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四编文学作品

1、简要说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答:区别: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根据文学生产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学产品的类型作出的划分。主义是具体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联系:主义是型文学在近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前者分别成为后者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同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1、现实型——再现现实;理想型——表现情感;象征型——寄寓某种意蕴。2、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而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突出意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答:1、主观性;2、假定性。

4、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2、极力推崇想象与幻想;3、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强调从生活的瞬息变幻、精神的动荡以及富于特征性的各种奇特现象中提示美。

5、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写作,是首要原则;

2、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

3、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并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

4、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

6、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2、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3、在艺术整体上强调主观性;4、语言上注重音乐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和从中显示出的神秘性。

7、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2、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3、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8、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9、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报告文学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事件;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抒写真实的感受。

10、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11、什么是诗,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征: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1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特征是: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地环境描写。

13、什么是散文,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题材。特征:1、题材的广泛多样;2、结构自由灵活;3、抒写真实感受。

14、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特征:1、及时性;2、纪实性;3、文学性。

15、什么是戏剧,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特征:1、浓缩地反

映现实生活;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6、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在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答:1、从文学史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文学史常以文学体裁替代文学史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体裁的替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历史面貌;

2、人文学史分期的意义上而言,文学体裁的时代性使其具有了重要的文学史的分期价值,文学体裁使文学史显得相对明晰,具有简化文学史的功能,它增加了文学史的可理解性,并为文学史分期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17、文学产品的文本层次有哪些

答:由表及里,分言、意、象三次;1、文学言语层面;2、文学形象层面;3、文学意蕴层面。

18、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1、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外指功能;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19、审美意象与一般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答:意象有四种:心理、内心、泛化、观念意象及其高级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特征:1、本质特征——哲理性;2、表现特征——象征性;3、形象特征——荒诞性;4、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5、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

20、文学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答:1、特征性;2、艺术魅力。

21、文学意蕴层面是由哪些相关层面构成的

答:1、历史内容层;2、哲学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

22、什么是“特征化”

答:1、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它指的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2、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就是特征化;3、文学典型是“特征化”的最佳结果。

23、什么是“合情合理”

答:1、合情,是指文学意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2、合理,指的是文学意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这个“理”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指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3、所谓合情合理就是文学意象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体现。

24、叙事的构成有哪些相关侧面

答:三方面的涵义: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1、内容是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的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2、叙述话语是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3、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25、叙事内容包括哪些相关侧面

答:1、叙事内容;2、大致由故事、结构和行动构成。

26、情节与事件间的关系如何

答:联系:情节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事件是构成情节的必要条件;区别:1、一个事件是一个叙述单位,它具有有偶然性、单一性;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但并不是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的情节。

27、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答:先将故事分解成为较小的叙述单位;按行动逻辑找出基本的行动序列,即“可能—现实—结果”三段式序列,然后找出不同序列之间的复合关系。

28、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答:节奏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行式。

29、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答:叙述角度即视角。由于视角不同,读者所

处的地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也不同。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

30、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1、抒情偏重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重于再现客观世界;2、抒情偏重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则偏重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31、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试举例说明。

答:1、比喻与象征;2、倒装与歧义;3、夸张和对比;4、借代和用典。

32、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1、作品中的景不是原本的自然之景,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2、作品之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情感过程;3、作者写景,意在言情,表达独特而微妙的感受,化景物为情思。

33、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答: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一方面把“自己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须遵循客观规律。

34、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所以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其他形式因素的影响。2、创作个性是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它只有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结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组成部分。

35、试述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答: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

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

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

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因此,日常个性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

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

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36、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在文学活动中,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

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

点,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

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

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

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能引起读者持久

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包含三个要点:1、创作个

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和语言

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37、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答:文体可理解为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

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

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

畴和体现。

38、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1、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2、

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3、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

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

响和制约。

39、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答:1、地域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2、与社会环

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3、

在当代文学交流日益频繁,而且受到全球化浪潮冲

击的今天,文学地域风格在不少作家那里却并未淡

化,这正是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的一个表征。

考研题目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 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文学理论试题

第一编 模拟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2、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_、沟通 和_____________。 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寓意性、___________和朦胧性。 6、戏剧结构的组织一般是非常严密的,这种严密的结构主要呈现为三种方式,包括开放式 结构、锁闭式结构和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主要有形象性、__________、音乐性和__________。 8、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将文学作品区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字音层、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被再现的客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它是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 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2、文学的惟一源泉是社会生活,所以艺术家一般说来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文章形象。() 4、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论家是康德。() 5、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一般只包括语音层面和修辞层面。() 6、在叙事学中,叙述内容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叙事聚焦、叙事方式等。() 7、蒙太奇是影视的思维原则和结构手段。() 8、中国古典诗学将诗歌本文区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 9、普列汉诺夫明确将“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作为社会结构的“五项式”之一。() 10、文学形象是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是文学的“核心层面”。()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艺术真实 2、典型 3、意境 4、陌生化 5、文学主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2、戏剧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3、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特点是什么? 2、举例谈谈你对叙事主体的理解。

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 3.6×103×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 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2 × 23=(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103=(10 ×· · · · · ×10) ×(10×10 ×10)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 m· a n(当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m+n(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文学理论教程A__B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a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3.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__ 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1.②④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2.①②③⑤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3.①②④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4.①②③⑤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5.①②③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三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间追求使用阻挠性的言语;2、从具体操作意义上说,第三编文学创造 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语境中,其1、“艺术生产”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 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如何?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答: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 答:整体性、审美性和体验性。 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5、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 判>导言》中又称之为“艺术生产;2、文学创造作为一 创造的现实客体? 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答:1、认识论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创造客观的社会生表现:A、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 活虽然是整体性的和具有审美性的,但是,这种特殊生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B、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 活当它还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相对的独 的现实客体;2、审美心理的意义上,在文学创造中,立性。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答:1、文学创造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活答:不能;1、总体意义上,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具体 动的特点是提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的社会人,他不仅要处于具体的文学创造活动中,他还 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 必须是一个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从审美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主体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 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创造是对世界的审美掌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 握,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 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2、文学创造活动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7、文学创造材料的来源及其特征是什么? 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 答:来源:客观的社会生活。特征:1、精神性;2、心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宗教活动却是建立在对世界 理性;3、实践性和存储的积累性。 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8、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接受或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 答: 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

幂的运算 优秀教案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正确熟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与整式加法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与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下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①a3+a3=?②a3+a5=? (2)①进行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不能继续进行运算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以题的形式开始,结合问题,从而复习整式加减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等内容,为

(3)a n表示什么意思?可写成什么形式? 如果将上面的“+”符号变成“×” ①a3×a3=?①a3×a5=? 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生活和其它领域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根据题意得:108×103=? 要丈量一块长方形地块的长是56米,宽是54米,求长方形地块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56×54=?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二、导入与创设情景 做一做: 计算:102×10=____ 103×105=____ 22×23=___ 观察试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并观察条件与结论中的指数与底数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同学们展开讨论) 例如:102×10=10×10×10=103 2个10 1个10 通过同学们亲自操作我们会发现,算式的底数相同,其结果的底数仍然是这个底数,而结果的指数则是两个因数(幂)的指数之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这一规律,请计算一下的算式: a2·a3=____ a3·a5=_____ a5·a6=_____ 例如:a2·a3=a·a·a·a·a =a5 2个a 3个a 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提出质疑,使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是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简便的方法进行求解和表示。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和特殊情况的运算,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结果,为强调同底数幂这一条件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作准备。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一章 一、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革命,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为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文学活动发生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二、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即列宁,他提出文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①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③要努力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④只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愿意写的一切”。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①列宁认为艺术典型的首要特征在于反 映社会生活的本质。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①列宁尖锐地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观点”,发表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②在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列宁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③列宁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学理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一、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1、①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②人民群众给予文艺家以精神的哺育。人民群众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这种历史地位就决定了他们的立场、态度,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趋向。不间断的劳动、斗争和创造也铸造和培养了他们种种优美的品质和丰富的智慧。 ④因此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精神的哺育,使人民群众的立场、态度成为自己的立场、态度,。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造的丰厚土壤好和源头活水,人民是检验文艺作品的最终仲裁者。 ②坚持文艺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

幂的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mnmn aaa2a.+.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会逆用公式= 3.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 4.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乘方的法则熟悉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5.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6.使学生通过探索,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而得的; 7.让学生通过类比,对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在应用时进行选择和区别; 8.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注意运算顺序. 教程方法: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感受法则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填空. 122222aaa=,( )( ) ··…·()××××=m个2指出各部分名 称.)(

2.应用题计算. 51110千克煤所产生的热)(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量.那么 51l03279×(米/秒,求卫星绕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30秒走过的路程?新课教学一.探索,概括53212,=×( ).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6733=(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35( )2221,( )×)=×=(( )34( )5525,( )=×=( )(×)34( )aa3a.=×= ( )(( ))mn43ana34m2anam的结果分别换成字母为正整数和和.如果把)(×,你能写出.中指数吗?你写的是否正确? mnmn+manaa为正整数)即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举例及应用 11计算:.例 343353aaa11010a2a )×(·(())··三.拓展延伸(公式的逆用) mnmnmnmn++aamanaaa为正整数.,可得(=由) .=mmmn+aa8a23==例已知,则=,( )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对同底数是如何理解的?在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中,应注意什么?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知道运算依据. 2.“同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不是同底数时,首先要化成同底数. 【二】.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口述幂的乘法法则. 二.计算观察: 试一试: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3233()2?2??(22)1 ())23222(33?3?)?3?(32 ())34333(3aaaaa(?)?a3 )( 问题:上述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对这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四要素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填空 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三、思考题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填空 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思考题 1、简述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 3、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填空 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改

名词解释 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八、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需要而设计的,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九、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十、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他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十一、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 十二、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首先,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其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其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十三、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 十四、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系统。十五、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 十六、为什么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十七、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十八、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十九、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二十、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二十一、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五、简答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 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 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 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 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 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3什么是话语? 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 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 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 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 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幂的运算的重难点解析

幂的运算的重难点解析 幂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类型,运算时幂的运算总是转化成指数的运算。如果把运算中加减看作第一级运算;乘除看作第二级运算;乘方看作第三级运算;那么幂的运算 降一级 指数的运算,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降一级 指数的加减法 ,幂的乘方降一级 指数的乘法 ,掌握了这一规律,各条运算性质就容易记忆,且不会相互混淆. 幂幂的运算中的方法与技巧 类型 一:熟练使用 公式,正确进 行各种计算 注意:运算时首先确定所含运算类型,理清运算顺序,用准运算法则 (1)(-5)5×(-5)3 (2)x m-1 · x m+1 (3)-x 2 ·x 3 (4) 7×73×72 (5)4)(p p -?- (6)4 3)10( (7) -(2a 2)3 (8) (-43 2 ) a (9) 4 3 32??????????? ?? (10)[(x 2)3]7 ; (11)412÷43 (12)(-21)4÷(-2 1 )2(次数较低的幂要算出最后结果) (13)(-3a )5÷(-3a ) (14)(-xy )7÷(-xy )2 (利用积的乘方化到最后) (15)3 2m +1 ÷3m -1 (16)643)2()2()2(b a b a b a -÷-?- 类型二:逆用公式进行计算 逆向公式①n m n m a a a ?=+ ②n m n m a a a ÷=- ③()() m n n m mn a a a == 例1.已知2m =4,2n =16.求①2m+n 的值.②2m-n 的值.③m 32的值.④n m +32 的值 解析:①已知2m =4,2n =16.而求2m+n 的值,?运用公式a m+n =a m ·a n 可以把.2m+n 转化为2m ·2n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4.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5.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6.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简答题 第三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三编文学创造 1、“艺术生产”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如何? 答: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又称之为“艺术生产;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A、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B、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1、文学创造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提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创造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2、文学创造活动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宗教活动却是建立在对世界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文学言语是创造性的语言,原因:1、文学言语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常通过语言学用语的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的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房间追求使用阻挠性的言语;2、从具体操作意义上说,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整体性、审美性和体验性。 5、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答:1、认识论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创造客观的社会生活虽然是整体性的和具有审美性的,但是,这种特殊生活当它还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2、审美心理的意义上,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 答:不能;1、总体意义上,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具体的社会人,他不仅要处于具体的文学创造活动中,他还必须是一个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从审美主体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7、文学创造材料的来源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来源:客观的社会生活。特征:1、精神性;2、心理性;3、实践性和存储的积累性。 8、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内容,进行主体性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 9、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3、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物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有事物,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