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叫兔病毒性败血症或兔出血性肺炎,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成毁灭性流行,发病急,发病率低,可达70¥-100%,死亡率可达90%-100% 。

1、症状:本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最急性:多见于流行初期,病兔未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或仅在前数分钟内突然尖叫、冲跳、倒地与抽搐,部分病兔从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

急性:较最急性发病较缓,病兔出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急促等等症状。

慢性:多发生在1-2月龄的幼兔、出现轻度的体温升高,精神不良,食欲减退,消瘦及轻度神经症状。病因多发在2日左右,2日以上不死者可逐渐恢复。

2、诊断: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快,青年兔和成年兔子多为急性死亡,幼兔多为慢性,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或很少发病。

3、防治:本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预防本病的发生,做好日常卫生防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病兔及被传染的饲料和兔产品,对新引种兔做好隔离观察。定期接种灭活兔瘟疫苗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6月龄以上成兔颈部皮下注射1-2毫升,幼兔1毫升,新断乳幼兔初免在35日龄前后接种为好,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一般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成兔每4-6个月免疫一次。一旦发生本病流行,应尽早封锁兔场,隔离病兔,死兔应深埋或烧毁,兔舍、用具彻底消毒,必要时对未传染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败血症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败血症是病原菌入血导致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B.少量细菌入血无症状为菌血症。 C.少量细菌入血有中毒症状为败血症。 D.败血症伴全身多处脓肿为脓毒血症。 E.感染性休克伴2个或以上器官衰竭为严重败血症。 2、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氧氟沙星 D.红霉素 E.万古霉素 3、休克的实质是() A.收缩压下降 B.舒张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微循环灌注不足 E.中心静脉压下降 4、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左心室的压力 B.左心房的压力 C.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D.主动脉内的压力 E.肺动脉内的压力 5、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是() A.革兰氏阴性细菌 B.革兰阳性细菌 C.原虫 D.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下面错误的是: A.肠杆菌科细菌。B.不发酵杆菌。C.脑膜炎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E.类杆菌。 7、反映休克扩容治疗效果最简单明确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8、治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 ) A.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应用强心药物 E.应用升压药物 9、扩容治疗的有效指标不包括() A.收缩压>90mmHg B.脉压>30mmHg C.脉率<100次/分 D.呼吸<18次/分 E.尿量>30mml/h 10、感染性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 A.10%碳酸氢钠B.11.2%乳酸钠C.22.4%乳酸钠 D.5%碳酸氢钠E.10%葡萄糖酸钙

病理学-败血症

败血症 概念:败血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也称为“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一般是在机体抵抗力极度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很快突破机体的免疫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大量生长繁殖,散布到全身各器官,使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状态。 细菌一般不在机体的循环系统内繁殖,血液内出现细菌,是细菌感染灶内的细菌向血液倾注,而机体一时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的结果。 败血症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许多传染病或非传染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死因。败血症和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败血症的区别 菌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突破防卫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但在血液中并不生长繁殖,而是呈一过性的,这可能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或带菌现象。 毒血症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机体中毒(例如:破伤风)。毒血症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次也和全身物质代谢,肝肾的解毒,排毒障碍有关。 脓毒败血症:如局部感染化脓,化脓性细菌以栓子的形式进入血液,随血转移到全身,在其它组织、器官形成转移性化脓病灶。与败血症具有相似的病理变化。 不同是:化脓性细菌从病灶侵入血液和淋巴,以栓子的形式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形成颗粒不一、大小不等的转移性化脓灶。 由于感染引起脐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液转移到肺脏和四肢关节等部位。形成化脓性肺炎或化脓性关节炎。 脓毒败血症也可常在某些传染病中看到,马腺疫和坏死杆菌病时,在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往往出现转移性化脓灶。 除此以外,还有病毒血症和虫血症。 病毒血症是指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病毒性败血症。 虫血症是指原虫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败血性原虫病。 二、败血症的机理 无特定的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入机体,均可以引起败血症。 很多的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都可以造成败血症,如,炭疽、猪丹毒、鸡新城疫等,常常都以败血症为死亡的结局。 一些慢性传染病(鼻疽、结核)。虽然表现为局部炎症,但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以出现败血症形成。这种败血症,我们称之为“传染病型败血症”。 还有一种败血症是由非传染性病原体引起,不属于传染病的范畴,这种败血症不传染其他动物。而是由于机体局部病变,继发感染了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腐败杆菌所引起,在局部炎症的基础上发展为败血症,称为“感染型创型败血症”。 由非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在局部产生一个综合的复症,称为“侵入门户”。 首先在侵入门户表现充血、淤血、肿胀和炎症反应。 然后由于病原的扩散,感染门户周围的淋巴管和静脉管发炎,局部结肿胀。 有时机体极度衰竭时,往往局部炎症反应不明显,病原即可侵入血液循环发生败血症,这时侵入门户表现不明显。由于传染性病原菌和病毒引起的败血症侵入门户一般不明显“隐原性败血症”。 三、败血症的分类和病变特点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败血症可分为两类:传染病型败血症、感染创型败血症。(一)传染病型败血症 传染病型败血症由于动物呈现菌血症败血症状态,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出现一系列的

兔子常见疾病兔病毒性出血症和防治

兔子常见疾病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和防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的常见疾病和学会一定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 2、对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1.病原:水疱性口炎病毒。 2.流行特点:本病常在兔场广泛流行,多发于 1~3 个月龄小兔,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成年兔发生较少,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3,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多因采食被污染的饲料经口传染,或饲喂霉烂、粗硬饲料,引起口腔黏膜受损,感染发病。 4,诊断方法: (1)潜伏期为 3~7 天。病初,病兔口腔粘膜潮红、充血,随后在唇、舌、硬腭及口腔粘膜等处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的水疱,水疱内充满含纤椎素的清亮液体。 (2)不久,水疱破溃,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随着流涎使下颚、髯、颈、胸部和前爪沾汤,该处的绒毛粘成一片。局部的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外生殖器也可见溃疡性的损害。常由于细菌的继发感染而引起唇、舌和口腔其他部位粘膜的坏死,并伴有恶臭。由于口腔损害,食欲减退或不食,随着损害加重,病兔发热、沉郁、腹泻、日渐消瘦、虚弱。病程一般 2~10 天,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5.防治措施: (1)2%硼酸溶液 15~30ml 清洗口腔后涂以碘甘油。 (2)青黛 0.5g 白芨 1g 白蔹 1g 甘草 1g 。共研末,每次 0.2g 吹入患部,每天 3 次,连用 3~5 天。 (3)青黛 10g,黄连 10g,黄芩 10g,儿茶 6g,冰片 6g,桔梗 6g。共研末,每次 2~3g 内服。每日 3 次。连用 3~5 天。 (4)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饲喂新鲜、柔软的草料,避免尖锐物损伤口腔黏膜。(5)加强对兔舍、兔笼、用具等的消毒卫生工作。可选用1-2%氢氧化钠溶液作喷雾、浸洗消毒。 (6)每只病兔皮下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利巴韦林0.1克,每天2次。⑷取板蓝根90克、黄芩60克、黄柏60克、野菊花60克、金银花60克、甘草90克,加水6000毫升,用文火煎汁至3000毫升,每只兔每次灌服5-10毫升,每天3次 预防:本病尚无疫苗,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调剂品种时,引进的种兔,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健康无病,才可入群。坚持常规消毒。发现病兔,必须立即隔离,进行处置。

细菌性败血症和出血病的区别

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的研究报道不少,提出的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病原菌,此病的名称也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的。也有叫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出血病的,由于以前病因未查明,在1990年暂时统一用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这一名称。目前基本查明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故有些学者建议称该病为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体] 迄今报道的病原菌有多种,但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 孙其焕等(1991)报道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徐伯亥(1991)报道,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在3-4月份,鲢鳙鱼的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是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5月底以后整个高温季节为气单胞菌和弧菌。汪开毓等(1992)报道,鲤鱼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这种嗜水气单胞菌呈杆状,两端钝圆,中轴端直,0.5-0.9×1.0-2.0微米,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能运动,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少数染色不均,呈两极染色。琼脂平板上,菌落圆形,培养24小时,直径0.9-1.5毫米,48小时增至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微凸,边缘整齐,不产生色素。R-S选择培养基上呈黄色圆形菌落,在假单胞菌分离培养基上不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阳性,2,3-丁二醇脱氢酶测定阳性。 据陆承平(1991)报道,此种病原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毒性及细胞毒性;将该毒素注射小白鼠和鲫鱼均有强烈的致死性。 [流行情况] 本病曾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内个别养殖场(如北京、浙江、江苏)有所发生,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1986年10月又在上海市崇明县个别养鱼场的一足龄半异育银鲫发生大批死亡,其特征是病鲫充血、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并发生溶血,故当时称为银鲫溶血性腹水病。接着于1987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流行,至1991年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川、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山东、辽宁、吉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危害的对象主要是白鲫、普通鲫、异育银鲫、团头鲂、鲢、鳙、鲤、鲮及少量草、青鱼等。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以2龄成鱼为主,且不仅是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水库养鱼等也都发生。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10月份后病情有所缓和。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 此病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经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 (1)近年来放养密度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大幅度提高,但鱼病的预防工作未能

兔子常见疾病兔病毒性出血症和防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地常见疾病和学会一定地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 、对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地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病原:水疱性口炎病毒. .流行特点:本病常在兔场广泛流行,多发于~个月龄小兔,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成年兔发生较少,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多因采食被污染地饲料经口传染,或饲喂霉烂、粗硬饲料,引起口腔黏膜受损,感染发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诊断方法: ()潜伏期为~天.病初,病兔口腔粘膜潮红、充血,随后在唇、舌、硬腭及口腔粘膜等处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地水疱,水疱内充满含纤椎素地清亮液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久,水疱破溃,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随着流涎使下颚、髯、颈、胸部和前爪沾汤,该处地绒毛粘成一片.局部地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外生殖器也可见溃疡性地损害.常由于细菌地继发感染而引起唇、舌和口腔其他部位粘膜地坏死,并伴有恶臭.由于口腔损害,食欲减退或不食,随着损害加重,病兔发热、沉郁、腹泻、日渐消瘦、虚弱.病程一般~天,最后因衰竭而死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防治措施: ()%硼酸溶液~清洗口腔后涂以碘甘油. ()青黛白芨白蔹甘草 . 共研末,每次吹入患部,每天次,连用~天. ()青黛,黄连,黄芩,儿茶,冰片,桔梗.共研末,每次~内服.每日次.连用~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创造良好地饲养管理条件,饲喂新鲜、柔软地草料,避免尖锐物损伤口腔黏膜. ()加强对兔舍、兔笼、用具等地消毒卫生工作.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喷雾、浸洗消毒. ()每只病兔皮下注射青霉素万单位,利巴韦林克,每天次.⑷取板蓝根克、黄芩克、黄柏克、野菊花克、金银花克、甘草克,加水毫升,用文火煎汁至毫升,每只兔每次灌服毫升,每天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预防:本病尚无疫苗,要坚持自繁自养地原则,调剂品种时,引进地种兔,要隔离观察个月以上,健康无病,才可入群.坚持常规消毒.发现病兔,必须立即隔离,进行处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子常见疾病仔兔轮状病毒病地症状和防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地仔兔轮状病毒病地症状和学会一定地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仔兔轮状病毒病 、对仔兔轮状病毒病地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本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由轮状病毒引起地仔兔地一种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地肠内容物及粪便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根除而每年连续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小时,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病兔地会阴部或后肢地被毛都粘有粪便、体温不高、多数于下痢后天左右,因脱水衰褐而死亡、死

败血症

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英文名称septicemia 就诊科室内科,传染科,外科 常见病因细菌,真菌 常见症状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大,神志改变,休克等 白血病与败血症在临床上可有相似的表现,但两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 英文名称septicemia 就诊科室内科,传染科,外科常见病因细菌,真菌常见症状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大,神志改变,休克等 病因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临床表现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 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 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 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