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 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23-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格1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要成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

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指标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分,松解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的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1.脂肪分布腹部肥胖在男性更为常见,髋部、臀部周围的外周脂肪更多见于女性。如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目前认为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的一项强的预测指标。

2.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多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伴有腹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以及其他特点,MS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标准(表3)。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益于MS的预防。

表3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呼吸系统

(1)功能残气量下降:肥胖能够影响膈肌及胸腹部运动,进而导致功能残气量降低、区域性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增加。全身麻醉使这些变化更为明显,肥胖患者麻醉后功能残气量减少50%,而非肥胖患者只减少20%。功能残气量的降低导致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的能力下降。

(2)肺顺应性下降:胸壁和腹部脂肪堆积、肺动脉血容量增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当肥胖患者仰卧位时,肺顺应性降低和气道阻力增加更为明显。少数病态肥胖并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本无法耐受仰卧位,仰卧位可导致致死性的心肺功能衰竭,称为肥

胖仰卧位死亡综合症(obesity supine death syndrome)。

(3)静息代谢率、氧耗及呼吸做功增加:因体重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多,肥胖患者需增加分钟通气量来维持血中正常的二氧化碳,使得呼吸做功增加。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OSA的定义为睡眠期间呼吸暂停时间大于10秒,睡眠期间可有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和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可有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而部分的上呼吸道梗阻导致低通气,所以此概念也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OSAHS).OSAHS患者即使是轻度镇静也可以引起气道的完全塌陷和(或)呼吸暂停。慢性夜间低氧血症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或)右心室衰竭。

患者的OSAHS很容易漏诊。一项针对170例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术前只有15%的患者被诊断为OSAHS,但通过术前检查却发现有76%患者合并OSAHS。因此。建议高危患者术前进行多导联睡眠图检查以发现OSAHS。

4.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肥胖患者患轻度至中度系统性高血压的几率比瘦者高3-6倍,50-60%肥胖患者患高血压。其机制与胰岛素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细胞外体液容量有关。高血压若未控制可发展为离心性和向心性混合的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体重减

轻可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除高血压。

(2)冠心病:肥胖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证据不足。冠心病在中心型肥胖患者中更常见。年轻的肥胖患者可见其单支血管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右冠状动脉。

(3)心力衰竭:肥胖是心力衰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机制可能是容量超负荷和血管硬化导致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心力衰竭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4)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紊乱和传导系统脂肪浸润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如房颤发生率增加1.5倍,同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随着BMI增加,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5)消化系统

(1)肝胆疾病: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多合并肝功能异常,因此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关注其对肝功能的影响。肥胖患者发生胆囊和胆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其中胆石症常见。(2)胃排空及胃食管反流病:肥胖本身并不是胃排空延迟或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在平卧位时,腹内压明显升高,合并胃容量的扩大,围术期发生反流误吸的可能性增高。

6.血栓形成肥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增加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肥胖女性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10倍。术后的高凝状态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周,预防血栓形成的时间长短要考虑手术类型和BMI.

7.其他肥胖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 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23-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格1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要成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

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指标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分,松解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的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1.脂肪分布腹部肥胖在男性更为常见,髋部、臀部周围的外周脂肪更多见于女性。如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目前认为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的一项强的预测指标。 2.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多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伴有腹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以及其他特点,MS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标准(表3)。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益于MS的预防。 表3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 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格1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要成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指标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分,松解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的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1.脂肪分布腹部肥胖在男性更为常见,髋部、臀部周围的外周脂肪更多见于女性。如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目前认为腰臀比男性>、女性>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

中山麻醉常规:第二十七篇肥胖病人麻醉常规

第二十七篇肥胖病人麻醉常规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的程度通常是根据体重指数来判断的(见表1),体重指数二 体重(kg)/身高2(m2)男性肥胖病人的脂肪常堆积在上腹部,女性病人多集中在大腿、臀部和下腹部。而且女性因肥胖并发呼吸和心血管疾病者较男性少 表1 体重指数与肥胖的关系 体重指数<25正常 体重指数26?29超重 体重指数30?40肥胖 体重指数41病态肥胖 二、肥胖病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1.肥胖病人麻醉中气道管理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 (1)颈部粗短,活动受限; (2)咽喉部软组织过多; (3)喉头较高,声门显露比较困难; (4)舌肥大,影响上呼吸道通畅程度。 2.肥胖病人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腹内压及胃内容物的量和酸度都较一般病人高,因此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3.肥胖病人的胸壁顺应性和肺容量下降,而氧耗量、CO的产生和呼吸做功均增加,因此易引起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而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

留; 4.体重和氧耗量的增加,使肥胖病人循环系统负担显著增加,肥 胖病人心血管变化如下: (1)心输出量增加 (2)血容量增加 (3)体循环血压增高 (4)肺动脉压增高 (5)心室肥大 上述解剖和生理变化在肥胖和病态肥胖的病人中尤为明显,因此遇到肥胖病人应该精确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出体重指数,对达到肥胖和病态肥胖诊断标准的病人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 三、术前准备 1.肥胖病人麻醉前应重点了解是否存在气道梗阻、心血管、呼吸、 胃肠道及代谢等器官系统的病理改变。 2.术前适当减肥。 3.术前给予H2受体拮抗剂、灭吐灵和(或)制酸剂可减少肥胖病人胃内 容物的量和酸度。如果准备行清醒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术前应给予抗胆碱药。伴有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人一般不必在术前给予镇静、催眠和阿片类药 物,而其他肥胖病人术前用药量也应酌减。

15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

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

过度肥胖病人手术麻醉前应做的准备

过度肥胖的患者手术麻醉前应做的准备 一、过度肥胖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正常人的标准体重(kg)可按身高(cm)- 100推算。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15%即为肥胖;超过15%~20%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则为过度肥胖。亦可利用肥胖指数[=身高(cm)- 体重(kg)]来确定肥胖的程度:肥胖指数3100,为不胖;= 90左右,为轻度肥胖;£82,为过度肥胖。肥胖一般可分三类:①单纯性肥胖,因营养过度引起; ②继发性肥胖,因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如下丘脑病变、柯兴综合征等;③家族性肥胖,因遗传引起。不论病因如何,肥胖本身可引起呼吸循环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呼吸系统:过度肥胖可引起肺活量减少,深吸气量和呼气贮备量减少,此与胸腹部受过多的脂肪压迫、胸廓扩张受限(胸廓顺应性降低)、胸廓弹性回位增强、膈肌抬高等因素有关,尤其在水平仰卧位时的影响为最显著,易出现通气/灌流比例失调,低PaO2、高PaCO2和氧饱和度下降;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甚至肺栓塞,后者为肺泡慢性缺氧和酸中毒的结果。此外,在麻醉后较易并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2)心血管系统:据统计,肥胖病人中有58%并发高血压,但多数属轻度或中度高血压。肥胖人的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均有所增加,增加量与肥胖程度成正比,由此可加重左室容量负荷,久之出现左室肥厚,继后发展为右室肥厚,其程度与体重增加成正比。此外,由于

肺通气功能不足所致的长时间慢性缺氧,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高,更加重心脏负荷,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肥胖多伴脂质代谢紊乱,因此容易并发动脉硬化。一般认为肥胖伴高血压者,容易继发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或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3)其他肥胖病人易并发糖尿病,或肝细胞脂肪浸润(脂肪肝),但多数肝功能仍正常。 二、麻醉前准备:首先对肥胖的类型、病因及其程度作出估计,重点注意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系统等改变。 (1)对明显或极度肥胖病人,应检查在水平仰卧位时的呼吸功 能状况,如果出现气短、呼吸费力或呼吸道不全梗阻,甚至不能平卧者,术前需做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选择麻醉方法应以能保证呼吸道通畅和通气量满意者为准。对气管内插管操作的难易程度术前也必须充分估计,一般应以采用清醒插管为妥。 (2)术前对是否并存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胸透及心电 图有无异常,以及心脏代偿功能,应做出全面估计,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继发性肥胖病人,如为择期手术,应先施行病因治疗后再手术。对单纯性肥胖病人,术前最好采取减肥治疗,包括合理的饮食限制、体育锻炼和药物等。减肥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和呼气贮备量恢复正常,慢性缺氧和CO2蓄积得到纠正,高血容量和血压可明显降低,对预防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可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减肥对维持术中呼吸和循环的相对稳定,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均非常有效。

5-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7)邓小明朱涛李天佐李伟彥李金宝严敏张卫杨承祥姚尚龙胡浩郑宏郭曲练(负责人/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治疗全麻后苏醒的患者、镇静镇痛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改进麻醉后监护质量,以改善预后。本专家共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部分采用。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 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对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实施外科手术或诊断性、介入检查或治疗,在麻醉苏醒和恢复期以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为重点的医疗活动。 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PACU是现代医院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单元。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靠近手术室或其它实施麻醉或镇静镇痛的医疗场所,以缩短手术后病情不稳定患者的转运时间。②需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③为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ICU、直接出院回家前提供监测与治疗。 在没有设置独立PACU的医院和某些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该在指定区域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三、PACU的功能 1.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 2.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 3.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ICU、特护病房或普通病房的进一步治疗; 4.评估和决定患者转入ICU、特护病房、普通病房或直接出院回家的指征和时间; 5.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 四、PACU的管理和人员职责

6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天佐(共同执笔人)承祥闵苏洁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宏闻大翔,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 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首批推荐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以确保患者能安全地接受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与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合并症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肥胖病人麻醉

肥胖病人的麻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程明华 患者,女性,35岁,身高157cm,体重113kg。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1周诊断为胆石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而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有活动后心慌、气急,经系统检查未显示有心肺器质性疾病存在。 一、肥胖的定义及分类 1.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使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疾病。肥胖可引起呼吸、循环等系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肺储备、机体代偿及应激能力下降,从而使麻醉处理难度及危险性增加。 2.肥胖程度应如何估计? 目前有两种估计方法应用较为普遍: 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kg)/身高平方(m2)。此法被认 为是可靠的肥胖估计指标,其正常值为10~20。可根据测定值判定肥胖严重程度:20~30——轻度肥胖 31~35——中度肥胖 36~40——重度肥胖 40~50——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MO。即超过正常体重的2倍) 〉50——病人多出现低通气综合征及Pickwickian综合征。 由上可知,BMI值越大,体内堆积的脂肪量亦必随之越高。 ⑵皮脂厚度测定:用皮脂厚度标尺,在①三头肌处,即肩、肘的中点、上肢的后 面,捏起皮肤,测其厚度,从这里测得的值,多数偏低;②肩岬部位,正对肩岬下角的下缘,捏皮测量。此处所测值,常与BMI值相接近。根据皮脂厚度所测结果,对照真正的脂肪量,误差不超过10%。这说明用皮脂厚度方法以估计脂肪多少,较为可靠。其结 (mm)(%) 4~5 9~10 正常体重不胖 10 16 10% 体重稍超 15 21 15% 轻度肥胖 20 27 20% 中度肥胖 35 33 25% 重度肥胖 40 50 40% 病态肥胖乃至带 ⑴以躯干为主的肥胖,又称男性样肥胖,腰臀比例,女性>0.9,男性>0.8;以臀 部及大腿为主的肥胖,又称女性样肥胖。男性样肥胖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及高氧耗的发生率远大于女性样肥胖。 ⑵大部分肥胖病人的PaCO2仍在正常范围,为单纯肥胖;有5%~10%病人可出现低 通气量及高CO2血症,即所谓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OHS)或匹克威克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 二、肥胖的病理生理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专题辅导? 肥胖诊治的现代概念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顾维正1,官莉莉2 (1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21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0764(2004)08A-0001-03 肥胖是指机体内脂肪的过度蓄积,脂肪组织绝对量增多或其比例增高。根据病因可分成原发性(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以前者多见、常见,占肥胖的绝大多数。世界卫生组织(WH O)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称为肥胖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倾向,患病率已达514%,且呈年轻化趋势,全国肥胖者已超过7000万,肥胖者中将有50%会发展为糖尿病, 17%会患高血压,某些肿瘤、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患病危险性也显著增加,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严重的社会问题。 1 肥胖是现代生活方式综合征 现代生活方式综合征是在近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概念,是指由于摄食含过多热量(卡路里)的食物,而又没有消耗足够热卡的能量,加之食物组成不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高糖、食盐、酒精,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精神过度紧张、生活长期不规则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情况或多种疾病表现,其包括体重超重、肥胖、高血糖(糖耐量低下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癌瘤、骨质疏松症、忧郁症、性功能低下等现今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 2 肥胖的病因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生理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相互影响,协同作用所诱发的。 211 节俭基因说 在生存竞争和食物馈乏的百万年自然选择条件下,能从食物吸收、储存和利用更多热卡的人类机体得到优先保存和发展,这类遗传基因统称“节俭基因”,但当社会发展到现代,食物丰富,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反而带来了健康问题,久食甘饴必肥。 212 基因突变说 人类遗传基因是稳定的,但存在1%左右的变异,这是生存适应的表现。致病的突变可产生许多遗传性疾病,有些遗传性疾病如肥胖生殖无能症可同时伴有肥胖,这类患者在肥胖人群中只占极少数。研究已发现许多肥胖相关基因,但肥胖是多基因遗传,单基因变异对肥胖的影响常不能肯定其表形和影响量级大小,尚待更多研究和知识积累。 213 生命系统论 人体是一大开放系统,系统论认为为了维护机体系统的稳定,其必须和外界不断交换信息和能量,体内各子系统自组织协同工作,方可出现新陈代谢、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机体某一子系统的衰竭,可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产生生命活动的终止而出现死亡。急性进食过多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急性胃扩张而致死。慢性摄食过多,营养过剩,不仅引起消化子系统负担过重,进而也影响其他子系统,影响机体稳定性和有序性,影响机体与外环境的和谐,也影响内环境的恒常调节和稳定。这是一个发展中的观点,内环境恒常调节已在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知识。 总之,肥胖病因尚在不断阐明中,现今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食物总热卡过高,消耗太少,食物构成不合理,如高脂肪、高蛋白质、低食物纤维的“垃圾食品”;含糖饮料等高糖指数食品摄取量过多;糖、糖浆等含糖食物摄入量超过摄入热卡的10%;食盐摄入过多,吸烟与被动吸烟,酗酒,体力活动过少等均是肥胖的致病因素。按“黑箱”理论可只探讨输入(如食 ? 1 ? 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年8月第27卷第8期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 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 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治以改善预后。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负担重,致残率高,患者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15~20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1,2,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5]。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多种躯体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也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负担。因此,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代谢异常风险,防范代谢异常进展并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状 1.流行病学概况: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4],2项荟萃分析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左云霞,春,金柱,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文献(共同执笔人),丽伟,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旭,诗海,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 一、定义 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按异物来源可分为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接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或肺气肿。异物存留会导致不同的阀门效应[8],如双向阀(bypass valve)效应,指气流可进可出但部分受限(图1A);止回阀(check valve)效应,指气流进入多于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B);球阀(ball valve)效应,气流能进入但不能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C);截止阀(stop valve)效应,指气流无法进出,肺气体吸收导致阻塞性肺不(图1D)。间接损伤是指存留的异物导致炎症反应、感染或肉芽形成等。 四、诊断 1. 病史、症状和体征

2014麻醉质控专家共识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4) 2015-02-11 03:22 来源:编辑:麻晓点击: 769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4) 于布为,王保国,田鸣,朱斌,严敏,李天佐(执笔人),姚尚龙,黄宇光(负责人) 麻醉科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承担着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临床工作和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其业务场所包括手术室内和手术室外。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麻醉科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在医疗安全保障、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平台和枢纽作用,在舒适化医疗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麻醉学科管理的重点内容,涉及制度、规范、流程、硬件、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 麻醉科应设立“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科主任(或负责人)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有专人负责麻醉质控相关报表及登记。科室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小组会议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估,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2. 建立麻醉信息系统并纳入医院信息系统,并以此为麻醉科质量控制的技术平台。麻醉科质量控制小组应对涉及麻醉质量的相关指标建立月年度统计档案,并促进各项指标不断改进和提高。 3. 麻醉科质量控制工作应涵盖麻醉及其相关的工作场所,包括手术室、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医疗单元、麻醉科门诊、疼痛门诊、PACU、恢复室、麻醉准备室等。 (二)人员要求 1. 人员资质 (1)从事临床麻醉及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和相关岗位培训的合格证书,定期考核合格。 (2)按照医疗机构的分级实行相应的麻醉科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位麻醉科医师。麻醉科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应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定期对麻醉科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并有相关记录。

19.肥胖患者静脉麻醉药剂量应用进展

19.肥胖患者静脉麻醉药剂量应用进展 磨凯徐世元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510282 【摘要】背景肥胖患者麻醉药药代与药效动力学较体重正常人群个体差异更大,其心输出量与身体肌肉、脂肪等组织构成比的变化影响众多麻醉药物分布、消除规律,按总体重给药易致药物过量,按理想体重给药则可能剂量不足。目的本文阐述常用静脉麻醉药在肥胖患者中的药代与药效动力学特性,有助于此类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内容综述肥胖患者常用静脉麻醉药按总体重、理想体重、体表面积和瘦体重用药研究现状。趋势为避免肥胖患者肌松药术后残余作用所致并发症,非去极化肌松药按理想体重给药较合适,而大多数静脉麻醉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则适于按瘦体重给药。 【关键词】肥胖;麻醉药;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Dose adjust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anaesthetics in the obesity MO Kai, XU Shi-yuan,LIU Zhong-jie, LI Feng-xian, LIANG Qi-bo, ZHANG Qing-guo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2,china 【Abstract】Background Obese patients have greater differences than the normal weight ones in the anesthetic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Changes in cardiac output and alterations in body composition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numerous anaesthetic drugs. As drug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otal body weight can result in over-dose. Inversely,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based on ideal body weight can result in a subtherapeutic dose. Objective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properties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 in obese patientsto help them rational applica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Content Discussing dosing scalars including total body weight,ideal body weight, body surface area and lean body weight as well as its 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anaesthetics in the obese. Tren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non-depolarizing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which IBW might be appropriate to avoid 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Lean body weigh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dosing scalar for the majority of anaesthetic agents including opioids and anaesthetic-induction agents. 【Key Words】Obesity; anaesthetics;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肥胖病人麻醉.

肥胖病人的麻醉 肥胖病人的麻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程明华 患者,女性,35岁,身高157cm,体重113kg。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1周诊断为胆石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而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有活动后心慌、气急,经系统检查未显示有心肺器质性疾病存在。 一、肥胖的定义及分类 1.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使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疾病。肥胖可引起呼吸、循环等系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肺储备、机体代偿及应激能力下降,从而使麻醉处理难度及危险性增加。 2.肥胖程度应如何估计? 目前有两种估计方法应用较为普遍: 2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kg)/身高平方(m)。此法被认 为是可靠的肥胖估计指标,其正常值为10~20。可根据测定值判定肥胖严重程度: 20~30——轻度肥胖 31~35——中度肥胖 36~40——重度肥胖 40~50——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MO。即超过正常体重的2倍) 〉50——病人多出现低通气综合征及Pickwickian综合征。 由上可知,BMI值越大,体内堆积的脂肪量亦必随之越高。 ⑵皮脂厚度测定:用皮脂厚度标尺,在①三头肌处,即肩、肘的中点、上肢的后面,捏起皮肤,测其厚度,从这里测得的值,多数偏低;②肩岬部位,正对肩岬下角的下缘,捏皮测量。此处所测值,常与BMI值相接近。根据皮脂厚度所测结果,对照真正的脂肪量,误差不超过10%。这说明用皮脂厚度方法以估计脂肪多少,较为可靠。其结(mm)(%) 4~5 10 15 20 35 40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格兰的Nicoll医师提出,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1]。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降低院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完成的一种手术模式。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由各地区、医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1]。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手术医师、麻醉 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的种类 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2],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四、日间手术患者的选择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患者应严格筛查[3,4],以确保患者能安全进行日间手术。 1、适合日间手术及麻醉的患者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ASAⅠ或Ⅱ级患者;ASA Ⅲ级患者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经过严格评估及准备,亦可接受日间手术。 (2)年龄:一般建议选择1岁以上至65岁以下的患者。但是,年龄本身不单纯作为日间手术的限定因素,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应结合手术大小、部位、患者自身情况、麻醉方式、合并症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综合判断。 (3)预计患者术中及麻醉状态下生理机能变化小。 (4)预计患者术后呼吸道梗阻、剧烈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2、下列情况不建议行日间手术: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范红旗1(综述),郭锡熔1,2(审校) (1.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南京210004) 中图分类号:R5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7)0120071203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临床症候群,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近年来,MS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且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因此成为儿科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肥胖作为MS常见的始发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MS发病的低龄化与肥胖发生的低龄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肥胖;胰岛素抵抗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s F AN Hong2qi1,G UO Xi2rong1,2.(1.Institute o f Pediat2 ric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 2.Hospital o f Maternal and Child H ealth,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 Abstract: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cluster of interrelated comm on clinical dis orders,in2 cluding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glucose intolerance,hypertension,and dyslipidemia.Recently, MS is the focus of pediatrician because of its increasing w orldwide m orbidity and trend in y oung pers on.Fat is the comm on initiator of MS and related closely to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further m ore,low aged m obidity of MS is correlated to obesity in low aged pers on. K ey w ords:M etabolin syndromes;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s,MS)作为心血管疾病和 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目前美国超 过20%的成年人口出现MS,被列为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十大 疾病之一,而中国也有超过10%的成年人口出现MS,且日益 增加[2]。近年来,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开展的流行病学调 查显示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MS的发病已相当严重,且与 肥胖发生的低龄化密切相关[2]。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肥胖作为MS的主要始发因素,诱 导机体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IR作为MS的核心环节,继而 诱导机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症状的出 现[3]。因此,本文拟从MS的诊断标准、肥胖与IR、IR与高血 压、IR与血脂紊乱及MS治疗进展等简要综述。 1 临床定义 20世纪,随着肥胖的流行,肥胖与IR之间的联系逐渐为 人们所认识,且发现其与一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该组临床症 状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Reaven 等[4]将这组临床症状命名为“X综合征”,即现在的MS。 MS的定义不统一,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有两种,即WH O标 准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2Ⅲ)成人治疗指南Ⅲ (2001年)标准。这两类标准均包含了腹型肥胖、葡萄糖耐受 不良、IR、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各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素,这些因素构成了MS典型的临床症状,也是目前MS诊断 标准的基础。 2 肥胖是MS常见的始发因素 肥胖是MS最常见的始发因素[5]。obΠob遗传性肥胖小鼠 (leptin基因突变)和dbΠdb遗传性肥胖小鼠(leptin受体基因 突变)均发生严重的IR、高血压、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 症[6]。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在其后期也出现了明显的 IR、葡萄糖耐受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等。而饮食控 制肥胖大鼠肥胖程度或手术去除大鼠内脏脂肪垫后,均可显 著改善IR。遗传因素诱导的肥胖或环境因素诱导的肥胖均 与MS的发生直接相关。此外,大量人群研究也同样将肥胖归为MS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肥胖诱导的IR 绝大多数MS均伴有IR。IR是MS病理、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7]。因此,也有学者称MS为IR综合征。而肥胖的发生也均伴有IR。IR作为肥胖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肥胖与M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联系纽带。因此肥胖和IR一直以来都是MS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3.1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s) 高水平FFAs是肥胖导致IR的主要机制之一[8]。肥胖通过抑制脂质合成和加速脂肪分解两方 面共同作用,导致体内FFAs水平急剧升高,进而使血清FFAs 水平显著升高。血清FFAs水平的升高能够引起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IR[9,10]。这可能是因为高水平的FFAs能够提高葡萄糖262磷酸酶的活性、抑制肝糖原合成、同时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如胰岛素受体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等引起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降低,从而引起IR[9,10]。而给予一些降低FFAs的药物如acipim ox(阿西莫司)后能够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敏感性靶组织对糖的摄取[3]。 3.2 脂肪细胞介素(adiponectin和resistin) “脂肪组织内分泌学说”的提出及一系列脂源性细胞因子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肥胖研究。已证实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可以通过自身过多的脂肪组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引起IR。这些脂源性细胞因子统称为脂肪细胞介素(adipocytokine),如脂联素、抵抗素等。 脂联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分子质量30×103,由24个氨基酸组成。IR和MS患者中,其血液脂联素水平降低[11]。外源性的脂联素以及脂联素的转基因小鼠,能够抑制肝脏和骨骼肌的脂质聚集,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IR的发生[11]。脂联素基因缺陷的小鼠能够延缓血液中FFAs的清除,同时促进饮食诱导的IR的发生[8]。脂联素能够直接调节血糖稳态、调节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2]。脂联素能够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4(G LUT24)的转位及糖的摄取[13]。当前的研究证实,脂联素的这种生物效应是通过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2acti2 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当体内的腺苷2磷酸(adenosine m onophosphate,ATP):ATP(adenosine triphos2 phate)比例上升时,AMP激酶被激活,再通过AMPK信号转导产生一系列的效应来恢复细胞的能量平衡。包括增加G LUT4的转位、葡萄糖的摄取以及促进FFAs的氧化等,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IR的发生[13]。 抵抗素作为脂肪来源的一种激素因为能够引起胰岛素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