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

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区位及用地 (5)

1.项目区位 (5)

2.项目用地 (5)

二、项目宗地概况 (6)

1.四至范围 (6)

2.地形状况 (6)

3.地质条件 (6)

4.地上物现状 (7)

三、项目周边社区配套 (8)

1.周边3000米范围内社区配套 (8)

2.周边3000米外可辐射到主要公共设施 (9)

四、项目周边环境 (9)

五、项目周边基础配套设施 (9)

1.道路交通 (10)

2.市政条件 (10)

六、规划控制要点 (11)

第二章整体市场分析

一、整体市场状况分析 (12)

1.经济总量 (12)

2.2007年昆明市房地产开发总体运行状况 (12)

3.昆明市房地产建设区域走向 (13)

二、整体市场对本案影响 (13)

1.投资因素 (13)

2.价格因素 (14)

3.政策因素 (14)

第三章区域发展分析

一、呈贡新城总体情况 (15)

1. 自然资源 (15)

2. 投资环境 (15)

3. 产业进驻 (16)

4. 教育发展 (16)

5. 市府搬迁 (16)

6. 轨道交通 (17)

二、大渔片区总体情况 (18)

1. 旅游资源 (18)

2. 交通资源 (19)

3. 旅游开发 (19)

4. 集镇建设 (19)

三、市场供应产品分析 (20)

1.区域产品供应状况 (20)

2.产品共有特征 (20)

3.区域内产品对比分析 (21)

四、呈贡新城土地市场分析 (25)

1. 呈贡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地储备 (25)

2. 2007年呈贡已经出让土地的去向、价格及分析 (26)

3. 呈贡土地价格走势,供求关系,出让特点 (26)

第四章开发模式及项目定位

一、区域价值 (27)

二、开发模式探究 (27)

1. 以提供第一居所为主要目的的景区住宅开发 (27)

2. 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度假房地产开发 (28)

3. 以旅游接待为目的的自营式酒店 (29)

4. 与旅游相关的写字楼 (29)

5. 以大盘形式出现的综合性旅游房地产开发 (29)

三、产品定位 (30)

1.产品形态 (30)

2.同类产品比对 (30)

四、产品规划建议 (31)

1.居住区域 (31)

2.商业区域 (32)

3. 五星级酒店(度假村) (32)

第五章投资分析

一、成本预测 (35)

二、附加成本 (38)

三、资金预测 (38)

四、盈利能力分析 (39)

五、结论 (39)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 报告 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还有众多调蓄湖泊。如何保护这些湖库的水质,避免发生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工程通水后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18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1887.4米,平均水深5.3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30平方公里,约占69.5%;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20.2%;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10.3%。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

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市辖区内,包括**市五华、**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12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1999年、2000年发生了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1.8亿立方米,占75%。 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2.6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 池 生 态 环 境 调 研 班级:2011级生科1班 学院:生命与技术系 专业:生物科学 姓名:任迎春 学号:2011140140148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3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 (GB/T26358-2010)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等级划分和依据2 4.1等级划分2 4.2等级划分的依据2 5等级划分的基本条件2 6等级划分的一般条件2 6.1资源2 6.2区位2 6.3市场2 6.4空间环境3 6.4.1自然环境3

6.4.2规划和实施3 6.5设施与服务3 6.5.1休闲活动3 6.5.2住宿接待3 6.5.3餐饮3 6.5.4旅游购物4 6.5.5区内交通4 6.5.6其他配套设施与服务4 6.6管理5 6.6.1资源与环境保护5 6.6.2游客管理5 6.6.3社区协调5 6.6.4组织经营5 6.6.5安全管理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室内、户外休闲活动设施类型6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学、杨锐、范立义、宋晓波、朱至珍、张树民、邬东璠。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度假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标准旨在制定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的依据,以利于引导旅游度假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度假区依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度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各种类型的旅游度假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生态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 的调查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B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到福建省采访当地的几个店铺、超市,依 次提问对生态环保的了解认知,周遭环境的优劣,月平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数 量,客人使用布袋或者塑料袋的倾向,并 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到内江市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采访,依次了 解居家生活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具 体相关情况。 到重庆市涪陵区主城区各大超级市场统 计一定时间内使用自带购物袋顾客数量所占总顾客数量的百分比,从而得出当地居民对于超市塑料购物袋收费政策发布 及国家和政府鼓励人民自带购物袋的号 召以来的落实程度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程度。 注:(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4年 10 月 13日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调查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邵局长对云南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指示精神,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戴斌院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集团、石林5A级旅游区以及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和企业,并召开3次座谈会广泛征询和听取了昆明市各级领导、主要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了2次内部研讨会,最终形成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一)主要成就 1、旅游业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达4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旅游总收入达到36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5%,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作用稳步加强 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导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阳宗海为代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以世博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投融资能力的产业主体,洲际、豪庭、豪生、希尔顿、索菲特、温德姆华美达等国际酒店品牌也相继落户昆明,昆明市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开工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23个,计划投资额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46.37亿元。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就业,旅游业在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3、旅游业对“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于准予《滇池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32~~32~报告表》的行政许可决定书

关于准予《滇池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32~~32~报告表》的行政许可决定书 你单位于2020年1月10日向环保局提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申请,我局于2020年1月10日依法受理,于2020年1月13日在度假区主持召开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专家技术评审会议,认定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条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决定准予你单位《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行政许可。 我局将按照有关规定向你单位送达《关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请按照批复的要求开展建设,建设完工后,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做好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附件:关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环保局 2020年3月12日 关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你单位报送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工程内容包括河道补水泵站、管网工程等两部分,补水泵站位于昆明市第七、八水质净化厂东北角;管线主要涉及环湖东路(湖滨路至庄家塘立交段)、广福路(庄家塘立交至金家河段)、南连接线(前卫西路至庄家塘立交段)及民族村水系。项目总投资为7499.7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2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的2.9%。 同意《报告表》结论,其工程内容、规模、功能以及环保对策措施如《报告表》所述。 二、项目位于度假区海埂片区,属河道补水工程。项目只产生施工期废水,营运期无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经沉淀等预处理达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排放限值后就近外排至市政污水管道进入昆明市第七、八水质净化厂处理。 三、项目施工期产生噪声的设备及场所应采取降噪措施,加强车辆进出管理,施工期间

昆明旅游发展分析

昆明旅游发展分析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城市,亦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昆明市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使昆明跻身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旅游业继续呈增长态势。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顾波老师 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 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 毛婷婷XX02180238 赵玉梅XX02180252 李克珍XX02180234 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 杨学友XX02180225 李进 XX02180211 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 毛婷婷XX02180238 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 吴情娟XX02180241

目录 引言 ................................................ .. (3) 一、滇池概况 ................................................ .. (3) (一)、滇池简介................................................. (3) (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 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 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11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 (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 (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 (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 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项目 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区位及用地 (5) 1.项目区位 (5) 2.项目用地 (5) 二、项目宗地概况 (6) 1.四至范围 (6) 2.地形状况 (6) 3.地质条件 (6) 4.地上物现状 (7) 三、项目周边社区配套 (8) 1.周边3000米范围内社区配套 (8) 2.周边3000米外可辐射到主要公共设施 (9) 四、项目周边环境 (9) 五、项目周边基础配套设施 (9) 1.道路交通 (10) 2.市政条件 (10) 六、规划控制要点 (11) 第二章整体市场分析 一、整体市场状况分析 (12) 1.经济总量 (12)

2.2007年昆明市房地产开发总体运行状况 (12) 3.昆明市房地产建设区域走向 (13) 二、整体市场对本案影响 (13) 1.投资因素 (13) 2.价格因素 (14) 3.政策因素 (14) 第三章区域发展分析 一、呈贡新城总体情况 (15) 1. 自然资源 (15) 2. 投资环境 (15) 3. 产业进驻 (16) 4. 教育发展 (16) 5. 市府搬迁 (16) 6. 轨道交通 (17) 二、大渔片区总体情况 (18) 1. 旅游资源 (18) 2. 交通资源 (19) 3. 旅游开发 (19) 4. 集镇建设 (19) 三、市场供应产品分析 (20) 1.区域产品供应状况 (20) 2.产品共有特征 (20) 3.区域内产品对比分析 (21) 四、呈贡新城土地市场分析 (25) 1. 呈贡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地储备 (25) 2. 2007年呈贡已经出让土地的去向、价格及分析 (26)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图1-1-1)。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4060km,其中,中缅边界1997km,中老边界710km,中越边界1353km。国境线上有25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地级市,下辖13市辖区、11县级市、76个县和29个自治县,共129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丽、普洱、临沧、昭通、景洪、瑞丽等。 图1-2-1云南省区位 (1)地形地貌 云南地处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状逐级下降,高差很大。从北到南,坡降为6‰,平均每公里下降6m。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地像张开的

手指,由西北顺着地势分别向东、东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对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组成。降至边缘地带,残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1000m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则在1000m以下。省内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为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最高点和最低点直线距离不到900km,高差达6663.6m。 云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坝子)、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广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外力以河流作用为主,在砂页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等分布区,分别塑造出不同形态的山地与河谷。滇东、滇东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滇西北的高山地区,地势高耸,气温较低,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所以虽然在岩石性质与构造体系等方面与南部无大差别,地貌形态差异的程度则较大,滇西南、滇南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地,滇西北是冰川作用和寒冻风化造成的山地。滇东一带是喀斯特地貌为主体,分别与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及重力地貌向结合。滇西北以寒冻风化、冰川地貌为主,又与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相间存在。滇西德宏州附近,以河流作用的山地为主,并与构造地貌、火山地貌等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结合体。 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山地面积占84%,高原面积占10%),山地、高原间分布众多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云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属云贵高原的西部。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古夷平面形态特征比较典型,坝子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多为湖积冲积型或断陷型,坝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缓的丘状山地,喀斯特发育,边缘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原已基本解体,主要由中高山地组成,是省内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带。坝子数量少,面积不大,多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冲积坝。据研究统计,全省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206个,面积约15340.2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云南高原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100个,西部横断山区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 m2的坝子106个(图1-1-3)。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198号路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198号路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环境保护法律、国家产业政策 (2) 1.2.2 国家相关法规 (2) 1.2.3部门规章、规范 (3) 1.3.4地方法规、规章 (4) 1.2.5技术规范及标准 (4) 1.2.6项目资料 (5) 1.3评价目的和原则 (5) 1.3.1评价目的 (5) 1.3.2评价原则 (6) 1.4评价标准 (6) 1.4.1质量标准 (6) 1.4.2排放标准 (9) 1.5评价内容、级别、重点、范围及因子 (11) 1.5.1 评价重点及评价内容 (11) 1.5.2评价因子 (12) 1.5.3评价等级 (13) 1.5.4评价范围 (14) 1.5.5评价时段 (15) 1.6环境保护目标 (15) 1.6.1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15) 1.6.2水环境保护目标 (19) 1.6.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0) 1.7评价工作程序 (21) 2回顾性评价 (23) 3工程概况 (24) 3.1工程基本情况 (24) 3.2道路走向 (27) 3.2.1道路东段 (27) 3.2.2道路西段 (27) 3.3主体工程 (27) 3.3.1东段主体工程 (27) 3.3.1.1道路横断面 (27) 3.3.1.2道路纵断面 (29) 3.3.1.3路基 (29) 3.3.1.4路面工程 (30) 3.3.1.5桥涵工程 (31)

3.3.2西段主体工程 (31) 3.3.2.1道路横断面 (31) 3.3.2.2道路纵断面 (32) 3.3.2.3路基 (32) 3.3.2.4路面工程 (33) 3.3.2.5桥涵工程 (34) 3.3.3交叉工程 (34) 3.4综合管线工程 (35) 3.4.1道路东段 (36) 3.4.1.1排水 (36) 3.4.1.2交通工程 (37) 3.4.1.3照明工程 (37) 3.4.1.4绿化工程 (38) 3.4.1.5给水工程 (38) 3.4.1.6电力工程 (38) 3.4.1.7通信工程 (38) 3.4.1.8燃气工程 (38) 3.4.1.9再生水工程 (38) 3.4.2道路西段 (38) 3.4.2.1排水 (38) 3.4.2.2交通工程 (39) 3.4.2.3照明工程 (39) 3.4.2.4绿化工程 (39) 3.4.2.5给水工程 (39) 3.4.2.6电力工程 (39) 3.4.2.7通信工程 (39) 3.4.2.8燃气工程 (39) 3.4.2.9再生水工程 (39) 3.5附属工程设施 (40) 3.6交通量分析 (40) 3.7工程占地 (41) 3.8拆迁及安置方案 (43) 3.9“三场”设置情况 (43) 3.9.1筑路材料场 (43) 3.9.2弃渣场及临时表土堆场 (43) 3.9.3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 (45) 3.10施工便道设置情况 (46) 3.11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46) 3.11.1筑路材料来源 (46) 3.11.2运输条件 (46) 3.12工程投资及施工进度计划 (46) 3.12.1 工程投资 (46)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经过慎密的设计、规划方能投产。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扩大器,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旅游的消费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性的消费。经济强势增长的时候,在经济处于稳定上升阶段时,房地产、汽车、传统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是强劲有力的;然而当市场低迷期,重复的旅游消费对整个市场的拉动是直接和明显的。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它渗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交通、贸易、服务、文化,艺术······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拉动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均GDP,增加了社会就业率,旅游行业对国民收入的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虽然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

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 首先,就是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开发者急功近利,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其次就是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现代建筑痕迹太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

滇池变迁

滇池,古称滇南泽或昆明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滇池流域孕育产生了古老滇文化。但自元代以后,滇池湖面大幅缩小。究其原因,人为因素不容忽视。经历两个较大的转折时期,一是元代疏挖滇池出水口、海口,元、明时期多次疏挖海口河,使水位降落;二是十年动乱中,在草海地区盲目地围海造田,填去近12平方公里的湖域;三是过度的毁林开荒,滇池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50%下降到15%。近年来,滇池内总淤积量约为5610万立方米,湖盆平均指高0.48厘米,每年排入滇池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2亿立方米,也就是2亿吨左右。致使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水葫芦疯长,水生植物群落逐年消失,失去自净能力。 古滇池水面是很大的,湖水很深,比今湖面约高50米,北起松华坝,南迄晋宁县的宝峰乡。古滇池属红河水系,晋宁县西南部与玉溪市交界的刺桐关(高程为1840米)流入红河,以后当滇池水域降在1940米以下后,经过漫长岁月,刺桐关抬升海口河下沉,滇池出流才改道由海口河向西转北流入金沙江水系。当滇池水域高程在1940米时,其水域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南北向长68公里,湖岸线长520公里。 元朝初年,滇池水面退缩,在官渡筑宝象河堤,并在河旁新建佛寺。”唐宋时地处滇池海滨的官渡,再也不是“停舟烟舍”、“官渡渔灯”的水陆码头。 元朝第一次治理滇池降低水位的工程是12世纪70年代(1276年),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开始对滇池水患进行率统治理、以解决“昆明池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的情势。自1276年疏挖海口河后,到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200多年间,没有进行过大的疏浚工程。泥沙乱石淤积,河床增高,阻塞滇池出流,淹没环湖农田。 清朝疏挖海口河有十多次,其中以雍正九年即1731年工程为最大,除疏挖淤积外,把梗塞在海口河中的牛舌滩、牛舌洲和老埂挖掉,使湖水得以直泄,水位下降后又造田1万3千多公顷。清道光16年(1836年)在海口筑屡丰闸,以闸代坝,用来控制和调节滇池水位,至清朝中叶,海埂已逐渐露出水面,到现在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元、明、清三代为根治昆明干季旱荒,雨季防涝之苦,以增大滇池潮水的排泄,达到排涝造田目的,从1276年至1731年的500年间,滇池水面积从510平方公里缩小至320.3平方公里,缩小了190平方公里。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引言III 1围1 2规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等级划分和依据2 4.1等级划分2 4.2等级划分的依据2 5等级划分的基本条件2 6等级划分的一般条件2 6.1资源2 6.2区位2 6.3市场2 6.4空间环境3 6.4.1自然环境3 6.4.2规划和实施3 6.5设施与服务3 6.5.1休闲活动3 6.5.2住宿接待3 6.5.3餐饮3 6.5.4旅游购物4 6.5.5区交通4

6.5.6其他配套设施与服务4 6.6管理5 6.6.1资源与环境保护5 6.6.2游客管理5 6.6.3社区协调5 6.6.4组织经营5 6.6.5安全管理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室、户外休闲活动设施类型6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学、锐、立义、宋晓波、朱至珍、树民、邬东璠。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度假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标准旨在制定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的依据,以利于引导旅游度假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度假区依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度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1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各种类型的旅游度假区。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767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 GB/T 17695 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度假区resort 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 3.2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滇池流域将成新昆明心脏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滇池流域将成新 昆明心脏 昆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两会资料)制图苗斌 多年来,昆明人自嘲缺少城市规划,正在召开的昆明市两会上,昆明市政府向大会提交的城乡规划全覆盖情况汇报中也提到:长期以来,昆明城乡规划覆盖面窄,大量建设缺乏规划的指导,特别是乡村建设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导致“城中村”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落后、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严重缺乏、人居环境质量恶化。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昆明城乡规划事业进入迅速发展期,特别是2008年,昆明市委提出“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资源,落实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责任”,要求通过实现昆明城乡规划全覆盖,做到建设必有规划,动土必有设计。

在此次昆明市两会上,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按照计划,昆明将争取用两年时间编制完成昆明各城市、镇的各项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将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到规范的管理之中。据悉,2008年12月,昆 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 目前,滇池流域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把昆明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核心区域。昆明计划用一年时间建立一个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明确整个滇池流域的空间发展形态、发展策略和管制措施,首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同时,大力开展昆明中心城区的城市设计,实现规划管理的精细化。 在接下来的规划之路中,昆明还将实现各县城和其他镇的规划全覆盖;然后是所有城市、镇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以外的乡规划和交通干道沿线、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最后实现一定规模村庄的规划全覆盖。 据悉,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如《昆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也编制完成。令人关注的是,提交给“两会”的汇报中,还提出了对昆明主要地区城市设计的主要控制要素。其中,翠湖周边按不同范围控制建筑高度从12米到36米不等。 全貌初探 总体规划勾勒城市全貌 中心区新增190平方公里核心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确定昆明城市性质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 规划以昆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楚雄-昆明-红河、曲靖-昆明-玉溪、禄劝-富民-安宁-晋宁、东川-寻甸-嵩明-宜良、寻甸-禄劝为发展轴的“一核五轴”,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到2020年,昆明市域城市化水平将达73%。 范围滇池流域为城市核心 昆明城市规划区,将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昆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和呈贡县全部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滇池流域所涉及到的晋宁、嵩明部分乡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划定为昆明城市规划区,总面积4060平方公里。 其中,由昆明主城、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组成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市规模确定为430万人,建设用地430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 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 参考。 在2021年下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 本理论,发展道路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 基本理论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该门 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调研昆明滇池生态环境。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 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滇池简介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 璀璨的高原明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为地震断层 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 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 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 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水在西南海口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 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 大滇池的 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 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并 且在五百里滇池的岸边,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海埂湖滨公园、龙门村、 观音山、白鱼口、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 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滇池现状《怀念昔日滇池美》“潇洒翠绿俏迎春,层林尽染争铺陈。垂丝飞柳 情万种,一片玉霞畅精神。绿波碧浪涛声远,细浪翻卷成旧闻。今日痛心伊憔悴,欲盼大 禹再现身。来日春晖洒万里,东风染尽三千程。”从上就可以看到,此时的滇池非彼时的 滇池。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 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 缺的双重困境。从网上了解到,2021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