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页1 第

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

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页2 第

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5、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页 3 第

《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课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教科版第二册课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

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公开课用

17、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特点。 3. 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读中感悟对人要有礼貌。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1. 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理解介绍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用途的词、句子,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3. 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课前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课件出示谜语: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喜欢吃蚊虫,爱在墙角住。出示壁虎图片,介绍壁虎。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让学生注意“壁虎”两个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用自己 的方法记住“借”字。指导书写“借”。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出示学习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出示词语。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条蛇 逃走难过姐姐新尾巴 (二)同桌合作,找出新认识的字,纠正读音。 (三)师生做“我指你认”识字游戏。课件出示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 题自由读课文。 (一)为什么借尾巴? 1. 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文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页1 第 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

21小壁虎借尾巴

21小壁虎借尾巴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ín hǎo páxínɡ 二、读一读,换一换,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难过——() 2.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高兴——() 3.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掌握——() 三、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A.掌握方向 B.赶蝇子 C.拨水 1.小鱼的尾巴用来()。 2.老牛的尾巴用来()。 3.燕子的尾巴用来()。 四、课内阅读。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1.从选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2.小壁虎因为()而难过。A.借不到尾巴B.自己没有尾巴 3.小壁虎需要借尾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动物的耳朵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是一个小洞。那儿有一撮突起的毛,耳朵就隐藏在毛里面,所以虫子钻不进去,雨水也淋不着。狗的耳朵能竖起来,还能转动,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到。松鼠的耳朵毛茸茸的,很大。它成天在树林里跑来跑去,用这对大耳朵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被树枝刺伤。你看,动物的耳朵多有趣!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保卫——() 整天——() 2.连一连。 鸡耳朵毛茸茸的 狗耳朵长在眼睛后面 松鼠耳朵能竖起来 3.()的耳朵能转动,能够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A.鸡 B.松鼠 C.狗 4.松鼠的耳朵能()。A.让虫子钻不进去B.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被树枝刺伤 六、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妙用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知识点 导读:《小壁虎借尾巴》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壁虎借尾巴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原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字词学习】** 字:捉、咬、挣、摇、摆、转

词:尾巴、壁虎、告别、蝇子、屋檐、掌握 **【重点句子】** 1.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3.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向前爬去。 4.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5.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练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nǎlizhènɡzàifānɡxiànɡ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借()逃()难() 错()桃()推()

公开课《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按着小壁虎挣断尾巴、借尾巴、又长出新尾巴的过程来写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学生分析】 小学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主体,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实物投影、实物(小金鱼)、简笔画、小壁虎图片以及音乐磁带和头饰等生动形象的教具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的感知中,逐步掌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 【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分小组准备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头饰。(学生) 3.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用途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壁虎) 2.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 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6.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及教 学设计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描写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

尾巴的经过,讲述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学生分析】 小鱼、老牛、燕子和小壁虎这几种小动物,是我班学生喜欢的,课文以童话故事的手法说明了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非常高,本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还需继续加强,因此,设计教学时,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4、懂得礼貌对人、与人说话要和气。 【教具准备】 1、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四种动物的图片和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课件显示生字新词) 2、教师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小壁虎借尾巴》。在上新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谁认得的生字宝宝多。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从而也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教学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头饰、一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和特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出示壁虎投影片,问: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小动物,你看他是谁呀吗? (随机板书:壁虎) 你能带大家读准这个词吗? 指名读,跟读。 2、你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 (随机板书:尾巴) 3、是呀,这只小壁虎没有了尾巴,他要向别人去借尾巴。 把课题板书完整,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指名读,齐读。 4、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 (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 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同桌相互交流。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精选)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3. 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是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具: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壁虎) 2.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 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 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 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6.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墙壁蚊子咬断拨水甩尾巴赶走傻孩子转身 (1)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再读。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8.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 9.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 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621小壁虎借尾巴教案(1)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1.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1.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小壁虎借尾巴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描写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述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㈡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低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以及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大致了解内容。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的词句和每一段的意思,了解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获得文明礼貌的教育。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程序 ㈠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找壁虎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教具准备。 ㈡学习新课:

合小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民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小壁虎?”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教学光盘,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样子,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中,利用幻灯复合片进行生字教学。如:采用幻灯复合片换偏旁,借“准”教“难”,促使学生兴趣高涨,教学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着。 ㈡激发悬念多思法教师贩主导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激发创造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1.审题设疑。齐读课题后,鼓励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等等,为下文作了铺垫,教学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 2.情节设疑。利用课文片断,启发想象,如“小壁虎没了尾巴会怎么想?小鱼不借尾巴给小壁虎,他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想象。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㈢以读为本,渗透思想教育,训练语感。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西关小学孙秀敏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能把尾巴借给他,他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他自己长出的新尾巴。 2.主题思想: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3.语言特色: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 文中语言优美,特别是动词的使用非常精巧,朗读教学时应适当品析,引导学生感悟用词的准确。 文中对话较多,且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没有注音,这是锻炼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图画阅读的好机会。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壁虎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时称为守宫。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能使尾部断落,然后逃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2.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着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用处不同。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牛有长长的尾巴,末端长着丛生的毛。当它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在尾巴里储存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就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3. 构词 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游来游去飘来飘去 找来找去摇来摇去滑来滑去扭来扭去摸来摸去 4.儿歌欣赏《比尾巴》《尾巴》,附《尾巴》原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 我立足发展“以学生探讨为主、多样化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与环境(包括网络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自主做”来获取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协商学习;学会自身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柯文与科普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挣断尾巴逃走了,说明壁虎的尾巴有“逃生”的用处 ——多亏了挣断尾巴,才保住了性命。没有尾巴太难看了,于是,小壁虎要去借尾巴。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讲了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结果都没有借到,原因就是:它们的尾巴都有用。第六、七自然段讲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难过,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笑着告诉它已经长出新尾巴了。这又告

诉了我们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文章反复采用相同的句式,叙述了不同的内容,既易于学生接受,又富有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强,喜欢动脑筋,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较好。因此,本节课我想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分析文中内容。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表演课文的过程中获得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对 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媒体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通过收集、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增强学习的开放性。 课前让学生预习或了解、试图理解或探讨学习内容,为了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我还搜集了一些动物尾巴的图片和资料,这些精心的课前准备让孩子们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1《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教材解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了尾巴。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正在小壁虎难过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尾巴。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本文是继《小蜗牛》《咕咚》之后的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除了运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还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课文结构清晰,其中第3、4、5自然段情节反复,可作为学生仿说仿写的范例。准确、丰富的词语运用是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如,“小鱼摇着尾巴”“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摇、甩、摆”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尾巴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有趣,富有变化。 本文配有六幅插图,教学中可以利用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并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作为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形声字构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大胆猜读字音、字义。如,“墙”可借助第一幅插图猜字音、字义;“蚊、咬、赶、房、转”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并理解字义;“拨、甩”在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还可演示动作,并联系生活进行拓展,如“拨钟表”“甩头发”等。“甩”的字形可与“用”比较。“断、傻”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生字字音、字义的几种方法,发展学生自主识字、阅读的能力。 2.写字。 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捉、姐”2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长短和笔画的穿插。 “条、您、草”3个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部分的收与放,“条”字的下半部分书写时不要写成“木”。 “爬、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继续巩固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重点指导“爪”和“户字头”的书写。 本课7个字书写要点:

21.小壁虎借尾巴 优秀教案

21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角住,专吃蚊蝇虫。(打一动物) 谜底:壁虎 今天我们会认识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他在忙着借尾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2.相关链接: (1)壁虎:壁虎是爬行动物,旧称守宫,也叫蝎虎。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

有吸盘,能在墙上爬行,有长长的尾巴。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 (2)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断了还能生长? 当壁虎遇到敌人攻击时,它的肌肉剧烈收缩,使尾巴断落。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练一练,巩固学生多音字的识记情况; 5.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6.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7.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8.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捉: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第九笔撇的收笔穿插到提的下方,最后一笔捺写得较舒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精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欣赏口味,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燕子、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蛇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应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学建议 1.词句教学。 本课词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是看图或看实物。像“小壁虎、墙角、蚊子、蛇”这些词,通过看图或看实物即可明白,不用多讲。二是朗读。如“难看”,可通过朗读句子“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来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觉得没有尾巴很不好看,心里很难过。三是做动作。本课有不少讲尾巴怎么动的词,如“摇、拨水、甩、赶蝇子”等,可通过做些示意动作来理解。通过做动作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如“摇”可用手做摇摆的动作,“甩”可通过甩一根绳子(头上拴些东西)来理解。理解时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摇”和“拨水”联系起来理解,“甩”和“赶蝇子”联系起来理解,这样有

助于学生弄清动物尾巴的作用。四是联系生活实际。如读到燕子尾巴时,抓住“摆、掌握方向”,让学生联系方向盘来理解。 2.朗读指导 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焦急的心情,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然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读小鱼、牛、燕子的话时,要把“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读重一点,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应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读小鱼姐姐、燕子阿姨的话和小壁虎的声音时也应有所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情感教育 文章也表现了小动物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品质,可借此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教学目标 1.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捉、条”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对话语气。 难点: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课件【三篇】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课件【三篇】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难看、姐姐、拨水、吃草、伯伯、空中、方向、难过”等词语。认识“壁、虎、逃、蝇、姨”5个字。 2、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你见过壁虎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课件。) 看图观察总结,壁虎是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可附在墙上爬行,有长长的尾巴,吃蚊子、苍蝇、飞蛾等小虫子,对人类有益。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通句子,对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说说小壁虎先后向谁借尾巴?后来怎么有尾巴了?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写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捉蚊子时,蛇咬住了尾巴,一挣,尾巴断了。) 3、理解“挣”(用力摆脱),做做动作。 4、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心情怎样?它想怎么办呢?(齐读第二自然段。)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孩子们介绍了鱼、黄牛、燕子尾巴各自的功用,介绍了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课文采用童话故事形式叙述,富有童趣,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生动易懂,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文中会认读的字里有一些没有注音,是继《咕咚》课文关于识字学习安排的延续。运用形声字知识、结合生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画等方式方法猜字识字,是孩子们课外阅读常用到的一些识字方法,要扎实培养。 3.课后练习:“说说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既是提取文字信息、了解词句意思和说话的一个训练,又是有助于学生感悟主题的一个练习,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安排在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 4.课文是连环画式课文,通过空行和插图,将图画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了,这就为学生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 1.虽然是进入第8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通过一上课文《小蜗牛》和本单元课文《咕咚》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运用形声字知识、结合生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画等方式方法猜字识字经验,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展开教学。 4.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了解词句意思和说话能力以及感悟主题的能力刚刚步入学习阶段,是他们的学习难点。教学中要设计好学习阶梯,选择合适的手段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读音和意思,说说是怎样猜的;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壁虎找了谁借尾巴,最后结果怎么样,知道鱼、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壁虎利用断尾巴逃生和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认识偏旁户字头、车字旁,能正确认读“壁”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捉”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壁”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捉”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小壁虎找了谁借尾巴,最后结果怎么样,知道鱼、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壁虎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