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管理就是根据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经常、系统、及时地对生产各工序,包括从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水泥等进行的一环扣一环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对水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有:

1. 石灰石、粘土矿山的质量管理;

2. 原料、燃料的质量管理;

3. 生料的质量管理;

4. 熟料的质量管理;

5. 水泥粉磨质量管理;

涉及到姚电水泥的质量管理,主要是2

4

5)三项、其中的2和4项,水泥粉磨站只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

一、原材料及熟料采购进厂质量管理

1. 原材料采购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符合内控指标)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采购合同一定要包含质量指标要求,并要经过化验室同意,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2. 原材料进厂储存

进厂原料及熟料按化验室规定分别存放,不允许直接使用;存放要有标识和记录,避免混杂。通知化验室到现场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

的原则。当目测进厂熟料中混有杂物或有大量黄料时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识标立即通知化验室取样检验,经检验后按质量通知单规定比例搭配使用。

3. 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质量管理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初次使用时,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进厂助磨剂应按批次进行质量检验与控制。使用化学副产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应经过充分试验,必要时可经过上级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

4. 储存期要求

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储存量,一般情况下储量为:混合材10天(含石灰石),石膏20天,熟料5天。(企业可以根据所采购原料的难易程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二、熟料质量管理熟料质量是水泥质量的关键,对熟料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有:熟料化学成分、烧失量、 MgO 、游离氧化钙、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

1.熟料化学成分及率值的控制

熟料率值与熟料强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要控制熟料质量,就要控制进厂熟料率值。一是制定控制指标;二是按批次检验。对进厂熟料应根据批量大小,存放地点每500~1000 t 由化验室取样检验一次,分析熟料化学成分、计算熟料三率值(控制KH不低于0.88,n不低于2.7较好)不符合要求的熟料应通知供应处停止进厂。

2. 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的控制

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对熟料强度及水泥安定性都十分重要,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增加,熟料强度会明显下降,水泥安定性也难以保证。一般控制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1.5%。

3. 熟料中MgO含量的控制

熟料中的MgO是一种有害成分,要控制进厂熟料中的MgO含量,对已进厂MgO含量高的熟料要合理搭配使用。

4. 熟料烧失量的控制

烧失量是衡量熟料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烧失量高说明水泥窑内物料化学反应不完全,有部分生料中的碳酸钙没有分解或有部分燃煤没有燃烧,后果是熟料强度低且会造成水泥烧失量提高。因此,对每批进厂熟料都要测定烧失量并做好记录,指导生产。

5. 熟料外观特征的控制

回转窑优质熟料结粒均齐,呈圆球状,色泽为灰黑或绿黑色,碎裂后内部结构致密无褐黄色。欠烧熟料内部疏松多孔,极易破碎,色泽为棕黄色或黄色、或黄粉或淡黑绿色的黄心料,强度很低。

6. 熟料强度及凝结时间的控制

熟料强度及凝结时间的检验,是对采购熟料质量最重要的考核与控制,同时也为水泥粉磨确定混合材掺量及石膏掺量提供可靠数据。一般情况下控制熟料凝结时间正常,3天、28天抗压强度分别不低于28MPa、55MPa。熟料物理检验使用统一试验小磨制备试样,试验小磨规格∮500×500mm,48r/min,入磨物料

5kg,入磨物料粒度小于7mm,出磨物料80微米方孔筛筛余控制≤4.0%,比表面积350±10m2/kg。

三、水泥粉磨质量管理

1. 入磨配料要求

化验室确定生产品种,下发书面通知,明确熟料、石膏和各种混合材的配比。水泥磨头喂料设备应能满足物料配比的计量要求,确保配比准确。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 入磨、出磨温度控制

入磨熟料温度应控制在100°C以下,出磨水泥温度控制在135°C

以下,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防治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性能。当出磨水泥温度过高时,易使二水石膏脱水为半水石膏,会造成水泥凝结时间的不正常。(假凝)

3. 入磨物料粒度和水分控制

降低入磨物料水分和粒度,可以充分发挥磨机的生产能力,提高磨机产量,降低电耗。在入磨物料水分高的情况下易造成粘球、饱磨、堵塞隔仓板、篦板等现象,严重影响磨机产能的发挥。化验室应制定合理的物料水分控制指标,定期或不定期检验并严格按指标控制。在姚电水泥今后的生产中,要使用脱硫石膏和炉底渣,怎样合理的控制水分,使其既不影响磨机的产量又能大量的利用这两种固体废弃物,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4.出磨水泥细度控制

出磨水泥细度是一项重要的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及水泥磨产量的高低。提高水泥细度、提高比表面积可加速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过程,因此能够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对后期强度也有一定促进。但是,水泥粉磨的过细会降低磨机的产量,增加电耗和生产成本。因此,对出磨水泥必须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细度控制指标,既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又经济合理地组

织生产。国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对出磨水泥细度控制要求是每小时取样检验一次,用80微米方孔筛筛余控制或用比表面积控制时,合格率均不低于85%。每次检验结果及时通知磨操及相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磨机喂料量,保证质量指标的完成。

5. 出磨水泥SO3含量的控制

石膏(水泥中SO3含量的主要来源)在硅酸盐水泥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凝结时间,同时对水泥强度的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当水泥中SO3含量不足时,不能抑制水化铝酸钙所引起的快凝现象。但是当水泥中SO3含量过高时,硫酸钙水化后产生二次结晶,会产生体积膨胀,对水泥石结构产生破坏作用。故水泥中SO3含量应适当,并应严格控制。石膏的最佳掺入量(即水泥中SO3含量)应根据熟料中的C3A含量、水泥细度及混合材品种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石膏的最大掺量应以水泥中SO3 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为限,生产控制中的波动范围为K ±0.3%,合格率不低于70%。

6. 混合材料掺入量控制

在水泥生产时掺加适量的混合材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改善水泥的某些物理性能。但是由于混合材的加入,水泥中熟料组分相对减少,使水泥强度有不同程度下降,掺量越多,强度下降越多。生产中,应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结合产品品种及产品性能要求,通过试验,并留有适当余地确定控制目标值,并按规定做好库底配比流量的抽测和记录。出厂水泥混合材掺加量以化学方法检测为准。

7. 出磨水泥MgO含量的控制

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时,对出磨水泥中的MgO含量应每日测定一次,水泥中的MgO含量月平均在3%以下的企业允许不测,控制熟料MgO含量的水泥企业,每天取入磨熟料平均样测MgO含量。对于姚电水泥待试生产之后总结经验,决定对出磨水泥MgO的控制方式。

8. 出磨水泥的物理性能检验

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必须达到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磨水泥的这些指标全部达到要求,出厂水泥质量就有了保证,如果某一项达不到要求,就有采取搭配均化等措施,确保水泥质量。国家《水泥质量

管理规程》要求,应取出磨水泥平均样或将每小时检测细度的多余样品合在一起,按班、按库、或按天进行一次全套物理性能试验,作为出厂水泥质量内部控制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出厂水泥质量的检验数据。

9. 出磨水泥入库管理

水泥库应有明显的标识,出磨水泥必须送入化验室指定的水泥库内,(每次开磨都要有化验室下达的书面通知,明确生产品种、指标要求、水泥入库号等)不允许水泥库上入下出,不允许操作人员擅自决定入库号。同一库不得混装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每班必须准确测量各水泥库的库存量(空深),并做好记录,按化验室要求做好水泥出入库管理工作。出磨水泥最低要保持5

天的储量。

10. 生产中改换品种管理

生产中改品种、强度等级或由低强度等级改磨高强度等级时,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洗磨、输送设备和包装设备,清洗的水泥全部作低强度等级水泥处理;低强度等级库改装高强度等级水泥时必须进行清库。改换品种或从低强度等级改高强度等级一般情况下洗磨时间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洗磨后经化验室取样检验,达到指标要求后,水泥才能改入库号。

11. 过程质量事故管理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规定主要生产过程中重要质量指标三个小时或连续三次检测数据不合格,属于过程质量事故,化验室应及时向车间警告,车间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做好记录并报告有关部门。就姚电水泥而言,出磨水泥细度、 MgO 、SO3 比表面积、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都属于过程重要质量指标,若连续三次检测数据不合格,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才能确保出厂水泥质量。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完整版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9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学习指南: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健。化验室是水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化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全方位的监督,正确地指导生产,确保水泥质量。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式的多工序连续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关系密切,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关,在生产中原燃料的成分与生产状况又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前一工序控制不严,就会给后一工序的生产带来影响。为此,在水泥的生产中,要根据工艺流程经常地、系统地、及时地对生产全部工序包括从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直至成品水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只有把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做到水泥生产的全过程中,才能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品质指标。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水泥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全面监督;二是保证窑磨在控制范围内的正常运转;三是管理和控制好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及水泥的质量,保证水泥生产按要求进行,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9.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9.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9.1.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水泥企业应设立以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厂长(经理)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物检、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其它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9.1.1.2质量管理机构职责 (1)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管理就是根据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经常、系统、及时地对生产各工序,包括从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水泥等进行的一环扣一环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对水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有: 1. 石灰石、粘土矿山的质量管理; 2. 原料、燃料的质量管理; 3. 生料的质量管理; 4. 熟料的质量管理; 5. 水泥粉磨质量管理; 涉及到姚电水泥的质量管理,主要是2 4 5)三项、其中的2和4项,水泥粉磨站只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 一、原材料及熟料采购进厂质量管理 1. 原材料采购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符合内控指标)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采购合同一定要包含质量指标要求,并要经过化验室同意,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2. 原材料进厂储存 进厂原料及熟料按化验室规定分别存放,不允许直接使用;存放要有标识和记录,避免混杂。通知化验室到现场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 的原则。当目测进厂熟料中混有杂物或有大量黄料时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识标立即通知化验室取样检验,经检验后按质量通知单规定比例搭配使用。 3. 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质量管理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初次使用时,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进厂助磨剂应按批次进行质量检验与控制。使用化学副产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应经过充分试验,必要时可经过上级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 4. 储存期要求 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储存量,一般情况下储量为:混合材10天(含石灰石),石膏20天,熟料5天。(企业可以根据所采购原料的难易程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二、熟料质量管理熟料质量是水泥质量的关键,对熟料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有:熟料化学成分、烧失量、 MgO 、游离氧化钙、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 1.熟料化学成分及率值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 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 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 (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 (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5.环境的因素 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污染程度等。为了提高制造质量,就要做好生产现场的整顿、整理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领导者和现场作业者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领导者要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质量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质量标准办事。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方面 领导者要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质量的信息,了解生产现场和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然后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向现场的作业者传递,使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质量位置,抓住提高质量的机会,找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领导者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质量状况,与现场作业者共同商议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2.决策方面 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抓住可以使制造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及时地制定出改进方案,组织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源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水泥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水泥厂生产工艺 水泥:凡细磨物料,加适量水后,成塑性浆状,即能在空气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并能把沙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叫水泥。一般来讲,水泥行业生产的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一种细致的、通常为灰色的粉末,它由钙( 来自石灰石)、硅酸盐、铝酸盐( 黏土) 以及铁酸盐组成。 从烧成窑分有立窑(包括机立),旋窑(回转窑) 生料进窑的形态有干法、湿法,如果生料为浆体,就是湿法。 一般用日产多少吨来论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 (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2)铝酸盐水泥;(3)硫铝酸盐水泥;(4)铁铝酸盐水泥;(5)氟铝酸盐水泥;(6)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水泥按需要在水泥命名中标明的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四、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则: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类别分别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进行,并力求简明准确,名称过长时,允许有简称。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 专用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 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组分的名称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称进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称,如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质量策划的基础上,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一系列落实、检查、纠偏等活动。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有工程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部门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 混凝土生产常见的质量问题:1、用于生产混凝土拌和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质量指标不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2、拌和楼没有定期检查、校正称量系统而使衡量系统误差超标;3、拌和楼没有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称量配料,存在擅自更改现象;4、混凝土拌和物有时没有充分拌和而出现生料现象;5、出机口实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超标;6、混凝土拌和物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的选定、配合比设计、拌和及运输、浇筑四个阶段,其中原材料的选定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要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使混凝土的本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以及浇筑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质量,采取设置质量控制点保证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及浇筑质量。 1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点 (1)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设立控制点。班组自检、队厂复检、项目部终检的控制重点要放在质量控制点上。具体参见相关行业标

水泥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水泥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培训大纲: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三、操作技能手法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四、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培训内容: 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1、熟料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形态,以及水泥的颗粒组成、颗粒形貌和细度等方面。就熟料矿物而言,硅酸盐相是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是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C3S不仅影响早期强度,而且也影响水泥的后期强度,而C3S对早期强度影响不大,却是决定后期强度的主要因素;C3A含量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最大;鲍格和泰勒等认为C4AF是熟料4种矿物中强度最差的一种,对水泥的强度不会有较大的作用. 早期抗压和抗折强度与C3S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C3S含量高,则水泥早期强度高。 熟料中C3S+C2S的含量越高,则水泥后期抗压强度就相对越高。 水泥胶砂强度不仅取决于硅酸盐相的含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矿物形态,熟料矿物晶体发育良好,晶体尺寸适中,晶体自形好,则水泥的强度相对较高。 2、熟料冷却速度对水泥粉磨的影响 快速冷却熟料的目的及优点如下: ①能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

②能防止在500℃时β-C2S转化成γ-C2S,从而防止熟料粉化,失去水硬性; ③防止C3A结晶粗大,以免水泥快凝。 ④能防止或减少MgO生成方镁石,从而减少MgO对水泥石安定性的破坏作用。 ⑤能增加熟料内应力,有利于提高易磨性。 6熟料冷却也是利用熟料余热预热入窑空气,提高窑的热效率;改进熟料质量与易磨性;降低熟料的温度;便于熟料运输、储存和粉磨 3、添加混合材的意义及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①调节水泥的强度; ②降低水泥的成本; ③改善水泥的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和碱含量,提高水泥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④变废为宝,减少混合材(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4、物料质量的管理 熟料的管理 1、熟料的储存 出窑熟料不允许直接入磨,应进行储存。 储存的目的:降低熟料温度,防止石膏脱水和保证粉磨效率;提高熟料易磨性。 储存方式:圆库或堆棚。质量波动不大时,可混合入库。质量差的要分别堆放,搭配使用。 入磨熟料温度最好小于100℃,熟料的储存期应在5d以上。 2、熟料的均化 均化目的:减少质量波动,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 均化方式:搭配人磨;分层堆放,竖直切取。 3、熟料的堆放、入库和使用应做好原始记录,便于水泥质量的控制。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入磨物料及出磨水泥温度高的危害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生产检验的工序质量的控制。 3.定义 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3.3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如腌制烘烤包装等。 4.职责 4.1生产科负责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 4.2综合科参与并执行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负责。 4.3质管科负责对质量的监测。 5.要求 5.1生产计划 5.1.1根据市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车间详细作业计划。 5.1.2按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进度,并根据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实施生产计划的动态维护。 5.2生产准备 5.2.1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要求。 5.2.2确保生产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工装工具都已配套齐备,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 5.2.3按任务领料,并对生产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 5.2.4确保生产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5.3工序控制 5.3.1生产管理人员按有效的工艺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操作人员按对应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作业。

5.3.2对不同状态的产品作好分区隔离或标识。 5.3.3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 5.3.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5.4质量检验 5.4.1合理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与互检,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4.2为了配合检验员工作,指定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送检。 5.4.3依据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5.4.4对于生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应标识返工或销毁。 5.5包装入库运输 5.5.1半成品检验合格按照包装工艺要求包装办理入库。 5.5.2产品储运应符合温度卫生要求。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并对本《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办法》负责解释和监督。工程技术部总工程师委任质量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事物。 一、零件质量管理 1、对外协件、外购件、自制件必须严格检验。检验室依照图纸或 检验要求进行检验,由工程技术部确定全检或抽检或免检。检验人员按《质量责任及奖惩制度》承担岗位责任。 2、检验人员对所检物品均应建立台账,可分为《外协加工检验台 账》,《外购件检验台账》,《自制件检验台账》,必须如实填写。 ①外协合格率不得低于94%。当出现低于94%的情况时,检验员必须在台账合格率一栏内用红笔标出,并于当日汇报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对此种情况进行确认并及时填写《外协件不合格台账》,同时对不合格零件是返工或报废与外协沟通,对报废零件由质检部封存退回或处置,须返工零件及时通知外协返工后再检。 ②自制件和外购件的合格率不得低于96%。当出现低于96%的情况时,检验员必须在相应台账合格率一栏用红笔标出,并于当日将不合格品情况开出退货单,并汇报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对此种情况进行确认并及时填写《外购件不合格台账》、《自制件不合格台账》,同时由工程技术部决定不合格品是返工或报废,返工零件返工后再检,报废零件

由质量管理员核算损失,按有关规定扣罚责任人。 3、当塑料件等批量较大的物品交检时,要求质检部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 检验工作。如果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主动加班检验。仍有难度,及时报告于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协调安排。 4、每月1—3日质检员整理好零件检验台账,交于质量管理员,由质量管理员核对当月不合格零件情况,按合同规定扣罚外协厂相关款项,对自制件部分不合格统计确定奖罚金额。 二、部件装配质量管理 1、部件装配车间主任必须按生产部《生产计划任务单》中规定的批次、数量及时填写领料单,同时发放生产流程卡给工人,生产流程卡上批次、数量等相关内容必须严格填好。 2、装配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工艺要求,对未按工艺要求进行装配而损坏的零件,补领零件必须由质量管理员开领料单方可补发,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3、工人在装配过程中必须同时检验零件与本工序相关的尺寸,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零件,报请车间主任核对图纸及工艺,开出退货单,交由责任人签字。对于这部分零件,由质量管理员与生产部决定是重新领用还是生产部安排返修使用,如果重新领用,由质检部开出借用单,仓库根据借用单借出相应数量零件,并在下批合格零件入库时扣除外协加工相应数量零件,收回借条。如果装配时发现的问题与本工

企业生产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docx

企业生产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 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烟草行业公司制改革步伐越来越快,原来以企业为基本单元,独立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格局已逐步为大品牌、大集团、规模化集团作战所取代。大集团构架下的企业所承担的职能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从战略决策、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全方位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将逐步向企业如何围绕生产这个中心目标做优做精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企业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围绕生产过程进行最优化,即追求一切不利于企业生产的负效应趋近于“零”,使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因此,作为卷烟生产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产品质量“零缺陷”、产成品及原辅料“零库存”、生产准备时间为“零”。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流程,并逐步进行流程改造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流程二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特别是在牵涉到工作质量问题或因部门与部门,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连接搭口出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大家首先提出的就是流程不清晰、不清楚或没有建立明确的流程。

有时也确实因为对某项工作没有建立流程或虽然流程建立了但对影响流程的关键活动或主要责任人职责界定不清晰、不明确,从而导政无人对整个流程负责,使流程出现问题,特别是牵涉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道工序现下道工序之间的工作界限如果流程建立不明确、不清楚,更容易出现因各个部门按照专业职能不同,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各自为战局面。针对这些问题就必须系统地、科学地建立生产管理流程,并在流程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并使之最优化。一是要进行流程设计。以实用、高效为原则,以每项活动的价值贡献为原点,运用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实现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功能、职能集成。在确保流程效率的基础上兼顾控制,不要盲目追求流程的完美,而要着重关注流程的执行者,尽快推动流程运作起来,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只有流程正常运作起来,才能在运作过程中积累数据,为流程优化打基础。二是进行流程疏理,建立时要分层次、要详细,对于不同层次的流程要用不同程度的流程来展现,抓住流程中的关键活动来设计,在牵涉到多个活动的环节时还可设计子流程,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必须用固定模式和制度来规定。三是要解决好流程执行力的问题,对流程的每一次活动的主要责任者进行界定和落实。四是流程建立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只有确保流程的有效输出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减少工作质量事故的发生,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规定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管 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标准 1.目的 规范过程质量的控制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稳定进厂原料及半成品、成品质量,确保出厂水泥达到水泥厂控制标准,进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 2.适用范围 本规定为《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年部门考核办法》的补充规定,适用于水泥厂质量管理涉及的部门及相关岗位。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起草,报厂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并监督检查规定实施情况; 3.2各相关部门及岗位按照本规定具体实施; 3.3综合部依据该规定及各单位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现。 4.内容与要求 4.1原、燃材料的管理 所有原燃材料(石灰石、硅质原料除外)进厂时,必须由质量管理部取样,经质量管理部同意后方可卸车,堆放位置由质量管理部确定,熟料制造分厂做好现场的堆存管理;凡出现进厂检验结果达不到标准要求,质量管理部应及时电话通知供应部,并做好标识;供应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并按合同规定对该批原材料进行处理。 进厂原、燃材料的质量按技术标准要求控制,质量管理部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规定进行取样、制样与检验。 分厂应将开采计划、剥离计划及潜孔样结果、搭配情况书面报送质量管理部备案,质量管理部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石灰石由熟料制造分厂在运输皮带上每小时取样一次,每天合并后送质量管理部做氧化钙及氧化镁含量;质量管理部每天对出破碎机石灰石进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水泥厂工艺流程(配图)

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 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 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 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 (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 (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 (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 (1)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 (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或少出废石。

面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

面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 一、配麦工序: 生产车间依品保部配麦通知单组织洗麦。 要求:每小时量仓确保配麦比例和检查出仓小麦质量。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出仓小麦质量异常:无机杂质大、霉变粒多、有异味等。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处理办法:停止洗麦,由品保部重下配麦单。 2、配麦比例异常:配麦比例与配麦单要求差距较大。 判定依据:车间量仓数据与仓储量仓数据不符后,复检。 处理办法:与品保部协商研究新的生产方案。 二、清理工序: 1、毛麦清理: 依毛麦清理要求和水份控制要求组织毛麦清理。 要求:每小时检查洗麦水份和毛麦水份的波动变化,相应进行调准;巡视检查和调节清理设备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1)、水份不符合要求:

处理办法:与品保部协商研究搭配方案 2)、杂质清理不符合清理指标: 处理办法: 1)、超标较小时,加强净麦工段清理; 2)、回机重新进行毛麦清理 2、净麦清理: 依净麦清理要求组织净麦清理。 要求:巡视检查和调节清理设备使入磨麦其达到最佳效果。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1)、杂质清理不符合清理指标: 处理办法:回机重新进行净麦清理。 三、制粉工序: 生产车间依品保部生产通知单组织生产。 要求:依生产工艺要求,巡视检查和调节制粉设备使其达到最佳效果,配合品保部调节粉管搭配生产出合格的面粉。责任人:生产班长、粉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皮磨剥刮率和心磨取粉率不符工艺要求; 处理办法:经品保部测定后,进行调准,达到工艺要求。 2、添加剂添加异常;

水泥生产流程图及指标控制

生产流程及控制指标 生产流程简介 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 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

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 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 (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 (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 (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

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 (1)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 (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或少出废石。 (3)可以放宽矿山开采的质量和控要求,降低矿山的开采成本。 (4)对黏湿物料适应性强。 (5)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也可以在堆场内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行配料,使其成为预配料堆场,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 (6)自动化程度高。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考核程序表格模板

1.0目的 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实施严格考核,确保有关部门和人员都严格执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检查考核。 3.0职责 办公室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检查考核。 4.0 程序 4.1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严格工艺纪律是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保证。本厂全体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4.2 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 4.2.1厂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工艺职责: a) 建立和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制定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b)工艺文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c)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做到均衡生产; d)凡投入生产的水源水、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e)设备必须能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f)工艺装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量仪器应周期检定,确保量值准确、统一; g)工人初次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定人、定机、定工种。 4.2.2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a)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工艺文件和有关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工艺参数并予以记录,存档备查; b)大型设备的操作者和电工等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c)新工艺、新技术、新配方和新装备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d)生产现场应做好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 4.3 工艺纪律的考核 4.3.1办公室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进行检查考核,一般每月检查考核一次。

4.3.2工艺纪律主要考核内容: a)工艺文件的贯彻情况; b)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完好情况; c)计量仪器的周期检定情况; d)定人、定机、定工种的符合情况; e)定置管理和文明卫生生产情况等。 4.3.3工艺纪律检查考核记录由生产部归档保管。 5.0 质量记录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记录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第二期质量培训材料之一 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以下四种:C3S、C2S、C3A、C4AF,另外还有少量的f-CaO、方镁石、含碱矿物、玻璃体。通常,熟料中C3S+C2S 含量75%左右,C3A+C4AF含量22%左右。 1、C3S含量通常占熟料的50%以上,其特点:水化较快,早期强度高,强度增进就率大,干缩性、抗冻性较好,但水化热较高,抗水性差,抗硫酸盐浸蚀能力较差。C3S形成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和较长的烧成时间,含量过高,烧成困难,易导致f-CaO增多,熟料质量下降。 2、C2S含量通常分熟料的20%左右,其特点:水化较慢,早期强度低,水化热低,体积干缩小,抗水性和抗硫盐日浸蚀能力好,后期强度增进快。 3、C3A C3A水化速度、凝结硬化很快,放热多,硬化快,早期强度较高,但绝对值不高,后期几乎不再增长,甚至倒缩,C3A干缩变形大,抗硫酸盐性能差,脆性大,耐磨性差。 4、C4AF C4AF水化速度早期介于C3A与C3S之间,早期强度类似于C3A但后期还能不断增长,水化热低,干缩变形小,耐磨、抗冲击、抗硫酸盐浸蚀能力强。 5、f-CaO、MgO f-CaO在高温下死烧形成,水化很慢,一般加水3天后才反应有尽有,反应体积膨胀97.9%产生应力,造成水泥石破坏。 MgO少量可与熟料矿物固溶,对降低烧成温度、增加液相数量,改善

熟料色泽有好处,但超过一定量后,未固溶部分水化很慢,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与水反应,生产Mg(OH)2,体积膨胀148%,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二、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水泥制成的控制项目,一般有水泥的细度、三氧化硫、烧失量、物料的配合比(混合材料、石膏的掺加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 (一)控制项目 1.入磨物料的配比: 目前生产的水泥品种中除硅酸盐水泥外,其余各种水泥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组成,它们之间的配比关系着生产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物理性能。水泥生产中,入磨物料的配比一般是根据物料的性能(包括熟料的化学成份、强度,混合材料的活性,石膏的性质及成份)和它们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对强度的影响,以及计划生产的品种、标号,水泥的其它特殊物理性能而确定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数是根据熟料质量情况,混合材料的品种、质量,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例。 入磨物料配比不恰当或在制成过程中物料下料量不稳定,都直接影响到水泥的质量。因此,加强水泥制成中物料配比的控制,是保证水泥质量、按计划稳定生产各标号水泥的重要环节之一。 2.出磨水泥细度: 在熟料、混合材料质量和配合比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水泥的粉磨细度,对水泥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水泥粉磨得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水泥粉末与水拌合时,它们的接触面积也就愈大,故有利于加速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过程,对提高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当熟料中游离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2006-07-24 12:03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第1 章 品质管理规划 第1章.p65 Page 1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品质管理规划1第章 3 明确品管部总体工作职责和品管部相关人 员具体工作职责是加强工厂生产品质管理的 前提 第一节品管部岗位职责 一品管部工作职责 品管部工作职责包括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品质活动的 执行与推动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制 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及异常的改善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 控制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拟订企 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处理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产 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供应 商品质能力的辅导供应商品质能力与品质控制绩效的评估 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督导及执行品质成本的分析品质资

讯的收集传导与回复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品质 管理活动的进行 第1章.p65 Page 3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4 T he Operation Rules of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For Factory Quality 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1 . 品质经理职责 (1)品质策划的发起者 (2)建立健全品质控制体系 (3)品质仲裁 (4)合约的品质确认 (5)公司品质代表 (6)公司品质执行效果的鉴定 (7)品质稽核的领导 (8)所属职能人员工作的督导 2. 品管科长职责 (1)品管计划的制订 ( 2 ) 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进出货检验职能 ( 3 ) 保存进料成品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4)品质稽核计划的制订参与推动 (5)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控制进货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 象再发生的方法及建议 ( 6 ) 分析进料成品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 7 ) 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