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

管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6.17

•【文号】银监办发[2014]177号

•【施行日期】2014.06.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

数据质量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4]177号)

各银监局: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提升非现场监管报表、客户风险统计等各项监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切实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责任与监管机构监管责任,结合非现场监管“四单”制度,现就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责任

(一)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度。各级监管机构应强化监管履责意识,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推动开展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评估,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制度流程,强化数据标准、系统建设和内控管理,加强数据质量综合管理。

(二)建立关键指标确认制度。实行数据质量承诺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监管报表数据时,行长(总裁、总经理)以书面形式对当期报送的关键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签字确认。关键指标原则上应至少包括附件2所列内容,银监会统计部定期对关键指标内容进行统一调整,各监管部门、各银监局及银监分局可根据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对要求进行细化。

(三)完善异常变动报告制度。研究完善报表异常数据变动报告制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数据指标异常变动进行跟踪监测,对于跨期变动超过监管预设值的数据项目,应在数据报送时向审核人员提交数据异常变动说明。报表指标监管预设值的初值由银监会统计部统一设定并发布,各级监管机构可根据属地监管原则对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异常变动区间进行细化调整。

二、加强报表数据审核

(四)明确数据审核责任。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审核责任,统计部门应做好客户风险统计数据的审核。数据审核部门应明确审核责任人,建立AB角审核机制,及时将数据审核责任人名单和变动情况报送上级对口部门,并将本级审核人员名单汇总至同级统计部门。数据审核部门应严格按照审核职责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时间报送报表,并及时完成报表审核工作。针对跨期数据异常变动,数据审核部门应认真分析确认,对于未超出异常设定值但波动率较高的数据指标应加强关注。数据审核过程中,数据审核部门应采取电话交流、现场走访或下发提示单等方式与相关机构充分沟通,做好问题的记录、确认、核实和更正。

(五)强化审核履职要求。各级数据审核部门应加强数据审核人员配备,认真做好数据审核工作的组织协调、时间统筹和资源保障,切实抓好数据审核工作的履职履责,强化对各类数据审核不到位行为的查处整改。数据审核不到位包括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未根据系统提示对表间校验和异常变动进行确认等情况。各级

统计部门应加强本级机构数据质量审核的协调沟通,会同信息科技部门对未能及时完成数据审核的情况进行定期通报。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要将数据审核责任落实情况纳入本级各部门的年度综合评价,对于数据审核不到位导致监管信息失真的严重情况,应予以通报批评。

三、推进数据质量监管联动

(六)加强现场检查。统计部门要做好统计数据专项检查立项规划,原则上应每三至五年完成辖内全部商业银行(不含新设或转制新成立的商业银行)的统计专项现场检查。对于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统计现场检查。在监管部门开展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经营和内部控制等专项检查中,应将相关领域的数据质量情况纳入现场检查范围。对于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评估情况较差或出现重大数据差错或虚报瞒报行为(定义参见附件1,下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相应开展现场检查或提高现场检查频度。在日常数据审核和分析应用中,如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出现重大差错或管理中存在明显薄弱环节,监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可根据现场检查规程,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七)纳入监管评级。切实将数据质量管理要素纳入监管评级定量和定性评价。在监管评级定量评价中,对于涉及评级定量指标的数据差错,应以更正后的实际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在资本状况、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要素的定性评价中,对于在相关数据领域存在重大数据差错、虚报瞒报行为和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严评定风险管理的定性评分。对于数据质量问题突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监管评级反馈中单独列示数据质量问题。

(八)联动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等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过程中如涉及监管指标,应确认相关数据与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一致。非现场监管部门应会同统计部门定期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质量情况提交负责市场准入的相关职能部门,准入事项审批中应对相关机构的数据质量水平和管理能力加以考虑。在日常数据审核、非现场监管

和现场检查中,如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虚报瞒报行为、重大数据差错或重大管理缺陷的,在差错更正以及主要整改措施完成之前,非现场监管部门或统计部门可向负责市场准入的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数据质量保留意见,提请其采取暂停或审慎审批涉及以一定监管指标为前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事项。各级监管机构应不断探索完善将数据质量纳入机构和业务准入流程的原则方法,将数据质量管理与准入事项更紧密地结合。

(九)加强外审交流。对于存在虚报瞒报行为、重大数据差错和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或统计部门可视情况约谈机构外审部门,或通过三方会谈加强与外审的沟通。在涉及数据质量的现场检查过程中,现场检查人员应充分考虑外审机构意见,必要时可邀请相关机构的外部审计人员作为外部专家参与现场检查。

四、加强监管处罚约束

(十)监管约谈。对于关键指标出现差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约谈高级管理层相关负责人,要求说明差错原因、及时更正数据,并以正式文件报告整改措施情况。统计部门也可视情况商监管部门采取以上措施,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正数据差错。对于其他重大数据差错或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可视问题程度,约谈机构相关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并要求整改。

(十一)通报批评。统计部门应会同监管部门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差错情况的收集记录,定期通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存在虚报瞒报行为、重大数据差错和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的机构,在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的同时,应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通报批评。

(十二)责令整改。在日常数据质量监管中,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的重大数据差错、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或监管约谈后仍未予以落实的事项,监管部门应以正式发文形式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责令整改要求,列明差错事实,要求银行业

金融机构进行事实确认并正式提交整改方案。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整改计划,确保整改任务明确分解到相应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确定详细时间安排和完成时限。统计部门可视情况商监管部门采取以上措施,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数据质量整改工作。

(十三)行政处罚。对于责令整改事项,监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应加强跟踪检查。对于未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应依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统计法》和《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在日常数据质量管理或现场检查中,如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虚报瞒报行为的,应依法责令改正并予以行政处罚。

(十四)市场约束。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数据差错和虚报瞒报行为,在确保不泄露其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必要时银监会统计部可商相关部门对外披露相关数据指标差错情况。初期暂不披露。数据原值和差错金额,未来视情况逐步提高数据差错情况披露的透明度。如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披露的指标数据,监管部门应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进行更正并说明具体情况。

五、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十五)完善信息系统。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优化数据审核流程,提高数据质量审核效率。细化数据报送和审核中的校验关系,加快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报数端数据异常变动提示和信息报送功能,强化数据差错疑点提示工具功能,完善数据审核信息记录程序,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提高数据质量上的支持作用。

(十六)完善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细化报表说明,根据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合理确定报表报送要求,体现监管差异性。推动开展监管统计报表的定期评估,压减重复性、临时性和非必要的报表数据报送要求,减轻统计报表报送和审核负担。对于需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期报送的统计报表,制表部门应向统计部门备案并编列表号。

(十七)强化应用分析。各级监管机构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被监管机构以及客户风险开展持续分析,加强风险监测,并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验证数据结果、发现数据差错。同时,应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监管统计数据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分析应用推动数据质量持续提高。统计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做好全辖和分类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汇总分析,加强交流共享和信息应用,促进分析应用与数据质量的良性互动。

(十八)加强培训辅导。充分发挥视频培训、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效用,加大统计制度和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在各项培训中,应将相关数据统计要求纳入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非现场监管报表答疑平台建设,将答疑范围扩大至全部非现场监管报表,帮助监管人员和统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报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和交流数据质量情况。推动《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评佑手册》和《非

现场监管报表手册》等辅导资料的编写出版工作,促进监管人员、银行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监管要求,形成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合力。

附件:1 数据质量和管理问题认定

2 监管数据关键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2014年6月17日附件1

数据质量和管理问题认定

一、数据质量问题

本文中数据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其中及时性、完整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报表数据的迟报和漏报;准确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报表数据的错报、虚报和瞒报。根据数据质量问题的影响层级分为一般数据差错、重大数

据差错和虚报瞒报数据。

(一)一般数据差错

一般数据差错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存在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但未构成重大差错和虚报瞒报数据的行为。

1。迟报:对于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报送截止时存在一张或多张报表未报送;对于客户风险统计报表,指报送截止时数据尚未上传至监管机构。报表上报时未通过校验被系统自动退回或因数据问题被监管员退回后,未在报送截止时间或监管员要求时间内完成重报,按迟报处理。

2。漏报:报表已上报,但全部或部分应填数据项缺失。

3。错报:对统计制度要求填报口径理解错误、不满足表内或表问校验关系、报表报送批次错误、手工录入错误、系统转换错行导致报表项目和数据不对应等数据错误情况。

(二)重大数据差错

重大数据差错指对单家机构风险判断或银行业风险判断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数据差错行为。迟报、漏报和错报的严重情形构成重大数据差错。具体包括:1.严重迟报:指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屡次迟报或长时间未报送报表。对于非现场监管报表,典型严重迟报包括出现报送截止日后三个工作日仍未报送、同一批次三张(含,下同)以上报表迟报、一年内出现不同批次三次以上迟报、催报后无合理理由超过一个工作日迟报、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未在监管员要求时间内重报等。对于客户风险统计报表,典型严重迟报包括报送截止时点后延时三个小时以上的迟报现象等。

2.严重漏报: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送中存在较大批量数据缺失的情况。对于非现场监管报表,典型严重漏报行为包括持续报送的常规报表出现全部数据缺失、同一报表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部分数据缺失或同一批次报表出现三张报表以上

的部分数据缺失等。对于客户风险统计报表,典型严重漏报行为包括同一批次报表出现两张报表以上数据缺失情况等。

3.严重错报: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差错对监管分析或监管风险判断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典型严重错报包括非现场监管统计和客户风险统计关键指标(见附件2)差错、同一报表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差错、差错金额或幅度较大、数据单位错误等。

(三)虚报瞒报数据

虚报瞒报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报表数据明显区别于银行系统或台账中的原始数据,且不能提供合理解释说明;银行机构出于规避监管的目的,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以非实际数据报送监管机构。

二、严重数据质量管理问题

(一)监管报表的组织管理和内部流程存在重大缺陷,职能分工和问责机制不明确。

(二)缺乏统一、明确、全面和可操作的监管报表实施细则、业务制度、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三)信息系统支持监管报表需求功能较弱,或缺乏明确可行的改进和提高措施。

(四)未在新统计制度实施前完成银行内部报表制度更新。

(五)未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且未能限期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的,或存在其他如阻挠、拖延和不配合等不按照银监会规定要求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情况。

附件2:

监管数据关键指标

一、非现场监管报表

资产负债:总资产、总负债、各项存款、各项贷款、日均存款、日均贷款;

资本充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杠杆率;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余额、逾期贷款余额、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贷款总体向下迁徙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

盈利性:净利润(本年累计)、成本收入比率、风险资产利润率、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

流动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

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二、客户风险统计报表

授信额度、贷款余额、表外业务余额、同业业务余额、押品评估价值。

12.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通知

12、 银监发[2010]80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 为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制度,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融资性担保行业经营情况,持续跟踪监测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稳定发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拟订了《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报表制度》(见附件,以下简称《报表制度》),并已经2010年7月23日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和国家统计局核准,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信息对于完善融资性担保监督管理制度,制定扶持政策,改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监管工作和促进行业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制定完善统计报表,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各地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按照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体系,认真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报送和分析研究工作。 二、抓紧建立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制度和报表体系 各地监管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审核、汇总、复核、分析、报送、存档等制度,明确数据来源、整理方法、报送时限和报送途径。要结合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监管工作需要,制定本辖区监管统计报表。统计报表中有关指标的定义、口径和计算方法,应与联席会议对相关统计指标的定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保持衔接和一致。 各地监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各地监管部门应对所填报统计报表的完整性、及时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负责。 三、认真做好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 请各地监管部门按照《报表制度》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上一年度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并于每年2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将统计报表的电子文档通过当地银监局经银监会内网转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积极推进统计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各地监管部门要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数据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存档工作。要加快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标

关于做好“监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监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1104工程建设至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非现场监管数据仓库,但由于没有规范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数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错报、漏报、错审、漏审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中国银监会决定在2011年开展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年”活动,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抓好学习,提高素质。学习讨论《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6号)》和“1104工程监管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图”,对照检查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缺失和影响数据质量相关环节。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痕迹管理,以备后期整改和接受监督检查。 二、抓好整改,完善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务必从内部管理着手,抓好影响数据质量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复核、生成上报、监督分析等),按照《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和“1104工程监管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图”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考核制度,完善报送流程,从制度上、管理上加强质量控制。 三、抓好质量,控制差错。数据录入修改阶段,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一线信息采集,要建立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小组加以协调,统计部门的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相关部门负责人

和相关人员要予以配合,尽量减少原始数据差错,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等“低级”错误。统计部门要坚持“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认真完成本机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的统计调查、分析、评价和预警,为领导和监管当局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 四、抓好分析,强化运用。“数据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做出风险评价和预警,防范化解风险,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风险分析。季度风险分析材料必须于季后15日前报送我分局统计信息科和对应监管科室,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可信,有现状数据描述,有数据趋势分析,有正反案例实证,全面提升风险分析质量。另外,报送的分析材料必须有分管领导的签字。 各机构在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可及时向我分局反馈。 附件:1104工程监管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 管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6.17 •【文号】银监办发[2014]177号 •【施行日期】2014.06.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 数据质量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4]177号) 各银监局: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提升非现场监管报表、客户风险统计等各项监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切实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责任与监管机构监管责任,结合非现场监管“四单”制度,现就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责任 (一)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度。各级监管机构应强化监管履责意识,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推动开展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评估,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制度流程,强化数据标准、系统建设和内控管理,加强数据质量综合管理。

(二)建立关键指标确认制度。实行数据质量承诺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监管报表数据时,行长(总裁、总经理)以书面形式对当期报送的关键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签字确认。关键指标原则上应至少包括附件2所列内容,银监会统计部定期对关键指标内容进行统一调整,各监管部门、各银监局及银监分局可根据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对要求进行细化。 (三)完善异常变动报告制度。研究完善报表异常数据变动报告制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数据指标异常变动进行跟踪监测,对于跨期变动超过监管预设值的数据项目,应在数据报送时向审核人员提交数据异常变动说明。报表指标监管预设值的初值由银监会统计部统一设定并发布,各级监管机构可根据属地监管原则对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异常变动区间进行细化调整。 二、加强报表数据审核 (四)明确数据审核责任。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审核责任,统计部门应做好客户风险统计数据的审核。数据审核部门应明确审核责任人,建立AB角审核机制,及时将数据审核责任人名单和变动情况报送上级对口部门,并将本级审核人员名单汇总至同级统计部门。数据审核部门应严格按照审核职责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时间报送报表,并及时完成报表审核工作。针对跨期数据异常变动,数据审核部门应认真分析确认,对于未超出异常设定值但波动率较高的数据指标应加强关注。数据审核过程中,数据审核部门应采取电话交流、现场走访或下发提示单等方式与相关机构充分沟通,做好问题的记录、确认、核实和更正。 (五)强化审核履职要求。各级数据审核部门应加强数据审核人员配备,认真做好数据审核工作的组织协调、时间统筹和资源保障,切实抓好数据审核工作的履职履责,强化对各类数据审核不到位行为的查处整改。数据审核不到位包括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未根据系统提示对表间校验和异常变动进行确认等情况。各级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的通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1.05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保险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 办法的通知 各银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经银保监会同意,现将《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1月5日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保险中介监管,提高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与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保险中介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保险代理人(不含个人代理人)、

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包括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保险代理人(不含个人代理人)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本办法所称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是指保险中介机构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以持续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为目的所开展的工作。其中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信息化工作,仅指该机构与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相关的信息化工作。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突发事件,是指信息系统或信息化基础设施出现故障、受到网络攻击,导致保险中介机构在同一省份的营业网点、电子渠道业务中断3小时以上,或在两个及以上省份的营业网点、电子渠道业务中断30分钟以上;或者因网络欺诈或其它信息安全事件,导致保险中介机构或客户资金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保险中介机构丢失或泄露大量重要数据或客户信息等,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 第四条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监管制度要求。 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要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相统一、技术路线与业务发展方向相一致、信息系统与管理需求相匹配的原则。 第五条保险中介机构是本机构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保险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信息化工作承担首要责任。 第六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七条保险中介机构应履行以下信息化工作职责: (一)贯彻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和银保监会监管制度。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4.06 •【文号】银保监办发〔2022〕37号 •【施行日期】2022.04.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金融市场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 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 银保监办发〔2022〕37号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经银保监会同意,现就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供给 (一)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六稳”“六保”战略任务,加强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巩固和完善差异化定位、有序竞争的金融供给格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扩展服务覆盖面。稳步增加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

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业务,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和保障服务。 (二)工作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能 (三)完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体系。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专门机制,保持久久为功服务小微企业的战略定力,发挥网点、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等优势,下沉服务重心,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拓展首贷户。地方法人银行要坚守定位,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自身改制化险、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用好年初出台的普惠小微贷款增量奖励、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继续深化完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模式,并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稳妥探索开展对小微企业的直贷业务。 (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着重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降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深入推进银担合作、银保合作。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及其合作担保机构有序开展总对总的“见贷即保”批量担保业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合理分担贷款风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规程(暂行)-银监办发[2005]79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规程(暂行)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04.04 施行日期2005.04.04 文号银监办发[2005]79号 主题类别银行业监督管理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正文: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规程(暂行) (银监办发[2005]79号2005年4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行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统计现场检查。为使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统计现场检查工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开展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现场检查。 第三条本规程所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条本规程所规定的统计现场检查分为检查准备、检查实施、检查报告、检查处理和检查档案整理五个阶段。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3.01.09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为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规范监管统计行为,提升监管统计质效,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包括总则、监管统计管理机构、监管统计调查管理、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管理、监管统计监督管理和附则等六章,共三十三条,重点就以下内容予以规范: 一是明确归口管理要求。《办法》明确监管统计工作归口管理要求,对监管统计管理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作出界定,对银行保险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予以明确,同时列明各相关主体职责边界。 二是明确数据质量责任。为督促银行保险机构重视数据质量,《办法》明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三是强调数据安全保护。根据2021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相关规定,《办法》在职责范围、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中增加了涉及数据安全保护的监管内容,明确提出监管统计工作有关保密要求。

四是对接数据治理要求。充分吸收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机构数据治理的监管要求,《办法》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将本单位监管统计工作纳入数据治理范畴。 五是重视数据价值实现。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发挥监管统计资料价值,《办法》明确提出监管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相关要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应用,充分发挥监管统计资料价值。 《办法》的发XXX实施,统一了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制度,为解决当前监管统计工作实际问题提供制度支撑,进一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对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 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5.21 •【文号】银保监发〔2018〕22号 •【施行日期】2018.05.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 银保监发〔2018〕22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5月21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数据治理应当覆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数据,覆盖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覆盖监管数据,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二)匹配性原则。数据治理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三)持续性原则。数据治理应当持续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数据治理应当推动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有效应用于经营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监管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建立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监管数据报送工作有效组织开展,监管数据质量持续提升。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监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情况实施监管。 第二章数据治理架构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调整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5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调整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 体系的通知 正文: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调整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5号) 各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 为进一步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及时掌握和分析信托投资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实现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持续、审慎、有效监管,银监会制定了新的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内容 新的信托投资公司非现场报表由固有业务报表、信托业务报表、补充报表和机构基础信息报表(原非现场监管保留报表)四部分组成。 (一)固有业务报表。涉及报表12张,分别为《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流动性比例监测表》、《有价证券及投资情况表》、《资本充足率汇总表》、《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情况表》和《债券托管及证券交易保证金存放情况表》。 (二)信托业务报表。涉及报表4张,分别为《信托项目资产负债汇总统计表》、《信托投资公司管理信托财产状况统计表》、《信托项目到期情况统计表》、《信托投资公司关联交易风险及客户集中度情况表》。 (三)补充报表。涉及报表1张,即《异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监测情况表》。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5.19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 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规范监管统计行为,提升监管统计质效,结合当前银行保险监管统计工作实际,中国银保监会研究起草了《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反馈意见: 一、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cn邮箱。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及所代表的机构或个人。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15号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邮编:100033),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9日。

中国银保监会 2022年5月19日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规范监管统计行为,提升监管统计质效,落实统计监督职能,促进科学监管和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保险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监管统计,是指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组织实施的以银行保险机构为对象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服务、统计管理和统计监督检查等活动,以及银行保险机构为落实相关监管要求开展的各类统计活动。 本办法所称监管统计资料(数据),是指依据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管统计要求采集的,反映银行保险机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的数字、报表、报告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统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 融机构监管统计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07.05 •【文号】银监发[2005]46号 •【施行日期】2005.07.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 监管统计工作的通知 (银监发〔2005〕46号2005年7月5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银监会成立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银监会关于监管统计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监管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今年上半年对部分商业银行开展的统计现场检查发现的情况看,当前监管统计工作的基础仍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监管工作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监管统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监管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监管统计工作在银行经营管理及银行外

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推动有关部门把监管统计工作贯穿于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之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大力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当前,服务于风险管理的统计数据范围已经大大超过了现行会计报表和科目的内容,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缺乏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散割裂,互不衔接,不仅不利于监管统计报表的填报,而且影响其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紧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信息管理的基础,满足现有监管统计制度的各项要求,为银监会顺利实施“1104工程”创造条件。 三、完善与现行监管统计工作相关的制度 要抓紧对现有监管统计制度进行梳理、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来源、加工方法、部门职责、审核要求及上报途径等;明确总部及各级下属机构的职责,充分发挥总部统计部门的管理、指导、监督、协调职能。主管领导要亲自协调监管统计工作,增强相关部门对监管统计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统计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切实提高监管统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银监会即将实施的监管统计指标和报表体系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较高,涉及财务、资金、信贷和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强和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来贯彻实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系统内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准确地理解监管统计的内容和要求,增强做好监管统计工作的能力。要健全统计机构,选聘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充实监管统计队伍,保证监管统计工作质量。

东营银保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建立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工作质量通报制度的通知

东营银保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建立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 计工作质量通报制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营银保监分局 •【公布日期】2020.11.13 •【字号】东银保监办发〔2020〕76号 •【施行日期】2020.11.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东营银保监分局办公室关于 建立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工作质量 通报制度的通知 农发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东营分行,驻东营各保险公司市级分公司,东营银行,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数据治理意识,东营银保监分局决定在辖区施行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工作质量通报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通报主要内容 (一)监管统计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来保障统计制度的实施;是否明确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是否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是否有明确的报送流程和责任人;是否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专(兼)职监管统计人员等。 (二)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报表报送情况。主要是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

息系统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对东营银保监分局要求提供的数据异常变动说明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有迟报、漏报、错报的现象,对数据异常变化是否做出合理解释;是否存有报表频繁解锁重报的现象(不包括由于监管部门报表口径统一调整所导致的历史数据重报或修改);是否存在故意瞒报、虚报、伪造和篡改数据的问题等。 (三)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偿二代监管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情况。主要是向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偿二代监管信息系统报送的辖内机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对数据异常变化是否做出合理解释;是否存在故意瞒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信息,编制虚假报表等问题。 (四)新版客户风险统计系统数据报送及质量情况。主要通报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方面的情况,数据包括对公及同业客户授信和表内外业务统计表等6张报表、及时反馈的质疑、准确全面的举证材料、经审核认定错误需整改的数据源、客户风险共享信息运用情况报告等,以及东营银保监分局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情况。 (五)临时报表报送情况。主要包括各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山东银保监局、东营银保监分局下发的临时报表和其他临时调度报表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情况。 (六)监管统计分析与调研情况。主要包括各类统计报表数据变动情况说明、银行保险业运行分析报告、临时调度情况、专题调研工作的配合情况及报告质量等。 二、通报程序和范围 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工作质量通报由东营银保监分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科会同相关监管科组织实施,原则上按季开展,可视机构数据质量情况增加或减少频次。通报范围一般限定于东营银保监分局监管辖区银行保险业机构,对于质量问题较多、情节严重的,将抄送至相关银行保险业机构上级部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8.02.25 •【文号】银监通[2008]10号 •【施行日期】2008.0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非 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银监通[2008]10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于2007 年正式投入运行,经各方共同努力,已基本实现预计目标。为进一步提高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质量,做好2008 年非现场监管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立数据质量“四单制度”,规范数据质量管理流程 建立以“提示单”、“警告单”、“现场检查单”和“处罚单”为核心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细化监管要求,规范监管流程。 (一)针对数据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提示单” 1.适用条件:

针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中存在问题和疑点,非现场监管人员在通过电话交流或现场走访等方式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解沟通后,仍认为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或需要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进行核实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提示单。 2.格式内容: (1)提示单格式参见附件1。 (2)提示单要明确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报表或相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确认的内容。 (3)提示单要明确说明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范围和内容,包括提供数据变动原因、数据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安排、自我检查情况或内部审计结果等。 (4)提示单要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反馈信息的时间和方式,如正式文件、讨论会议或约见会谈等。 3.使用方式: 非现场监管人员以本部门(处、科)或本局(分局)办公室名义正式行文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提示单”作为附件。 4.执行要求: (1)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提示单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加盖机构印章,并由相关提供人员及负责人签名确认。 (2)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反馈相关错误或问题的纠正整改措施和进展情况。 (3)原则上,对于报表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需要以“提示单”方式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确认解决的,非现场监管人员要在下一期报表报送日前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 (4)非现场监管人员要对反馈信息进行确认,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纠正

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4.09.15 •【文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6号 •【施行日期】2004.1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4年第6号) 《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8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5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00四年九月十五日 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加强银行业统计管理,规范银行业统计行为,满足银行业监管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下文称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监管统计,是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为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组织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要对象的各项统计活动。银行业监管统计是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评价和预警,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检查。 第五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第六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银监会是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国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的主管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负责辖内银行业监管统计工作。 第七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报表和数据实行归口管理,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统计部门具体负责。 第八条银行业监管统计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保障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九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第十条银行业监管统计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提高监管统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统计制度与报表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的通知-银办发[2010]152号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的通 知 正文: ----------------------------------------------------------------------------------------------------------------------------------------------------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的通知 (2010年8月11日银办发[2010]152号) 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了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水平,确保各接入机构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2008年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先后派出工作组对接入征信系统的各全国性银行进行现场核查工作,摸清了各行征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整改方案并督促各行整改。同时,启动了征信数据质量量化考评和定点监测工作,按季度考核各行的数据质量。各行征信数据质量均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果,防止数据质量下滑,人民银行制订了《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通过实施数据质量达标制对各行的征信数据质量进行考核。现将上述方案印发各全国性银行,上述方案自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 附件:1.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 2.个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 附件1 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量化考评达标制方案 一、考评目的

(一)通过考评从宏观上掌握系统的整体数据质量以及各银行的个体数据质量。 (二)推行达标制度,为数据质量治理工作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各行的重视程度、防止数据质量下滑。 二、考评对象 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报送数据的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三、考评频度 考评工作按季开展,每季度末开展一轮。其中,及时性得分是考核整个考评周期(本季度)的数据上报情况;完整性和准确性得分以考评时点(本季度最后一个月月末)的核对结果为准。 四、分数设定 企业征信数据质量考评采用百分制,全国性银行企业征信数据质量达标线为97分,警戒线为95分。 量化考评得分高于达标线,并长期以来较为稳定的银行,表示其数据质量良好,应注意保持,避免数据质量出现下滑。 量化考评得分在达标线以上,但各期数据质量成绩呈现波动趋势的银行,表示其数据质量存在不稳定因素,还需继续加强。 低于达标线但高于警戒线的银行,表示其企业征信数据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低于警戒线的银行,表示其企业征信数据质量亟待完善。 五、考评指标 企业征信数据质量达标制度考评工作中设置一个综合性的考评指标,即企业征信数据质量综合评分(以下简称数据质量综合评分),该评分从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对银行报送企业征信的数据质量进行考评,包括对数据报送质量(即过程)和当前系统数据与银行数据源一致程度(即结果)的衡量。 数据质量综合评分包括三方面九个指标,所有指标计算结果均通过数据报送情况统计、两端数据核对工作(银办发[2008]95号)、数据质量定点监测工作(银征信中心[2010]4号)三项工作结果汇总而得。其中,及时性的三项指标是征信中心通过对数据报送情况进行统计而得;完整性中的指标四、指标五和准确性中的指标七、指标八是通过两端数据核对结果而得;完整性中的指标六和准确性中的指标九是通过数据质量定点监测而得。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据上报及时性(权重20%)。 指标一:数据连续上报情况得分 数据连续上报情况得分是考核征信数据上报及时性的指标之一,反映银行在考评周期内连续报送数据的情况。其计算方法如下:

某商业银行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Word最新版)

某商业银行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 案 通过整理的某商业银行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 某商业银行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切实提高本行监管数据质量,以优质数据服务于业务经营,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开展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4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监管数据质量治理作为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全行上下要充分相识提升监管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把数据质量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数据治理过程中,我行应强化源头数据质量治理,建立主体责任明确的监管数据体系,确保监管相关数据治理要求落实到各环节,有效夯实数据治理管理基础,做到完善组织、制度、机制、系统等方面的工作短板,建立全面提升监管数据质量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开展自查自评。依据《xx银行保险业监管数据质量评估模板》,组织开展监管相关数据质量及治理状况的自查自评。重点排查评估核心监管指标数据精确性和真实性状况、数据质量限制机制是否健全、组织制度系统保障是否得力、内部重大差错报告和监督工作是否到位等方面,并明确下一步

改进措施。 二、组织实施(一)成立领导小组行总部成立以行长为组长,办公室、xx部、xx部、xx部、等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数据质量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次监管数据质量治理的总体工作部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xx部,负责治理工作的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 (二)成立实施小组依据行总部领导小组总体部署,由xx部牵头,抽调xx、xx、xx等相关职能部室业务骨干,成立监管数据质量治理工作实施小组,由xx部负责人担当组长,负责本次专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数据治理范围(一)数据类型。包括监管数据及相关源头数据。其中,监管数据是指依据监管要求定期报送银保监会及xx银保监局的监管统计数据和其他监管数据。 (二)数据时间范围:xx年xx月起至xx年x月。 (三)分行业机构数据:非现场监管、客户风险、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等系统采集数据和其他核心监管指标等。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监办发﹝2010﹞11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11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加强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加强灾难恢复管理,提高业务连续性水平,现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二0一0年四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以下术语适用于本指引: (一)本指引所称数据中心包括生产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灾备中心)。 (二)本指引所称生产中心是指商业银行对全行业务、客户和管理等重要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和维护,具备专用场所,为业务运营及管理提供信息科技支撑服务的组织。 (三)本指引所称灾备中心是指商业银行为保障其业务连续性,在生产中心故障、停顿或瘫疾后,能够接替生产中心运行,具备专用场所,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重要业务持续运行的组织。 (四)本指引所称灾备中心同城模式是指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位于同一地理区域,一般距离数十公里,可防范火灾、建筑物破坏、电力或通信系统中断等事件。灾备中心异地模式是指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处于不同地理区域,一般距离在数百公里以上,不会同时面临同类区域性灾难风险,如地震、台风和洪水等。 (五)本指引所称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四条《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引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引的条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