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传统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如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作品为范画,这极大地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相反,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这样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阉割了吗?针对一贯中

国画教学出现的弊端,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真正使画纸成为儿童自由驰骋、大胆泼洒的表现天地,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儿童中国画教学的成败因素。下面是本人在小学日常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

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相当喜欢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线描画与水墨画实际上是同源的,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线描画,二者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也由于此,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

在水墨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水墨画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二、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

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独特象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新编的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里每一册都安排了相关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水墨画在中小学的美木教学中也逐步开展起来,如何来鼓励、培养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如何使学生掌握好水墨画的艺术语言?如何兼顾中国画的文化性 与儿童性,这是当前教师进行中国画教学应该探究的问题。 一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强调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根本,谢赫的六法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笔墨情趣是中国画的美感基础,教学要让学生在游戏里感受水墨与宣纸的特性,逐步掌握水墨语言,体验水墨画的乐趣;要以多媒体手段为游戏导线,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抓手,体验水墨画的审美情趣,发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为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变心动为行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介绍传统技法,而是注重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这些技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游戏和尝试过程中,发现水墨的奇特效果和独特美感,消除了对中国画的陌生感,从中学会控制毛笔的方法技巧,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教学《水墨游戏》时,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白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

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这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功练的热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 二应物象形、传移摹写——加强自然写生补充 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水墨画自古以来写生的观察和自然体验被看做绘画中笔墨的依据,非常受重视。很多美术教师的教学都是在封闭的房间和四面隔墙的教室里进行,学生描绘的内容就是他那狭隘的生存空间,缺乏对这个世界的全面和整体的认识,缺乏来自生活的真实情感;有的水墨画教学也只是一味地照本临摹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对临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离了临本便无从下手,画画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负担。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上《学画水墨画—梅花》一课时,正值校园内梅花盛开,笔者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花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梅花。通过观察、对比,学生丰富了视觉经验,积累了更多的感性素材。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和深刻的体验,教师就不用费尽心思地讲解梅花的形态了,学生在梅园里进行写生,运用墨色的变化,笔墨的干、湿、浓、淡,以此构成淋漓的水墨情趣世界,以重墨、干笔、侧锋画梅花的枝干,用淡墨画小枝、辅枝,体现它的强劲与活力。用朱红点出花瓣,突显它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幼儿水墨画教学方法

幼儿水墨画教学方法 水墨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之一。水墨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幼儿从小接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水墨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用笔简练概括,作画迅速,形象生动,是幼儿非常喜爱和易接受的。但水墨画教学在幼儿园这一个环节中相对薄弱水墨画技法丰富,幼儿脑的功能虽然不断趋向成熟,小肌肉运动暂时联系也日趋协调,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教幼儿学作水墨画,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美感,而且还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审美、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1、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握笔方法;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征、颜色等; 3、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运笔方法; 4、如何构图; 1、教幼儿学画水墨画,首先要教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执笔方法,初教时我是用以下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左手拿起毛笔,右手伸出大拇指,放在衣服第二颗纽扣上,指甲朝里,向前推,二哥哥压过来,三哥哥中指碰过来,四弟弟顶出来,大哥哥在二哥哥下面。”但效果一般,孩子们记不住,因为太繁琐了,于是我又编了一首儿歌让孩子们边念边执笔:"一指按住笔,二指三指勾住笔,四指顶住笔,五指靠在底。"此外,还可向幼儿简单地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笔墨、颜料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性、颜色等,选材也很重要,要选择幼儿喜欢的、经常接触的实物进行教学。如:常吃的水果、蔬菜和小动物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 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中国山水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 “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 一、导入、揭题 播放视频资料《央视宣传片——水墨篇》 “这段视频中的内容,和课前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是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精神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仅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化、精神。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呈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二、山水画知识 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山水画的特点 出示《溪山行旅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 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体现空间的灵活性,白色的雾气萦绕着整个山体,由线条勾勒的整个山体在白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山:整个山壁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给人一种仰视(由下向上)的感觉, 瀑布:从山腰直流而下,从笔直的线条中似乎可以感受出瀑布的那种冲击力十分强大 崖壁上再输茂密,浓浓的墨团几乎占满了山头 山脚下:由近及远的山路凸显出画面的纵深感 动静结合: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静止的山间景色,形成动静的对比,似乎把画家看到的那刻美景存留了下来。 峻巍的山势造成动人心魄的效果,使人感受自然造物的伟大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传统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如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作品为范画,这极大地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相反,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这样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阉割了吗?针对一贯中

国画教学出现的弊端,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真正使画纸成为儿童自由驰骋、大胆泼洒的表现天地,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儿童中国画教学的成败因素。下面是本人在小学日常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 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相当喜欢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线描画与水墨画实际上是同源的,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线描画,二者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也由于此,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

最新小学美术教学《浅谈学生的国画学习》精品版

2020年小学美术教学《浅谈学生的国画学 习》精品版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学生的国画学习》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它以其独特的富有深刻文学哲理的绘画理论,特殊的工具材料、系统精湛的技能技巧、综合的品评等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随着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普及,天真稚拙的儿童也大胆地闯进了这水墨淋漓的黑白天地。 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让儿童能在轻松愉快的情趣中学好国画,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力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儿童国画,除了让其反复练习用笔用墨、用色及点、线、面的画法之外,还要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画国画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讲授国画技法知识之前,我都给他们做示范画法,表现笔墨的多少,颜色的浓淡,使他们一目了然。通过我的示范,他们兴趣盎然,用我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幅生动、富有神韵的画来,他们由此产生了“我也想试一试”的想法,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内容上要教儿童喜欢画的题材。 动物是孩子们的天使,是他们忠实可爱的小伙伴,他们有特点,有生气,有神彩,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他们笔下的小动物多拟人化,不是将其比作朋友,就比做自己,掌握这一心理特点,就要在教学中,打破常规,不能把成人那套画花鸟、山水、人物等技法原封不动地搬来强化教学,不能把他们教成小大人,这样极不利于他们的想象和思维。从动物开始,以画小动物为主,兼画小花、小草,可以与儿童自主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是练笔、练墨的极好选择。 三.教法上要选择儿童喜欢的方式。

国画基本功练习是很枯燥的,就拿线条的练习来说吧,画线条的要求是让手控制住笔能在纸上运行自如,要长即长,要短即短,要曲即曲,要直即直,这对于儿童来说是极不容易的,画一会就烦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情绪,完成国画的基本功练习呢?为此,我曾做了这样的实验:把这枯燥无味的画线条引入竞赛机制,把单独的基本功训练引入到竞赛性的“登长城”活动中。没画之前,我先向他们讲: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多公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能够用双手建起一座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今天看我们谁画的线条最多,接起来最长,而且线条有粗有细均匀、用力得当、笔墨适中,谁就能最先登上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光。这样,他们的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一个个你追我赶,看谁先登上长城的竞赛开始了。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国画线条的基本功练习。 以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儿童的想象力,用儿歌的形式总结作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所画对象的理解和记忆。如:画熊猫,首先可借用形象联想的方法,将其概括成适合儿童掌握的“面包基本形”,进一步用儿歌作画等步骤,说明“大熊猫似面包,中锋淡墨勾画好,面部先画小圆嘴,再画两腮向上翘,黑色四肢穿白衣,中锋淡墨用卧笔;嘴的上面把鼻点,两侧画上八字眼;油黑圆耳真可爱,浓墨转笔画出来。”这样,孩子们就会很轻松地像插接玩具一样把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画出来。 学习国画从了解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以及点、线、面的画法开始。要使学生掌握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那么,怎样让他们乐于接受反复练习的任务而又兴趣不减呢?我曾设计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在练习画《葡萄》之前,我提出一个“好画送亲人”的活动,在谈话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有多少亲人,接着就是要准备亲人的“礼物”了。孩子们很天真,富于想象,一边画一边想到:亲人们收到他们“礼物”时高兴的情景,并边画边打算,哪张送给爸爸,哪张送给妈妈,哪张送给爷爷奶奶,还要画几张送给另外的亲人。结果,画画儿的兴趣直线上升,亲人越多,画得越多,作画量就越大。这时,倘若让他们休息一会儿都不肯,唯恐自己落在后面。在这次训练中,实际上是让学生长时间反复同一个内容,即练习笔

儿童水墨画教案(奇妙课程)

第1课彩墨游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性,学生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了解,会使用水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体会到的物象。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尝试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自然地用点线面组织画面,学生在笔墨造型能力方面能有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墨画材料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在美术课堂上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看看你们桌上的小可爱,它们很特别吧?摸摸看,闻一闻,感受一下吧。(说说你的感受。)它们和我们平时用的工具材料有何不同? 二、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1.出示一幅图,猜猜看,老师用了桌上的哪些材料?怎么画出这幅画的? 2.按你猜的办法试一试,老师用了十秒,给你们一分钟吧,提出活动要求:分小组合作尝试笔墨游戏。集体协作完成,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商量,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墨和水在宣纸上留下痕迹。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师记时,一分钟任务。

卫生习惯作要求,轻拿轻放,惜墨、惜纸、小心不要弄脏衣物。 展示作品,让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完成的,评价引导,贴上“标签”干、湿、浓、淡、焦,分类。 宣纸,是笔墨的舞台,水是墨的灵魂,墨注入了水,就活了,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模样。 三、玩水墨,观察墨色变化体验运笔方法。 1.游戏,点点和线条。 孩子们领到自己小组的“任务卡”分成点点组和线条组,完成“模仿任务”和“创意任务”,分享经验,合作画点和线,组员互相学习,认真听各小组代表发言、经验分享。(画点线的要求,是墨色要有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提示孩子们用笔方法“立起来”、“倒着”(中锋、侧锋等),笔腹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笔蘸淡墨,在笔毛根部加浓墨,你还有什么好点子? 四、师生创作,一起玩彩墨游戏。 教师示范,笔墨还可以这样玩,“浓破淡”、“淡破浓”、线在宣纸上的游走、嬉戏。 学生作业,点、线、彩结合,注重墨色变化。 第1课彩墨游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美术国画教学论文-姚琳燕

浅谈小学美术国画教学 姚琳燕 石门路学校 摘要: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传统的国画教学,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甚至是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这样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同一张画。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学好中国画。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讲述聆听故事中、玩耍中学习国画,能让学生更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国画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传统艺术进行学习了解并创造。 关键词:小学国画教学在探索中学欣赏边听故事边学结合生活玩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传统的国画教学,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甚至是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这样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同一张画。然后在评价作品时大家总是以学生的画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这样本身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就算表面上接受得很好,其实呢?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结果是少数认真学习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恶性循环将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一种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成人化的东西过于复杂,完全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的学生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天生的美术潜能,还有也许会在美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国画教学。在我的国画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抛开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学好中国画。 一、在探索中学中国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往往被人们忽视,比如中国画。除开家长在课外让学生学习国画班的,在学校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你会发现孩子一上国画课,就特别兴奋,感觉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因为毛笔、画盘、墨汁、水桶这些工具对他们来说都特别新鲜,孩子很好奇它们都是什么,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怎么用?因为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首先我给学生欣赏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水墨画艺术作品,学生们欣赏了以后都露出了惊叹的表情,其实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因为这些水墨画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我就趁势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会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 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国画基本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2课时)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建筑(8课时) 第三阶段:花卉动物写生创作(15课时) 第四阶段:人物写生创作(10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 运用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建筑 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水墨范本。 第三阶段:花卉动物写生创作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画。 通过写生或想象,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 第四阶段:人物写生创作 让孩子们画爱因斯坦、齐白石、马三立等名人肖像。上课时,通过讲名人故事、看照片,让孩子们谈感受,使他们对名人以及对名人的五官特征有所了解。老师一般不做笔墨示范,只提醒他们头发、眉毛、胡须用墨浓些,其余用墨淡些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模式,凭着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作品,彼此距离拉得很大。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名人肖像挂图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314206978.html,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黄秋金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7期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哪里。倘使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得到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存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的就已完成。”“教育是治国之本”,有了教育人类才能得到净化,人的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已成为被进一步研究、探索、改进的话题。有的人认为传统的教育轻车熟路,这是缺乏现代教育意识的反映。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提出才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何为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小学国画教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小学国画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绘画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国画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绘画创作,但是在小学的国画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应该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的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转变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二、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世界上各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随处是创造之地。”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建立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创新。②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条件。③在创新教学的内容部署上,必须具备正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遐想的引导理论和有利于丰富学生创新头脑的充实活动。

浅析小学水墨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小学水墨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重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体材和形式[1],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水墨画作为我国的国粹文化,为了让我国国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就要从小学习,让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深入我们的骨髓。 近年来,水墨画领域在不断进步,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文化环境和国际文化交流出发,现代水墨画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为了保持水墨画的创新性,为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为了在继续发展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被西化,就要从教育着手,培养出一批在水墨画发展道路上的创新人才。但是,当前的美术基础教育中,水墨画教育似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被新的绘画形式吸引。为克服小学水墨画教育中存在的困难,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分析小学水墨画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对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水墨画教学;现状;建议 、 Abstract The new art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human nature of art curriculum attention, "through the art curriculum learning, help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body material and art form[1],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visual language, more involved i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of human society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make their own contribution to . However, a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make the Chinese peopl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e must learn from the young, so that our traditional fine arts and culture into our bone marrow. 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of ink painting has been progressing, but from the reality of China'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modern ink painting exploration has just begun. In order to keep the innovative ink painting,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be westernized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process, must start with education, cultivate a grou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k painting on innovative talents. However, the basic art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k painting seemed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is not very high, whether teachers or students are more or les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culture, attracted a new form of painting.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nk painting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ink paint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rela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 Ink painting teaching ;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al 目录 TOC \o "1-3" \h \z \u 摘要I Abstract II

儿童水墨画特点浅析及教学策略

儿童水墨画特点浅析及教学策略 以传统国画为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已经是很多教师尝试过了的。传统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有着高度成熟的笔墨、造型模式。特别是大写意一路,由于大写意其简练稚拙的造型恰恰与儿童画的简练夸张、注重主观感觉相符合,因此传统大写意的表现题材形式成为许多教师辅导儿童水墨画的首选内容,教起来成效快,结合快,易上手。但是许许多多缺乏个性的“小白石”、“小悲鸿”也随之产生。因此,这种以传统题材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遭到大家的质疑。同时,如何让儿童水墨画回归童真也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其实,我们要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首先必须明白儿童水墨画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题材宽泛。儿童水墨画多以表现儿童身边的事物为主。绘画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方式。因此人物、植物、动物,天上、地上、水里甚至宇宙,都在儿童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无所不画,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传统国画题材远远难以满足儿童的表现欲望。单调地用传统国画的梅兰竹菊等题材,压抑了儿童的表现欲,而且高度自觉的造型及配套笔墨程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于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单调的题材训练中逐渐衰退,最后我们痛心地看到孩子慢慢地疏远了我们的国画艺术。 二、造型夸张,没有固定的规范。与传统国画造型的高度自觉、程式化相比,儿童水墨画造型稚拙,充满着童趣,甚至有时是那么的不合常理。如果用名家现成的、成熟的传统国画造型代替儿童偶然的、稚拙的造型,让学生亦步亦趋,只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尽管孩子的造型是那么不完美和稚嫩,但我们还是不愿意看到画面上和学生年龄不相符的“早熟”。 三、笔墨有很大的偶然性,充满了意外之趣。儿童对浓淡干湿的笔墨造型技巧不是太强,墨的层次分不清关系,水的运用也掌控不好,每一笔都是未知,每一笔都在探索,最终呈现的虚幻混沌的效果,可以说是真正彻底的“写意”。三笔一竹叶,四笔一燕子,让学生画“字儿画”,无疑是让学生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画面也失去了儿童画应有的意外之趣。 四、想象奇特,往往有奇幻有趣的画面情节。很多孩子喜欢把身边发生的事用画笔表现出来,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不仅人物,就是植物也有男女老少之分,也会唱歌跳舞,也有喜怒哀乐。比起传统国画写的“意”,儿童画的“意”显得更加具有奇特性,古人的“雅、逸、荒、寒”等“意”,显然不足以表现出儿童的思维特点的。 既然传统国画题材、造型、立意,都和儿童水墨画有很大差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儿

小学美术_《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中国画 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单元主题:中国画系列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很多,是一节充满中国画艺术魅力的课程,属于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两节《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以及后面的《汉字的联想》形成本册的中国画系列单元。《课程标准》对这一学习领域强调:以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内容的中国画作品,了解线条这一中国画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从而体会理解中国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基于这一目标,结合执教的属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以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运用赏析为主线,以体味中国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辅线,引导学生在笔墨体验中感受国画笔墨的精妙与情趣。 ●学情分析: 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对于如何辨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美感、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空白,对诗书印画的艺术形式也缺乏较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学已有的认知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造型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各种各种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学中我运用直观演示法、谈话交流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欣赏观察法扥刚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示范用文房四宝、国画演示工具、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笔墨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工具,发现线条的变化 1. 导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很多中国画工具,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学生自主介绍工具——笔(书写工具);墨(黑色的颜料) 纸(书画用具)砚(磨墨的工具) 教师相机介绍自备的教具——笔架、笔洗、笔筒、笔山、毛毡、墨蝶、

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000

《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课题研究方案 永康小学美术高级教师陈俊 一、开展本土资源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课题研究背景 (一)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解读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注转移到自然、生活、社会、世界和人本身上来,使课程的空间增大。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让她们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二)学校教育追求特色的需要 永康小学是小榄镇一所执着追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省一级优质小学,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素质教育强校”为办学理念,美术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办学的追求。永康小学有着非常优越的美术教育教学园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设备。学校是“中山市儿童水墨画特色项目学校”以项目品牌作为龙头,带动全校师生的进行美术修养提升,营造“文化永康,墨香永康”的学校美育文化。 (三)师资生源基础现状的优势 学校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美术教师队伍。有专业的国画教师2名,综合美术教师1名。如何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着优秀的个人

技能、不断钻研的教学品质以及实效的训练策略的水墨画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课题开展的必要性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小学教育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人文精神的介入,文化语境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使得美术课堂越发精彩。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文化语境所带来的美术课堂教学革命史空前的,也是多元的。美术课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儿童水墨的同时把地方文化与美术课堂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了解地域的本土文化。 由于教材的兼顾性太强,教材本身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单一的课本资源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全国上下的美术教育,把挖掘与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作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视觉图像上,依据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祈求建构丰富多彩和务实的美术课堂课堂,已成为当下美术教育心得热点。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主渠道,引进、应用地方文化资源,运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们进入真正的文化语境之中,增强学习兴趣,认知生活,

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