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

改新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

(二)背景材料引入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大和政权的统一

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

(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1. 背景(1)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

(2)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646年开始

3.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4. 主要内容:(1)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

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5.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日本的国名正式更名为日本国。

合作探究

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探究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二、武士和武士集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庄园的形成;

2.武士集团的出现;

3.幕府统治的建立;

1.庄园的形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幕府统治:

时间:12世纪晚期

人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武士与武士集团知识概略

1. 背景(1)8—10 世纪中叶,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度被破坏,庄园制度确立起来。(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控制力,社会局势动荡。

2. 形成: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将部分族人和仆从武装起来,组成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私家武装,成员称为“武士”。军事贵族,并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即武士团。

4. 武士团斗争: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集团.

5. 幕府统治时期

(1)开始:1192 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经过:日本历史上共经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

幕府三个幕府统治时期。

(3)结束:1867 年,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在日本延续近700年的幕府统治结束.

四、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形式、内容,表现。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

1. 时间:6世纪—9世纪末,即大致为中国唐朝统治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

2. 形式: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3. 内容:大化改新开辟日本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日本从政治、经济、教育到哲学、艺术、宗教和思想观念,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4. 表现:(1)日本吸收儒家学说,提倡“儒道”。

(2)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开办学校。(3)借用汉字创造日本文字。(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

5. 影响:日本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唐朝文化风格。

合作探究: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五)历史回顾

阅读下列材料。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

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汉朝。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3)从材料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唐朝;“日出之国”的意思。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

7世纪中期。史称“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①古代日本从我国古代学习了哪些先进制度与文化? ②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 改新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 (二)背景材料引入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大和政权的统一 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 (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日本富士册图和日本国旗图)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讲授新课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国的出现与大和统一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3、大和政权的管理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3、大化改新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想一想: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内容比较及日本崛起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考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作用和启示 1.大化改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与启示: 作用:大化改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易错微析 对大化改新标志性意义的理解易错。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例题1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 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故①②说法正确。大化改新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它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③正确,④错误,此题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天皇成为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锋 C.大化改新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天皇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大化改新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故B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1.“大化改新”是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先进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记忆力差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3.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4.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摘自《田令》 (1)这是哪国、何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个人收集整理-ZQ 1 / 1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时间 内容 无 见教材 相同 ⑴改革派都在天皇地支持下,在斗争中获胜,取得政权,进行改革.②改革地结果都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③在改革中都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大化改新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吸收中国文化,明治维新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提倡“文明开化” 不同 封建制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地改革 启示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盛.只有不断地学习外国地先进技术和富国思想,不断地推行改革,才能使自己地民族和国家在世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历史发展地趋势,也是日本民族崛起给我们地启示.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地异同点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不同点 背景 日本幕府统治腐朽;外族入侵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参加者 中下级武士、农民、市民、商人、手工业者等 依靠没有实权地皇帝、少数官员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了幕府统治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地皇帝,没有发地人民群众. 结果 成功.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 失败.中国仍面临着严重地民族危机 相同点 背景 改革前,两国都处在封建地统治之下,都面临着严重地民族危机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地资产阶级性质地改革 内容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领导者 日本由中下级武士领导,中国由资产阶级戊戌领导,都具有资产阶级倾向 影响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地比较 俄国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同点 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封建地幕府统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内容 见教材 见教材 时间 都发生在世纪中期 相同点 原因 资本主义地发展都受到了阻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地资产阶级性质地改革 影响 改革后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地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地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地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第11课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教学难点】 武士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多媒体展示视频《日本国名称的由来》及现代日本国地图,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日 本的来由及日本的地理环境) 多媒体展示视频《日本国名称的由来》,同学们先看视频,了解日本国名的由来。再由 老师介绍日本的地理环境,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进而抛 出问题,你知道古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候的中日关系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 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古代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和中国隔海相邻,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 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 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 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国旗为太 阳旗,樱花为其国花。 图1 现代日本国地图 (二)讲授新课: 一、六世纪以前的日本 方式:(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史料,通过史料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往来。 并使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日本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授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在汉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较大的王国叫作“邪马台国”(“邪马台”为日语音译,汉字读音“ye ma tai”,该词正是“大和”的日语读音,所以中国魏晋时期提到的邪马台国就是早期的大和国,但与后来统一日本的大和国有区别),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称“卑弥呼”(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日本九州岛的东北部的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邪马台国与中国三国时代魏国通好,两国通过带方郡频繁往来。文献记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帝曹睿,魏帝赐予卑弥呼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此后,邪马台国派到魏戍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4次。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授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并赐以锦绢、铜镜、珍珠等。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邪马台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且出现了文字的雏形。 据《宋书·倭国传》记载,刘宋顺帝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大和倭王遣使上表:“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由此得知:5世纪时,大和国统一了日本。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

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陕西省洛南县三要中学倪雪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设计

课题: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型新授课时 1课时主备徐燕敏 授课老师班级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和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 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根据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日本的民族精神──“神道”、“武士道”精神,树立求同 存异的观念。 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预习导学: 1、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本州中部的()国家最为强大。它不断政府扩张,5世纪时统一了日本本土。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为()。 2、当时,()是日本豪强贵族的代表。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他们的势力,强化中央政权,随后,()即位,建年号为()。 3、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今日日本你了解多少 民族:大和民族 国花:樱花 国旗:太阳旗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国服:和服 国名:倭国、东瀛、东洋、日本 二、课堂教学 【提问】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国家? 学生:1世纪前后。 【提问】日本什么时候实现统一? 学生:5世纪时大和国统一日本。 【介绍】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后来改称什么? 学生:大王、天皇 【阅读】书40页资料——天皇的来历 【提问】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说一下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学生:

补充: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阅读】书41页阅读卡——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 【提问】看了阅读卡,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古代中日之间关系友好,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 【提问】日本统一后,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呢? 学生:.......... 【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 日本内部:(参考书40页) (1)社会状况: (2)经济上: (3)政治上: 外部影响: (1)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2)日本留学生倡导改革。 【阅读资料】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场宫廷巨变? 学生: 补充:7世纪中叶,苏我氏贵族是日本豪强贵族的代表。他们独揽朝政,专权跋扈,成为改革的主要绊脚石。于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发动这场政变。 【提问】之后,皇室和改革派拥立哪一位天皇?年号是什么? 学生:孝德天皇,年号为“大化”。 【提问】改革的主要绊脚石扫除了,就在哪一年进行大化改新? 学生:646年。 【介绍】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2)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学生活动:朗读一遍 【提问】大化改新有什么意义呢?(参考书41页) (1)改革后,.......... (2)大化改新是一次..........,改革后,..........。 学生活动:朗读一遍 【阅读】书42页资料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 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奴隶制民主政治 B.种姓制度 C.城市自治机构 D.中央集权制度3.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A.主公 B.天皇 C.将军 D.国家 4.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5.(题文)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倭人”指的是()A.日本 B.拜占庭 C.阿拉伯 D.朝鲜 6.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日本 C.罗马帝国 D.雅典 7.日本的崛起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一次是明治维新改革。其中前者改革的领导者是( )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 C.裕仁天皇 D.德川庆喜 8.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 A.圣德太子 B.孝德天皇 C.苏我氏父子 D.屋大维 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0.12世纪晚期,击败平氏武士集团,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建立镰仓幕府统治的是( ) A B C D 11.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A. 1世纪 B. 3世纪 C. 5世纪 D. 7世纪 1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

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本统一的概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培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 【难点】 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阅读教材P52的内容,思考: (1)古代日本何时由谁统一的? 答案提示: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这个政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答案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1.阅读教材P53的第1段,思考: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阅读教材P53的第2段,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容和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去思考。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教师总结:正是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积极创新,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结合教材P53第1段的内容,思考: (1)庄园是如何建立的?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等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提示: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作“武士”。 (3)武士团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4)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答案提示: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结合教材P53第2段的内容,思考:当时是谁掌控着国家的政权?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检测试卷(含答案)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检测试卷(含答案) 1.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 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 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 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2.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当时的日本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当时的日本正由奴隶主贵族专权D.当时的日本土地已经归国家所有 3.“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的“革新”指的是() 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明治维新 4.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B.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

C.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制度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 5.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7.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这一历史事件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A.6世纪40年代B.6世纪 50年代 C.7世纪40年代D.7世纪 50年代 8.右图是片冈敬司执导的某历史剧宣传海报。下列关于该剧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剧中天皇废除贵族世袭制B.剧中天皇实行“文明开化” C.剧中天皇实行“废藩置县”D.剧中变革推动日本进入资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教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一一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公园 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 引用两则材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

初三级第一学期历史科期末质检卷 1、以下法律文书中,产生时间最早的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独立宣言》 2、下列领导人中,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是 (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④玻利瓦尔 ⑤林肯 A 、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 3、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主要是因为 ( ) A 、他维护了美国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B 、他消除了种族歧视 C 、他出生贫寒却当上了总统 D 、他是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的是( ) ①种植园主 ②教士 ③新贵族 ④资产阶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第一共和国成立 D 、雅各宾派专政 6、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以失败而告终 B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D 、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7、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活动,下列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文艺复兴③殖民主义的扩张④美国独立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8、从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角度看,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方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B、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变得日益不可调和 C、南北双方在西部开发问题上的矛盾日益突出 D、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9、19世纪中期,美国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里所说的“又一障碍”是指() A、西进运动 B、殖民统治 C、保护关税 D、奴隶制度 10、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国际歌》词曲的完成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性质的是() A、美国内战 B、洋务运 动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12、1992年,一支船队为纪念某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五百周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这条航线当年是由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相同点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14、下列哪一观点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是完美的 B、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自己 C、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D、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为的 15、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 (二)背景材料引入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大和政权的统一 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

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 (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1. 背景(1)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 (2)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646年开始 3.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4. 主要内容:(1)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