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5.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费尔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B )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17.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 C )

A.犯罪率

B.发案率

C.犯罪数量

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B )

A.犯罪原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据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A )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B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概念

C.天生犯罪人论

D.犯罪饱和律

21.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C )

A.性别

B.犯罪类型

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

22.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 )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3.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有( C )

A.直接关系的因素

B.排他关系原因素

C.间接关系的因素

D.必然关系的因素

24.自身已经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处于被害临界状态的人被称为( A )

A.潜在性被害人

B.疏忽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有责任的被害人

25.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对比类推法、因果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和( C )

A.回归法

B.临床诊断法

C.专家评估法

D.问卷法

26.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被称为( B )

A.相关定量法

B.特尔菲法

C.时序分析法

D.线性外推法

2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 )

A.犯罪机会

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动机

28.研究者通过收集、考察文件,从中取得资料用于研究犯罪现象的方法被称作(A )

A.文献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29.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被称作( D )

A.文献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3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C )

A.力量等同关系

B.力量平行关系

C.力量对比关系

D.力量对等关系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的区别主要在( B )

A.研究手段上B.研究对象上

C.研究方法上D.研究难度上

2.标准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和时空涵盖面广是( C )

A.现场调查法的特点B.社会调查法的特点

C.统计研究法的特点D.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3.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若要对其加以控制,必须依靠( A )

A.法律B.武力

C.权威D.道德

4.在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论著中,最著名的是( D )

A.《犯罪人论》B.《犯罪社会学》

C.《论犯罪与刑罚》D.《犯罪学》

5.犯罪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 C )

A.定性的观点B.定量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D.局部的观点

6.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距抽样和(C )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D.配额抽样

7.影响犯罪动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 B )

A.生理因素B.法律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D.主观因素

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 D )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9.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 C )

A.犯罪数量急剧增加B.腐败现象严重

C.犯罪数量减少D.黑社会性质犯罪突出

10.1978年以来的30年间腐败现象呈现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大案飚升和

( B )

A.腐败仅涉及个别行业B.腐败仅局限在个别区域

C.女性腐败严重D.出现了群体性腐败

11.犯罪人的道德观是与其人生观( D )

A.相互对立的B.互不相关的

C.相互等同的D.紧密联系的

12.犯罪行为抑制机制是犯罪行为的( A )

A.调节器B.发动器

C.助推器D.传送器

13.研究犯罪原因是( D )

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B.惩罚犯罪的基础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D.犯罪预防的基础

14.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 D )

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

C.现实原因D.终极原因

15.文化冲突是( A )

A.文化规范的冲突B.文化规律的冲突

C.文化分解的冲突D.文化融合的冲突

16.家庭功能是( A )

A.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B.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C.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D.不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B )

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

18.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是(A )

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B.犯罪结果和犯罪危害

C.犯罪现象和犯罪条件D.犯罪原因和犯罪形式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 B )

A.有下降趋势B.有增长趋势

C.无明显变化D.增降起伏波动大

20.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社会、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C )

A.重复被害B.多次被害

C.再次被害D.间接被害

21.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被害的社会因素统称为( C )

A.被害条件B.被害现象

C.被害要因D.被害事件

22.专家法是以( D )

A.示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B.实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C.具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D.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23.广泛收集可导致未来犯罪发生的原因性材料用以预测犯罪,是应用( D )A.连续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D.相关性原理

24.以普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犯罪预防是( A )

A.一般预防B.重点预防

C.特殊预防D.典型预防

25.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重点的是( B )

A.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B.老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C.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D.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26.在下列预防理论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核心理论的是( A )

A.社会防卫论B.刑罚预防论

C.犯罪补偿论D.预防经济论

27.对可能发案或经常发案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是( D )

A.被害预防B.刑罚预防

C.社会预防D.情境预防

28.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在( D )

A.1979年作出的B.1981年作出的

C.1989年作出的D.1991年作出的

29.加强对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与信托寄卖行业的管理和控制的预防措施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 D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

30.在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帮教工作原则的是( C )

A.坚持平等原则B.区别对待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D.联系实际原则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B )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2.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 A )

A.会影响犯罪

B.不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

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3.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 )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 B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的概念

C.同心圆说

D.犯罪饱和法则

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B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

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7.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B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 D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

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9.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C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D )

A.横向比较分析

B.纵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

D.解释性分析

1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 A )

A.发案数

B.立案数

C.判决数

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2.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D )

A.45%

B.65%

C.75%

D.90%

13.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C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B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A )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C )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D )

A.犯罪情境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C )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19.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 C )

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系

2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B )

A.体质发育的影响

B.人格形成的影响

C.生理异常的影响

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1.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 D )

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

D.文化冲突论

22.世界各国衡量犯罪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B )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风险率

D.被害死亡率

23.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是(B )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24.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 A )

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

C.社会控制论

D.社会防卫论

25.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C )

A.状态性被害人

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 )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在犯罪预测的定量分析中,依据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断的方法是( D )

A.特尔菲法

B.对比类推法

C.相关推断法

D.比例推断法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D )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C )

A.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重要措施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D )

A.预防重新犯罪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D.抑制犯罪动机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 B )

A.犯罪统计学

B.犯罪社会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生态学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

A.惩罚罪犯

B.预防犯罪

C.矫正罪犯

D.分析罪因

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实用主义哲学

C.经验主义哲学

D.功利主义哲学

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 )

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

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

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

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 B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康德学说的核心

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 B )

A.原罪的表现

B.恶性的表现

C.无知的表现

D.无礼的表现

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 )

A.模拟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回归实验法

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 B )

A.强调配额

B.强调推论

C.强调分类

D.强调观察

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 D )

A.性犯罪

B.经济犯罪

C.暴力犯罪

D.财产犯罪

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B )

A.阶级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政治性

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 D )

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

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

C.犯罪控制的弱化

D.敌对势力的破坏

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 D )

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

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

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

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

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 D )

A.为朋友两肋插刀

B.不自由勿宁死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唯利是图

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 B )

A.社会学标准

B.心理学标准

C.人类学标准

D.生物学标准

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C )

A.犯罪行为

B.犯罪现象

C.犯罪原因

D.犯罪对策

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 B )

A.第一位原因

B.第二位原因

C.第三位原因

D.第四位原因

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

...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 C )

A.有杀伤力的工具

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

C.犯罪人的贪欲

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

19.下列诸项中,不属

..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 A )

A.学校环境

B.市场经济环境

C.司法环境

D.阶级斗争环境

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 B )

A.公寓的卧室

B.集贸市场

C.办公室

D.学校教室

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 C )

A.生理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

C.精神的需要

D.繁衍的需要

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

...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 B )

A.扒窃

B.抢劫

C.投毒

D.伪证

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 B )

A.初次被害

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

D.多次被害

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 D )

A.逻辑性

B.前瞻性

C.结构性

D.结果可变性

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 )

A.预测的空间范围

B.预测的时间范围

C.预测的手段

D.预测的内容

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全面预防

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 C )

A.保护性预防

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

D.控制性预防

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 D )

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

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

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

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

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 B )

A.加罗法洛

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

C.萨瑟兰

D.史蒂文·拉布

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 B )

A.政治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A )

A.研究范围不同

B.研究方法不同

C.时代背景不同

D.研究立场不同

2.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D )

A.社会因素

B.心理因素

C.行为习惯因素

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3.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C )

A.贝卡利亚

B.托皮纳尔

C.加罗法洛

D.龙勃罗梭

4.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 B )

A.文化冲突论

B.标签论

C.遏制论

D.挫折攻击理论

5.一般认为,犯罪社会学派的创立者是( B )

A.萨瑟兰

B.菲利

C.塔尔德

D.默顿

6.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A.侧重研究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结构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7.犯罪学将对特定犯罪人、被害人的特征或者某一特定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推论其所代表的同类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的调查方法称为( D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

8.在犯罪研究方法中,整群抽样一般更适用于( D )

A.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B.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C.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D.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9.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B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10.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 A )

A.犯罪的辐射律

B.犯罪的消长律

C.犯罪的起伏律

D.犯罪的得逞律

11.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 )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12.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是( C )

A.犯罪人类学流派

B.犯罪生物学流派

C.犯罪社会学流派

D.犯罪心理学流派

13.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D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中老年人犯罪逐渐增多

D.反革命犯罪减少

14.一个国家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 D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

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15.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决定犯罪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 D )

A.犯罪的社会历史根源

B.犯罪的具体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D )

A.脑组织损伤说

B.社会分化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模仿论

17.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B )

A.无关系

B.呈正相关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1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情境

19.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 )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员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0.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 D )

A.犯罪机会

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动机

21.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

A.既然性被害人

B.间接性被害人

C.复合性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22.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 C )

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B.挑衅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D.反抗状态的特性

23.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C )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

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

24.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 A )

A.零容忍

B.适度容忍

C.强容忍

D.饱和容忍

25.集体经验判断法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意见交换、意见测验、意见汇总和( B )

A.相关推断

B.犯罪意向推断

C.对比类推

D.比例推断

26.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A )

A.堵塞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惩戒性预防

27.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核心理论是( B )

A.刑罚个别化理论

B.社会防卫论

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

D.社会政策论

28.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C )

A.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重要措施

29.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30.预防重新犯罪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 C )

A.第一个层面

B.第二个层面

C.第三个层面

D.第四个层面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C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D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B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C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D )

A.财产矛盾

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C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C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C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A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B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C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A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A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

...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A )

A.犯罪观

B.不良的社会风气

C.私有制

D.法律严重滞后

18.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文化冲突类型是( D )

A.审美观冲突

B.经营方式冲突

C.生活习惯冲突

D.行为规范冲突

19.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导致易形成犯罪行为的( D )

A.不良气质

B.不良体质

C.不良体格

D.不良人格

20.个人对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 D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规范意识

D.自我意识

21.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身体、物质、精神损失以及所引发的反应被称为( B )

A.被害现象

B.被害后果

C.被害形式

D.被害原因

22.犯罪心理学发现,犯罪动机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明确的( C )

A.内部冲突性

B.控制性

C.目标指向性

D.自我意识性

23.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 D )

A.系统性原理

B.可知性原理

C.可控性原理

D.连续性原理

24.在犯罪预测的诸方法中,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的是( C )

A.个人经验判断法

B.集体经验判断法

C.专家调查法

D.综合调查法

25.犯罪预防体系及措施针对的是( D )

A.犯罪人

B.犯罪行为

C.犯罪现象

D.犯罪原因

26.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 A )

A.保护性预防

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

D.控制性预防

27.下列诸项中,属于三级预防理论中第一层次的预防措施是( A )

A.通过环境设计堵塞漏洞

B.制定避免学生逃学计划

C.严密监控缓刑者

D.提高警察的反应速度

28.在犯罪易发区或多发区,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采用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措施被称为( D )

A.心理预防

B.社会预防

C.专业预防

D.情境预防

29.以下措施不属于

...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C )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B.目标加固

C.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

D.贵重物品标刻

3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

...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 B )

A.社区民警

B.帮教对象的朋友

C.狱警

D.村委会治保人员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2.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 ) A.会影响犯罪 B.不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 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3.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的概念 C.同心圆说 D.犯罪饱和法则 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 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7.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1

C.犯罪人的因素 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9.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 A.横向比较分析 B.纵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 D.解释性分析 1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 ) A.发案数 B.立案数 C.判决数 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2.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 A.45% B.65% C.75% D.90% 13.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 ) A.犯罪情境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2

自考犯罪学(一)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

自考犯罪学(一)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 试卷 全国2009年1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1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1)

2011年1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 全国(湖北省)2011年1月自考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 A.研究范围不同 B.研究方法不同 C.时代背景不同 D.研究立场不同 2.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心理因素 C.行为习惯因素 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3.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 A.贝卡利亚 B.托皮纳尔 C.加罗法洛 D.龙勃罗梭 4.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 ) A.文化冲突论 B.标签论 C.遏制论 D.挫折攻击理论

5.一般认为,犯罪社会学派的创立者是( ) A.萨瑟兰 B.菲利 C.塔尔德 D.默顿 6.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 A.侧重研究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结构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7.犯罪学将对特定犯罪人、被害人的特征或者某一特定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推论其所代表的同类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的调查方法称为(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 8.在犯罪研究方法中,整群抽样一般更适用于( ) A.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B.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C.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D.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9.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10.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 ) A.犯罪的辐射律 B.犯罪的消长律 C.犯罪的起伏律 D.犯罪的得逞律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00235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B.菲利 C.贝卡利亚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 A.“自由意志”说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B.达尔文 C.李斯特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D.二次分析法 1O.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B.准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B.严惩 C.挽救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B.暗数 C.案发数D.报案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B.李斯特 C.龙勃罗梭D.菲利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B.间接物质损失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

10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2)

2011年10月犯罪学(一)自考试题 全国(湖北省)2011年10月自考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浙江省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 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 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莫尔 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 A.3—5人组成 B.3—7人组成 C.3—9人组成 D.3—6人组成 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 A.抑制犯罪动机 B.抑制犯罪目的 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 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 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 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 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 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 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 A.改造 B.教育 C.挽救 D.感化 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 A.犯罪预测的方法 B.犯罪预测的价值 C.犯罪的预测目的 D.犯罪预测的对象 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 A.回归分析预测法 B.专家评估法 C.临床诊断法 D.问卷法 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 A.改造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C ) A. 刑事侦查学 C. 犯罪学B. 刑法学 D. 罪犯矫正学 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D ) A. 全面调查 C. 典型调查B. 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B ) A. 消除犯罪条件 C. 消除贫困B. 鉴别犯罪人 D. 严密立法 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 犯罪环境学 C. 犯罪心理学B. 犯罪经济学 D. 犯罪社会学 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 ) A. 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C. 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B. 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D. 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C )

A. 龙勃罗梭 C. 加罗法洛B. 菲利 D. 胡顿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C ) A. 直接访谈 C. 结构式访谈B. 间接访谈 D. 非结构性访谈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D ) A. 财产矛盾 B. 利益观念 C. 社会分工 D. 私有制 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C ) A. 恒比定律 B. 差别规律 C. 漏斗效应 D. 反射效应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率先提出“被害人学”概念的是以色列律师(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2.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3.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 A.广义犯罪学 B.刑法学 C.刑事侦查学 D.狭义犯罪学 4.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 ) A.暴力犯罪的研究 B.女性犯罪的研究 C.青少年犯罪的研究 D.反革命犯罪的研究 5.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6.我国改革开放后,在下列犯罪类型中增长最快的是( ) A.抢劫 B.强奸 C.投毒 D.杀人 7.认为不能适应统治阶级文化及其行为模式就会陷入犯罪的观点的人是 ( ) A.菲利 B.加罗法洛 C.塞林 D.坦嫩鲍姆 8.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9.犯罪学研究表明,经济转型过程中常常伴随着( ) A.犯罪的增长 B.经济的增长 C.人口的增长 D.物价的增长 10.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个人的生活道路、生活态度和行为具有长期的、稳定的( ) A.控制作用 B.渗透作用 C.诱惑作用 D.导向作用 11.变态人格一般始于( ) A.老年时期 B.童年或少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青年时期 12.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是( ) A.犯罪动机 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 D.犯罪机会 13.季节对犯罪( ) A.没有影响 B.有直接影响 C.有间接影响 D.有重要影响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2020年自考《犯罪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犯罪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A)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防止重新犯罪 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 A.制度落实 B.场所落实 C.工作落实 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 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 (A) A.被害援助 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 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 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 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 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B) A.社会保障感 B.社会安全感 C.社会恐惧感 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B) A.观察活动 B.认识活动 C.调查活动 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 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 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 A.人生经历的不同 B.人格特征的不同 C.生理特征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C) A.潜在的犯罪人 B.适宜的作案目标 C.存在冲突的家庭 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 A.性格 B.情绪 C.需要 D.动机 12.动机由(A) A.需要转化而来 B.认识转化而来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狭义犯罪学分支学科的是 A.犯罪生物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控制学 D.批判犯罪学 2.在犯罪学研究成果影响下,我国积极推进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表明犯罪学能够 A.认识犯罪成因系统 B.指导刑事司法政策 C.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D.推动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关于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从犯罪学起源上看,两门学科从未截然分开 B.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来研究犯罪成为犯罪问题研究的主流 C.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 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不及犯罪学

4.关于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主张产生于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犯罪研究 5.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立法原则 B.功利主义 C.监狱设计 D.完善司法 6.以下不属于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的选项是 A.杀人 B.放火 C.重婚 D.强奸 7.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恰当描述是 A.受前苏联社会科学研究中“左”的思想影响 B.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C.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丰硕 D.以研究经济领域犯罪为要务 8.犯罪规律的认识来源于 A.思辨研究 B.实证研究

犯罪学(00235)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