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第四章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p78-79)

第一节宇宙的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

宇宙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可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一、微观层次(弱、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微观层次通常又分为粒子亚原子和原子分子两个层次。

随着原子核增大,质子间静电排斥逐渐增大,最终超过核力的约束,就不存在稳定的原子核,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平衡条件决定原子大小的上限。

二、宏观层次(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宏观物质是由大量原子分子形成的凝聚体系,其稳定条件是电子受原子核的为库伦吸引与电子之间因泡利不相容而有的排斥之间的平衡。密度随体积或质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增强并开始起作用。

三、宇观层次(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系列中,随着尺度和质量的增加,密度逐渐减小。万有引力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同,它不能屏蔽和中和,随着质量的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占支配地位的相互作用。

弱强相互作用和电脑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1661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概念,为科学地研究化学奠定了基础。

1803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用原子的概念阐明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所服从的定量规律,并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之比。这种始于化学的原子假说叫做“化学原子论”。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弥补了道尔顿原子学说中忽视了原子和分子区别的缺陷,两者结合成为“原子——分子学说”。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进程中,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第三节物质结构的基本单元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一、第一粒子——电子的发展

1897年,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称为“电子”。

电子有一种运动属性,叫做自旋,自旋是微观世界粒子特有的属性,电子是人类发现体现这种特性的第一个粒子。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电子是质量很小的粒子,成为轻子。电子的Q=-1,轻子数L=+1。

汤姆孙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二、质子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证实了质子的存在。参与包括强相互作用在内的一切相互作用。质子的质量大,称为重子。质子的重子数B=1。

三、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由于发现中子而获193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证明了原子包含质子,中子(氢原子例外),其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的总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目。中子不带电,参与强相互作用在内的一切相互作用。重子数B=1,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蜕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一个反中微子)(参见p84)反中微子是一种既无质量又不带电的粒子。

四、反粒子——正电子的发现

安德森通过观测云室照片,发现了正电子e+,正电子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认识反粒子的开端。正电子参与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电子的Q=+1,轻子数L=-1。同样,互为正反粒子的质子和反质子的质量m、寿命r、自旋J都相同,仅电荷数Q、重子数B 等符号相反。正反粒子相互作用的特征是它们碰撞时湮没,生成相加量子数为零的态。

五、原子核结构模型与π介子的发现

1936年,玻尔发现原子核的密度几乎都相同,因此提出了液滴模型。这个模型比较好地解释了核裂变现象。

宇宙间有两种普遍的相互作用,一是万有引力,一是电磁力。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为了解释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它们之间是通过交换π介子而实现的。汤川秀树指出,π介子的

自旋角动量J=0,参与强相互作用在内的一切相互作用。π介子有三种:π+介子,Q=+1;π0介子,Q=0;π-介子,Q=-1。汤川秀树还预言了π介子的质量mπ。

1937年,安德森在宇宙射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质量为电子207倍的粒子,它并不是传递核力的那种介子,而是另一种粒子叫做μ,属于轻子类。

1947年,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用乳胶研究宇宙射线终于发现了π介子,其质量是电子的273倍。以π介子传递方式产生的相互作用具有这样的特点:强度极大、独立于电荷、作用距离和作用时间均极短。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强相互作用。

六、第一代“基本粒子”

物理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P和中子n组成,通常就把质子和中子称为核子。核子由比电磁相互作用(电磁力)更强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核力)结合成原子核,原子核就会因为带正电荷的质子间的斥力而崩解。核力就是强相互作用力。核力仅在原子核线度(约10-13cm)范围内呈现,它是短程力。核力是一种强吸引的短程力。

七、超子的发现

1.∧超子的发现与奇异数S的引入

∧粒子有自旋角动量J,参与强相互作用的一切相互作用。Q=0。

∧粒子质量比核子(质子和中子)大,称为超子。超子也属于重子一类,∧超子的重子数B=1。奇异数是强子(重子和介子)的重要属性,它在相互作用过程前后的变化量的值是过程能否发生,是强作用、电磁作用或弱作用的判据。

2.Ω超子的寻找

1964年,在美国的布洛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在氢气泡室中发现了Ω-粒子,Ω-粒子的发现是超多重态理论的重大胜利。超子是奇异数S不为零的重子的通称。超子的寿命大于10-22s,以发射光子或以弱相互作用方式衰变。超子的发现说明,第一代基本粒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八、夸克模型

1964年,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提出了形象的、易于理解的强子结构模型——夸克模型,该模型认为“强子是由三个更基本的粒子(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组成”。

第四节微观粒子的性质

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微观粒子参与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表现为所有粒子之间的一种长程吸引力。

(万有引力:太阳系中任何两个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并且这一引力也存在于地面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这一引力的大小不仅与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而且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万有引力定律。)

2.电磁相互作用力

这种力是使同号电荷相互排斥而异号电荷相互吸引的一种长程力。电流产生、化学反应、原子和分子的构成、晶体的形成等,都是电磁力起的作用。建立电磁场理论的是苏格兰卓越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原子得以构成并保持其稳定性,全靠电磁力起作用。分子的形成则是靠电磁力的剩余作用。一切化学力都是剩余电磁力,即本质上是电磁力。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存在形式,全是由电磁力来约束的。

3.弱相互作用力

弱力属于微观力。在微观粒子世界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碰撞而实现的。

对于弱相互作用力来说,表现为中子的β衰变。即:中子衰变成质子、电子与电子中微子。实验测得这种力的强度比电磁力弱得多,于是把这种力称为弱力。

在费曼图中表现为:中子与电子中微子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碰撞后的中子改变方向,其固有能量与动量都发生改变,变成了质子(准确的说是:碰撞后中子改变运动方向,与观测时空成角,被观测成了质子)。同样,电子中微子也改变方向,固有能量与动量也发生改变,变成了电子(准确的来说是:碰撞后电子中微子改变运动方向,与观测时空成角,被观测成了电子)。

4.强相互作用

最初人们推测强力是一种能使原子核得以形成并保持稳定的力,故又称核力。

最早认识到的质子、中子间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是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根据夸克模型,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例如,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强作用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作用最强,也是一种短程力。强作用具有最强的对称性,遵从的守恒定律最多。强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强衰变,强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最短,强衰变粒子称为不稳定粒子或共振态。

5.强子、轻子和传播子

根据作用力的特点,可把微观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强子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它们由夸克组成。现有粒子中绝大部分是强子,例如质子、中子(根据夸克模型,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例如,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π介子等属于强子。

轻子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相互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轻子共有六种,即电子、电子中微子、缪子、缪子中微子、陶子、陶子中微子。电子、缪子和陶子是带电的,所有的中微子则不带电。陶子是1975年发现的重要粒子。它的质量很大,是电子的3600倍,质子的1.8倍,不参与强作用,仍属轻子,因而又称重轻子。

传播子也属于基本粒子。每一种力都通过一种相应的传播子来传播。弱子的传播子是W+、W-和Z0中间玻色子,它们是1983年被发现的,非常重,质量是质子的80-90倍。电磁力的传播子是光子。强力的传播子是胶子。引力的传播子叫引力子,由于引力作用太弱,极难探测到,至今尚未发现。

二、微观粒子的尺度

三、微观粒子的质量

微观粒子的质量是粒子的主要特征量。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包括从0到90GeV。光子、胶子是无静止质量的;电子质量很小,只有0.5MeV;π介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80倍;质子、中子都很重,接近电子质量的2000倍,约为1GeV;已知重要的粒子是Z0,其质量为

90GeV。已被确认的六种夸克,从下夸克到底夸克,质量从小到大。

四、微观粒子的寿命

粒子的寿命也不尽相同。电子、质量、中微子和光子及其各自的反粒子的寿命长,它们被称为稳定例子,也称“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粒子。(不稳定的意思是指这些粒子存在的时间很短)

五、正、反粒子对称

19世纪未(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测得了它的质量和所带的负电荷。1932年安德森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每一个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和轻子均是如此。反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它的本身。两个粒子是相互的反粒子,那么它们就有相反的电荷(电荷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和相同的质量。有些电中性的粒子,如光子,是它们自己的反粒子。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没,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六、微观粒子的自旋

粒子还有另一种属性——自旋。微观粒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它们的自旋角动量不同。自旋是在数值上描述粒子绕自己的轴旋转的快慢。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为整数的称为玻色子。光子、中间玻色子和胶子的自旋值是1。电子、质子、轻子和夸克的自旋量值是1/2。引力子的自旋值是2。希格斯粒子的自旋值是0。

七、微观粒子的电荷量

微观粒子的电荷量是微观粒子的重要属性。以元电荷为单位,质子带

电为+1,电子、缪子和陶子带电为-1,中子、胶子、引力子、希格斯

粒子和中微子不带电,上夸克、粲夸克和顶夸克带电为+2/3,下夸克、

奇异夸克和底夸克带电为-1/3。

八、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所有微观粒子都有

波动微粒二象性。

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

究的最新成果,物质

的最小构成单元是 B 分子夸克和轻子原子

人类至今认识到:世

界万物的千变万化,

可归结为四种基本

力,这四种力是 C 重力、弹力、压力、

电磁力

引力、压力、电磁力、

弹力

引力、弱力、电磁力、

强力

下列有关粒子、原子、

分子等从大到小排列

正确的是 A 原子、质子、夸克分子、质子、原子中子、夸克、质子下列有关光子、质子

等质量有大到小排列

正确的是 B 原子、光子、胶子质子、电子、光子质子、胶子、电子

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第4章 物质结构-原子结构习题

第4章原子结构习题目录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回答问题 一判断题 1 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这与宏观物体运动轨道的含义相同。()。 2以电子概率(几率)密度表示的空间图象即为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即为电子云。() 3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几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4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ψ∣2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几率)密度。() 5原子核外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系第五周期有50种元素。() 6原子序数为37的元素,其原子中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为5,0,0,+1 2(或-1 2 )。() 7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E(ns)

4.物质结构

习题四 一、选择题 1.氢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是() a.E ls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是() A.远去的帆船比桅杆先消失B.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C.发生日食现象D.麦哲伦环球航行 2.月球表面环行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月球表面隆起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雨水冲刷形成D.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3.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是否强烈无关的是() A.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B.发生日食现象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D.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4.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A.月面的海洋B.环形山C.比较低洼的平地D.地势较高的高原 5.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下列天体系统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太阳系、星系、银河系B.银河系、星系、地月系 C.宇宙、太阳系、地月系D.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7.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 C.碎土、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 8.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D.有平原、高原、山地 9.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有天然卫星月球B.地球的大小合适 C.地球上有空气和液态的水D.地球是固体星球 10.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表示地球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1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 12.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A.月球上总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D.月球上众多的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13.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第四章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p78-79) 第一节宇宙的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 宇宙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可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一、微观层次(弱、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微观层次通常又分为粒子亚原子和原子分子两个层次。 随着原子核增大,质子间静电排斥逐渐增大,最终超过核力的约束,就不存在稳定的原子核,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平衡条件决定原子大小的上限。 二、宏观层次(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宏观物质是由大量原子分子形成的凝聚体系,其稳定条件是电子受原子核的为库伦吸引与电子之间因泡利不相容而有的排斥之间的平衡。密度随体积或质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增强并开始起作用。 三、宇观层次(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系列中,随着尺度和质量的增加,密度逐渐减小。万有引力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同,它不能屏蔽和中和,随着质量的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占支配地位的相互作用。 弱强相互作用和电脑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1661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概念,为科学地研究化学奠定了基础。 1803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用原子的概念阐明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所服从的定量规律,并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之比。这种始于化学的原子假说叫做“化学原子论”。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弥补了道尔顿原子学说中忽视了原子和分子区别的缺陷,两者结合成为“原子——分子学说”。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进程中,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第三节物质结构的基本单元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一、第一粒子——电子的发展 1897年,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称为“电子”。 电子有一种运动属性,叫做自旋,自旋是微观世界粒子特有的属性,电子是人类发现体现这种特性的第一个粒子。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电子是质量很小的粒子,成为轻子。电子的Q=-1,轻子数L=+1。 汤姆孙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二、质子的发现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基本”粒子“不” 基本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浩瀚宇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在道教人看来,宇宙星空就像是一个有效的模型,只要将其建立,便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道教的教义算是一种哲学,他们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变而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人嘴里所说的“道”,是阴与阳未被判定之前的无极,是混沌的,他们用无极的图案来代表“道”。它无处不在,遍布各地,没有任何的形象与声音,它的数量永恒,没有增减。它没有名字,但却是最真实的存在。道教人把它称之为道。概括为:“道”是宇宙与天地的主宰者,是万物之始的演化者,这是宽泛的概念,没有对世界万物有一定认知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道教人对“道”的理解除了上述原理之外,还有关于“道”是神灵,而始祖为太上老君。“道”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精气、元气并存,灵气逼人、精神抖擞。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艳情,是虚无之体,造化的根本,是万物的本原与宇宙的主宰者。太上老君的一化三清说体现了道即为太上老君,是神灵的始祖。 他们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许多世纪,包括:洪元、太初、太始。他们的有这样

想法的依据在于道生万物。在世界没有天地时分,没有阴阳也没有任何形状的时候,只有太上老君独存于玄虚之中。这时候的万物无法识别,无法遇见,若是遇见,也无法看见是怎样的形状。之后,世界开始渐渐分明,从而出现洪元世纪,是道都创世纪的第一世纪。 洪元世纪为一,在此之后,世界经历了万劫,从而形成百成,在百成之后的八十一万年后,形成了太初,太初,是第二大世纪,为二。 太上老君(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欣赏) 在第二大世纪过后的不久,便迎来了第三大世纪,太始。这时候的太上老君,已经下凡,在民间为师,并口诉《太始经》,教人们如何置立于天下,这样的世纪以及之前的所经历的世纪被道教人称为“上古”。 而之后的中古形成于最为混沌之时,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天生五气,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虽然混沌,但是人们的一些沿用至今的生产关系得到确认,是关键的环节。 道教人认为,在之后的世纪里,太上老君先后下凡为师,教人们以生产、生活,医学、文学等各种学问。综上所述,太上老君为世界的创世主,是道教创世纪的主要线索以及基本内容,是万物之始,是道教宇宙结构的根基。

物质结构基础补充习题答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多电子原子的能量E由(B)决定 (A)主量子数n (B) n和l (C) n,l,m (D) l 2.下列原子中哪个的半径最大(D) (A) Na (B)Al (C)Cl (D)K 3.现有6组量子数 ○1n = 3, l = 1, m = -1 ○2n = 3, l = 0, m = 0 ○3n = 2, l = 2, m = -1 ○4n = 2, l = 1, m = 0 ○5n = 2, l = 0, m = -1 ○6n = 2, l = 3, m = 2 其中正确的是(B) (A)○1○3○5(B)○1○2○4(C)○2○4○6(D)○1○2○3 4.主量子数n = 4, 1 2 s m=±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D) (A) 4 (B)8 (C)16 (D)32 5.下述说法中,最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B) (A)需要用四个不同的量子数来描述原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B)在一个原子中,四个量子数相同的电子不能多于一个; (C)充满一个电子壳层要2、8或18、32个电子; (D)电子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原子轨道沿着x轴相互靠近或发生重叠时,能形成π键的是(AD)(A)p y-p y (B)p x-p x (C)p x-p y (D)p z-p z 7.由解薛定谔方程所得到的原子轨道是指(B) (A)波函数ψ(n,l,m,m s) (B)波函数ψ(n,l,m) (C)概率密度(D)电子云的形状 8.按近代量子力学的观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ABC) (A)具有波粒二象性(B)可用ψ2 表示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 (C)原子轨道的能量呈不连续变化(D)电子运动的轨迹可用ψ的图象表示 9.元素Mo(原子序数为42)所在周期、族号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答(C)(A)第六周期VIII 族, 5d76s1 (B)第五周期VIB族,4d45s2 (C)第五周期VIB 族, 4d55s1 (D)第六周期VIIB族,5d56s2 10.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素有............(C)。 (A) 1种;(B)2种;(C)3种;(D)4种。

4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_河北农大

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氢原子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电子在r<53pm的区域出现的概率密度大 B. 电子在r=53pm处出现的概率最大 C. 电子在r=53pm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 D. 电子在r>53pm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和概率密度随r的增大都减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ψ│2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B. │ψ│2图形与ψ图形相比, 形状相同, 但│ψ│2图略“瘦”些 C. │ψ│2在空间分布的图形称为电子云 D. │ψ│2值一定大于ψ值 3.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即一个空间运动状态),需用的参数是。 A. n,l B. n,l,m C. n,l,m,m s D. 只需n 4.下列关于p轨道电子云形状叙述正确的是。 A. 球形对称 B. 8字形平面 C. 极大值在x.y.z轴上的双梨形 D. 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 5.n=4时m的最大取值为。 A. 4 B. ±4 C. 3 D. 0 6.对于原子中的电子,下面量子数组容许的是。 A. n=3, l=1, m=-1 B. n=3, l=1, m=2 C. n=2, l=2, m=-1 D. n=4, l=-2, m=1 7.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 数是1或是0 B. 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 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 D.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8.下列多电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为。

A. 3, 2,-2,-1/2 B. 2, 0, 0,-1/2 C. 2, 1, 1,-1/2 D. 3, 1, 1,-1/2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子所受屏蔽效应越强,电子能量越低 B. 电子的钻穿效应越强,电子能量越低 C.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结果引起能级交错 D. n值相同,l越小,则钻穿效应越强 10.下面按电离能增加的顺序排列的是。 A. C,P,Se B. O,F,Ne C. B,Be,Li D. Li,Na,K 11.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是。 A. F B. Cl C. Na D. H 12.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 310 B. 3d10 C. 3s23p63d2 D. 3s23p64s2 13.有A、B和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A. B<C<A B. A<B<C C. C<B<A D. B>C>A 14.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 PBr3 B. CH4 C. BF3 D. H2O 15.下列各组物质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A. HI>HBr>HCl>HF B. H2Te>H2Se>H2S>H2O C. CH4>GeH4>SiH4 D. NH3>AsH3>PH3 16.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A. NF3 B. NO2 C. PCl3 D. BCl3 17.已知某元素的序号小于36,此元素失去三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的轨道内电子恰好半充满,此元素序号为。 A. 25 B. 26 C. 27 D. 28 18.下列物质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 K2O>CaO>PH3>NH3 B. CaO>K2O>PH3>NH3

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四篇第十三章B宇宙的基本结构_学案设计(无答案)

宇宙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己生活的地球的情况。 (2)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3)知道银河系的大致结构,知道宇宙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以“宇宙的结构”为专题,以地球到宇宙为主线,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了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的过程。 (2)通过观察图表、图片,经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3)通过建立地月系模型,描绘太阳系和银河系及猜想宇宙的大致图景,体验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与交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 (2)通过查阅资料、归纳交流、大胆猜想的过程,体验成功,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验宇宙的奥秘是通过人类的长期观察和探索并逐步被人们所认知的。 (4)通过宇航员的视角来发现地球上我们的家园的景象,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阐明宇宙不同层次结构的特征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难点:本节内容难点是如何通过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和证据来推断宇宙的结构,并建立物理模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两个物体间的引力F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成反比,这条规律叫做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 2.万有引力公式中的G称为_______常量,由精确实验测量可知G=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利用扭秤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_________常量。 二、新课教学 思考: 1.如果“旅行者”2号这个太空“漂游瓶”在某一天被天外的智慧生命发现,他们能理解我们的音乐、思想和感情吗? 2.如果你有机会向太空中的其他智慧生命族群说明你已掌握的最重要的物理知识,你会如何表达? 问题: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宇宙结构的? 1.地球和月亮 (1)在地面上我们如何知道大地是球状的? 常识:地球是一颗直径为_________km、质量为______kg的行星,以30km/s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 (2)从北极星附近的星星长时间曝光照片,你知道什么? (3)月球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从地球上看,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一些月海,因此我们推断月球总是以______对着地球。月球的存在对地球产生了许多影响,比如潮汐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影响而产生的。 常识:月球的平均直径为____km。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图中显示的是月球背向地球那一面的地貌,为什么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比面向地球那一面更加粗糙不平? 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_造成的,但太阳的引力也对地球上的潮汐产生影响。图中描述了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两种情况,请判断哪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潮汐更大一些?为什么? (4)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目成前,在有关月球因的所有假设中,证据比较充分的是一种被称为_____的假设。 2.太阳和行星 (1)太阳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呢? (2)太阳系有怎样的结构?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______,也被称为“_________”它们的外壳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核心都是铁等金属。 (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是指离地球距离较远的行星,也称为______。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体积巨大的气态行星,没有坚固的外壳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习题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 2.电子能级量子化的最好的证明是( ) A、线状光谱 B、连续光谱 C、α粒子的散射实验 3.n=3的原子轨道的形状有( ) 种,共有( ) 个轨道,总共可容纳()个电子。4.29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外层电子构型(),属于()分区,此元素位于第()周期第()族,其+2价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属()电子型。 5.第四周期ⅥB元素符号为(),原子序数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外层电子构型为()其+3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此原子有()个能级,()个能级组。 6.ⅣB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通式为()。 A、ns2nd2 B、ns1nd3 C、(n-1)d3ns1 D、(n-1)d2ns2 7.某金属中心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价电子可以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也可有5个未成对电子,其中心离子是()。 A、Cr(Ш) B、Fe(Ⅱ) C、Fe(Ⅲ) D、Mn(Ⅲ) 8.下列何种物质在形成配合物时不能作为配位体()。 A、CN-B、NH4+C、CH3NH2D、NH3 9.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的分子是()。 A、NH3 B、PH3 C、BCl3 D、H2S; 10.SiH4,NH4+,BF4,其中心离子采用sp3杂化,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 A、三角锥形 B、四面体 C、四边形 D、正方形 11.OF2是V字形分子,氧原子成键的轨道类型是()。 A、2个P轨道 B、sp杂化 C、sp3不等性杂化 D、sp2杂化 12.磁量子数为零的轨道都是S轨道。判断对错()。 13.下列哪种波函数不合理() A、Ψ(2,1,0) B、Ψ(2,2,0) C、Ψ(2,0,0) D、Ψ(1,0,0) 14.σ键是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以()方式重叠; π键是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以()方式重叠。 15.Co(Ⅲ)以通式CoCl m·nNH3生成八面体配合物,1mol配合物与Ag+作用生成1mol AgCl 沉淀,m和n的值为( )。 A、m=3,n=6; [Co(NH3)6]Cl3 B、m=3,n=5; [Co(NH3)5Cl]Cl2 C、m=3, n=4; [Co(NH3)4Cl2]Cl D、m=3, n=3; [Co(NH3)3Cl3] 16.键具有极性时,组成的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判断对错( )。 17.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 A、H2S B、CO2 C、NH3 D、CH4 18.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小的是( )。 A、NH3 B、PH3 C、H2S D、SiH4 E、CHCl3 19.在水分子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平方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

第十九章原子核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第十九章原子核 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 教师讲述: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二)新课教学 1、“基本粒子”不基本 教师讲述: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

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2、发现新粒子 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新粒子”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特点? (2)通过科学核物理实验又发现了哪些粒子? (3)什么是反粒子? (4)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与π介子 (2)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反粒子,现在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 (3)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 (4)按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师生共同总结并举例: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 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电子中微子…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胶子… 3、夸克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夸克模型”部分并思考问题:上述粒子是不是最小单位,有没有内部结构呢?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哪几种?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quark )。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为元电荷的3 2+或31-倍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教师提示:科学家们还未捕捉到自由的夸克。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闭”。能否解放被禁闭的夸克,是物理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夸克模型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正由于一个一个的突破才使得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提到要了解宇宙起源需了解物质的组成的粒子,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中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宇宙的理论竟然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宇宙的基本结构

宇宙的基本结构 一、星系 1.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2.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小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这八大行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

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它恒星系地月系其它行星 2.太阳 太阳是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106Km,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的为2×1030Kg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太阳辐射(光),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达到4×1026J,太阳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 3.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离太阳较近称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远称外行星。内行星有坚硬的外壳,外行星无坚硬的外壳,体积巨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共面性:轨道面之间的倾角小于4°,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运动。

近圆性:轨道的偏心率接近0,近似圆轨道。 三、地月系 1. 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双星系统称地月 系。 2.地球 地球是一颗直径约为12756Km、质量约 为6.0×1024Kg的行星,以约30Km/s的平均 速率绕太阳公转,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温度15度,大部风地区分布着液态水,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 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住较多的大气和水。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大气,非常适合生物的呼吸。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适中,适合生物的生存。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参考答案 4-1 基态原子(1);激发态原子(3)、(4)、(6);表示错误(2)、(5) 4-2 最易失去电子(4);最难失去电子(1) 4-3 (1)零族;(2)Mn;(3)Cu;(4) Sc;(5) Cs;(6) ⅧA;(7) Cs F;(8) ⅠB; 4-4 全错;可改写为:(1)3,0,0,+1/2等;(2)2,1,0,-1/2等; (3)1,0,0, -1/2等; (4)2,1,-1,-1/2等 (5) 2,1,+1, +1/2等 4-5 (1) n=2, l=1, 3 (2) n=4, l=3, 7 (3) n=6, l=0, 1 (4) n=5, l=2 , 5 4-6 (1)n=3(4,5,6,7);(2)l=1 or 2 (3) m s=+1/2 or-1/2 (4) m=0 (5)l=0,m=0, m s=+1/2 or-1/2 4-7 (5) < (3) < (6) < (1) = (4) < (2) 4-8 (1) 18Ar 1s22s22p63s23p6(3) 53I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 (2)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4) 47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1 4-9 价电子层结构周期族区最高正氧化态电负性相对大小 (1)4s1 4 ⅠA s +1 (2)3s23p5 3 ⅦA p +7 (2) >(4) (3)3d24s2 4 ⅣB d +4 (3) > (1) (4)5d106s2 6 ⅡB ds +2 (4) > (3) 4-10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48号;ⅡB族; Cd 镉 4-11 元素外层电子构型族金属或非金属电负性相对大小 甲3s23p5 ⅦA 非金属大 乙3d24s2ⅣB 金属小 4-12 (1)Ni镍;(2)Cs铯;(3)Be铍;(4)Cl氯;(5)Mn锰 4-13 (1)四个电子层,1s2s2p3s3p3d4s电子亚层; (2)7个能级的4个能级组;(3)12;(4)2;(5)4 4-14 A:1s22s22p63s23p63d34s2 23 钒V ;B: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34 硒Se 4-15 (1)√;(2)√;(3)×;(4)× 4-16 C2H2:σ键3,π键2;PH3:σ键3,π键0;CO2:σ键2,π键2;N2:σ键1,π键2;SiH4:σ键4,π键0 4-17 (1)乙醇(氢键)>二甲醚;(2)丙醇(分子量大)>甲醇,乙醇; (3)丙三醇(分子量大)>乙醇;(4)HF(氢键)> HCl 4-18 (1) NaCl大,PCl5小;(2) CsF大,LiF小;(3) HF大,HI小; 4-19 极性分子:(1)(5)(6)(7)极性键,非对称μ≠0 ;非极性分子:(2)(3)(4)(8)对称μ≠0

浙教版初中科学地球与宇宙新教材

初中科学自主学习检查 (第二章第一、二节) 班级姓名学号 得分 A卷 一、选择题(40 %) 1.有关地球形状的是……………………………………………(B)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大地是一个圆盾 D.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2.赤道的周长是…………………………………………………… ( C) A.约4万里 B.约8千米 C.约4万千米 D.约2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是…………………………………………… ( A ) A.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桅杆比船身先消失 C.同时消失 D.都不消失 4.地图与实地相比,都是按照一定比例………………………… ( D) A.放大 B.相等 C.有放大有缩小 D.缩小 5.地图最基本的语言是…………………………………………… ( A ) ①方向和比例尺②图例和注记③经线④纬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③ 6.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是……………………………………… ( C ) ①地球仪上连接两极的线②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线长度相等④指示东西方向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7.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所有的纬线都自成圆圈 ②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③每一个纬线圈都长度相等 ④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划分东西两半球的经线是…………………………………………………( A ) A.西经20度、东经160度经线 B.0度经线、180度经线 C.东经20度、西经160度经线 D.0度经线、东径160度经线 二、简答题(29 %)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一)填空(20分) 9.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的半径是6378 千米,它比两极方向的半径长21千米。 10.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冶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11.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 1:100000 ,表示的范围小 , 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 ; 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0000 , 表示的范围大 , 描述的内容比较简单。 (二)配伍题( 9分 ) 12.在下表中填上相关内容 三、活动、探究题(31 %) 13.用乒乓球或其它球体制作一只小型地球仪,画上七大洲与经纬线。通过制作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制作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