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续)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蔬菜的产量形成

1.蔬菜产量是田间收获的产品的鲜物重量;

2.生物产量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物质(占90%~95%)和根系所吸收的物质(占5%~10%)的积累总量,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所有器官;

3.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中有经济价值、可食用的那部分产量称为经济产量

4.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 Yx)

K= ————————

生物产量(Yb)

5.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

Yx=Yb.K , (K:0~1)

6.影响K值的因素

(1)蔬菜的种类不同,经济产量形成过程及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K值差异很大。(2)遗传因素对K值的影响

同一蔬菜的不同品种,其K值也不相同。

(3 )栽培技术和外界环境条件对K值的影响

植株调整的放任生长的;

合理肥水管理的大于徒长的;

南方高温、潮湿、弱光条件的小于北方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燥地区的;

二、蔬菜产量构成的特点

(一)产量的表达方式:

单个产品器官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等。

(二)不同种类蔬菜的产量构成

◆果菜类: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果数×平均单果重

◆叶菜类: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重

◆根菜类: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肉质根重

◆结球叶菜类: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叶球重

(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蔬菜的产量有一个形成过程。构成产量的每一方面的因素,在产量形成过程中都是

变动的,而且各因素如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果数、及单果重或单株重之间,存在着负的相关关系。

1、单位面积株数:直播蔬菜——自然稀疏现象。

多次采收的果菜类蔬菜(瓜类、茄果类、豆类)对早期产量影响大,而对后期产量影响小。

2、平均单株果数:平均单株果数=开花数×坐果率-无效果数

3、单果重:受遗传和栽培等各方面因素影响。

“(一)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也就是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量占其所得能量的百分率。

用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增加的干重所折合的热量,除以同一时间内该面积上得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或光合有效辐射能)来表示的:

E=h.M/Σ(S+D)×100%

式中,E为光能利用率,M为单位面积上作物生产量的干重(克/亩),h为为单位干物重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卡/克),∑(S+D)为生长期内太阳直接辐射(S)和漫射辐射(D)日光总

量之和(卡/亩)。

目前一般丰产田的光能利用率不超过光合有效辐射能的2~3%,一般的田块只有1%左右。

三、蔬菜的光能利用与产量形成

1、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一是漏光损失,如作物生长初期日光大部分都漏射到地面。尽管这在早春有利于提高地温,但主要辐射能是损失掉了。如果栽培上合理密植,促使壮苗早发,使其尽快封垄,那么植株群体就可以截获较多的光能。如果密度过小,苗子迟迟不发,到后期仍不封行,群体截获的光能就较少,光能利用率就较低。

二是冠层叶的反射和透射的损失。例如当冠层中叶片较平展,其反射光的损失就较大。另外,如果叶片颜色较深,透射光的损失也较大。

三是作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和水)不适合时,也会限制光能利用;

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1)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面积的最有效的方法。

(2)延长光合时间

(3)选用紧凑株型

(4)改善二氧化碳供应等条件

延长光合时间

措施:(1)掌握适宜的播种期,采用育苗移栽

(2)注意畦的方向和形式

(3)保护地里,可以人工补充光照

(4)防止生育后期叶片的早衰

畦的方向

东西延长型---北部和北侧光照弱、上下午均会被邻近植株遮光、通风较差

南北延长型---受光均匀、只有中午遮光、通风好

二)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与光能利用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合时间(寿命)。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叶龄与叶位、叶绿素含量、根系发育状况和植株的吸水能力,物质运转的库源关系、叶面积重量比、叶片的扩散阻力等。

外部因素光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水分的多少、二氧化碳的浓度,矿质营养

其它因素激素、农药、病虫害、风、污染、机械震动等。

1、光强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光强曲线:

P=ABI/(A+BI)

P--光合作用强度;I--光照强度;A、B--参数。

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双曲线的关系。

当光强很弱时,P∞BI;当光强很强时,P∞A

因此在光合作用——光强曲线中,有两个重要的位置:①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等于呼吸所消耗的物质;②光饱和点,即光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

2.温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蔬菜,其光合速率的适温是不同的。如半耐寒蔬菜:17 ~ 20℃;喜温蔬菜:20 ~ 30 ℃;耐热蔬菜:30 ℃左右;

3、叶的生长方向、受光姿态与光能利用

光合作用的主要地方既然是叶片,由于不同蔬菜种类的叶的生长方向不同,所接受的光的强度也不同,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也不同。

蔬菜叶的生长方向可分为三类:

水平叶群:包括连座期的白菜、甘蓝及芋、马铃薯、黄秋葵等。

垂直叶群:包括洋葱、大葱、大蒜等。

混合叶群:许多果菜类近于这个类群。

水平叶群,可以充分利用中午的阳光,而早晨和傍晚的利用率较低。

垂直叶群则相反,可以充分利用早晨及傍晚的阳光。

而混合叶群,由于各种生长姿态的叶子都有,可以利用各种太阳高度的光能。

(三)叶面积与产量形成

在一定的范围内,叶面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正的相关关系。所以,增加叶面积是增加产量的基本保证。

1、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具有的叶面积,称为叶面积指数(LAI)。

LAI=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M2)/单位土地面积(M2)

一个群体的栽植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增加的也越快,达到LAI最大值的时间也越早。

稀植的群体,LAI增加的较慢,达到LAI最大值的时间也较迟。

一般果菜类(茄果类、豆类),LAI大都在3~4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叶面积指数增加,产量也增加。

每一种蔬菜有其各自的最适LAI数值。这个数值的大小及其增长的动态,与栽植密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栽培措施也有关系。

2、影响叶面积生长的因素

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技术。

温度:当温度低时,叶面积生长慢,温度升高,叶面积生长加快,但温度过高,生长又会缓慢。一般喜温蔬菜,叶面积生长的适宜温度多在25~30℃,而许多喜冷凉的蔬菜,叶面积生长的适宜温度多在20℃左右。

光照强度:一般光照减弱,叶片较薄而大些:光照增加,叶片较厚而单叶面积反而较小。

氮肥:几乎所有的蔬菜作物,氮肥充足,都会促进叶面积的生长。

土壤水分:水分充足,叶面积生长迅速。

要获得高产,必须在生长初期使叶面积迅速生长,并维持较长时间。

(四)净同化率与产量形成

净同化率是指单位叶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积累量)。这个重量并不是碳素同化产物的全部,而是除去呼吸作用消耗的量,所以叫“净同化率”(NAR或Phn)

在一定时期内,干物质生产量(dw/dt),是净同化率(NAR)与叶面积(L)的乘积。即:

dw/dt=NAR×L

w为t时的干物产量;L为t时的全叶面积。

所以净同化率(NAR)=(1/L)×dw/dt

在生产上,叶面积与净同化率的关系是量与质的辩证关系。

在生长的初期,同化物质主要被用于营养生长和器官建成,增加的潜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