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学习心得体会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实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作全面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是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各个方面高速发展,各自带动相互发展,取得了翻天的进步。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势不可挡的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从容应对。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经济现象,尽管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但仍然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它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技术和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市场统一发育,市场价格逐渐趋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生产活动全球化,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

加入WTO之后,对中国企业而言,其运作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国际环境更加宽松,国内环境因市场经济步伐进一步加快后,政府职能将发生有利于企业运作的转变。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有益,全球化使得中国意识到了市场制度与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也催生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的观念向政策的转化。目前中国从市场建设到股市的改革,都可以说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贝南克表示,全球经济一体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消除贫困,但这些好处恐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保护主义的妨碍。贝南克在一经济座谈会上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规模与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他表示,未来数年经济与科技方面的变化有可能进一步缩小有效差距,为持续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减轻全球贫困状况创造了潜力。但贝南克亦警告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不应被视做理所当然,指因经济面临国际紧张局势及恐怖主义的威胁,而且贸易趋势转变将导致一些工人失业,也会引发社会与政治方面的反对声浪加大。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它可以为我们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有利条件;可以促进我国

和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我国和世界的人才交流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构成严重威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消解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动摇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精神支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施政能力也造成了消极影响。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站稳立场,审时度势,以维护国际利益为前提审慎参与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又要坚持原则;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发挥中国的作用;要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的防范。政府改革要进一步推进,主要表现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法从严行政;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向服务转化:加速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机制,主要表现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实施人才战略,完善选材、用人机制。世界之相互联系的,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有一些相似的共同点,这体现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之中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点。而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在体现有这些普遍矛盾的同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矛盾的特点,面对这些特殊的矛盾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全球经济化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它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必然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处于世界这个统一体之中,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中国与他们之间的来联系日趋紧密,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彼此依靠对方来解决本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使得双方互惠互利,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同时面对外国的一些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的矛盾,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得中国更好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就这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之前几乎每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左右,另外2009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43家企业上榜,像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宝钢等等,这些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取得的显著发展成就。

从分析的过程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矛盾,包括各自本身存在的及相互之间在后来的发展中产生的,正是这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使中国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中国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仅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只要能够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参与程度与自己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吸纳能力相适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特色,充分利用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经济全球化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激化。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④可以利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各国充分利用全球的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起步较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急需为多余资金寻求出路。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显示,自一九九三年起,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4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为1534.79亿美元。2005年中国吸引外资为724亿美元,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名列世界第三,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有关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在2006-2010年间每年可能将吸引外资1000亿美元。此外,国内外经济学家也通过了实证分析,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金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济学家Naughton指出,正是借助了源源不断的外资,中国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面向出口的制造业部门。也正是这个部门,在中国外贸扩张和企业制度创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我国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煤之外,大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宗矿产已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的资源瓶颈迫切需要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得以通过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供求的缺口,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配置。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进出口的不断增长,有利于产品结构的改善 进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出口,更是被人们称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2004年上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的最新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969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3位。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吴振宇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自1997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率大致在14% 左右,进口对GDP的贡献率大致在10% 左右。 中国出口在世界上位次的变化并不单纯是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还内含着质量上的重大变化。在对外开放初期,中国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了50%,可到2004年,这一数据已下降到8%。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持续上升,到2005年已经超过92%。这种出口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和世界最主要的加工中心。 3、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开辟了道路 竞争促进了优胜劣汰,加速了企业的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不断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思考和创新,使我国企业的素质不断提高。海尔、TCL等大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向跨国经营发展。国内跨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并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4、经济全球化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增长创造动力 经济全球化将大批跨国公司带入中国,又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过程中有约定的技术转让、国产化等正式形式而实现技术外溢效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其它非正式形式,如员工培训、技术人员流动、产品摹仿等,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人员的整体实力。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科技全球化的概念。科技全球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科学技术知识供应状况,而且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知识供应状况。世界范围内研究与开发的溢出效应也能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分享一部分科技全球化收益,而且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更有可能通过积极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和资本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同其他历史发展阶段一样,具有自己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这便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和各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萌芽: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什么是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给我们每个人六美元的退税,如果我们拿这笔钱在Wal-mart 消费,这笔钱就等于给了中国;如果我们花在汽油上,钱就流到阿拉伯;如果买一部电脑,钱就给了印度人;如果买蔬菜水果,钱就会落在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手中;如果买一辆好车,那就给了德国人;如果拿来花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钱就会去到台湾。当中可说没有一样,能够帮助到美国经济。 ——美国人语录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3.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重要标志: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行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首先,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化和高效能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最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兴起。它们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扩大世界市场,采取减少国家干预、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化政策,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进入经济振兴时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无疑,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2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各国间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大量兼并与收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再加上交易内部化和本地化经营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经济全球化 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

经济全球化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1 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1.1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对经济全球化的涵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不同的国家、组织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经济全球化最一般的含义,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经济态势。 1.2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不是各国经济同质化,而是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包括商品、服务、技术、信息、劳动力、货币资本的交易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2)由市场的自由化又伴生国际规则的全球化。国际规则从两方面产生,一是公开制定的国际公约,这样的规则,虽然仍是发达国家的影响占上风,但毕竟发展中国家做了抵消其支配性的努力;二是从发达国家做起的国际惯例,发展中国家国家只能是接受,而不可能作什么改进。 (3)在国际经济中,还有附属于经济全球化的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消费的全球化(包括精神消费),它是以商业的全球发展为背景的。这种全球化基本与发达国家率先开发的新型商品与消费倾向吻合。 (4)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数目剧增,这些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推行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组合,推动了国际企业的合作与兼并,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根据联合国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目前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 (5)金融全球化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和交换全球化的速度,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更容易传导;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无法有效防止金融投机对实力不强的国家金融安全的威胁;各国金融屏障的撤消,便利了资金泡沫的发生与作用,破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国际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和收入的不平等将不断加剧。 (6)需要国际合作解决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冲破了国家界线,摆脱了国家疆域的束缚,诸如环境、贫困、人口、反毒品走私等原来属于国内的问题成了国际问题;原本完全是一国所独有的权力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来运用,相互协调解决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3) 1.1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可能增强 (3) 1.2国际垄断势力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协 (3) 1.3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 (3) 1.4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 1.5人才的竞争与流失 (4) 1.6吸引外资 (4) 1.7扩大对外贸易 (5) 1.8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5) 2 中国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7) 2.1增强综合国力 (7) 2.2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7) 2.3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 (7) 2.4制定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措施 (7) 2.5注意以史为鉴,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8) 3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21世纪的国际关系将走向一个新时代,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和时宜,各主要大国已在研究和探索一种新的安全理念,即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安全与经济安全息息相关.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契机,在经济安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中国将面对怎样一种形势,如何制定新的战略和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安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研究的重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安全影响;对策 经济全球化一词的出现是在9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全球化生产体系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各类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经济全球化。本文着重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仅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只有全面、清醒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广泛的、深刻的影响,我们才可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找出对策,扬长避短,快速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不仅有其现实基础,也有其理论基础,本文既表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动态发展变化,更从理论上解释了自由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的演变过程。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开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将中国纳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变化轨迹清楚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积极姿态;加入WTO,是中国赢得了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减少了贸易歧视和摩擦;经济全球化是中国面临全新的竞争,在贸易体制上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上,我国都与WTO成员国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是我们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积极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消极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造成一段时期的工厂倒闭和失业问题,出口市场更加集中,是贸易摩擦频繁化、长期化;地区差异华将更加严重,拉大了地区差距;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使中国经济出现“贫困化增长”;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的升级使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挫。当务之急是如何既能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又能克服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对策: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战略,避免贸易逆差,实行瀑布式的关税结构,根据规则实行主动的灵活的进口保护,鼓励出口,把参与国际竞争作为检验经济效率的标尺,实施新的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完善FDI的利用,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加强与亚太和东盟的合作,实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施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且合理运用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积极面对贸易全球化。 关键词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演进规律,是人类几百年来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然而,全球化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丰富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它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影响着政治组织形式,影响着文化整合方式和存在形式,故而,有人称它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本文欲从世界历史进程的宏观视野初探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国界屏障弱化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经济本身的扩张属性,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在全球扩张、辐射提供了技术保障。超越国界的全球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超越地理空间的信息网络扩展,使资本、技术、信息、商品和服务跨国流动,从而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和优化组合,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的效率。然而,传统意义上国界屏障作用对经济生产组织和国民的整合保护作用弱化,这不能不对国民的心理和安全意识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挑战,冲击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国家观念。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近几年民族主义问题的凸现表明的就是超越国界的全球化造成了对民族国家否定的趋势,从而导致一些民族国家在全球化面前的积极回应。 现在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国籍概念的日趋模糊化,尤其是伴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国界屏障作用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弱,人员、资本、商品等的自由流动,以致国界逐渐失去了意义。但是,国界屏障作用的弱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国家间的边界仍然是国际冲突的导火线。 二、人类整体利益强化 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同质化过程,这种同质化首要的表现就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现在不同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被纳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由此,形成了国际性的竞争规则、国际资本、国际电子交易、世界性语言(英语充当)、世界性的交通等等,这种世界水平的经济是一种趋同力,即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人类共同利益日益显化,它要求把人类的利益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整体来审视。也因此,全球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确立,要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一、本轮经济全球化所导致三大对立的后果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 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自然环境越来越被视为人类生产活动 的起点而非归宿。尤其是二战后,资本家为了谋利毫无限制地掠夺性 使用全球资源,大规模地干预自然生态的演进过程,导致全球环境受 到污染,自然环境出现失衡,引发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三次科 技革命,带给人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更集中的破坏,引发了更为严重的自然生态后果:全球气候 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生态 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震海啸水灾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生态危机开始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象之一。除了已知的生态 污染,21世纪的新技术中还隐藏着尚未发现的重大的生态风险。如计 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所说,“我们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 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基因控制、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甚至还互相结合在一起,它们表明了 三种潜在的危险标志:它们本身持续地在进行彻底变革,适用面极广,而且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它们只需要一种相对应的知识,但这 种知识却不能像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铀那样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这 样一来,就可能会制造一种由基因引起的灾祸,这种灾祸在度过了较 长的潜伏期之后将危及某些居民的生命,也就是说,无需太大花销就 可以为每个人制造出一颗微型基因原子弹。” 对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出于自私的考虑,用把“工业生产中额外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 转嫁到国外去”的不耻手段,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注重私欲不惜牺牲 民众利益的统治者合谋,制造舆论欺骗民众,践踏这些国家相关环境 保护的法律和规章。1986年5月在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决议中这样写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学习心得体会 ——用辩证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多方面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实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作全面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是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各个方面高速发展,各自带动相互发展,取得了翻天的进步。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势不可挡的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从容应对。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经济现象,尽管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但仍然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它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技术和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市场统一发育,市场价格逐渐趋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生产活动全球化,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 加入WTO之后,对中国企业而言,其运作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国际环境更加宽松,国内环境因市场经济步伐进一步加快后,政府职能将发生有利于企业运作的转变。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有益,全球化使得中国意识到了市场制度与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也催生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的观念向政策的转化。目前中国从市场建设到股市的改革,都可以说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贝南克表示,全球经济一体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消除贫困,但这些好处恐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保护主义的妨碍。贝南克在一经济座谈会上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规模与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他表示,未来数年经济与科技方面的变化有可能进一步缩小有效差距,为持续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减轻全球贫困状况创造了潜力。但贝南克亦警告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不应被视做理所当然,指因经济面临国际紧张局势及恐怖主义的威胁,而且贸易趋势转变将导致一些工人失业,也会引发社会与政治方面的反对声浪加大。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它可以为我们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有利条件;可以促进我国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内容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出发,以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为题,第一部分写经济全球化的概述,分别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写了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其包括经济全球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其他正面效益。第三部分写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其包括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使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最后写了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包括(一)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国情,利用本国的优势,加快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团结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利弊;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流动和配置,是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就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就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就是公有的还就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就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

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就是全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就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与过度捕捞的问题。三就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就是有毒化学品贸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就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她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就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就是开垦荒地使曾经就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就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

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影响及作用

经济世界化与多元化的影响及作用 一、经济世界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正展示了当今世界的多元化文化,这能够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即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得以体现。文化多元性的存有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具有保存文化积淀和社会价值观、保持和促动社会发展与文化活力的功能,是每个社会得以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根源,使得人类的发展有了多种选择和相互学习、互补共进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民族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文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俗话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有的价值。文化交流是促动中外民族友好和理解最为重要的途径,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与国外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各种门类的文化艺术交流。如举办书法、绘画、工艺品展览;组织书画家、歌唱家、工艺美术家和文艺团体赴国外实行考察交流和培训;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咨询服务;承办委托办理的宣传、策划、出访、编辑出版书刊等业务。 二、经济世界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1.文化多元性对经济世界化的作用 世界化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参考坐标,文化的多元性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世界化的内在动力。当前,文化多元性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且向统一的趋同和融合方向发展。文化多元性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人民的社会生活,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需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趋势在于它的多元化和共享性。有观点认为,文化多元化和经济世界化是双向互补的关系。从经济学和文化学角度分析,这种双向互补增强了世界经济竞争力和价值冲突的双重作用。在经济世界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趋同和文化多元是并存的,但是,也决不能强调趋同、共存而淡化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的范围更广、程度也更深,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鲜明的负面效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呢?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能够实现最佳组合,使各国有可能在世界经济中实现优势互补,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自1995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在3%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为5%,2005年创纪录地达到了6%。2000~2005年全球工业年均增长在8%左右,发达国家为4%左右,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工业化过程中,达到了12%左右。 第二,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发达国家能够不断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并继续保持这方面的优势地位。全球化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世界性的企业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增强竞争力。第三,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不知道“麦当劳”、“可口可乐”了,也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外国的东西加以排斥,人们可以坐在家里看美国大片,通过互联网和外国朋友聊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第四,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相互依赖性空前增强。经济上的互惠互利促使国与国之间加强接触与对话,搁置分歧,增进了解,协调各种矛盾,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扩大了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第五,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气候、资源、人口等问题是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能充分认识到并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直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资源配置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这种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联合国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富国的收入比穷国高150倍。这种贫富越来越悬殊的现象同样也发生在国家内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贸易全球化导致美国一些传统产业工人的收入下降。 第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一国的经济波动和危机更容易向其他国家蔓延,从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波及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且是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也难以避免。 第三,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在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