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

(测试范围第七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4·上海高考]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

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A项正确;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再是单倍体,而是含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B、D项错误;杂种优势可在杂交育种中出现,C项错误。

答案:A

2. [2015·扬州模拟]下列有关遗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X H X h的个体是纯合体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一定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C. 杂种雌雄白毛绵羊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 含A、a、B基因的某正常二倍体绵羊,产生的配子一定是卵细胞

解析:体细胞中含有多对基因时,只有每对基因都纯合的个体才能称为纯合体;如果A、a与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A、a、B基因的正常二倍体中B基因应位于X或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该绵羊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X B Y或AaXY B,产生的配子为精细胞。

答案:C

3. [2015·中山统考]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空椒和抗虫棉

B. 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

C.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

D. 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太空椒、青霉素高产菌株都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抗虫棉、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的育种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番茄—马铃薯”的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D

4. [2015·雅安月考]一株红花植株上开满红花,其中仅出现一朵白花,则白花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植物发生性状分离

B. 相关体细胞发生隐性基因突变

C. 相关体细胞发生显性基因突变

D. 相关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了包含红花基因的染色体片段

解析:若发生性状分离,会在子代个体组成的群体中表现出来,而且呈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所以,一株红花植株上,仅出现一朵白花,不属于性状分离;白花出现的原因往往是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即相关体细胞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变为a。

答案:A

5. [2015·自贡模拟]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是由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B. 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辈中一定有该病的患者

C. 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D. 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为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人类应提倡优生、优育

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均可导致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致畸药物导致的胎儿畸形是先天性疾病,但因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变化,故不一定是遗传病;根据遗传规律,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患者,其祖辈(包括父母)可能是携带者,并不一定是患者。

答案:C

6.[2015·淮安调研]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基因型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产生的后代就少,基因型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的后代就多。

答案:C

7. [2014·上海高考]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A. 交换、缺失

B. 倒位、缺失

C. 倒位、易位

D. 交换、易位

解析:①过程使该染色体上的基因F与m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180°倒转,因此该过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②过程使染色体缺少了基因m所在的片段,但获得了一段新的片段,因此该过程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C项正确。

答案:C

8. [2015·四川联测促改测试]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种群的基因种类增加

B.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 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D. 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

解析: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种群的基因种类数不变;该植株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也可能含2个A基因;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即1/6AA、1/6a、1/3Aa、1/3A;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3×1/6×2=1/9。

答案:D

9.[2015·石家庄二模]下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 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D.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解析: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据图知,细胞癌变是4处基因发生突变累积的结果;发生突变的基因不是位于等位基因的位置,故不是等位基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答案:B

10.[2015·琼海模拟]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

A. 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

B. 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

C. 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

D. 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解析:变异的时间越早,对植株的影响越大。A、B、D选项所述情况,不会出现半红半白的现象。只有发育成该花的花芽部分细胞的C基因发生突变,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

11. [2015·江南十校联考]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导致二者都增强或者都减弱,如果一方单独增强或减弱,则会造成另一方的消亡。

答案:C

12. [2015·苏北四市质检]萝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利用萝卜和甘蓝作为材料经以下不同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可育的组合是( )

①萝卜×甘蓝→F1植株

②萝卜×甘蓝→F1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植株

③萝卜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植株×甘蓝→F1植株

④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萝卜和甘蓝之间有生殖隔离,所以其杂交后代(①)不可育,但是染色体加倍后(②)就可育了。③得到的是异源三倍体,也不可育。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④)是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

答案:C

13. [2015·安庆模拟]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 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B

14. [2015·合肥二检]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D. 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结合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直

接观察到,基因突变不能直接观察到。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答案:B

15. [2015·宿州、亳州一检]下列各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①②表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图③细胞发生的变异可使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加

C. 图④过程中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D. 图②③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的同一种类型

解析:图①②分别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易位,A项正确;图③可能发生的是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可使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加,B项正确;图④过程中主要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C项正确;图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③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项错误。

答案:D

16. [2015·中山统考]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

D. 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解析:自然选择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因此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此种群密度的变化会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影响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答案:C

17. [2015·温州模拟]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

B.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均属于基因突变

D. 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后不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解析:囊性纤维病是由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的,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直接控制;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后,仍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B

18. [2015·烟台测试]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E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TT Tt tt 对维生素E 的依赖性

高度 中度 无 对灭鼠强的抗性

抗性 抗性 敏感

B. 抗性个体TT∶Tt=1∶1

C. Tt 的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

D. 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基因型为TT 的褐鼠对维生素E 高度依赖,基因型为tt 的褐鼠不存在对维生素E 的依赖性,基因型为TT 和基因型为Tt 的个体对灭鼠强具有较强的抗性。若对维生素E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会导致基因型为TT 和tt 的个体减少,Tt 的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种群的基因库不发生改变,故C 项正确。

答案:C

19. [2015·惠州调研]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对d 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 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 0、14、0

B. 0、14、14

C. 0、18、0

D. 12、14、18

解析:Ⅱ-4为女性个体,可能的基因型为12DDX B X B 、12

DDX B X b ,Ⅱ-3为男性个体,色觉正常即为X B Y ,即使携带耳聋基因d ,所生男孩也不耳聋,因为母亲(Ⅱ-4)是DD ,因此Ⅱ-

4的后代患耳聋和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为0。Ⅱ-4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

,产生X b 卵细胞的可能性为14,因此所生男孩患色盲的概率为14

,A 项正确。 答案:A

20.白菜(2n )染色体数为20、甘蓝(2n )染色体数为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白菜-甘蓝”杂种幼苗高度不育

B. “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为人工培育的新物种

C. 用秋水仙素诱导“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能够得到可育的四倍体

D. 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染色体数为19、20的两种幼苗

解析:“白菜-甘蓝”杂种幼苗含有白菜一半的染色体(10)和甘蓝一半的染色体(9),其在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紊乱,故其高度不育;同物种个体之间能进行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而“白菜-甘蓝”杂种幼苗高度不育,故其不属于物种;秋水仙素可诱导染色体加倍,“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染色体加倍后存在同源染色体,能进行正常的联会,“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为异源二倍体,染色体加倍为四倍体;雌蕊中含有受精后的受精卵和一些母本正常的体细胞,受精卵经离体培养形成“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染色体数为19,而母本正常体细胞经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是白菜幼苗,染色体数为20。

答案:B

21. [2015·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六中联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C.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D

22. [2015·西安中学八模]沟酸浆属植物中有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一种开粉红花,

被红色的蜂鸟传粉,另一种开黄花,被大黄蜂传粉。将两物种控制花色的一对基因互换,两物种的传粉者也会随之互换。由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

A. 花色是其传粉者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两物种的性状差异一定不是少数基因决定的

C. 传粉者不同是两种植物间隔离的形式之一

D. 传粉者在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较低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同颜色的花被不同的动物传粉,该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个物种的差异与基因数目的关系;由于传粉者的不同,导致二者的基因无法进行交流,从而形成生殖隔离;传粉者的体色与其被传粉的花颜色相近,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因此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降低。

答案:B

23.[2015·温州模拟]桦尺蠖中,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S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s 控制。由于工业化发展,S和s的基因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10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暗黑色桦尺蠖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

C. 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D. 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蠖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根据题中表分析可知,A选项中,导致S、s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S 基因控制的性状是有利变异,更能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越来越多;B选项中,暗黑色桦尺蠖与其他桦尺蠖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不是新物种;C选项中,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选项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B

24. 两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 是等位基因,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 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 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 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50代内,种群①基因A的频率达到100%,所以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选项A正确。在125代时,种群②中基因A频率为75%,所以基因a频率为25%,故aa个体约占总数的6.25%,选项B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三个种群的基因无法进行交流,150代后,种群基因频率相差较大,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选项C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选项D正确。

答案:B

25.[2015·山西诊断考试]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 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

C. 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D. 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间的关系。该突变类型会导致昆虫中不适应生物碱的个体死亡,使昆虫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A项正确;昆虫发生变异,可能会产生抵抗该生物碱的种类,从而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B项正确;不产生生物碱的植物易被昆虫食用,可能导致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增加,C项正确;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植物和昆虫数量达到动态平衡,D项错误。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10分)[2015·银川模拟]果蝇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可区分的性状多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摩尔根利用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之所以能获得白眼果蝇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

(2)右图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该果蝇最多能产生________种卵细胞。

(3)一个如右上图所示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 W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

(4)下图是该果蝇Ⅳ号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情况,该异常属于________。

(5)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知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完善有关的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纯种的________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一代,子一代表现型是________。

第二步:将子一代中________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二代,分析并统计子二代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

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子二代个体都是灰身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如果子二代出现黑身雄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解析:(1)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从而获得了白眼果蝇,这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2)结合图示分析,该果蝇是雌果蝇,其基因型为AaDDX W X w,这样的果蝇最多能产生的卵细胞为2×1×2=4种。(3)一个这样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 W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DX W或aDX w。(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染色体异常属于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化叫易位。(5)判断黑身基因的遗传方式,可用纯种的灰身雌果蝇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杂交,看其F1灰身雌果蝇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

代表现型即可。

答案:(1)基因突变 (2)AaDDX W X w 4 (3)ADX W 或aDX w

(4)易位 (5)实验步骤:灰身雌果蝇

灰身 灰身雌果蝇 结果和结论:常 X

27. (10分)[2015·河北邢台一模]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二)过程中,D 和d 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如果让F 2中表型符合要求的植株自交,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解析:(1)据图示分析育种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方法Ⅱ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图示中①的基因型是DT ,④的基因型是ddTT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 和d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4)DdTt 自交

的后代中,基因型ddT_的植株中ddTt 占23,ddTT 占13。如果让其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

+23×14=12

。 答案:(1)Ⅰ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DT ddTT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花药离体培养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4)1/3 1/2

28.(8分)[2015·徐州模拟]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2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2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2)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杀虫剂起到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个体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据题图观察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a、a→A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诱变处理的时间较长才会达到效果。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②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③基因突变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29.(10分)下图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A→B→C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D的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过程对种子或幼苗进行相关处理时,最佳作用时期是细胞的________,请列举一种能引起E过程变化的化学物质:________;F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G→J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D表示的是杂交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B→C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方法,其特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E过程为诱变育种,DNA在分裂间期解旋后变得不稳固,易于突变,因此可以在此时期用诱变因子诱导基因突变。F过程为多倍体育种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图中G→J过程为基因工程育种,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

答案:(1)基因重组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分裂间期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等) 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

30.(12分)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有进化论“诞生地”之美誉。1835年,达尔文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生活着13种地雀,它们的喙差别很大,如图。请回答:

(1)美洲大陆看不到上图中的13种地雀,但群岛上却有,说明大陆地雀与群岛地雀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

(2)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鸟类喙的差异,其本质是因为地雀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基因型Aa占50%,基因型aa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该种群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进化。

(4)群岛地雀的进化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大陆和群岛的地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有的地雀因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化成新的物种。(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由于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所以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只有Aa与Aa的个体杂交,子代才会出现aa 的个体,则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该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1)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 (2)基因频率 (3)1/9

能 (4)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 (测试范围第七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4·上海高考]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 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A项正确;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再是单倍体,而是含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B、D项错误;杂种优势可在杂交育种中出现,C项错误。 答案:A 2. [2015·扬州模拟]下列有关遗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X H X h的个体是纯合体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一定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C. 杂种雌雄白毛绵羊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 含A、a、B基因的某正常二倍体绵羊,产生的配子一定是卵细胞 解析:体细胞中含有多对基因时,只有每对基因都纯合的个体才能称为纯合体;如果A、a与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A、a、B基因的正常二倍体中B基因应位于X或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该绵羊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X B Y或AaXY B,产生的配子为精细胞。 答案:C 3. [2015·中山统考]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空椒和抗虫棉 B. 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 C.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 D. 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太空椒、青霉素高产菌株都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抗虫棉、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的育种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番茄—马铃薯”的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D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电磁感应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电磁感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2、4、5、7、8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6、9、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4·济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 A. 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 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简单应用.磁铁插向左环,横杆不发生移动,因为左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移动,因为右环闭合,能产生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本题难度易.答案:B 2. 如图所示,在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已知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 B. 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低 C.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D.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解析: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误;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正确.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讲解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测试范围必修三1-3 章) (90分100 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 2.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 .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 .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 .丙酮酸+水—二氧化碳+ [H] +能量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 B 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 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 .①②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 .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 .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5.人们在紧张恐惧时,会大汗淋漓,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该过程中有“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化 C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汗腺 D .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6.人类“渐冻症”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针对上述病因,研究人员寻找相关治疗方法。以下设想不可能对“渐冻症”起到治疗作用的是() A .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 B.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 C .寻找能够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 D .大量注射药物,刺激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 7.胚芽鞘是否生长取决于( ) A .尖端的有无B.是否有光照 C .生长素的有无 D .是否有单侧光照射 8.某人发高烧到39C,虽然病情稳定下来,但他还是感到浑身 发冷,不停地打寒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降低 B.打寒战受运动神经中枢支配 C .高烧时应多盖被捂汗,增加散热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金考卷:选修3-4(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 轮复习金考卷:选修 3-4(含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十二) 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第1、4、5、6、7、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3、9、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物理现象中: (1)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 (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解析: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是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选项A错;红光双缝干涉的图样为红黑相间的条纹,选项B正确;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图样,选项C错;遮住一条狭缝时,紫光将发生单缝衍射,形成衍射图样,选项D正确. 答案:BD 3. 以下物理学知识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不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 交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是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D. 狭义相对论认为,在惯性参考系中,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 解析: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A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B正确.交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是利用了波的反射原理,C错误.狭义相对论认

(完整word)【金版教程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1——选修3-3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十一) 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3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5、6、7、9、12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2、4、8、10、1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4·上海市十校高三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 D. 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解析:物体的内能跟物体所含的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选项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而物体放热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选项B错误;物体的温度低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选项C正确;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动能与物体分子做热运动时的动能不同,显然,选项D错误。 答案:C 2.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水中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冷水中每个分子的动能大 B. 热水的内能大于冷水的内能 C. 相同的固体悬浮颗粒,在热水中的布朗运动比在冷水中明显 D. 热水和冷水的分子个数不同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平均动能大,并不意味着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A错;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B正确;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C正确;热水和冷水的质量相同,物质的量相同,分子个数相同,D错误。 答案:BC 3.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引力最大处,d点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4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选修3-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第1、4、5、6、7、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3、9、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物理现象中: (1)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 (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解析:春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是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故选项A 正确. 答案:A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选项A错;红光双缝干涉的图样为红黑相间的条纹,选项B正确;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图样,选项C错;遮住一条狭缝时,紫光将发生单缝衍射,形成衍射图样,选项D正确. 答案:BD 3. 以下物理学知识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不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 交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是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D. 狭义相对论认为,在惯性参考系中,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 解析: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A错误.均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2(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2(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蛋白水解酶,下列关于该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酶的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B. 该酶离开胃进入小肠后将失去催化作用 C. 该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它在胃内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D.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该酶处理组织将细胞分散开来 解析: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胃蛋白酶只有在pH呈酸性的胃液中才能起作用,进入小肠后因环境溶液pH升高而失去活性;要想说明酶具有高效性,需将该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高效不是多次利用的意思;组织细胞生存环境的适宜pH与胃蛋白酶的适宜pH相差甚远,D错误。 答案:B 2.[xx·淄博模拟]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 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 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解析:A错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B错误,1号和3号对照,底物相同酶不同,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错误,3号与4号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正确,3号与5号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 答案:D 3. [xx·江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过程产生ATP最多,②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ATP中 B. 进行②过程的CO2都来自大气,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 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 给植物浇灌H182O,根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182O 解析:②过程是暗反应,此过程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进行②过程的CO2除来自大气外,还可以由自身呼吸作用提供,合成的有机物存在于叶绿体中;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产生少量的ATP;植物根细胞吸收的H182O运输到叶片参与光合作用生成18O2,18O2可进入线粒体参与④过程产生H182O。 答案:C 4. [xx·苏北八市调研]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植物细胞(2N=4)有丝分裂后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A图中同源染色体的表示有误,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C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D图染色体表示也错误;有丝分裂是染色体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都有四

高考物理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考物理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本卷测试内容: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2、3、5、6、8、10、11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1、4、7、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能做曲线运动也能做直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是做曲线运动 C .物体做曲线运动,沿垂直速度方向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D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解析: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否共线,只要两者不共线,无论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做曲线运动,若两者共线,做直线运动,则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方向,沿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大小可知,C 正确;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则选项D 错误. 答案:AC 2. [2014·湖南嘉禾一中高三摸底]民族运动会上有一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跑的马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跑的速度为v 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 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 .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 A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v 2v 1 B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C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d v 2 D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 v 21-v 22 解析:设运动员放箭的位置处离目标的距离为x ,运动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击中目标,射箭方向必须垂直于跑道,同时合速度必须指向目标,运动员合速度与分速度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则射击时间t =d v 2,在射击时间内马沿跑道的位移s 1=v 1t =v 1d v 2,故放箭位置距目 标的距离:x = d 2+s 2= d v 21+v 22 v 2 .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三) (测试范围第五、六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开封模拟]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中作为模板的有两条链 B.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D. 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解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D 2.[2014·江苏调研]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 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 18%、26% B. 28%、22% C. 26%、18% D. 44%、8% 解析:本题考查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G+C=56%,A+T=44%。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答案:B 3. [2014·上海高考]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2条X染色体。故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条。 答案:B 4. [2015·汕头模考]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23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

2015届《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阶段示范性金考卷:恒定电流(含解析)讲解

专题训练:恒定电流 1. [2013·武汉四校高三10月联考]如图所示,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路中a、b两点,已知a、b两点间电压不变.某同学把一个实验室里的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时,读数为5 V;将该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时,读数为4 V,则a、b两点间电压() A. 大于9 V B. 等于9 V C. 小于9 V D. 无法确定 解析:将电压表并联在a、b两端时,并联电阻小于R1,R1两端的电压小于不接电压表时的值,即R1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5 V,同理,R2两端的电压大于4 V,所以a、b两点间电压大于9 V,选项A正确. 答案:A 2. [2014·陕西渭南高三质检一]如图所示,一只玩具电动机用一节干电池供电,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动机转速较慢,经检测,电动机性能完好;用电压表测a与b间电压,只有0.6 V;断开开关S,测得a与b间电压接近1.5 V,电动机转速较慢的原因是() A.开关S接触不良B.电动机接线接触不良 C.电动机两端接线短路D.电池过旧,内阻过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知识.开关S接触不良、电动机接线接触不良、电动机两端接线短路,电动机就不会旋转了,而不是转得慢.电动机转得慢的原因是电池过旧,内阻过大,电动机两端的电压过低造成的,D正确.本题难度中等.答案:D 3. [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联考]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恒定,内阻r=1 Ω,定值电阻R3=5 Ω,当电键K断开与闭合时,ab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阻R 1、R 2可能分别为4 Ω、5 Ω B .电阻R 1、R 2可能分别为3 Ω、6 Ω C .电键K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大于K 闭合时的示数 D .电键K 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之比一定等于6 Ω 解析:由于K 断开前后,ab 段消耗的电动率相等,据P =U 2R 知,C 正确;根据P =E 2 R 2总·R 知,R 1、R 2的阻值为4 Ω、5 Ω,A 正确、B 错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 (r +R 3), K 断开前后ΔU ΔI =r +R 3,故D 对. 答案:ACD 4. 如图为实用型高温超导电缆,利用超导电缆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 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 kW ,电压为800 V .若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体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 ) A. 1 kW B. 10 kW C. 1.6 kW D. 1.6×103 kW 解析:输电导线上的输电电流为I =P U =40×103 W 800 V =50 A ,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 ′=I 2R =502×0.4 W =1000 W ,A 正确. 答案:A 5.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R 1和R 2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在R 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 (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 1. [2014·潍坊联考]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说明周天子与诸侯没有形成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因而也就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B 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2. [2014·山东济南期末]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 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秦国国君的王位继承问题,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分封制主要解决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 3. [2015·江西吉安段考]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A. 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 B. 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 C. 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 D. 只有贵族能够参加 解析:从材料可知:乡校认为好的则行之,乡校认为恶的则改之,说明它起到了监督统治者的作用,故选C。 答案:C 4. [2014·四川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

《金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阶段示范性金考卷: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四章++平面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2=-1,则复数z =i 3i -i 2014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z =-i i +1=-i (1-i )(1+i )(1-i ) =-i -12=-12-12i ,对应点为(-12, -12). 答案:D 2.已知sin(π2+θ)=35,则cos(π-2θ)=( ) A.1225 B .-1225 C .-725 D.725 解析:依题意得sin(π2+θ)=cos θ=35,cos(π-2θ)=-cos2θ,由 二倍角公式可得cos2θ=2cos 2θ-1=2×(35)2-1=-725,所以cos(π- 2θ)=-cos2θ=725,故选D. 答案:D 3.已知向量a =(3,-1),向量b =(sin α,cos α) ,若a ⊥b ,则sin 2α-2cos 2α的值为( )

A.710 B .-1710 C.1710 D .-710 解析:由a ⊥b 可得3sin α=cos α,故tan α=13;sin 2α-2cos 2α= sin 2α-2cos 2αsin 2α+cos 2α=tan 2α-2tan 2α+1 =-1710. 答案:B 4.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点P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 Q 是AC 边上的动点,且AP →=λAB →,AQ →=(1-λ)AC →,λ∈R ,则BQ →·CP → 的最大值为( ) A. 32 B. -32 C. 38 D. -38 解析:BQ →·CP →=(BA →+AQ →)·(CA →+AP → ) =[BA →+(1-λ)AC →]·(CA →+λAB → )

金版教程2016高三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讲解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 本卷测试内容:第二部分第一、二章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沿海某市2011年人口金字塔(黑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图,回答1~2题。 1.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代是20世纪() A. 40年代 B. 6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40~45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说明距2011年40~4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即20世纪60年代。 答案:B 2. 该市人口增长模式最有可能是() A. 高-低-高 B. 高-高-低 C. 高-高-高 D. 低-低-低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0~5岁人口的比例较低,再结合该城市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可知该城市是“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D 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 443万,城镇人口1 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3~5题。

3. 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解析: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在1%左右,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D 4. 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 人口政策 B. 医疗条件 C. 人口迁移 D. 经济水平 解析:该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原因是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答案:C 5. 上题直接因素对该市的影响有()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 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解析:人口迁入在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D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3 972万人,与第五次人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 (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沈阳质检]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 酵母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作用 C.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多细胞生物完成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不同细胞的分工合作。 答案:D 2.[2015·广州珠海区测试]不同种类的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有所不同,其原因之一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 A. 磷脂不同 B. 脂质不同 C. 蛋白质不同 D. 糖类不同 解析:磷脂、脂质和糖类均无特异性,细胞膜中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细胞膜中蛋白质的不同导致不同种类的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有所不同。 答案:C 3.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 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解析:标本染色较深时,视野通光量不足,可换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增大透光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换用高倍物镜时,应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物镜,直接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无需上升镜筒等操作。 答案:C 4. [2015·孝感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核糖体和核酸 B.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C. 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 D. 人的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金考卷:选修3-5(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十三) 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5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3、7、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4、5、6、8、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 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 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 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 错误. 答案:C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 之间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 、12.09 eV 、10.20 eV 三种,选项A 错误、B 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 的光子,从 而从n =1的基态跃迁到n =4的激发态,共可发射出C 24=4×32 =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反向的力F 1、F 2分别同时作用于A 、B 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配套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 本卷测试内容: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015·资阳诊断]2014年11月17日,马云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指出:双11这天的12点58分,天猫就完成了去年全天的成交额350亿,并表示感谢中国的妇女。中国妇女热衷于网购与网购流程的简捷有关:“注册淘宝账号→注册支付宝账号→开通网络银行→搜索想要的东东→确定购买→付款→收货”。在这一流程中() A. 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B. 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C. 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D. 货币执行了转账结算的职能 解析:在网购流程中,付款后收货,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C正确;A、B不符合题意;货币没有转账结算职能,D错误。 答案:C 2. [2015·郑州模拟]目前,河南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已开通运行,新发的社会保障卡具有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6项基本功能。由此可见,河南省发行的社会保障一卡通() ①是一种多功能电子支付卡②是金融机构开具的支付凭证

③能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④拓展了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新发行的社会保障卡具有自助查询、金融支付等基本功能,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①③正确;社会保障卡不是金融机构发行的,②错误;社会保障卡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但并没有增加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④误。 答案:A 3.[2014·泰安期末]2014年10月以来,由于国际油价狂跌,致使俄罗斯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最大跌幅达50%。卢布的大幅贬值已经影响到俄罗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在() ①出国旅游费用大幅上升②原油出口价格上涨③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④进口商品消费量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货币贬值不利于本国居民出国留学旅游,因为出国留学旅游的费用会上升,①正确;货币贬值有利于吸引外资,但不利于对外投资,③错误;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②错误,④正确。 答案:D 4. [2015·郑州模拟]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引起各方关注。假如2014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6.076,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40%,人民币汇率下跌2%。其他条件不变,则购买一桶国际原油2014年下半年要比上半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六) (测试范围第九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江西宜春月考]下列关于正常人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抗体 B. 接种不同的疫苗,体内会产生同一种抗体 C. 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体内产生抗体所需时间短,产生量大 D. 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专一性抗体大量增生 解析: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浆细胞会产生抗体;接种不同的疫苗,体内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2. [2015·山西太原质检]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B.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 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来降低体温 解析: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糖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外界温度过低时,机体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主要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一般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A

3.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 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 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触无突触小泡,无神经递质,由带电离子直接通过通道传递信息,且膜两侧是对称的,因此兴奋在电突触中的传递是双向的。电突触由离子传导,传导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答案:B 4. 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 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和消费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生产者和人 解析: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提供生态系统能量的保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无法存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也可维持平衡。 答案:C 5. 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A. 白蚁 B. 蚯蚓 C. 蜘蛛 D. 蛇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3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选修3-3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第1、2、3、5、6、9、10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4、7、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4·上海市十校高三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 D. 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解析:物体的内能跟物体所含的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选项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而物体放热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选项B错误;物体的温度低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选项C正确;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动能与物体分子做热运动时的动能不同,显然,选项D错误. 答案:C 2. 在冬季,装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软木塞受潮膨胀 B.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 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解析:冬季气温较低,瓶中的气体V不变,因T减小而使p减小,这样瓶外的大气压力将瓶塞向下推使瓶塞塞紧,所以拔起来就感到很吃力,故D正确. 答案:D 3.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引力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是( ) A. a点 B. b点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2、3、5、6、8、10、11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1、4、7、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能做曲线运动也能做直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是做曲线运动 C .物体做曲线运动,沿垂直速度方向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D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解析: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否共线,只要两者不共线,无论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做曲线运动,若两者共线,做直线运动,则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方向,沿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大小可知,C 正确;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则选项D 错误. 答案:AC 2. [2014·湖南嘉禾一中高三摸底]民族运动会上有一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跑的马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跑的速度为v 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 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 .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 A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dv 2 v 1 B .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C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d v 2 D .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 v 21-v 2 2 解析:设运动员放箭的位置处离目标的距离为x ,运动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击中目标,射箭方向必须垂直于跑道,同时合速度必须指向目标,运动员合速度与分速度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则射击时间t =d v 2,在射击时间内马沿跑道的位移s 1=v 1t = v 1d v 2 ,故放箭位置距目标的距离:x =d 2 +s 2 =d v 21+v 2 2 v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