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变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念、制度和策略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教育科学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纲要(2006-2010年)》要求,参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一、形势与任务

(一)“十五”时期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和科研成果影响持续扩大的五年。

教育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党和政府更加重

视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社会各界更加接受和支持教育科学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科研投入显著增加,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科研投入增强,大多数课题得到了不同渠道的经费资助,单项课题资助经费力度有所增加。第二,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推进开发研究,更加及时反映不同类别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各类立项课题数较“九五”规划有明显的增长,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并与行业部门、地方和学校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教育科学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侧重研究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地方科研机构与地方高校侧重研究区域和特色教育问题、中小学校侧重研究基础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格局。第三,建立健全教育科研质量保障机制,实施项目全程管理,严把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选奖励及推广等关键环节,使科研管理更加科学民主规范,科研成果质量有了制度性保障。第四,课题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前沿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合,促进了科研、行政与学校之间的结合与互动,逐步建立起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五,教育科研人才辈出,成果丰富,影响广泛。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专业,教育工作者广泛而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并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教育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产生了大量而有影响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教具、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教育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今后教育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际教育研究先进水平相比,现阶段的教育科学研究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研究成果精品力作不多,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不够,教育决策和实践对教育科学的依赖程度有限。

今后要重视研究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判明形势,引导方向,明确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重点,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研究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研究质量,共享研究成果;加强行业自律,弘扬学术道德,优化学术环境。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趋势和重点建设领域

目前的教育科学已经形成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出现理论联系实践、研学产结合的趋势,形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领域,分化为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为教育决策、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服务的教育科研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教育科学的支柱,它以知识创新为使命,以探求规律为目的。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和研究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不重视理论研究的教育科学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要把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作为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战略基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教育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价值、功能。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梳理教育理论重要问题,选准关键问题,突出学科融合,瞄准学术前沿,加强文献整理和大型数据库建设,追求长远价值,积极创新,推动学术思想、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深化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加强理论的解释力,为建设中国化的教育理论体系作贡献。

加强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创新、教育公平、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化、学生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主题的研究。

2.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领域,旨在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课程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

要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问题,关注社会变迁和教育体制改革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关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新变化,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机遇,关注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开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研重在经世致用,形成为直接的教育生产力。要加强旨在直接转化教育科学知识为新教材、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使其在特定教育实践情境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受益。

今后要鼓励教育科学与产业部门的合作,促进教育科学知识的产品化、技术化、实体化和产业化发展。

4.科研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现代教育科研的组织形式既尊重个人独立思考,又要形成学术团队。在课题组织方式上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研究,促进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学校—行政部门之间和大中小学校之间开展以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革新为主要目标的合作研究,支持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要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断融合,要求研究者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掌握现代研究技术,要求有历史、有事实、有数据、有比较、有思想、有对策,今后要鼓励研究者学习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增强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5.科研成果形态及其应用的趋势和任务

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和多种形式的应用转化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特点。要使应用性研究产生更强的实践效果,必须更加关注成果的鉴定、宣传与推广,形成和完善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构筑成果转化的宽阔平台,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加工,扩大成果的运用,使各类研究基地各有所长,各类研究人才各得其所,各类研究成果各尽其用。

二、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繁荣发展新格局;建设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科学创新体系,开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促进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深化教育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科学管理机制;完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学术团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促进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精品成果;拓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领域,构建与教育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学术交流渠道。

教育科学规划要统筹短线研究和中长线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发挥教育科学“顶天立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基础,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研究的解释范式,关注理论的原创性,关注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因果关联,理解、参与、反思现实的教育实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形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论。

在政策研究领域,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

重点研究战略性、紧迫性、现实性的教育问题,着重考察教育政策的形成、确立与发展趋势,重视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关注由政策引发的制度博弈实践及政策效应,为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研究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关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倡导教师以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服务教育部全局工作为重点,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统筹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与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统筹行业部门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统筹教育科研资源的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统筹国内外教育科研资源,统筹教育科研的区域和学科发展,统筹时代作品和传统资源,坚持效益优先,公平为主,适当倾斜,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重在提高,协调发展,促进全国教育科研资源合理布局,发挥更大效益。

2.控制规模,注重质量。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适当控制课题数量,注重内涵发展,鼓励研究积累,强调成果创新。

3.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结构,优化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和教育教学实验结构,优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所属的十四个学科规划结构,优化课题立项和成果转化的结构,整体提高教育研究效益。

4.基于理论,突出问题。加强学理研究,重视学科建设,重关系,重过程,重结果,不断增强教育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之源,以服务于教育改革科学决策和素质教育发展为方向,以社会应用价值为评判标准。

5.专业引领,整合力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资源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教育科学事业。

6.强化服务,顶天立地。提倡研以致用,既要贴近决策,为决

策服务,促进科研兴教;又要科研兴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领域和方向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加强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统领作用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加强西方教育理论流派研究,注意西方教育在中国的引进、应用和创新。加强国别教育史和地方教育史的研究,重视对国内外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注意从历史角度分析教育事件和教育问题,从中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21世纪初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转变,从教育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角度,在国际、国家、区域和学校层面,加强与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基本国情、目标选择、体系构建、区域规划、制度创新、法规建设等问题的研究。

从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的角度,侧重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为各级政府和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竞争力研究,学习借鉴它国的先进教育发展经验,明确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宜的教育发展战略。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加强教育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条件与结果的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节约型高效能教育发展道路。

根据转型期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加强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研究,重视教育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机制和经验,以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在发展教育中的责权利;加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加强教育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推进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研究。

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为核心,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重视学校组织转型和效能研究,关注多种办学模式研究、办学效益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和学校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为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推进教师发展研究,着重研究教师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发展条件、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评价机制、资格标准等问题,加强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研究,注重开展教师研修体制创新研究。

着眼于构建政事明晰、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教师专业组织参与、配套措施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聘任、评价、收入分配等制度体系的研究。

(四)基础教育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加强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研究和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注重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校文化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核心,注重开展为每个儿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保教条件的研究,加强幼儿发展理论研究,开发儿童发展指标体系,重视幼儿园体制改革研究,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和早期教育研究。

加强因材施教研究,重视处境不利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对象的需要分析及其适时施教研究,着重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五)高等教育研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重视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研究,加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的研究,关注重点学科建设,重视学生学习质量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

革研究,重视高等学校组织特性和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关注学校自主招生、学分转换和学历境内外互认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六)职业教育研究

着眼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现实需要,服务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研究要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更加重视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形成合作机制的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多种办学模式的研究,明确职业学校的办学基准,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注意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研究,推进职业咨询测试方法与指导模式研究。

更加注重职校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设研究,加强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为职校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七)德育研究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深化和完善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继续探索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实现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整合,加强人类共同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研究,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注重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社会建设、信息社会影响、当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关系的研究。加强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德育研究,关注弱势群体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重视社会志愿者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开展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追踪调查,关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注意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学生价值观与行为特征变化,重视公民教育研究,加强学生价值观、情感、意志的研究,深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研究,重视德育的有效方法与实践途径研究,强化德育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教育心理研究

研究不同理论观点的整合与应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视信息化时代新的学习方式及特点,把握新的学习心理及其认知规律,提高学与教的效率;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强化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社会环境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影响;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人格发展、情感培养、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加强脑与认知科学规律、道德发展特点、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入学准备和学业发展研究,关注学习困难和离异家庭学生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九)体育卫生美育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全体师生的体质健康研究,以研究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理论为主攻方向,加强对体育课程设计原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理与实施方案、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等问题的研究,研究新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体系的构建,探索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机制与干预方案。以有效发挥体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创新为研究重点,加强对学校体育实践与实验的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探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的有效组织管理方式及推广方案。重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研究,扩大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研究。

在卫生和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创新学生体质监测和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重点研究学校卫生管理、疾病与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改善学校卫生条件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创新,研究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和评价等问题。

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审美素养为研究重点,重视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独特功能的研究;研究美育与本土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研究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前景;深化美育理论研究,开展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有效途径的研究;加强美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提高学校美育师资素质的策略研究;开展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研究。关注开发与优化美育资源的研究,重视提高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育质量的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和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研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深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推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加强教育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丰富教育技术资源,完善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培训模式研究,远程教育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习者能力发展研究。

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评价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人的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核心,注重成人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施教条件的研究。

关注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研究,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发展与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加强农村扫盲教育研究以及社区成人教育研究,重视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研究。

开展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手段与媒体多样化的研究,注重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关注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促进满足成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及其学习服务与支持系统的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研究

着眼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深化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发展的价值定位问题研究。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民族教育保持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拓展教育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分支学科领域研究。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教育重大实践问题研究,注重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立法、“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师

资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结合新课程改革,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及规律的研究;重视民族地区师资质量的提高研究。

研究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特殊政策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十三)比较教育研究

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注重从国际视野研究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对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律、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促进旨在服务于建设国家教育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

重视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梳理与提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生成和发展的历程与差异。

重视研究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和引进世界先进教育经验的策略,推动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鼓励国际间和国家间教育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

(十四)国防军事教育研究

以信息化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军事教育转型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全局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深化中国特色国防军事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以军官教育为龙头,注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研究,深化新时期军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士兵教育培训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研究,加强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国防教育为基础,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体系研究,重点研究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注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各类国防建设人才的研究。

四、组织与实施

实施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任重道远,需要更新

观念,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增强可操作性,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明确发展目标

以引领科研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培养研究队伍、建设精品课题、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教育科学规划的发展目标,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强推广的发展方针,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二)加强领导组织

充分依靠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充分依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完善学科规划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咨询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高校科研处(社科处)及其他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

(三)加大科研投入

形成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财政性投入为主、行业部门专项经费和地方单位资助经费为辅的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体制,调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教育科研的基本经费需求。

(四)完善制度建设

建设现代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评审制度、开题制度、中期报告制度、鉴定结题制度、成果奖励和推广制度,促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的变革,推进课题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绩效考评,鼓励自主研究,重视后期资助,适当推行对同一重大政策性课题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识创新系统、应用研究系统、成果推广系统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五)强化能力建设

加强研究者的能力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成果意识;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依据课题特点实行多元化鉴定与评价,提高管理服务的效能;加强使用者的能力建设,增强识别、参与和应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六)注意循序渐进

五年发展目标,需要分别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增强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每个年度课题指南应围绕和落实五年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形成体系,定期发布,及时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

况和新问题,深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

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

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 篇一:《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XX.9版)》 附件2 LJKGH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 课题结题 ? 鉴定申请书 (XX.9)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课题名称高中政治学科“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高力所在单位辽宁省新民市高级中学填表日期XX年9月 20 日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XX年9月 申请者的声明 一、本人认可所填写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以下简称为《结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结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本申请结题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同意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结题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并信守了以下承诺: 1.遵守了国家《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法律法规,

遵守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的规定。 2.遵循了科学研究规范与管理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恰当研究方法,如期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 3.恪守了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没有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没有任何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以明确的方式标明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在课题研究及研究成果中的各自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和如实说明。 二、本人完全了解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本研究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本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本研究成果,以供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本研究成果,允许将本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特此声明。 申请者(手签):__________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介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世纪之交,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在教育思想方面,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首次明确地把以“能力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育区别开来。这是职业教育教育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在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方面,淡化各类中职学校的界限,淡化“技术员和操作工人”的界限,培养目标统一定位为:“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不再单独提出中专校培养“技术员类人才”,职高培养“操作工人”,理顺了中、高职的关系。这个定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具有前瞻性。 ●在专业设置方面,首次改变了按学科划分专业的传统做法,根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按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划分专业,从而把学校的专业与社会的职业直接联系起来,这是专业设置上的重大突破,从而为现在落实“就业导向”,实行“双证制”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课程改革方面,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照《原则意见》制定了统一的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大纲。新方案、新大纲不再作为指令性文件,而是具有指导性质;大纲采用模块结构,既具有通用性,又有灵活性。大纲中单独列出课程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教学目标中都必须明确提出对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这是制定大纲中的创新。

教科研三年规划全解

紫坊初中教科研三年规划 一、加强校本教研,抓好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1、要抓好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在省、市、县培训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搞好校本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力求在理论培训、教材分析、问题研讨、课例探究中收到好的效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资源的使用价值,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教师反思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核心,以全体教师为依托,构建同伴互助的平台,营造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业引领”的氛围,力争在案例分析中突破,在反思提炼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改进,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树立新课程的新理论,了解新课程的新要求,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并进一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的实用性。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现四个结合;即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相结合,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个性需求与分层组合相结合,多维解读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枢纽地位,从近、小、实着手,扎扎实实把教研活动开展起来,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教研活动的方式,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网络学习。 为了帮助教师汲取前沿鲜活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网络学习。本期,我校12教师正在参加“国培

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网络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教师交流轮岗培训。力争三年内使全校主科教师能外出学习培训一次,参加远程培训两次以上。 二、扎实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引导老师学习认真学习新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实干型向专业型转变。每个教研组都要有一定时间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每学期每个组要举行一次学习经验,学习新课程理论讲座,每次完成后要有材料、有记录、有心得。 2、扎实开展“三课”活动。“三课”活动即老教师、骨干老师上好示范课、观摩课,中青年教师要上好创新课、优质课、新老师、薄弱教师上好过关课、达标课。根据教务处安排,本学期要在教研月活动期间,对每一个教师的课都要听一次,促进教师全面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期计划和齐家楼初中举行一次校际间观摩“研讨课”,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与兄弟学校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建立多种形式的教研共同体和教学合作组织,为老师们创造实践平台。 3、继续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每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共同研究,活动时同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公开课”活动不但要听课、说课、评课,并且要检查教案及有关记录,交流体会,介绍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本期每个教研组公开教学不得少于2节次。 4、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每三年开展一次校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故事评选,每年举行一次说课竞赛、试题设计和课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doc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

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声明 本申请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及“研究总报告”、“课题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6套(5套提交鉴定专家、1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专著、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申请免于鉴定的,须报送鉴定材料2套;免于鉴定申请未获批准的,需再报送鉴定材料4套。 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邮政编码:100088。 六、请将本《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及课题成果主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的电子版发至电子信箱ghb@https://www.doczj.com/doc/1314834955.html, 联系人:丁杰联系电话:(010)62003304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三、成果公开报告会情况(不超过2000字)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北京市密云实验区穆家峪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张燕华 联系电话:61051944(校) 邮编:101500 Email: zhangyanhua68@sina.cim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2.子课题提出背景与原因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待等都对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的大,这些必然使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这几年教师经常谈论一个问题:当今的学生难管理。第一,时代的进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然形成人格的平等,封建社会那种师徒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教师的“法治”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体和渠道的增加,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使得教师的“师治”地位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学校收费的增加,教师是收费的直接参与者,难免就此背上黑锅,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金钱的奴隶,“德治”地位也动摇了。第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寻求平等,要求人格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求得到表扬或是别人的重视,引起别人意识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采取反抗行为。第三,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可教师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 学校教育就是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心。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基本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全国已初步展开,但针对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我校就“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 3.子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进行了此项研究。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课题实验的时间及参加人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变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念、制度和策略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教育科学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纲要(2006-2010年)》要求,参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一、形势与任务 (一)“十五”时期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和科研成果影响持续扩大的五年。 教育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党和政府更加重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批准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 年______ 月 ______ 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月制 声明 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及“研究总报告”、“课题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套(套提 交鉴定专家、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专著或研究总报告)、成果附件(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申请免于鉴定的,须报送鉴定材料套;免于鉴定申请未获批准 的,需再报送鉴定材料套。 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北三环

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参考

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小课题参考目录3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32,学科课外作业设计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33,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 34,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35,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36,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37,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38,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39,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分层施教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40,学科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41,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42,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4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44,小学和初中(或初中和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研究; 45,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变策略研究; 46,学科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7,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研究; 48,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49,学习方法对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50,在课堂教学中语境导入的设计及有效实施的研究; 5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2,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53,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 54,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的策略研究; 55,中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56,在学科教学中解决学习两极分化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57,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58,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59,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60,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61,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62,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研究; 63,学科知识记忆方法与技巧的实践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项要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项要求 一、成果要求 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应在国家出版社出版3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1部、在SSCI或CSSCI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系列论文。国家一般课题应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应在国家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重点课题应出版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应出版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教育部规划课题应出版专著1部或在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上发表1篇系列论文。 所有课题申请结题均须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提交的研究总报告不少于3万字,成果公报6000-8000字。 二、免于鉴定的条件 为鼓励优秀研究成果,减少重复工作,不同类别课题的最终成果具备以下相关条件的,可申请免于鉴定:1.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除外)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即获得省部级评奖二等以上奖励;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完整采纳吸收,并附有基本材料和

相关证明。 这里的奖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科学技术奖。 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不得申请免予鉴定。 2.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最终成果的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完整采纳吸收,并附有基本材料和证明;或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发表或转载,并有明确标识。 3.教育部规划课题最终成果的主体内容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杂志发表,并有明确标识。 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达到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免于鉴定的条件,教育部规划课题达到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免于鉴定的条件,均可申请免于鉴定。 申请免于鉴定的,在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时,要说明理由,并随寄相关证明材料、发表或转载原件。 三、鉴定方式 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成果鉴定采用会议鉴定方式。其他课题成果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进行通讯隐名鉴定或

邓绍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教育部重点项目)-活页修改版

年邓绍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教育部重点项目)-活页修改版

————————————————————————————————作者:————————————————————————————————日期:

登记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意见表 评价 指标 权重指标说明专家评分 选题 3 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 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 体把握程度。 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 论证 5 主要考察研究内容、基本观点、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 研究基础2 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研究积 累和成果。 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 综合 评价 是否建议入围 A.建议入围 B.不建议入围备注 评审专家(签章): 说明:1.本表由通讯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项目登记号和项目序号不填。 2.请在“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画,也不能多画,权重仅供参考; 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不建议入围的圈选B。“备注”栏可简要填写需要说明的 其他事项或不填写。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或盖章有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托管中职学校运行机制探究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除“研究基础” 外,本表与《申请书》表四内容一致,总字数不超过7000字。 1. [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7.[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教科研中长期规划

教育科研中长期规划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在前三年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形势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新三年科研工作,制定以下学校教育科研新一轮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兴校,研教结合”的教育科研之路,将学校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郁的研究性学术文化氛围,使教育行为更科学性、合理性,为学校创品牌、创特色打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让课题走进课堂”为教育科研思路,立足课堂教学,确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生活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课题网络,创出我校教育科研特色,积极探索有效教育的实验和示范功能。 (三)工作原则 1、服务性原则。坚持科研为“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坚持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2、求是原则。规划工作要求真务实,从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前期的调查分析与总结工作,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关键问题。 3、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注重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4、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校整体发展和学校教科研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使规划更富远见,更具有合理性、准确性。 (四)工作重点 1、建立科学的科研机制,形成教科研新格局。 强化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先导地位,建全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科研管理体系,进一步浓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氛围,教师参与研究基本实现自主化,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基本实现课题化,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1)建全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化科研工作制度,包括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激励制度,制订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条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以有效促进科研工作健康而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保持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以优化教科研的发展环境,形成教科研的保障体系。制订和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由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科研发展委员会,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督促与评价。对课题研究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或全体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教科室和教导处加强对课题的跟踪指导和阶段性总结,尤其要加强基础性材料、过程性材料和成果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形成市级课题、区级课题、校级课题网络化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体式,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激励机制,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励教师走科研兴教之路。每年召开阶段性和总结性教科研工作会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介绍

首页 | 教改新政 | 教改活动 | 精品课程 | 优秀课件 | 对口招生 | 教学研究 | 教学评价 | 教改论坛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介绍 作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10-11-1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介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世纪之交,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 在教育思想方面,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首次明确地把以“能力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育区别开来。这是职业教育教育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 在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方面,淡化各类中职学校的界限,淡化“技术员和操作工人”的界限,培养目标统一定位为:“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不再单独提出中专校培养“技术员类人才”,职高培养“操作工人”,理顺了中、高职的关系。这个定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具有前瞻性。 ● 在专业设置方面,首次改变了按学科划分专业的传统做法,根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按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划分专业,从而把学校的专业与社会的职业直接联系起来,这是专业设置上的重大突破,从而为现在落实“就业导向”,实行“双证制”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 在课程改革方面,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照《原则意见》制定了统一的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大纲。新方案、新大纲不再作为指令性文件,而是具有指导性质;大纲采用模块结构,既具有通用性,又有灵活性。大纲中单独列出课程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教学目标中都必须明确提出对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这是制定大纲中的创新。 在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全部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在课程结构上推广模块化和综合化。 ● 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始打破刚性的学年制,试行选修制、学分制等柔性管理制度。 ● 在教材建设方面,建立了“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的管理体制,成立了中央和省市两级教材质量认证机构,引进了教材编写出版竞争机制,出版了上千种国家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及其配套教学用书,其中有许多教材在内容选取,教材体系、结构、体例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职教教材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好评。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从学历教育的观念出发,提出中职校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任务,从而提出中职生应具有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程度(在操作层面具体化为语文、数学、外语达到相当于高中毕业会考的水平)。强化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不够,措施不力。 ● 受高校扩招和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出现以升学为导向的错误倾向。 ● 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受传统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学科教育的影响,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综合化进展缓慢。 2.21世纪初中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年下滑”、“三年回升”的曲折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迅速扭转了中职招生连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七部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职教会议,从政策上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决定。事隔不到2年,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职教会议,再次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连续三次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 明确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 明确规定了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范文如何写课题申请书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范文如何写课题申请书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育科研工作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从大的方面讲,它关系到我们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今天全民素质能否提高;从小的讲,有无立项课题,关系到学校的年终检查,立项课题负责人在职评时也有作用。我们学校已有1个国家级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和6个宿迁市个人课题获得市教科所立项,我就把我们在立项时是怎样做的呈现在各位同行的面前,敬请斧正。 一、怎样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自己主观想什么样的课题好,什么课题能被评上。这是押宝式的选题,很难评上。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农村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 我们在两次申报课题时,都是基于以上认识选题的。去年我们更认识到“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是现在农村初中教育工作

的一大难题,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急需解决的,农村的情况我们最有话语权,所以我们课题基于以上因素, 申报课题还应有三个条件:1.在申报的课题时,应了解国内外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2.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去申报一些农村教育研究的课题,那我们实际调查的资料肯定能反映所申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3.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的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围绕指南来选题。 二、充分论证课题的价值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 人人都会说自己的课题是有价值的,但是,怎样让别人也相信这个课题是有价值的呢,这是课题申报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在课题申报书中,我们要用心去论证一个课题的价值,从而说服别人来支持这个课题立项。

2020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文档

2020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文档 Application document of "personal project" of Educatio n Science Planning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 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申报是指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本文档根 据题材所需要的申报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话题”为核心,整合单元教材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 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这个“人”则指的是学生。整 合单元的教材,就是为了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们这套《语文》教科书,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作为总的编写思想。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以“话题”为核心,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活动,打破以往的一课一课零散的孤立的割据式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用整体的模式显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以“篇”为单位,一篇一篇的学习,各自为阵。特别是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比较零乱的,教学活动缺乏了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这一课又要学习下一课,课与课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学生们也是懵懂不知道。只是知道跟着老师一课一课的学习。 一篇课文往往需要两节课去完成,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是不在意的去学习也能够接受,但是第二课时却又因为内容很是饱满,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绝大多数的同学其实是无法接受课堂上老师安排的内容的,这样的情形,无意当中就让老师们成了讲课的机器,不停地说,不停地讲,满堂灌就这样形成了,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花费的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类别体艺卫专项课题 所属学科音乐 课题承担人周鸿辉 所在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小学 2011年4月9日

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一歌的歌唱模式是当今歌唱教学的主流。我国从1904年的学堂乐歌到今天的音乐素质教育,国内的歌唱教学一直沿袭一堂课学唱一首歌曲的教学模式。虽然经过几次的音乐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教大的变化,但实质上它还是挣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学唱一首歌曲。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一课一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1.歌曲记忆单薄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小学生必修的音乐总课时数为342课时。如果按照一节课学唱一首歌曲,小学生的歌曲熟记量应该为300首左右。然而在小学六年的歌唱教学中、几百首的学唱歌曲和背唱歌曲中学生到底记住了几首歌曲,有几首是学生很喜欢,能够哼得出旋律的,终生牢记的呢? 喜欢的歌曲又少之又少。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歌唱教学是有明显缺陷的。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课一歌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为了歌唱而歌唱,单调的机械重复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重技能技巧轻感知体验,忽视音乐的本质,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切实、有效地吸引学生歌唱的方法和手段,导致今日的歌唱教学,学生越教越不会唱歌,越教越不想唱歌。 3.歌唱内容匮乏。 一课一歌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围绕着一首歌曲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往往容易失去学唱的兴趣,特别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歌曲,学生更是觉得乏味。 4.教学程式化。 一课一歌教学模式沿袭至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程序:基本练习--学唱新歌(导入--范唱—唱谱--填词—情感处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教学形式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逃不出这样的程序。恐怕连老师自己都觉着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