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华址电力*孑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年月日

q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手算: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0.001MW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U, 1.0 0,节点2为PQ节点,负荷功率S20.8 j0.6,节点3 是PV 节点,P3 04U3 1.1,两条支路分别为Z13 0.01 j0.04,Z12 0.05 j0.2,对地支路y30j 0.33。

?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2?计算机计算: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

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

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 线路潮流,网损,PV 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数据输出模块;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乙2 0.1 j0.41,乙3

j0.3, z 14

0.12 j0.5, z 24 0.08 j0.40

y io,2 y 20,1 j 0.01528, y 10,4

y 40,1

j 0.0192, y 20,4

y 40,2 j 0.01413

k 1.1

节点数据如下:

S 1 0.30 j0.18,S 2 0.55 j0.13, S 3

0.5,U 3

1.10,U 4

1.05 0o

Z 13

Z 13

y

40,1

y

20,4

1) 节点导纳阵

#in elude #in elude #in elude #i nclude "LF.h"

y

10,4

Z

14

k(k

丄 y 20,1

Z 12

Z

13

S 4

Z 24

S 2

y

40,2

//form node conductance matrix

intMakeY( intnB, intnL, Line* sL, double** YG, double** YB ) {

in ti,j,l;

double r,x,d1,g,b,t;

for(i=0;i< nB;i++)

for(j=0;j< nB;j++)

{ YG[i][j]=0.0;

YB[i][j]=O.O;}

for(i=0;i

{r=sL[i].R;

x=sL[i].X; g=r/(r*r+x*x); b=-x/(r*r+x*x); switch(sL[i].Type)

{case 1://L ine

break;

case 2://Tra nsformer

g*=1/sL[i].K;

b*=1/sL[i].K; break;} YG[sL[i].Numl][sL[i].Numl]+=g;

YG[sL[i].NumJ][sL[i].NumJ]+=g; YG[sL[i].Numl][sL[i].NumJ]-=g;

YG[sL[i].NumJ][sL[i].Numl]-=g; YB[sL[i].Numl][sL[i].Numl]+=b+sL[i].B; YB[sL[i].NumJ][sL[i].NumJ]+=b+sL[i].B;

YB[sL[i].Numl][sL[i].NumJ]-=b;

YB[sL[i].NumJ][sL[i].Numl]-=b; }

prin tf("实部:\n");

for(i=0;i< nB;i++)

{for(j=0;j< nB;j++)

prin tf("%lf\t",YG[i][j]);

prin tf("\n");}

printf("虚部:\n”);

for(i=0;i< nB;i++)

{for(j=0;j< nB;j++)

prin tf("%lf\t",YB[i][j]);

prin tf("\n");}

/* Check the Y matrix */

ofstreamfout("out.txt");

fout<< " ------------- Y Matrix ------------------- " <

for(i=0;i< nB;i++)

{for(j=0;j< nB;j++)

fout<< YG[i][j] << "+j" << YB[i][j] << "\t";

fout<

fout.close();

return 0;}

2) 计算功率不平衡量

#in elude

#in clude

#in clude

#i nclude "LF.h"

//form delta p and delta q

intCalDeltaPQ( intnpv, intnpq. Bus* bus, double** YG, double** YB, int* p_Jtobus, double* deltaf ) {

in tk,i,j;

for(k=0;k< npv+ npq*2;k++)

{ i=p_Jtobus[k];

if(k

{ deltaf[k]=bus[i].Ge nP-bus[i].LoadP;

for(j=0;j< npv+ npq+1;j++)

{

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 .P hase-bus[j].Phase)+YB[i][j

]*si n(bus[i].Phase-bus[j].Phase));

}

printf("PV 节点%d的有功功率是%lf\n",i,deltaf[k]);}

if(k=n pv)

{ deltaf[k]=bus[i].Ge nP-bus[i].LoadP;

for(j=0;j

{

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 .P hase-bus[j].Phase)+YB[i][j

]*si n(bus[i].Phase-bus[j].Phase));

}

printf("PQ 节点%d的有功功率是%lf\n",i,deltaf[k]);}

if(k=n pv+ npq)

{deltaf[k]=bus[i].Ge nQ-bus[i].LoadQ;

for(j=0;j< npv+ npq+1;j++)

{

deltaf[k]-=bus[i].Volt*bus[j].Volt*(YG[i][j]*si n(bus[i] .P hase-bus[j].Phase)-YB[i][j ]*cos(bus[i]. Phase-bus[j]. Phase));

}

printf("PQ 节点%d的无功功率是%lf\n",i,deltaf[k]);}

}

return 0;

}

3) 雅各比矩阵的计算

/*

Purpose: for un dergraduate course

Task: Load Flow

(++r L +

d u v 「

o H D 」04z E 」ozl/

m _o A *±±o >

s n q

*±±o >曰

s n q *cxl +

曰 b *±±0>

s n q H E =±Q 3 ①

s o

H

l w o d //s

e

*

±±o >m s n q d E =±Q 3

(d u v E g

(■ll

U

D

七①

s o

N lu 」o 丄注(oselldssnq —① selld-二

snq)

u

一 s s =m A +a?s e l l d

s s n q -e s e l l d -E;s n q )

s 8s =o A )*±±o >-=s n q *±±o >2s n q H E =±Q 3

① s o

H

lu

」o

丄注

(oselldssnq —

selld-二

snq)

s o o s u m A -o s e l l d

s s n q -①

selld.

snq)u

一 s s =o A )*±±o >s s n q *±±o

>三

旦 N o e (■ir

i D

X E

(++E Z *b d u +

>d u v E o H E )」04

二① selld.

nq-① selld.

三snq)u

s *==

8A +o s e l l d

s s n q -e s e l l d m s n

q )s 8s =o A )*±±o >-=s n q ¥

r((① set|d

nq-① selld.曰s n q )s 8s =m A -o s e l l d s s n q -e s e l l d

=s n q )u _s s =o A )*±±o >-=s n q ¥(■ir i D

(++r L

+d u v

o H

D

04

N

H /

、(

d u v &

o "=b

o "=e

-兰

snqo

I d

(++X CXI * bd u +>d u V M O

艾)」

04

于匸

b T L ro

Qqnop

o n -o

f e

-lu._Mrbdu+>du

H d£u

一 )

I 03

**2qnop

-snqo 苇

d

*lu

m A **2qnop

O A **2qnop

-snq *sn8

-bduc

一>d £u

一 )UQq8e

「lu 」0tu_

x u ro E UQqooer

E 」

ow

=LTZn=

① p n Q u

AlTEe

①」1S4V

p n Q u

A l r l l ro E

V ① p n Q

q l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if(j!=i)

{

j +=bus[j].Volt*(YG[i][j]*si n(bus[i]. Phase-bus[j].Phase)-YB[i][j]*cos(bus[i].P hase-bu j].Phase));

i +=bus[j].Volt*(YG[i][j]*cos(bus[i]. Phase-bus[j]. Phase)+YB[i][j]*si n(bus[i].P hase-bu j].Phase));

}

for(m=0;m< npv+ npq*2;m++) {

j=p_Jtobus[m]; if(j!=i)

{if(m

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cos(bus[i] .P hase-bus[j].Phase)+YB[i][j]*si n (bus[i]. Phase-bus[j].Phase)); //Form J else

Jac[k][m]=bus[i].Volt*bus[j].Volt*(YG[i][j]*si n(bus[i]. Phase-bus[j].Phase)-YB[i][j] *cos(bus[i].Phase-bus[j].Phase)); //Form L }

else if(j==i)

{ if(m

Jac[k][m]=bus[i].Volt*q[i];

else

Jac[k][m]=bus[i].Volt*a[i]-2*bus[i].Volt*bus[i].Volt*YB[i][j];}

}

} }

for(i=0;i

{pri ntf("%d %d %f ",i,j,Jac[i][j]);} prin tf("\n");}

//Output the matrix to check the Jacobia n matrix ofstreamfout("out.txt",ios::app); fout<< " ------------- J acobia n Matrix ------------------ " <

fout<

4) 线路损耗

〃8.calculate the power flow

double* p_Pij, *p_Qij, *p_Pji, *p_Qji; p_Pij = new double[ nL];

p_Qij = new

double[ nL]; p_Pji = new

double[ nL]; p_Qji = new double[ nL];

int x1,x2;

for( i=0; i

x1=lin e[i].Numl; x2=li ne[i].NumJ;

a s q s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华电

课程设计报告 (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潮流上机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 1.手算 2.计算机计算 3.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一种基本计算,最初求解电力系统潮流时大多使用手算,但随着电力系统结构的日趋复杂,计算量也越来越大。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由于节点数量巨大,所形成的修正方程已经无法通过手算方式解决,尤其是需要迭代次数较多时,手算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计算机潮流计算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潮流计算可以迅速解决复杂网络的潮流计算问题,这是由于无论系统的复杂程度如何,其节点与支路的类型是固定的,所以只需要输入节点与支路的数据,就可以解决任何一个复杂网络的潮流计算问题。即只需要一次编程,就可以基本上解决所有复杂网络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牛顿—拉弗逊发计算潮流时,对于初值要选择比较接近它们的精确解,否则迭代过程可能不收敛。 潮流计算C语言程序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C语言无法实现复数运算,需要将得到的值的实部与虚部分开储存并计算。这个过程复杂并且容易出错,编写程序是需要注意。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C语言数组的编号是从零开始的,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下标的对应。 通过这一次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编程,我不仅对C语言的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进行了查漏补缺和巩固,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四、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计算: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交通大学等合编。:水利电力; 2.《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主编,科学;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珩,中国电力,2007年,第三版;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信息工程学系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钟建伟

2012年3月10日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4) 1.1潮流计算的定义、用途和意义 (4) 1.2 运用软件仿真计算 (5) 2 总体设计 (7) 2.1潮流计算设计原始数据 (7) 2.2总体电路设计 (8) 3 详细设计 (10) 3.1数据计算 (10) 3.2 软件仿真 (14) 4 总结 (24) 5参考文献 (25)

1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1.1潮流计算的定义、用途和意义 1.1.1潮流计算的定义 潮流计算,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1.1.2潮流计算的用途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所谓潮流计算,就是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load flow calculation)根据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参数和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态下的电气量。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电源和负荷节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量包括各节点电压及其相位角和各支路(元件)通过的电流(功率)、网络的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种方式。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和系统运行方式安排;在线计算用于运行中电力系统的监视和实时控制。 目前广泛应用的潮流计算方法都是基于节点电压法的,以节点导纳矩阵Y作为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节点电压Ui和节点注入电流Ii 由节点电压方程(1)联系。在实际的电力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设计

长沙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王超洋 学号2012042101 指导教师冯婉张文娟饶瑜 起止日期2014.12.22-2014.12.27 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冯婉

2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3 设计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Matlab介绍 (5) 2.Matlab的使用优势 (5) 3.Matlab的主要特点 (6) 第二章:牛顿-拉夫逊法 (7) 1.牛顿-拉夫逊法理论介绍 (7) 2.用牛顿-拉夫逊法解方程 (7) 第三章:程序介绍 (8) 第四章:设计课题 (8) 第五章:实验程序图及结论 (9)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4 第一章:概述 1.Matlab介绍:

本次实验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设计,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matrix&laboratory两个词的组合,意为矩阵工厂(矩阵实验室)。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LAB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JAVA的支持。 2.Matlab的使用优势 使用matlab进行潮流分析的优势是明显的,其中包括: 1 高效的数值计算及符号计算功能,能使用户从繁杂的数学运算分析中解脱出来; 2 具有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计算结果和编程的可视化; 3 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使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 5 4 功能丰富的应用工具箱(如信号处理工具箱、通信工具箱等) ,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同时,对于新手而言,matlab的简单易用是其它软件无法做到的,它是一个

C课程设计报告(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1.需求分析 实现的目标 课程设计的任务: 制作一个小型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要求制作一个菜单,实现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显示,数据查找,数据的删除,数据的保存,数据的统计,数据的修改,系统的退出。系统的设计要求用到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要求用到类来实现,同时每一个功能用到一个函数。 基本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上机对应的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状态)扩展功能: 学生数据的添加、修改、与删除 学生数据的读取与存储 系统特点: 系统要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很好的测试,系统的统计对设备的状态,人数都进行了统计;系统数据的录入除可以手工录入外,还可以采用文件的录入;系统统计学生的基本信息较全面,包括学号,姓名;程序中查找运用了两种查找方式即学号查找和姓名查找。 系统实现方案 第一步:分析题目,建立类并派生出它的子类,画出类图。 第二步:画出流程,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清单 第三步:上机调试程序(使用单步调试,设置断点、分块调试的方法)。 第五步:及时整理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中有关这个题目的内容。 界面设计与数据 程序对学生上机据处理要求 ①能够输入并浏览学生的基本信息; ②能够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查询和修改; ③能够对成绩进行统计; ④能够对学号排序; ⑤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保存; 现行的系统功能: 资料维护:系统维护包括对各学生信息和成绩的录入操作。 资料维护:对数据表中的信息进行浏览。

系统查询:可以对学生的姓名,学号,设备信息来查询。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1.类设计 类:student 数据成员 学号,姓名,性别,设备编号,设备名称 类:school 成员函数 录入函数Input():输入编号到计算机的成绩; 统计函数count():统计各科的总成绩,计算平均成绩,统计各科的及格率; 查询函数found():按学号或姓名查找学生的记录; 修改函数mend():修改指定学号学生成绩记录; 统计函数ncount():统计学生人数; 排序函数sort():按学号排序; 删除函数del():删除指定学号学生记录; 输出函数show():输出班级所有学生成绩记录; UML图:

用Matlab计算潮流计算

用Matlab计算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088班_______ 学号:0812002221 学生姓名:刘东昇________ 指导教师:张新松________ 设计周数:两周_________ 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要求:基本要求: 1.编写潮流计算程序; 2.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 3.运行程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步骤: 1.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Alt ;' T = r、二戶土旳「亠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原理 1.牛顿-拉夫逊原理

牛顿迭代法是取X0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比x0更接近的方程的跟,一步一步迭代,从而找到更接近方程根的近似跟。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额定电压,将初值带入功率平衡方程,得到功率不平衡量,这样由功率不平衡量、雅可比矩阵、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牛顿一拉夫逊迭代法的一般步骤: (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丫。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和相角初始值e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matlab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m a t l a b电力系统潮流计 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华中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11 月 10 日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摘要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包括潮流计算和静态安全分析。本文主要运用的事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与运行中最基本的运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的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本位就是运用潮流计算具体分析,并有MATLAB仿真。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MATLAB仿真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system steady flow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ic safety analysis. This paper, by means of the calculation, flow calcul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power network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most basic operations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various design scheme and the operation ways to tide computation, can get all kinds of each node of the power grid voltage and seek the trend of the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loss, and getting electric power. The standard is to use th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specific have MATLAB simulation. Key words: Power system; Flow calculation; MATLAB simulation

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钦州学院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 院系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自动化 学生班级 2008级1班 姓名李美月 学号 0805404134 指导教师单位钦州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陶卫平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1年6月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 自动化专业2008级李美月 指导教师陶卫平 摘要: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个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环境。计算机的最到好处的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复查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学生选课信息而设计的。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基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选修课系统,使学生选课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学生选课管理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关键词】管理员管理;课程查询;学生选课;系统框图;程序;C++ 设计目的: (1根据C语言课程设计来设计一个实用的系统即学生选课系统。 (2设计该系统能够实现选课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3通过实践,更进一步掌握C语言课程设计理论知识,做到从理论到实践。 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由于C语言是面对过程的语言,故我的设计思路是根据目标程序运行的过程来编写,尽量要求做到: (1设计界面要求尽量美观简洁; (2管理员能够对课程信息和用户的管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信息的查看和选课。 (3用户能够根据提示,输入操作项,调用系统提供的管理功能。 (4完成学生选课管理的开发。 目录 前言 (3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华址电力*孑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年月日

q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手算: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0.001MW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U, 1.0 0,节点2为PQ节点,负荷功率S20.8 j0.6,节点3 是PV 节点,P3 04U3 1.1,两条支路分别为Z13 0.01 j0.04,Z12 0.05 j0.2,对地支路y30j 0.33。

? 十?-课程课程设计报告 2?计算机计算: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 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 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 线路潮流,网损,PV 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数据输出模块;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乙2 0.1 j0.41,乙3 j0.3, z 14 0.12 j0.5, z 24 0.08 j0.40 y io,2 y 20,1 j 0.01528, y 10,4 y 40,1 j 0.0192, y 20,4 y 40,2 j 0.01413 k 1.1 节点数据如下: S 1 0.30 j0.18,S 2 0.55 j0.13, S 3 0.5,U 3 1.10,U 4 1.05 0o Z 13 Z 13 y 40,1 y 20,4 1) 节点导纳阵 #in elude #in elude #in elude #i nclude "LF.h" y 10,4 Z 14 k(k 丄 y 20,1 Z 12 Z 13 S 4 Z 24 S 2 y 40,2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1. 手算过程 已知: 节点1:PQ 节点, s(1)= -0.5000-j0.3500 节点2:PV 节点, p(2)=0.4000 v(2)=1.0500 节点3:平衡节点,U(3)=1.0000∠0.0000 网络的连接图: 0.0500+j0.2000 1 0.0500+j0.2000 2 3 1)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由2000.00500.012j Z += ? 71.418.112j y -=; 2000.00500.013j Z += ? 71.418.113j y -=; ∴导纳矩阵中的各元素: 42.936.271.418.171.418.1131211j j j y y Y -=-+-=+=; 71.418.11212j y Y +-=-=; 71.418.11313j y Y +-=-=; =21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2122j y Y -==; 002323j y Y +=-=; =31Y 71.418.11313j y Y +-=-=; =32Y 002323j y Y +=-=; 71.418.13133j y Y -==; ∴形成导纳矩阵B Y : ?? ?? ? ?????-++-+-+-+-+--=71.418.10071.418.10071.418.171.418.171.418.171.418.142.936.2j j j j j j j j j Y B 2)计算各PQ 、PV 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及PV 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 取:000.0000.1)0(1)0(1)0(1j jf e U +=+= 000.0000.1)0(2) 0(2)0(2j jf e U +=+= 节点3是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 +=+=为定值。 ()()[] ∑==++-=n j 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 e B f G f f B e G e P 1 )0()0()0()0()0()0() 0(;

华电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程序.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宝柱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2012年1月5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手算 2.计算机计算 3.思考题 3.1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潮流计算的方法主要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和P-Q分解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分为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以以节点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的内存量也比较小,但收敛性差,当系统规模变大时,迭代次数急剧上升,往往出现迭代不收敛的情况;而阻抗法改善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导纳法德收敛性问题,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抗法的主要缺点是占用计算机的内存很大,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很大。当系统不断扩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 (2)牛顿-拉夫逊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潮流计算程序的计算效率,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知道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3)P-Q分解法潮流计算派生于以极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它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纯数学的牛顿法进行了改造。与牛顿法相比,P-Q分解法的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B’和B”分别是(n-1)和(m-1)的方阵,替代了原有的(n+m-2)阶系数矩阵J;B’、B”在迭代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且为对称的系数矩阵,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对存储容量的要求。P-Q分解法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显著地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3.2如果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用已有的潮流计算软件计算北京城市电网的潮流,你应该做哪些工作?(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整理,计算结果如何分析) 答:(1)在进行北京城市电网的潮流计算之前需要了解北京城市电网中所有的节点支路的相关数据,并对节点和支路分类。处理PQ节点时要了解节点的注入有功和无功功率;PV节点要了解节点电压大小,注入有功功率及节点所能提供的最大和最小无功功率;对于平衡节点要了解节点的电压大小、相位及节点所能提供的最大和最小有功无功功率,此外还需的节点数据有:支路的电阻电抗电纳支路变压器的变比及线路所能传输的最大容量等。 (3) 计算结果分析:应考虑PQ节点的电压是否过高或过低,分析PV节点的电压幅值是否正常及无功

第四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电磁暂态分析的基础(稳定性分析和电磁暂态分析需要首先计算初始状态,而初始状态需要进行潮流计算)。其根本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参数,例如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布及损耗。 潮流计算的本质是求解节点功率方程,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是节点电压方程乘以节点电压构成的。要想计算各个支路的功率潮流,首先根据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节点电压,即求解节点功率方程。节点功率方程是一组高维的非线性代数方程,需要借助数字迭代的计算方法来完成。简单辐射型网络和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是以单支路的潮流计算为基础的。 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的形成,潮流计算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高斯迭代法、牛顿拉夫逊法以及PQ 解藕法等。介绍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和双端电源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方法。 4-1 潮流计算方程--节点功率方程 1. 支路潮流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计算电力系统的功率在各个支路的分布、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以及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各个支路的电压损耗。由于电力系统可以用等值电路来模拟,从本质上说,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首先是根据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求解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当各个节点的电压相量已知时,就很容易计算出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 假设支路的两个节点分别为k 和l ,支路导纳为kl y ,两个节点的电压已知,分别为k V 和l V ,如图4-1所示。 图4-1 支路功率及其分布 那么从节点k 流向节点l 的复功率为(变量上面的“-”表示复共扼): )]([l k kl k kl k kl V V y V I V S (4-1) 从节点l 流向节点k 的复功率为: )]([k l kl l lk l lk V V y V I V S (4-2) 功率损耗为: 2)()(kl kl l k kl l k lk kl kl V y V V y V V S S S (4-3)

潮流计算上机报告 华电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宝柱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2年1月5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 手算: 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 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00.11U &,节点2为PQ 节点,负荷功率6.08.0~2j S +=, 节点3是PV 节点,1.1,4.033==U P ,两条支路分别为04.001.013j Z +=, 2.005.012j Z +=,对地支路3 3.030j y =。 2. 计算机计算 1.导纳阵 Y( 1,1 )=( , Y( 1,2 )=( , Y( 1,3 )=( , Y( 1,4 )=( , Y( 2,1 )=( , Y( 2,2 )=( , Y( 2,4 )=( , Y( 3,1 )=( , Y( 3,3 )=( , Y( 4,1 )=( , Y( 4,2 )=( , Y( 4,4 )=( , 2.设定电压初值 3.计算功率和电压偏移;

同理可算出 52596.0)0(22)0(2-=-=?P P P s ,0196.0) 0(22)0(2=-=?Q Q Q s 5.0)0(33)0(3=-=?P P P s ,0.02 )0(3232)0(3=-=?U U U s 4.根据求的第一次迭代时雅可比矩阵各元素的公式计算雅可比矩阵各个元素的具体值: 5.求高斯计算后的修正量: 6.计算各节点电压的一次近似值: 返回第三步重新迭代,并校验收敛与否,令410-=ε。经过 四 次迭代后,收敛条 件满足,停止迭代,求出的电压终值: 7.计算出平衡节点4的注入功率。 8.各节点间功率 9.网损为:04487.001787.0~j S -= 10.网损效率为:% 3. 思考题 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潮流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P-Q 分解法等算法。 各方法特点如下所示: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如果恰巧看到这篇的话,给你们几个忠告。首先要说的是:课设老师是sb,课设老师是sb,课设老师是sb,重说三;其次,要给他看程序的话,一定要早一点,不然你自己写的也成抄袭的了,亲身经历你们懂的;顺带,这sb看变量名认程序的,自己尽量把变量名都改了。恩,基本就是这些了。

课程设计报告 (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潮流上机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毛安家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 手算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1 1.050U =∠?,节点2为PQ 节点,负荷功率20.80.5S j =+,节点3是PV 节点,330.4, 1.05P U ==,两条支路分别为04.001.013j Z +=,2.005.012j Z +=,对地支路300.3y j =。(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 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迭代两次。) (手算具体过程见附录) 2. 计算机计算 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线路潮流。 (1)、每次迭代的各节点电压幅值、相位或者实部、虚部 (2)、收敛的迭代次数 (3)、收敛后各节点电压幅值、相位,各支路的,,ij ji ij S S S ? (4)、收敛后PV 节点的注入Q (5)、收敛后平衡节点的注入功率S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支路14,27,39为变压器支路,参数为 100.1,058.0114==K X ,050.1,063.0227==K X 100.1,059.0339==K X 其余支路为线路支路,参数为 075.02/,072.0019.07878=+=B j Z , 105.02/,101.0012.08989=+=B j Z 153.02/,161.0032.05757=+=B j Z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简单潮流计算的小程序,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数据输入格式如下: %B1是支路参数矩阵,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节点编号。节点编号由小到大编写%对于含有变压器的支路,第一列为低压侧节点编号,第二列为高压侧节点%编号,将变压器的串联阻抗置于低压侧处理。 %第三列为支路的串列阻抗参数。 %第四列为支路的对地导纳参数。 %第五烈为含变压器支路的变压器的变比 %第六列为变压器是否是否含有变压器的参数,其中“1”为含有变压器,%“0”为不含有变压器。 %B2为节点参数矩阵,其中第一列为节点注入发电功率参数;第二列为节点%负荷功率参数;第三列为节点电压参数;第六列为节点类型参数,其中 %“1”为平衡节点,“2”为PQ节点,“3”为PV节点参数。 %X为节点号和对地参数矩阵。其中第一列为节点编号,第二列为节点对地%参数。 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 n1=input('请输入支路数:n1='); isb=input('请输入平衡节点号:isb='); 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 B1=input('请输入支路参数:B1='); B2=input('请输入节点参数:B2='); X=input('节点号和对地参数:X='); Y=zeros(n); Times=1; %置迭代次数为初始值 %创建节点导纳矩阵 for i=1:n1 if B1(i,6)==0 %不含变压器的支路 p=B1(i,1); q=B1(i,2); Y(p,q)=Y(p,q)-1/B1(i,3); Y(q,p)=Y(p,q); Y(p,p)=Y(p,p)+1/B1(i,3)+0.5*B1(i,4); Y(q,q)=Y(q,q)+1/B1(i,3)+0.5*B1(i,4); else %含有变压器的支路 p=B1(i,1); q=B1(i,2); Y(p,q)=Y(p,q)-1/(B1(i,3)*B1(i,5)); Y(q,p)=Y(p,q); Y(p,p)=Y(p,p)+1/B1(i,3);

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华电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 1.手算: 要求应用牛顿-拉夫逊法或P-Q 分解法手算求解,要求精度为0.001MW 。 节点1为平衡节点,电压?∠=00.11 U ,节点2为PQ 节点,负荷功率6.08.0~2j S +=,节点3是PV 节点,1.1,4.033==U P ,两条支路分别为04.001.013j Z +=,2.005.012j Z +=,对地支路33.030j y =。

2.计算机计算:编写潮流计算程序,要求如下: 2.1据给定的潮流计算任务书整理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节点的分类,线路模型,等值变压器 模型,电压等级的归算,标幺值的计算; 2.2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存储:节点数据,支路数据(包括变压器); 2.3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 2.4根据所选潮流计算方法画流程图,划分出功能模块,有数据输入模块,导纳阵形成模块, 解线性方程组模块,计算不平衡功率模块,形成雅可比矩阵模块,解修正方程模块,计算 线路潮流,网损,PV 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数据输出模块; 2.5据上述模块编制程序并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潮流计算结果; 2.6源程序及其程序中的符号说明集、程序流图 简单系统如下图所示,支路数据如下: 41.01.012j z +=,3.013j z =,5.012.014j z +=,40.008.024j z += 01528.01,202,10j y y ==,0192.01,404,10j y y ==,01413.02,404,20j y y == 1.1=k 节点数据如下: 18.030.01 j S --= ,13.055.02j S --= , 5.03 =S ,10.13=U ,o U 005.14∠= 3 2S 1S 4 S 4 ,10y 1 ,40y 2,10y 1,20y 4,20y 2,40y 12z 24z 14z k )1(13-k k z k z -113 1)节点导纳阵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LF.h"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潮流计算的意义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总结为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都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为了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也需要进行大量而快速的潮流计算。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在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时,采用离线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中,则采用在线潮流计算。编辑本段潮流计算的发展史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此后,潮流计算曾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对潮流计算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的。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算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计算速度和内存占用量 (3)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属于稳态分析范畴,不涉及系统元件的动态特性和过渡过程。因此其数学模型不包含微分方程,是一组高阶非线性方程。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离不开迭代,因此,潮流计算方法首先要求它是能可靠的收敛,并给出正确答案。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潮流问题的方程式阶数越来越高,目前已达到几千阶甚至上万阶,对这样规模的方程式并不是采用任何数学方法都能保证给出正确答案的。这种情况促使电力系统的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更可靠的计算方法。 在用数字计算机求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的开始阶段,人们普遍采用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一下简称导纳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的内存量也比较小,适应当时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制作水平和电力系统理论水平,于是电力系统计算人员转向以阻抗矩阵为主的逐次代入法(以下简称阻抗法)。

华北电力大学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 2011-- 2012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潮流上机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管0902 学号:1091140202 学生: 指导教师:麻秀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1年1月6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 1、手算 在此我们同样采取计算机计算这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及结果见附录。 2、计算机计算 通过计算机编程,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求解出相关量,其具体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见附录。 3、思考题答案见附录。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一种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对于潮流的计算,实现对潮流的控制,维护电力系统稳定,防止出现超过约束条件的情况,从而使电力系统免遭崩溃的危险。 最初求解电力系统潮流时大多是用手算,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耗费时间长,精度差,而且对于大容量的电力系统无法做到很好的控制。随着电力系统结构日趋复杂,计算量也越来越大,仅靠手算难以求解一些复杂网络的潮流。计算机作为一种处理数据的工具,其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存储量大,因此它广泛的应用于大规模复杂化的电力系统网络中。 为了能使计算机能进行潮流计算,就必须编制相应的程序,使其能按照人们在程序中设定的计算流程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计算结果达到要求的精度,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C语言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语言,利用它进行程序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潮流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本次的潮流上机,就是要求我们利用C语言编程,进行计算机潮流计算。这既是对我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知识的考验,也是对我们C语言编程能力的考验。是一次各种知识的交汇综合的运用。通过这次潮流上机,我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的C语言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还要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在这次潮流设计中,我遇到了由于多问题,其中既包括由于对潮流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的问题,也包括由于C语言编程能力有限而导致的问题。幸而在麻老师、学姐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 学号:1121210205 学生:郝阳 指导教师:艳波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5年7月4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 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5.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在分析过程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软件的计算。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二者都能够判断,在书中的例题中使用的是劳斯判据,但是,特征根判别放法更适合在matlab软件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该软件提供了计算矩阵特征根的函数,使用起来简便易懂。利用改进欧拉法计算最大切除角或切除时间虽然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计算机有效位数的限制而引起的舍入误差随步长的减小以及运算次数的增多而增大。在上机编程中体会比较深的是自己犯的几个错误,比如说在算短路电流时,发电机之路的电流和电压是否要经过相位的变换,在静态稳定计算中的角度是弧度制,在计算中使用的都是标幺值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往往考验的就是自己对电力系统分析中的知识的基础,虽然小但是也非常的重要,往往就是这些错误会令程序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值得我注意和反思。 总的来说,结合我们上学期潮流上机编程的经验,虽然这次用的是matlab,但是明显感觉到对计算机处理电力系统问题的简便,程序的编写也显得更加的轻松和得心应手,体会到matlab软件的强大。经过两个星期的回顾与学习,我巩固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在编程的过程中很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上对应的例题,知道这些原理,不能仅仅照着书抄公式;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电力系统。 四、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常鲜戎、书强编,机械工业,2010年1月,第一版; 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庚银,机械工业,2011年,第一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