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O李志贤~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

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当时,

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

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

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事实上,武则天在唐

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

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

响力的政治作用。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

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

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

方面。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

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

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

“旗帜尚赤”③。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垂拱二年

(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她在载初元

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

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

腊月。改旧正月为一月,大酣三日’,⑦。但只

沿用到圣历三年(700年)十月,就“复旧正

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

十一月……”⑧

在武则天称制的时代,年号的更改比中

国历史上任何朝代来得频繁。从公元684年

临朝至公元705年退位的二十多年间,武则

天使用过的年号有19个之多,几乎每年更换

一次,甚至一年改了两次,这是历代皇帝绝无

仅有的。从表面上看,这些年号与符瑞有密

切的关系,有的充满了吉利祥瑞的语意,例

如,光宅、永昌、天授、如意、;申功等皆是;有些

反映出武则天晚年渴望长寿的强烈心理,例

如,长寿、延载、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

天、久视、长安等。这么繁多的年号,在一定

程度上令人感到混乱而难以适从。但是,我

们若往深一层看,武则夭频频改元,是有其政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治意义的。我们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知道,封

建王朝改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换年号,通

常都要下诏“赦天下”。赦天下的赦诏内容,

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一般包括赦免罪犯或逃

亡者,减除租课和摇役、封勋、赐酣等。由此

可见,当时的所谓“赦天下”的内容,实际上不

外是一些可借以缓和人民与统治阶层之间的

矛盾,或是争取人民对新政权更广泛支持的

改善民生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武

则天频频改元,除了求取祥瑞的好兆头外,当

然也脱离不了这种政治目的。当然,我们不

能否认,改元大赦之下,豁减摇役租税,赦免

逃户,鼓励他们重回土地从事农耕的种种措

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和缓和了社会的不安,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

的发展,可说是带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除了改元之外,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

为了显示她的尊贵与男性帝王无异,以及她

以周代唐,统治天下乃上应天命,故屡屡易改

自己的尊号。例如,垂拱四年(688年)五月,

“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天授元年,“加

尊号曰神圣皇帝”;长寿二年(693年)九月,

“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长寿三年(694年)

五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证圣

元年(695年)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

轮圣神皇帝”;同年九月又“加尊号天册金累

圣神皇帝”,神化自己以确立权威。

武则天称帝后,还置“七宝”以取代唐朝

天子所御用诸玺⑨。长寿二年九月武则夭上

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后,便置与佛教有关的七种宝缓,即金轮宝、白象宝、女宝、马宝、珠宝、主兵臣宝和主藏臣宝。武则天废诸玺,置“七宝”的目的,显然和她利用佛教经典制造舆论,或以佛经中“金轮王”之义上尊号的政治动机一样,无非是要借佛教的宝物来宣扬

自己称帝的正统性和合理性。

二、改造新文字

武则天的第二项改制是在改造新文字方

面。《新唐书》云:“太后自名婴。改诏书为

制书。”。《资治通鉴)载:“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

除了以上二书,还有清代纪晌等撰的(续

通志》卷七十一(后妃传·唐志》也说武则天“作望……十有二文”0。也有些史书记载武

则天所造新字为16字((集韵))、18字((通

志)卷三十五(六书(五)·志))、19字((宣和

书谱)卷一),甚至是仅改8字((正字通))等,所说不一;而在刻于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公

元701一704年)的(风峪石经》上所见到的武周新字则有14个。。

我们姑且不论武则天究竟改造了多少新

字,更重要的是探讨她改字的政治意义。若

以这些新字的字形而论,它们的造型别出心裁,与汉字很不相同。这些字大概是按两种

方式构思设计的,一种是曲线构成的徽章式

图样,另一种是采用汉字的会意,由几个有独立含义的字组成另一种意思的文字。例如,

武照的照改为“婴”,取日月当空,临照大地

之意,武则天因而取之为名,还规定这个字与“照”(zh6o)的读音相同。为了避讳,她还下令改“诏书”为“制书”。武则天显然认为这个新字才能更明确地体现她过人的智慧和盖世

无比的功业。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确定武则天所采用

的这些新字,都寓有一层政治意义。武则天

采用宗秦客所献的新字,颁行全国,无非是为了以这些新字来配合她借以称帝的符瑞之

说,将它们做为另一项政治工具,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武则天大力推行下,她所改

造的新字,很快便传布全国各地,甚至遥远的边区。地处边睡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

群中所出土的一些文书,其中载、初、年、月、

日、地等均已用新字形,书写时间最早的有天

授元年,即和武则天颁行新字同一年,足见新

字推行之迅速。从近年来面世的敦煌户籍残

卷中发现新字曾经在敦煌等地使用过。还有

位于边区的云南昆阳县的河东刺史王仁求碑

和广东罗定州的龙完道场铭皆刻有武周所制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的新字。诚如清人叶昌炽在《语石》卷一里

所说的:“穷乡僻壤,细黄工匠,无不奉行维

谨。”这些新字甚至流传到远在东洋的日本。

在日本冈山县国圣寺收藏的一件用以埋葬火

葬遗骸的骨制容器,盖上有两圈铭文共46

字,其中便发现武则天时所新制的一字。铭

文中也说明这件文字乃制于日本元明天皇时

代,是时公元708年,距武则天退位不过几

年。

从武则天所改制的新字流传之迅速与广

泛,可见她已经达到采用新字的预期政治目

的,取得高度的政治效果。更妙的是,武则天

当年为了个人的政治动机而改字,本是汉字

发展中的倒退现象,但今天却成为考古工作

者判明古代文物年代的参考材料和丰富的研

究素材,这自然是富有政治头脑的武则天当

年所无法意料到的。

三、易改官制

武则天当政时期另一项重要的改制是在

官制方面。这个时期的官制变革可以分为两

个层面,一方面是更改中央政府的职事官系

统、机构名称以及各级部门许多大小官员的

名称,另一方面是内外职事官制以外的使职

的发展。(I日唐书·职官志)与(新唐书·百官

志》对武则天时期主要行政机关与官名的更

改有详细的记录。除了易改机构与官员名称

外,武则天也新置一些官职,如浑仪监。、里

行、左右补阅和拾遗0等,增加一些侍郎和左

右司员外郎的人数,还大置试官以处举人。

但是,这些都是官职名称的改变,对于中央政

府的职官制度和行政系统,并没有太大的影

响。

武则天时期官制变革影响较大的另一个

层面是使职的发展。从各种史书所搜集的资

料显示,武则天在君临天下的21年间,大约

有31次任命使臣的记载。这31次任命的使

职,除了12次名称重复外,不同名称的使职

共有19个,其中12个为武则天新置,即知巨

使、理睡使、存拢使、营田使、督作使、飞龙使、

防御使、闲厩使、采访使、招讨使、园苑使、庄

宅使,另有7个是以前所设的。但是,它们在

武则天的委任下,在职权上和出使的区域范

围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新使职

的设置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出现一些原

有职官管辖范围以外的事务,需要委任新官

员执掌。例如垂拱二年六月,武则天在庙堂

置巨四枚,鼓励臣民献赋颂,求仕进,言时政

之得失,投诉冤屈或告密。于是设置知巨使

和更高一级的理巨使。。又如武则夭为了制

造舆论,重新塑造人民忠于武周的思想意识,

于是大肆搜集天下铜铁铸建天枢,以“铭记公

德,默唐烦周”。,并秀派姚涛为督作使,负责

铜铁铸造工程。不久,重建明堂的工事,也由

姚涛继任督作使。。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社会的发

展,原有的职官制度已逐渐不适应现实政务

的要求,只有另立使职以应时急。例如圣历

元年(698年),武则天在夏州“置防御使,以

治军事”0,取代职能已经弛废,无法兼顾军

务的都督一职。又如管理御马的尚乘局,其

下的飞龙闲拥有大量马匹及其调养人员,是

宫廷政治斗争的一支潜在军事力量。武则天

特将飞龙闲改由宦官充当的飞龙使专领,这

一来,飞龙闲与天子更为亲近,地位与权力也

随之提高。另如负责巡按州县的监察御史人

员有限,无法顾及全国各地,朝廷便陆续设置

各种使职,负起监察州县政务的职责。还有

另一种情况是原官职任务错杂,故设使职调

整之。例如,唐朝司农寺的上林署、京都苑总

监、京都苑四面监督皆负有管理宫廷、苑囿园

地的职责,相互交错,造成职权上的紊乱。武

则天时,“司农别有园苑(使)、庄宅(使)”⑧,

园苑使专管宫内园苑,庄宅使则掌皇家所有

的庄宅、店铺、车场、碾硝和其他产业。园苑、

庄宅二使的设置,从制度上看,可以说具有调

整职责,加强宫廷园苑和皇族财产管理的性

质。使职的设立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水

旱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为了安抚百姓,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稳定社会秩序,朝廷于是派出兼事抚恤娠济

任务的使臣到民间去,天授二年遣派十道存

抚使便是一例。

综观上述,武则天设置许多使职之举,总

的来说,是符合当时的政治趋势和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求的,也是唐代官制发展过程中一

项具有进步意义的变革。但是,我们也不能

忽略了武则天通过改革官制以加强自己对官

僚机构的直接控制,强化政权的个人政治动机。她对御史台的改革便是一例。武则天在

文明元年(684年)将御史台改名“肃政台”,

强调了这个用以严肃整顿政治的中央司法机

构的职务。这一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为了强化其统治,她增加御史人数,扩大御史职权,御史台改置为左右二台,作为天子耳目,左台省百司、监军,直接监督中央政府各重要机关的运作,右台察州县、省风俗,加强对地方上各州府的控制。可见御史台的改革,确是为

了适应武则天的统治需要。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她对中书、门下二

省职权的调整以削弱宰相的权力,强化皇权。武则天很清楚地认识到声望与权威的奠定必

须以广大官僚阶层的支持与拥戴作为基础,

才能持久不衰。她也深深地体会到若要巩固

自己的权力中心,就必须立刻物色一批文人

学士,以培植他们成为得力的心腹,并协助她在禁中处理国家政务。所以早在武则天以皇

后的身份参政初期,便召募了一批文士为幕僚,并特许他们不必由大臣们上朝所必须取

道的南衙入宫,而另从北门出入禁中,故时人称为“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不单是著书立论,鼓吹臣下应绝对尽忠于君主的忠君思想,并宣扬武则天的政治主张,而且还直接干预

国事,“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成为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另

一颗用以抗衡反对势力的重要棋子。此后二

十余年,这批北门学士所组成的智囊班子,为武则天策谋定略,制造舆论,在武则天巩固权威、树立声望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一个例子是武则天蓄意改变三省制度

的职权,俘使朝政大权集中于君主一人身上。唐沿隋制,中央三省(中书、门下,尚书)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层机关,中书省掌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掌推行政令。三省制度

的特色,在于中央政府的组织与分工慎密而

合理,且在职权上各有责守,互相制衡,皇帝

虽为一国之尊,在这种体制中也不易专权。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

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

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到了武则天

执政时期,“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这一

来,门下省的地位显然降低了,甚至可说是降

为中书省的附属机构,这也意味着门下省封

驳诏令的职权已名存实亡,三省制度对皇帝

的牵制作用已经减弱,尤其是当皇帝任命亲

信出任中书令时,皇帝的命令更由中书令直

接下达,君主的权力大大强化了二况且,在武

则天称制以后,一共用了75员宰相,其流动

率极快,任期长者为一两年,短者仅几个月甚

至只有十余天,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

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一言以蔽之,三

省职权的变革显然是武则天为加强个)、的皇权,使一切政令布施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她一

人身上的手法。

四、更改人名与地名

武则天除了因为政治上的理由而展开一

系列改制之外,也因为她本身的好恶心理和

喜欢标新立异的个性,对人名、地名等也更改

一番。有书可考的便有下列几项:

(廿二史答(记》卷十九(改恶人姓名)条

云:“唐高宗王皇后萧良娣为武后所杀,武后

改王皇后姓为蟒氏,萧良娣姓为果氏。武后

又杀其侄武惟良、武怀运,皆改性蝮氏……”

唐少、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卷一《五帝本

纪·虞舜纪)里有关“东长·岛夷”句下注曰: “武后改楼国为日本。”同书卷二(夏禹本纪) “岛夷卉服”句下又注曰:“侨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13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载嗣圣元年

(684年)九月:“……改东都为神都。”天授三

年(692年)九月:“……并州改置北都。”载初

元年十月:“……改并州文水县为武兴县,依

汉丰、沛例。百姓子孙相承给复。”

(资治通鉴)卷二O四(唐纪二十·则天后

垂拱四年》载:“秋,七月,丁巳,赦天下。更命‘

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

又改篙山为神岳……改把水为广武。”同书卷

二O五(唐纪二十一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

载:“丁巳,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宫。”同书

卷二O七《唐纪二十二·则天后长安元年》载:

“十一月,戊寅,改含元宫为大明宫。”

总之,武则天统治时期在各方面所作的

改制,其范围之广、次数之多,实为历代罕见。

它包括了天、地、人、物等事项,其中有些不乏

进步意义,但也有许多所谓的“改制”是为了

满足她的统治欲望和巩固她的政权,纯粹是

基于其个少、的政治动机。另有一些则是凭她

的好恶或一时之兴,完全是无关紧要和毫无

意义的。必须说明的是,本文旨在指出武则

夭改制的某些措施是为了标新立异,另有意

图,但并不以此而否定武则天在其他领域所

作的改革。事实上,武则天当政时期,政绩斐

然,内政外交,皆有可取之处,就总体而言,她

所推行的许多政策,对安定社会民生、发展国

家经济、加强国防力量、促进外交关系和推广

学术文化都有很大的贡献。

①高宗武皇后:《令礼官详定享明堂礼仪诏》。见(清)

董浩等编:(全唐文)卷九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989页。

③⑤⑥⑦⑧(后晋)刘晌等撰:(旧唐书)卷六(则天皇

后纪).巾华书局1975年版,第117、118、121、120、129页

③(米)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O四(唐纪二一十·则天后天授二年).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6470

页。

(资治通鉴)卷二O三(唐纪十九·则天后光宅元年),

第6421页。

唐制、天子有八玺,据《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 “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玺以封禅礼神.皇

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

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夷,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

子之信玺以召兵四夷,皆封泥。”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82页。

(资治通鉴)卷二O四(唐纪二十·则天后天授元年),

第6462一6463页。

纪购等撰:(续通志)第一册.卷七十一(后妃传·唐》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704页。

参阅王鸿宾、胡春英:《风峪石经中的武周改字与武

则天时期的佛典翻译》。1997年国际武则天学术研

讨会(llJ西太原)会议论文。

尚献甫“善天文,初出家为道士,则天时召见,起家拜

太史令,献甫固辞.武则天乃改太史局为浑仪监.不

隶秘书省.以献甫为浑仪监”。见(旧唐书》卷一九一(尚献甫传),第5100页:

刘谏《隋唐嘉话)卷下有一段记载:.‘武后初称周.恐

下心不安.乃令少、自举供奉官正员外,多置里行、拾遗、补阅、御史符,至有‘车载斗量’之咏。有御史台令史将入室,值里行、御史数少、,聚立门内。令史下驴冲过其间,诸御史大怒.将杖之。令史云:‘今日之过.实在此驴.乞先数之,然后受罚。’御史许之。谓

驴曰:咯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畜.敢于御史

里行。’于是羞而止。‘’据此可见,“里行”乃是员外官的一种.是武则天为收抚人心而置的。

何汝泉:《武则天时期的使职与唐代官制的变化》。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第

237一248页。

(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五(陌》,中华书局1955

年版.第956页。

(资治通鉴)卷二O五(唐纪二十一,则天后延载元年),第6496页。

(旧唐书)卷八十九(姚涛传).第2903页。

(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第1923页。

高承撰:《事物纪原》卷六(东西使班部·庄宅).(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213页。

(资治通鉴》卷二O二(唐纪十八·高宗上元二年).第6376页。

(唐会要)卷五十一《中书令),第883页。

000。0忿忿

(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责任编辑:徐勇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班级:国贸1202 姓名:李江学号:201243070207 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她的智慧以及领导才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不休,但同时,也有人对她的狡诈、狠毒不齿,她就是武则天,历史上一位争议颇多的女性。深深地被她身上的魅力所吸引,我总是对有关她的历史很感兴趣,也有着自己对她的看法。 她本唐太宗的才人,却成为唐高宗的皇后,最终还开创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是什么促使她完成了这一巨大转变?有人说是因为她攻于心计,心狠手辣,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不服从命运安排,勇于追求的女子。封建社会的女性大都受到过封建教条的摧残,女人似乎注定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便是最鲜活的写照。在武则天之前,也曾有女性在政治上有过较大建树,如汉代坚韧刚毅的吕雉,扶持了三代明君的窦太后。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武则天一人称帝,她的成功是无人能及的。我敬佩她的勇气,群臣反对,她仍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皇后之位,勇敢地追求他所想要的;我欣赏她的大度,重用那些曾极力反对她的臣子,并广开言路,不拘一格举用人才,从而开创了“贞观遗风”;我赞扬她的伟绩,尽管她曾经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而采取了十分狠毒的手段,但她的成功是历史所无法泯灭的。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近五十年。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以下,我将对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广开言路,善纳诤言。在部分人眼中,由于武则天登上后位后残害王皇后,陷害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大臣,认为她心胸狭隘,不能包容他人。但是在治理国家时,武则天十分敬重直言敢谏的臣子,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言语有所冒犯,她也能加以宽恕,比起唐太宗毫不逊色。虽然有些臣子的话语触及她的隐私,甚至劝她退位,但她仍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甚至还受到奖赏。只因他们说这些话是出于对国家安定的考虑,因此武则天站在国家统治者的立场上,撇开个人恩怨,只为国家安定。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的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曾得到赏赐,后来还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另外,当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她的第一反应并非愤怒,而是赞赏此文文词漂亮,并对没有发现骆宾王的才能感到惋惜。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此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上情得以下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作用。而当今社会,一些政府部门的上访举报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官员甚至还对上访人员进行打压,很少听取下属和群众的意见。的确,拥有权力的人总是容易迷失方向,但武则天站在权力的最高峰却能做到广开言路,善纳谏言,这实在值得一些官员反思、借鉴。 (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并采取强硬措施,地方官的升降以当地农业发展好坏为标准。农业发展得好,家家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到升迁,而“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县长官则会贬职,甚至面临杀头的危险。此外,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写了一本农书的皇帝,名为《兆人本业记》,在她死

武则天为帝都做的六大贡献

帝都女皇帝武则天,在洛阳留下了哪些“痕迹”──一起来谈武则天与洛阳的关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独掌政权的21年中,以洛阳作为京城,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确保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至今,洛阳留有许多与武则天有关的遗迹、遗物和传说。 武则天在洛阳做过六件大事 在武则天以女皇身份君临天下的15年(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中,她在洛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主要有:一、举行登基盛典。公元690年,女皇登基前,有“六万余人”上表请女皇登基,改国号为周,世人称之为“武周政权”。二、抑制、清除酷吏政治。武则天对酷吏的态度分重用、抑制、清除三个阶段。她登基后主要是抑制和清除,结束酷吏政治,平反冤假错案。三、提拔狄仁杰为宰相。这是女皇任贤纳谏的典型事例。四、命群臣学习《臣轨》。该书以儒家学说、臣事君以忠为核心,博采诸家之长,成为大周王朝的政治思想纲领。 五、登嵩山封禅,展现武周盛世伟业。六、复立李显为太子。这是女皇15年的一个重大转折,显示女皇身后归唐的抉择。 武则天对洛阳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修明堂,立天枢,建天津桥……武则天在洛称帝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者张萍认为,隋唐时期洛阳作为东都所在,其城市发展在整个洛阳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武则天将洛阳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改东都为神都,设官分署,对洛阳的城市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进行地方移民,使洛阳及城郊人口迅速增加;在都城建设上,修筑了大规模的都城礼制建筑如明堂等;加强东市、西市、南市建设,促进了洛阳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宗后,随着国家政权中心复归长安,洛阳城市地位下降,城市发展也步入衰落期。对比前后,可以明显看出武则天对洛阳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今武则天明堂、天堂遗址在位于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处,遗址全部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 整个公园主要有三大时期的遗址遗存,隋代大业殿遗址,唐代明堂天堂遗址,宋代太极殿遗址。 今天的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于它的保护完全按照“保护罩”的形象进行设计。为了避免过大的体量对整个遗址公园造成不协调的冲击以及对遗址的破坏,建筑形象尽量“谦逊”。 现在设计的天堂遗址保护建筑位于遗址公园西北角,通高88.88 米,建筑面积12630 平方米。外观为两层方形台基上耸立的圆形阁楼(或塔)式建筑,外部5层,内部9层。除了要满足保护遗址的需要,在外观形象上要具象地再现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时做为一个制高点,可使人们能够登高俯瞰整个宫城区的整体格局。 武则天与唐玄奘 唐玄奘和武则天之间,既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又有宗教与政治的相辅相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48岁的唐太宗在洛阳宫接见刚刚由印度回国的46岁的玄奘法师,21岁的武则天目睹了这两位历史伟人的隆重会见。公元656年,武则天分娩第三子李显前夕,玄奘为之诵经、祈祷。婴儿出生后,被玄奘收为徒弟,剃发,命名为佛光王,佛光王即后来的唐中宗。武则天信仰佛教、利用佛教,当皇帝后下令撰写《三教珠英》,致力于三教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武则天与洛阳牡丹 唐代牡丹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喜欢,许多文人墨客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诗赋。关于牡丹的来历,人们历来认为是武则天从其家乡引种至长安的,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栽培基地。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史书中并无正式的记载,只见于古人的小说描写。“武则天怒贬牡丹于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_800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_800字 武则天这个名字从小就扎在我的心里,从小我就潜意识地想像她一样,可以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女性,我看过很多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可以说,我是疯狂地迷恋。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 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武则天。她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初贞观十一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皇上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力。贞观二

十三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 现在的“女强人”也越来越多,但她们的光芒终究因为“情”而被掩盖住。我认为,一位女性如果可以放下感性,那么她们已经到成功的大门口了。她是女性的骄傲。郭沫若曾经还说过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她始终是一个人,有喜怒哀乐,我认为她只是用争强好胜的性格充实了自己的全部,她难道不会脆弱吗?会的。只是她早就明白了“弱肉强食”,她不得不把自己弱的一面撕得碎碎的,再埋在泥土中,用自己的欲望来踩踏——狠狠地。 当今社会,女状元越来越多,女强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像武则天那样有着一个又一个欲望,总是在奋斗,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努力的多,收获的也多。有时候我们就是不应该满足,不要总以为哪件事自己做不到,武则天其实就是当今世界追求梦想的女性的指路牌,虽然隔了一千多年,但武则天敢于向“男尊女卑”说“不”字的精神我们不应该发扬吗?

选修课:简述武则天的成就

简述武则天的成就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政治成就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二、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三、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四、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O李志贤~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 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当时, 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 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 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事实上,武则天在唐 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 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 响力的政治作用。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 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 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 方面。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 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 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 “旗帜尚赤”③。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垂拱二年 (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她在载初元 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 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

历史人物及评价演讲稿

周瑜——赤壁战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周瑜——赤壁战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这首词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它使我们想到三国时代的英雄气概、浪漫情怀。 首先我来叙述一下赤壁之战的故事: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图谋联合孙权抗

击曹操。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退至鄂县樊口。时曹操据江陵, 将顺流东下,形势紧迫,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诸葛亮到柴桑,此时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说训练好水师八十万,要与孙权在吴地决战。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对他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合,定可取胜。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见的错误,进一步消除了孙权的顾虑。孙权决心联刘抗曹,从鄱阳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指出,实际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惫不堪。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这些都是对曹操的不利因素。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初战不利,退往长江北岸的乌林,双方隔江对峙。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曹操骄傲轻敌,相信黄盖的诈降,黄盖带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顺风驶向曹船,因风纵火,燔烧曹军船只,火势延及岸上营垒。曹军人马烧溺,伤亡惨重。周瑜、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浅析武则天的用人思想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摘要:武则天是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她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她长达45年的统治时期中,不仅为当朝遴选了众多的贤相和名将,而且为开元时代预备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用人思想及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武则天;人才;用人想;管理 武则天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受到各种封建制度的压迫与摧残,但她却依旧创造了一个奇迹,公然与传统文化作抗争,一跃而起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她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在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故史学家郭沫若称其有“贞观遗风”。武则天的统治之所能“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原因是很多的,而其最重要的是与武则天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其人才思想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给当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武则天的人才管理思想 武则天在位的几十年,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用人的基础上。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仪,则上下乱;无政事,则用人不足”。不信任仁厚贤德的人,也就是不爱惜有才之人,那么国家不定会很空虚。武则天在位时期,曾以禄位收揽天下人才,借以笼络人心,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正因如此,她在选才、用人两方面所取得成就,为古今不少人称道,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道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责,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1)武则天把国家政事都交给有能力、有才能的大臣,因此,在在武则天周围有才能者不乏其人,这也成为她驾驭武周政局的工具。 在儒释道三家并立的大唐唐朝,武则天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她曾颁布的制度有《臣轨》《求贤志》《搜访贤良召》等,搜罗了大批天下人才。《臣轨》上卷《同体章》中说:“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才。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虽楹柱栋梁、栱栌榱桷,长短方圆,所用各异,自非众材同体,则不能成其构。为国者亦犹是焉。”((2)“天下至广,庶事至翻,非一人之功能周也,必倚贤臣之力。” 这些都无不反映出武则天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 1、武则天选拔人才范围广泛 武则天选拔人才不计门第,不计资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她说道:“其有志行可录,未用未申,亦听自荐。”(3)无论是被荐还是自荐者,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得到提拔或录用,荐贤者亦可得到封赏。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增加制举和殿试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寿元年二月,太后策贡与洛城殿,贡生殿试自此始。”(5)这不仅仅反映出武则天的开创性,也体现她选拔人才之多,范围之广,同时也为诸多寒门之士走上仕途打开了大门。武则天的这些做法,巩固了自己在庶族地主中的地位,收揽了民心,也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武则天十分重视大臣的道德素养 有一句古话叫“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武则天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她用道德约束臣子,以治天下。“人臣之君也,犹四支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乃成体也,相得而后成用”(6) 臣子应该与君同心同体,不可分割,才能治国安邦,民族兴旺。 3、武则天鼓励君臣匡荐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封她的王朝号。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政治上,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在文化上,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也有其过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任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00911111 姓名:侯天宇分数: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有创作。为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究其评价也是众说风云。 关键词:武则天,功与过,中国发展,影响,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她在四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魅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究其功与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 1、政治清明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3、国力强盛 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文化发达

武则天作文素材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历史评价 整体评价 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 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史书评价 《旧唐书》评价: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 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新唐书》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

历史人物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

武则天

武则天 一、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705),并州(今山西)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彟(音yuē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一)人物事略 武皇家世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入宫见闻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人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她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皇后武则天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死了。 平定徐敬业武则天为以后做女皇做的准备活动,被一些大臣识破,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花公元684年的九月,被武则天贬出京城的徐敬业开始起兵反抗。武则天连忙调动了三十万兵马迎战,让李孝逸领兵平叛。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徐敬业的叛乱便被平定了。 实现女皇梦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广揽人才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贮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完善科举武则天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的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重视农业武则天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 抗击外侵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恢复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 巩固国防武则天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张柬之兵变复唐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病倒在床上,几个月也不召见大臣,只有张氏兄弟俩侍奉左右,把持朝政大事,这使大臣们六神无主。宰相张柬之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把张氏兄弟(武则天的男宠)杀死,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由中宗复位,重建唐朝。

武则天人物分析

武则天人物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才智过人、果敢深沉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后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清初的太皇太后孝庄。但是她们都没有改朝换代,一生都是以后妃的身份干预政治,没有踏出通往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如果说武则天与其他女政治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那就是心性,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情商”。 可以说,武则天对这个世界,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社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她的人生道路。同样是遭遇情感危机,吕后为刘邦移情别恋的事自怨自艾,武则天则利用丈夫唐高宗的性格弱点和愧疚心理,谋求政治上的更高地位;同样是作为幕后的参政者,北魏文明太后采取怀柔政策,以保证皇帝不会对自己的野心产生怀疑,更不会在日后对自己进行清算,武则天则采取高压政策,让名义上的皇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让这些傀儡失去与自己对抗的能力;同样是面对亲情与政治的冲突,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摇摆不定,试图在家庭关系与政治利益的平衡木上保持稳定,而武则天则毫无顾忌,使天平向政治一面倾斜,只要大权在握,丈夫、儿子、女儿都可以抛弃。 雁冀的《题乾陵无字碑》中写到:这里埋藏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但离开男子一分钟也不能生存,爱与恨,难解分离。武则天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魅力过人的女人,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她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本篇文章力求以真实的史料,站在心理学角度来来阐述武则天的心理世界。 后宫之地本就你虞我诈,不争也是争,“不进则退”这个词语恰到好处的形容了后宫的无奈,一个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护自己,要如何全身而退,要怎样才能在每一个深夜睡得稍微安稳,走每一步都稍微安心踏实,那就要变强。常常不是人想争斗,而是她不得不争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曾经尝过许多屈辱,她骨子里拥有反抗封建皇朝的精神,她不服气也不认输,她相信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再受辱,我们都扪心自问,换做是我们,我们能认输吗? 无法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她所统治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给予保守的贵族沉重的打击,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言十二事,劝农桑,减少赋役,社会安定繁荣。武则天还大开志科,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她用人从不看出身,只看其才华能力,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也激发了老百姓读书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一大批后起之秀。郭沫若评价她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_张欣

文史哲专题研究 公元660年,唐高宗病重,上至国家大事,下及民生琐事都不能审理,而武则天在太宗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自然成为高宗的得力助手。从那时起,“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1]。到705年武则天病逝,她实际执掌大唐政权将近50年。她的掌权一开始就同传统的关陇军事贵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培养一支既拥护自身统治,又能铲除异己的政治力量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从狄仁杰科举出仕看武则天发展科举 (一)狄公科举出仕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630年出生于一个庶族官僚家庭,良好的教育背景为其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后以明经及第,步入仕途。在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莘莘学子都竞相攻取此科,所得人才也是最多的。但就进士而言,既可以博览群书积淀文学素养,又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多是世家子弟,不利于寒门学子的选拔。狄仁杰以明经出仕并且能两次拜相,这就与武则天重用寒门子弟,发展和改革科举制度密切相关。 (二)武皇革除选官弊端 武则天虽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却以经商发 家,寒微的出身给她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诸多不便。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就曾因此极力反对她成为皇后。为提高武氏一族的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她通过唐高宗下命修改《氏族志》,把武氏列入第一等级,但这一举措收效甚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突厥默啜起兵进犯河北,武则天曾经希望以武氏女儿嫁与突厥可汗默啜以止兵革,但突厥以‘我可汗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为由,拒绝与武氏联姻”[2]。这一系列事件,加深了武则天与族望高贵的士族地主的矛盾,也迫使她在政治上开始寻求庶族地主的支持。 为此,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选官重心,“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子有司者,竞集子进士矣”[3]。由此拓展了人才选拔的来源,使许多有天赋的寒门子弟得以依靠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其次,改革考试内容,“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4]。多方面选拔各种人才。690年首创殿试,亲自在洛成殿考问贡生,使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有效避免了结党营私和党派纷争现象。702年初,设武举以选拔将帅之才。另外,为了防止考官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又颁布了《停试糊名考制敕》,令考生“试日自糊其名,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 张 欣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及建立武周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采取“拉拢庶族,打击关 陇贵族”的策略。而狄仁杰作为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庶族宰相,从对他的选拔、重用等方面也能窥视武则天的用人之道,这些举措在武氏政权的统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则天发展科举,广开仕途,一步步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大力提倡和鼓励举荐人才,为贤良之士实现治国抱负和政治才能提供了政治沃土。另外,她为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大兴酷吏,为其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用人措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则天;狄仁杰;庶族;士族中图分类号:K242.1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23(2013)02-0085-03 收稿日期:2013-05-13 作者简介:张欣(1989-),女,山西临汾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Jun.,2013Vol.12,No.2 2013年6月第12卷第2期 85

温恢生平简介 温恢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温恢生平简介温恢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本文导读:温恢,字曼基,东汉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汉灵帝熹平七年(178年),卒于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他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曹操所属的重要谋臣和地方官。他先后担任曹操的县令、丞相府主簿、刺史、郡守。他举荐贤能,招揽人才,出谋献策,为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温恢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温恕,为东汉末期涿郡太守。汉献帝初平三年(193年),温恕病死于任上,为了安葬父亲,温恢同家人一起,由涿郸回到故乡。是年,他才刚满15岁。但他少年有志,不以守财治业为生,决心投入当时纷争的社会之中,实现自己济世匡国的志向。因此,他将家财倾散于同宗,表明自己的心迹。他的这一举动,恰巧与西汉时他的同乡清名之士郇越相仿佛,州里将他比之为郇越。 步入仕途 后来,温恢得举孝廉,便历经三县县令,两郡太守,被曹操选任为丞相府主簿,监察吏治。曹操方与群雄角逐,意在统一全国,渴望得到—批辅弼之才。温恢深明曹操的用心,多方招贤引士,帮助曹操建立自己的基业。在温恢看来,凡能扶危济困、有节又孝行者,即使因此而犯法,也可举荐为官为吏,甚至可以重用。丞相府的司空军谋椽孙礼,于汉末丧乱中与母亲离散,后得知其母为同郡人马台奉养,对马台

十分感激,就将其全部家财赠予马台。不久,马台犯法当斩,受押于县牢,孙礼便利用自己的职权,打通县令的关节,纵放马台越狱。马台虽然得救免死,但他认为自己奉养孙母,是义气所使,而并非图得日后报答,因此,他并不感激孙礼救他越离死地。孙礼的孝母、忠友,与马台的义胆侠肠,都深为温恢赏识,他便将这些情况详细秉告了曹操,两人都得到曹操的宽免,并且,孙礼还得到曹操重用。 忠友孝亲,见义勇为,本质上都与忠君思想是一致的。忠友孝亲是忠于君主的保证,侠肠义胆,恰可以为君王死心踏地尽力。这正是曹操以及历代封建君主所需人才的起码道德标准。温恢所以赏识孙、马二人的行为,正是以这一道德标准为依据的。尤其是在曹操求才若渴的情况下,温恢能使孙、马得到宽免,甚至重用,更说明曹操的用人标准,以及温恢对曹操的深切了解。 曹操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温恢出任扬州刺史。扬州即今安徽淮南地区,南与孙吴对垒,又是曹操东南粮仓,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曹操才把他派到这里。正象赴任前曹操对他说的那样,曹操本想温恢留在亲近,但以此州事大,需重臣镇守,只好派他前去。临行,曹操又用“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的话来勉励他。这句话山自《尚书·益稷篇》,原意是歌颂伯益与后稷辅左大禹洽国的功绩,说只是由于有了伯益与后稷这样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一) 我花两天读完了林语堂的《武则天正传》,感觉自己像一位历史的旁观者,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纵观了这将近半世纪的唐室兴衰,很畅快。关于武则天这个女人,其实说来也并不难懂,她的种种个性在她一生所作所为中显露无遗:机敏、沉着、精神旺盛、野心无限、对权利欲望出奇强烈、头脑清晰却也荒淫无度。对于这样一个历史奇人,我只能在读完她的传记之后抚案长叹,遥想那个早已远离却真实存在过的年代,因为此人的功过得失,历史早已给出了最恰当的评价。但我一直好奇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女人如此胆大妄为,从一个卑微的才人走上至尊皇位? 这两个地位差别之大让人无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况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时代。但她确实做到了,读完书后,我认为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起到决定作用的。 主观方面,是她的秉性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机智,冷静,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书中提到一个故事,当时太宗问武氏说:有一匹烈马,你如何驯服?武氏说:只要三件东西,一根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利剑。若不能用铁鞭制伏,就用铁锤,若还不能,就用剑刺进它的脖子。那时她只有二十多岁,这种不同寻常的勇气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条件。同时,她的权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从才人,到

昭仪,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终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权位了,否则就成女神了。她可以为了权利而不顾一切,掐死自己女儿,谋害妃子和皇后,毒杀皇亲国戚,残戮忠良大臣与无辜百姓无数……这样的女人,史上少见了。背后驱使她的是与生俱来而不断膨胀的贪欲。 客观上,又是当时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时,并不喜欢她,因为一个刚强有谋的男子是不会喜爱一个像武氏这样健硕精明的女子的。但机会在太宗驾崩后,当高宗这个软弱无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来。高宗是喜欢武氏的,甚至可以说是依赖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政业上,这就给了她很大的发展空间。武氏就这样步步为营除去一个个心头之患,继而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绝对核心的中央政治团体,等到高宗真正认识了她而转为痛恨她时,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而根本无力对抗了。武则天也就这样平步青云了,以历史年鉴学派的说法,她也就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主观与客观的条件驱使下,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我若去评价她的功过,这已无意义,只是在阅读历史时,让我发现在她的所作所为的不可思议中,其实也是有着必然方向的……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二) 上个星期到图书馆闲逛,又走到了人物传记区,看见了《武则天传》,我决定读一读,因为以前了解的武则天总是那样的不完整,所以这次,我决定仔细的读一读,这本书真的很厚啊。我读了一段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