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概率初步-学生版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概率初步-学生版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概率初步-学生版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概率初步-学生版

1.下列事件为确定事件的是( )

A .掷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6的均匀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

B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红色是红桃;

C .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正在播放动画片;

D .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来源:学|科|

2.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总数是6

B .打开电视机,任意选择一个频道,正在播新闻

C .在地球上,抛出去的篮球会下落

D .随机从0,1,2,…9这十个数中选取两个数,和为20

3.如果某奖券中奖率是10002

,你买1000张彩票( )

A .必然中奖 B. 不可能中奖 C .可能中奖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若干个除颜色不同其余都相同的球,如果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且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3

1

,那么口袋中球的总数为( ) A .12个 B .9个 C .6个 D .3个

5.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有圆、矩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画的恰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A .

41 B .21 C .43

D .1 6.掷两枚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为( )

A .

21 B .31 C .41 D .51 7.有木条4根,分别为10cm ,8cm ,4cm ,2cm,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

21 B .31 C .41 D .5

1 8.“明天是晴天的概率是0.99”是________事件.

9.概率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概率的最大值是 ;它们分别是 事件和 事件的概率.

10.有四张不透明的卡片,分别写有2、

、7

22

、2,它们除这四个数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写有无理数卡片的概率为______.

卡片,以红色卡片上的数字作为十位数,蓝色卡片上的数字作为个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大于22的概率。

例3.如图,为举办毕业联欢会,小颖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者分别转动如图的两个可以自由转

动的转盘各一次,当两个转盘的指针所指字母都相同时,他就可以获得一次指定

..一位到会者为大家表演节目的机会.

(1)利用画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只选其中一种)表示出游戏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若小亮参加一次游戏,则他能获得这种指定机会的概率是多少?

例4.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

(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A.可能发生

B.不可能发生

C.很有可能发生

D.必然发生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不会发生;

B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发生;

C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

D .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

4.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点数之和为12

B. 点数之和小于3

C. 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 点数之和为13

5.袋中有16个球,7个白球,3个红球,6个黄球,从中任取一个,得到红球的概率是( )

A.

37 B.316 C.12 D.3

13

6.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行,然后随意落在图中所示的某个方格中(每个方格除颜色外完全一样),那么小鸟停在黑色方格中的概率是( )

A .

21 B .31 C..41 D. 5

1

二、填空题

1.在长度分别为2,3,4,5,6的五条线段中,随意取出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 2.从全市5000份试卷中随机抽取400份试卷,其中有360份试卷成绩合格,估计全市成绩合格的人数约为___________人。

3.一只盒子装有白球2个、黑球3个,红球若干个,已知小亮随机抽取一个球恰好为白球的概率为

4

1

,则随机抽出一个球恰好是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_。 4.下列有四种说法:①了解某一天出入宜宾市的人口流量用普查方式最容易;②“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是必然事件;③“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少儿节目是随机事件;④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那么他仍是可能发生的事件。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说法的代号都填上)。

5.袋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2个红球共5个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把下列事件的概率按从大到小排列是__ ___.

(1)P (摸到白球);(2)P (摸到红球);(3)P (摸到白球或红球).

6.有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上分别标了数字1,2,3,4,5,6,掷一次朝上的数不大于3的概

率是 _________.

7.密码锁的密码是一个5位密码,每个密码的数字都可以从0到9的任何一个.某人忘了密码中的最后一位,此人开锁时,随意拨动最后一位号码正好是开锁号码的概率是;若此人忘了后2位号码,随意拨动后2位号码正好能开锁的概率是 .

8.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有如下方案:从湖里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第二次再捕上200条,若其中有标记的鱼有32条,那么估计湖里大约有条鱼.

三、简答题

1.有10张卡片,每张卡片分别写有1,2,3,4,5,6,7,8,9,10.从中任意摸取一张卡片,问摸到2的倍数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3的倍数呢?5的倍数呢?

2.三张除字母外完全相同的纸牌,字母分别是K、K、Q(两张字母为K),每次抽一张为一次实验,经过多次实验后结果汇总如下表:

实验总次数10 20 50 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

摸出K的频数7 13 28 172 198 276 660 …

摸出k的频率75% 62% …

(1)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观察表格,估计摸到K的概率约为多少?

(3)求摸到K的概率.

3.某人有红、白、蓝三件衬衫,红、白、蓝三件长裤,该人任意拿一件衬衫和一条长裤,正好是一套白的概率为多少?

4.如图,有两个转盘,左边的转盘被平均分为4等分,右边的转盘被平均分为5等分,并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配紫色游戏”的规则是:分别旋转两个转盘,若其中一个转盘转出红色,另一个转出蓝色,则可配成紫色,此时小刚得1分,否则小明得1分.

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自我测试

1.在标有1,3,4,6,8的五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两张,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2.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1分钟跳绳160次为达标,小敏记录了他预测时1分钟跳的次数分别为145,155,140,162,164,则他在该次测试中达标的概率是.

3.某人把50粒黄豆染色后与一袋黄豆充分混匀,接着抓出100粒黄豆,数出其中有10粒黄豆被染色,则这袋黄豆原来约有粒.

4.含有4种花色的36张扑克,记录抽到红心的频率为25%,那么其中扑克牌花色是红心的大约有张.

5.下列事件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A.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会有人成为航天员

C.实数

a<0,则2a<0 D.新疆的冬天不下雪

6.概率为0.007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

A.一定不发生

B.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C.一定发生

D.以上都不对

7.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两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

A.

4

1

B..

2

1

C.

4

3

D.1

8.某“中学生暑期环保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幸福小区”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方便袋的数量,数量如下(单位:只)6,5,7,8,7,5,8,10,5,9,利用上述数据估计该小区2000户家庭一周内需要环保方便袋约()

A .2000只 B.14000只 C.21000只 D.98000只

9.把标有号码1,2,3,…10的10个乒乓球放在一个箱子中,摇匀后,从中任意取一个,号码为小于7的奇数的概率是()

A .

10

3

B.

10

7

C.

5

2

D.

5

3

10.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

A.28个

B.30个

C.36个

D.42个

11.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它都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的频率分别为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

A.6

B.16

C.18

D.24

12.如图1,有6张写有汉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如图2摆放,从中任意翻开一张是汉字“自”的概率是()

A.

1

2

B.

1

3

C.

2

3

D.

1

6

13.如图,一个小球从A点沿轨道下落,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左或向右两种机会相等的结果,小球最终到达H点的概率是()

图1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a(a 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2 a(a 0) ① a a ;a(a 0) ②( a)2 a(a 0) ③ab a b(a 0,b 0) ; ④ a a (a 0,b 0) bb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 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a b ab(a 0,b 0). 3. 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 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 或分子、分母约分) .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a c + b c =(a+b) c (c 0) a b ab(a 0,b 0). aa ) b b(a 0,b>0 ( a)n a n( a 0)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b 2 4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2 1.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 :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 b 2 4ac ≥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2 如果 b 2 4ac <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 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 x 和 y ,如果在变量 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 y 随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 y 叫做变量 x 的函数, 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 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变量 y 是自变量 x 的函数, 那么对于 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 a ,变量 y 的对应值叫做当 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 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 :解析式形如 y=kx (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般形式 y=ax2+bx+c (a ≠ 0),称为 次项系数; 2. 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是一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的整式方程叫 做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c 叫做常数项 元二次方程 ax 叫做二次项 ,a 是二次 项 开平方法, 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分解因式法 2 b b 2 4ac 3.求根公式 x : x 1 b b 2 4ac 2a x 2 b b 2 4ac 2a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 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 ax 2 bx c 0) 过因 式分解 2 ax bx c = a(x x 1)(x x 2) ; x 1、 x 2 是一元二 次方程 2 ax bx 0(a 0) 的根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吴山初级中学周典福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学生人数为63人,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不算太好。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析如下: 第十七章二次根式 本章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它的运算,分两节1. 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第十八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最终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九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 3.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他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 2.已知圆的面积是6π,你能求出该圆的半径吗? 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 (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 2;②2 x;③x2+y2;④-5;⑤35, 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看式子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代数式 x+1 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且x≠1 B.x≠1 C.x≥1且x≠-1 D.x≥-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 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是所含字母为非负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 (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 (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 解:(1)由题意知???2a +8=0,b -1=0, 得2a =-8,b =1,则2a -b =-9; (2)由题意知? ??b -2≥0,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 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和-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 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 时,3x +2+3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 ,3. 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我们已学过的平 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探究和总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知识点: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 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 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 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 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一定有意义; 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 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 ,1= -=+-±-=, ;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2(0)x a a =≥ 解为:x = ②2()(0)x a b b +=≥ 解为:x a += ③2()(0)ax b c c +=≥ 解为:ax b +=④22()()()ax b cx d a c +=+≠ 解为:()ax b cx d +=±+ (2)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20(,0)()0ax bx a b x ax b +=≠?+=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290(3)(3)0x x x -=?+-= 230(3)0x x x x -=?-= 22694(3)4x x x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1410534413.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总结

八年级数学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 只能是正数或O .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c c c≥0) ?b a b a ab = ≥ ).0 ,0 (≥ a a =a≥0,b>0) b b =( a≥0) ()n n a a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24b b ac x -±-=:221244b b ac b b ac x x -+----= , = ; △=2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好的教案还可以给八年级数学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仅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7.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二、(重)难点预见 重点:知道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三、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开场白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什么形式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方程怎么解答呢?它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课,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忆一忆 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什么含义?一次呢?你能猜想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吗? 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先让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四边形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学习四边形的边、角、顶点,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则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想一想 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只列出方程,不进行解答: (1)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cm,矩形的面积是15cm,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 (2)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和是313,求这两个正整数. (3)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整数,它的斜边长为13cm,两条直角边的差为7cm,求两条直角边的长. 预习困难预见: (1)学生在列方程时没有搞清楚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的区别,以至于把方程列错了. (2)学生在解答第(3)题时,设未知数时忘记带单位. (3)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只列方程,以至于学生列出方程后尝试着解方程,导致耽误了一些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也是数学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函数实例;建立和理解一次函数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与特殊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常值函数的关系。 (3)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次函数;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4)在判断一次函数的过程中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关系;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问题1:汽车油箱里原有汽油120升,已知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如果汽车油箱的剩余是y(升)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千米),试用解析式表示y 与x的关系. 分析: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那么每行驶1千米耗油0.2升,因此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20-0.2x (0x600) 说明当一个函数以解析式表示时,如果对函数的定义域未加说明,那么定义域由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否则,应指明函数的定义域. 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所学的正比例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问题2:某人驾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汽车行驶到离甲地80千米的A 处发生故障,修好后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以汽车从A处驶出的时刻开始计时,设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某人离开甲地所走的路程为s(千米),那么s与t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类似问题1:这个函数解析式是 S=60t+80 思考:这个解析式和y=-0.2x+120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从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得出表示函数的式子都是自变量的一次整式. 如果我们用k表示自变量的系数,b表示常数.这些函数就可以写成:y=kx+b(k0)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 函数(linear function).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当b=0时,y=kx+b即y=kx(k是常数,且k0).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

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c ≥0)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 △=2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 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017-2018学年沪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2.一个凸n边形,其每个内角都是140°,则n的值为() A. 6 B. 7 C. 8 D. 9 3.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他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三角形个数是() A. 3个 B. (n﹣1)个 C. 5个 D. (n﹣2)个 4.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 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 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的长不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6.如图,两直线y2=﹣x+3与y1=2x相交于点A,下列错误的是() A. x<3时,y1﹣y2>3 B. 当y1>y2时,x>1 C. y1>0且y2>0时,0<x<3 D. x<0时,y1<0且y2>3 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若直线满足:(1)点D到直线的距离为1;(2)A、C 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的条数为() A. 2 B. 3 C. 4 D. 6 8.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并延长至点E,连接CE,F、G分别为BE,CE的中点,连接FG.若AB=6,则FG的长度为() A. 3 B. 4 C. 5 D. 6 9.为保证达万高速公路在2012年底全线顺利通车,某路段规定在若干天内完成修建任务.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40天,如果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14天完成任务.若设规定的时间为x天,由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解

“金榜名师苑一对一辅导”内部培训资料 八年级数学辅导讲义 (下册) 主 编: 李启勇 审 定:金榜教育中学数学教研室 六安金榜辅导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室 组编 2014年2月 第16章 二次根式 【知识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0(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实质是一个

非负数数a 的算数平方根。 【注】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例1 下列各式1) 22211 ,2)5,3)2,4)4,5)(),6)1,7)2153 x a a a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例2 使x + 1 x-2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2 C .x>2 D .x ≥0且x ≠2.[来源:学*科*网Z*X*X*K] 例3 若y=5-x +x -5+2009,则x+y= 练习1使代数式 4 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练习2若11x x ---2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例4 若230a b -+-=,则 2 a b -= 。 例5 在实数的范围内分解因式:X 4 - 4X 2 + 4= ________ 例6 若a 、b 为正实数,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 2 +b 2 =a 2+b 2 ; B 、(a 2+b 2)2 =a 2+b 2; C 、( a + b )2= a 2+b 2; D 、(a —b )2 =a —b ; 【知识点2】二次根式的性质:(1)二次根式的非负性,)0(0≥≥a a 的最小值是0;也就是说( ) 是一个非负数,即 0( )。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 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 0( ),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 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 ,则 a=0,b=0;若 ,则a=0,b=0。 (2)()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2.一个凸n边形,其每个内角都是140°,则n的值为() A. 6 B. 7 C. 8 D. 9 3.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他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三角形个数是() A. 3个 B. (n﹣1)个 C. 5个 D. (n﹣2)个 4.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 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 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的长不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6.如图,两直线y2=﹣x+3与y1=2x相交于点A,下列错误的是() A. x<3时,y1﹣y2>3 B. 当y1>y2时,x>1 C. y1>0且y2>0时,0<x<3 D. x<0时,y1<0且y2>3 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若直线满足:(1)点D到直线的距离为1;(2)A、C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的条数为() A. 2 B. 3 C. 4 D. 6 8.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并延长至点E,连接CE,F、G分别为BE,CE的中点,连接FG.若AB=6,则FG的长度为() A. 3 B. 4 C. 5 D. 6 9.为保证达万高速公路在2012年底全线顺利通车,某路段规定在若干天内完成修建任务.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40天,如果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14天完成任务.若设规定的时间为x天,由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颜集中心中学刘玉芳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 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好。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运算等,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在后面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的运算中,都会用到二次根式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本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最终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第十九章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 1.根据定义得,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 6.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根据定义来判定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 【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判定】 1.根据定义来判定 2.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 【判定】 1.根据定义来判定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亦为特殊的菱形——具备两者所有的性质)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性质】 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 1.根据定义来判定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 【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特别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定义】联结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联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性质】 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它的运算,分两节1. 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最终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二十章数据的初步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二、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学生人数为63人,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不算太好。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 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0) ).0,0(≥≥=?b a ab b a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x =:12x x ==; △=2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 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