跌水井,以满足埋深和覆土深度的要求。

5)确定雨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

充分协调好与其他管段的关系,污水和雨水管道应该敷设在给水管道的下面,处理管道的原则为: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雨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比其他的管道都要大,所以更要协调好各个管道的关系,明白各个管段的位置和相对规矩,一般雨污水管段要在给水管道的下面。

1—城镇边界2—排水流域分界线3—干管4—主干管

5—污水厂6—泵站7—出水口8—汇水水体

正交式雨水排水管道设置系统

3.3 设计计算:

3.3.1基础计算: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并不是全部都流入雨水管道系统的,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只是相应汇水面积上全部将水量的一部分,所以进行一下基本计算:

ψ=

地面径流量

总降雨量

()

0.430.90.080.90.040.4

i

i

av F F

ψψ=

=?+?+?∑3.3.1.1径流系数的确定: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在沿地面流行的过程中,形成地面径流,地面径流的流量称为雨水地面径流量。因此将雨水管道系统汇水面积上的地面雨水径流与总降水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ψ表示,即:

目前再设计计算中径流系数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的规定见表9。由于在同一个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根据本设计中各中地面的覆盖情况,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可以求出整个城镇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该城镇的各种地面的覆盖率等具体数据见表10。

表1 径流系数ψ值

表2 各种性质地面所占面积百分率表

所以本城镇的平均径流系数为:

0.190.30.060.60.20.150.5820.6+?+?+?=≈

平均径流系数为0.6,与国内的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相比,其符合江西城市的基本情况,所以采用本数值。 3.3.1.2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降雨的规律也不同,因此各地的降雨强度公

式也不同。虽然,不同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各异,但都反映出降雨强度与重现期p 和降雨历时t 之间的函数关系。要求的某地区的暴雨强度,只需求出该地区的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即可

3.3.1.3 设计重现期p 的确定

有暴雨强度公式可知,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p 值的不同而不同,p 值越大,暴雨强度越大,p 值越小,暴雨强度越小。P 值的确定影响着设计流量,如果p 值采用较高的值的话,计算的雨水设计流量就会比较大,雨水管道的设计断面相应增大,安全性高,但是会增加工程的造价;反之,可降低工程造价,地面积水可能性大,可能发生排水不畅,不能及时排除雨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重现期差别比较大,同一城市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重现期。但是本设计的目标城市为一个中小城市,暴雨强度的差别不会很大,同时没有很多重要的区域,所以整个城市采用统一的重现期。

结合国内的各个城市的经验数值和对该城市的具体分析,确定该城镇的重现期为1a 。

3.3.1.4 设计降雨历时的确定

当汇水区域最远点到达回水管道的那一刻,相应的设计断面上产生最大的雨水流量。所以集水时间t 是由地面雨水集水时间1t 和管内雨水运行时间2t 两部分组成,所以降水历时可用下式表达:

12t t mt =+ m-折减系数;

1)地面雨水集水时间1t 的确定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区域上最远点A 流位于雨水管道起始端点到第一个雨水口a 的地面雨水流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的确定1t 值较为困难,故通常不予计算而直接采用经验数值。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采用5—15min 。一般汇水面积较小,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的1t 值,一般为5—8min 左右,其他情况为8—15min 。

本设计符合《规范》中的第一种情况,汇水面积较小,同时根据其周边城市的情况来确定1t ,结合经验数值,最终确定地面集水时间1t 为8min 。

0.86

23340(272)q t =

+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的确定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是指雨水在管内从第一个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的时间。他与雨水在管内流经的距离L 及管内雨水的流行速度v 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3)折减系数m 值的确定

设计断面的流量和流速并非同时达到设计状况,实际上,雨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也是由零逐渐增加到设计流速的,雨水在管内的实际流行时间大于设计水流时间,所以折减系数的产生就是为了折算这段时间的差额。为是计算简便,《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暗管采用m=2.0。对于明渠,为防止雨水外溢的可能,应采用m=1.2。在陡坡地区,不能利用空隙容量,暗管采用m=1.2—2.0。

本设计中的管道全部采用暗管,所折减系数按照m=2.0计算。

3.3.1.5 暴雨强度公式

综上所述,当设计重现期、设计降雨历时、折减系数确定以后,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所用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可写为:

在设计要求中,部分参数已经给出,同时经过前面的确定,可知:

1A =20,C=0.7,b=19,n=0.86,1t =8min,p=1a ,m=2;

带入相关参数进去可知:

从而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2t 需要根据管段流量确定,当进行水力计算后,即可确定流速,2t 才能确定。

3.3.1.6 单位面积径流量的确定:

单位面积径流量0q [L/s ·hm 2]是暴雨强度q 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即

剩下的工作就只有确定雨水在管段内流行时间2t 即可。 相应的设计雨水径流量为:

0Q q F = F 为其相应的汇水面积。

2(min)60i

i

L t v =∑

112167(1lg )

()n

A c p q t mt b +=

++

3.3.2 水力计算:

3.3.2.1 设计要求

1.设计充满度:

由于雨水较污水清洁,对水体及环境污染小。因发生暴雨时径流量大,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允许雨水灌区溢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因此,雨水灌区按满流来设计,既充满度/1

h D 。对于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街道边沟,超高应大于等于0.3m。

2.设计流速

与污水相似,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对应的水流平均速度称为设计流速。设计流速过小,雨水流动缓慢,其中的悬浮物容易沉淀淤积;反之,设计流速过高,产生对管壁的冲刷,使得管材损坏严重,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最小设计流速:

雨水灌渠(满流时)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由于明渠内发生淤积后易于清除、疏通,所以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最大设计流速:

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4m/s,明渠根据不同材质按照设计说明来定。

3.最小设计坡度

与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相似,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一致,这对降低管道系统的造价非常有利。但相应于管道敷设坡度的雨水流速应该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这在地势平坦地区或管道逆坡敷设是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其管道的沉淀淤积,所以行业中有规定最小的设计坡度。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一般规定:

在设计充满度为0.5时,管径为2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1;管径为3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街坊厂区内为0.004 ;街道为0.003。

4.最小管径

一般在雨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雨水设计流量很小,若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则设计管径会很小。根据管径养护经验证明,管径过小容易堵塞,从而增加管道

清淤次数,并给用户带来不便。采用较大的管径可采用较小的设计坡度,从而使管道的埋深减小,降低工程造价。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雨水管道到在街坊和厂区内的最小设计管应为200mm,在街道下的最小设计管径为300mm。本设计中的所有管段均满足以上要求。

5.不计算管段

在雨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若某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其在最小管径、最小设计流速、最小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道通过的流量,则这样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设计时不再进行水力计算,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即可,其他的水力参数则按照最小管径来核算。

6.最小埋设深度

具体规定与污水管道相同,为了满足如下的技术要求而提出最小覆土厚度:

1.防止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

2.防止管壁因地面负载而破坏

3.满足街坊雨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防冻—无保温时为冰冻线上0.15m;

防负载—车行道下最小覆土0.7m;

衔接—建筑物出户管0.5-0.6m。

所以就需要考虑管段控制点(管道的起点)的最小埋深,以确定整个管道的埋深,同时还要考虑地下埋深,考虑地下地质和地下水以及工程造价情况,一般规定,在干燥土壤中不超过7—8m;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5m。当埋深超过最大埋深,可以考虑采用提升泵站,以提高下游管段的管位,减少下游管道的埋设深度。

本设计中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离地面有7—8m,且为砂质粘土,本设计中全部埋深都在0.7-5m之间,符合要求。

7.污水管道的衔接

在污水管道系统中,为了满足管道衔接和养护管理的要求,通常在管径、坡度、高程、方向发生变化及支管接入的地方设置检查井。在检查井中必须考虑上下游管道衔接时的高程关系。管道衔接时应遵循一下两个原则:

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道的高程,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降低造价;

2)避免在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

常见的衔接方式有:管顶平接、水面平接、设跌水井的方式。

本设计采用管顶平接进行管道的敷设,管材为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管。

3.3.2.2计算步骤:

从居住区地形图中得知,该地区坡度较大,有很明显的分水线,可按照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雨水分散出水口设在河岸边,故雨水干管的分布基本方向垂直于河岸线,为保证在暴雨期间排水的可能性,故在雨水干管的终端设置雨水泵站。

根据地形及管道布置情况,划分设计管段。具体的管道的布置方法见附图(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将涉及管段的检查井依次编号,并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汇总到表11.确定出检查井各检查经的地面标高填入表12。

表1 设计管道长度汇总表

每一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汇水面积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然后将每块回水面积编号,计算数值。雨水流向显示在图中(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的计算数值见表2.

3.3.3 水力计算表计算

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计算的具体结果见表2。先从管段的起始端开始,然后依次向下游进行。

1. 表2中第1项为需要计算的设计管段,应从上游向下游一次写出管段的编号,

在第2项,可从表1中获得,设计地面标高即13、14列由平面图估得,汇水面积即第3列根据水流方向计算得到。

2. 在计算中,假定管段中雨水流量均从管段的起点进入,将各管段的起点作为

设计断面。因此,各设计管段中雨水的设计流量按该管段的起点,即上游管段的终点的设计降雨历时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暴雨强度时,所采用的2t 值是上游各管段内的雨水流行时间之和2t ∑。2t ∑的求得需要根据上一条管段的水力计算后,确定了流速才能确定。例如,设计管段的1—2是起始管段,故2t 为0,将此值列入表中第4项。设计管段的2—3的2t ∑确定却是需要等1—2的设计流速确定,求出其运行时间,才能计算得出。

3. 该居民区的平均径流系数av ψ在前面已经计算得出为0.6

4. 求单位面积的径流量,在前面,本设计的单位面积的径流量也已经计算得出。

从而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2t 需要根据管段流量确定,当进行水力计算后,即可确定流速,2t 才能确定。

5. 用各设计管段的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汇水面积的该管段的设计流

量,例如,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012117.74 4.93580.46/Q q F L s -=?=?=,依次将计算值列入表2中第7项。

6. 根据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参考地面坡度,查满流水力计算图,确定

出管段的设计管径、坡度和流速。在查水力计算图或者水力计算表时,Q 、V 、I 、D 这四个水力因素可以相互适当调整,使计算结果既符合设计数据的规定,又经济合理。

由于该街区的地面坡度不是很大,为不使管道埋深过大,管道坡度宜取最小值,但所取的最小坡度应能使管内水流速度不小于设计流速。例如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580.46L/s ,按照其最小设计坡度,可调整其管段的实际输水能力为585.44 L/s ,同时相应的管径、流速都有扩大。

00.86

22004

(272)q q t ψ==

+

7. 根据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速求该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例如管段1—2

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

将其计算值列入表2中第5项。 8. 求降落量,由设计管段的长度及坡度,求出设计管段上下端的设计高差(降

落量)。例如管段1—2的降落量0.004289.65 1.16SL m =?=,将此值列入表2中第12项。

9. 确定管道埋深及衔接。在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条件下,考虑冰冻情况,承受

载荷及管道衔接,并考虑到与其地下管线交叉的可能,确定管道起点的埋深或标高。将此值列入表2中的第17项。各计算管段的衔接采用管顶平接。 10. 求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用1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管道的埋深,

得到该点的管内底标高,即(104.2-2)m=102.2m 列入表2中第15项,再用该值减去该管段的降落量,记得到终点的管内底标高值,即(102.2-1.16)m=101.04m ,列入表2中第16项。

用节点2的地面标高值减去该店的管内底标高值得到节点2的管道埋深,即(102.8-101.04)m=1.76m ,经此值列入表2中第18项。

由于管段1—2和管段2—3的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即管段1—2的末端与管段2—3的起端的管顶标高应相同,所以计算得管段2—3的起端管内底标高应为(101.04-1.1+0.7)m=100.64m ,求出其起端管内底标高后,可用前面方法求得末端管内底标高,直到求出全部的数值。

12212289.65

3.17min 6060 1.522

L t v --===?

表2 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表设计

管段编号管长

L(m)

汇水面

积A

(F/hm

2)

管内雨水流行时

间/min

单位面

积径流

q0/[L/

(s·hm

2)]

设计流量

Q/(L/s)

管径

D/mm

S/

流速

v/(m/

s)

管道输水

能力

Q′/(L/s

)

坡降设计地面标高/m 设计管内底标高/m 埋深/m

SL/m 起点终点起点终点起点终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289.65 4.93 0.00 3.17 117.74 580.46 700 4.0 1.522 585.44 1.16 104.2 102.8 102.20 101.04 2.00 1.76 2~3 158.25 17.88 3.17 1.41 98.20 1755.80 1100 3.3 1.869 1775.27 0.52 102.8 102.0 100.64 100.12 2.16 1.88 3~4 213.05 21.32 4.58 1.79 91.57 1952.30 1200 3.3 1.980 2238.19 0.70 102.0 101.6 100.02 99.32 1.98 2.28 4~5 143.8 39.86 6.38 1.09 84.42 3364.96 1400 3.3 2.195 3377.23 0.47 101.6 102.0 99.12 98.64 2.48 3.36 5~6 189.8 52.29 7.47 1.49 80.62 4215.87 1600 2.6 2.129 4278.44 0.49 102.0 101.2 98.44 97.95 3.56 3.25 6~7 24.45 62.68 8.95 0.17 76.01 4764.61 1600 3.3 2.399 4821.03 0.08 101.2 101.0 97.95 97.87 3.25 3.13

8~9 209.8 5.03 0.00 2.27 117.74 592.23 700 4.1 1.541 592.75 0.86 103.8 102.8 101.80 100.94 2.00 1.86 9~10 152.1 7.21 2.27 1.68 103.01 742.73 800 3.3 1.511 759.13 0.50 102.8 102.6 100.84 100.34 1.96 2.26 10~11 204.45 11.35 3.95 2.00 94.44 1071.85 900 3.6 1.707 1085.40 0.74 102.6 101.4 100.24 99.50 2.36 1.90 11~12 57.25 17.85 5.94 0.56 86.04 1535.73 1100 2.7 1.690 1605.25 0.15 101.4 101.0 99.30 99.15 2.10 1.85

13~14 305.70 8.65 0.00 3.16 117.74 1018.45 900 3.2 1.610 1023.72 0.98 106.5 105.4 103.8102.82 2.7 2.58 14~15 176.00 12.89 3.16 1.82 98.24 1266.26 1000 2.8 1.615 1267.78 0.49 105.4 105.3 102.72102.23 2.68 3.07 15~16 249.65 18.44 4.98 2.33 89.87 1657.26 1100 3.0 1.782 1692.63 0.75 105.3 104.3 102.13101.38 3.17 2.92 16~17 201.15 27.40 7.32 1.50 81.13 2223.02 1100 4.7 2.230 2118.17 0.95 104.3 102.6 101.38100.43 2.92 2.17 17~18 167.70 30.48 8.82 1.33 76.41 2328.97 1200 3.7 2.097 2370.45 0.62 102.6 102.8 100.3399.71 2.27 3.09 18~19 97.35 33.88 10.15 0.74 72.69 2462.79 1200 4.0 2.180 2464.27 0.39 102.8 101.6 99.7199.32 3.09 2.28 19~20 54.35 38.84 10.90 0.40 70.78 2749.11 1250 4.1 2.268 2781.84 0.22 101.6 101.0 99.2799.05 2.33 1.95

21~22 212.50 4.83 0.00 2.39 117.74 568.69 700 3.8 1.484 570.82 0.81 106.2 105.7 104.20 103.39 2.00 2.31 22~23 126.95 8.18 2.39 1.52 102.36 837.30 700 2.4 1.394 536.200.30 105.7 105.6 103.39 103.09 2.31 2.51 23~24 171.15 9.62 3.90 1.97 94.63 910.38 900 2.6 1.451 922.62 0.44 105.6 104.6 102.89 102.44 2.71 2.16 24~25 83.45 13.70 5.87 0.88 86.31 1182.49 1000 2.7 1.586 1245.01 0.23 104.6 104.6 102.34 102.12 2.26 2.48 25~26 217.30 16.90 6.75 2.27 83.09 1404.19 1100 2.4 1.594 1514.06 0.52 104.6 104.7 102.02 101.50 2.58 3.20 26~27 216.10 21.81 9.02 1.99 75.83 1653.75 1100 3.1 1.811 1720.18 0.67 104.7 103.4 101.50 100.83 3.20 2.57 27~28 249.50 29.29 11.01 2.24 70.50 2065.03 1200 2.9 1.856 2098.02 0.72 103.4 103.6 100.73 100.00 2.67 3.60 28~29 193.60 35.31 13.25 1.66 65.39 2309.04 1250 3.0 1.940 2379.53 0.58 103.6 101.8 99.95 99.37 3.65 2.43 29~30 189.65 45.36 14.91 1.60 62.09 2816.28 1350 2.8 1.973 2822.70 0.53 101.8 101.3 99.27 98.74 2.53 2.56 30~31 29.15 47.92 16.51 0.24 59.23 2838.13 1350 2.9 2.008 2872.77 0.08 101.3 101.0 98.74 98.66 2.56 2.34

32~33 227.40 7.95 0.00 2.43 117.74 936.03 900 3.0 1.559 991.29 0.68 105.5 104.7 102.4101.72 3.1 2.98 33~34 204.95 9.60 2.43 2.19 102.11 980.29 900 3.0 1.559 991.29 0.61 104.7 104.2 101.72101.11 2.98 3.09 34~35 197.55 14.67 4.62 1.71 91.40 1340.86 1000 4.0 1.931 1515.84 0.79 104.2 103.1 101.01100.22 3.19 2.88

35~36 185.15 17.21 6.33 1.60 84.60 1455.96 1000 4.0 1.931 1515.84 0.74 103.1 101.7 100.22 99.48 2.88 2.22 36~37 54.45 19.27 7.93 0.46 79.14 1525.10

1000 4.1 1.955 1534.68

0.22 101.7 101.0 99.48

99.26

2.22

1.74

38~39 176.60 10.27 0.00 1.54 117.74 1209.19 900 4.5 1.909 1213.84 0.79 103.2 102.3 100.8 100.01 2.4 2.29 39~40 166.55 19.69 1.54 1.42 107.28 2112.42 1200 3.2 1.950 2204.28 0.53 102.3 101.2 99.71 99.18 1.88 2.02 40~41

31.80

25.32

2.97

0.24

99.26

2513.19

1200

4.2

2.234

2525.31

0.13

101.2

101.0

99.18

99.05

2.02

1.95

水力计算后,要进行校核,使计算管段的流速、标高及埋深符合设计规定。雨水管道在设计计算时,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在划分汇水面积时,应尽可能使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均匀增加,否则会出

现下游管段设计流量小于上游管段的设计流量,这是因为下游的管段的集水时间大于上游管段的集水时间,是下游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下雨上游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而总汇水面积只有很少增加的缘故。若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取上游管段的设计流量作为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

2. 水力计算自上游管段依次向下游进行,一般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设计

流速也相应增加,如果流量不变,则流速不应减小。 3. 雨水管道各设计管段的衔接方式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4. 本设计只进行了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干管和支管是

同时进行计算的。

5. 在支管和干管相接的检查井处,会出现该断面处有两个不同的集水时间2

t 和管内底标高值,再继续计算相交后的下个管段时,应采用其中较大的集水时间值和较小的管内底标高。

检查之后,核对相关数据,没有什么问题,整个雨水部分的设计到此结束。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 (一)封面 (二)索命数正文,包括: 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 2、目录 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 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 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1.5倍行间距 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 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

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2.2说明书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2.1、表 3.2式(3.5)等 3.2.3说明书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前言(或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另页。题名页、摘要、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统一标注每页页脚中部。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右页作为单页页码。 3.2.4说明书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0.758 3027.3(10.655lg ) (19) p q t += + (2-5) 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a) 径流系数Ψ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 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规定的选用范围,是根据我国各地目前实际采用的数据,经归纳综合后确定的。在选用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是,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条件确定。我国南部地区主要城市的重现期间下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插床主体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第三章插床切削主体结构运动分析 第四章重要数据及函数曲线分析 第五章工作台设计方案 第六章总结 ; — @

第一章绪论 一,设计的题目:插床运动系统方案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二,此设计是工科专业在学习《机械原理》后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训练,其目的: 1.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建立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机构设计与分析概念; 3.进行计算、绘图、正确应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经验数据的能力训练。 三,主要内容: 1.确定插床主要尺寸,然后按1:1的比例画出图形。对插刀进行运动分析,选取适当比例尺画出不同点速度,加速度矢量图得到不同点的速度,加速度,并对两处位移,作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同转角的图像 : 2.在内容1运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运动循环图,在运动循环图的指导下,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作台进给运动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包括上下滑板1和2进给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回转台3分度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刀具与工作台在运动中的协调性分析;) 3.整理和编写说明书一份,对图纸进行详细说明 时间安排 (1).第一天 明确任务,准备作图工具,并打扫教室。 (2). 第二、三天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构建尺寸,作出机构简图,并进行运动分析,并作出一个周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转角变化的图像 (3). 第四、五天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台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并画出传动示意图。 (4). 第六、七、八天 < 自己总结,整理并编写说明书一份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名称: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设计题目插床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二、主要内容 1)对指定的机械进行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2)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简图设计(含必要的机构创意实验); 3)飞轮设计; (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要求 插床是用于加工各种内外平面、成形表面,特别是键槽和带有棱角的内孔等的机床(如 另:l BC/l BO2=1,工作台每次进给量0.5mm,刀具受力情况参考图2。机床外形尺寸及各部份联系尺寸如图1所示(其中:l1 =1600,l2 =1200, l3 =740, l4 =640, l5 =580, l6 =560, l7 =200, l8 =320, l9 =150, l10 =360, l11 =1200,单位均为mm,其余尺寸自定。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号图一张,内容包括:插床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及加速度多边形图、S(φ)-φ曲线、 V(φ)-φ曲线和a(φ)-φ曲线; 3) 三号坐标纸一张:Med(φ)、Me r(φ)-φ曲线; [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本科生毕业设计 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 两阶段初步设计 系部名称: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道桥方向)09-*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哈尔滨石油学院 二O一三年五月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IKA highway Tangwanghe to castle building two preliminary design section of highway,the highway is full-length6985.963m,bidirectional double driveway,design speed of 60km/h,The wide of roadbed is 10 meters,the maximum longitudinal slope of6%。All set up a total of four corners,ten grade change point。 In this design,the main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clude:road grade determination、route planning and selection,graphic design,longitudinal design,cross-sectional design,roadbed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design,culvert design and with some of the content of the tables and drawings。The design is a combination of topographic map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outeon the road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design。And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design inadequacies,revise and perfect。 Key words:the two stage highway;longitudinal section;cross-sectional;pavement

产品设计说明书 模板

百度文库 项目编号: 工程编号: 版本号: 保密级别:打磨焊缝及周围热影响区 球罐焊缝(表面是 末)吸附罐 壁 移动小 车 摄像 照明设 备 固定小 车 接触罐 壁 打磨焊 缝 打磨热 影响区 能量转 换 xyz向 移动打 磨头 机密绝密产品设计说明书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工程编号: 设计: 编写: 校核: 审核: 0001年1月1日

XXX产品设计说明书 目录 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XXX产品设计说明书 1.背景及意义 根据我国有关规程规定,根据基础情况,每隔2-6年需对大型球罐或圆柱形储罐检测一次,每隔2年需对使用5年以上的管线进行检测(通常,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挖开数处检查)。各项检测之前,都必须进行罐体的清洗打磨。目前国内传统的清洗和打磨方法主要利用人工手持打磨设备进行打磨,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安全性差等问题。 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储罐的大量建设,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人工作业已不符合环境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淘汰人工作业是历史的必然。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检测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罐壁打磨作业成为迫切任务。本项目开发的能携带自动化打磨装备的爬壁机器人,可以大大降低大型容器打磨作业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把检测人员从危险作业环境中解脱出来。因此,大型容器壁面打磨机器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设计需求分析 需求表汇总 表XXX产品设计需求表 基本需求 名称内容小车最大尺寸 焊缝打磨宽度 越障高度 自重和承载 能量要求 功能需求 名称内容 吸附功能 机器人在罐壁工作时,应可靠地吸附在球罐内、外表面,且吸附力 不能过大。 移动转向功能

插床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插床的设计与分析 12机械专业10 班 设计者:孙占成 指导教师:田静宜老师 2015 年6 月26 日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目录 机械原理插床机构设计部分 一、插床机构设计要求- - - - - - - - - - - - - - - - - 2 1.插床机构简介- - - - - - - - - - - - - - - - - - 2 2.设计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插床机构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3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 - - - - - - - - - - - 3 三、飞轮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5 四、凸轮机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5 机械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部分 一、目的及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7 二、减速器结构分析- - - - - - - - - - - - - - - - - - 8 三、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9 (一)选择电动机- - - - - - - - - - - - - - - - - 9 (二)传动比分配- - - - - - - - - - - - - - - - - 10 (三)运动和动力参数分析计算- - - - - - - - - - - 10 1.计算各轴转速- - - - - - - - - - - - - - - - 10 2.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 - - - - - - - - - - - - 10 3.计算各轴输入转矩- - - - - - - - - - - - - - 11 四、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 - - - - - - - - - - - - - - 11 (一)带传动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11 (二)高速轴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13 (三)低速轴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17 (四)联轴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21 (五)轴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 - - - 21 1.齿轮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21 2.中间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22 3.低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 22 (六)键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25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水管道设计计算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r- r* i r i l i i l z* nr i r. i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 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 所示。 3. 2雨水流量计算 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雨量分析要素 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 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⑼。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Z = y (3-1)式中,i --- 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 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汇水面积讣算表:

插床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课题名称:插床机构的设计 姓名:超 院别:工学院 学号: 2012010803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设1201班 指导教师:原芳 2014年6 月7日

工学院课程设计评审表

设计目录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4)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4) 1.2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1.3设计容 (6) 1.4设计步骤和要求 (6) 2 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设计 (7) 1.1 插床简介 (7) 1.2 设计数据.................................................................. (8) 3 插床机构的设计及尺寸计算 (9) 3、1曲柄导杆机构的设计及尺寸计算 (9) 3、2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14) 3、3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8) 4 凸轮机构设计 (21) .心得与体会 (22) .参考文献 (2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 超 班级 1201 学号 2012010803 位置 10 设计题目一:插床机构设计及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机械原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电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机械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用图解法对插床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设计凸轮机构。要求画出A 1图纸一,写出计算说明书一份。 二、 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1.插床主要由齿轮机构、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图中只画出齿轮1z 、2z )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导路作往复直线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为了缩短空行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2O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O 4D 和其他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为了缩短空回形成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要求刀具有急回运动。 在工作行程中,刀具上作用有相当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行程的前后各有一段0.05H (H 为刀具行程)行程,如图2所示。而在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刀具受力变化很大,从而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为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需采用飞轮调速,以减小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 插床机构简图如图1所示,题目数据列于表1。 图1 插床机构简图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文,图纸计算书、建筑说明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书

- - -.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教授 讲师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本设计来自工程实际,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建筑分十三层,耐火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为二级耐久年限,抗震设防为八级。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住宅物业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人们安家置业的首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小区住宅比比皆是。尤其近几年,高层小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这是由高层和小高层的特点所决定的,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住宅的本身的美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小区的服务和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小区的绿化,保安,停车场,维修甚至对各项投诉的要求小区管理者做的好。信息时代的今天,住宅小区的硬件设施也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对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区楼的艺术美更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此外还必须有较高的实用性、经济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X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我这次选择的是高层住宅楼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设计一栋满足居住需求和美观要求的住宅楼。并且也可以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把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及对它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系统化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查阅、搜集许多的资料,将提高我运用图书馆的资料文献和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能力。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运用使我的电脑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建筑设计到结构的计算设计都是由自己单独完成,这就培养了我们独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娴熟使用auto CAD和PKPM系列软件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

CSCI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文档编号: 项目名称 XXXX CSCI详细设计说明书 单位名称 XXXX年X月

修改记录

1 范围 1.1 标识 1.2 CSCI 概述 1.3 文档概述 2 引用的文档 3 CSCI 设计 3.1 CSCI结构 3.2 CSCI运行组织 3.3 CSCI性能要求 3.4 CSCI设计限制和约束 3.5 CSCI测试计划 4 CSC 设计 4.x CSC的名称和唯一标识符 4.x.y 下一级CSC的名称和唯一标识符 5 CSCI数据说明 5.1 CSCI内部数据元素 5.2 CSCI外部接口数据元素 6 CSCI数据文件 6.1 CSC和CSU数据文件的交叉引用 6.x数据文件名和唯一标识符 7 需求可追踪性

1.1 标识 【系统背景】 系统标识符:(系统标识符) 系统名称:(系统名称) 缩写:给出系统的缩写 【适用的CSCI】 标识符:(CSCI标识符) 名称:(CSCI名称) 缩写:给出CSCI的缩写 1.2 CSCI 概述 【系统功能概述】 简要描述本系统的功能。 【CSCI功能概述】 (给出CSCI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应的需求规格标识号的引用)。 如有必要可用图示表示本CSCI在系统中的位置(顶层系统结构图)。1.3 文档概述 【用途】 本文档用于描述在进行CSCI详细设计中每个阶段的设计结果,提供CSCI 的详细设计说明书。 【内容】 本文档的主题内容如下: 描述CSCI的功能和作用; 定义CSCI的结构(用一组CSC,以及这些CSC之间的接口关系,定义CSC 的名称,标示符,分配的需求集); 定义CSCI设计限制; 定义CSCI资源使用设计; 定义CSCI每个CSC以及CSU的详细设计。 描述每个CSC可追溯的需求规格和接口规格说明。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

爬楼车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计算和数据传送速度大幅度提高。以此硬件为基础,许多智能算法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聪明。随着现实生活中对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成为战胜自然和虚拟障碍的必需品。在很多危险场所,如战场、核生化灾害地、恐怖爆炸地等需要愈来愈多的移动机器人搭载机械手等设备代替人去执行任务。众所周知机器人自主爬楼梯是移动机器人完成危险环境探查、侦察、救灾等任务需要具备的基本智能行为之一。 目前,主要有腿式、履带式、轮式爬楼车移动机器人,腿式的如四足和六足机器人,尽管这些机器人能够爬楼梯和穿越障碍,但由于腿部的运动,它们不能在平坦的表面上平滑运动;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以其强大的地形适应性而倍受青睐,其所受的摩擦力均匀分布在履带上,而轮式小车的摩擦力只是集中在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就抓地力而言它们是一样的,但在小车转弯或者爬坡时,履带式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分布不会像轮式小车那样发生剧变,所以就表现出更好的操控性,但是转弯时,履带的磨损、履带开模难度大等都成为其应用的瓶颈;轮式移动机器人克服了履带式的这些缺点,在满足一定地形适应性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移动机器人移动灵活、控制简单等优点。一般来说,轮式移动机器人对地形的适应性大小与轮子的数量成正比,但随着轮子数量的增加,又带来了机器人体积庞大、重量重等缺点。爬楼轮式行驶系统均采用各轮独立驱动,自主工作的方式,同时各轮均采用弹性悬挂方式,故工作起来方便灵巧,同心性和转向性均较好。刚性轮具有较高的机械可靠性,较好的转向性和环境适应性,但其行驶稳定性和耐磨损性均较差。充气轮虽然具有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越障能力,但其环境适应能力差,故不能应用到爬楼车中。金属弹性轮的爬坡性能、耐磨损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机械可靠性、越障能力均较好,但其转向性能较差。椭圆轮、半球轮和无毂轮的爬坡和越障性能及耐磨损性能均较好,但其行驶稳定性较差,机械可靠性最低。综合各方面的优缺点,轮式机器人是比较合理的。 该爬楼车辆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和转向系统三大系统。本课题着重进行行驶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要点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 3.2雨水流量计算

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 雨量分析要素 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H i t =(3-1) 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 管道编号管道长度 (m) 本段汇水面积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 (ha) 传输汇水面积 (ha) 总汇水面积 (ha) 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 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插床机构综合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机构综合 学生姓名: 卢佛俊 专业班级: 08机电二班 学号: 20087668 目录 一、设计题目简介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三、设计任务 四、插床主体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五、插床切削主体结构运动分析 六、重要数据及函数曲线分析 七、工作台设计方案 八、总结 九、参考文献 设计题目:插床机构综合 一、设计题目简介 插床就是常用得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齿轮、花键与槽形零件等得加工。图示为某插床机构运动方案示意图。该插床主要由带转动、齿轮传动、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等组成。电动机经过带传动、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曲柄1回转,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得滑块沿道路y-y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刀具与工作台之间得进给运动,就是由固结于轴上得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与其她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实现得。

针对图所示得插床机构运动方案, 进行执行机构得综合与分析。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依据插床工况条件得限制,预先确定了有关几何尺寸与力学参数,如表6-4所示。要求所设计得插床结构紧凑,机械效率高。 插床机构设计数据 插刀往复次数(次/min ) 60 插刀往复行程 (mm ) 100 插削机构行程速比系数 2 中心距(mm ) 150 杆长之比 1 质心坐标(mm ) 50 质心坐标(mm ) 50 质心坐标 (mm ) 120 插床机构运动方案示意图 插刀所受阻力曲线

三、设计任务 1、 针对图所示得插床得执行机构(插削机构与送料机构)方案,依据设计要求与已知参数,确定各构件得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假设曲柄1等速转动,画出滑块C 得位移与速度得变化规律曲线; 3、 在插床工作过程中,插刀所受得阻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各处摩擦、其她构件重力与惯性力得条件下,分析曲柄所需得驱动力矩; 4、 取曲柄轴为等效构件,确定应加; 5、 用软件(VB 、MATLAB 、ADAMS 或 SOLIDWORKS 等均可)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得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线图。6、 图纸上绘出最终方案得机构运动简图(可以就是计算机图)并编写说明书。 四、插床主体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方案选择: 方案一:结构简图如下 方案二:机构简图如下: 凸轮摆杆行程角(0) 15 推程许用压力角(0) 45 推程运动角(0) 90 回程运动角(0) 60 远程休止角(0) 15 推程运动规律 3-4-5次多项式 回程运动规律 等速 速度不均匀系数 0、05 最大切削阻力(N ) 1000 阻力力臂(mm ) 120 滑块5重力(N ) 320 构件3重力 (N ) 160 构件3转动惯量 (kgm 2) 0、14

房建毕业设计说明书

房建毕业设计说明书 【篇一: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页第i页共i 目录 1 绪 论 ....................................................................................................... (1) 1.1 课题概 述 ....................................................................................................... . (1) 1.2 主要内容及方 法 ....................................................................................................... . (1) 2鲁班软件的建 模 ....................................................................................................... . (3) 2.1工程属性设 置 ....................................................................................................... .. (3) 2.2建立轴 网 ....................................................................................................... . (3) 2.3布置 柱 ....................................................................................................... .. (3) 2.4布置 墙 ....................................................................................................... .. (4) 2.5布置 梁 ....................................................................................................... .. (4) 2.6布置钢 筋 ....................................................................................................... . (4)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一)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 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 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4、雨水径流调节; 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 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 1. 降雨量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 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 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 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 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 H (9-1) i t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写格式规范(设计计算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编写格式规范 为统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写格式,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和《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基本结构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臵部份、主体部份和结尾部份,共3部分构成。 (一)前臵部份包括:封面、题名页、摘要页(中、英文)、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根据需要)、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根据需要)。 (二)主体部份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三)结尾部分包括: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根据需要)。 第二条一般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应完整、准确。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计量单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 1 —

(三)本科毕业论文必须用白色标准A4纸(210×197mm)打印。论文稿纸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 第三条前臵部份 (一)封面: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封面包括论文分类号、密级、编号、题名、学位授予单位、作者姓名、申请学位级别、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名称、提交时间等内容。 1.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确定。 2.密级:按学院确定的保密等级填写,分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非涉密论文不得填写密级。 3.论文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含英文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二)题名页:题名页是论文的内封面,臵于封面之后,内容比封面更为详细,是论文进行录著的依据。 (三)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两部份。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基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