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决赛

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高二历史

执教者:陈华

课题:《神权下的自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反馈】

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压抑人性的因素是什么?

2、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导入新课】

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

雅典学院为背景。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四)成就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

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薄伽丘《十日谈》

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故事二抨击什么?歌颂什么?

○抨击教会教士的腐败、虚伪;歌颂男欢女爱是人的天性。

3.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 芬奇,拉斐尔。

(1)达· 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探究】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理解比较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探究】人文主义的内涵?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财富、快乐;反对宗教束缚,崇尚个性、自由、平等;反对愚昧无知,推崇理性、科学、知识。(五)意义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1、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

课堂小结:

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成为神的附属品)

冲突

十四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出现

(维护自身经

济、政治利益)

人文主义

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

课堂过关:

1、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经济因素

A宗教改革的发生B意大利的文化遗产C资本主义萌芽D新航路的开辟

2、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开始于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德国

3、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不包括

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达?芬奇

4、人文主义的内容不包括

A肯定人的价值B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

C反对蒙昧主义D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5、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

A.追求人的快乐是人的权利及社会发展动因B.人有征服自然、建立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

C.讴歌爱情与美好生活是人类的最高情感D.肯定人,注重人性,摆脱宗教束缚

6、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以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为主线,注重知识有效落实,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注重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性,这较

为充分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课标内容】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讲述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古典人文精神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同时,两大运动对当今世界的政治、文化都有较大影响。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文科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并有一定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的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人文主义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启发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难点是人文主义的认识和价值判断。为了使文艺复兴得到更好的理解,对课本进行大刀阔斧的增删,为减少设计过于冗长,对宗教改革内容不做设计,除书本上的文坛三杰外,增加艺术三杰。让学生不仅能探源文艺复兴的魅力,更能感受文艺复兴的风采。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史料、故事、视频、图片等手段展示相关内容,以期更好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回味文艺复兴的内容,培养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通过感知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 【教学方法】 (1)教法:在“导——学——练”的教学方式中,采用讲授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在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解决问题能力。 (2)学法:课前预习,课堂中融入情境,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特色】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决赛 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高二历史 执教者:陈华 课题:《神权下的自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反馈】 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压抑人性的因素是什么? 2、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导入新课】 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

雅典学院为背景。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四)成就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之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理解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神权下无我,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神权下寻我,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感受自我,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动的国度:意大利 提问男生:喜欢足球吗?男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拥有巴乔、托蒂等足球巨星的运动王国。 时尚的国度:意大利 提问女生:国际时装节通常在哪里举行?(意大利米兰)女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高档时装、时尚品牌的代名词。 文化的过渡:意大利 教师:其实,意大利吸引人们的除了运动与时尚之外,还有它的文化。至今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引以为自豪的“文艺复兴”就发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在意大利? 设计意图:通过运动、时尚学生熟知的两个领域导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具有“凝神、起兴、点题”的功效。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神权下无我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叫中世纪,那时的欧洲是一个神学无处不在的世界,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请看一段视频——

1.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社会处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完全以神为中心的。各阶层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麻木地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 这是中世纪的一群苦行僧,为了救赎自身的罪孽,他们不断地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相比这些人,另外一类人的下场更加悲惨,那就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异端,他们会被专门审判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羁押,受到鞭打甚至是处以火刑。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等都是其受害者。 师:根据视频概括中世纪的意识形态。 生:学生归纳 师:幻灯片出示:基督教神学处于统治地位 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2)人是神的附属品;——“神权至上”——神权下无我(3)提倡禁欲主义,人性被湮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二神权下的自我 名师说课 本课课标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教学建议 (1)通过多媒体打出《雅典学院》图片。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①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②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作者:丁晓平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三、课时、课型 课时:1课时 课型:讲授新课 四、教法、教具 教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科书、黑板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时,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就从宗教和神话转向了自然;当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于此滥觞。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 (一)希腊时代,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 (二)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竖起“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人文精神的发展阶段;(三)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和天赋人权,用“平等自由”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启蒙之火引领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说一下课时要求,学习本节课同学们要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文艺复兴的影响及实质、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知道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播放课件)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三个

2019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语文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博罗县高级中学钟丹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学生重视并理解、把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及其代表作, 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性 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艺复兴,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五、教学过程 (一)意大利.印象 初步了解意大利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并回顾上节课的古希腊先哲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艺复兴的背景 展示史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提出问题: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这层纱幕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 1、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 “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理论诞生的根基。或说,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是建筑在古希腊哲学之上的,后包含并蒙蔽了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也随时可以动摇建筑于其上的基督教神学。以前的自然科学、理性哲学等知识被教会人士重新阐释和储藏起来,所以古代世界的知识和思想被用基督教神学进行了重造,或者隐藏。从此大多数人们知道的知识只有基督教的知识。”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提倡禁欲主义,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的幸福,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人生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的罪孽就只有求助于教会,用忏悔、祈祷来求得上帝的恩泽,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死后才能进入天堂。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是上帝的奴仆,是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 学生总结得出:中世纪人们的生活特点分别有①压抑人性、②禁欲苦行、③神权至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