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特征教案

声音的特征教案

声音的特征教案
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声音的的特征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特征;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了解声音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声音特征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重点:响度、音调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过程:

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开头的四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呢?

2、童心回放:《鼓上的小米粒》,让同学们思考,儿歌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二、新授

1、问题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1:

实验:敲鼓,使鼓发出声音,听鼓声的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思考:要使听到的鼓声响一些,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技巧:有时振动的幅度太小,看不见,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上几粒米或用乒乓球靠在鼓面上来显示微小的振动。

提出猜想:振幅、鼓的大小、鼓皮的材料等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视频验证: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鼓声的大小与鼓膜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交流:哪些事例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讨论:响度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2、问题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引入:视频欣赏——青藏高原,在这首音乐中,你除了听到声音的强弱外,还感受到声音的什么?

学生活动2:

探究1:用小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划得快些,另一次划得慢些,听小纸片发出声音的高低和小纸片振动的快慢。

探究2 :音调的高低和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提出猜想:声源振动的快慢等

设计实验:视频提示实验的方法:如视频中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用示波器观察课件中视频的方法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巩固练习:播放课件中牛和蚊子的叫声,说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3、问题3:声音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3:辨别声音

音乐欣赏1:播放音乐时,调节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高低还是强弱,由此想到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的区别;

音乐欣赏2:听一听,用几种不同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辩一辩:声波的波形

看书:P14图1—14

课件点击——小结:音色——声音的品质;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想想议议:由于每个人的声音千差万别,因此声音可以用作安全认证的依据之一。美国的

一座智能化大厦就采用了声音识别的方式。到大公司门口时,你必须通过安全检查。电子声控门卫将问候“早上好”,你也该回答“你好!”或“早上好”之类的礼貌用语。此时电子门卫通过你的声音来辨别你是不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果确认你是,它将主动为您打开门,但如果不是,电子门卫将客气地将你“拒之门外”。

问题:电子门卫靠什么辨别每个人的声音?

课外探究:探究水杯的发声——使用视频展示,提示同学们课后做一做,课外还可以自制一些其他的乐器。

三、当堂练习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有关系,____,响度越大;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有关系.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用相同的的力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以上三者都不同

6.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8.“闻其声而辨其人”,最重要是因为各人声音的()

A.音量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9.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0.夏天买西瓜,常常捧起来要轻轻敲击它,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的好坏,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因素都有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拔与重拔钢尺,则钢尺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家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每秒振

翅5~6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

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四、小结: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音色——声音的品质;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五、作业:

1、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聩”说明声音的;“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2、用萧和提琴同时演奏一支乐曲,一听声音就能区分是萧声还是提琴声。这是因为提琴声和萧声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3、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

将门打开()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4、日常生活中,小明在往暖瓶中灌开水时,妈妈在一旁提醒说:“小明,快满了!”小明奇怪地问:“妈妈,你是如何知道水快满了?”妈妈回答到:“凭经验听出来的。”妈妈的回答显然不能解决小明的疑惑,当你学习的声现象后,能否帮小明解释妈妈判别水满的依据是什么?

教后感: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 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 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教案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2、了解探究学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 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 音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音的音调 1、【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单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用同样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观察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 〖1〗按教材的样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然后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2〗让发音齿轮按一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靠近齿轮,通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靠近时,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6、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7、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声音的特征——作业

声音的特性---作业 1、打开一台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或滴嗒作响的小闹钟),先让它在地面上唱歌,再让它“站”在空木盒或空纸盒上唱歌,你比较一下,后者的歌声常常比前者更。 根据上面的实践,现在我知道了,加个空盒会增加声音的。这个空盒子也叫“共鸣箱”。 2、“高声呼叫”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声音低沉”反映了声音的很低;“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就知道瓜的好坏”是依据声音的。 3、最近微信上流传的风哥说段子中“会说话的宠物猫”如图所示,很受网民的喜爱,它模仿人的腔调学舌,非常有趣。虽然和人说出的话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中的。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5、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 6、下列不属于乐音的特征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都不是

8、在下列四个句子中,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0、2016年 5月 21日,长沙“橘州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 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1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声音的的特征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特征;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了解声音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声音特征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重点:响度、音调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过程: 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开头的四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呢? 2、童心回放:《鼓上的小米粒》,让同学们思考,儿歌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二、新授 1、问题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1: 实验:敲鼓,使鼓发出声音,听鼓声的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思考:要使听到的鼓声响一些,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技巧:有时振动的幅度太小,看不见,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上几粒米或用乒乓球靠在鼓面上来显示微小的振动。 提出猜想:振幅、鼓的大小、鼓皮的材料等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视频验证: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鼓声的大小与鼓膜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交流:哪些事例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讨论:响度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2、问题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引入:视频欣赏——青藏高原,在这首音乐中,你除了听到声音的强弱外,还感受到声音的什么? 学生活动2: 探究1:用小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划得快些,另一次划得慢些,听小纸片发出声音的高低和小纸片振动的快慢。 探究2 :音调的高低和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提出猜想:声源振动的快慢等 设计实验:视频提示实验的方法:如视频中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用示波器观察课件中视频的方法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巩固练习:播放课件中牛和蚊子的叫声,说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3、问题3:声音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3:辨别声音 音乐欣赏1:播放音乐时,调节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高低还是强弱,由此想到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的区别; 音乐欣赏2:听一听,用几种不同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辩一辩:声波的波形 看书:P14图1—14 课件点击——小结:音色——声音的品质;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想想议议:由于每个人的声音千差万别,因此声音可以用作安全认证的依据之一。美国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有的声音尖细,有的声音低沉,也就是说有的声音音调高,有的声音音调低,音调是声音的一个特性。 板书一音调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音调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乐音的特性_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每课一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每课一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2.下表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A.音阶越高频率越大B.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C.频率越大越悦耳动听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3.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4.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性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5.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断,音调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8.2010快乐男声于2010年3月31日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演唱时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 9..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它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构成,能产生清脆明亮、悠扬动听的音乐,如图所示.古埃及也有过铸钟的实践,他们的钟口都是圆形,但圆形钟无论怎样敲,都很难形成音律.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敲打不同大小的编钟,将听到音调不同的声音 B.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敲打不同大小的编钟,将听到由强到弱的声音 C.用同一棒子敲打同一编钟的两个不同的部位,将听到同样的声音 D.如果同时敲打两个能发出相同音调的中国扁圆钟和埃及圆形钟,我们的耳朵便不能

声音的特性教案(探究式)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

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幼儿园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听到的声音》带 反思 中班教学计划《听到的声音》包括对适用于中班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声音的特征,尝试使自己看起来好看,找到生活中的声音,可以聆听好的和坏的,了解它的特点,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听到的声音》对课程计划的思考。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然后聆听好声音和不好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征,并尝试制作出优质的声音。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行分享您的感受。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头,沙子,红豆,大豆,小纸片,音乐和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的叫声,流动的水,钢琴的声音等。 活动程序: 首先,导入兴趣,识别生活中的声音 老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玩游戏,请闭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1.老师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您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雷声” 老师:“学雷” 儿童模仿。 2,老师弹水声'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声” 3.老师打鼓并发出声音'您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鼓声。“ 老师:“你在哪里听到鼓声?“ 幼儿1:“电视” 幼儿2:“当新年” 幼儿3:“在广场上” 孩子们学习小猫的声音。 老师:'孩子们的耳朵真是精神!我们刚刚听到了雷声,水声,鼓声,小猫声,还有许多生命。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交换他们听到的声音。 (老师们将他们平时听到的有趣的声音作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模仿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他们为孩子们的积极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运营活动。) 二,发声

老师:'孩子们听到了老师的声音。现在让我们发表自己的声音。看,老师为您准备了什么?“ 幼儿:“盒子\瓶子\”和小罐子。“ 老师:'来吧,让我们尝试每个声音。“ 幼儿可以自由操作。 老师:“嗯,谁说你的方法?“ 幼儿1:“当我用手捏住瓶子时,我会听到声音。“ 幼儿2:“我用瓶盖刮擦瓶子。“ 幼儿3:“用罐头敲门时会发出声音。“ 幼儿4:触摸并触摸两个框。“ 老师:“哇,孩子真的很擅长。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 幼儿:“您也可以穿上衣服并摇晃。“ 第三,尝试将不同项目的声音与不同声音进行比较 老师:“老师已经为您准备了一些东西,让您看看里面有什么?“幼儿:小石头,红豆,大豆,纸,沙子。“ 老师:“让我们尝试一下,这些东西会在瓶子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老师有一个请求,然后听该请求,然后安装它。首先,每个瓶子里只能有一件东西。盖好奶瓶后,盖好婴儿的盖子,所以不要让里面的东西用完。其次,在桌子上装载东西时,请保持桌子和地板清洁。第三,当听到老师在唱歌1 2 3 4 5时,拿起瓶子,快点回到座位上。你听清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 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例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例题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 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 别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B

【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三:音色 (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例题3】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ABD错误。 一、选择题 1.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A 【解析】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 “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3.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声音的三个特征

主题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内容 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掌握声音的特征的决定因素 3.噪声的控制 教法指导:本环节采用提问抢答的进行,如果学生的抢答不积极,可以适当采用轮换回答的方式进行。建议时间10分钟。 一、响度 1、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 2、单位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3、声音的响度的决定因素 声音的响度还和其他一些因素有关。例如传播过程中的障碍物,传播方向的控制(喇叭) 等. 将一块手表拿到面前,你能听到什么吗?将手表放在耳朵旁呢?自己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二、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就是音调。如:儿童的声音通常比成人的高,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的高,声音的高低就是音调。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3、注意区分:物理学中,用声音的“高”“低”表示音调,即声源振动的快慢。而响度一般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 4、频率: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发声体的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 5、超声与次声 人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赫兹。把频率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三、音色 1、定义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2、决定因素:①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音色不同 ②小提琴和钢琴弹奏同一个曲目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不同,同样是因为二者的材料不同,各自的音色也就不同 一、声音的特征 教学指导:注意对声音的三个特征的讲解,以及决定因素,变式训练由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对答案后有老师讲解。例1 敲鼓时,在鼓面上撒些纸屑,纸屑会跳动且敲的越响跳的越高。说明:。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 【答案】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变式练习1 声音的三大特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的是_________,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的是_________,跟发声体品质有关的是________.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变式练习2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1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 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 空气柱___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音调 二、噪声的防治 教法指导:注意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控制的三个途径。拓展训练由学生独立完成 例2 在市区高架公路的两旁竖立着较高的隔离板,其作用是 ( ) A.防止车辆冲出高架路,起安全保护作用 B.起隔音作用,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 C.装饰公路,起美观作用 D.防止斜向飘来的雨水冲坏高架路面 【解析】噪声的控制有三个途径,属于传播途径的方法 【答案】B

声音的特征 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从知识接受的角度,对初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使学生能有较强的感 性认识,在教学设计上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帮助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现象和测量记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不仅使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参与新知识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达到在玩中学、做中 学、学而会的目的。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考虑到演示与活动内容较多,将用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设计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本节课的重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及克服办法 本节课的难点:声现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通过媒体演示建立相关 的物理模型. 课的类型 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讨论课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具体图像。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和探究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收录机(配磁带)鼓钢尺梳子塑料片发音齿轮二胡橡皮筋碰铃横笛竖笛发令枪和秒表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 及时间分 配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 (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

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教学难点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和火车等声音。)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 2、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2、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 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 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学生讨论…… 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 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

声音的特征(基础) 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征(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 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3.知道影响乐音特征的因素。 【要点梳理】 要点一、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2.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发声体的距离及声音的集中程度。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3.增大响度一般可以增大振动幅度和使声音集中来达到。 要点二、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影响音调的因素: (1)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战国时的编钟,大钟音调低沉,小钟音调高亢。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 (2)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3)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挑选西瓜、瓷器、医生叩诊利用了音调。 2、声波的频率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是一样的。振动一旦发生,频率就确定了,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频率是不变的。 3、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4、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三、音色 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与声音的频率组成有关。一般发声体不变,声音的音色不会改变。 要点诠释: 一般而言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由多种频率的波合成的,从波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声音的本质。如图所示,不同乐器奏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它们主要的振动频率相同,但小的附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 (2)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采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听录音,引导学 生逐步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发音齿轮、钢尺、鼓、锣、吉他、音叉、示波器、学生电源、小纸团、驱蚊器、美声唱法磁带、瓷碗。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 (1)人怎样才能听到声音? (2)听自己的讲话声与录音一样吗? 2.课前热身 听一段录音(事先录制好),体验蚊子与老牛的叫声有何区别?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幅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教学互动 互动1:区别声音的高低。明确通过比较男女生声音、鼓声与锣声、拨动吉他六根弦的声音等活动,体验声音有高有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一般情况下男生音调低于女生。前面录音中蚊子叫声的音调就高于牛叫声的音调。 互动2:观察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原创苏科版 声音的特征 教案

1.2、声音的特性(1) 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总第课时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感受讨论,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什么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是什么 3、知道振幅和频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语言引导: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样是振动发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呢,学生说不同,各有各的特点,那有哪些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呢,让学生讨论回答 低沉,嘹亮,稳重,挺拔,尖锐,刺耳……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描述声音特征的词语,而物理学中有专门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响度 1、响度概念 教师制造出两个响度不同的声音给学生听,比如一次轻拍桌子,一次重拍桌子,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次声音的不同,学生会说,第一次小,第二次大,第一次弱,第二次强,等等,然后教师直接给出,以后物理学里把声音的强弱或者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以后声音大我们就说响度大,声音小我们就说响度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 教师先做一个实验,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一次重敲,响度较大,一次轻敲,响度较小,一次弹开的远,一次弹开的近,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可以总结出响度和什么有关系。经过教师提示引导,得出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用一个小鼓来验证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学生回答…… 结论: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音调 1、音调概念 教师用口琴吹出两个声音,一个音调高,一个音调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次声音的特点,一个低沉,浑厚,粗,稳重。另一个,尖锐,刺耳,高亢 教师再举出一些动物的发声,让学生说出属于哪一类,牛的声音,蚊子的声音,男生的声音,女生的声音,放一些歌唱家的声音 教师作出总结,以后第二类声音我们物理上统称为高,第一类声音统称为低,而声音的高低物理上称作音调。如果一个声音听上去像第一类我们就说音调高,如果像第二类我们就说音调低。 教师在放一些声音,如,海豚音,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韩红的青藏高原,让学生说出音调的高低情况

2.2声音的特征每课一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 》精练精析 1. 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 , 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 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 频率低 , 振幅大 D. 频率高 , 振幅小 【解析】选C.声音沉闷,是指音调低,故频率低.浑厚说明声音响度大,振幅大. 2. 下表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 A. 音阶越高频率越大 B. 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C. 频率越大越悦耳动听 D. 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解析】选 A.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 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 所以响度的大小与频率无关,也不是频率越大,声音越悦耳动 听,故B C 皆错.音乐中的音程(频程)是指两个音在频率上的间隔,而把由低到高按一定 音程的排列叫音阶(也叫乐律),相邻音阶的频率的差不都相同,故 D 选项错? 3.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析】选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4. 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 ,其中描写道: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 ,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性让诗 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解析】选 C.本诗的意思是:作者与弟弟在战乱中离散 他互道姓名的声音中,判断出此人就是十年前离散的亲弟 的 品质即音色的认识 .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声 音的这一特性来判断阔别已久的弟弟的 5.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_________ (选填“音调” 、“响度” 或“音色” )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 ________ 不能传声. , 十年后在某处偶尔相逢 , 作者在与 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 作者正是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