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子白板下“情境创设”专题教研活动的启示

——情境创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彭阳二小张淑丽

近半月的观课、议课活动,大家对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情景创设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课堂中的实施,还是在议课中的成述,表现出色,给我很大的启示,但还需要改进和提高。结合自的的认识和感受,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知电子白板的功能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要选择应用电子白板,不但要会操作电子白板,而且要熟知它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才能发挥电子白板的真正强大功能。否则电子白板在我们眼里充其量只是发挥了小黑板的作用,我们提前制作的课件只不过是幻灯片而已,我们的教学流程只能跟着课件走。

二、明确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教学情景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人为的编造。与生活实际不符的虚假情景,不但起不

到情境本身的作用,反而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三、注意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1、目的要明确。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儿童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熟知课标的要求,熟悉教材特点,在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环节中合理、灵活应用教学情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切忌教学情景表面化,形式化,放电影式的一闪而过。

2、选材要合理。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现在资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产生共鸣,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明确自己选择资源是否合理,是否对学生有用,是否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是否能有解决问题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中谈到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注意”,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有意义学习。我想我们选择的教学情境就是为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服务的,所以要想其准确、合理,能“以境生情”,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必须清楚自己选择情境创设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必要时不防多问几个问什么。如“这个图片合理吗;这样的情景学生会能明白我的意图吗,……”

3、要符合实际。选择的情景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而且要简单有

效,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景创设要适度。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

5、注重情景中问题的落脚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好的问题。好的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思考出校门。”苏林霍姆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设计好情景中的问题,而且要注意设问的角度、语言技巧及准确性,做到设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知识的价值。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15-03-19T14:06:06.4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2月总第170期供稿作者:陈米兰 [导读]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陈米兰广西桂平市金田镇古东小学537227 摘要: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这样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但人们似乎又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与校正。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二、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想“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能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要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三、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1.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2.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3.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的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理清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和产生误区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要有真实性。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发展性”。要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 (4)要有“吸引力”。如果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情景描述】: 今天,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课本提供的是一幅“保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的情景图。这幅图的情景与班级学生的现实有一些距离,对于学生根据情境提问有些滞后。 由于上周四、五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各年级班清理了各自的卫生区域,每个年级班都捡到了很多矿泉水瓶。我就以这次捡矿泉水瓶创设情景,恰当的将课本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改编,改编为:学校一至四年级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数量情况统计表 而将其问题改为: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请学生汇报自己想到的问题,学生想到了不同的问题: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4、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二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6、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7、一年

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8、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9、一、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在“提问题”汇报过程中,学生说我同步板书,并及时的提醒学生:相同的问题如果已经汇报板示过就不必再重复说,只说与其不一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举手汇报,就连平时很害怕举手回答问题的学困生马佳雪、王金忠、刘文渊也高高举起了手,争抢回答。学生汇报的不一样问题多达10几个。 【反思】: 1、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提出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提问意识(兴趣)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提问的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引

创设问题情境需注意的三个要点

创设问题情境需注意的三个要点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在教育界,关于课堂提问与问题情境的探究从未停止,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著名哲学家鲍波尔在谈及“问题”时,这样说道:“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由此可见,问题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好奇与疑问,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亲近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以提问激起课堂千层浪,以问题引发学生展开实践,点燃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展开语言实践与应用,是开展有效性英语教学的必答题。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就如何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习主题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注重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动”起来。这种方式往往是营造出热烈讨论的教学假象,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轨道。这种“侃侃而谈”却不得要领的问题情境,无益于教学活动开展,也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走进话题,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3 My animal friends,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句型“I have...They have...It has...”来描述人或动物的特征,以顺利展开介绍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Guessing”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笔者利用设问、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开展了竞猜游戏:“What’s my animal friend?Let’s read and guess!”并将这个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围绕教学主题,通过“guess”的形式,凸显问题的互动性,并适时地导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二、包含探究任务 问题情境的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深化语言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陷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脱离了“问题”本身,淡化了“探究”的特性,导致学生“问而不疑、疑而不动”。笔者在创设英语问题情境时,非常注重问题的探究性,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探究任务,给予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英语”解决问题。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以问题带动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在学习“Cartoon time”板块后,笔者创设了一个“If you are a doctor”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笔者利用多媒体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新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_

新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_ 内容摘要: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误区问题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这样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但人们似乎又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更应该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与较正。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但现在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而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因而使情境创设变得牵强附会,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能够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很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有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实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海南农垦西达中学王慧莹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创设情境要顺应学生年龄特征,其次创设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启动探究。在新授内容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促进认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在课的结束时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创设情境后教师适时组织引导,教师可以及时的提炼问题,也可以精心的组织活动。第四、创设情境要精心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情境空间。首先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和发表不同程度的见解。其次,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促使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 关键词:情境建构主义课程标准有效 正文: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因此,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情境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突出地加以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位的,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生的参与。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情境创设 ① 的形式是多样的,讲故事、做游戏和比赛等情境形式的恰当使用都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但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不同,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变化。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更应用学生熟悉的,且比较容易引入课堂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同时,再充分注意到颜色、声音、动作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就能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其年龄特征的情境。如教加减法,就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每张桌子上都用粉笔画一个小圆圈,让学生同桌每人将这5个棋子,往圈里扔一次,(教师先演示),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个,然后根据每次圆圈内、外棋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做的快的可再扔一次,看哪个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到学生反馈时,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就全部呈现出来了。接着再让学生玩“伸手指”游戏,再从发现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石头(0)、布(5)0+5=5;剪子(2)、布(5),5-2=3等。在学生“玩”中学习了加减法知识,整节课活而不乱,学生兴趣高涨,既发现并解决了数学问题,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除了做游戏外,如讲故事、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也是比较能被低年级儿童所接受的。 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统计初步知识”,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先创设一个情景:“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十字路口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学生开始看录像,个个聚精会神的进行统计,可是汇报时,却发现几乎没有相同数据,于是学生主动开始寻找原因,接着就有学生提出能否多放几遍或者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就有学生提出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同学们恍然大悟,马上自动组成小组,立

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境 过去,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当我们解决了全部问题,我们就说这是一堂优质课。可是现在,当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学校,每一个人都没有问题了,我们的民族如何创新。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创设新的问题行径。 有一位老师曾经提出如何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转换成问题行径。我们的学生在球体上划三角形,学生们真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一定真的是180度,而且随着三角形的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有变化规律。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能否将这些问题行径解决好。提出问题:如果将长方形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他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你将来是否有兴趣去探索他? 现在讲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抽象的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大家都知道,一位名人给教授的一封信中提出: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的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我们应该如何考虑在不损害力气的情况下,让孩子力所

能及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事实上在国外,还是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在英国的一所学校里,针对好动的学生,搞了一个学习角,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态度。我们有些学校往往不允许把学生放在一边,我们以为是轻视学生。我认为这主要是老师对在一边的学生是什么态度。再一个尊重学生年龄的特点。比如三岁儿子眼中的父亲,提出爸爸好伟大,什么都知道。认识1、2,连4都会写。但是三、四十岁的其他提出,爸爸太迂腐了。六十岁的孩子提出,我爸爸太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的教材并没有用到这些,比如小学教材第21课教材,《小八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我们让他理解什么是小八路,孩子也许会问是否有小六、七路。他还会问,打仗好玩吗。再比如《王二小》,一个6、7岁的孩子,什么是扫荡,谁是敌人,我们太功利了。6、7岁的孩子,我们想把他培养成抗日的英雄,如何可能。我比较喜欢比较贴近孩子的,比如台湾的教材第一课,《天亮了》。第二课《上课了》。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写字。象这些贴近学生,有些词语不断重现,对我们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本文从问题性情境概念入手,说明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创设艺术,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有演示实验,现象对比、趣味性、变式训练等。 关键词:科学问题情境思维实验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人类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目的、新的问题、新的 活动要求和条件,满足了思维的必要性。实质上,只有在产生了这些新目的并且 为达到这些目的,已知动作方式、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才需要有 的思维活动的情境。也就是说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 脱这种处境,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 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 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 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根据认知理论,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 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针对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接受性原则。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 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 精心地选择和设计,使之能适合于学生,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趣味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奋程度有很 大的关联。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要 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科学现象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从日新月异 的最新科学技术中,选取有用的、学生感到新奇的、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创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 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 好的知识结构,而且应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 提高,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一般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是配合课堂讲授和问题讨论进行的实验,具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实验条件明确、观察对象突出、演示层次分明等特点。在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观察与思 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利用现象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现象的 操作方式、考察角度、思维方式、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悉心捕捉这些差异并加以整理,往往可以成为生动的对比材料。当这些对比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即使教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能够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 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很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

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有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实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 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不过,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很多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诸城一中戴翠梅 主题与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 4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 情境描述: “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我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理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在组织学生学习“九一八事变”时,我把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像资料经过精心筛选制成多媒体课件,将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占领了东三省的野蛮行径;有扶植伪满洲国,溥仪粉墨登场的丑态;更有抗战名曲《松花江上》http: //https://www.doczj.com/doc/1318542974.html,/4439303.html东北流亡者那让人撕心裂肺的“爹娘啊……”的哭诉。 虽然这段历史距今很多年了,但是课堂上同学们震惊、悲愤的表情还是让我看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画面引人入胜,浓烈的情感营造着氛围,历史的距离被拉近了……尤其是《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亡国之痛和期盼故地的思乡之情,“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过多遍、早有心理准备的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2、巧设疑问,重现历史情景。 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

情景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子白板下“情境创设”专题教研活动的启示 ——情境创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彭阳二小张淑丽 近半月的观课、议课活动,大家对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情景创设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课堂中的实施,还是在议课中的成述,表现出色,给我很大的启示,但还需要改进和提高。结合自的的认识和感受,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知电子白板的功能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要选择应用电子白板,不但要会操作电子白板,而且要熟知它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才能发挥电子白板的真正强大功能。否则电子白板在我们眼里充其量只是发挥了小黑板的作用,我们提前制作的课件只不过是幻灯片而已,我们的教学流程只能跟着课件走。 二、明确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教学情景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人为的编造。与生活实际不符的虚假情景,不但起不

到情境本身的作用,反而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三、注意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1、目的要明确。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儿童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熟知课标的要求,熟悉教材特点,在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环节中合理、灵活应用教学情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切忌教学情景表面化,形式化,放电影式的一闪而过。 2、选材要合理。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现在资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产生共鸣,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明确自己选择资源是否合理,是否对学生有用,是否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是否能有解决问题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中谈到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注意”,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有意义学习。我想我们选择的教学情境就是为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服务的,所以要想其准确、合理,能“以境生情”,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必须清楚自己选择情境创设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必要时不防多问几个问什么。如“这个图片合理吗;这样的情景学生会能明白我的意图吗,……” 3、要符合实际。选择的情景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而且要简单有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中学(332000)“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景”教学 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途径方面做些探讨,以求 达到抛砖引玉之攻效。 1运用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究。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 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 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以下问题: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 洋葱?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这样教师在实 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 观察思维能力。 2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可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设疑提问,就 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如在“气体交换过程”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 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常识,直接提问:人是怎样呼吸的?完成呼吸需要经过哪些系统?氧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排出体外?这样学生会自然联系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尝试探索 高等动物完成气体交换过程的途径,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3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思维定势或知识经验的影响,对遇到的 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的 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或课堂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感到惊讶,激化认知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如可遗传的变异有3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具 有这3种变异来源呢?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的”。但这与事实不符,答案是否定的。此时学生会感到惊讶,非常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这时可适 时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细胞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及减速分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 解决认知冲突,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 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 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创设语文问题情境

创设语文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在形式多样,组织教学时,还要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始终坚持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然的自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解放孩子的头脑 陶先生指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他提出,“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上课时,我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为他们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2、解放学生的眼睛 通过观察,激发求知欲,加深理解。如我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先让同学观看书上的图片,说说你能看懂什么?然后,引入与图片内容相符的段落教学,图文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解放孩子的双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学生的智慧在于手指尖。

“水里的火山”是口语交际的题材。这是一个实验,用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小的装热水,滴几滴红钢笔水,大的装冷水,当小瓶放进去后,马上像火山一样喷发。让学生按步骤自己操作,当他们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和高涨的热情看到水里的火山这一美景时,刹那间,个个兴奋不已。由于亲自操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所以,在交流时,每位同学都说得头头是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解放学生的嘴巴 “解放嘴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学生举手发言好,学生不举手便发言也好;学生在座位上发言好,学生要到讲台上发言更好;学生在课堂内小组议论好,回家要跟父母讲、跟邻居讲更好;体察老师用意正确发言好,指出错误发现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更好。只要能让学生说,说真心话,不要去拘于小节。 5、解放学生的时间 陶先生说:“给学生一些时间消化所学,并让他们学点自己要学的东西。”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其实我们的学生是最聪明的。现在,只要上公开课,就一定会有合作讨论,但往往只是走形式,根本就没有给足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的时间。 6、解放学生的空间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留在课堂里,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有取之不尽的材源,只有把语文课堂的空间延伸到社会,从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有时我会带学生到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