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讲义十五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示差法

实验讲义十五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示差法

实验讲义十五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示差法
实验讲义十五 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示差法

实验十五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示差法概述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

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当两种不同的材料彼此焊接或熔接时,选择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显得尤为重要,如玻璃仪器、陶瓷制品的焊接加工,都要求二种材料具备相近的膨胀系数。在电真空工业和仪器制造工业中广泛地将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与各种金属焊接,也要求两者有相适应的热膨胀系数;如果选择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差比较大,焊接时由于膨胀的速度不同,在焊接处产生应力,降低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和气密性,严重时会导致焊接处脱落、炸裂、漏气或漏油。如果层状物由两种材料迭置连接而成,则温度变化时,由于两种材料膨胀值不同,若仍连接在一起,体系中要采用一中间膨胀值,从而使一种材料中产生压应力而另一种材料中产生大小相等的张应力,恰当地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增加制品的强度。因此,测定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定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法很多,有示差法(或称“石英膨胀计法”)、双线法、光干涉法、重量温度计法等。在所有这些方法中,以示差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国内外示差法所采用的测试仪器很多,有分立式膨胀仪(如weiss立式膨胀仪)和卧式膨胀仪(如HTV型、UBD型、RPZ―1型晶体管式自动热膨胀仪)两种。有工厂的定型产品,也有自制的石英膨胀计。些外,双线法在生产中也是—种快速测量法。本实验采用示差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材料的膨胀曲线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2.掌握示差法测定热膨胀系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试要点;

3.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确定玻璃材料的特征温度。

二、实验原理

一般的普通材料,通常所说膨胀系数是指线膨胀系数,其意义是温度升高1℃时单位长度上所增加的长度,单位为厘米╱厘米·度。

假设物体原来的长度为L

,温度升高后长度的增加量为?L,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L╱L

=α1?t (1)

式中,α1称为线膨胀系数,也就是温度每升高1℃时,物体的相对伸长。

当物体的温度从T

1上升到T

2

时,其体积也从V

1

变化为V

2

,则该物体在T

1

至T

2

的温度范围

内,温度每上升一个单位,单位体积物体的平均增长量为

(=βV 1-V 2)╱V 1(T 1-T 2) (2) 式中,β为平均体膨胀系数。

从测试技术来说,测体膨胀系数较为复杂。因此,在讨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时,常常采用线膨胀系数:

α=(L 1-L 2)╱L 1(T 1-T 2) (3) 式中:α―试样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L 1―在温度为T 1时试样的长度; L 2―在温度为T 2时试样的长度;

β与α的关系是

3322333T T T ??+??+??+=ααααβ (4) 在实际中忽略高阶无穷小,而取一级近似,即β≈3 α。

必须指出,由于膨胀系数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随温度变化的,所以上述膨胀系数都是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t 内的平均值的概念,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它适用的温度范围。如:α ( 0~300 ) = 5.7×10-7 / k

表1 一些材料的膨胀系数

材料名称 线膨胀系数 (10-6

╱K ) 0~1000℃ 材料名称 线膨胀系数 (10-6

╱K ) 0~1000℃

材料名称 线膨胀系数 (10-6

╱K ) 0~1000℃

Al 3O 2 BeO MgO 莫来石 尖晶石 氧化锆

8.8 9.0 13.5 5.3 7.6 4.2

ZrO 2 TiC B 4C SiC 石英玻璃 钠钙硅玻璃

10 7.4 4.5 4.7 0.5 9.0

硼硅玻璃 粘土耐火材 刚玉瓷 硬质瓷 滑石瓷 钛酸钡瓷

3 5.5 5~5.5 6 7~9 10

示差法是利用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石英玻璃(棒和管)在较高温度下,其线膨胀系数随温度改变很小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石英玻璃与其中的待测试样与石英玻璃棒都会发生膨胀,但是待测试样的膨胀比石英玻璃管上同样长度部分的膨胀要大。因而使得与待测试样

相接触的石英玻璃棒发生移动,这个移动是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棒和待测试样三者的同

时伸长和部分抵消后在千分表上所显示的?L 值,它包括试样与石英玻璃管和石英玻璃棒的热膨胀之差值,测定出这个系统的伸长之差值及加热前后温度的差数,并根据已知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便可算出待测试样的热膨胀系数。

图1 石英膨胀仪内部结构热膨胀分析图

图1是石英膨胀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图,从图中可见,膨胀仪上千分表上的读数为: ?L=?L 1-?L 2

由此得到试样的净伸长: ?L 1 = ?L+ ?L 2 根据定义,待测试样的线膨胀系数

=α(?L+?L 2)╱L ??t =(?L ╱L ??t)+ (?L 2/L ??t) 其中 ?L 2/L ??t =α石 所以 α=α石+(?L ╱L ??t)

若温度差为t 2-t 1,则待测试样的平均线膨胀系数α可按下式计算: α=α石+?L ╱L(t 2-t 1)

式中:α石 ―石英玻璃的平均线膨胀系数(按下列温度范围取值); 5.7?10-7度-1 (0~300℃) 5.9?10-7度-1 (0~400℃)

5.8?10-7度

-1

(0~1000℃)

5.97?10-7度-1 (200~700℃)

t 1―开始测定时的温度;

t 2―一般定为300℃(若需要,也可定为其它温度);

?L ―试样的伸长值,即对应于温度t 2与t 1时千分表读数之差值,以毫米记;

L ―试样的原始长度,毫米。

图2玻璃材料的膨胀曲线

这样,将实验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出热膨胀曲线(如图2),就可确定试样的线膨胀系

数,对于玻璃材料还可以得出其特征温度T

g 与T

f

三、实验设备和试样

1.石英膨胀仪

1-测温热电偶2-膨胀仪电炉3-电热丝4-电流表5-调压器6-电炉铁壳

7-钢柱电炉芯8-待测试棒9-石英玻璃棒10-石英玻璃管11-遮热板

12-铁制支承架13-千分表 l4-水瓶2-水银温度计 16-电位差计

图3示差法测定材料膨胀系数的装置

2.小砂轮片、秒表、卡尺;

3.待测试样(玻璃、陶瓷等):

(1)必须选取无缺陷材料(对于玻璃,应当无砂子、条纹、气泡等);

(2)试样尺寸依不同仪器的要求而定。例如,一般石英膨胀仪要求试样直径为5~6毫米,

长为60±0.1毫米的待测棒;UBD万能膨胀仪要求试样直径为3毫米、长为50±0.1毫米;

Welss立式膨胀仪要求试样直径为12毫米、长为65±0.1毫米。

(3)用小砂轮片磨平试棒两端,用千分卡尺精确量出长度。

四、实验步骤

1.接好路线并检查。

2.先把石英玻璃管放入电炉腔;再把准备好的待测试样小心地装入石英玻璃管内;然后装进石英玻璃棒,使石英玻璃棒紧贴试样;安装千分表,使千分表的顶杆轻轻顶压在石英玻璃棒的末端,并调零。

3.接通电源,等电压稳定后,调节自耦调压器,以3℃/min的速率升温,每隔2分钟记一次千分表的读数和电位差计的读数,直到千分表上的读数向后退为止。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

表2测试结果记录表

试样编号:试样原始长度L(mm):

试样温度t(℃)千分表读数试样伸长值?L(mm)

五、数据处理

1.根据原始数据,在直角毫米坐标纸中绘出待测材料的线膨胀曲线。确定t

1、t

2

,并根

据t

1、t

2

确定L

1

、L

2

2.按公式α=α石+?L╱L(t2-t1)计算被测材料的平均膨胀系数。

3.对于玻璃材料,从热膨胀曲线上确定其特征温度T

g

和T

f

六、注意事项

1.被测试样和石英玻璃棒、千分表顶杆三者应平直相接,并保持在石英玻璃管的中轴区,

以消除摩擦与偏斜影响造成的误差。

2.试样与石英玻璃棒要紧紧接触使试样的膨胀增量及时传递给千分表,在加热测定前要使千分表顶杆紧至指针转动2~3圈,确定一个初读数。

3.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控制2~3℃/分钟为宜,并维持整个测试过程的均匀升温。

4.热电偶的热端尽量靠近试样中部、但不应与试样接触。测试过程中不要触动仪器,

也不要振动实验台桌。

七、思考题

1.举两例说明测试材料的膨胀系数对指导生产有何实际意义?

2.为什么要选用石英玻璃作为安装试样的托管?升温速度的快慢对膨胀系数的测试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5 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指导书 1、概述 梁是工程中常用的受弯构件。梁受弯时,产生弯曲变形,在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中经常要涉及到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在工程检验中,也经常通过测量梁的主应力大小来判断构件是否安全,也可采用通过测量梁截面不同高度的应力来寻找梁的中性层。 2、实验目的 1、用应变电测法测定矩形截面简支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 3、观察纯弯梁在双向交变加载下的应力变化特点。 3、实验原理 梁纯弯曲时,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的假设,得到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I My =σ 式中:M —弯矩 Z I —横截面对中性层的惯性矩 y —所求应力点的纵坐标(中性轴为坐标零点)。 由上式可知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处的正应力按线性规律变化,根据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的假设,纯弯梁中的单元体处于单纯受拉或受压状态,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E *εσ=可知,只要测得不同梁高处的ε,就可计算出该点的应力σ,然后与相应点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4、实验方案 4.1实验设备、测量工具及试件: 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图1.8)、150mm 游标卡尺、四点弯曲梁试件(图5.1)。 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由试验机主机部分和数据采集分析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加载机构及相应的传感器组成,数据采集部分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等。 图5.1实验中用到的纯弯梁,矩形截面,在梁的两端有支撑圆孔,梁的中间段有四个对称半圆形分配梁加载槽,加载测试时,两半圆型槽中间部分为纯弯段,在纯弯段中间不同梁高部位、在离开纯弯段中间一定距离的梁顶及梁底、在加工有长槽孔部位的梁顶及梁底均粘贴电阻应变片。 4.2 装夹、加载方案 安装好的试件如图5.2所示。试验时,四点弯曲梁通过销轴安装在支座的长槽孔内,形成滚动铰支座。梁向下弯曲时,荷载通过分配梁等量地分配到梁上部两半圆形加载槽,梁向上弯曲时,荷载通 过分配梁等量地分配到梁下部两半圆形加载槽,分配梁的两个加载支滚,一个为滚动铰支座,一个为 图5.1 四点弯曲梁试件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

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t 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 其散热面积为 2πRp2+2πRp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 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 ,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p2)是被 样品全部(R=Rp )或部分(R

材料力学实验讲义

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指导书 张雅琴编 北京化工大学

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基本的实验。方法简单,数据可靠,一些工矿企业、研究所一般都用此类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出厂检验或进厂复检,用测得的各项指标来评定材质和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因此,对金属材料进行轴向拉伸实验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不同材料在轴向拉伸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质和现象。低碳钢和铸铁分别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低碳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在拉伸实验中的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尤为明显和清楚。铸铁材料受拉时处于脆性状态,其破坏是由拉应力拉断。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是指在室温条件下,将缓慢施加的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于表面光滑的拉伸试件上,来测定材料力学拉伸性能的方法。最常用拉伸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如图1-1所示。 (a) (b) 图1-1 (a) 圆形试样(b) 矩形试样 若采用光滑圆柱试件,试件的标矩长度L 0比直径d 要大的多;通常L >5d ,以使试件横 截面上的应力均匀地分布,实现轴向均匀加载.试件做成圆柱形是便于测量径向应变,试件的加工也比较简单。当测量板材拉伸性能和带材的拉伸性能时,也可以采用板状试件,如图 1-1(b)所示。但试件的标矩长度L 0应满足下列关系:L =5.65A 或11.3 A ;其中A 为试件 的初始横截面积。 上式中的规定对应于圆柱试件中的L 0=5d ,L =10 d 。拉伸试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及允 许的加工误差,在国家标准GB228—2002中作了相应的规定。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是工程上广泛使用的测定力学性能的方法之一。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 铜陵学院土木建筑系实验中心 王明芳编 2012-2-22

力学实验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验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验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验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验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解。 (2)实验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验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验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验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验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验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验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实验 (4) 实验二材料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的测定 (7) 实验三偏心拉伸实验 (12) 实验四等强度梁实验 (16) 实验五悬臂梁实验 (18) 实验六压杆稳定实验 (21) 实验七纯扭转实验 (25) 实验八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测定实验实验 (28)

(完整word版)圆球法测量导热系数

圆球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 一、目的 在稳定传热情况下,利用圆球法测定粒状材料的导热系数,并用图解法确定此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λ=λ0(1+bt) 二、原理 本实验是利用在稳定传热情况下,以球壁导热公式作为基础来求得粒状材料的导热系数λ。设有一空心球体,球的内表面直径d 1,外表面直径为d 2,壁 厚21 2d d -=δ,如果内、外表面的温度维持不变,并等于t 1和t 2,则根据傅立 叶定律得 δπλπλ21212 121)(11)(2d d t t d d t t Q -=--= (1) 移项得 ) ()(21212121t t d d IU t t d d Q -=-= πδ πδλ (2) 式中: I 为电热器的工作电流 U 为电热器的工作电压; λ为试验材料在温度2 21t t t -=时的导热系数。 如果需要求得λ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则必须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然后将测得的导热系数值λ1、λ2、λ3…λn 及其对应的t 1、t 2、t 3…t n 在坐标纸上绘出其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

绘出坐标点后,应根据各的昂的位置揣摩一下,是否能够连成一条直线或连成一条曲线。由于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温度相差不过分悬殊时一般可以当作线性直线关系的。因此可通过各点间的中心位置绘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任取a、b两个坐标点并算出直线的截距,就不难求出函数式λ=λ0(1+bt),此式是描绘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实验点之所以不能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是由于λ(t)不完全是线性关系,其次在实验中难免有种种误差所引起的偏差。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中,仅取四个温度工况。为了便于学生实验,四个不同温度工况由四个不同的实验球来实现。 每个实验球共有两个空心球体,球壁均用紫铜板冲压成形。内球外径为 d1,外球的内径为d2。四个空心球体的几何尺寸见下表: 球体结构的尺寸 内球中间装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功率自耦式调压器调节,输出的功率通过装在电加热器电源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出,并由变送器将数据送入数据采集系统。

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 -???=??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t 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 其散热面积为 2πRp2+2πRp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 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 ,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p2)是被 样品全部(R=Rp )或部分(R

8学时实验--材料力学8学时实验讲义

材料力学实验讲义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和抗拉强度R 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 三、试样 (a) b h l0 l (b) 图1-1 试样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

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平行部分中测量伸长用的长度称为标距。受力前的标距称为原始标距,记作l 0,通常在其两端划细线标志。 国标GB/T228-2002中,对试样形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明确规定。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Q235 钢)拉伸实验(图解方法)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引伸计装卡在试样上,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试验机将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F-ΔL 曲线),如图(1-2)。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反映在F-Δ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上屈服力eH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下屈服力e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最大力R m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相应的强度指标由以下公式计算: 上屈服强度R eH :0 S F R eH eH = (1-1) 下屈服强度R eL :0 S F R eL eL = (1-2 ) 抗拉强度R m : 0 S F R m m = (1-3) 在强化阶段任一时刻卸载、再加载,可以观察加载、御载规律和冷作硬化现象。 在F m 以前,变形是均匀的。从F m 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由于颈缩,使颈缩处截面减小,致使载荷随之下降,最后断裂。断口呈杯锥形。 测量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L u 和颈缩处最小直径d u ,按以下两式计算其主要塑性指标: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2015刘凤茹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2015年11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实验二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三原料乳的分析与检验 实验四糖水梨罐头制作 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及质量检验 实验六酥性饼干的制作与质量检验 实验七内酯豆腐的制作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果汁的制作、调配与浓缩;食用胶的凝胶形成机理;果冻的感官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果冻的一般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了解食用胶的凝胶作用;掌握不同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二、制作原理 水果经洗涤、破碎、加热软化、榨汁后,利用天然增稠剂的凝胶性形成果冻凝胶。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钠、铵盐。用蔗糖水溶液浸湿,易分散于水中,在加热至沸时融化成溶胶,放冷后则形成凝胶。 三、实验器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手持糖量计、pH计、电子天平、台秤、水浴锅、砧板、刀、烧杯、玻棒、纱布、80目不锈钢滤网等。 材料:市售新鲜水果、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等。 四、实验主要内容 1. 果汁的制作 清洗:摘除蒂、柄,充分清洗干净。 破碎:将果实切成碎片,称重并测定果实的糖度。 加热软化:原料放入大烧杯,按果实重量添加0.2%的柠檬酸,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80℃下加热15~20 min。 榨汁过滤:用滤布将果汁滤出,将滤渣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过滤,滤液合并。 2. 果冻凝胶

测定滤液的pH值,将滤液煮沸待用; 添加卡拉胶:卡拉胶与白砂糖(果汁量的15~20%)在固态下混合,以防止在溶解时结团。卡拉胶的添加量:建议从果汁量的0.5%~1.2%之间取三个值进行试验。 将混合物料投入等量冷水中,浸泡5~10min,使卡拉胶充分吸水均匀分散,再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10min,除去表面的泡沫; 趁热用80目不锈钢网过滤,以除去杂质并加入经煮沸的果汁(可加0.02%KCL),搅拌均匀; 罐装后进行巴氏杀菌,条件为85-90℃热水浸泡15min,杀菌之后,尽快降至40℃左右即为成品。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张沐天 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 ,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λ由简化的傅里叶导热定律 dx dT -q λ 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青岛黄海学院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课程编码: 04115003 主撰人:吕婧 青岛黄海学院

目录 实验一拉、压实验 (1) 实验二扭转实验 (6)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 (8) 实验四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12)

实验一低碳钢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目的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 b σ,观察上述两种材料的拉伸和破坏现象,绘制拉伸时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b 的P-l?曲线。 (二)要求 1.复习讲课中有关材料拉伸时力学性能的内容;阅读本次实验内容和实设备中介绍万能试验机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有关千分表和卡尺的使用方法。 2.预习时思考下列问题:本次实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可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需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使用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万能实验 2.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3.低碳钢和铸铁圆形截面试件。 三、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四、实验步骤和内容: (一)步骤 1.取表距L =100mm.画线 2.取上,中,下三点,沿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平均值

3.实验机指针调零. 4.缓慢加载,读出 s P .b P .观察屈服及颈缩现象,观察是否出现滑移线. 5.测量低碳钢断裂后标距长度1l ,颈缩处最小直径1d (二)实验内容: 1.低碳钢试件 (1)试件 (2)计算结果 屈服荷载 s P =22.1KN 极限荷载 b P =33.2KN 屈服极限 s σ=s P /0A =273.8MPa 强度极限 b σ=b P /0A =411.3MPa 延伸率 δ=(1l -0l )/0l *100%=33.24% 截面收缩率ψ=(0A -1A )/0A *100%=68.40% (3)绘制低碳钢P~ l ? 曲线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模板

食食品品工工艺艺学学实实验验 钟 瑞 敏 朱定和 刘健南 编著 韶韶关关学学院院 食食品品科科学学与与工工程程系系 二二O O O O 八八年年八八月月 目 录

实验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综合性基础实验) (3) 实验二调味鱼罐头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1) 实验三二次发酵法面包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3) 实验四奶油裱花蛋糕的制作(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5) 实验五饮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综合性工艺实 验) (17) 实验六混浊型果蔬汁生产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0) 实验七冰淇淋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2) 实验八活菌型发酵乳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6)

实训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一.实训目的要求 1、掌握金属罐二重卷边、玻璃罐旋转式和软罐头热封的原理; 2、了解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密封的基本过程; 3、掌握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 4、掌握沸水杀菌与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5、了解工业用常压杀菌设备的结构与维护。 参考实验教学时数: 5学时。 二.实验原理 ( 一) 排气密封原理

1、 金属罐 金属罐的封罐采用二重卷边的方 法。在卷封过程中, 由于封罐机主要 部件的作用和配合, 使罐身钩与罐盖 钩牢固严密地卷合而成二重卷边, 罐 盖钩内已衬垫有密封胶膜, 保证了卷 封后的二重卷边具有良好的密封状态, 防止了微生物的第二次污染, 确保了罐藏食品的保藏性。 二重卷边是由封罐机完成的, 不论何种类型的封罐机, 完成二重卷边的主要部件是托盘、 压头和卷边滚轮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称为卷边三要素。卷边滚轮由头道卷边滚轮和二道卷边滚轮组成。压头和滚轮的机械部分统称为封罐机头。三个部件相关位置示意图见图1。托盘是搁置罐身用的, 与压头配合使罐身和罐盖夹紧, 滚轮进行卷封作业时, 罐身与罐盖能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状态。对于罐身转动式封罐机, 则在托盘下面装有平面滚珠轴承, 使转动灵活。压头的主要作用是与托盘配合固定罐身与罐盖的位置。压头凸缘向上倾斜4o角, 使卷封后的罐头容易下落, 压头的平面必须和中心线成直角, 托盘与压头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托盘平面与压头平面呈水平状态互相平行, 才能夹紧罐头保持四周高低一致, 压力均匀。卷封滚轮分头道滚轮和二道滚轮,两者外形和尺寸基本相同, 但滚轮槽形有差别。头道滚轮的槽形狭而深, 其作用是使罐盖钩逐步弯曲到罐身钩里, 进而连同罐身钩一起进行卷曲, 相互钩合, 使二重卷边图1 封罐机主要工作部件示意图[1]

材料力学实验资料——电测法

实验三 扭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扭转屈服应力s τ和抗扭强度b τ。 2.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扭强度b τ。 3.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图,比较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破坏形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样 按冶金部标准采用圆形截面试件,两端成扁圆形。如图1所示。 图1 扭转试件图 圆形截面试样的直径mm 10=d ,标距d l 5=或d l 10=,平行部分的长度为mm 20+l 。若采用其它直径的试样,其平行部分的长度应为标距加上两倍直径。试样头部的形状和尺寸应适合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夹持。 由于扭转试验时,试样表面的切应力最大,试样表面的缺陷将敏感地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对扭转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要比拉伸试样的高。对扭转试样的加工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10128—88。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es M ,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

p es s 43W M = τ (1) 式中:16/3p d W π=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s T 后,改用电动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eb M ,低碳钢的抗扭强度为 p eb b 43W M =τ (2) 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 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e M 图如图12所示。当达到图中A 点时,e M 与?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s τ,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ep M ,如图13a 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 p ep s W M = τ (3) 经过A 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2b 所示。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2c 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s T 为 图1 低碳钢的扭转图 s s s (a ) (b ) (c ) 图2 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a )p T T =;(b )s p T T T <<;(c )s T T = s p s 3 d/2 2 s d/2 0 s s 3 4 12 d 2d 2ττπρρπτρπρρτW d T == ==? ? 由于es s M T =,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整理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 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 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 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 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 的杀菌时间。 (D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 温度的变化值。 7.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 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 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

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 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 -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 需要的最低温度。 1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 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 (2)罐内食品成分: 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Z T t F 1.121lg 10-=-

材 料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济南大学土建学院力学实验室

2008年1月 试验报告须知 一、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应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认真填好实验目的、试验用材料、实验用器具,等内容。 二、要认真如实地填写试验数据,填写后的试验数据须经教师认可。 三、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试验。试验报告应当数据完整,图表清晰整洁、字体清楚、美观。 四、报告中“思考习题”项空白不够用时,可自己用白纸书写贴入该栏。

目录 试验一拉伸试验 (4) 试验二压缩试验 (7) 试验三弹性模量E试验 (9) 试验四扭转试验 (12) 试验五纯弯曲梁正应力试验 (14) 试验六弯扭组合主应力试验 (17)

试验一常温下静载金属拉伸性能试验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同组人实验室温度℃教师签字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试验机名称型号 低碳钢选用量程 kN读数精度 kN 铸铁选用量程kN读数精度kN 量具名称读数精度 mm 三、原始数据记录

低 碳 钢 材 料 数 据 记 录 铸 铁 试 样 原 始 数 据 四、数据处理(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1) 低碳钢拉伸 ( 1MPa=1 2 mm N ) 屈服极限 0A P S S = σ= 强度极限 0 A P b b = σ= 延伸率 () %1000 01?-= L L L δ=

截面收缩率 () () %100%1002 2 120 01?-= ?-=d d d A A A ψ= 2) 铸铁拉伸 强度极限 0 A P b b = σ= 低 碳 钢 材 料 计 算 结 果 五、简答下列问题 1、画出两种材料拉伸曲线图(P-△L ) 2、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果蔬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糖水梨罐头的工艺研究 1、操作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切半、去籽巢、修整 排 气、密封杀菌、冷却 2. 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要求梨果实中等大小,果形圆整,果面光滑,果心小,风味浓,香味浓郁,石细胞粗纤维少,肉质细致。 (2)去皮、切半、去籽巢、修整 梨的去皮以机械去皮为主,去皮后的梨要切半,挖去籽巢和蒂把,去皮后的梨块应浸入护色液(2~4%的盐水)中,防止果肉褐变 (3)热烫 果肉在水沸时下锅,再迅速升温。热烫时间视果肉块的大小及果实的成熟度而定,热烫后应急速冷却。 (4)调酸 酸度一般要求在0.1%以上,使用的酸通常为柠檬酸。 (5)装罐与注液 装罐时,按成品标准要求再次剔除不合格的果块,并按大小、成熟度分开装罐,使每一罐中的果块大小、色泽、形态大致均匀,块数符合要求。 (6)排气及密封 加热排汽温度95℃以上,罐中心温度达到75~80℃。排气后立即密封。 (7)杀菌和冷却 根据罐形大小和工艺要求确定杀菌时间,杀菌结束后立即冷却至38~40℃。

实验二胡萝卜泥的工艺开发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原料选择,洗涤,去皮,切碎(薄片) (2)预煮:将薄片放入夹层锅内,加入约为原料重量1倍的清水,加热煮沸,经10~20min,至原料煮透为止。 (3)打浆: (4)配料:胡萝卜泥100kg,砂糖50kg,柠檬酸0.3~0.5kg,果胶粉(LMP型)0.6~0.9kg。 先将果胶粉按规定用量与4~5倍重量的砂糖混合均匀,然后加15-20倍的热水,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果胶溶解后将浓度为50%的柠檬酸倒入搅拌均匀。 (5)浓缩:将胡萝卜泥与75%的糖液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加热浓缩,待可溶性固形物达10~20%时,将已配好的果胶粉、柠檬酸溶液加入锅内,搅拌均匀,继续熬煮,当可溶性固形物达40~42%时即可出锅。 (6)装罐及密封:装罐时酱体温度不低于85℃,装罐后立即密封。 (7)杀菌与冷却:

食品工艺学实验·资料

食品工艺学 之 薄荷金银花冰淇淋的制作工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冰淇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 2、了解巴氏杀菌、浸提、均质、老化等工序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 二、选题背景 金银花为忍冬植物的花蕾,属忍冬科中的忍冬属,性寒而香,善解热毒,凉血热,止泻痢;现代临床研究和应用表明,金银花主要的药理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干,止血、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兴奋中枢等;薄荷对于味觉神经和嗅觉神经有兴奋的作用。

它对口腔粘膜有炮热感和刺激作用,能促进口腔流涎、增进食欲、增加胃粘膜的供血量,改进消化功能。有益于治疗食积不化、解除胃脘涨滞感觉。也可治疗呃逆和痉挛 性胃痛。此外,薄荷在肠道内亦有较好的驱风作用,能减轻肠充气、驰缓肠肌蠕动, 具有减缓肠疝痛的作用。薄荷与金银花因含有独特的清香、悦鼻清心,是人们非常喜 爱的传统保健饮品。冰淇淋是一种老少皆喜欢的休闲食品,但由于普通的冰淇淋主要成 分是糖、奶粉、油脂等高能量物质,因此长期食用会使人发胖。本实验在传统冰淇淋加 工工艺的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提取液,研制具有独特的金银花风味的新型冰淇淋。 三、制作内容 (一)材料与设备 1、材料 金银花、薄荷、白砂糖、奶粉、油脂、稳定剂、食用香精。 2、设备 纱布、过滤网、量筒、电子计量称、均质机、冷冻机、冰柜。 (二)制作工艺 1、薄荷金银花冰淇淋的确定配方:金银花冰淇淋配方的确定通过经验和多次单因素 实验,参考资料得出判断冰淇淋质量的关键在于外观、组织状态、口感、色泽、风味等, 并由此制定了感官评定指标。影响金银花冰淇淋指标的主要是白砂糖、奶粉、油脂、 金银花、薄荷浸提液、香精、稳定剂但是由于消费群不同,需求也各异,为了使消费群 更大化,选择了白砂糖13%、奶粉10.5%、油脂8%、金银花和薄荷浸提液35%、适量 稳定剂和香精。 表1 冰淇淋的基础配方 水名称白砂糖奶粉油脂金银花和薄 荷提取液 添加量(%)13 10.5 8 35 补齐2、薄荷金银花冰淇淋正交试验设计 本实验以业内专业人士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以CMC、明胶、薄荷汁和金银花汁 添加量为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表2。 表2 薄荷金银花添加到冰淇淋中的正交试验设计表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张沐天 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 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 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 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 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 1K ,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λ由简化的傅里叶导热定律 dx dT -q λ 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 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高的单质都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3)成分和晶体结构 合金中加入杂质元素将提高热阻,使导热系数降低。杂志原子与基体金属的结构差异较大的元素,对基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也较大。 4)压强,密度,气孔率等 压强,密度,气孔率等因素也会对材料的导热系数产生影响,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是复杂的。 4.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