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图文稿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图文稿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图文稿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图文稿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

细菌、藻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

恶化,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

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

即位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

物体,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

物链,分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

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

16.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

态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2.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面往下

至10米水层内的流动。

24.初级生产力:当自养生物生产的有机物多于其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时,净增

25.长的有机物

26.盐度: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7.扩散:分子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的过程

28.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29.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中较为接近动物的一类真核单细胞生物。

30.异养生物:不能自己生产所需食物,必须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的生物

31.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由二氧化碳、水等合成有机物的生

物。

32.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产生与原始细胞相同的细胞,具有成对染色体(二倍细胞或

2n)

33.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产生单倍细胞(n或1n),如同配子(海藻中的孢子),因

为它们含有亲本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34.辐射对称:身体的每一相同部分绕着中心轴重复排列。

35.水螅型:的一种体型.呈圆柱形,基部附于其他物体,另一端游离,

36.周围有若干。

37.刺细胞:刺细胞(cnidoblast)是特有地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是一种

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细胞,核位于基部,细胞顶端具一个刺针,伸出体表,其超微结构相似于;刺的基部也有基粒。

38.消化循环腔:是身体背部皮肤皱褶向腹面延伸面形成的一种保护器官,由内、外

表皮、中间的结缔组织和少数肌肉纤维组成。

39.渗透调节机制:通过主动调节生物体内部溶解物浓度,来避免渗透分体的机制。

40.软骨鱼:鲨鱼等由软骨而不是硬骨构成骨骼的鱼类,称为软骨鱼

41.脊椎动物:一类有脊柱的脊索动物,脊椎包裹着神经索。

42.竞争:当资源短缺并且一个生物体以牺牲另一生物体为代价而利用资源时所产生

的相互作用,就称为竞争。

43.共生: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

44.营养级:是指在之中所占的位置。

45.生境:生物所生活的特定自然环境。

46.大潮:满月或新月附近时间出现的潮差很大的潮

47.潮差:一个高潮和一个低潮之间的高度差

48.全日潮:每天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潮汐形式

49.盐沼:盐沼是地表过湿或性积水、并长有的地段。

50.变渗动物:自身调节细胞渗透压机能不完善,体内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接近,

并且体重受水环境渗透压影响的海洋动物。

51.食底泥动物:以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

52.营养物质:初级生产中初级生产者需要的二氧化碳和水以外的原材

53.料

54.浮游生物:个体微小、营漂浮生活的生物

55.食物链: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的各个阶段

56.持久污染物: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

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二、填空

1.海洋生物是巨大的人类财富,为人们提供了食品、药物和原材料。

2.对海洋生物的认识随着人们对航海和导航技术的掌握而不断拓展。

3.二战中开发的被用于海洋的相关技术包括声纳和水肺。

4.地球内部被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5.海底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岩成型沉积物和生源沉积物。

6.模式化的大陆边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

7.海底的结构是由板块构造运动所主导的。

8.海水中水分减少的主要途径是蒸发、其次是结冰。

9.太阳进入海洋被吸收的原因是海水、泥沙、和浮游植物。

10.海水的特性是由纯水的自然属性与其溶解物质的性质共同决定。

11.构成生命要素的四大有机物大分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核酸12.化学反应分为需能反应、放能反应

13.生物以ATP为能量货币,在不同的分子间转换能量

14.海龟眼睛周围有腺体,用于产生含盐的眼泪,分泌体内过量的离子

15.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16.共生细菌是深海鱼类、鱿鱼、章鱼等的发光源。

17.蓝细菌不仅具有叶绿素a,还具有称为蓝藻胆素的色素。

18.典型的单细胞藻有硅藻和甲藻

19.大型海藻主要有三种类型:绿藻、褐藻及红藻

20.褐藻除了叶绿素外还有黄褐色素,褐藻的颜色取决于黄褐色素。

21.海洋红藻的种类超过海洋绿藻和褐藻的总数,它们具有藻胆素,该色素超过了叶绿素的含量因而使得藻类呈现红色。

22.海藻的繁殖有有性和无性方式,无性繁殖比较常见,有性繁殖包括单倍体(或配子体)和二倍体(或孢子体)世代的交替

23.说出三种常见的藻胶:褐藻胶、卡拉胶和琼脂

28.鱼类分为无颌鱼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29.鱼类的体型和颜色可作为鱼类的伪装,其对水流的感觉器官是侧线

30.鳃瓣增加了鳃的表面积,利于气体交换。

31.一个物种为了在竞争中长期取胜,必须在特化和泛化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

32.共生关系中个体较小的伙伴常被称为共生者,而较大者被称为宿主。

33.生物可分为两个主要组分:初级生产者,即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消费者,即吃掉食物的异养生物。

34.海洋生物按生活方式可划分为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三个主要类群。

35.潮间带划分为高潮,中潮和低潮带

36.由于贫乏而阻止种群生长的资源被称为限制性资源

37.碎屑是软底潮间带主要食物来源,海藻是硬底潮间带的主要食物来源。

38.浮游生物是指随波逐流的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

39.河口生物主要来源于淡水与海洋环境,很少有河口特有种类。

40.盐沼受到盐度、温度和潮汐的极端波动影响。

41.蓝细菌和珊瑚藻是珊瑚礁上的初级生产者,但它们产生的初级产物比地皮藻和虫黄藻少。

42.珊瑚被捕食影响了在珊瑚的数目和种类,同时也影响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生长速度。

43.小丑鱼栖息的海葵有着能够将鱼杀死的有力触手,但是小丑鱼有一种保护性黏液,能保护它不被蜇到。

44.软体动物和鱼类二大主要捕捞动物。

45.与大洋区相比,陆架水体较浅,便于捕获海洋物种。

46.最适产量:是指保证生态系统最佳再生能力的可允许收获量

47.副渔获:捕获其它物种时无意获得的生物。

48.海水养殖:畜牧业技术在海洋生物养殖上的应用。

49.上升流、深层富有营养的的水体向表层流动称为:

50.最大可持续产量是指没有威胁到种质的每年持续的最大捕捞量。

51.加勒比海一个基本已变成白色的石珊瑚群体,这是由于失去了它们的共生藻--------虫环藻,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化

52.农业排放和污水中的肥料是海洋环境中氮、磷和其他养分主要的人为来源。

53.进入海洋的石油可来自于陆地废物的排放,也可来自海洋开采和跨洋运输过程中的事故

54.持久的有毒物质包括农药、PCBs和其他有毒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废

三、对错

1.大洋区的初级生产力高于大陆架水体。错

2.美国人均鱼类年消费量最多。错

3.栖息地的破坏对渔业没有相关性。错

4.海水养殖是不会造成污染的错

5.人类食物只有一少部分来源于海洋。对,

6.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形式称为同位素(对)

7.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海水淡化厂的卤水是波斯湾和其他海区的主要污染(对)8.许多面临灭绝的海洋生物是繁殖率低的海洋哺乳动物(对)

9.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措施是受到破坏和污染的生境得到恢复(对)

10.建造人工鱼礁使捕捞业受到重创(错)

11.地球是已知唯一一个在其表面有液态水的星球。(对)

12.盐度对生物的影响不仅与总盐量有关,而且与盐的种类有关(对)

13.最强烈的洋流发生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区域,主要是由风驱动的。(对)

14.表流层是由大气的主要风场推动海水表面而产生的,实际上公海中所有的主要表流层都是由风驱动的。(对)

15.海洋表层的温度反映出表流层在热量输送中所起的作用。(对)

16.细胞分裂是单细胞生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对)

17.植物和许多藻类产生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称为糖(错)

18.细胞是能够完成生命所必须的全部功能的独立单元(对)

19.真核生物通常有鞭毛(对)

20.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不同物种组成的种群形成生态系统(错)

21.真菌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错

22.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错

23.甲藻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两根鞭毛。对

24.古细菌是在极端环境中被发现的. 对

25.海洋真菌营腐生生活. 对

26.大多数绿藻生活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

27.从定义上讲大型海藻都是多细胞的,单细胞绿藻和红藻不包括在海藻内(√)

28.一些海藻具有特征性的类似茎的结构——叶柄,它是叶片发生之处,主要提供支持作用(√)

29.红藻是最大的海藻类群,不含有叶绿素(×)

30.巨藻是最复杂、最大的褐藻类群,大多数的大型褐藻出现在温带和亚热带(×)

31.海绵是最简单的具有多细胞结构的动物。(√)

32.腔肠动物以水螅体或水母体的形式存在,或二者交替存在。(√)

33.两侧对称动物在追逐猎物时能够更加主动,比辐射对称动物具有更复杂精细的行为。(√)

34.少数的软体动物有头,包括眼和其他感觉器官。(×)

35.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组织系统的复杂性与他们的繁盛及多样性是相一致的。(√)

36.鱼类是第一种脊椎动物。对

37.硬骨鱼都含有鱼鳔的。错

38.海洋硬骨鱼血液中盐分含量比海水少。对

39.鱼类大多是体内受精。错

40.鲨鱼是卵胎生的。对

41.海草能通过减少叶绿素含量来有效捕捉弱光以适应低光照水平(×)

42.由于资源被耗尽或其他因素(比如拥挤效应),种群不会永远增长(√)43.某种藤壶只在鲸鱼身上生活,对鲸鱼构成的永久的伤害(×)

44.所有的游泳生物都不是底栖生物(×)

45.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大约只有5%—20%向下传递,平均约10%(√)

46.海星不会出现在波浪很强的区域(对)

47.沉积物可根据颗粒大小来划分,砂相对较粗;粘土非常细(对)

48.粉砂和泥合起来称为黏土(错)

49.许多恒渗生物保持着不同于海水环境的血液浓度(对)

50.软底不稳定并经常随浪、潮汐和洋流发生移动(对)

51.只要虫黄藻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许多珊瑚可以在不摄食的情况下生存和生长。(对)

52.石灰质生物珊瑚骨架形成了珊瑚礁的基本构造。(对)

53.岸礁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见的珊瑚礁。(对)

54.由于循环利用的结果,珊瑚礁群落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非常高。(对)

55.海藻不是珊瑚礁群落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错)

56.海洋不是按赤道均等划分的,大约三分之二的陆地位于北半球,海洋面积仅

占61%,而南半球大约80%是海洋。(√)

57.在传统上海洋被分为四个大型盆地。(√)

58.海底的自然特性与大洋中脊联系密切,紧靠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其年代都非常远,而距离大洋中脊越远则岩石的年代也越近。(×)

59.尽管可以根据化学成分来辨别地壳、地幔和地核,但区分岩石圈和软流圈额主要依据的是岩石流动的难易程度。(√)

60.形成海沟的碰撞只发生在两个大洋板块之间。(×)

61.河口是沿岸地区部分封闭的,来自河流的淡水与海水混合的地方。(对)62.盐楔不会随着潮汐的日节律前后移动。(错)

63.河口的形状和它的底质,风,表面水分的蒸发和潮汐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盐度的变化。(对)

64.多数河口生物已经进化出耐受低盐度的海洋种类。(对)

65.泥滩群落的最重要的捕食者是鱼类和鸟类。(对)

66.红树是适合于生活在潮间带的陆地有花植物。(对)

67.由于生活方式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和海洋中的生物利用能量的基本方式不同(×)

68.水肺又称为自携式水下呼吸器(√)

69.利用卫星观测海洋,由于距离遥远因此可以拍摄大面积的图片,但需多次才能对海洋十分宽阔的区域进行观测(×)

70.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科学家运用卫星搜集的资料来测定海洋表面的温度,追踪洋流,判定出现的海洋生物的种类和丰度,监测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71.归纳和推理使科学家们可能对世界作出正确的描述,这种可能正确的描述被称

为假说(√)

1.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holdfast is to attach the plant to the substrate and absorbs nutrients for the plant as do true roots. ( )

2. In temperate and high latitudes, blue green algae species usually dominate the marine benthic vegetation. ( )

3. The isotonic animals can maintain a controlled internal body

temperature using its own heating and cooling mechanisms. ( )

4. Oxygen in the form of O

is necessary for the survival of all marine

2

organisms. ( )

5.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is lacking in the pelagic species of Sargassum (马尾藻属)but not in the attached benthic forms of the same genus. ( )

6. Binominal nomenclature is referred to as an organism that regulates its internal concentration of salts. ( )

7. In fine-grained mudflat, sediment particles are packed so loosely that little water can flow through.. ( )

8.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 occur within one’s lifetime, are accomplished by individuals, and sometimes show immediate results. ( )

9. Heterotrophs are self-nourishing organisms capable of absorbing solar energy and photo-synthetically building high-energy organic substances

such as carbohydrates. ( )

10. Nanoplanktons are usually less than 5μm in size, while micro-

planktons ranged from 20 to 200 μm. ( )

11. In contrast to the cyclic flow of materials, the flow of energy in ecosystems is unidirectional, from the sun through the autotrophs to the consumers and decomposers. ( )

12. Anemone has no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 but polyps only. ( )

13. The range of crustacean habitats varies greatly, from burrowing ghost shrimp to planktonic barnacles and parasitic copepods. ( )

14. Sharks differ from bony fish by their skeletons of cartilage and by

the absence of a swim bladder. ( )

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emorable rotten-egg odor and black

15. The H

2

color, so characteristic of anaerobic marine muds. ( )

1. Bony fish differ from sharks by their skeletons of cartilage and by the absence of a swim bladder. ( )

2. Asexual reproduction is the reproduction that involves that union of gametes from two organisms: a male and a female. ( )

3. The heterothermal animals can maintain a controlled internal body temperature using its own heating and cooling mechanisms. ( )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 survival of all marine 4. Oxygen in the form of O

2

organisms. ( )

5. In temperate and high latitudes, blue green aglae species usually dominate the marine benthic vegetation. ( )

6. Aerobic respiration: the oxidation of molecules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to produce energy. ( )

7. Ecological adaptations occur within one’s lifetime, are accomplished

by individuals, and sometimes show immediate results. ( )

8. Autotrophs are self-nourishing organisms capable of absorbing solar energy and photo-synthetically building high-energy organic substances

such as carbohydrates. ( )

9.The latern fish 灯笼鱼, like many of the other organisms of this food web, is an opportunistic feeder and does not specialize on only one type

of food organism. ( )

10. The reproduction accomplished by a single organism is called asexual reproduction. ( )

11. In contrast to the cyclic flow of energy, the flow of materials in ecosystems is unidirectional, from the sun through the autotrophs to the consumers and decomposers. ( )

12. Recent studies of certain benthic communities and fish populations provide examples of energetic efficiencie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0%.( )

13.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holdfast is to attach the plant to the substrate and to absorb nutrients for the plant as do true roots. ( ) 14. In fine-grained mudflat, sediment particles are packed so loosely that little water can flow through. ( )

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emorable rotten-egg odor and black color 15 The H

2

so characteristic of anaerobic marine muds. ( )

四、简答

1.简述假根、叶状体、叶柄与气囊的作用。

假根:牢牢地固着于基底部,以抵抗海水的搅动,潮水的冲刷和海浪的打击,但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叶状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叶柄:连接海藻的漂浮部分与基底部分,起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气囊:起漂浮作用,内含N2,O2。CO2等,一些大型褐藻含有CO,使叶状体处于水的表面最易于接收光照。

3. 潮间带的主要食物链类型是什么如何理解植物营养的再循环

潮间带的主要食物链类型是碎屑食物链。由于潮间带的底质中多为沉积物,在风浪花潮水的作用下,环境相当的不稳定,沉积物易被冲刷,所以很少有大型植物能适应此环境。根部扎不实。有很少适应此环境的植物,但只能维持很少的捕食者。从沿岸或邻近的海带育苗场漂来的有机物等可以维持以腐屑为生的动物。

水中的营养元素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利用,再经过一系列的食物链,最终的有机碎屑、动植物尸体,粪便等被进行有氧或无氧呼吸的分解者所分解,最后又回到水环境中。

4.海洋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可简单分成几种。

共栖:存在两种生物或更多者之间,至少一方从这种亲密而长久的关系中获得益处,这种益处多数为食物。

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获益,对寄主却有害,寄主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

6.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过度捕捞其危害是什么

当捕捞强度超过捕获对象的种群增长潜力的时候,将出现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因为优先捕捞大个体的群体,将破坏捕捞对象的种群结构、并导致种群密度的迅速下降甚至不能成为渔业对象,并通过改变生物多样性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导致生态失衡及其它生态灾难。

7. 简述硬骨鱼与软骨鱼的主要区别?

软骨鱼的骨骼由软骨组成,脊椎虽部分骨化,但缺乏真正的骨骼。软骨鱼有鳃裂5-7个,皮上覆盖齿样状的盾鳞,口腔中排列数量众多的小齿,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但也有生活在淡水中的鲨,体内受精。硬骨鱼具有真正的骨骼。具有鱼鳔,鳃室上有鳃盖,皮上覆盖骨板状鳞,头骨有接缝,体外受精。

2. 以鲑鱼为例简述海洋生物如何进行渗透压调节以适应多变的海洋环境?

鲑鱼体液的盐度, 像大部分其他真骨鱼类,介于淡水和海水之间(大约18‰)。同样地,体液对淡水是高渗的,对海水是低渗的。因此,这些鱼从不可能和他们外部的环境达到渗透压的平衡。而是,它们必须不断地耗费能量来维持在不同于河或海水里达到一种稳定的内在渗透情况。在海水中,鲑鱼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并不断地失水。为了防止脱水, 鲑鱼饮入大量的海水,海水经消化道被吸收进血液。水在身体组织中被保留,而且多余的盐被鳃上的氯细胞排出。因为它们的肾不能产生盐度超过体液浓度的尿,所以在排除多余的盐方面他们的肾并不起作用。

当它们在淡水河和湖中时,鲑鱼的渗透问题完全颠倒。现在问题是从体外渗透水——周围的水透过鳃和消化膜进入体内。鲑鱼饮入非常少的淡水;为了平衡水的流

入,在之后肾脏产生很多稀释的尿。所需盐从食物中获得,通过鳃上特化的细胞积极的从周围海水中吸收这些盐。因此,在淡水或海水中鲑鱼消耗很多能量,用来维持体液的平衡。

3. 简述海水涨潮和落潮对潮间带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方式?

涨潮时处于完全的海洋环境,落潮时则暴露于陆地的环境,其盐度、温度、光强和湿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潮间带的动物通过造穴躲入底质中(沙蚕)、或者岩石底部(蟹类),贝类(牡蛎)闭壳进行无氧呼吸;潮间带的植物必须能够忍受失水、大范围温度差异及高光强,同时其假根发达,能够抵御风浪的冲击。

4.通过测量长度能够决定海藻的生物量吗?

不能。因为海藻的生长不仅表现在体长的增长上,还将它们积累的有机物质用于生殖、抵抗不良环境和敌害等。海藻到了一定生长阶段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则主要用于生殖以繁殖后代,所以不能只以它体内的增长来判断它的生长速率。

5.大洋中脊的成因。

答: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和说来解释。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的中心,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值甚高,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的结果。在对流带动下,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顶部物质逐渐冷凝,转化为,致使随远离脊顶而增厚。冷却凝固伴随着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洋底在扩张增厚的过程中逐渐下沉,于是形成轴部高两翼低的巨大海底。长时间后,再变成另外的样子。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气候与大陆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

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7.表层流形成因素:

影响表层流形成的因素是土壤的物理特性、层次和厚度。薄而易透水的土层,容易产生壤中流。土层构造、裂隙、孔穴和植被对壤中流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枯死根系形成的孔道,增大下渗率,促进表层流的发生。

8.简述S/V比的决定因素?

答:生物的大小;体型越大的生物,其体积的增加比面积的增加要快,小体型的生物的S/V比大于大体型的生物,小体型的,尤其是单细胞生物,能依赖简单的体表扩散进行物质交换;体型大的生物必须建立像呼吸和分泌系统那样的补充机制来进行物质交换。

9.简述海洋鱼类与淡水鱼水盐衡的调节

答:在大多数海洋鱼类,通过渗透作用水分由相较稀的体液流到溶质较高的海水中,鱼类通饮入海水来补偿和避免失水,通过减少排尿尽可能地留住水分,一些盐在消化道不被吸收而直接排出,大部分吸收的盐通过鳃排除,少部分通过尿排除。

淡水鱼恰好与其相反,外界环境的水盐度很低,鱼类更容易通过渗透作用获得水分,他们通过抑制饮水和产生大量稀释的尿来避免身体肿胀,通过腮吸收盐来补充排尿失去的盐分。

10.细菌的形态和生态特点

①结构简单而小,代谢类型多样

②形状多样,球星,螺旋形,杆状,环状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 巩宁 2011.10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共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分析相关问题和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相关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海洋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位课——“海洋生物学”的实验环节。与理论课内容同时或在其后开设。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海洋生物活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并对其生态适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目录 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 附显微镜基本知识 (4) 实验二海洋浮游植物形态观察 (10) 实验三海洋浮游动物形态观察 (15) 实验四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19) 实验五潮间带实习及底栖海藻采集 (23) 实验六底栖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25) 实验七底栖海藻形态观察 (27) 实验八海洋底栖动物形态观察 (33) 实验九海洋游泳动物形态观察 (36) 实验十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39) 附录 大连沿海常见底栖海藻蜡叶标本图片 (42)

海洋浮游生物期末模拟试题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浮游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 11海科曾奇整理 (注:红色字体的为我认为出题概率更大的题目,没时间的至少把红色部分看下。另外下面题目纯属本人猜测,红黑勿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个好成绩) 第一题: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另外的阶段 进行无性生殖,两种过程交替出现。 2、囊壳: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 物的沉积,常呈现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3、周质体:藻体细胞表层特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4、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5、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 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6、壳套:壳面向相连带转弯的部分。 7、相连带: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8、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9、假隔片:隔片的一端是游离的。 10、壳缝:从壳面沿着纵轴的一条裂缝,又叫纵沟。 11、相连带:上壳连接带和下壳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 12、龙骨点:管壳缝内的每一个大孔就叫龙骨点。 13、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故叫管壳缝。 14、假空泡:又叫伪空泡,是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 黑色红色或紫色,可使植物体漂浮。 15、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的营养,然后细胞壁增 厚形成。

16、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 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17、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小单位。 18、伪足:一些原生动物运动和取食的一种细胞器,由部分细胞质暂时突出 而成. 19、纤毛: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20、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 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纤毛摆动帮助所收集的液体往排泄孔的方向流动。 21、咀嚼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内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 央的1块砧骨(incus)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malleus)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 2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23、混交雌体:轮虫动物门中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混交雌体以 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卵,一部分需精卵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他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resting egg)。休眠卵可以对抗各种不良环境长达数月之久,待环境转好时,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又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24、休眠卵:在动物繁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一些动物的胚胎外 面会被一层包被膜所包裹,此时,动物的胚胎发育处于休眠期,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育,这样的动物胚胎就叫做休眠卵。 25、触手:系存在于多数低等动物身体前端或口周围等处,能自由伸屈之突起 物的总称。 26、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刚毛的多少与排列各属不同,常用 一定的序列来表示。这种序列成为第二触角刚毛式。 27、壳腺:又名颚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 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8、无节幼体:是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29、桡足幼体:甲壳动物桡足类的后无节幼体经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的幼体。 30、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等到了一个限度, 这种小细胞将不再分裂,而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就叫复大孢子。 第二题:填空题 1、藻类的色素成分极为复杂,可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藻胆素。 2、枝角类的消化道内已证实的有蛋白酶、肽酶、酯酶和淀粉酶。 3、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为内生孢子。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 一、研究室名称及功能区划 中文名称: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Multiplication & Culture for Aquatic Economic Invertebrates 功能区划:养殖生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术会议室等。 二、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主要从事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及开发,同时承担学校各项相关教学任务,科研与教学藕合联动;研究方向包括:(1)甲壳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2)贝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3)珍稀种类人工繁育及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涵盖分类、形态、生理、生态、人工繁育、遗传育种、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浅海与滩涂增养殖、养殖容量与养殖环境修复等;研究重点为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修复;研究特色为“以南海经济及珍稀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藕合为研究手段;以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挂钩为研究宗旨”;研究室定位为“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推广中心”。 研究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人员12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硕士毕业生2名(团队聘用)。其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3名,另指导研究生21名。近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4项,研究经费400多万;近三年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对虾、墨西哥湾扇贝、东风螺等科研成果推广遍及华南三省,创经济效益120多亿元,解决50多万人就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奋斗目标 (一)近期目标(头两年) 1、组建2个教学团队(甲壳动物团队、贝类团队),为精品课 程建设打基础; 2、创校级精品课程1门;

厦门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藻类色素主要分为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共有色素是叶绿素a 、β-胡萝卜素。 2、藻类光合作用的贮存物质,绿藻为淀粉、裸藻为副淀粉、硅藻为脂肪.。 3、蓝藻门的主要特征是无鞭毛、无细胞核、无有性生殖和无色素体。 4、硅藻门的细胞壁富含硅质,其构造如同盒子一样,由两片硅质壳套合而成。细胞壁壳面花纹的排列中心硅藻纲呈辐射对称排列;羽纹硅藻纲呈左右对称羽状排列。硅藻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复大孢子。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伪足、纤毛、鞭毛,变形虫的为伪足,砂壳虫的为伪足,钟虫属的为纤毛。 6、纤毛虫纲以纤毛为运动胞器。根据纤毛在身体各部位的排列形式,纤毛纲通常可分为全毛目,缘毛目,旋毛目。 7/、轮虫的咀嚼器一般分为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前者是由砧基和砧枝构成,后者是由槌柄和槌钩构成。 8、裸腹溞属第1触角长,后腹部最末一个肛刺分叉。 9、秀体溞属第二触角刚毛式为4-8/0-1-4,后腹部上无肛刺,而具3个爪刺。 10、桡足类发育经过变态。最初发育为无节幼体,然后蜕皮进入桡足幼体,最后蜕皮变为成体。 11、桡足类无节幼体的附肢一般是3对,第一对为第一触角,第二对为第二触角,第三对为大颚。其中第一触角为单肢型。 12、头足纲十腕类的雄性个体在交配时,有一个或一对腕用来输送精荚,称为茎化腕。 二、名词解释: 1、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层区,个体小,不能作主动远距离移动,没有或只有弱的游泳能力的生物。 2、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圆形色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3、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4、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为4-3-7/5-2。 5、咀嚼器:位于咀嚼囊内,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的特殊构造,起咀嚼食物的作用。 6、非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非混交雌体。 7、疣足: 位于多毛类的体节上,由体壁向体侧伸出的肉质扁平状突起物,具有运动、呼吸、排泄、生殖、和保护等功能,但主要是运动功能。 三、思考题: 1、简述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1) 细胞壁由二层组成,内层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 (2) 无色素体,原生质体分为色素区和中央区;色素除chla、β-胡罗卜素外,还特含藻胆素。 (3) 同化产物为蓝藻淀粉Cyanophycean starch(副淀粉一种)。 (4) 无细胞核,仅在细胞中央区含有相应于细胞核的物质,无核仁和核膜分化,属原核生物。 (5) 繁殖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 2、(1)中心硅藻纲:壳面花纹辐射对称排列,不具壳缝和假壳缝,不能运动,细胞圆盘形、圆球形至圆柱形等,多为海洋浮游生活,色素体小,颗粒状或盘状,数量多。分为圆筛藻目、根管藻目、盒形藻目共3目。(2)羽纹硅藻纲:壳面花纹左右对称羽状排列,具壳缝和假壳缝,有壳缝的种类能运动,细胞长形至椭圆形,多为淡水底栖生活,色素体多为片状2个。分为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单壳缝目、双壳缝目、管壳缝目共5个目。 3、轮虫的主要特征: (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2)有含咀嚼器的咀嚼囊(3)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4、简述轮虫的生活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A复习进程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 A

上海海洋大学特色类选修课2013学年第二学期 《海洋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赤潮: 2.钝顶螺旋藻: 3.游水母科: 4.海洋生物学: 5.海洋底栖生物 (benthos):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水层在海洋中是 范围内。 A.200m 以内 B.200—1000m C.300—1000m D.200—500m 2.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由原来栖息地区扩散到其它地区,下列不属于这种途径的是 。 A.人为引进 B.天敌减少 C.船底携带 D.压舱水 3.下列关于藻类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B.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 3-4μm ,巨藻长 60m C.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大部分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但存在极少部分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4.下列不属于藻类的繁殖方式的是。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异养繁殖 D.营养繁殖 5.关于描述: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生被膜,形成休眠孢子(hypnospore)。它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描述的是。 A.厚壁孢子 B.动孢子 C.不动孢子 D.休眠孢子 6.下列不属于藻类生活史中的类型的是。 A.营养生殖型 B.孢子生殖型 C.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 D.三相型 7.植物生殖方式的演化方向是。 A.营养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有性生殖、孢子生殖 C.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有性生殖、营养生殖 8.藻类的英文名是。 A. Algae B. Algea C.Cryptogamia D.Xanthophyta 9.关于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差别不大 B.孢子体小但有组织的分化,配子体较大 C.存在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 D.存在营养生殖型生活史 10.下列按照海带发育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幼龄期、凸凹期、厚成期、脆嫩期、成熟期、衰老期 B.幼龄期、脆嫩期、凸凹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C.幼龄期、脆嫩期、厚成期、凸凹期、成熟期、衰老期 D.幼龄期、凸凹期、脆嫩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11.下列属于海带厚成期特点的是。 A.叶片肥大,有韧性 B.生长部细胞分裂旺盛,叶片生长迅速 C.积累大量水分 D.合子分裂产生的小孢子 12.下列不属于头部附肢的是。 A.第一触角 B.第二触角 C.第三触角 D.第一小颚 13.下列属于樱虾科的是。 A.毛虾属 B.鼓虾属 C.管鞭虾属 D.对虾属 14.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 A.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 B.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 C.具有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 D.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长 15.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但这三者均有的且区别于其他门类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体腔庞大,体不分节 B.营固着生活 C.具有触手冠 D.发育过程有类似担轮幼体期 16.剑水蚤的特征是。 A.可动关节在胸腹之间,尾叉刚毛5根。第一触角22-26节,一般大于体长一半,雄性第一右触角为执握肢。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类或其它 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 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 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 鱼类大量死亡。 4. 溶解潜伏热:1 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 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 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 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 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 微米。 8. 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 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 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潮线与高 潮线之间的地区。 11. Salinity :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 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 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 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终又回到 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 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为牧食链 和碎屑食物链。 15. 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栖 息场所。 16. 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 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 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 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 . 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 22. 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 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 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面往下至10米水层内的 流动。 24. 初级生产力:当自养生物生产的有机物多于其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时,净增 25. 长的有机物 26. 盐度: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7. 扩散:分子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的过程 28.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29. 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中较为接近动物的一类真核单细胞生物。 30. 异养生物:不能自己生产所需食物,必须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的生物 31. 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由二氧化碳、水等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32.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产生与原始细胞相同的细胞,具有成对染色体(二倍细胞或2n) 33.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产生单倍细胞(n或1n),如同配子(海藻中的抱子),因为它们含有亲本染色 体数目的一半

宁波大学2016年考研真题【013海洋学院】741生物化学(B卷)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A.鸟氨酸B.胍氨酸C.精氨酸D.精氨琥珀酸 18.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D.缺乏辅酶或辅基 19.在大脑和肌肉组织中,线粒体外的NADH+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能产生几个ATP? A.1.0B.1.5C.2.5D.3.5 20.以下哪一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中都发挥作用?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激酶 C.果糖-1,6-二磷酸酶D.己糖激酶 21.在真核生物中,下列哪个过程不发生在线粒体上? A.磷酸戊糖途径B.氧化磷酸化 C.三羧酸循环D.丙酮酸氧化脱羧 22.下列哪种动力学特性属于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A.Vmax不变,Km下降B.Vmax不变,Km增加 C.Vmax降低,Km不变D.Vmax下降,Km下降 23.由维生素B6参与形成的辅助因子是下列哪种酶活性必需的? A.谷丙转氨酶B.丙酮酸脱羧酶 C.L-乳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 24.以NADP+作为氢受体形成NADPH+H+的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糖原异生 25.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的逆转录酶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负链DNA所用的引物是:A.tRNA B.mRNA C.rRNA D.5S rRNA

教学情况通报

教学情况通报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编 2019年第6期2019年10月8日2019年8月26日-9月30日,校领导、校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和校教学督导通过现场巡查、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教学情况进行了常规检查。根据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这一阶段听课、调停课、教师授课情况,学生集中反映的教学类意见建议公布如下: 一、听课次数汇总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1 金能明党委书记 6 2 来茂德校长、党委副书记 1 3 戴建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 4 陆涛副校长 1 5 孔令义副校长 1 6 王正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 7 袁浩副校长 1 8 郝海平副校长 4 9 于广琮副校长 1 10 唐伟方教务处处长 4 11 胡春蕾教务处副处长 4 12 胡育筑校教学督导21 13 钱之玉校教学督导19 14 祁公任校教学督导16 15 季晖校教学督导19 16 庄正风校教学督导16 17 陈曙校教学督导(兼职) 5 18 严拯宇校教学督导(兼职) 8 19 王旭红校教学督导(兼职) 8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20 芦金荣校教学督导(兼职) 11 21 李运曼校教学督导(兼职) 10 22 褚淑贞校教学督导(兼职) 9 23 李志裕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4 刘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5 杜鼎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6 于锋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副院长 (分管教学) 4 27 王志祥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14 28 明广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6 29 丁锦希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0 史志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1 董高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8 32 陈定炫体育部副主任(分管教学) 4 二、调停课情况统计 本学期开学至9月30日,各学院调停课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学年学期院系名称调课 人次 调课 学时 总学时调课率 1 2019-2020-1 药学院 5 10 10264 0.01% 2 2019-2020-1 中药学院17 57 10860 0.52% 3 2019-2020-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7 605 4 0.12% 4 2019-2020-1 国际医药商学院 2 6 5873 0.10% 5 2019-2020-1 理学院11 6 6 18158 0.36% 6 2019-2020-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 10 3561 0.28% 7 2019-202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8 2466 0.32% 8 2019-2020-1 外国语学院///0 9 2019-2020-1 工学院 5 15 7743 0.19% 10 2019-2020-1 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4 11 6470 0.17% 11 2019-2020-1 体育部 6 12 7390 0.16%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本专科教学课程运行管理规定》(药大教[2016]96

2004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考研真题

2004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考研真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鱼类的洄游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渔业资源管理模型有哪些剩余产量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业管理包括哪两个主要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获量预报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写出逻辑斯蒂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6、Ricker繁殖模型_的表达式中__R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_,a、b为模型参数。 7、种群鉴别的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海域的渔场按鱼类资源的分布水深范围和作业特点可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主要包括哪两方面内容,一是生产性的,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决策性的主要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渔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0、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量占中国各种乌贼总产量的大半,为机轮和群众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鱼类年龄鉴定中验证年轮的常用方法有() a、测量鳞片边缘增长值 b、观察记录各月鳞片年轮特征出现的频率 c、测量眼睛直径边缘的增长值 d、测量耳石边缘增长值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09级 学生姓名黄晓辉 学号 091375026 编号 116 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 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 前言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 1.1分布历史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2] 1.2壳与外膜 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 1. 植物学 2. 动物学 3. 微生物学 4. 遗传学 5. 发育生物学 6. 细胞生物学 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 海洋生物学 9. 生物物理学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3年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 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五、应修总学分数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22学分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2020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2020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辽宁省实验中学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顼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依托酒钢集团发展起来的甘肃肤嘉峪美市,围绕钢 铁产业发展配套、深加工产业,已形成了以冶金工业 为主体的城市工业体系。城市发展迅速,近年来,市 区不断向南扩展。图1示意嘉峪关市城市布局。据此 完成1~2题。 1.近年来,嘉峪关市北部市区的居民逐渐向南部市区搬 迁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班距离近②南部市区环境优美 ③购物方便④家庭轿车普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嘉峪关南站是兰新高铁站点之一,其远离市区建站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钢铁产业发展 B.吸引外地游客 C.方便游客出行 D.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某知名运动服饰集团宣布,将在2020年4月前关闭其最先建于德国和美国的两家以“机器人生产”为主的高速工厂,同时从今年年底开始,使用该技术与亚洲的两家供应商合作,继续生产运动鞋履等产品。据此完成3~4题。 3.该集团首先选择在德国和美国开设高速工厂是因为其 A.研发水平高 B.经济发达,配套设施齐全 C.生产效率高 D.国际影响力大 4.该集团决定与亚洲的供应商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 B.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C.利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D.开辟亚洲市场 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给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图2示意2018年~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5~7题。 5.据科学家观测,2018年~2020年沙漠蝗最早爆发于 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风力 6.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 因是 A.人为驱赶 B.气候突变 C.天敌猎食 D.盛行风 7.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缓解食物短缺 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实用文档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 16.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2.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