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瘘病人的护理课件

肠瘘病人的护理课件

6例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

6例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病人的心理,通过心理护理和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6例病人治愈,总结了肠瘘病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同时做好肠外营养和 肠内营养的护理和周围皮肤护理以及双管恒力负压尤为重要。 【关键词】肠瘘;术后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855- 01 1一般资料 2009年到2011我科收治肠瘘病人7例,男性6例,女性1,平均年龄52.1岁,最大83岁,最小年龄21岁,巨结肠手术后1例,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吻 合术后3例,十二指肠损伤术后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1例,结肠部分切 除术后1例,通过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控制 感染,肠瘘引流,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和心理护理,瘘口皮肤护理等 措施后7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2护理措施 2.1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者体外,是腹部外科常 见的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克引起全身及局部生理功能紊乱,严 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达15%-25%。病人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均有 手术史,术后出现肠瘘,往往产生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随着病情变化,病人有 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怒、急躁、烦闷等消极情 绪经常出现,甚至产生悲观厌食之感,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一旦受到消极 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同时家庭的经济支持情况,家庭成员对病人所患疾 病知识的了解缺乏都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其心理特点调节病人情绪, 变化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心理护理的同 时与生理护理结合,做到身心积极效应相互促进,出现疼痛、发热,易引起不良 情绪,护士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由于经常静脉 点滴,血管难找,常引起病人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对病 人及家属进行治疗与护理知识宣教,病人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以分散注 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皮肤护理:肠瘘是胃肠术后的并发症,所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腐蚀性很强,导致皮肤疼痛、红肿、糜烂及坏死,另外肠瘘液不断渗湿敷料,需频繁换药,大 大的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肠瘘发生后,设法引流并保持引流 通畅,但引流管周围还是有消化液漏出情况。我科采用持续负压器引流,周围漏 液用恒力负压吸引,保持清洁,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一般周围皮肤无红肿, 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负压一流是否通畅,即使处理引流管阻塞, 用中性肥皂液清洗周围皮肤,保持有效的引流,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肠粘膜和周 围皮肤。 2.3一般护理: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肠瘘病人由于大量丢失消化液,因此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重点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 肤温度及弹性,观察肠蠕动及腹胀程度,动态监测水、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变化。 2.4基础护理:病人长期卧床需协助定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垫气垫床、海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10T16:11:40.7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赵银花[导读]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133000 摘要:肠瘘是腹部手术后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创口愈合、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由于肠瘘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使机体稳定状态失衡。由于经瘘口有大量的消化液流出,对瘘口周围皮肤产生腐蚀作用,易致瘘口周围皮肤溃烂、疼痛,甚至感染[1]。因此,采取加强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关键词:肠瘘;护理 肠瘘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2]。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内环境失调、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程长,病死率高,且患者极其痛苦,因此对肠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术后护理 1.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应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若术后患者持续高热,体温达38-39℃,且伴有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切口有大量渗出液或引流物中有粪臭味脓汁流出,应考虑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3],此时应尽快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必要时行结肠造口再造手术。 1.2观察有无伤口感染,腹部感染的发生,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痛的感觉征象。观察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腔内感染的征象。术后可能因远端肠道不通畅,功能失调,胃肠减压不充分或营养状况欠佳等,发生肠瘘的可能,临床可有“先胀后瘘”表现[4],应注意观察。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 瘘口内放置持续负压吸引管和滴液管,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利于炎症,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口愈合。 2.1引流管的选择与安放根据瘘口情况,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引流管的顶端应放置在肠内口的附近,但不可放入肠腔内,滴液应放在引流管顶端附近,固定引流管并覆盖敷料。 2.2调节负压大小根据肠液稠度,流出量调整,一般负压为4Kpa(1千帕=7.5毫米汞柱)或更低些为宜,但肠液粘稠,流出量大时,负压可略大些,最高可达6.6Kpa,但应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过大造成肠粘损伤,出血。当瘘口形成或在夜间,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 2.3观察记录冲洗液量及肠液量肠液量的计算是24小时引出液总量减去已冲洗的等渗盐水量,通过灌洗和引量判断进量度是否平衡,若灌洗量大于吸引量,常提示吸引不畅,须及时处理。 2.4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清洗引流管内的血细胞液集块,坏死组织等,以免堵塞,可通过灌洗和吸引的声音来判断引流管效果,若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若出现管腔堵塞可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移动外套管,若无效,应通知医生,另行更换引流管。 2.5体位采取低中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并使炎症局限。 3.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3.1及时清除溢出肠液是防止肠液腐蚀皮肤的最有效方法,若引流管或瘘口阻塞,必须设法改进引流或瘘口堵塞的方法,使肠液的溢出量减至最少程度。 3.2敞露瘘口敞露瘘口周围皮肤,不加盖敷料,有肠液露出则及时吸净,保持干燥,清洁。 3.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应用具有附着力强,收敛,耐消化液腐蚀等特点的复方氧化锌油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4.1胃肠道或瘘口出血原因包括:a.消化液腐蚀瘘附近组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b.胃肠粘膜弥漫性糜烂出血。c.应激性溃疡,应安慰病人,使之保持安静,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预防胃肠道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引流漏出肠液,有效控制感染。 4.2 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肠液丧失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循环血流量减少,及腹腔内感染时肠外瘘早期并发肝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尿常规等,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输液,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肝肾功能障碍。 5.营养支持 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改善营养状况和适当的胃肠功能休息,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使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促进合成代谢,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感染易于控制,提高肠瘘的治愈率。营养支持基本方法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肠瘘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肠道功能情况和治疗阶段与治疗目的,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6.心理护理 肠瘘往往带给患者及家属巨大心理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育患者及家属相关肠瘘知识,同时也需要耐心回答患者问题,体贴关心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安抚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想法,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小结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护理常规 一、按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1)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 (2)体表有无瘘管开口; (3)漏出的肠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损伤程度,有无并发感染; (4)行非手术治疗者,观察双套管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堵瘘治疗的效果。 (5)是否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6)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贫血或浮肿表现; (7)有无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征及心律异常等电解质紊乱表现。 (8)辅助检查:了解病人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给予病人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 3、肠道准备:术前3天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术前 2天进无渣流质,术前1天禁食。术前3天始以生理盐水灌洗瘘口,术日晨从肛门及瘘管行清洁灌肠。 三、术后护理 1、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 (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 2、控制感染: (1)体位:取低半坐卧位;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①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75~150mmHg)为宜;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每天更换引流袋。③调节灌洗液的量及速度:灌洗液的量及速度取决于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每天的灌洗量为2 000—4 000ml左右,速度为40~60滴/分,保持灌洗液的温度在30一40℃; ④观察和记录:灌洗过程中应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心慌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灌洗,对症处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3)合理应用抗菌药:观察病人腹部疼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有无缓解,并遵医嘱应用有效抗菌药控制感染。 3、营养支持:行全胃肠外营养,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避免导管性感染; 4、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减少肠液的漏出是预防皮肤损伤的关键。 (1)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应定期观察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 (2)瘘口护理:及时发现并吸净漏出的肠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清洁后涂抹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堵片移位或松脱: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手术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有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 2、评估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水肿等表现。了解有无外瘘及瘘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3、了解血常规、电解质、腹部B超等检查情况。 4、评估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根据肠瘘部位采用适当卧位,如半坐卧位、侧卧位等。长期卧床者,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遵医嘱给予全静脉高营养或胃肠道要素饮食;低位肠瘘者,进富于营养、易消化和少渣的饮食。必要时加服维生素B、维生素C等。 (3)遵医嘱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4)保持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双套管持续负压抽吸;涂氧化锌糊剂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5)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6)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2、手术治疗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术前做好肠道准备:①术前3~5天开始禁食;②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③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袢的灌洗,术日晨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作清洁灌肠。 2)除去胶布,清除瘘口周围油膏的污垢,保持瘘口干燥。 3)给予心理疏导,树立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 (2)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按麻醉后护理常规,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 2)应用TPN给予营养支持,直至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时应以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低渣饮食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逐步增加蛋白质与脂肪量。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遵医嘱补液、抗炎等治疗,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伤口渗血、渗液、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和再次瘘发生。 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注液的性状、颜色和量。 6)鼓励和指导早期活动。 7)观察有无发生肺炎、腹腔内感染、胃肠道或瘘口出血、肝肾损害等并发症的征象。 【健康指导】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肠瘘时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腹胀、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15%--25%)。 【病因和分类】 按肠瘘发生的原因、是否与其他器官或体表相通、肠道的连续性及所在部位有不分类。 1、按瘘发生的原因 (1)先天性: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如卵黄管未闭所致脐肠瘘。 (2)后天性:占肠瘘发生率的95%以上,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腹腔或肠道感染:如憩室炎、腹腔脓肿、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结核。 ②肠道缺血性疾病 ③腹腔内脏器或肠道的恶性病变:如肠道恶性肿瘤。 ④腹部手术或创伤:绝大多数肠瘘都是由手术或创伤引起,如腹部损伤导致的肠管损伤或手术时误伤、吻合口愈合不良等。 (3)治疗性:是指根据治疗需要而施行的人工肠造瘘,如空肠造瘘或结、直肠造瘘等。 2、按肠腔是否与体表相通 ①肠外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体表相通。肠外瘘又可根据瘘口的形态分为管状瘘及唇妆瘘。前者是肠外瘘中较常见的类型,是指肠壁瘘口与腹壁外口之间存在一瘘管;后者为肠壁直接与皮肤粘着,瘘口处肠粘膜外翻成唇状。 ②肠内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腹内其他脏器或肠管相通,如胆囊横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和空肠空肠瘘。 3、按肠道连续性是否存在 ①侧瘘:肠壁瘘口小,仅有部分肠壁缺损,肠腔仍保持其连续性。 ②端瘘:肠腔连续性完全中断,其近侧端与体表相通,肠内容物经此全部流出体外,亦称为完全瘘。此类瘘很少见,多为治疗性瘘。 4、按瘘管所在的部位 ①高位瘘:指距离Treitz韧带100cm内的消化道瘘,如胃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空肠瘘。 ②低位瘘:指发生Treitz韧带100cm以下的消化道瘘,如空肠下段瘘、回肠瘘和结肠瘘。 5、按肠瘘的日排出量 ①高流量瘘:指每天排出消化液在500ml以上。 ②中流量瘘:指每天排出消化液在200--500ml范围内。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肠腔内容物经过肠管中任何部位的不正常孔管流出,统称为肠瘘。一般分为肠内瘘和肠外瘘。 (二)临床表现 1、腹膜炎期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3-5天 局部:病人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大便次数增多或由于麻痹性肠梗阻而停止排便、排气。 全身:继发感染的病人有体温升高;病人可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 2、腹膜内脓肿期多发生于瘘后7-10天。 3、瘘管形成期多发生于肠瘘发生后1-2个月。 4、瘘管闭合瘘管炎症反应消失、愈合,病人临床症状消失。 (三)观察要点 术前 1、完善相关术前准备。 2、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贫血或浮肿表现。 3、观察瘘口周围皮肤与组织情况 术后 1、注意敷料有无渗血以及血压、脉搏变化。 2、引流管护理放置引流管者,可见有血液流出;若未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嘱患者取半卧位,采用腹腔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充分引流,准确记录冲洗液和肠液量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擦净,然后用氧化锌软膏涂抹。 (3)及时更换潮湿敷料、被褥,加用护架,以避免管腔及皮肤受压。 (4)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机体康复。 2、手术前护理 (1)抗感染应用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 (2)皮肤准备,术区备皮、并且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并保持清洁干燥。 (3)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 3、手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肠瘘患者手术剥离面大,术后可能出现弥漫性渗血,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面色的变化,伤口负压引流液和敷料的渗血情况。 (3)患者术后和腹腔内均有潜在感染的机会,应注意观察体温、腹痛、腹胀、恶心等腹腔内感染的体证。 (4)术后放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准确记录。 (5)早期下床活动,待腹部伤口愈合曾加活动范围及时间。 (六)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了解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得心理状况;掌握影响病人情绪波动的因素。 2、健康指导病人自主排气、排便后可进食时应低脂,适量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宜低渣、切细、煮烂,量逐渐增加,防止消化不良。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肠瘘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肠腔内容物经过肠管中任何部位的不正常孔管流出,统称为肠瘘。一般分为肠内瘘和肠外瘘。 (二)临床表现 1、腹膜炎期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3-5天 局部:病人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大便次数增多或由于麻痹性肠梗阻而停止排便、排气。 全身:继发感染的病人有体温升高;病人可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 2、腹膜内脓肿期多发生于瘘后7-10天。 3、瘘管形成期多发生于肠瘘发生后1-2个月。 4、瘘管闭合瘘管炎症反应消失、愈合,病人临床症状消失。 (三)观察要点 术前 1、完善相关术前准备。 2、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贫血或浮肿表现。 3、观察瘘口周围皮肤与组织情况 术后 1、注意敷料有无渗血以及血压、脉搏变化。 2、引流管护理放置引流管者,可见有血液流出;若未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嘱患者取半卧位,采用腹腔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充分引流,准确记录冲洗液和肠液量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擦净,然后用氧化锌软膏涂抹。 (3)及时更换潮湿敷料、被褥,加用护架,以避免管腔及皮肤受压。(4)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机体康复。 2、手术前护理 (1)抗感染应用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 (2)皮肤准备,术区备皮、并且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并保持清洁干燥。(3)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 3、手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肠瘘患者手术剥离面大,术后可能出现弥漫性渗血,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面色的变化,伤口负压引流液和敷料的渗血情况。 (3)患者术后和腹腔内均有潜在感染的机会,应注意观察体温、腹痛、腹胀、恶心等腹腔内感染的体证。 (4)术后放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准确记录。 (5)早期下床活动,待腹部伤口愈合曾加活动范围及时间。 (六)健康指导

肠瘘病人的临床护理

肠瘘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16:47:42.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潘玉英[导读] 按形态分为管状瘘、唇状凄、完全瘘;按数目可分为单个瘘、多发瘘;按部位可分为高位瘘、低位瘘潘玉英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286-02 【关键词】肠瘘临床护理 各种致伤原因导致肠壁上有异常穿孔,可由开放性腹部损伤、医源性外伤(损伤肠管、手术操作错误、吻合口愈合不良、腹内异物存留或引流物安置不当等)、腹腔内化脓性特异性感染、肠壁有孔,致肠内容物由此漏出体表或穿入腹内其他空腔器官、体腔,中者,称为肠瘘。肠瘘可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等全身或局部病理生理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处理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肠瘘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形态分为管状瘘、唇状凄、完全瘘;按数目可分为单个瘘、多发瘘;按部位可分为高位瘘、低位瘘;按流量可分为高流量瘘和低流量瘘。肠瘘的并发症多,80%的肠外瘘为手术后并发症,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肠瘘病人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在16-69岁,平均47.2岁;其中腹部外伤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阑尾炎5例、胆道疾病5例;经过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周围皮肤的护理。 1.2 临床表现因为肠瘘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病人可表现为精神不振、恶心、乏力、消瘦、营养不良、浮肿等;并发严重感染者,可有寒战、高热、脉快、呼吸急促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高位肠瘘的流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胆汁、胰液,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常使痊周围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糜烂,瘘口周围的皮肤更为严重。肠瘘患者的体液丢失较多,护理不当常会对生命产生较大的危险;低位肠瘘的症状则较轻。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有关肠瘘的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法,让病人了解目前的病情及肠瘘的治疗步骤,即早期尽量采用全静脉营养,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关心、安慰病人,消除其焦虑的心理,要消除患者的顾虑、心理恐惧、增强病人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做好造瘘口的护理,减少异味并经常鼓励病人的任何微小的进步,以分散注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对局部瘘口的护理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瘘液外溢伤害周围皮肤;对适合使用造口袋者,可用造口袋收集肠液。对瘘口周围的皮肤,每天要反复的用氯化锌膏或防漏膏涂抹保护皮肤,保持瘘口引流管的通畅,每天都要及时的更换渗湿敷料。如果瘘口周围的皮肤发生了糜烂感染,可行超短波或红外线等理疗处理,以促进其愈合。对于用来治疗肠瘘的人工肠造瘘口,还要注意观察造瘘口肠黏膜的血液循环,有没有出血及坏死;手术后早期要勤换药,在肠管周围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直到切口完全愈合;造口拆线后,每日进行扩肛1次,防止造口狭窄。 2.3 术前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在术前3天到5天对患者进行禁食,每日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袢的灌洗,术前2天进无渣流食,术前1天开始禁食,术日晨作清洁灌肠(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去除胶布,暴露局部皮肤,清除瘘口周围的油膏等污垢。使其保持干燥。根据创面与瘘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2.4 术后护理①观察病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复杂的肠外瘘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失液多,术后腹腔内可继续渗血、渗液、腹部体征的变化、切口敷料等情况,以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警惕出血性休克和再次瘘的发生。②手术后需要对病人进行禁食并进行静脉营养,提供病人每天所需的水、电解质及其他营养物质,持续胃肠减压3到4天后,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减压管。开始肠内营养,饮食从半量流食逐渐向普食过渡,并做好相应的护理。③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病人腹部和全身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腔感染,若发生腹腔感染,应协助医师行腹腔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等。充分引流漏出的肠液,有效控制感染,预防胃肠道或瘘口出血,可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 3 讨论 保持良好的饮食干净的卫生及好的生活习惯是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的,防止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腹泻,指导病人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内压,病人可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散步,以增强其生活的信心。教会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如肛门袋的使用、局部皮肤的护理等,指导病人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术后宜进均衡的,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太稀和粗纤维太多的食品。训练排便习惯,如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者,可定时反复刺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叮嘱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如果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8.5℃,腹部异常疼痛,腹胀等要及时就诊,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 感染,肠吻合部的组织不健康、吻合部有张力以及全身性营养不良等是肠瘘的复发外瘘术后再瘘的原因。瘘发生后,肠液多能从术中放置的双套负压吸引管引出,只要能保持引流通畅、继续给予完全静脉内营养支持,2-3周后多能自然愈合,仅少数需再次手术治疗。 腹腔感染是肠外瘘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经采取术前肠道准备,虽然经过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术后持续双套管负压引流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但仍是术后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腹腔双套负压引流管是一项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一般持续至术后7天左右才拔除。 参考文献 [1]张洪义.完全胃肠外营养及适应证[J].中国医刊,2001,36(2):6-7. [2]仲蓓,陆莲芳.肠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0(3):120. [3]仲蓓,陆莲芳.肠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0(3):120. [4]孔禄生,王庆林主编.创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260.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禁食、肠液大量外瘘及胃肠减压有关。 2、体温升高与腹腔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肠液大量丢失、炎症和创伤引起的机体高消耗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瘘口周围皮肤被消化液腐蚀有关。 5、潜在并发症:堵片移位或松脱、肝肾功能障碍、胃肠道或瘘口出血、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 2、病人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3、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并维持。 4、瘘口周围皮肤得到有效保护。 5、并发症能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2)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症状的变化;正确

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 分析结果等。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 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 2、控制感染 (1)体位:取低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引流。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 1)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75~150mmHg)为宜,具体应根据肠液粘稠度及日排出量调整。注意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负压太大造成肠粘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和出血。当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 2)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清除双腔套管内的血细胞凝集块、坏死组织等,以免堵塞。可通过灌洗和吸引的声音判断引流效果,若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若出现管腔堵塞,可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松动外套管;若无效应通知医生,另行更换引流管。通过灌洗和吸引量判断进出量是否平衡,若灌洗量大于吸引量,常提示吸引不畅,须及时处理。 3)调解灌洗液的量及速度:通过腹腔灌洗可稀释浓稠的肠液,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同时有利于保持负压吸引的通畅。 灌洗液的量及速度取决于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每天的灌

肠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 组稿者:沈雪凤审核者:陆美艳批准者:执行时间: 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全身营养状况; 2.肠瘘发生的时间、有无腹痛腹胀,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 3.有无外瘘及瘘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三、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 2. 观察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正确记录。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时应根据肠瘘部位采用适当卧位,预防压疮发生。 2. 应用TPN或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低位肠瘘者,可给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少渣的饮食。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 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①肠液回收:可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收集患者瘘口流出的肠液,应用无菌或洁净收集 瓶,收集1次/2~4小时;(双套管负压吸引见肠瘘护理常规)。可用造口袋收集唇状瘘患者流出的肠液。 ②肠液回输要求:回输肠襻长度必须>50cm、腹腔感染得到控制、肠道功能开始恢复。 ③回收肠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及时回输,可与肠内营养液通过不同的输液瓶借助三通 管相连同时输入远端肠管; ④复杂肠外瘘患者可通过肠管分段应用泛影葡胺造影显示远端肠管后从瘘口置入鼻肠管 或硅胶尿?管以输入回收肠液及营养液; ⑤回输肠液速度控制在20~50滴/min; ⑥回收肠液若暂不回输可放冰箱保存,24h内回输; ⑦如患者出现高热、腹腔脓肿或回收肠液有异味、混有脓性液体时肠液不可回输; ⑧加强瘘口及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4.保持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双套管持续负压抽吸和冲洗; ①根据楼?口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双套管,放置位置合适。 ②调节负压:在持续负压引流过程中,要根据肠液流出量、黏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负压 过小,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肠液会外漏;负压过大,容易造成瘘管周围组织被吸入内管,造成肠粘膜损伤、出血等。一般负压为4KPa或更低(≤30mmHg),但肠液黏稠时可高

肠瘘护理常规

2011年08月制定 2013年12月第1次修订 肠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 组稿者:沈雪凤审核者:陆美艳批准者:执行时间: 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全身营养状况; 2.肠瘘发生的时间、有无腹痛腹胀,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 3.有无外瘘及瘘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三、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 2. 观察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正确记录。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时应根据肠瘘部位采用适当卧位,预防压疮发生。 2. 应用TPN或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低位肠瘘者,可给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少渣的饮食。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 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①肠液回收:可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收集患者瘘口流出的肠液,应用无菌或洁净收集 瓶,收集1次/2~4小时;(双套管负压吸引见肠瘘护理常规)。可用造口袋收集唇状瘘患者流出的肠液。 ②肠液回输要求:回输肠襻长度必须>50cm、腹腔感染得到控制、肠道功能开始恢复。 ③回收肠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及时回输,可与肠内营养液通过不同的输液瓶借助三通 管相连同时输入远端肠管; ④复杂肠外瘘患者可通过肠管分段应用泛影葡胺造影显示远端肠管后从瘘口置入鼻肠管 或硅胶尿?管以输入回收肠液及营养液; ⑤回输肠液速度控制在20~50滴/min; ⑥回收肠液若暂不回输可放冰箱保存,24h内回输; ⑦如患者出现高热、腹腔脓肿或回收肠液有异味、混有脓性液体时肠液不可回输; ⑧加强瘘口及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4.保持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双套管持续负压抽吸和冲洗; ①根据楼?口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双套管,放置位置合适。 ②调节负压:在持续负压引流过程中,要根据肠液流出量、黏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负压 过小,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肠液会外漏;负压过大,容易造成瘘管周围组织被吸入内管,造成肠粘膜损伤、出血等。一般负压为4KPa或更低(≤30mmHg),但肠液黏稠时可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