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和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蒙娜丽莎》一样,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未解的谜团。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晚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据《新约圣经》“福音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拯救世人,由圣灵降孕马利亚而取肉身成人。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30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耶稣行事一直很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最让当时的统治者难以容忍的就是他声称自己就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

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

圣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最后的晚餐。

晚餐后,耶稣走出耶路撒冷城,在橄榄山麓向上帝祈祷了一些时间。由于他的第十三门徒犹大的出卖,当夜,他就被逮捕,被带到大祭司和犹太教最高评议会面前,接受审讯。

经过几次审讯后,这些人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将耶稣交给罗马帝国的犹地亚州总督彼拉多,请他下令将耶稣处决。

最后的晚餐简介《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画面的主题是耶稣正在宣布他的使徒中有一个人出卖了他,听到这里,餐桌前所有的使徒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列昂纳多正是把凝固了这一刻展现于人们面前。为了营造出逼真的生活化场面,达;芬奇以身边的人为模特,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包括对人的姿势、面部表情、心理状态的研究。画面上每一个使徒的身份是十分引起人争论的一个问题,但是根据画在卢加诺特的一张复本上的题字,自左向右,分别应当是:巴塞洛缪、小詹姆斯、安德鲁、犹大、彼德、约翰、托马斯、大詹姆斯、菲利普、马休、撒迪厄斯、西蒙。

有艺术史家认为这幅画可以看作是圣餐的肖像学阐释,因为耶稣

正用双手指向桌上的面包和酒。有人说画面上只是画出了耶稣宣布自己被出卖的那一刻的情景而已。大多学者相信,观察这幅巨画得的最佳观测点是距离地面13到15英尺高,距离画面26到33英尺远的地方。甚至有人说他的构图和透视是根据音乐旋律的节奏比例设计的,不过这种观点现在遭到了批评。

《最后的晚餐》在表现门徒们对他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耶稣而表现出惊讶表情的场景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没有任何另外一幅关于“最后的晚餐”的绘画,能够这样丝丝入扣的把握细节。那么在这样的杰作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惊人秘密呢?克里夫;普林斯和雷恩;皮克奈特在他们的《圣殿骑士启示录》里有下列几点可以说明,作品中隐藏一些可疑的象征符号。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公元15至16世纪,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贸往来,见多识广的意大利人开始注意到那些已被遗忘多年的古罗马文化。诸多的学者、建筑师、艺术家云集于此,探索不同于中世纪的经验和知识,每个人都勤奋地工作,心怀对荣誉与名声的渴望。19世纪瑞士的著名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把这个阶段称作“文艺复兴”,意思是强调它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关联,不过,他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本著作中申明,古典的影响仅仅是一个方面,没有它,文艺复兴仍然会发生,因为对于后人来说,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成就乃是对于人性的发现。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大型壁画,它位于意大利米兰省一所多明我会(Dominican)修道院食堂的墙面上。这所修道院被15世纪米兰

公国的实际掌权者罗督维科视为自己的宫廷教堂,每逢周二、四,他都要来这里同修道士们一起进餐。因为食堂尽头的墙壁正对着修道院的餐桌,所以大公希望能够在用餐时看到一幅表现《圣经》中最后晚餐场面的壁画,以使所有人感念基督的苦难与恩泽。最终,他把这项重要的任务委托给了他忠爱的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莱奥纳多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画家,关于他的种种传说长久以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一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涉及领域包括绘画、机械、建筑、雕塑,他的头脑几乎像一个“永动机”,随时准备着为那些吸引他的事物去工作。从1457年开始,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幅巨作。画面讲述的是耶稣在受难之前与门徒们一起过最后一个逾越节的情景。在这天晚上的宴会中,正当众人静静用餐的时候,耶稣突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于是所有的使徒一片哗然,愁容满面,既担心自己又怀疑别人。这在当时的修道院食堂其实是普遍流行的题材,它所表现的主题对于虔诚的教徒们来说显而易见,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是,莱奥纳多的画面却要在秩序井然的外表下带动观者去体察灵魂深处奥秘的理智与热情。画面占据了整个墙壁,赫然面对观众,背景中莱奥纳多娴熟地运用了透视法,使符合焦点透视规则的建筑结构与壁挂装饰宛如食堂真实空间的延伸,直至消失于窗外优美的风景。这就使得晚宴的场景不是发生在单幅画面封闭的空间里,而是发生在整个食堂,餐桌上的食物与杯盘就如同食堂中修道士们所使用的一样,只要你进入这里,就已经是其中的一分子,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观察、

思考、呼吸。

画面的内容一下子就会将人吸引,因为它抓住了最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有规律地每三人分为一组分列在他的两旁,表现出他们在听到耶稣的话后截然不同的反应与表情。最左边的是巴塞洛缪、小詹姆士和安德鲁,接下来的一组是犹大、彼得和约翰,耶稣右边的是托马斯、老詹姆士以及菲利普;最后的一组远离中心,包括西蒙、犹太和马太。

从他们强烈的身体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中,读者可以察觉到他们真实流露的品德与个性,察觉到人类内心的震惊、愤怒、恐惧、猜疑以及罪恶。最左边三人向右凝视的目光与最右边三人向左伸出的手势联合构成了一种向心的张力,而处于中心位置的耶稣却泰然处之,不过他的平静却和叛徒犹大的紧张形成了鲜明对比。犹大手捂钱袋,身体后撤,在他的头和耶稣微微向右倾的头之间虽然留有很大的空隙,但却似乎系上了一根随时都有可能绷断的橡皮筋。此外,作者在用光和用色上也颇下了一番苦心。

画面中几乎所有人物都面朝观众,只有犹大一人将头转向画面内部,因此脸部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而耶稣的服装却采用了最鲜艳的红绿对比色,自然形成了画面的核心,而从他背后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则如同来自人类世界之外的神圣光环。耶稣着红色服装一边的手臂伸向一杯葡萄酒,意思是说“这杯是我用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着绿色服装一边的手臂伸向一块面包,意思是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当观者的视线停留在这个由耶稣的头及双臂所

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上时,他的内心深处重新响起的将是耶稣受难之前与所有门徒们所作的这个有关灵与肉的庄严约定。

莱奥纳多凭借他高超的造型技巧和捕捉人物性格的能力,对一个耳熟能详的场景做出了他独一无二而且震撼人心的诠释,我们甚至只需匆匆浏览一下所有人各不相同的手,便不难发现画家对于人的心理与情感具备多么深的洞察力。因此难怪也有人说,这幅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但其真正的兴趣却在于对人类自身的理解。

《约瑟的故事》观后感

《约瑟的故事》观后感 每个人达到一定的高位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上帝在使用我们之前定会大大“训练” 我们。若承受不住这些,也就承受不了上帝将要加在我们身上的冠冕。 喜欢读《创世纪》,里面一个接一个的“历史小故事”富有哲理与内涵。约瑟的故 事读了一遍又一遍,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他的神”更是让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对 生活充满信心。流着泪看完影片后,突然发现短短的几章经文记载的是一个如此厚重 的人生。 彩衣之妒 对妻子的偏爱使得雅各对拉结所生之子约瑟格外疼爱——当然,约瑟为人诚实, 不像哥哥们狡猾、放荡,也是雅各疼爱老年所生之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彩衣和所做之 梦更是引起哥哥们的极度妒恨。 于是,趁着约瑟去看望他们,便商议杀害他。流便、犹大的拦阻保全了约瑟的性命,却没有改变小弟弟被丢进深坑的厄运。 影片中,“哥哥们,救我!”17岁的小约瑟在坑中嘶声裂肺地呼求,恳求哥哥们; 而上面,哥哥们却为如何处置他争论不休。 “犹大,救我!”“哥哥们,救我!”…… 我哭了。小约瑟是如此的无助,亲情此时在哪里? “我是你们的小弟弟啊,为什么要如此待我?我的哥哥们,我的哥哥们,为什么要 离弃我!” 一夜的哭喊并没有改变小约瑟的命运,枯坑中的伤痛可能会是一生的伤痛…… 奴隶之役 哥哥们将小约瑟卖给了以实玛利的商人,商人将其带到了埃及,卖给了波提乏为奴。 “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经文短短2 句话描述了约瑟受重用,可思考一下:买下这个奴隶,波提乏就会重用他吗?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影片中,刚被波提乏买下后,约瑟受到了波提乏管家的残酷教训——身体的鞭打,言语的辱骂……

《最后的晚餐》艺术鉴赏

《最后的晚餐》赏析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达芬奇于1495年接受了米兰.圣玛利亚·格雷契修道院的订约,创作了这个名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由此,也开创了象征性的暗示手法。“一幅人物画的成功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姿势中觉察他们的思想.就好象一个双耳失聪的人,虽然他听不到声音,但是依然可以从说话人的动作姿态以及口形中揣度说话的内容!”达·芬奇是这样主张的,他也这样做到了。在这幅画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静止的油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没有任何动作的呆板的人,相反,从每个人的不同神态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整件事的全过程,耶稣是怎样镇静的说出那句让人震惊的话,菲利普是怎样一跃而起,犹大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最后的晚餐》这个场面就好像在一池平静的水面上投掷一块石头所引起的那愈来愈大的波纹浪图一样,在此之前是十分平静的晚餐,突然引起巨大的波动,门徒中每个人的动作、手势及面部的表情所传达出来的是微妙的因人而异的心理差别和变化。 在餐桌上,耶稣的句话刚说完,就在十二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达·芬奇没有采用一般的处理方法来对待它。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人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图可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我们可以看到,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而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画面中的所有人物,他们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被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我们仿佛能透过表情看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选自杨红樱作品《最后的晚餐》当晚霞映红了小河水,当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当鸟儿叽叽喳喳地飞回了树林,蚱蜢也该进晚餐了。 蚱蜢跳到小河边,一边吃着鲜嫩的青草,一边欣赏着又圆又红的落日。 蚱蜢吃饱了,绿色的、有点透明( )肚子胀( )鼓鼓的,他心满意足( )跳了跳:“这顿晚餐吃得真舒服啊!” “当然舒服。”一只蟾蜍来到他的跟前,“这可是你最后的晚餐呀!” 蚱蜢不明白蟾蜍的意思:“怎么会是最后的晚餐?” 蟾蜍张着大嘴笑起来:“因为我还没有吃晚餐。” 蚱蜢一听话不对,赶紧说:“这青草很好吃的,你快吃吧!” “我不吃青草。”蟾蜍朝蚱蜢跳过来,“你蚱蜢比青草好吃多了。” 蚱蜢跳起来想逃,蟾蜍比蚱蜢跳得更高,在空中就把蚱蜢吃掉了。 “你吃饱了吗?”不知什么时候,一条蛇已悄.(qiāo qiǎo)然爬到蟾蜍身边。 蟾蜍一看是蛇,吓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吃得很饱,因为这是最后一顿晚餐。” 蛇逼近蟾蜍,蟾蜍撑着他长长的后腿,飞快地跳跃着,蛇在后面紧追不舍。 只觉得一阵旋.(xuán xuàn)风刮过,一只鹰从天上俯冲下来,挡住了蟾蜍的逃路。 “你也要吃我?”蟾蜍已无路可逃。 鹰说:“蟾蜍不合我的胃口,我喜欢吃的是蛇。” 蟾蜍以为有了一线生机:“蛇就在我后面,你快去吃他吧!” 蟾蜍趁机想逃走,鹰用他那像铁钩一样的爪子抓住蟾蜍,向蛇扔过去:“请你吃晚餐吧!” 蛇受宠若惊:“你不吃我了?” “废话!”鹰说,“我会放弃你这么可口的晚餐吗?”

蛇更不明白了:“那你为什么还让我吃蟾蜍呢?” “如果连最后一顿晚餐都不让你吃,我不是太残忍了吗?” 死到临头,蛇心里十分悲伤,可他还是一口吞掉了蟾蜍。 “现在该我吃晚餐了!” 老鹰扑过来,用利爪抓住蛇,一口一口地把他吃掉了。 “吃得好饱啊!”鹰展开翅膀,飞向天空。 “砰”的一声枪响,鹰应.( yìnɡyīnɡ )声落地。提着猎枪的猎人拾起中.(zhōnɡzhònɡ)弹的鹰,脸上乐开了花:“好肥的鹰啊,我可以吃到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1、用“√”给文中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2、选择恰当的“的、地、得”填在第三自然段的()里。(3分) 3、给短文第18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2)、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5、按要求填空。(2分) 如果连最后一顿晚餐都不让你吃,我不是太残忍了吗? (1)、改为陈述句:。(2)、判断。在()里打“√”或“×”。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鹰很善良,在吃蛇之前还不忘让蛇吃晚餐。() 6、短文第14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有()、()、()。从这些动词可以体会到。(2分) 7、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叫食物链。你能找出

分析最后的晚餐

分析最后的晚餐 1.耶稣左侧的人的身份。这个人是一个女人,她并不是圣约翰,而是抹大拉的玛丽亚,她 和耶稣的衣服也象征了两人的关系,他们是夫妻关系。抹大拉有贵族的血统而不是后来所说的妓女的身份。当然, 2.抹大拉的位置问题。她的位置是被移动了的,她本应该在耶稣的左侧,后来被挪到了右 侧,她的姿势仍然保值者依靠在耶稣肩头的姿势。这样右侧对着她诘责的使徒也就有了很好的解释。 3.耶稣的左手问题。耶稣的左手并不是他本人的手,而是女人的手,是抹大拉的手。 4.耶稣的右手问题,耶稣的右手是蜷曲的,它在阻挡着,安抚着什么。 5.画面左侧没有主人的刀。它象征着凶手,是他杀害了基督,或者对抹大拉或者抹大拉的 孩子有莫大的敌意 6.画面里V字形的空白,耶稣的左侧到底隐藏着什么。如果画面里本来是施洗者圣约翰的 人是抹大拉的话,那么圣约翰是谁?他消失了,这幅画里隐藏了他。刀的主人也得以找到,耶稣安抚的也正是在他右手下的约翰的手。 分析岩间圣母 1.左侧的天使和圣母是没有光环的,右侧的天使出现了光环 2.左侧的圣子耶稣并没有手持圣杖,但是右侧出现了 3.如达芬奇密码所言,超乎常理的,耶稣竟然是为约翰祈福而非相反

4.又如达芬奇密码所言,圣母的手如同鹰爪,似乎下面有什么东西,如同最后的晚餐,关 键被隐藏 5.左侧乌列做了一个类似于砍的手刀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指的动作?而右侧这个动作则 被剔除 6.左侧乌列的眼神正在看圣约翰,是诡异的,似乎在请示,而右侧这个眼神被改成遥望远 方 猜测: 1.左侧的天使不是圣子耶稣,而是叛徒的帮凶,比如犹大,或者是耶稣做了位移? 2.右侧乌列的手刀和圣母的手的姿势结合起来,意为乌列在请示圣约翰是否要看砍了耶稣 的脑袋,而耶稣在向圣约翰告饶 分析圣母子与圣安娜(主观臆测明显) 1.圣安娜作为圣母玛利亚的母亲,看上去非常年轻 2.圣母玛利亚坐在圣安娜的身上,让圣安娜难乘其重 3.圣母却不以为然的去抱耶稣 4.耶稣表情较为严肃,抗拒了母亲的拥抱,宁愿和小羊玩耍或者抱住小羊以挣脱母亲 5.圣安娜以比较慈祥的表情看着耶稣 推测: 1.圣安娜可能本来就和圣母玛利亚年纪差不多 2.圣安娜晚来得子,孩子可能是耶稣,而耶稣的母亲并不是圣母玛利亚,耶稣是后来被强 行过度给玛利亚的 3.玛利亚与其说是坐在母亲圣安娜身上,坐的动作更可能是代表了代替,更叠 分析施洗者约翰 1.左侧的圣约翰在户外,晴朗的开阔的外景,也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右侧的圣约翰则在幽 暗之中

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赏析

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赏析 一、作品简介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二、作品赏析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1.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2.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3.耶稣左手边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疑惑不解的多马,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他试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4.他右手边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圣.约翰,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而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

《最后的晚餐》教案

《瞬间的艺术——最后的晚餐》教案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艺术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览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设计构思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名画版 禁烟公益广告】,提问: 刚才的视频中都是一 些我们熟悉的什么作 品?你们知道哪些? 有没有我们上节课学 习过的? 展示蒙娜丽莎画 作和广告版对比,引导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 的美术鉴赏知识。 提问:还记得蒙娜 丽莎的作者吗? 简单介绍达芬奇 那我们今天就来 看看达芬奇的另一幅 画《最后的晚餐》 世界名画;《向日 葵》、《梵高自画 像》;《蒙娜丽莎》 达芬奇 新授一、《最后的晚餐》故 事背景 可以看到老师给 这一课加了一个小标 题“瞬间的艺术”,为 什么叫“瞬间”呢?同 学们你们知道动画和 漫画的区别吗? 如果我分别要用 动画和漫画来表现跑 步这个动作,如果用动 画,我是不是可以的用 动画是冻起来的 一张张画、漫画 是单独一张画。

2-3秒来画出这完整的运动过程,那如果是漫画呢? 是的,我们只能截取瞬间的一帧。艺术家的绘画,也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自身主观选择而挑选出“一瞬间”来作画。 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截取的是耶稣和亚当食指相碰的一瞬间;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截取的是微风吹过,裙子和草地飘动的一瞬间。那我们来看这幅《最后的晚餐》,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瞬间? 总结概括《最后的晚餐》及其前后故事。画其中一个动作 吃晚饭、耶稣说完“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后的一瞬间。 二、《最后的晚餐》构图 ①独特“一字型”构图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找出三个关键词吗? 犹大、耶稣、晚餐 这幅画中最重要的场景是不是这个“晚餐”? 展示学校食堂照片,提问:同学们刚吃完饭吧?你们平时吃饭的时候座位是怎么坐的呢?你会像达芬犹大、耶稣、晚餐 是;面对面坐、围圆桌坐……;

《最后的晚餐》简要赏析

《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构图时,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作品在题材方面取自圣经中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传达出了丰富的心理内容。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

有声故事儿童,下载

篇一:有声童话故事大全一 有声童话故事大全一 童话故事大全 童话故事大全 001太阳妈妈和她的儿女-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2永不熄灭的天灯—恒星-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3美丽的银河-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4天外来客—流星和陨石-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5夜晚的向导—北斗七星-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6拖着尾巴的星星—慧星-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7地球的伙伴—月亮-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8天空为什么是蓝芭的-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09复杂多变的天气—云、雾、风、雨、雪-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0闪电和雷-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1大陆的舞台__高原-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2地球的聚宝盆__盆地-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3地球的屋架__山地-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4荒芜浩瀚的沙漠-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5汪洋大海中的陆地__岛屿-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6大海的故事-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7走在地上的水__河流-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8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__太平洋-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19京杭大运河-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0世界第一大湖泊__里海-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1世界最高的地方__珠穆朗玛峰-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2天上的大水帘__安赫尔瀑布-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3世界上最长的河__尼罗河-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4毒虫之冠__蜈蚣-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5危害庄稼的蝗虫-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6传播疾病的蚊子-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7精明的建筑师__蜜蜂-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8萤火虫的尾巴为什么会发光-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29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0蟋蟀的生活-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031吃竹子的国宝__大熊猫-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2金毛青面的金丝猴-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3兽中之王__老虎-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4牡丹为王的故事-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5中华民族的象征__梅花-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6花中西施__杜鹃-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7四季长青的月季花-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8葵花为什么向着太阳转-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39太阳的孩子__棉花-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40黑色的花儿为什么少见-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041千年难开花的铁树-儿童百科全书共157集.mp3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的。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1]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耶稣左手边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疑惑不解的多马,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好像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他试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

约瑟的故事

约瑟的故事(六) (2007-12-24 19:41:35) 转载▼ 分类:读经笔记 约瑟与哥哥们相认之后,《创世记》重新拾起雅各这条线,平行叙述雅各与约瑟的故事。雅各被约瑟接到埃及,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十七年。雅各一生艰难,诚如他自己对法老所说的:“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但这最后十七年他在埃及过得平安稳妥。约瑟五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雅各死在埃及,享年一百四十七岁。 雅各出亡巴旦亚兰的时候,上帝曾在他的梦中向他显现,对他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当他去埃及投奔约瑟的时候,上帝再次在他的梦中向他显现,对他说:“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为我必使你在那里成为大族。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带你上来。约瑟必给你送终(原文作‘将手按你的眼睛上’)。”雅各是《创世记》中上帝拣选的人里最让人不服气的一位,却也是最令人感到安慰的一位——上帝既然如此耐心而恩慈地教导雅各,自也会同样耐心而恩慈地教导像雅各一样有种种不堪的人;而且上帝绝不会姑息纵容祂所爱的人,祂会像管教雅各一样管教祂的众儿女,引导他们走在正道上。 雅各去世前一一评价并祝福他的众子,称许约瑟为“与弟兄迥别之人”,说祝福“如永世的山岭,至极的边界……必降在约瑟的头上”。此前雅各还做了一件事,要立约瑟的次子以法莲在长子玛拿西之上,约瑟“就不喜悦,便提起他父亲的手,要从以法莲的头上挪到玛拿西的头上”。约瑟此时应该已经年过五十,却仍然表现得像一个以自我中心的人——他仍然有成长的必要。 这是上帝在《创世记》中第五次颠倒出生次序显明祂拣选的主权:祂拣选了亚伯,而不是该隐;拣选了以撒,而不是以实玛利;拣选了雅各,而不是以扫;拣选了约瑟,而不是流便;现在,上帝拣选了以法莲,而不是玛拿西。 雅各和他哥哥以扫出生以前,上帝就已经告诉他们的父母:“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雅各的父亲以撒曾经是一个爱“在田间默想”的人,在其父亚伯拉罕将他献在祭坛上时表现出惊人的顺服,但到了晚年,以撒却表现得相当颟顸。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其实他又活了二十多年),明知以扫“轻看了长子的名分”,已经拿长子的名分换了区区一碗红豆汤(雅各以善欺闻名,但在这件事上,他并没有骗哥哥,长子的名分是他买来的,不是骗来的),却还是要将长子的祝福交给自己偏爱的儿子以扫。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祝福之前,他先让儿子去打了野味来做成美味给他吃!真相大白时,以撒“大大地战兢”,显然他也明白,上帝旨意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违抗的。 约瑟所做的,与以撒所做的略同,当然约瑟事先并不知道上帝的计划,他只是想要事情按自己的心愿去发生——这也正是约瑟与约伯的差距。

欣赏《最后的晚餐》有感

欣赏《最后的晚餐》有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曾以《最后的晚餐》而轰动全世界。 这幅作品创作于15世纪80年代,是达·芬奇应邀为米兰圣玛亚·德拉·格拉契修道院食堂所作的壁画。 《圣经》的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中说到,耶酥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上,猛烈抨击伪善之人,称他们是毒蛇的子孙。为此耶酥遭到宗教敌人的反对和迫害,而耶酥的弟子犹大在黑暗势力面前贪生怕死,接受“贿金”,背叛耶酥,助敌逮师。预知其事的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揭露了犹大的变节行径。 画家在熟读并领悟《圣经》的情况下,借这一题材表现了耶酥与犹大之间的正义与反叛冲突,描绘了一幅戏剧性的画面。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它以人文主义的世俗性与封建主义文化的宗教性质截然对立。同时,作品继承学习了古典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方法,适应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的要求,在人文主义美术作品中揭开了美术史上不同凡响的一页。 这无疑是这幅壁画为什么会产生震惊世界的轰动效果的原因之一。此外,作品无论是在主题的构思,人物性格的刻画,还在构图安排的严谨,创作手法的巧妙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耶酥在餐桌上突然对众门徒宣布“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人要出卖我”的一刹那,十二门徒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姿态、神情和骚动,就已经跃然纸上了,从画面的右边开始,有展开双手的西门,有倾耳谛听的达太,有双臂回伸的马可,有两手按胸的菲里普,有大声惊呼的约翰,有暴烈不满的彼得,更有卑鄙阴险、背信弃义的犹大,震惊有疑的安得烈,无比警觉的小雅各,还有异常冷静的马太……整幅作品显得严肃而紧张。其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鲜明地反映出十二门徒不同的性格、气质、身份和地位。个性分明且颇具活力表明所有人物都有来自于现实生活。这也就足以证明作者为这幅画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无怪德国大诗人歌德称赞这幅画是“一切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个人的外形和特征,同他们所听到的,他们所遭受的,完全相吻合,表情逼真而有力度”。 在画面的布置与构图上,作者又作了探索性的而又合情合理的安排,即十二门徒被分成四组,每组三人彼此呼应,互相联系,同时都以耶酥为中心一字排开。独特新颖的构图,无疑使画面更趋集中、完美。 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觉得,仿佛自己此刻参加了耶酥与门徒的这次晚餐,仿佛自己听到七嘴八舌纷纷议论的声音。同时也似乎觉得,达·芬奇笔下的门徒形象就在身边,作品的“紧扣现实”时时令我震惊。其门徒或惊异,或恐慌,或愤

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赏析 壁画《最后的晚餐》是天才达?芬奇少数留下来“完成”的作品,现藏在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达芬奇是怎样把犹大的画得如此形象呢?据说当时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

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幅画画出了12门徒各自的心理特征,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让我们一眼就看到背叛耶稣的犹大。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是由达?芬奇开始的,真的好佩服达?芬奇这样天才的人物,在绘画上巧妙的结合,如果世上多几个像这达?芬奇样的天才科技发展将会提前好几十年。最近看了关于《最后晚餐》的秘密的书: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他在在解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时,说耶稣与信徒玛丽·玛格德琳结婚并育有一子,他们的后代延续至今。这引起基督世界的震惊,也将让这幅名画增添了许多未解之谜。提到在《最后的晚餐》中,是玛丽·玛格德琳而不是信徒约翰坐在耶稣的右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和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蒙娜丽莎》一样,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未解的谜团。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晚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据《新约圣经》“福音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拯救世人,由圣灵降孕马利亚而取肉身成人。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30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耶稣行事一直很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最让当时的统治者难以容忍的就是他声称自己就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 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

圣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最后的晚餐。 晚餐后,耶稣走出耶路撒冷城,在橄榄山麓向上帝祈祷了一些时间。由于他的第十三门徒犹大的出卖,当夜,他就被逮捕,被带到大祭司和犹太教最高评议会面前,接受审讯。 经过几次审讯后,这些人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将耶稣交给罗马帝国的犹地亚州总督彼拉多,请他下令将耶稣处决。 最后的晚餐简介《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画面的主题是耶稣正在宣布他的使徒中有一个人出卖了他,听到这里,餐桌前所有的使徒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列昂纳多正是把凝固了这一刻展现于人们面前。为了营造出逼真的生活化场面,达;芬奇以身边的人为模特,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包括对人的姿势、面部表情、心理状态的研究。画面上每一个使徒的身份是十分引起人争论的一个问题,但是根据画在卢加诺特的一张复本上的题字,自左向右,分别应当是:巴塞洛缪、小詹姆斯、安德鲁、犹大、彼德、约翰、托马斯、大詹姆斯、菲利普、马休、撒迪厄斯、西蒙。 有艺术史家认为这幅画可以看作是圣餐的肖像学阐释,因为耶稣

《最后的晚餐》鉴赏

《最后的晚餐》鉴赏 在我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之前我就听过关于画上的故事,我觉得有必要讲述一下它所描绘的故事:耶稣已经预知自己的死期将至,在愈越节的晚上他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十二个门徒都相应表现出来极大的震动:有的向老师表示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到底谁会是那个不忠的人,会做出如此卑鄙的事。后来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出卖耶稣的人就是他们那个紧紧捏着钱袋的犹大。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一四九五年画在一个修道院餐厅墙壁上的。原作面积约合四十四平方米,高四点九七米,宽八点八五米,共画了两年时间。油画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其实《最后的晚餐》中的故事在达芬奇之前就被很多宗教画家所描绘过,但他们通常将叛徒犹大与其他门徒刻意区分开来,使他处于孤立的位臵。也许他们对人物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难以把握从形象上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面的背景很简单:空旷的房间,明亮的窗户,一张长长

的餐桌。这样可以有够大的空间和余地来表现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更加细致的展现每个人物流露出的神情,在使每个人物均具有充分表现力的同时,不使画面显得凌乱和分散。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全画总共十三人,耶稣居于面面中间位臵,其余十二个门徒对称排列在两侧,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内心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首先看中间的耶稣,他是画中所描绘的事件的引发者。耶稣已经知道了有人要背叛他,并且就在他身边那些他平时最信任的门徒中间,但并未指出是谁,只是说了句“你们中有间一个人出卖了我”。所以才有了画中门徒的那些形态各异的反应。耶稣说过那句话以后,神色镇静,很自然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似乎对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似乎还有点不甚感慨和无奈之情,加强了与他两边人反映的对比。 坐在最靠近耶稣左手边的那一组的三个人,他们各自具有一个流露自己情感的动作和神态。耶稣左手边的那个是那个老雅各,他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稍微向后仰,好像在向大家表示他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想到竟然出了这样怪异的事,实在是不可思议。在他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视乎控制着不使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他举着食指向上,似乎对那个即将出

约瑟的一生

约瑟的一生 经文创世记四十九22/26 三十七章至四十五章 序言约瑟是由苦难进入荣耀的约瑟,他的一生是为主的一生、圣洁的一生、得胜的一生、并荣耀的一生。在家中荣耀、在波提乏家中的荣耀、在狱中的荣耀、在国中的荣耀、因他一生圣洁在神前得胜;然而又是为主的一生,对于内邦是以色列的牧者,对于外邦是救世主;他的一生供给人的需要,叫人生命得保全,叫人饥饿得饱足,养活内邦与外邦。是因他走过主所走的道路,尝尽苦味,是从彩衣在众弟兄前变血衣,在波提乏家中穿仆衣,在牢狱中中穿囚衣。无罪者含冤受屈,甘心穿囚衣,最后穿细麻衣。是因他走过苦难之路,得胜一切罪恶,成了全地的宰相,得着荣耀人生,约瑟的一生是每一个青年学习的榜样。我们共同来探讨他的一生。 一、约瑟人生的特色 (一)得胜的特色 1.家中胜人情创三十七11/14 2.奴仆胜试诱创三十九1/9 3.牢狱胜环境创三十九19/20 4.爱兄胜冤仇创四十五5 5.宰相胜虚荣创四十五4/8 6.骸骨胜埃及创五十25 (二)境遇的特色 1.兄弟否认三十七3/4 参约三18/19 2.共同谋杀三十七18/20 3.贱价被卖三十七28

4.无罪坐牢三十九20 5.自卑升高四十一37/44 参腓二2/5 6.异邦欢迎四十一57 7.自邦仰望四十五7 (三)地位的特色(表示耶稣基督) 1.爱子的地位三十七3/4 参太三17来一15 2.牧人的地位三十七2 参约十10/11 3.仆人的地位三十九1/6 4.罪人的地位三十九20 5.宰相的地位四十一42/43 (四)荣耀的特色 1.家中荣耀穿彩衣三十七3 参来一3 2.仆人荣耀当家长三十九6 3.狱中荣耀当狱长三十九22/23 4.国中荣耀当宰相四十一44、四十五8 二、约瑟出生之经历三十1/2、22/26 (一)生在诸兄后 1/2节 1.神给雅各与拉结的对付 2节参撒上一5节 2.神给约瑟美好拣选旨意 24节 3.神给约瑟美好的按排 25节 是最后的最小的,如撒母耳去膏大卫撒上十六11 最后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后(参太廿16)约瑟是雅各在拉班家中生的最后最小的一个儿子。 (二)出于父母的代祷 22/25节 1.寻找得子神赐儿子 22节

成长故事读后感

成长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成长故事读后感(一) 《成长故事》讲述了名人的成长过程,记载了他们取得成功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的艰辛,故事十分有意义,而且文字生动有趣。书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易懂,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其中一篇介绍达?芬奇的文章。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他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被人称为“绘画神童”。14岁时,他拜著名的艺术家维罗齐奥为师,可维罗齐奥天天让达?芬奇画鸡蛋,最后达?芬奇没有耐心了,认为老师不认真教他,老师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即使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达?芬奇这才恍然大悟,反复画蛋是为了让他打好基础,培养细致观察和准确描绘的能力。达芬奇理解了画蛋的意义后,苦练基本功,学习各类美术和科学知识,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大画家。达?芬奇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小时候打好学习的基础很重要,良好的基础,是学习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就像盖一座大厦,没有坚固的地基,是不可能建出牢固的大厦的。好的成绩也是平时一点一点积累来的,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取得好成绩。学无止境,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勤奋好学。“趁年轻少壮去探索知识

吧!它将弥补老年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致空虚”。这是达?芬奇的名言,从现在起,我要记住这句名言,好好学习,为将来做准备。 达芬奇的故事就象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要走的人生之路。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先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成长故事读后感(二) 假期里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长故事》的书。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着名人物的身世和经历。使我明白了怎样做人和学习。 在《名人成长故事》中我认识了旷世奇才——诸葛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才画家——凡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乐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广东省番禺人,出生于澳门,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曲家。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一个船户家庭。他是个遗腹子,母亲带着他经过无数次求学和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着名音乐家。 像冼星海这样奋斗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自我学习而成功的。在我的快乐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记得有一次,我约一位同学到图书馆借《淘气包马小跳》。到了约定时间了,我已到了约定地点,我放眼一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我不禁生起气来,心想:这坏家伙,明明说好1:30分到图书馆去,都不来,气死我了,真是个不讲诚信的家伙,以后不跟他玩了!想到

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赏析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测控082 尹**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最后的晚餐》是一个常见的题材,是表现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降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一起共进晚餐的席上,宣布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是如此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惊。因为这句话预告了他们的老师即将死亡,同时使他们信任的感情和互相团结受到打击,这是由于叛徒就在他们之中。达·芬奇抓住耶稣说完那句话的瞬间,着意刻画门徒们所表露出来的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紧紧抓住了每个门徒对耶稣的话所做出的反应,画家赋予画中每个人物以鲜明的性格气质。 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们在《最后的晚餐》结构中,一般都使一排人坐在桌子后面,互不相干,同一种姿势重复出现,而把叛徒犹大隔开,单独安排到桌子的另一面。达·芬奇摒弃了这种结构。这幅画的群像,布置得十分合理。基督居于画面的中间位置,门徒对称地坐在两旁,每边六人,三个人一组,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画中十二个门徒各自的心境: 如同向水里扔一块石头,激起轩然大波,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耶稣的这句话,在晚餐桌上引起了最强烈的激动,一刹那间使晚餐处在一种绝对寂静之中。对耶稣的话特别冲动的是坐在他左手边的三个门徒。他们形成了不可分的一组,被一个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动作支配着。年轻的菲力浦从座位上蹦起来,困惑不解地转向耶稣。老成的雅可夫,抑制忿怒,摊开双手,向后挪了挪身子。福邓举起一只手好像急于弄清 所发生的事。位于耶稣另一方的几个人,则处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中。他们离中心人物有一大段距离,他们的动作要矜持得多。犹大明显地急转过身子不安地抓住钱袋,惊慌地看着耶稣;他阴暗、丑陋、粗俗的侧影,与委决不下地把头侧于肩际、沉静地把手置于桌上、美丽的脸庞被照得鲜明的雅安,成了强烈的对比。犹大和雅安之间伸过来彼得的头,他向雅安弯下身子,左手放在他的肩上,在他的耳边悄悄说着什么;在这同时,好像他的右手毅然握住佩剑,想用它来保卫自己的师长。坐在彼得旁边的三个门徒都转向了同一个方向。他们凝视着耶稣,向他询问变节者。在桌子对面的一端是另一个人,年事已高的法捷依,好像要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