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

乐山市金宇煤业有限公司沐川县高笋乡煤矿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

二○一七年四月

电气设备、电缆检查和调整实施细则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八十三条及有关电气设备的标准和规定,提高机电人员对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及调整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便于统一掌握运用标准,从而加强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维修质量,保障电气设备持续可靠稳定的运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

1、所有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器)的选用,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2条的要求和规定。

2、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由指定的、经过考试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3、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都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4、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实行群检与专检相结合的四级检查制度,即设备包机人检查、防爆检查员检查、组织月检查、配合季度检查。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国家授权的用产品监督检验部门检验。

6、防爆外壳的修理,应执行《煤矿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修理规程》,而且必须由机修厂或取得防爆检验合格证的制造厂家进行修理。

7、凡防爆电气设备,不论在井下任何地点使用,都应按防爆要

求进行检查。

9、加强对井下使用中的防爆电气性能检查:

1)防爆电气维修工(兼职防爆检查员),对自己所管辖的防爆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2)专职防爆检查员对防爆电气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专职和兼职防爆检查人员的配备必须满足防爆检查工作的需要。

二、配电系统断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

1、每六个月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一次检查整定工作。根据设备负荷增、减情况及时调整继电保护装置各项参数,以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2、检查、调整高压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时,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3、必须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检查、调整。

4、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作票相关内容进行操作。

5、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有关参数,整定值来自于开关柜所带负荷计算。

6、除了机电科分管人员,其他人等一律不准私自调动整定值。 3、记录要准确,填写字体要工整,不得涂画,不得撕页。

7、若不慎填写错了,在错误处用填写笔画两道斜线,再在合适处填写正确内容。

8、馈电开关电流整定标准:

(1)整定电流:Iz≥IQe

IQe为馈电开关负荷侧所带设备中最大电机的额定起动电其它为馈电开关负荷侧除最大电机外其它电机的额定电流之和,A。

9、电磁起起动器电流整定标准:

(1)A、额定电压为380V: I z≥2P N

B、额定电压为660V: I z≥1.15P N

C、额定电压为1140V: I z≥0.67P N上

(2)对于电磁起动器需整定短路倍数时,短路倍数一致取8倍。

(3)井下整定值灵敏度的校验,应满足:

Id(2)/(N·I z)≥1.5

Id(2)为馈电开关保护范围最远点的两相短路电流,A;

N、I z同上

1.5为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煤矿井下常用电动机的额定起动电流的选值:对于绕线型电动机,其近似值可用1.5乘以额定电流;对于鼠笼电动机,其近似值可用额定电流乘以6。

三、高压电缆的泄漏和耐压试验

1、试验依据: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中18.0.5条表18.0.5之规定。依该标准确定试验电压为21.75kV(2.5U0),试验时间为5min(2.5U0时)。

2、试验仪器:

HDSR-F162/162串联谐振试验设备一套;干湿温度计一块;5000V兆欧表一块;工具箱一套;三相电源线若干。

3、试验项目:

①耐压前电缆主绝缘电阻测量;②串联谐振法交流耐压试验;

③耐压后电缆主绝缘电阻测量;

4、试验步骤及技术措施:

4.1电缆主绝缘电阻测量

4.1.1 测量方法

用5000V兆欧表,依次测量各相线芯对其他两相及金属套的绝缘电阻,金属套及非被试相线芯接地。测量前将被测线芯接地,使其充分放电,放电时间一般为2-5分钟。由于存在吸收现象,兆欧表的读数随时间逐步增大,测量时应读取绝缘电阻的稳定值,作为电缆的绝缘电阻值。

4.1.2 测量步骤

1)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缆铭牌、仪器名称及编号;

2)将所有被试部分充分放电,非被试相电缆线芯及金属套接地;

3)将兆欧表地线端子(E)用接地线与接地导体连接好,兆欧表火线端子(L)接至被测部位的引出端头上,兆欧表读数稳定后记录绝缘电阻值。拆除兆欧表相线;

4)将被试电缆对地放电并接地;5)依照此步骤测试其他两相。

4.1.3 注意事项

在试验中读取绝缘电阻后,应先断开接至被试品的火线端子,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由于电缆的吸收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于大电容电缆,兆欧表开始读数可能非常的低,这一现象是正常的。

4.1.4试验标准

1)电缆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km。

2)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

4.2 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4.2.1本试验采用串联补偿谐振法,试验接线如图1所示。

图中:谐振电抗器额定电压为27kV,每台额定电感量为85H,

额定最大工作电流为1.0A;分压器额定电压为200kV,变比为12000:1,电容量为500PF±5%。

4.2.3 试验步骤如下:

1、按试验接线图连接试验接线。电缆的线芯接高压,即接补偿电抗器的高压端,金属套及非被试电缆芯接地。

2、调谐。按红色“高压通”按钮,红灯亮绿灯灭,高压回路接通。调节“电压调节”电位器使机箱面板指针电压升至20V左右,调节“手动调节”旋钮,使输出电压(屏幕显示)达到最大值,高压回路即进入谐振状态。如需快速改变频率可按动或按住“手动调频”旋钮。注意:在快速调频过程中,电压不能调得过高,以免在进入谐振状态时输出电压超过试验电压。

3、均匀升高电压,由分压器测量试验电压,当试验电压达到2.5U0(21.75kV)时,启动计时器,保持5分钟,试验过程中不出现闪络及放电现象,则该相耐压试验合格,均匀降压结束,关掉电源。

4、改变被试电缆接线,重复1、2、3、步骤,直到所有被试电缆设备都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为止。6.2.4 试验结果判断

如果试验中未发生放电击穿现象,则认为试验通过,试品合格。

4.2.5 注意事项

1、耐压试验前确定交流耐压试验值。

2、试验时应注意试验电流的变化,试验前后应测量主绝缘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

4.3 交流耐压试验后电缆主绝缘电阻测量步骤同4.1所述。

5、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试验工作安全、圆满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程的规定执行,同时针对在试验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作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1、所有试验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并执行施工现场的有关安全规定。

2、串联谐振装置各部件在现场摆放要合理,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将升压设备及工作范围内装设围网,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识牌挂,并设专人监护。

3、被试电缆两端应有专职监护人。

4、试验开始前,非试验人员一律退出试验区。

5、在被试设备上连接试验接线时,要首先将被试设备接地充分放电,放电时间2-5分钟。

6、试验接线完毕后,应有专人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压。

7、试验电源应有保护装置,并且有明显的断开点。

8、各处工作人员,应听从试验负责人指挥,且每项工作完成后或发现其它异常现象及时向试验负责人反馈信息。

9、在试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电压表指针摆动大、电流表指示急剧增加、发出绝缘烧焦气味、冒烟或响声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试验,断开电源,对试品放电接地,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

四、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检查

1、电缆的绝缘阻值要求:

1)660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于10 兆欧。

2)1140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于50 兆欧。

3)10K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于1000 兆欧。

4)监视线绝缘阻值相间不得小于2 兆欧。

2、电机的绝缘阻值要求:

1)660V 绝缘阻值相对地不得小于10 兆欧。

2)1140V 绝缘阻值相对地不得小于50 兆欧。

3、高压开关、馈电、启动器的绝缘阻值要求:

1)660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于10 兆欧。

2)1140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于50 兆欧。

3)10KV 绝缘阻值相间和相对地不得小1000 兆欧。

4、变压器的绝缘阻值要求:

1)10KV 高压侧绝缘阻值相对地不得小于1000 兆欧。

2)1140V 低压侧绝缘阻值相对地不得小于50 兆欧。

3)660V 低压侧绝缘阻值相对地不得小于10 兆欧。

5、机电部门管理人员每半年对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检查一次。

6、新安装的电气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对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进行测定。

五、固定敷设电缆、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绝缘和外部检查

一、井下电缆检查

(一)、外观检查

1、电缆标志牌齐全,改变电缆直径的接线盒两端、拐弯处、分岔处及沿线没隔200m均应悬挂标志牌,注明电缆编号、电压等级、截面积、长度、用途等。

(二)、电缆敷设

1、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度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挂钩悬挂。在立井井筒或倾角在30度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卡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夹持装置应能成受电缆重量、并不得损伤电缆。

2、电缆悬挂整齐、不交叉、不落地,悬挂高应在矿车、电机车等掉道时不受碰撞。

3、电缆悬挂点间距,在水平巷道或倾斜巷道内不得超过3m,在峒室内不得超过2m.

4、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水淋。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内,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

5、井筒和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两侧,如受条件限制:在井筒内,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0.3m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地方。

6、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大于0.1m,高压电缆、低压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

7、电缆严禁用铁丝吊挂。

8、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三)、电缆连接

1、电缆之间的连接,必须用电气设备性能相符合的接线盒。电缆线芯必须使用压线板(卡抓)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2、电缆芯线的连接严禁绑扎,应采用压接或焊接,连接后的接头电阻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的1.1倍,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原芯线的80%,不同材质的芯线的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其过渡接头电阻值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值的1.3倍。

(四)、电缆运行

1、矿井电缆线路禁止升压运行和过负荷运行。

2、电缆表面温度:低压电缆不得超过55度,高压电缆一般不得超过35度。

3、运行中的电缆不应盘圈或盘“8”字形。

二、井下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摇测

1、拆除被测电缆的电源和一切对外连线,同时将被测电缆的芯线全部接地并放电1min。

2、擦去电缆终端头表面的污垢。

3、兆欧表电压要与所测电力电缆电压等级相适应。

4、在测试三芯电缆时,一芯接(+),其他两芯应和铅包一同接地。如果被测电缆可能由于表面泄漏而引起测量误差时,还应连接保护环。

5、摇动摇表到额定转速(1200r/min),绝缘电阻应是摇1min 以后,电阻值稳定时的读数。测量时摇表转速不应低于额定转速的80%。

6、电缆的一根芯线测试完毕后,经充分放电,再按同样方法分别检测其他各芯线。

7、固定敷设电缆的绝缘和外部检查每季1次;每周由片区电工检查1次外部和悬挂情况。

8、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绝缘检查每月由机电科管理人员检查1次,每班由各片区电工检查1次外皮有无破损。

9、按要求做好记录,将测结果记录在电缆检查记录中,并在完成全部检查测量工作后,将记录交予机电科科长审签后对记录进行存档备查。

六、接地电网接地电阻值测定

1、接地电阻测试要求:

a.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e. 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g. 井下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井下总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h.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

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J. 由斜井直接入井的轨道、压风管路,在各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2处良好的集中接地,其接地的电阻不得大于5Ω,两接地极的距离大于20m。

2、接地电阻测试仪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各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亦可测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

3、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全部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其工作原理采用基准电压比较式。

4、使用前检查测试仪是否完整,测试仪包括如下器件。

①、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②、辅助接地棒二根

③、导线5m、20m、40m各一根

5、使用与操作

⑴、测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仪表上的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线,C端钮接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且Eˊ、Pˊ、Cˊ应保持直线,其间距为20m 。

测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 将仪表上2个E端钮连结在一起。

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 将仪表上2个E端钮导线分别连接到被测接地体上,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引入的附加误差。

⑵、操作步骤

a、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b、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应牢固,接触。

c、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d、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逐渐加快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点。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e、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仍未取得平衡,可将倍率开关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止。

f、如果发现仪表检流计指针有抖动现象,可变化摇柄转速,以消除抖动现象。

6、注意事项

⑴、禁止在有雷电或被测物带电时进行测量。

⑵、仪表携带、使用时须小心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7、新安装的电气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对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进行测定。

附表:

1、井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表

2、井下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记录

3、地面变电所继电保护整定记录

4、高压电缆的泄漏和耐压试验

5、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6、固定敷设电缆绝缘和外部检查记录

7、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绝缘检查记录

8、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量记录

9、新安装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测定记录

井下防爆电器设备防爆性能检查表

行一次防爆性能检查。

井下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记录

注:每6个月检查一次,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定

地面变电所继电保护整定记录

地点:年月日

第页

电缆的定期检查与试验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缆的定期检查与试验正 式版

电缆的定期检查与试验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每季检查一次固定敷设电缆的绝缘,每周由专职电工检查一次悬挂情况,并进行外部检查。 2、每月检查一次移动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的绝缘。 3、每年进行一次高压电缆泄露和耐压试验。 4、维护人员对正常生产的电缆的负荷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新投产时应跟班进行全面的负荷测定,以保证电缆的可靠性。 以上各项试验和检查应形成制度,并

对每次试验和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对试验中发现不合格的电缆应及时更换和处理。 6、为防止井下电缆丢失、损坏和任意割断等现象的发生,对低压橡套电缆实行回收制度。 7、因电缆在运行中损坏而需要更换,必须分析、查明原因并找出责任者,无故损坏者按制度赔偿。 8、井下回撤电缆应及时将电缆随同设备一起回收升井,如数交回库房,并经机电管理组验收,如发现电缆损坏,无故丢失或无故割断者必须追查原因,找出责任者按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处理。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选用要求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选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450V/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及其他材料) 绝缘、护套电线电缆的选用要求。 本标准试用于线缆设计时的材料选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eqv IEC 60950:1999)GB 5023.1~5023.7-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idt IEC 227-1:1993) GB 7947-1997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idt IEC 446:1989)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氧指数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体流中,维持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含量,是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一种方法。 4 电线电缆的基本特性 4.1 导电性能:导电线芯的电阻(导线的直流电阻)、载流量。电绝缘性能:绝缘电阻、耐电压特性等。 4.2 力学特性指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弹性、柔软性、耐振动性、耐磨性以及耐冲击性等。 4.3 热性能指产品的耐热等级、工作温度、电缆的发热和散热特性、载流短路和过载能力、合成材料的热变形和耐热冲击性、材料的热膨胀性及浸渍或涂层材料的滴落性能等。 4.4 腐蚀和耐气候性能指耐电化腐蚀、耐生物和细菌侵蚀、耐化学药品(油、酸、碱、化学溶剂等)侵蚀、耐盐雾、耐日光、耐寒、防霉及防潮性能等。

4.5 老化性能指在机械(力)应力、电应力、热应力以及其他各种外加因素的作用下,或外界气候条件下,产品及其组成材料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4.6 其他性能包括材料的特性(如金属材料的硬度、蠕变、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以及产品的某些特殊使用特性(如阻燃等)。 5 电线电缆的选用 5.1 电线电缆选用的要求 5.1.1 选择时应充分了解电线电缆的品种规格、结构与性能特点,以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有耐高温的、有耐寒的、有不同柔软度的,还有具有屏蔽性能的,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合理地选择。 5.1.2 电线电缆的选择还应与连接器的使用、整机合理布线设计结合起来考虑,在电线电缆线路布线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各种外来的破坏与干扰的因素(机械、热、雷、电等因素)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敷设中的距离、位差、固定的方式和间距,接头连接器的形式和性能、配置方式、与其他线路设备的配合等等,都必须认真周密研究,正确地设计,以保证电线电缆的可靠使用。 5.2 电线电缆的选择要素 选取线缆时必须根据线缆的性能和使用条件,确定线缆的要素,按要素来选用线缆。一般用途电缆,必须考虑表1所列的要素。 表1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的要素

电线电缆载流量表格(全)

电线电缆载流量表(全) 很多用户对电线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不是很清楚,甚至是专业的电工对精确的数据都不是特别了解。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根据实际生产的电线电缆规格品种,制定了不同规格型号的电线电缆载流量表,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希望能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高压电缆载流量:规格型号载流量表: 8.7/10(8.7/1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 额定电压U 。 /U 8.7/10(8.7/15)KV 型号 YJV 、YJLV 、YJY 、YJLY 、YJV22、 YJLV22、 YJV23、YJLV23、JYV32,YJLV32、YJV33、 YJLV33 YJV 、YJLV 、YJY 、YJLY 芯数 三芯 单芯 敷设 空气中 土壤中 空气中 土壤中 单芯电缆 排列方式 导体材质 铜 铝 铜 铝 铜 铝 铜 铝 铜 铝 铜 铝 标 称 截 面 (mm2) 25 35 120 140 90 110 125 155 100 120 140 170 110 135 165 205 130 155 150 180 115 135 160 190 120 145 50 70 165 210 130 165 180 220 140 170 205 260 160 200 245 305 190 235 215 265 160 200 225 275 175 215 95 120 255 290 200 225 265 300 210 235 315 360 240 280 370 430 290 335 315 360 240 270 330 375 255 290 150 185 330 375 225 295 340 380 260 300 410 470 320 365 490 560 380 435 405 455 305 345 425 480 330 370 240 300 435 495 345 390 445 500 350 395 555 640 435 500 665 765 515 595 530 595 400 455 555 630 435 490 400 500 565 ... 450 ... 520 ... 450 ... 745 855 585 680 890 1030 695 810 680 765 520 595 725 825 565 650 环境温度 (℃) 40 25 40 25 26/35KV 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 26/3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

同轴电缆的检测

同轴电缆、光纤电缆的检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同轴电缆和光纤电缆的检测方法,对检测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操作做了较祥细的说明。 一、同轴电缆检测 1、电缆进水后我们对特性阻抗的变化做了测试,当电缆受潮进水,电视信号通过电缆时,所测电平值低于该段电缆规定损耗值。根据电缆进水、受潮时间的长短,电缆内外导体腐蚀、氧化生锈的程度不同,其电平的损耗衰减值也会有差异。 下面对受潮、积水不同程度的SYDY-75-9.5竹节式中同轴电缆做了各种测试记录。 1)测试使用仪表:MT500型万用表;MC7频谱仪;DL6243电容电感测试仪。 2)测试项目:(100米电缆) ·电缆直流电阻; ·电缆电容、电感; ·电平。 3) 测试结果: 电缆不同程度受潮、进水后其电阻、电容、电感、电平变化情况见表。 从以上测试数据表明,电缆受潮进水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分布电容、电感相应变化,其特性阻抗也将变化,因为同轴电缆的内外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场,有一定的电容量,导体中通过交变电视信号时会产生一定的电感量,这些电感、电容在电缆中分布存在,以每米同轴电缆的电感量L和电容量C来衡量这样串联的电感与并联的电容组合,形成了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 从特性阻抗公式可知,电感L和电容C的变化都会导致特性阻抗变化。从积水后电缆电容和电感测试数据分析。进水量越多,电容、电感量变化越大,其特性阻抗必定在变化,致使信号源输入阻抗与电缆的特性阻抗不等,称失配。最后导致功率损耗增大,把一部分有效信号功率损失掉。 从理论上分析,同轴电缆的衰减主要由内导体“集肤效应”损耗引起。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强,串联电感的感抗(wL)增加,同时并联电容的容抗(wc)减小,内导体上信号对外导体的旁路泄漏增加,所以频率越高,电缆传输距离越长,其衰减也越大。

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

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 1.1一般规定 1.1.1对电缆的主绝缘测量绝缘电阻或做耐压试验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其它两相导体、电缆两端的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和铠装层接地(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接地)。 1.1.2对额定电压为0.6/1kV的电缆线路可用1000V或2500V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直流耐压试验。1.1.3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应分阶段均匀升压(至少3段)每段停留1min读取泄漏电流,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至加压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当中至少应读取一次泄漏电流。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做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做为是否投入运行的判据,当发现泄漏电流与上次试验值相比有较大变化,泄漏电流不稳定,随试验电压的升高或随加压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应查明原因并排除终端头表面泄漏电流或对地杂散电流的影响。若怀疑电缆绝缘不良,则可提高试验电压(不宜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电压)或是延长试验时间,确定能否继续运行。 1.1.4除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外,其它电缆线路在停电后投运之前必须确认电缆的绝缘状况良好,可分别采取以下试验确定: a)停电超过1周但不满1个月,测量绝缘电阻(异常时按

b处理) b)停电超过1个月但不满1年的:作规定直流耐压试验值的50%耐压1min。 c)停电超过1年的电缆线路必须作常规耐压试验。 1.1.5新敷设的电缆投入运行3-12个月,一般应作1 次直流耐压试验,以后再按正常周期试验。 1.2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见表8-1 表8-1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

1.3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是指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与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1.3.1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见表8-2 表8-2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

35kv电缆附件

35kv电缆附件 中文名 冷缩电缆附件 简称 电缆附件 主要作用 根据运行需要 产品分类 户内外 电压等级 10kv-35kv 生产厂商 上海民熔电气有限公司 (PS:上海民熔还有其他您可能需要的相关产品资料:高压计量箱、高压电缆分支箱、高压真空断路器等一系列户内外高压元器件,详情请登录(上海民熔官网)查询相关资料。) 冷缩电缆终端头是利用弹性体材料(常用的有硅橡胶和乙丙橡胶)在工厂内注射硫化成型,再经扩径、衬以塑料螺旋支撑物构成各种电缆附件的部件。现场安装时,将这些预扩张件套在经过处理后的电缆末端或接头处,抽出内部支撑的塑料螺旋条(支撑物),压紧在电缆绝缘上而构成的电缆附件。因为它是在常温下靠弹性回缩力,而不是像热收缩电缆附件要用火加热收缩,故俗称冷收缩电缆附件。 简介; 早期的冷收缩电缆终端头只是附加绝缘采用硅橡胶冷缩部件,电场处理仍采用应力锥型式或应力带绕包式。 现在普遍都采用冷收缩应力控制管,电压等级从10kV到35kV。冷缩电缆终端头,1kV级采用冷收缩绝缘管作增强绝缘,10kV级采用带内外半导电屏蔽层的接头冷收缩绝缘件。三芯电缆终端分叉处采用冷收缩分支套。 冷缩电缆终端头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迅速、无需专用工具、适用范围宽和产品规格少等优点。与热收缩式电缆附件相比,不需用火加热,且在安装以后挪动或弯曲不会像热收缩式电缆附件那样出现附件内部层间脱开的危险(因为冷缩电缆终端头靠弹性压紧力)。与预制式电缆附件相比,虽然都是靠弹性压紧力来保证内部界面特性,但是它不像预制式电缆附件那样与电缆截面一一对应,规格多。 必须指出的是,在安装到电缆上之前,预制式电缆附件的部件是没有张力的,而冷缩电缆终端头是处于高张力状态下,因此必须保证在贮存期内,冷收缩式部件不应有明显的永久变形或弹性应力松弛,否则安装在电缆上以后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弹性压紧力,从而不能保证良好的界面特性。

关于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电缆引入方式

关于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电缆引入方式 [摘要)合理地选择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对于保证隔爆型电气设备整体防爆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安全技术和标准规定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正确选择电缆引入方式的建议,对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选用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隔爆型电气设备;电缆引入方式;密封圈 1 引言 新的国家标准GB 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批准发布后,某些制造厂生产的工厂用隔爆型开关箱等产品将压紧弹性密封圈式电缆引入装置直接引入开关箱的隔爆外壳,于是,对于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隔爆型电气设备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是否能保证防爆安全,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安全技术和标准规定方面对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电缆引入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一些见解。 2 我国隔爆型产品习惯采用的电缆引入方式 我国国家标准GBl336--77《防爆电气设备制造检验规程》规定,隔爆型电气设备上的接线盒须制成独立的隔爆空腔,但对于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其额定容量不大于250W、电流不大于5A的电气设备除外。GB 3836.2--8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电气设备“d,,》中规定,隔爆型电气设备可以采取直接引入方式的条件是:“Q)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b)I类电气设备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Ⅱ类电气设备功率不大于l kW"。因此,我国直至目前大量生产的隔爆型电动机和开关等大功率电气设备或正常工作时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电气设备都设有单独的接线盒空腔,即采用所谓的间接电缆引入方式。早期的接线盒都是隔爆型的,近期也有些隔爆型产品采用增安型接线盒。隔爆型主体空腔与接线盒空腔是隔开的,两者之间通过隔爆型的绝缘套管进行电气连接,接线盒中仅仅有接线端子供与外部引入的电缆接线,电缆引入装置多采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也有少量的电缆引入装置采用填料(灌胶)密封。 3 间接电缆引入方式防爆安全性能比较高 隔爆型产品是通过隔爆外壳实现防爆安全的,隔爆外壳大多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强度塑料等材料制造,壳体的机械强度满足设备内部发生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壳体结构缝隙作为隔爆间隙其尺寸和加工表面精度满足防爆标准的要求。制造厂在产品出厂前,对前述规定逐件、逐台进行了检查或试验,产品的制造质量比较稳定,可以保证其防爆安全性。但是,如果将电缆引入装置直接装在隔爆型主空腔上,即采用电缆直接引入方式,则整台设备的防爆安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因为防爆电气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的防爆安全性,不仅与制造厂的制造质量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安装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橡胶密封圈的质量(耐老化性能)有关。如果安装电缆时橡胶密封圈的内直径与电缆的外直径配合间隙太大,或者电缆引入装置的压紧螺母或压盘未将橡胶密封圈压紧,或者因橡胶密封圈老化失效,则整个隔爆产品就失去防爆性能。如果产品是采用间接引入方式,可能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部件被封闭在主体隔爆腔内,电缆引入装置的安装质量对隔爆型主空腔的隔爆性能没有直接影响。当然,在间接引入的情况下,电缆引入装置的施工质量对接线盒空腔的防爆安全也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接线盒空腔中没有正常工作时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部件,形成危险点燃源的机会比直接引入方式小得多。 4 新国标CB 3836.2——2000中的规定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 3836.2—2000的第12章“电缆与导线的引人及连接”中规定:“电缆和导线可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连接:d)间接引入,用接线盒或插接装置连接的方式;b)直接引入,用直接引入外壳的引入方式。I类设备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时应符合附录C的补充规定。”与老标准GB 3836.2—1983相比,新标准删去了Ⅱ类隔爆型电气设备采用直接引入方式必须满足的两个前提条件,即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并且额定功率不大于1kW才允许采用直接引入方式,但I 类隔爆型电气设备仍保留了老标准GB 3836.2--83中的规定。 关于将橡胶密封圈式电缆引入装置连接到隔爆型电气设备主体外壳的结构的防爆安全性,在我国以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1 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 2009 年 4 月 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 23 日 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师部抽检 长电缆屏蔽 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 度层连通性 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 1 1 号楼 3 服务器3 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 2 1 号楼 5 服务器24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 3 1 号楼9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 4 1 号楼20 交换机5 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5 2 号楼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2.6DB 无 6 2 号楼1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 7 2 号楼2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 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 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 10 3 号楼24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11 3 号楼29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 12 3 号楼41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 13 4 号楼2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

14 4 号楼22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 15 4 号楼15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 16 4 号楼18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 17 5 号楼3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4DB 无 18 5 号楼50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 18 5 号楼33 交换机41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 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接线图 测试线图 测试结果经过用福禄克测试仪抽检全部合格

电力电缆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补充规定

电力电缆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补充规程 1一般规定 1.1 本规程适用于3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3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由各单位自行规定。 1.2 对电缆的主绝缘测量绝缘电阻或做耐压试验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其它两相导体、电缆两端的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和铠装层接地(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接地)。 1.3 除自容式充油电缆外,其它电缆在停电后投运之前必须确认电缆的绝缘状况良好,可分别采取以下试验确定: 1.3.1 停电超过1周但不满3个月,由各单位自行规定。 1.3.2 停电超过3个月但不满1年,测量绝缘电阻(异常时按1.3.3处理)。1.3.3 停电超过1年的电缆必须做主绝缘耐压试验,试验电压见表3-1。 1.4 新敷设的电缆投入运行3-12个月,一般应做一次耐压试验,以后再按正常周期试验。 注:停电不包括热备用 2油浸式电力电缆 油浸式电力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参照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执行。 3橡塑绝缘电力电缆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是指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3.1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的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见表3-1

注:对本规程实施前已投运且金属屏蔽层无引出线的电缆,表3-1序号2、3的试验项目各单位自行规定。

3.2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 交叉互联系统除进行下列定期试验外,如在交叉互联大段内发生故障,则也应对该大段进行试验。如交叉互联系统内直接接地的接头发生故障,则与该接头连接的相邻两个大段都应进行试验。 3.2.1 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 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都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夹板也能结合在一起试验,然后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直流电压5kV,加压时间1min,不击穿。 3.2.2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 3.2.2.1 碳化硅电阻片 将连接线拆开后,分别对三组电阻片施加产品标准规定的直流电压,测量流过电阻片的电流值。三组电阻片的直流电流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值之间。试验时的温度不是20℃,则被测电流值应乘以修正系数(120-t)/100(t为电阻片的温度,℃)。 3.2.2.2 氧化锌电阻片 对电阻片施加直流参考电流后测量其压降,即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2.2.3 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 将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与接地的外壳绝缘后,用1000V兆欧表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MΩ。 3.2.3 互联箱 3.2.3.1 接触电阻 本试验在做完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上述试验后进行。将闸刀(或连接片)恢复到正常工作位置后,用双臂电桥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其值不应大于20μΩ。 3.2.3.2 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 本试验在以上交叉互联系统的试验合格后密封互联箱之前进行。连接位置应正确。如发现连接错误而重新连接后,则必须重测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一、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电气设备装置作动力连接线。 电缆型号及组合表示方法 型号用数字含义及组合表示方法 GB5023中包括各种电缆型号用二个数字命名,放在该标准后面。第一个数字表示电缆的基本分类;第二个数字表示在基本分类中的特定型式。 分类和型号如下: 0——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01——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1) 02——一般用途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2) 05——内部布线用导体温度为70℃的单芯实心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5) 06——内部布线用导体温度为70℃的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6) 07——内部布线用导体温度为90℃的单芯实心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7) 08——内部布线用导体温度为90℃的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227IEC 08) 1——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10——软型聚氯乙烯护套电缆(227IEC 10) 4——轻型无护套软电缆 42——扁形无护套软线(227IEC 42) 43——户内装饰照明回路用软线(227IEC 43) 5——般用途护套软电缆 52——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227IEC 52) 53——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227IEC 53)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名称、型号对照如表1。 表1

各型号电缆系列规格结构、技术参数 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如表2。 表2 227 IEC 01(BV)型电缆的综合数据 注:(1)按GB/T3956-97规定:正常使用时,导体温度最高为70℃。 (2)绝缘料应采用PVC/C型聚氯乙烯混合物。 (3)平均外径应不大于表中规定的上限值。 一般用途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如表3。 表3 227 IEC 02(RV)型电缆的综合数据

井下电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编号:SM-ZD-66635 井下电缆的日常维护和检 查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井下电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①建立必要的电缆运行维护制度 a.定期预防性试验制度 ?对运行中的高压电缆进行定期预防性试验,可以发现电缆的受潮、脏污、局部缺陷及缺陷的性质等情况,对试验中不合格的电缆进行及时的更换。 b.电缆的防护与裸铠装电缆的防腐制度 ?在对井下巷道进行整修、粉刷和冲洗作业时,必须对电缆线路进行保护,整修结束以后要重新将电缆悬挂好。摘挂带电电缆时,应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采煤、掘进工作面放炮时,应有防止崩坏电缆的措施。 ?铠装电缆应定期进行涂漆防腐,其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般采区、运输大巷的电缆不超过2年,立井的电缆不得超过2~3年。 c.井下供应电缆审批制度

1KV,20KV,35KV热缩电缆端头使用说明书

1KV、10KV、20KV、35KV热缩电力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系列产品,集防水、应力控制、绝缘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地应用电力、石油化工、治金、铁路港口和建筑领域。 热缩电缆附件俗称热缩电缆头,广泛用于35KV及热缩电缆附件热缩电缆附件以下电压等级的交联电缆或油浸电缆的中间连接和终端上。与传统电缆附件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安装方便等特点。产品符合GB11033标准,长期使用温度范围为-55℃~105℃,老化寿命长达20年,径向收缩率≥50%,纵向收缩率<5%,收缩温度为110℃~140℃。 所用材料一般为以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EVA)及乙丙橡胶等多种材料组分的共混物组成。 该类产品主要采用应力管处理电应力集中问题。亦即采用参数控制法缓解电场应力集中。 主要优点是轻便、安装容易、性能尚好。价格便宜。 应力管是一种体积电阻率适中(1010-1012Ω?cm),介电常数较大(20--25)的特殊电性参数的热收缩管,利用电气参数强迫电缆绝缘屏蔽断口处的应力疏散成沿应力管较均匀的分布。这一技术只能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附件中。因为电压等级高时应力管将发热而不能工作。 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是:要保证应力管的电性参数必须达到上述标准规定值方能可工作。 另外要注意用硅脂填充电缆绝缘半导电层断口出的气隙以排除气体,达到减小局部放电的目的。 交联电缆因内应力处理不良时在运行中会发生较大收缩,因而在安装附件时注意应力管与绝缘屏蔽搭盖不少于20mm,以防收缩时应力管与绝缘屏蔽脱离。 热收缩附件因弹性较小,运行中热胀冷缩时可能使界面产生气隙,因此密封技术很重要,以防止潮气浸入。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8677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 发布日期:2015-04-29 来源:《电气&智能建筑》作者:张晓萍张渊张哲 核心提示:文章梳理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简述除住宅外其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并探讨配电线路的敷设要求。 1 前言 电线电缆作为建筑电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建筑物内电气负荷的日益增长,线缆燃烧造成的电气火灾也频繁发生。同时,一旦火灾发生,消防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需要电线电缆的保障。因此,建筑电气中电线电缆的选用,不仅关系到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关系到建筑电气的工程造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电气使用的安全性,甚至建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更多的从消防的角度结合工程经验,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规范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的规定,按普通、消防负荷两部分,从消防供电干线、应急照明和火灾自动报警等三方面,梳理了各级别民用建筑应选用的电线电缆型式及其敷设方式。 2 常用电力电缆类型 在目前的建筑电气设计中,常用的线缆可分为以下几类:普通线缆、阻燃线缆、耐火线缆、无卤低烟线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对应上述的各类线缆,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产品,但基本的要求和定义是一致的。本文仅列举笔者设计中常用的线缆类型。 (1)普通线缆 主要指聚氯乙烯绝缘电线BV线和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YJV. (2)阻燃线缆 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能力的电线电缆。该线缆通常指能通过GB/T183 80.3(等同IEC60332-3)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阻燃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ZRB V线和具有阻燃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ZRYJV. (3)耐火线缆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的火焰燃烧下,仍能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线电缆。通常指通过GB/T12666.6(等效IEC60331)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耐火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N HBV线和具有耐火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NHYJV. (4)无卤低烟线缆

技术贴: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资料

信号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 一、综合测试 各种信号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各项测试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作为竣工验收时重要的原始记录。各主要电气特性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的要求。 表3-1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1、用兆欧表测试绝缘可按:R x=0.001×L×R m计算。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 m-仪表测量值(MΩ) R x-换算到每千米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2、电缆如经暴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对于工程中所采用的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其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普通信号电缆绝缘测试 信号电缆绝缘测试包括下列内容: 1、芯线间绝缘电阻测试 将电缆两端的芯线互相分开,测试端剥去约20㎜外皮。用500V兆欧表一线与芯线1连接,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手摇把,另一线依次与其他各芯线接触。与芯线2刚一接触时,兆欧表指针会向零偏转,但很快又回升,稳定在实际绝缘值处。指针稳定后,可读出芯线1与芯线2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另一线离开芯线2与芯线3接触,测出芯线1与芯线3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用同样方法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将兆欧表一线换成与芯线2连接,另一线依次与芯线3之后的各线相碰,可分别测出芯线2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并用依次测出其他芯线之间绝缘电阻值。 测试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还有另一种方法:兆欧表一线于芯线1连接,其他各芯线并联后与另一线连接,只需摇动一次即可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测出芯线1的绝缘电阻值之后,从并联芯线中抽芯线2,同样方法测出其与其他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测到某芯线与其他各芯线间绝缘电阻为零或低于标准时,再分开并联芯线逐一接触,以查明与其中的某一芯线绝缘不良。 2、芯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尚未敷入地下的电缆芯线与地之间绝缘时,兆欧表接地端子的表棒与电缆的铠装钢带连接(聚氯乙烯外护套型电缆需待敷设后方测试芯线对地绝缘),摇动摇把,线路端子另一表棒分别与每一芯线接触一次,即可测出芯线与地之间的绝缘。也可将全部

电缆巡视维护制度

电缆巡视维护制度 批准: 审定: 审核: 编写: 2013 – 01 –01发布2013 –01– 01实施华能同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为了保证风电场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缆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及火灾,更好地做好电缆的运行维护工作特制定电缆维护制度。 1电力电缆检查清扫周期 1.1风场内架空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别敷设在密闭防尘带盖隔热的电缆槽桥内并定期清扫飞粉积灰以防煤粉自燃起火。 1.2应经常清扫风场控制系统、辅助设备、电缆桥架等各处的积粉。 1.3定期对电缆进行清扫每月不少于2次。 1.4电缆沟、隧道、电缆桥架及电缆线段等的巡查每季至少一次。根据季节及实际情况特点应增加巡查次数。 1.5各配电室电缆竖井内的电缆每半年至少一次。 1.6对挖掘暴露的电缆按工程情况酌情加强巡视; 1.7巡查电缆线路表面温度每月进行一次; 1.8电缆检查应每月进行一次按照检查表要求签名并做好记录。 1.9定期按规定对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不得降低试验标准。发现试验不合格的电缆必须查明原因坚决不允许电缆带病运行。 2巡视注意事项 2.1对电缆要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建立了电缆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并有检查记录。对电缆中间接头定期进行测温。并做好巡查记录。 2.2控制室、配电室通往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的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必须采用阻燃材料严密封堵。

2.3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 2.4夏季要重点检查电缆有无发热现象,箱变电缆沟内是否存在积水现象。冬季要重点检查电缆隧道积水、漏水现象防止积水结冰冻伤电缆。 2.5电缆沟及盖板是否完整、电缆井口是否损坏缺失电缆沟、隧道保护区内不得有违章建筑。 2.6电缆沟要保持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发现有积灰、积水部位要及时组织清理。2.7对敷设在地下的每一电缆线路应查看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及路线标桩是否完整无缺等。电缆线路上不应堆置杂物、建筑材料、笨重物件、酸碱性排泄物。 2.8备用排管两端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检查桥架底部的电缆是否有受水冲刷现象电缆隧道和电缆沟的排水设施是否良好。 2.9人孔井内、排管口等处电缆外护套不应有破、磨损现象检查标示牌是否脱落。人孔井、井座应完整坚固。 2.10电缆沟内的电缆要检查电缆位置是否正常接头有无变形温度是否异常构件是否失落通风、排水、照明等设施是否完整。特别要注意防火设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11电缆沟隧道内架构、接地等装置无脱落、锈蚀、变形。 2.12电缆沟隧道不得存有污水直埋电缆周围土壤不得含有电解质、腐殖质。 2.13保证沟内所有金属支架都处于零电位防止引起交流腐蚀特别加强对220kV及以上电缆接地装置的监视。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安装程序与质量控制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安装程序与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7-08-04T11:25:37.9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胡飞夏云杰 [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压XLPE电缆附件安装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通过对电缆附件本体结构特点的解析(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85)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压XLPE电缆附件安装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通过对电缆附件本体结构特点的解析,从而给出高压电缆附件在安装程序中前期准备工作、电缆预处理、电缆屏蔽层处理、电缆主绝缘层处理及电缆附件组部件等的安装要点。同时提出如何对电缆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电缆附件安装后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绝缘(XLPE)电缆;高压电缆附件;安装程序;质量控制 0 引言 电缆与电缆及电缆与其它设备连接的部件称为电缆附件,电缆附件主要是依据电缆结构的特性,既能恢复电缆的性能,又保证电缆长度的延长及终端的连接,因此,电缆附件的性能要求比电缆本体要复杂的多。 据不完全统计,现场施工不合理造成电缆附件事故率超过了85%以上;故规范化施工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压电缆附件的安装程序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工作及电缆预处理、电缆屏蔽层及电缆主绝缘层处理、电缆附件组装三个部分。 1.前期准备工作及电缆预处理 1.1 安装前提 首先确认电缆经过护层耐压及绝缘电阻试验。产品安装时应避免在潮湿、粉尘飞扬、腐蚀性气体及低温的环境下进行,必要时现场应采取措施,以隔绝不良环境状态对产品安装过程中的影响。 环境条件: a)空气相对湿度宜≤70% b)现场无明显粉尘或腐蚀气体 c)温度宜控制在0℃~35℃ 1.2 准备工作 1)按产品的装箱清单清点零部件与配套材料是否齐全、准确,并检查有无损伤或其他缺陷。 2)确认安装图纸、安装工艺及施工记录与所安装附件是否一致。 3)应备齐安装附件所需的工具。 4)施工现场必须有效的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如搭架子、搭棚、铺木板、安全防护栏、通风等),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1.3 电缆预处理 电缆在运输时是盘在电缆盘上,这样在电缆上会出现弯曲;因此,附件安装前要对电缆进行加热校直,为了消除电缆上的应力及绝缘回缩问题。 1.3.1 电缆金属护套处理 在加热处理前要预留300mm左右的电缆,按照厂家设计图纸开剥电缆金属护套,并将电缆的金属护套表面清洁干净,用专用工具将金属护套断口胀成喇叭口状,然后用锉刀将喇叭口处理圆整;将电缆外护套断口向外200-300mm范围内的石墨导电层刮干净,以保证外护套绝缘距离。 1.3.2 电缆加热校直处理 用加热校直装置将电缆端部去除金属套的部分加热后校直,保持并固定电缆成直线状态,以消除电缆的机械应力。 推荐工艺参数: 1)加热温度75~80℃(6~7h); 2)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时间不少于6小时。 2.电缆屏蔽层及电缆主绝缘层处理 按照供应商提供的尺寸确定绝缘、绝缘屏蔽的长度。 2.1 电缆绝缘屏蔽层断口处理 在绝缘屏蔽层断口刮出30~40mm左右的坡口(且圆周跳动≤10mm),并依次用400#~800#砂纸打磨至与绝缘平滑过渡。常见的绝 缘屏蔽层断口处理情况如图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发布日期:2015-04-29??来源:《电气&智能建筑》??作者:张晓萍张渊张哲 核心提示:文章梳理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简述除住宅外其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并探讨配电线路的敷设要求。 1 前言 电线电缆作为建筑电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建筑物内电气负荷的日益增长,线缆燃烧造成的电气火灾也频繁发生。同时,一旦火灾发生,消防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需要电线电缆的保障。因此,建筑电气中电线电缆的选用,不仅关系到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关系到建筑电气的工程造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电气使用的安全性,甚至建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更多的从消防的角度结合工程经验,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规范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的规定,按普通、消防负荷两部分,从消防供电干线、应急照明和火灾自动报警等三方面,梳理了各级别民用建筑应选用的电线电缆型式及其敷设方式。 2 常用电力电缆类型 在目前的建筑电气设计中,常用的线缆可分为以下几类:普通线缆、阻燃线缆、耐火线缆、无卤低烟线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对应上述的各类线缆,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产品,但基本的要求和定义是一致的。本文仅列举笔者设计中常用的线缆类型。 (1)普通线缆 主要指聚氯乙烯绝缘电线BV线和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YJV. (2)阻燃线缆 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能力的电线电缆。该线缆通常指能通过GB/T18380.3(等同IEC60332-3)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阻燃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ZRBV线和具有阻燃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ZRYJV. (3)耐火线缆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的火焰燃烧下,仍能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线电缆。通常指通过GB/T12666. 6(等效IEC60331)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耐火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NHBV线和具有耐火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NHYJV. (4)无卤低烟线缆 无卤低烟阻燃线缆WDZ-BYJ/YJY:材料不含卤素,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并且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的电线电缆。通常把能通过GB/T 17650.2(等同IEC60754-2)、GB/T17651.2(等同I EC61034-2)和GB/T18380.3(等同IEC60332-3)三项标准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称为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线缆WDZN-BYJ/YJY:材料不含卤素,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并且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可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线电缆。通常把能通过GB/T17650.2(等同IEC 60754-2)、CB/T 17651.2(等同IEC61034-2)、GB/T 18380.3(等同IEC 60332-3)及GB/T12666. 6(等效IEC60331)四项标准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称为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5)矿物绝缘电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 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 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