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地理有关的歌曲

和地理有关的歌曲

和地理有关的歌曲

描写地形地貌的歌曲:《高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三峡情》、《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太行颂》、《黄土高坡》、《歌唱二郎山》、《我的家乡沂蒙山》、《高高太子山》等。

描写气象气候的:《四季歌》、《北国之春》、《春之歌》、《金风吹来的时候》、《二月里来》、《拉萨之春》等。

描写河流、湖泊的:《长江之歌》、《多瑙河之波》、《塔里木河》、《黄河颂》、《尼罗河畔的歌声》、《密西西比河啊》、《梭罗河》、《太湖美》、《洪湖水浪打浪》等。

描写区域地理的:《亚洲雄风》、《延安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北京颂歌》、《新疆好》、《人说山西好风光》、《无锡景》、《西沙,可爱的家》等。

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 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 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34、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3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9、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0、“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下游 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雨属于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江西庐山 44、“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4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基本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全集

基本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全集

高中基本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全集 一、乐理知识 *1、音的基本要素:高低(由频率决定)长短(发音体振动时间)强弱(振幅决定)*音色:(发音体的质地、形状、振动方式,发音方法、泛音多少强弱决定) *2、音符如:6———(全音符)6—(二分音符)6(四分音符)6(八分音符)6(十六分音符)6(三十二分音符)?符点,是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1)判断旋律的节拍方法:看一下旋律中有没有八分音符上面三个音的情况,如果是八分音符上面三个音的情况(必须符合的条件)就在旁边先写上/8 ,然后数数一个小节之内有几个这样的八分音符写在上面

* *女】、刀马旦等)、净(花脸)、丑(文丑武丑)。 *3、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简称皮黄腔。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食欲表现欢乐坚毅的情绪。京剧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 *4、古典京剧代表曲目:《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贵妃醉酒》选段)现代京剧代表曲目:梅兰芳《孽海波澜》《邓霞姑》《抗金兵》;程砚秋的《荒山泪》《青霜剑》;

*5、传统京剧中伴奏乐器称“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京剧的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 *6、京剧的脸谱:①红色:忠勇义烈,如关羽、常遇春。②黑色: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③黄色: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④蓝色粗豪暴躁、窦尔敦、马武。⑤白色: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 三、乐器、古曲 *1、古琴又称七弦,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代表作:《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 *2、中国的十大古曲:古琴曲:《流水》《广

中国地理之歌

China Geography Song We ar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de up of 34 divisions you’ll learn them when we teach ya. We ar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unicipalities, provinces and regions on the agenda. We’re the 23 provinces that are within China These are our names individually, listen close and remember what you saw. Hebei is my name. Capital is Shijiazhuang Located in North China Region you just learned in this song. Hello I’m Shanxi. Taiyuan is my capital. Also with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that was a mouthful. I’m Liaoning. My capital is Shenyang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Let’s bang the gong. I’m Jilin. Changchun is my capital. I’m in Northeast China. Learning this stuff is so crucial. I’m Heilongjiang. My capital is Harbin. I’m a province of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That’s where I’ve been. Jiangsu is my name. Nanjing is my capital. I’m an eastern-central coastal province so now you know. Zhejiang is my name. My capital’s Hangzhou An eastern-central coastal province that’s what I am als o Anhui that’s my name. My capital’s Hefei Loc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That’s right I’d say I am Fujian. My capital is Fuzhou I’m a province in main land China on the Southeast coast. Jiangxi is my name. My capital’s Nanchang. O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on the coast is where I come from I’m Shand o ng. My capital’s name is Jinan I’m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A coast province I’ve been We ar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de up of 34 divisions you’ll learn them when we teach ya. We are the Peopl e’s Republic of China Municipalities, provinces and regions on the agenda. We’re the 23 provinces that are within China

常识积累:诗歌中的地理常识

1.诗歌与天气、气候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内陆温带大陆地形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3)“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暖风天气。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这种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长江的中游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南岭一带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泰山 3.诗歌与月相 (1)“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并附赠地理知识口诀歌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 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其他证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登高望远;月食;登高望远;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 概念:人们为了认识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地球仪是规则的球体地轴: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北段及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南极点是地轴

南段及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经纬网的类型) 5.经线圈: 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180°,除0°和180°经线外,相对的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经度为东经,另一条经线经度为西经。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 6.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界线:30°纬线;中、高纬度界线:60°纬线;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66.5°N、66.5°S;东、西经的分界线:0°和180°;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授课: 蒋凝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刨洋芋》 3.《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自己演唱一首民歌,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茉莉花》 b、学生欣赏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引用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导入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第1 页共2 页

中国地理歌谣

中国地理歌谣 一、有关邻国的(一)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丹,南疆邻国有三个,缅甸老挝和越南。(二)海上邻国东边韩国日本,菲马远在东南。印尼文莱也是,合称隔海六国。二、有关疆域的亚洲第一大国,世界排行第三。地势西高东低,三级台阶一般。纵横万里之遥,东西时差明显。东方旭日初生,西陲星斗满天。北疆千里冰封,南国风和日暖。西北炎热少雨,青藏积雪终年。南沙靠近赤道,四季烈日炎炎。三、四大盆地著名盆地很多,四个最为壮观。塔里木盆最大,北面紧靠天山。准噶尔盆其次,形状东窄西宽。柴达木在青海,四面环绕大山。四川盆地富饶,资源万万千千。四、海岸线位于亚洲东部,太平大洋西岸,陆上邻国十五,陆疆公里两万。渤海起始北边,黄海还有东南。四海紧靠大陆,海岸曲曲弯弯。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边。沙岸岩岸相接,全长一万八千。五、有关五岳的东西泰(太)华(滑)难走路,南北两横(衡、恒)又受阻。中部山高耸(嵩)入云,五岳山名诗中出。六、行政区划(一)按位置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华北山西和内蒙,京津两市河北跑。华东七省有沪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又一区,海南粤桂湘鄂豫。西南三省加区市,云贵川藏渝高地。西北两区和三省,陕甘青宁新疆区。(二)按名称两湖

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福吉安。云贵川藏陕甘青,台重海内京上天。还有两个迷途儿,香港澳门已回家。(三)按简称1冀鲁豫晋内蒙陕,辽吉黑新青宁甘,云贵川,藏湘赣,鄂桂闽粤琼苏皖,京津沪渝浙,宝岛台湾美名传,港澳谱新篇。2黑吉辽蒙,陕甘宁新,青藏两广,川贵渝南,晋冀鲁豫,鄂湘赣皖,京津沪苏,台闽浙琼。(四)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相邻关系青新甘藏川,桂粤湘黔滇。皖浙苏鲁豫,鄂赣接西南;内冀辽吉黑,宁陕晋相连;渝加京津沪,福建和台湾。七、少数民族(一)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蒙回维藏苗,彝壮布满朝。土家哈尼傣,哈萨白侗瑶。(二)中国少数民族歌蒙回维藏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民族种类多,云南独占鳌。(三)民族分布民族五十六,平等团结歌。汉族人最多,分布遍全国。少数民族中,百万十八个。大杂小聚居,边疆地区多。八、我国地形(一)地势特点西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阶梯分有三,青藏高原一。大太巫雪山,东三西二级。海风入内陆,东流河源西。(二)我国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九、气候(一)我国南北温差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

很齐全的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地感知,仅管说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设备日益先进, 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虽然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教师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 师的教学语言的基本功必须进行充电,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而且目前很多的地理试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含量的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试题。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经常多角度地搜集一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民谣、谚语等。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搜集了一部份诗词、民谣、谚语,仅供同行们参考: 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 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 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8.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9.李白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园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1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12.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13.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什么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胜地是:江西省庐山

趣味学习地理初中地理知识巧记忆歌诀

趣味学习地理:初中地理知识巧记忆歌诀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着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

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非地理位置: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紧邻油区波斯湾,里海海峡西北端。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拉美气侯特征: “拉美”大部居低纬,热带气候主地位。充足热量降水丰,“暖湿”二字表入微。“安山”两侧显差异,季节相反赤南北。 11.澳大利亚知识总结: 赤道以南澳利亚,地广人稀国发达。中部平原水自流,动物古老不可怕。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1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1)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 (2)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 万人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 蒙白布回朝,满彝哈尼瑶。壮族过千万,土藏侗维苗。 14.我国的山脉: (1)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山似卧龙。 (2)东西走向六条山,天阴昆秦南喜山;南北横贺六喜断;东北西南三排山,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东台湾;西北一东南祁连泰,我国地形是多山。 15.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1)由入海口逆上:沪苏皖赣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 (2)青和藏,川渝云,两湖赣皖苏沪城,浩浩荡荡入东海,六三零零,航运忙不停。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新课程高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新课程高中一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和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 1.歌舞音乐片段欣赏《小伙伴》(探戈舞曲,乌拉圭、G.M罗德里格斯曲) 2.声乐曲《美丽的小天使》 3.器乐合奏曲《告别》(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三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取拉美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器乐、歌舞、声乐曲为组合。针对学生对拉美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运用音乐本体语言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 特点;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三组拉丁美洲音乐的欣赏,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学生能感受拉丁 美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理解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的产物结合 六教材分析 1.歌舞音乐是拉美民间音乐的灵魂,本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探戈舞蹈《小伙伴》 拉展示拉美歌舞音乐特点,这是一首著名的阿根廷探戈舞曲。 2.声乐曲《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拉美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种 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的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青年间的爱情,旋律优美、动人。 3.器乐曲《告别》是一首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乐曲旋律 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的告别。 七教学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八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合作法等 九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

歌词中的地理知识赏析

歌词中的地理知识赏析 音乐和地理课除向学生传授音乐、地理知识外,还共同肩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同时许多名曲、民歌,无论是曲或者是词都不同程度地蕴含、渗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两者若能有机融合,必将发挥意 想不到的作用。 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火烧寮——中国的雨极,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东南不远处,年均降雨量达6489毫米,1912年甚至高达8409毫米,成为我国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这里降雨主要受台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东北季风和地形综合影响,特别是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我国东北、华北盛行西北季风,低温干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形成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广阔海面,首先在火烧寮迎风坡上,形成大量云雨。整个冬春季节,台湾岛东北部,寒雨纷纷,下个不停,成为我国冬雨最频繁的地方,因此有“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2.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黄土高坡》) 这首歌具有浓郁陕北名歌特色,脍炙人口,曾广为流传。冬半年,亚欧大陆非常寒冷形成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而北太平洋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西风,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这就是歌词中 所指的西北风;而夏季则相反,亚欧大陆非常炎热,处于印度低压的控制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东风,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这就是歌词中所指的东南风。如果把歌词改成“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都是我的歌”那就变成了南亚地区的季风了。 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句歌词描写的是内蒙古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这里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40毫米以下,气候干燥,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而令人心旷神怡;也因为干燥,地面植被大多为草原和耐旱植物,适宜放牧马、牛、羊、骆驼等牲畜,尤其是锡林郭勒草原以景色优美、牧草肥美而著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美的草原。 4.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 这是第四届全运会会歌《爱我中华》中的一句歌同,强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汉族。习惯上,把除汉族以外的兄弟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在祖国的土地上,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发展了繁荣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羊系,以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 5.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雄风》) 印度板块和中国板块在新生代时期相对运动速度加快,两大板块碰撞,从而开始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随后印度板块以小的倾角向中国板块之下俯冲,致使两大板块地壳重叠,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舍的物候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李白的《蜀道难》: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流行歌曲与地理

流行歌曲与地理 流行歌曲与地理 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将富有深刻地理内涵的歌曲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驾驭能力、对地理材料的分析整合能力。 如:在复习“青藏地区”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倾听着优美嘹亮的歌声,学生仿佛已置身于那白雪皑皑、群山巍峨的世界屋脊。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请根据上述三句歌词完成1—3题: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其形成于: A.新生代第三纪 B.新生代第四纪 C.中生代 D.古生代后期 2.青藏高原地区天空特别蓝,其原因是:①太阳辐射强烈;②空气中水汽含量少;③该地区工业欠发达,大气污染少;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青藏高原上座座山川相连,说明其地形特征是: A.近看成山,远看成川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地形崎岖,河谷纵横 D.山脉平行,河谷相间 简析:上述三个问题既联系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势、地壳的演化史,又联系了太阳辐射、气候状况、大气的散射作用及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多个知识点。以歌词为主线,不仅抓住了这节课知识的主干,也突出了背景材料的深刻内涵。 又如:在复习我国经济特区时,可选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作为切入点,优美动听的旋律宛如屡屡春风吹入学生心田。 1979年,那时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据此分析回答4——5题: 4.这位老人在南海边所画的圈是指: A.海南地区 B.第一批经济特区

地理相关趣味知识

地理趣味知识——蕴涵地理知识的的诗句、谚语等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 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

地理知识要点歌诀

地理知识要点歌诀

]高考地理:系列知识要点记忆口诀 高考地理:系列知识要点记忆口诀 在人类历史中,人们编制许多歌诀和歌谣,它们是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富有节奏,有韵律的句子或口诀,目的是把长篇累牍的材料,零碎分散的知识简单化,把不易记诵的知识变成容易记忆的。歌诀顺口,语句简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保持记忆持久,记忆效果好。初中地理知识丰富,范围广,识记知识点多,学生记忆难度较大,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优化编写歌诀。教学实践证明,积极采用歌诀识记法,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使学生在愉快欢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下面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歌诀识记的体会: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

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

第三节 新加坡2(选学)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新加坡2(选学)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新加坡(选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并了解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2.通过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结合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新加坡的经济特点与发展原因。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东南亚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但是各个国家之间又有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新加坡。【板书】第三节新加坡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形图”,让大家观察新加坡在位置上区别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整个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东端,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地处赤道附近。位置特别突出。该国和日本近似的是资源贫乏。 【板书】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 阅读课本中“城市岛国”,请同学们说出新加坡在领土和居民上的特点。 【学生总结】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人口270万,面积600多平方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高达4000人以上,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3/4。【板书】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板书】3.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 这样的环境条件,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啊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板书】二、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国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请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条件? (2)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不利条件? (3)新加坡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总结大家的发言: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有天然良港、劳动力众多、民族独立等。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有: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粮食进口等。 【指导学习】向同学们提供以下资料: 新加坡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采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措施,保持和发展传统的转口贸易和海上运输,利用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增加商品进出口量和港口吞吐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