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

临床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的发病诱因与常见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9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分析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在综合系统治疗后显效27人(45.8%),有效29人(49.2%),无效3例(5.1%%),总有效率为94.9%。经过紧急对症救治,无一例出现死亡情况。结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多为I型过敏和气道高反应,现代医学表明与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及时合理的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诱因;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哮喘为内科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的哮喘病人发作轻,常规的治疗后可快速缓解,但一些严重哮喘发作始即严重,或者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仍然恶化,称为危重型哮喘[1]。有的人把哮喘的持续发作,或连续使用3次或以上支气管扩张剂无改善,呼吸困难、紫绀,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目前国外对哮喘持续状态的定

义为[2]“对于拟交感神经的胺类药物的吸入或注射、茶碱类药物口服或直肠及静脉给药都未见显效反应的严重性哮喘”。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患者持续状态症状危机,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59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9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在12~39岁,平均年龄26.3±8.2岁,哮喘病发作时3~12年,平均病史8.3±

2.1年,均有憋闷,哮鸣音等典型重度支气管哮喘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呼吸病学对于重度哮喘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即给氧,控制氧分压大于60mmHg,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以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抗生素治疗防止未发现感染的发生和加重。立即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与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危害相比,还应首选β-兴奋剂,尽管患者以往曾多次使用且效果不佳,但应仍继续使用1~2次,可选用吸入超雾化剂,加大药量,减少患者紧张情绪;考虑其多次使用肾上腺素,可注射用β2-兴奋剂,防治肾上腺素过量导致的心率不齐,并给予心电监护,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常选用舒喘灵20ug/min静滴治疗;氨茶碱作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静脉注射的首选药物之一,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毒性反应严重,剂量上需注意,并及时处理器心功能的不良反应发生;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并能提高β-受体的兴奋性,改善通气,抑制组胺的释放等效果,可

使用氢化可的松首次10mg/Kg治疗,后续治疗为每6小时200ug/(Kg·h)治疗。

Wood’s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在PaCO2大于65mmHg或病情危重时,需尽快使用过机械通气,多采用定容型呼吸器,保证通气量,潮气量为20ml/Kg,设定吸呼比值在1:2~2.5之间,采用呼吸道的连续正压,保证CO2充分呼出。气管插管选择为经口插入,以便于粘液栓的吸出。

1.3诊断标准相应对症治疗之后,哮喘的持续状态12小时内得到缓解,听诊见肺部哮鸣音减少,紫绀得到明显的减轻,神智恢复为显效;12小时内哮喘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听诊见肺部的哮鸣音轻微减弱,紫绀症状存在但减轻为有效,48时后哮喘持续状态仍然存在,肺部哮鸣音未改变为无效。

2结果

本组患者在综合系统治疗后显效27人(45.8%),有效29人(49.2%),无效3例(5.1%%),总有效率为94.9%。经过紧急对症救治,无一例出现死亡情况。

3讨论

上世纪中期,人们对哮喘发病的诱因多认为是I型的过敏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引起的。近些年来随着纤支镜的活检标本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哮喘的发病机制一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要反应的慢性气道炎症。结果表现在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翻膜、猫膜下

的炎症、水肿以及广泛的气道粘液栓,这些粘液栓多为上皮细胞、白细胞、嗜酸细胞及纤维蛋白元降解的产物脱落组成[3]。而严重气道狭窄会增加气道阻力,使呼气流速变小,呼气的时间被延长,从而导致了胸腔内压的增高以及肺过度的充气。长时间胸腔内压的增高以及肺过度的充气,改变了肺泡血流注的比例,右心的回心血增加,右心的负荷增加,再加上呼吸困难导致的低氧血症,致使肺动脉压大幅度升高,右心负担加重,反复恶性循环导致了右心功能的衰竭,全身症状的恶化[4]。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理改变依次为:痉挛、分泌亢进、黏膜水肿。治疗上以针对性的治疗为主。解除痉挛多选β-兴奋剂(β2-兴奋剂)和茶碱类[5],分泌的亢进、黏膜的水肿多采用对症的抗炎治疗。哮喘的持续状态为内科急症常见危急重症状,积极、迅速、合理的进行有效地抢救,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哮喘的复发率、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的得到有效的延长[6]。

通过本文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多为I型过敏和气道高反应,现代医学表明与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及时合理的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

参考文献

[1]唐立园,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8):248-249.

[2]洪建国.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儿科杂志,2004,

42(2):106-107.

[3]杨媛华,逯常.走出支气管哮喘的误区[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8):4-5.

[4]CampbellLM.FromadrmaliIletoformoterohadvaneeainthetreat mentofastllma[J].IntJC1iIlPi-act,2002,56:783—790.

[5]王雅敏,王春涛.支气管哮喘干预措施对气管反应性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3):1786-1788.

[6]刘丘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2006.8:152—153.

最新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学提纲

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lgE,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图2-4-1)。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图2-4-1)。此时,支气管壁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有大量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出多种炎性递质,如白三烯(LTS)、前列腺素(PGS)、血栓素(TX)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引起微小血管渗漏、支气管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以及渗出物阻塞气道,有的甚至形成粘液栓,导致通气障碍和BHR(图2-4-2)AAT还表现在气道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受炎性因子作用后,释放神经肽(NK)、P物质(SP)等,进一步加重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图2-4-1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示意图 图2-4-2 AAI及BHR引起的气道狭窄 以往认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狭窄是引起哮喘的唯一原因,因而治疗主旨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现在认识到PAF等递质引起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因此,治疗时除强调解痉外,还要兼顾针对非特异性的AAI用药。这对于LAR尤为重要。 网络转载:《我把你藏在心里最深处》by 顾西爵 《最美遇见你》中周谨程的故事短篇第一章周锦程打电话来时,我刚下课。我在一所大学教英文。我去办公室把书本放下,跟同事们聊了会天,到楼下时周锦程的车刚好到。。我过去拉开车门坐上副驾驶座。旁边的人一如既往的西装革履,成熟精干。他朝我笑笑,发动了车子。这個将近四十岁的男人,手段和修为已经成精。十几年前我猜不透他的想法,现在则更是。这次,是两個月没有约见面了吧?不知道他这两個月在忙什么?我已经不再去猜测,我

哮喘病因病理是什么

哮喘病因病理是什么 病理病因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 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一)遗传因素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根据家系资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哮喘是单基因遗传病,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则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区别,各自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弱,但有累加效应,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 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

高,汪敏刚等调查哮喘患儿Ⅰ及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Ⅰ级亲属哮喘患病率为8.2%,Ⅱ级亲属患病率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对照组的Ⅰ,Ⅱ级亲属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别低于哮喘组Ⅰ,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人和动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因子控制着气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章晓冬等采用组织吸入法测定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4例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PC20平均为11.6mg/ml,而正常儿童双亲的PC20均大于32mg/ml,说明哮喘患者家属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故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在哮喘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常染色体11q12q13含有哮喘基因,控制IgE的反应性;近几年国外对血清总IgE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认为,调节总IgE的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控制特异免疫反应的不是IgE调节基因,而受免疫反应基因所控制,免疫反应基因具有较高的抗原分子的识别力,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免疫反应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MHC区域中,有研究表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HLA区域的DR位点也存在免疫反应基因,控制了对某种特异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受

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营养学干预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营养学干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全球约有3亿病例,我国的哮喘患者估计有2000多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的加重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中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3.3%,成为我国的第二大呼吸道疾病;而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发达地区的发病率高达10%~30%。 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哮喘会议,国际卫生组织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从2000年起,世界哮喘日改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世界哮喘日的宗旨是:使人们意识到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1、哮喘的常见症状 哮喘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症状时隐时现,可持续几分钟或者几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数病人发病前常有明显的过敏源接触史或感染史,发作前数分钟可有粘膜过敏症状,比如鼻痒、眼睑痒、打喷嚏、流涕、流泪和干咳等。有经验的哮喘病人,在先兆期若能及时防治,对于控制哮喘的发作是很有帮助的。哮喘急性发作时有以下几种表现: 1.1 呼吸困难 常紧随先兆症状后出现胸闷、胸部紧迫甚至窒息感,胸部似被重石所压,10~15分钟后发生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困难,并带有哮鸣音。病人被迫端坐,不能平卧,头向前俯,两肩耸起,两手撑膝,用力喘气。发作可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2 咳嗽、咯痰 常在先兆期因支气管粘膜过敏而引起咳嗽,一般表现为干咳,至发作期咳嗽减轻,以喘息为主。缓解期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减轻,大量分泌物得以排出,而咳嗽、咯痰症状加重。若合并感染时,可咯出脓性痰液。少数病人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 1.3 其他症状 哮喘发作较严重、时间较久者,可有胸痛。部分病人也可有呕吐甚至大小便失禁、头痛、头昏、焦虑、神志模糊、嗜睡和昏迷等症状。若合并感染,则可有发热。发作过后多有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 2、哮喘的发病机制 哮喘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过敏和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以气道炎症为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并决定气道阻塞和气道过敏的程度。 哮喘病因复杂,有关其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免疫学机制 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细胞转录因子GATA-3是T细胞发育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当GATA-3过度表达是,趋化嗜酸粒细胞向呼吸道的炎症部位聚集,从而促进粘液的分泌,诱发气道过敏。 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黏膜免疫系统是相对独立于全身免疫系统外、又与全身免疫系统密不可分的子系统。哮喘的主要炎症就是呼吸道的粘膜层。临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检测发现,哮喘患者和肺功能低下者的血清IgA水平较正常人低。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

哮喘持续状态或称哮喘危重状态诊断, 系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经及时合理一般剂量的β2 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不见缓解, 病情持续发展者。属于哮喘重度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关于哮喘持续时间, 以往规定> 12- 24 小时, 有争议。儿童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不以持续时间为准。哮喘持续状态常常出现在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气道感染、脱水、广泛气道阻塞、皮质激素依赖、情绪过分紧张、β2 受体下调等情况下发生。哮喘持续状态临床指标: ①精神、神志: 焦虑, 烦躁不安、恐惧、谵妄、进而嗜睡、意识模糊、语音低微、不能说话; ②喘憋、端坐、抬肩、盗汗、高音调喘鸣音, 进而呼吸微弱、沉静、紫绀加重、面白、肢凉, 胸腹矛盾运动; ③心率增快→缓慢、不齐→停搏;④PEF( 最大呼气流量)< 100 L/ min, 若< 40 L/ min, 为严重衰竭指征;⑤ PaCO2> 0.67kPa。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 1.1抗感染是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首要步骤, 可静脉给适当的抗生素, 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药, 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给青霉素及病毒哩, 青霉素的剂量是120-240万u/次, 每日二次病毒咗剂量是10-15mg/公斤/日。 1.2补液, 补液可纠正脱水酸中毒, 失水可使疾粘稠形成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故补液可纠正失水, 对祛痰平喘很重要。为哮喘持续状态下最有效的祛痰方法。根据患儿失水程度按5-100ml/Kg/日用. 1/3-1/5含钠液,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功能来纠正。有代谢性酸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2-4ml/公斤, 稀释成等渗液后静脉滴入。待哮喘缓解能进食停止输液, 抗生素改用肌注或者停用。 2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2.1 氨茶硷! 可扩张大小支气管改善粘膜纤毛清除功能, 增强隔肌和其他呼吸肌收缩力, 增强肺及体循环加速钙外流, 防止CA 2+跨膜内流使细胞内CA 2+水平降低, 平滑肌松驰改善通气, 剂量为2-4ml/次加入10%葡萄糖30-50ml缓慢推入,病情好转改口服给药, 因氨茶碱半衰期短, 服药问隔勿超过6 小时, 若在6 小时内用过氨茶硷其开始剂量应减量, 必须注意服用氨茶硷期间不要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 有文献报导复方新诺明能引起氨茶硷血药浓度增高, 上升可达1倍以上。其机理可能是复方新诺明与氨茶硷竞争性地与蛋白结合有关。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50年代曾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平滑肌功能异常性疾病。80年代初提出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的广泛推广,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建立的气道炎症学说,使哮喘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以下将从气道炎症学说、气道神经调节机制、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角度、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哮喘的发病机制作一简介。 一、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一) 提出气道炎症机制的基础 早在100多年前Laennec即提出哮喘是气道结构上的病变,然而未引起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这些依据包括:(1)死于重症哮喘的病人其气道粘膜明显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被粘液栓阻塞;(2)气道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气道上皮损伤及大量嗜酸粒细胞(EOS)浸润;(3)哮喘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有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存在;(4)哮喘病人痰及血中EOS增多。 二)气道炎症的病理学特征 (1)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EOS、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2)上皮细胞破坏、纤毛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3)基底膜假性增厚;(4)粘液腺肥大;(5)气道粘液栓形成。 三)参与气道炎症的炎症细胞 1、肥大细胞(MC): MC被认为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是最近证明MC在接触变应原后的迟发哮喘反应(LAR)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中作用甚微。色甘酸钠(SCG)类的肥大细胞稳定剂对变应原引起的早期反应有预防作用,但用来防止LAR,减低AHR的效果不明显。β2-受体激动剂对人体的MC也有很强的稳定作用,亦不能抑制LAR和AHR。反之,糖皮质激素(GCS)对MC并无直接作用,却有防止LAR和AHR 的效果。可以认为在AHR和慢性哮喘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MC而是其它几种炎症细胞,它们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 2、巨噬细胞(MΦ):从变应原激发试验可发现哮喘患者支气管一肺泡灌洗液(BALF)中MΦ数量增多,气道腔内及其粘膜下的MΦ可通过IgE—依赖性机制激活,使血栓烷(Txs)、白三烯(LTs)、前列腺素(PGs)、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介质以及超氧阴离子和一些水解酶的释放量增加。MΦ释放的介质在AHR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被GCS所抑制,但不受β2受体激动剂的影响。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导语: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疾病状态会让我们感觉到呼吸的困难,而且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我们身体 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疾病状态会让我们感觉到呼吸的困难,而且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我们身体摄取氧气的功能受到了影响。哮喘持续的状态一定要及时的接受治疗,目前医学对于哮喘的治疗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下列的治疗方法。 (1)氧疗哮喘持续状态常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存在,因此原则上都应吸氧,吸氧流量为1~3L/min,吸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此外,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2)β受体激动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不宜经口服或直接经定量气雾剂(MDI)给药,因为此时患者无法深吸气,屏气,也不能协调喷药与呼吸同步,可供选择的给药方式包括:①持续雾化吸入:以高流量氧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药。②借助储雾罐使用MDI:给予β2受体激动药,每次2喷,必要时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可重复一次。③静脉或皮下给药: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皮下注射。注意:高龄患者,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或成人心率超过140次/min时应慎将β受体激动药静脉或皮下使用。 一旦确诊患者为重症哮喘,就应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及时足量从静脉快速给予糖皮质激素,待病情控制和缓解后再逐渐减量。 (3)静脉给予氨茶碱首剂氨茶碱静滴或静推(不少于20min),对于老年人,幼儿及肝肾功能障碍,甲亢或同时使用西咪替丁,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者,应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要点】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阵发性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及运动有关,夜间或清晨加重。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 体征: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同时颈静脉显著怒张,叩诊两肺呈鼓音,并有隔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提示已发生肺气肿;听诊吸气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全肺可闻及喘鸣音及干性啰音。 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三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典型症状;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的出现过典型症状;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诱发因素:接触或吸入过敏原(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花粉、真菌等);食物过敏原(异体蛋白的摄入和食物添加剂的摄入);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有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过度情绪激动;运动和过度通气;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其他(寒冷空气、干燥、强烈气味的化学制剂,职业粉尘和气体等)。 2.辅助检查 (1)肺功能监测:有利于确定诊断,判断气道可逆性变化及程度,是重要的检查,主要观察FEV1 和PEFR。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判断哮喘患者气道对某 受体激动剂些药物和刺激物物的反应程度)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即吸入速效β 2 后15分钟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增加≧12%)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一)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一) 【论文关键词】哮喘;发病机制;多种细胞 【论文摘要】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长期以来的研究结果认为,它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提出了许多新论点和观念,本文就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哮喘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以下将从气道炎症学说、气道神经调节机制、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角度、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哮喘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1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1.1肥大细胞(MC): MC被认为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是最近证明MC在接触变应原后的迟发哮喘反应(LAR)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中作用甚微。 1.2嗜酸性粒细胞(EOS): 哮喘患者气道的EOS浸润是其特征之一。现已证实嗜酸粒细胞表面(主要是低密度嗜酸粒细胞)有大量的低亲合力IgE受体(FcεRЦ),可通过IgE介导激活而释放气道上皮毒性物质、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活性氧参与气道变应性炎症的调节。 1.3T-淋巴细胞 目前研究显示,T细胞免疫耐受的丢失以及TH1/TH2失衡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因素。而黏膜发生的抗炎机制主要包括1)变应原激活诱导的T细胞耐受,这又涉及产生IL-10的变应原特异性CD4+调节T细胞的生成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删除;2)TH1/TH2的平衡:GATA-3是一种选择性在TH2表达的转录因子,与IL-5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结合而诱导IL-5的转录激活。而Tbet也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控制T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其缺陷可导致T细胞依赖性的,伴有IL-13和IL-4释放增加的AHR。因此,GATA-3/Tbet的平衡决定了T细胞在黏膜表面的命运,决定了TH1/TH2平衡的稳定性。 2气道的神经一受体调节机制 2.1肾上腺能胆碱能神经一受体失衡机制 β2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同时伴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哮喘发作。 2.2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h以上。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死于哮喘的尸检资料表明,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此乃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气道内有广泛的黏液栓,此黏液栓由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所组成,有时形成小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管型。气道壁增厚,有大量的嗜伊红细胞浸润,平滑肌和黏膜下腺体肥厚和增生。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表现是呼吸急促,多数患者只能单音吐字,心动过速、肺过度充气、哮鸣、辅助呼吸肌收缩、奇脉和出汗。诊断哮喘持续状态需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上呼吸道梗阻或异物以及肺栓塞。测定气道阻塞程度最客观的指标是:PEFR和(或)FEV1。提示哮喘危重的临床指征是,充分药物治疗下病情仍恶化;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和说话;辅助呼吸肌收缩;神志改变;气胸或纵隔气肿;脉率>120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奇脉>2.4kPa(18mmHg);FEVl>0.5L; FVC<1L;PEFR<120L/min;PO2<8.66kPa (65mmHg);PCO2高于正常。 1疾病原因 哮喘持续状态,是在阵发性或慢性哮喘的基础上,因感染或某些激发因素可使哮喘呈急性症状而持续发作数小时以上或缓解数小时后再次发作,用一般解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呼吸缓慢,呼气深长,吸气较短,哮鸣音明显,伴有紫绀,出汗,手脚寒冷,面色苍白,脱水、心慌,脉细数,神情惊慌。有时见咳嗽,痰粘稠,色白或黄,不易咯出,偶有血丝。伴发感染时热度可达39℃左右。如支气管痉挛持续不止,或痰液阻塞细支气管而不易咳出,则呼吸极度困难而窒息,又可因心力衰竭或体力衰弱而死亡。如在发作期间能将痰液咯出,则气急、哮鸣、紫绀等症状可逐渐缓解而恢复正常。 哮喘数日或长期(7一10天以上)不能缓解,呼吸极度困难;昼夜不能人睡,端坐呼吸,哮鸣音响亮持续,面部焦虑,痛苦,有的大汗淋漓,这种状态一般叫做哮喘的持续状态。 2临床表现 患者不能平卧、心情焦躁、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讲话不连贯、呼吸>30次/min、胸廓饱满、运动幅度下降、辅助呼吸肌参与工作(胸锁乳突肌收缩、三凹征)、心率>120次/min,常出现奇脉(>25mmHg),可出现成人的PEF低于本人最佳值的60%或<100L/min,PaO2<60mmHg、PaCO2>45mmHg、血pH下降,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气胸或纵隔气,心电图可呈肺性P波、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病情更危重者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呈矛盾运动(膈肌疲劳)、哮鸣音可从明显变为消失。多数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是在几天内逐渐恶化的,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演变迅速,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象。因此有人将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哮喘分成两类,即急性严重哮喘和急性窒息性哮喘。 3疾病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aO2<8.0KPa、PaO2>5.33KPa。pH值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普通透视检查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气胸或纵隔气肿。心电图可呈肺性P波、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

哮喘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未完全明了。不同类型的哮喘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也可以交互重叠。同一类型的哮喘发病机制亦同亦异。多年来的大量研究提出的众多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哮喘的发病机制。新建立的气道炎症学说已被广泛接受,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各种类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因而,哮喘更可能是由多种机制引起的一种共同反应。 第一节气道炎症学说 Laennec(1883年)提出了哮喘是一种气道结构上的病变,而非气道功能异常性疾病。Osler(1892年)进一步指出哮喘是小气道的一种特殊炎症。然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炎症”概念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地位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哮喘病一直被看作是一种气道平滑肌功能异常(发作性和可逆性的气道平滑肌痉挛)性疾病。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以下现象:①哮喘患者痰和血中嗜酸细胞增多;②死于哮喘的患者气道内充满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上皮;③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并非完全可逆,约70%的哮喘病人即使在临床缓解期,仍存在有小气道功能异常。但是,无法将上述观察与哮喘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特点(气道高反应性)联系起来。近年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显微镜对哮喘病人支气管粘膜活检的病理学研究,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细胞学和免疫生化学研究结果发现,哮喘患者不仅在发作期气道内存在炎症细胞(嗜酸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和炎症介质的增多,在缓解期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认为哮喘仅仅是气道平滑肌痉挛(功能性改变)引起的气道阻塞疾病的传统观念,不能准确反映哮喘的发病机制,从而提出了“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新概念。 气道炎症学说认为: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①气道炎症是各型各期哮喘的共同病理学特征。气道炎症表现为:气道上皮损伤及脱落,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渗出物增多,气道腔内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和多种炎性生物趋化因子等)增多。②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介导r气道炎症过程。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气道炎症反应的始动细胞。③炎性细胞释放出的化学介质和趋化因子以及其它一些炎症介质引起支气管收缩、气道分泌亢进、血浆渗出、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结构改变(气道平滑肌及胶原纤维增殖、气道重塑)。④哮喘气道炎症中各种细胞的功能、生长及分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受各种细胞因子的调控。细胞因子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传递者,并决定炎症反应的类型和持续时间。⑤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病理基础。 一、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 (一)炎性细胞 1.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是气道炎症反应的始动细胞,其释放的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不仅引起速发相哮喘反应( IAR),也导致了更为重要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过程,即迟发相哮喘反应( LAR)。多年来,肥大细胞被认为在哮喘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的一些研究证明肥大细胞可能仅在接触变应原的IA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在LAR和气道高反应性(BHR)的发生中作用较少或尚不清楚。

12、哮喘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哮喘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当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时,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注意保护患者,使用床栏,防止发生坠床,避免诱因及刺激性物品,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3、维持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使用解痉、止喘、镇静、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4、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 5、予以心电监护,观察记录病情、生命体征、SPO 2变化。 6、积极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7、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 8、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病室安静。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 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 兆症状。 患者出现哮喘症状 1、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使用床栏,防止发 生坠床,避免诱发及刺激性物品;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建立 人工气道; 3、维持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使用解痉、止喘、镇静、 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 不良反应; 4、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 5、心电监护; 6、积极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心理状态; 2、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 3、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 定,保持病室安静。 评估要点 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处理 监护与护理 记录与交班 1、记录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 2、用药及抢救过程。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h以上。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死于哮喘的尸检资料表明,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此乃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 [定义] 气道内有广泛的黏液栓,此黏液栓由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所组成,有时形成小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管型。气道壁增厚,有大量的嗜伊红细胞浸润,平滑肌和黏膜下腺体肥厚和增生。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表现是呼吸急促,多数患者只能单音吐字,心动过速、肺过度充气、哮鸣、辅助呼吸肌收缩、奇脉和出汗。诊断哮喘持续状态需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上呼吸道梗阻或异物以及肺栓塞。测定气道阻塞程度最客观的指标是:PEFR和(或)FEV1。提示哮喘危重的临床指征是,充分药物治疗下病情仍恶化;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和说话;辅助呼吸肌收缩;神志改变;气胸或纵隔气肿;脉率>120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 脉>2.4kPa(18mmHg);FEVl>0.5L; FVC<1L;PEFR<120L/min;PO2<8.66kPa (65mmHg);PCO2高于正常。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致可分为: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特征为①外显不全,②遗传异质化,③多基因遗传,④协同作用,这些就导致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有相关,而在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中则不能发现,哮喘遗传学协作研究组(CSGA)研究了3个种族共140个家系,采用360个常染色体上短小串联重复多态性遗传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将哮喘候选基因粗略定位于5p15;5q23-31;6p21-23;11q13; 12q14-24.2;13q21.3;14q11.2-13;17p11.1q11.2;19q13.4;21q21和2q33,这些遗传学所鉴定的染色体区域可能含有的哮喘遗传易感基因大致分3类:①决定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的HLA-Ⅱ类分子基因遗传多态性(如6p21-23);②T细胞受体(TcR)高度多样性与特异性IgE(如14q11.2);③决定IgE调节及哮喘特征性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细胞因子基因及药物相关基因(如11q13,5q31-33) ,5q31-33区域内含有包括细胞因子簇(IL-3,IL-4,IL-9,IL-13,GM-CSF),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L),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等多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对IgE调节以及对哮喘的炎症发生发展很重要,因此5q31-33又被称为“细胞因子基因簇”。 上述染色体区域的鉴定无一显示有与1个以上种族人群存在连锁的证据,表明特异性哮喘易感基因只有相对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环境因素或调节基因在疾病表达方面,对于不同的种族可能存在差异,同时提示哮喘和特应症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基础,这些遗传学染色体区域很大,平均含>20Mb的DNA和数千个基因,且目前由于标本量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诱因与临床治疗 刘锡昌 【期刊名称】《中外健康文摘》 【年(卷),期】2013(000)036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and common metho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nalysis of 59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 persistent state general data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eatures.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after the treatment of 27 people (45.8%), effective in 29 people (49.2%), invalid 3 cases (5.1%%), total efficiency is 94.9%. After emergency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deaths. Conclusion: bronchial asthma persistent state for type I al ergy and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according to modern medicine and eosinophil, mast cellreaction, timely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bronchodilator drugs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persistent state.%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诱因与常见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9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分析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在综合系统治疗后显效27人(45.8%),有效29人(49.2%),无效3例(5.1%%),总有效率为94.9%。经过紧急对症救治,无一例出现死亡情况。结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多为I 型过敏和气道高反应,现代医学表明与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及时合

第7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O%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 1.免疫-炎症机制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 (1)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 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淋巴细胞,后者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的IgE受体。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的IgE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浸润增加,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毕 业 论 文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

【摘要】本篇综述主要根据近几年来对支气管哮喘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探讨参与哮喘发作的多种免疫机制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如比较肯定的THI/TH2失衡学说,以及还有待于补充和完善的调节性体细胞学说,树突状细胞学说等。通过对多种免疫机制的认识,给临床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THI/TH2失恒调节性体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网络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并可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的反复发作,症状在夜间和清晨尤其明显。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全球哮喘约有3亿【1】。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的控制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公认哮喘属于1型超敏反应,近几年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从免疫学方面揭示哮喘发病机制的实验性研究,并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本文将立足于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综述近几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 1Th1/Th2失衡学说 Th1细胞和Th2细胞相互调节对维持特异性免疫功能平衡至为重要。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抗病毒和抗胞内寄生菌感染,参与移植物排斥;Th2细胞主要涉及B细胞增殖,抗体产生和超敏反应。Th1细胞和Th2细胞相互制约可以有效进行调节并维持免疫平衡。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NF-γ和TNF-β。IL-2的主要活性是支持T细胞的分化和生长,促进CTL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化。INF-γ是最典型的Th1型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有活化巨噬细胞,使之产生IL-12,IL-12又作用于Th1细胞、NK细胞和CTL细胞。此外,INF-γ还促进MHC抗原的表达,增加抗原的递

医学基础知识:支气管哮喘病因

医学基础知识:支气管哮喘病因 及病理变化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呼吸道过敏引起的以支气管可逆性发作性痉挛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炎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特异性变态反应体质。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或胸闷等症状。支气管哮喘是我们临床常见病,所以它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也是我们病理学里面的重点。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哮喘的病因。 1.诱发哮喘的过敏原种类较多,如花粉、尘埃、动物毛屑,真菌(曲菌)、某些食品和药品等。这些物质主要经呼吸道吸人,也可食人或经其他途径进人人体。 2.呼吸道感染和精神因素亦可诱发哮喘发作。 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哮喘的发病机制。 除过敏原方面的影响和机体本身的状态外、其发作过程主要涉及多种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表面的受体及它们合成和分泌的多种介质和细胞因子,并经过信息的接收、传递和调控等复杂步骤共同完成全部反应过程。此外,机体的特应性、气道壁的炎性增生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均导致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增高。以致轻微的刺激即可使气道发生明显的收缩,引起气道阻力显著增高,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哮喘的病理变化。 肺因过度充气而膨胀,常伴有灶性萎陷。支气管管腔内可见黏液栓,偶尔可见支气管扩张。镜下见黏膜上皮局部脱落,基底膜显著增厚及玻璃样变,黏膜下水肿,黏液腺増生,杯状细胞增多,管壁平滑肌增生肥大。管壁各层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哮喘发作时,因细支气管痉挛和黏液栓阻塞,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哮鸣音。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缀解。长期反复的哮喘发作可致胸廓变形及弥漫性肺气肿、有时可合并自发性气胸。 以上就是关于支气管哮喘重点内容的一些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