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二年级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再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角的的表象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数学思考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情感态度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生:喜欢!

师:是呀,我们的校园越来越漂亮了,所以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尤其是要爱惜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另一个美丽的校园。(出示学校的校园图片)仔细观察,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图形?

生: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是长方形的;钟面是圆形的;

足球是球体……

师: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校园里还藏着另一种图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什么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也形成这样的图形(出示钟面图),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生:叫做角。

师:板书:角,是的,关于“角”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说出对角的了解。(对于学生说的,教师不要给与过多的评价,教师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

师:你们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角”的秘密。

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角的初步认识。大家齐读课题。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一)、结合情境,认识角。

师:其实刚才操场上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找到哪些角?请你先在书上圈一圈,看谁在一分钟内找到的角最多。开始,谁上来指一指哪里有角?生:教师拿着的三角板;国旗杆下面也有角;足球门框;学生做操时的手和脚等。师:同学们,老师手里也有一块三角板,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你们手里都有三角板,请你们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觉?

生:都是尖尖的。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

么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有尖尖的角。生: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尖尖处的角叫做角的顶点,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师: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2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播放微课《秋游野餐》,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并思考(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 (设计意图: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 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1 2,而1 2 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 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分数:几分之一)(设计意图: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

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1 活动1.看一看,理解1 2 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flash: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 用1 2来表示。(板书写法:1 2 )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它的1 2,写作:1 2 。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1 2 ) 活动2.分一分,理解1 4 的含义。 Flash: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师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板书写法:1 4 )再指着板书引 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写作1 4 。 活动3. 涂一涂,归纳分数概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圆的三分之一,涂一涂长方形的五分之一。进行 观察得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 2、 1 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活动4. 撕一撕,强调“平均分”。 师提问:把一张圆形纸片撕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演示撕成三份的纸片,再次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撕 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活动5. 读一读,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以1 3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集体明确。 (二) :教学例2 活动1:折一折,表示1 4 。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UNIT SPRINGISHERE 一、核心词汇 1.名词:woman(pl.women)女人;妇女people人们bird鸟 2.动词:plant栽种turn变得;成为hear听见;听 3.形容词:fun有趣的favourite特别喜爱的 4.副词:tomorrow明天out外面的 二、拓展词汇 1.名词:ping-pong乒乓gift礼物March三月kite风筝basketball篮球afternoon下午;午后tree树木April四月morning早晨;上午card卡片monkey猴子zoo动物园evening傍晚;晚上outing郊游;远足;外出spring春天season季节grass草;草坪bear熊butterfly蝴蝶 2.动词:play踢;打make制作join加入see看见;看到sing唱;歌唱wake醒来;唤醒dance跳舞 3.形容词:colourful丰富多彩的bright明亮的 三、核心句型 1.Canyouplayping-pongwithme?你能和我一起打乒乓球吗? 解读:此句是询问他人能否一起做某事的句型,是一般疑问句。 举一反三:Canyouplaywithme?你能和我一起玩吗? Canyoustaywithme?你能和我待在一起吗? Canyougooutwithme?你能和我一起出去吗? 2.—Whatareyougoingtodothisafternoon,Lingling?今天下午你打算做什么,玲玲? —Wearegoingtoplanttrees.我们要植树。

解读:此句是询问他人计划或打算的常见句型,是一般将来时,后面常接表示将 来的时间状语。 举一反三:—Whatareyougoingtodothissummerholiday?这个暑假你打算做什么? —I’mgoingtovisitmyuncle.我打算去拜访我叔叔。 —Whatisyoursistergoingtodo?你妹妹打算做什么? —Sheisgoingtohaveartlessons.她打算上美术课。 3.—Whatdoyouseeinspring?你在春天看到什么? —Thetreesturngreen.树木变绿。 解读:这是询问他人能看到什么的句型,答语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举一反三:—Whatdoyouseeonthetrain?在火车上你看到什么? —Amanplayscardswithhisfriends.一个男人和他的朋友打牌。 四、拓展句型 1.I’mmakingagiftformymum.我正在给我妈妈做礼物。 解读:此句是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用来描述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举一反三:Mysisterisdoingherhomework.我妹妹在做作业。 Mybrotherisplayingwithhistoyplane.我弟弟在玩他的玩具飞机。 2.—DoyouhaveTree-plantingDay?你们有植树节吗? —Yes.是的。 解读:这是询问某人是否有某个节日的句型。还可以用来询问他人是否有某物。句中的have是动词,意为“有;拥有”,后面接名词。 举一反三:—Doyouhaveabasketball?你们有篮球吗? —No,wedon’t.Wehaveaping-pongball.不,我们没有。我们有一个乒乓球。 UNIT ILIKETHESHAPE 一、核心词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结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September 10th is Teachers' Day 知识清单

Unit 1 September 10th is Teachers’ Day 一、核心词汇 1.序数词: first第一second第二third第三fourth第四fifth第五sixth第六seventh第七eighth第八ninth第九tenth第十 2.两组对应名词: boy男孩— girl女孩teacher老师— pupil小学生 3.其他: name名字hi嗨(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card卡片Miss小姐(对未婚女性的称呼) September九月 二、拓展词汇 1.序数词的简略写法: first — 1st第一second — 2nd第二third — 3rd第三fourth — 4th第四fifth — 5th第五sixth — 6th第六seventh — 7th第七eighth — 8th第八ninth — 9th第九tenth — 10th第十 2.课程类: class课Science科学Art美术Music音乐Chinese语文English 英语PE体育 3.一日三餐: 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supper晚餐 4.国家类: China中国Australia澳大利亚Japan日本 5.其他: foot脚wood木头book书cook厨师/烹饪good好的look看put 放push推shoe鞋open打开door门stick棍子late迟的again再一次三、核心句型

1.It’s our first day of school. (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 解读:这类句子的结构通常为“It/Today + is + the/物主代词 + 序数词 + day of + 名词.”,表示“(今天)是……的第几天”。 举一反三: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new year.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 2.Hi, my name is Sara.嗨,我的名字叫萨拉。 解读:“My name is + 名字.”,意思是“我的名字是……”“我叫……”,也可以用“I am + 名字.”来表达,通常用来做自我介绍。 举一反三: My name is Tom. = I am Tom. 我叫/是汤姆。 3.Sit in the second row, please.请坐在第二排。 解读:这是一个肯定祈使句,用来表示请求或者命令等,主语you常常省略,通常在句尾或者句首加上please,语气更加委婉客气。与其相对应的是否定祈使句,常在动词前面加上don’t构成。 举一反三: Sit down, please.请坐下。 Please tell me.请告诉我。 Don’t talk. 不要说话。 Don’t come in. 不要进来。 4.— Is the second class Chinese? 第二节课是语文课吗? — Yes, it is. 是的,它是。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课练试题(全册)

1.1 口算乘法 1.口算50×3就是把50看成﹙﹚个十,50×3也就是﹙﹚个十×3=﹙﹚个十=﹙﹚。 2.一个数乘一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 A.一定有1个0 B.至少有1个0 C.一定有两个0 3.直接写得数。 50×4= 900×5= 300×0= 0×8+9= 5×8+8= 6×8-12 4.在○里填上“>” “<”或“=”。 80○10×6 50×2○100 300×4○900 5300○600×9 954○500×2 400×2○400+2 【答案】 1.5 5 15 150 2.B 3. 200 4500 0 9 48 36 4.>=><<> 1.2 笔算乘法(1) 1.在笔算23×2时,先计算3乘2,是表示有2个3相加,再计算2乘2,是表示有( )个( )相加,最后再把( )和( )加起来,得()。 2.列竖式计算 32×3=213×3=242×2=

3.一个因数是234,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4. 小红每天写23个大字,3天一共可以写多少个大字? 答案】 1.2 20 6 40 46 2.96 639 484 3. 234×2=468 4. 23×3=69(个) 1.3 笔算乘法(2) 1.26的3倍是();4个214的和是()。 2.列竖式计算。 44×3=132×4=316×2= 3. 3个224是多少? 4. 三年一班有70人,星期天要乘车去参观科技城。他们租6辆车够吗? 限乘12人

【答案】 1.78 854 2.132 528 632 3. 224×3=672 4. 12×6=72(人)72>70,不够。 1.4 估算 1. 估算198×4时,把198看作(),结果是()。 2.估算下列各题 53×8≈ 64×7≈ 78×9≈ 501×6≈ 310×9≈ 699×8≈ 3. 890乘8的积大约是多少? 4.一个汽车过路费收费站,昨天过了897辆车,每辆车收费8元,昨天大约收费多少元? 【答案】 1.200 800 2.400 420 720 3000 2700 5600 3. 890×9≈8100 4. 897×8≈7200(元) 1.5 和0有关的笔算乘法 1. 0乘以任何数都得()。 2.用竖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 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 能力。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套单元测试卷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套单元测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生三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8份。(含音频和答案)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 2. 第二单元使用 3. 第三单元使用 4. 期中检测卷 5. 第四单元使用 6. 第五单元使用 7. 第六单元使用 8. 期末检测卷

UNIT SEPTEMBER 10TH IS TEACHERS’ 1.mp3DAY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得分: 听力部分 一、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排序。(10分) ()()()() () 二、听录音,判断正(T)误(F)。(10分) ()1.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2.The second class is Maths. ()3.I’m from Canada. ()4.Sit in the fourth row, please. ()5.It’s September the first. 三、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Today is 1. The 2make some 3for the 4. They give them to the teachers. The teachers look 5. ()1.A.Teachers’ Day B.Wednesday ()2.A.pupils B.people

()3.A.cards B.card ()4.A.pictures B.teachers ()5.A.happy B.sad 四、听录音,补全短文。(10分) The1are back to school on September the first. They are 2. Teachers’Day is 3. They will make a 4for Miss Zhang. They will give it to her on 5 the tenth. 笔试部分 五、根据图片,写出单词。(10分) 1. 2. 3. 4. 5. 六、按要求写单词。(10分) 1.six(序数词) 2.pupil(复数形式) 3.boy(对应词) 4.nine(序数词) 5.fifth(基数词) 七、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1.Welcome back school. A.to B.for C.in ()2.It’s first day of the week. A.a B.the C./ ()3.I’m from . A.Canada B.America C.Chinese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

北京课改版3数上-爬坡题 第一单元 乘法 【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2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解析: 因为要写的算式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2哦, 只要运用表内乘法,找出积是12的两个数,然后 把两个因数中的一个写成整十数就可以了。积是 12的口诀有两句,在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加上0, 每句口诀都有两种写法,共能写出4道算式。 解答: 20×6=120 60×2=120 30×4=120 40×3=120 【例2】竖式计算。 47×2= 503×3= 340×5= 解析: 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要 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有进位的不要忘记 加上进位数,如果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上写0占位,如果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一可以按照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方法二一位数和多位数0前面的第一个数字对齐,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解答: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3+604+605+606+607=605×□ 解析: 607减去2加到603上,凑成两个605;606减去 1加到604上,凑成两个605;再加上中间的那个 605,总共5个605,列式为605×5,结果是3025解答: 5 3025 【例4】开心玩具店新进了一批玩具,其中玩具机器人有17个,每个玩具机器人的售价是8元,这些玩具机器人能卖多少钱?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单 位进率。 2.能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3.能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估测出具体实物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表格式的题目渗透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调动感官参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在合作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热爱求知,增强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 1、认识毫米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你知道你学习的最亲密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他们建立一个小档案。用直尺测量它们并且将记录写在本上。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采用小组(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全册)

北京课改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 学设计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脚下,碧波荡漾,溢彩流光的黑龙江畔,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森林里。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洁白世界。这里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老师就来自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师: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 2、感受搭配。 师: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旅途时饥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要想在旅途中即不渴又不饿,我们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请同学们比较这几种搭配方法,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 生:说理由。 3、引出课题:他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既然是一个班级去旅游观光,在穿着上就即要整齐美观,又要舒服。这是老师为你们精心准备的五件服装。我们同学能够把所有的不

朝阳区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英语全册分析

朝阳区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上英语全册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三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知识点梳理和分析 (一)本册涉及的主要话题以及相关话题的上位知识: 1、本册将学习 1) 新学期开学的话题及表示欢迎、建议: It’s our first day of school. Welcome to our class.Let’s make some cards for them. 2) 生活中的节日、节日中的活动及生日: —Who knows the tenth month in English --It’s October.I want to run in the race.—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n December 30th. 3) 天气情况: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cloudy and rainy. 4) 借物和询问收集: --May I borrow your markers, please --Here you are. –What do you collect, Guoguo --I collect rulers. I have twenty. I like them all. 5) 询问日期、年龄: --What is the date today/tomorrow --It’s November twenty-second. –When were you born/When was Yangyang born --I /He was born on January 29th. --How old are you --I’m eight. 6) 中西方国家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 January 1st is New Year’s Day. 2、本册知识点梳理: 句式: 话题1:欢迎和建议 1) It’s our first day of school. 2)Welcome to our class. 3)Let’s make some cards for them. 话题2:生日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乘法 【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2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解析: 因为要写的算式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2哦, 只要运用表内乘法,找出积是12的两个数,然后 把两个因数中的一个写成整十数就可以了。积是 12的口诀有两句,在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加上0, 每句口诀都有两种写法,共能写出4道算式。 解答: 20×6=120 60×2=120 30×4=120 40×3=120 【例2】竖式计算。 47×2= 503×3= 340×5= 解析: 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要 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有进位的不要忘记 加上进位数,如果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上写0占位,如果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一可以按照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方法二一位数和多位数0前面的第一个数字对齐,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解答: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3+604+605+606+607=605×□ 解析: 607减去2加到603上,凑成两个605;606减去 1加到604上,凑成两个605;再加上中间的那个 605,总共5个605,列式为605×5,结果是3025解答: 5 3025 【例4】开心玩具店新进了一批玩具,其中玩具机器人有17个,每个玩具机器人的售价是8元,这些玩具机器人能卖多少钱?

2020—2021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6-87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长度和人民币的单位,利用直观,认识一位小数的的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并根据十分之几可以写成相应的小数,认识小数各个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在获得小数初步认识的过程中,感受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间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比较、分析、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拓展,感受数学的功能;能主动参与思考、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初步体会小数在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好数学的责任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1. 同学们,星期天百乐超市发布一些商品优惠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商品实物图)和相应价格。彩笔单价1.2元,橡皮单价0.2元,书包单价25元,文具盒单价3元,铅笔单价0.3元,日记本单价2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这些商品的价格,你能给它们分分类?根据学生分类,出示课件演示分类。 2.引入新课 提问:左边这列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右边这列数你们知道是什么数吗?引入:像右边这样的数是小数。我们今天就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感知小数 (一)、探究小数零点几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课桌桌面的什么条件?(板书:4分米宽5分米)师:4分米怎样写成米做单位的分数?5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结合回答,出示课件米尺示意图,明确1分米是1米的1/10,是1/10米,4分米是4/10米,5分米是5/10米,并在直尺示意图下的对应位置课件出示4/10 5/10 ) (2)4分米还可以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其他数来表示吗?5分米呢?(学生交流)讲解:4分米还可以写成0.4米,5分米还可以写成0.5米。这里的0表示什么?这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5表示什么? (3)学习小数的读写,介绍小数点并规范小数点的书写。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二年级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再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角的的表象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数学思考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情感态度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生:喜欢! 师:是呀,我们的校园越来越漂亮了,所以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尤其是要爱惜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另一个美丽的校园。(出示学校的校园图片)仔细观察,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图形? 生: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是长方形的;钟面是圆形的;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4单元 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得数。 420÷7=80×6=630÷9= 3×60=80×5=240÷4= 5×70=540÷6=70×4-40= 180÷(3+6)=450+50÷5=100-20×4= 二、填空题。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再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再算()。 3.比16的7倍多15的数是(),比28的9倍少23的数是()。 4.顺发停车场停了8排小汽车,每排有14辆;大汽车停了8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辆。 5.一本童话书有158页,小雨每天看18页,看了7天后,还剩()页没看。 6.噜噜带了10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28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6支钢笔,每支钢笔()元。 7.一个书架有两层,如果从上层取5本放到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3本。原来上层比下层多()本书。 8.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的比全长一半还多3米,第二次用去的比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长()米。 9.学生问张老师今年多少岁,他笑着说:“把我的年龄减去4后,被7除,加上6后乘5,刚好是半百。”那么张老师今年()岁。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计算63+36÷3时,要先算63+36。() 2.9×(40+60)=900() 3.要使70×(3+□)=560,□里应该填5。() 4.720÷4÷2=720÷4×2() 5.计算(85-35)÷5时,要先算85-35。()

四、计算下面各题。 48+67×4756÷3÷2468-372÷3 678÷(54-48) (89+56)×7(862-278)÷4 五、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六、在里填上“>”“<”或“=”。 70×3+670×(3+6)80-75÷5(80-75)÷5 800-(250+40) 800-250-40 640÷4÷2640÷(4×2) 76-16÷4(76-16)÷443+27×5(43+27)×5 七、我来分析与解答。 1.动物狂欢节到了,小松鼠家族有16名成员表演小合唱,台下观看的只数是表演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 分析与解答: 先算:, 再算:。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教案十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英语下册《I WANT TO BE A TEACHER》Lesson2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Objectives): 1.确保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单词的意义和简单口头运用(To learn the meaning and simple usages of some words and phrases)。 需要掌握的词组: Aunt Uncle Hospital nurse Doctor tooth 2.学习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及表达(To use the typical sentences to express)。 需要掌握的句型: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s a teacher.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表达(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bravely)。 4.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5.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教学重点(Key Points): 在学习了单词的基础上,以单词为载体,进行主要句型的学习,并了解其中的语法现象,根据具体情境,学会交流对话,侧重句型语法学习,交际意向和课外拓展为重点。 教学方法: 游戏,音频,情景教学法,Pair-work两人小组活动,Group-work小组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难点:

新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得数。 32×3=600×4=0×60=80×4= 102×4=700×7=50×3=23×3= 146×0=403×2=120×3= 179+0= 2000×4=80×5=500×4=9×1000= 二、填空题。 1.8个40是( ),900的3倍是( )。 2.0和( )相乘都得0。 3.76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502×4的积的中间有( )个0。 4.一个保温杯98元,王阿姨买了7个,大约需要( )元。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 6.明明一家三口乘火车去上海旅游,每张火车票124元,他们一家来回买车票要花( )元。 7.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 8.36+37+38+39+40=( )×5=( ) 401+402+403+404+405+406+407=( )×7=( ) 9.找规律,填一填。 5 7 48 54 6 6 135 25 35 三、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会比其中每一个因数都大。( ) 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3.1000×0=1×0( ) 4.342×4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5.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只有1个0。( ) 四、用竖式计算。 375×5=280×4=856×7= 608×9=549×4=860×5=

五、在里填上“>”“<”或“=”。 189×4800250×01×250 260×3206×3270×51250 305×6306×578×99×78 2000506×4350×4340×5六、算一算,填一填。 物品 价格/元98元 150 元 228 元 109 元185元 购买 数量5个4副3副8个6个 总钱 数 七、解决问题。 1.一个地下停车场有3层,平均每层有108个停车位。这个停车场一共可停放多少辆车? 2.运石榴。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 《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小小设计师》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类图案或徽标,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各类图案或徽标,自己设计徽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作品,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徽标的过程中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这样就建立了轴对称图形与新知的联系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徽标的设计和绘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效地反思、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2、[教学难点及关键]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绘图工具方格本 八、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