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软基换填处理方案

路基软基换填处理方案

路基软基换填处理方案
路基软基换填处理方案

路基软基换填处理方案

一、概述

沿线软土路基部分仍需作换填处理,换填好土或换填片石。路基软土处理施工严格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二、施工安排

本标段路基施工时,应先挖除表面人工填土及淤泥后,请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会审,确定换填宽度及深度等施工措施。

三、块石挤淤施工技术措施

块石挤淤的施工,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块石,120匹马力推土机推块石,从路中心成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渐次向两侧对称地抛填至全场,使软土向两侧挤出。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抛,并在低侧边部多抛填,使低侧边部约有 2m的平台顶面,待片石抛出软土层或抛出水面后,应采用较小的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压路机压实,挤出的淤泥如果露面,应挖除并外弃。

抛石石料的重量级配10~300公斤,其中小于10公斤的块石含量不超过15%,大于300公斤的块石重量不超过5%,在水中抛筑的石料中不宜有粘土,抛石体露出水面后,抛填的块石中因施工需要必须掺入其它材料时,采用掺入山皮土,本标段抛石体泥砂含量应小于10%。

抛石挤淤施工后,每150m进行一次钻孔取样,用常规试验分析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每隔200m进行横断面物探,划分不同土层的界面。

四、软基填碎石层的施工顺序

验收合格的下层→施工放样→换填好土或片石→检验调平整型→稳压→找补整型→碾压→养生。

五、软基填碎石层的施工技术措施

换填的碎石必须是坚硬的块碎石,在挖除淤泥等软土层,层厚50cm,填筑碎石,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在每层片石碾压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行上一层的填筑。

好土填筑过程中不得有翻浆、弹簧起波、波浪积水等现象。雨季施工时,应作为路面排水,尽量做到雨前将摊铺的片石压实完毕。

机铺或人铺按设计厚度×压实系数的松铺厚度,反复检测虚铺厚高程及横断面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压实系数:人工:1.25~1.30;机械:1.20~1.25;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开始上碾稳压一般应用轻碾,视土层厚而定;稳压两遍后,即时检测,找补,同时如发现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土挖出,分别掺入适量的碎石或砂,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粗砂或碎石覆盖处理;碾压中局部有“软弹”、“翻浆”现象,应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晒干,或换含水量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后再行碾压。

六、软基过程中的排水措施

软基处理过程必定产生地下水,因此,在软基换填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好排水沟及集水井,临时排水沟30×30cm,集水井80×80×100cm,备有多台潜水泵,设置专人负责抽排水,使地下水保持在换填后块石层下。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终完整版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 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JTJ033-95);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本标段施工现状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沿线苏哇龙乡右侧建设,道路左侧上方紧挨村民灌溉农田,下方路基普遍发育浅层软土透水性差,由于长期侵泡软土地基偏多,设计采用换填处治,厚度换填米,换填材料选用透水性材料。 二、施工方案: 本路段软土地基换填须挖除的软土为灰黑色软塑状粘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挖换填处理方案,施工时采用挖掘机挖除换填范围内的软土,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场堆放,清除完毕后分层回填砂砾米,回填分层压实。 1、施工准备 (3)软基换填施工工艺 软基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4 处治方案报指挥部、总监办批准。 (6)准确放出清软土平面范围,填写开工报告,并申请开工。 2、原地面复测 根据指挥部、总监办的要求,进行原地面复测。 3、挖除软土 挖除软土前,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系统,在换填范围内两侧挖两条纵向排水沟,保证基底范围内不积水。 (1)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规定。 (2)采用挖机向前掘除,自卸汽车运出,并将废土运走。 (3)挖除务必彻底,清理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收方。 (4)软土在弃土场的堆弃应合理布置,完工后弃土堆须平整及绿化,并在周围适当防护,以防水土流失。 4、分层回填 1.换填时,应完全清除软土。 2. 回填前基坑内不应有积水。 3.回填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或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 ,压实厚度不大于27cm ,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以满足路基填土压实标准为准。 分层回填施工工艺框图 测量放样

浅谈铁路工程路基软基处理CFG桩施工要点

浅谈铁路工程路基软基处理CFG桩施工要点 本文结合铁路工程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论述了cfg 桩在软基处理中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铁路;软基处理;施工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fg pile i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railway;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1 工程概况及地质特征 本铁路项目正线设计为双线客运专线铁路,设计速度250km/h,线路总长31km,为平原区,全线松软、浸水地段多,全部为填方路堤,其中dk33+356~dk34+152基底处理采用cfg桩加固。 2. cfg桩施工要求 2.1工艺要求 cfg桩施工采用长螺旋钻进成孔芯管内泵送混合料成桩工艺。桩体质量检验应在成桩28天后进行,cfg桩施工质量采用无损检测进行检验,加固效果检测采用载荷试验检验。 2.2材料要求 混合料由水、水泥、粉煤灰、碎石、河砂组成,桩体强度25mpa。 水泥标号选用p.o42.5,粉煤灰的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百分比)不大于45%,等级选用ⅲ级粉煤灰。碎石选用5~20mm连续级配碎石,河沙选用表观密度2630kg/m3,细度模数为2.5. 3.1施工方案

软基换填专项方案

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 软 基 换 填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A合同段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JTJ033-95);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本标段施工现状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5、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根据勘察现场路基沿线其软基分部为,K711+230-K711+280、K711+935-K712+010、K712+145-K712+180、 K712+415-K712+440、K713+034.8-K713+065、K713+080-K713+140、K714+335-K714+465、K715+135-K715+170、 K719+460-K719+600、K724+940-K725+055段为路基沉陷段,K721+852-K721+872、K725+5858-K725+690段为路基缺口段,经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考察现场后对图纸进行会审,并对以上软基段采取挖探坑观察,观察中发现淤泥厚度在1.5m深左右,经会审确认以上软基段需清淤换填。 三、施工准备 3.1施工准备 1、控制网复测、加密工作已经完成,软基换填段原地面测量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2、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 3、施工所用材料都已取样并检测合格,可用于换填施工。 4、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已到位,对作业人员的培训、交底工作已经完成。 5、取料场已选定,行车路线保障行驶。 6、挖除不良土统一弃运至弃土场。 7、软基厚度及工程性质受地下水影响显著,旱季与雨季反差明显,雨季土层含水量偏高、工程性质显著恶化,软弱土层厚度明显加深。为避免地下水的不利影响,软基的处治,应选择在旱季施工,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在有利于顺利施工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量增加。 3.2技术准备 1、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本试验路段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土工试验成果审查,并进行现场核对,开工前对路基试验段工程的施工工艺要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及频率等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2、相关技术人员应熟悉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了解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技术规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填方穿越水田地段较多,为高液限非适用性材料软基;亦有经过水塘地段,为淤泥软基。软土地基主要位于沟谷内或水塘,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非适用性材料、淤泥。根据设计本标段共需处理软土423211m3。根据设计要求,非适用性材料软基和淤泥层必须挖除后,选择最佳的机械设备组合清运淤泥、排干积水,再从基底按要求换填适合路基填筑的材料。 根据设计,本施工段落有一段软基换填,软基处理长度为40m,平均宽度为8.3m,平均深度为2.8m,本项目部将在进行轻型触探试验后确定最终换填范围和深度。 二、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⑴、《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⑶、《公路施工手册》 ⑷、设计图纸 ⑸、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指南》 ⑹、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2、编制原则 ⑴、认真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本合同段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

⑵、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⑶、认真、充分研究施工环境,妥善解决施工生产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应用新技术,制定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 ⑷、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与总体施工部署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⑸、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力求均衡生产; ⑹、实施项目法管理,应用动态网络控制技术,实施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优化配置施工所需各项资源,做到统筹安排,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 ⑺、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三、施工准备 (一)准备工作 1、组建施工作业队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任务,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促使工程运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深沟,主排水沟深约1.5米、次排 水沟深于1.2米,并在路线一侧红线外挖一条排水沟将水排出路基以外,降低软基路段纵横路基地下水位和排走地面积水,对软基地段进行晾晒;在路基另侧修建纵向施工便道,淤泥挖除时运输车从施工便道行驶,淤泥层挖除后将便道一并挖除。 3、路基清表完成,施工范围内无通信电览、电线、房屋拆迁等障碍物。 换填透水材料拟采用本标段符合填筑要求的挖方。

软基换填处理施工方案

软基换填处理施工方案

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A标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工程《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包括《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投标文件》);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工程指挥部有关指示函。

二、工程概况 海南省中线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屯昌段)A标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57+400终点桩号为K65+600,全长8.2公里;沿线分布大小,深浅不等的水田、水塘、湿池,其表层为厚度不等的淤泥。其土层处于饱和、流塑状态;强度低,对路基的稳定及整体刚度存在着不利的因素。依设计文件,对于水田和湿地淤泥的路段,采取清除腐殖土或淤泥,回填碎石土及水泥搅拌桩+砂砾垫层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主要工程量如下:挖淤泥16.2万m3,换填碎石土16.2 m3及砂砾垫层0.31万m3,粉喷桩21348m。具体工程数量见下表: 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三、施工方案 (一)换填碎石土方案 1、施工准备 ①施工便道 在软基处理前,先进行施工便道的准备,以便非适用性材料的外运和回填材料的内运。 ②弃土场 弃土场位于K57+800右侧、K60+700右侧700米处及K63+000

浅谈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处理 马金虎

浅谈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处理马金虎 发表时间:2018-02-28T10:09:43.4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马金虎 [导读] 摘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问题一直是国内公路建设中一项难点,由于软基处理的不妥当,导致公路地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造成各地出现了诸多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丰宁满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河北承德 068350 摘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问题一直是国内公路建设中一项难点,由于软基处理的不妥当,导致公路地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造成各地出现了诸多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软基处理作为当前公路路基建设中主要技术之一,在选用软基处理技术方法上,需切实与施工环境及现场地质条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全面提升了公路工程的质量,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成本的投资。本文以软土处理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处理 前言: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发展也呈迅猛状态,其施工工艺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完善,其中的重点项目即是研究软基,一旦没有合理处理好,则公路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其中软土地基有好几种施工方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案。要想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不管选择哪种施工工艺,我们都必须得对公路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我们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施工工艺。 1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特点 1.1 含水率高 在软土地基附近经常会有一些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因此区域内和和会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另外,在一些施工场地中全年高降水量也会导致地基内的含水率过高,在这些区域内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时,便时常会受到软土地基问题困扰。 1.2 孔隙比大 在分析软土地基的性质时经常可发现软土地基土质十分松散,土粒间也经常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间隔空隙,因而无论是何种软土地基环境,基本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孔隙比情况。 1.3 压缩性强 考虑到软土地基自身承载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遭受外力冲击影响空隙便会明显减小,同时其中所涵括的水分也会被挤出,地基体积自然也就会随之减小,针对这一情况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未预先做出适当的防范措施便会造成严重的意外安全事故。 1.4 透水性差 绝大多数的软土地基情况均是因有着较高的含水率所导致的,相应的地基本身对自然降水的吸收性便会降低,长此以和则会在公路表面出现积水情况,路面沥青便会受到长时间浸泡从而出现病害问题。 2 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处理措施 2.1 回填土软基处理技术分析 当前在公路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中,为了能够长久保持工程设计预期的效果,需要使用回填土软基处理技术。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回填土软基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做好详细了解,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将软土路基中的软土充分开挖出,在实施分层回填施工前,采取换填或是晾晒的方式进行;其二,为了促使整条公路路基路面的平整,施工中需投入使用装载机;在进行压实震动操作中,严格遵照路基平整度设计需求对压实震动次数进行有效掌控,确保回填土软基处理技术应用的效果;其三,施工材料的具体要求需在设计图纸得以体现出来,确保公路路基工程结构强度达到预期的标准,可以选用粗砂和碎石来投入使用。 2.2 堆载预压法 这种方法是在上部荷载作用以前,通过荷载的施加来预压天然地基,同时对于软土当中所存在的水还应该选用合理的方法来加速将其排出,从而减小土体孔隙,使其能够逐渐的固结,进而就能够将施工结束后的沉降降低和软土地基承载力提升。这种方法还具有造价低廉以及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当前公路软基处理当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另外,堆载预压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超载以及等载预压法,而超载预压法是软基处理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主要就是按照排水固结的原理,将大于设计的荷载在地基上进行相对应的堆积,从而缓慢的排除软土内孔当中的水分,使得逐渐的固结,不断增加有效应力,在压密变形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将地基的承载力显著提升,同时将地基施工完成以后的沉降显著降低。这种方法对于较大厚度的饱和软土地基比较适用,但是不太适用于较大厚度的泥炭层。 2.3 加筋法 这种方法是在软弱地基中加入条带、成片纤维织物或网格片等强度较大的抗拉材料,构成了土~筋材的复合体,当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体变引起筋材与其周围土之间产生相当位移趋势,但两种材料的界面上有摩擦阻力和咬合力,等效于给土体施加一个侧压力增量,依靠它们限制土的侧移,改善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土的强度和承载力的方法。常用加筋方法有:土钉、加筋土挡墙、锚定板和土工合成材料等。 2.4 表层排水处理技术分析 为了保障公路软基填土结构的坚实度,路基设计人员可以将表层排水处理技术进行选用。在具体设计中,将具有稳定结构效果的添加剂加入到表层粘性土壤内,增加填土结构坚实稳定度。为了将地基局部沉降变位及侧向程度解决,可借助较强抗拉性能及抗剪敷垫材料,通过这样的处理技术方式,既可以把公路地基结构自身的支撑能力有效增强,同时机械设备通行过程中,公路路基路面结构位置处的软土地基便可以提升其承受力。填土载荷宽度以及地基表层强度具体情况需要路基设计人员提前做好参数设计工作,这样有利于所选择选用的敷垫材料性能切实满足施工实际需求。 2.5 粉喷桩处理法 这种方法属于一种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方式,深层搅拌法在软基处理当中是一种相对比较有效且常用的形式。粉喷桩处理法利用搅拌机将地基的软土同胶结材料搅拌成柱桩柱体,它具有相对比较好的水稳定性,同时强度也较好,并且与四周软土之间能够组合成为复合地基,这样就能够将地基沉淀降低、地基变形模量增大以及承载能力提升。粉喷桩处理法具有施工过程工期短、污染小、影响相邻建筑物

软土路基换填施工方案

贵定县河滨路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贵定县河滨道路工程(黔南幼专段)是贵定县黔南幼专基础设施之一,是贵定县黔南幼专校外路网的组成部分。该段线路起点接金南二道起点,终点接幼专东侧老桥,道路总长459m,路宽24m。 根据设计施工图,该全段路路基为软基且换填深度为1.6米,采取毛石换填处理该软基。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技术方案主要依据《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 三、施工准备情况 (一)现软基路基施工机械设备已满足施工要求,具体施工机械见下表: 表1 路基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注:其他小型设备均以到场 (二)路基施工人员配备表 此分项工程所需人员已到位,现安全、技术、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已到场,具体见下表: 表2 路基施工人员配备表

四、施工方案及技术方案 本段路基施工2016年5月份进行完成。施工前先对稻田进行排水处理,排水采用排水沟引流的方法,将稻田中的水排至路基施工范围外。 (一)清淤 稻田排水完成后,测量原地面高程,处理面积。 清淤前先用挖掘机将稻田中的淤泥翻晒后挖除,并运至指定位置。清淤完成后,测量清淤后的基底标高,确定清淤方量。 (二)换填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时,应预留30~50cm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 编制换填软基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收集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 施工前应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 2.测量放样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放出软基处理地段各特征点(起点、终点桩号,两侧宽度),并复核处理面积与原地表标高。画好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软土路基稳固剂表层处理施工工艺 软土路基表层排水施工工艺 表层排水法是软土路基表层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所开挖沟槽或盲沟及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等材料排除地表水,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的作用。 适用范围 (1)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2)可作为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地基排水固结之用,也可作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等地表渗水处理用;可作为施工中的临时地表临时固结措施,也可用于永久建筑物的地基加固、防渗处理。 工艺原理 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原理作用 路基基底一旦遇水浸泡,基底土将软化,引起新的沉降变形。地表排水固结是通过开挖排水沟排除地表中的水,使其固结,提高地表达到承重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工艺流程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1。 砂(碎石)垫层施工工艺 不合格 不合格 图1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地基上填筑砂(碎石)垫层是常用的一种工艺。它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基础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 适用范围 (1)一般适用于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 (2)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 (3)软土层不很厚,或虽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 (4)当地有砂可取,运距不远。 (5)有较长的工后固结沉降时间。 工艺原理 砂(碎石)垫层就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为基础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在路基荷载作用下将软基中的固结水通过砂层排入路基边沟。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虽无显著影响,但可加速沉降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工艺流程Array 图1 砂砾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涵洞软基换填方案复习过程

南昌市昌西大道工程 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案(K2+000~K2+300、K2+730~K2+840段)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市昌西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项目简介 (2) 2.软基处理简介 (2) 3.地质勘查相关资料 (5) 3.1水文 (5) 二.软基处理方案 (8) 1.方案一:片石换填 (8) 2.方案二:CFG桩 (8) 3.原施工图设计方案 (9) 4.经济对比分析 (10) 5.方案对比表 (11) 三.施工人员、机械配备 (12) 四.施工方案 (12) 1.施工工艺流程 (12) 2.清淤 (13) 3.换填 (14) (1).施工准备 (14) (2).测量放样 (14) (3).基底清理 (14) (4).基坑检查 (14) (5).换填材料选择 (15) (6).铺摊作业 (15) (7).分层压实 (15) 五.质量保证措施 (16) 六.安全保证措施 (16) 七.环境保护措施 (17)

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K2+000~K2+300、K2+730~K2+840段)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南昌市昌西大道工程,南起祥云大道,与现状320国道对接,北至白玉兰路,与现状昌西大道对接,为城市主干道,路线全长约7.76公里。线路K5+100~K6+125前湖快速立交部分共1.025公里已纳入前湖快速路工程,剩余6.735公里由本公司施工。 工程终点 昌西大道工程位置 项目部 工程起点 图1.1-1:线路平面位置图 2.软基处理简介 昌西大道工程K2+000~K2+300段、K2+730~K2+840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该两段路基均为填砂路基。路基平面、纵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

文昌市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一 期) 文桥路市政工程项目 软基换填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单位:海南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2015年12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 、工程概况 3 四 、换填碎石施工方案 五、工期保证措施 六、质量保证措施 七、安全保证措施 八、雨季的施工保证措施 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十、废物和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十二、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十三、工艺流程

软基换填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文昌市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一期)文桥路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合同。 1.2文昌市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一期)文桥路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图纸。 1.3文昌市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一期)文桥路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场地和周边场地。 1.4国家现行建筑法规和海南省颁发的地方性有关市政工程的政策、法规和文件。 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CJJ 1-2008)。 二、编制原则 1、全面响应业主文件 认真阅读和领会承包合同,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完成本项目的施工。 2、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合理配臵资源,突出重点工程施工,确保工程工期。 3、确保工程与环境安全 充分认识石屏地区地质特点、气候特征,采用科学的工法、工艺,确保施工与环境安全。 4、确保质量

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保证,坚持“质量第一,全面创优”的目标,完善质保体系,对施工过程严格控制,精心组织,使工程实体质量符合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标准、规定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5、加强投入,勇于技术创新 在认真求实做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试验工作,研究推广新技术,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6、以人为本,注重环保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文明施工,爱护环境,主动做好各方协调,减少施工干扰;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确保职工安全、健康。 7、标准化管理,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8、注重民族团结,加强信息管理 积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其生活习俗;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部信息通道畅通。 三、工程概况

经三路-软基处理-片石换填施工方案

南平市武夷新区新岭片区市政道路经三路工程K1+010-K1+600段片石换填、抛石挤淤施工方案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0 第一节编制依据 0 第二节编制原则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一节工程简介 (2) 第二节主要工程量 (2)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 第一节组织机构计划 (3) 第二节资源配备计划 (3) 第四章施工总体方案 (4) 第一节施工准备 (4) 第二节施工方法 (4) 第三节检测、质量检验标准 (6)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7)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8) 第七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

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市政道路工程--经三路设计施工图》 二、现场踏勘及沿线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三、采用的施工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发挥技术优势,全面执行公司质量管理方针。 二、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 三、合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四、坚持质量第一,全面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成果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 五、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 六、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 七、遵循有关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 八、严格遵守国家及福建省有关消防要求,做好消防工作。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砂砾试验段施工总结 (K260+380~K260+395) 一、试验段概况 我项目部在K260+380~K260+395段进行了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该位置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段作为本标段的试验段,该试验段长15延米。该试验段按照《关于K260+350~K260+536段软基换填料变更会议会议纪要》要求及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换填砂砾施工工艺,该段软基换填平均处理宽度55.7m ,平均处理深度1.5m 。 该试验段路基处于山间洼地,地形较低起伏不大,多为荒地。表层为耕植土,依次往下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土,地下常水位位于原地面以下约50cm 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内软基分布基本均匀。该试验段具体工程数量表如下表1: 表1 软基换填试验段工程数量表 二、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及工艺 1、施工流程 排水处理→原地面标高联测→清除软土→清除软土后地面标高联测→回填砂砾→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沉降差→压实整平→检查验收→进入下一层施工。 此项工程于2015年4月20日开始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已对原地面进行了三方联测,基坑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换填底标高后,对基坑底面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排水处理,然后回填30cm 左右(松铺厚度)砂砾,2015年4月25日进行了碾压,压路机碾压遍数组合为:静压1遍(1.5km/h );弱振2遍(2km/h );强振6遍(4km/h );静压1遍(1.5km/h )收光; 序号 起讫桩号 主要尺寸及说明 挖除软土 (m3) 回填砂砾 (m3) 备注 1 K260+380~K260+395 长度15m ,处理宽度 55.7m ,深度1.5m 1254 1254

浅谈路基软基处理

浅谈路基软基处理 发表时间:2016-10-27T17:05:07.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2期作者:闵显明 [导读] 摘要:这里我简单将软基处理的各种方法、使用类型及施工工艺和大家简单的交流。 青海第三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810008 摘要:这里我简单将软基处理的各种方法、使用类型及施工工艺和大家简单的交流。 关键词:特点;处理方法 软基一般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明显的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渗透性小、不均匀性的特点。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一、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是通过所开挖沟槽或盲沟及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等材料排除地表水,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一)适用范围: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二)原理:路基基底一旦遇水浸泡,基底土将软化,引起新的沉降变形。地表排水固结是通过开挖排水沟排除地表中的水,使其固结,提高地表达到承重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测量放样工作,确定纵、横向盲沟开挖线,施工前应认真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2、沟槽开挖:按照设计要求放样沟槽开挖线,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软土需运出施工场地。开挖深度需开挖至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层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沟底处理:开挖至基底以后,对于处在土层上的沟底,设置砂浆隔水层,或在凹槽基底铺设防水土工膜。 4、回填透水材料。设置反滤层、排水管。 二、砂砾垫层法 砂砾垫层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基础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 (一)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软土层不很厚,或虽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有较长的工后固结沉降时间。 (二)施工工艺:首先进行施工放样,标出软基范围,根据放样范围,开挖软土地基,待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处理(夯实地基),然后回填砂砾并夯实。 三、换填法 通过挖除软土,换填砂砾、碎石、碎石土、砂性土,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满足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需要。 适用范围:开挖换填是针对局部存在软土及松软土,其厚度一般不超过4m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市政工程、工业民用建筑基础和场坪的地基换填处理。 四、砂(碎石)桩 砂(碎石)桩是用振动、冲击或打入套管或利用振冲成孔等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然后向孔中填入中、粗砂,再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反插或振冲器的振动对填入料进行夯实形成密实桩体从而对地基进行挤密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挤密桩与原地基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同时碎石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加速地基固结,提高土的抗剪强度。 (一)适用范围:浅层处理砂土类土,非饱和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人工填土。深层处理以上土质,对饱和粘性土应慎重。深层处理各种土质,对饱和软粘土应慎重。深层处理各种砂土类土及部分粘性土。 (二)原理作用:对松散砂土。砂(碎石)桩主要起挤密、置换作用。在沉管法或干振法中,在成桩过程中桩管的振动作用使砂土层液化,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同时桩管的打(插)入,使周围的土层被挤(振)密。对粘性土。砂(碎石)桩主要起置换和排水作用。在沉管法或干振法中,因为桩管的沉入破坏了黏性土原始的微观结构,加上砂(碎石)填料的挤入,改善了黏性土的排水结构,同时对黏性土亦进行了部分置换,因而改善了地基的特性。 (三)施工工艺:首先清理整平施工场地,进行桩位放样。然后桩机就位,校正桩管垂直度应≤1.5%;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设置二次投料口;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启动振动锤,将桩管下到设计深度。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停止振动,立即向管内装入规定数量(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的碎石。振动拔管,拔管前先振动1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控制拔管速度,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拔出。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最后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移动桩架至另一孔位,重复以上操作。 五、强夯法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力加固地基的新方法。 (一)适用范围:强夯的适用范围很广,适用的土质有:各种素填土、杂填土(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粘土、黄土、湿陷性黄土等。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需要考虑其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在城市施工时还要考虑对噪音的控制问题。 (二)施工工艺:首先进行桩位放样,先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两侧纵向控制桩,再根据试验确定的夯点间距用钢尺放出每个点位,并用石灰做出明显标记。然后将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点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夯坑内及周围地面高程,当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要及时将坑底整平。每夯击一次,将场地平整,同时测量整平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样本

南主干道改扩建工程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2月

南干道软基换填施工方案 南干道既有道路两侧的土层, 为人工填筑土, 其强度较低, 工程性质较差, 于道路红线范围内未经压实的人工填筑土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为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需进行处理方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 设计采用换填砂性土, 进行分层碾压、夯实的方法对既有道路两侧的人工填筑土进行处理。换填深度为道路设计路床顶高程以下3.5m 深度, 压实度要求同路基压实度要求, 为96%。软基换填处理范围为机场路M0+000——M0+960段两侧现状车行道外侧边缘至设计的人行道外侧( 无人行道路段, 至拓宽车行道边缘) , 以及107国道机场立交的A、 B匝道范围内未经压实的人工填筑土层。换填面积约18318m2, 换填土方总量约为64113m3。 一、施工重点分析及对策 1、工程重难点分析 ( 1) 本工程工期紧: 机场路必须于 9月15日之前竣工通车, 根据工期安排以及深圳地区雨季的问题, 软基换填和路基填土工作必须最迟于5月28日之前全部完成。 ( 2) 施工条件复杂: 机场路两侧需拓宽区域内管线众多, 有高压电缆、电信光缆、军事光缆、给水管道等, 且存在多处交叉。由于红线内的管线迁改工作进展缓慢, 根据实际情况, 决定先行开始土方开挖工作, 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既有管线进行保护。各种工序的交叉作

业使情况更加复杂化。 ( 3) 换填的深度较深, 土质差: 需要进行换填处理的原人工填土, 为土石混合土层, 根据现场开挖管线探沟情况来看, 其土质松散、稳定性差, 且存在数量众多的大颗粒孤石, 地质勘查报告显示, 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为2m, 因此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地下水, 对开挖和地下管线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施工对策 ( 1)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减少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影响, 多开工作面, 合理配置人员和施工机械, 保证物资和资金的投入。现决定机场路两侧具备作业条件的区域全部开工,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24小时作业, 加快工程进度。 ( 2) 鉴于现场地下管线的现状, 考虑在现状地表至地下1m—1.5m深度范围内, 土方主要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 少量机械配合作业。待地下管线完全暴露出来以后, 采用恰当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然后开始采用机械对剩余土方进行开挖。 ( 3) 由于原人工填土层土质松散, 土石比例约为6.5: 3.5, 且软基施工紧邻现状行车道进行开挖, 因此开挖过程中除了要对大块孤石小心处理、防止损伤地下管线之外, 还要采取合理的防护方式, 对基坑边坡, 特别是靠近现状行车道一侧的边坡, 进行良好的支护, 防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垮塌, 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 影响现状行车道的正常使用。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水泵, 将基坑内的水及时排除。 二、工期及工料机配置

路基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遵义北环(檬梓桥至乐理段)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遵义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兰海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在遵义市的联络线工程,对完善区域路网、构成遵义交通枢纽,拓展遵义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加速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至关重要。 遵义北环(檬梓桥至乐理段)高速公路路线起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檬梓桥互通,与贵州省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青山至檬梓桥段相接,止于遵义县鸭溪镇乐理村下坝的乐理枢纽互通,与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遵义段相接,中间控制点:海龙、金鼎山、野里坝、七里沟、乐理。 遵义北环(檬梓桥至乐理段)高速公路第四工区桩号为K47+000~K53+780,长 6.78公里,沿途经过银江村、岩塘村、野理村。本工区软基主要分布在K47+335~K47+390、K47+550~K47+770、K47+780~K47+930和K52+550~K52+575四段。合计长度为450m,处理宽度为32~60.3m,厚度为0.5~2m。处理时先清除表层20cm耕植土,采用排水、换填石渣等措施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路基填筑。 2、特点: 本工区软基处理段路基换填处理深度较浅,工作进展快。 3、难点: 本工区特殊路基换填深度较深,车辆装载软土运输缓慢。

软基换填处理工程数量 二、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6、遵义北环(檬梓桥至乐理段)高速公路合同文件; 7、《遵义北环(檬梓桥至乐理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三、施工部署 人员配置一览表

软基换填现场施工方法

精心整理息烽县龙泉大道南段(一期)工程 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K0+000~K3+400特殊路基处理) 编制:

息烽县龙泉大道南段一期工程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K0+000~K3+400) 二0一六年四月五日 1 2 3 1 2 3、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4、加强施工工程质量管理。 第二章工程概况 龙泉大道南段工程位于息烽县境内,是贵阳市城市干道白金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施南段起点位于该县永靖镇阳郎村,途经县城,北至息烽大桥柿花

坪红绿灯与中段交接,全长7.7公里。桩号数为K0+000-K7+743.151,主要是山地地形,丘顶多险峻,K0+000至K7+743.151段主要在原210国道基础上拓宽改造,有原道路可以通行,交通运输顺畅,该路段途经息烽县城区,居民房屋密集,居民出行施工干扰较大,不能完全封闭施工,道路征地红线仅为道路使用用地。道路通过路线见下图,该大道是按照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双向6车道, 四、投入的主要管理人员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技术规范,严格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2)认真制定施工工艺,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 (3)搞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施工人员技术控制。

(4)施工方案按试验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做到具体适用,指导施工。 (5)搞好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和施工机械的配套,提高科学性和工作效率。(6)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术人员,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指导。 2 ( ( ( ( ( ( ( 3 二、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软基换填施工主要工艺如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淤泥挖运→片石回填→级配碎石回填 (一)施工准备 1、施工便道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中软基处理技术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中软基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29T15:11:31.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王江宝朱清王雁宾宋颖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十分迅速。 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十分迅速。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直接承受车辆负载,如果公路路基承载能力不够,在车辆的巨大压力下必然会造成公路损坏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提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重要条件。软土公路路基不仅具有承载能力弱,而且软土土壤随水流动性强等自身特点。由于软土自身的特点,软土公路路基容易遭受损害。为了提高我国软土结构土质地区的公路质量和减少由于公路路基损伤而导致公路破损的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加强对软土的认识及处理软土公路路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软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在公路路基建设中,路面设计工作属于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路面方面的设计,才能保障整体质量。而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对软基进行全面的处理,将会影响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导致整体公路工程寿命减少。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施工企业需合理使用软基处理技术开展相关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特征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所遇到的软土大多指:土质相对来说比较蓬松或是土壤中的湿度较大并且硬度比较低,如淤泥等。这种地基通常会给公路路面设计、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软基会使路面抗变性变低,并且硬度以及承载力、抗压能力变弱,最终会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现象,由此也会提高路面出现交通问题的风险,降低了路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为此,针对这些软基特征,并通过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具有针对性软基处理技术,来达到强化路基路面结构的作用稳定性的目的。这是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 2公路路基软基处理注意事项 2.1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地质测绘调查 软土地区的公路施工存在很大问题,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坡度产生公路路基滑塌,因此,要特别留神有坡度的软土公路外,而进行软土公路路基施工时前需要在该地区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和地质测绘工作。然而不同形式的地基施工技术是不同的,所以为了确保不同形式的地基都能应用到相应的有效技术,需要在对公路地基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和地质测绘工作时,根据不同形式下的地区位置进行分部分、分类别的地质勘测和地质测绘。此外,对软土进行地质测绘时,不仅需要调查土壤结构,而且还要把层次和地质水平差以及坡度等细部问题调查清楚。 2.2软土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重要性及相关应用 导致软土地区容易引发公路路基问题的最终原因其实就是土壤里的水分。因此,在对地质进行地质勘测和地质测绘时外,还要进行水文测绘。在进行水文测绘时,不仅要调查软土地区公路施工周围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分布和山脉、山岩分布情况,而且还要综合调查和分析软土地区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水、乃至山岩流水。通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绘以明确软土公路路基内水分含量是否超标,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水流处理方式以增强公路路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3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提高路基路面设计质量 优秀的设计方案必然是建立在详细探测勘察的基础之上的,设计人员必须对公路路线十分熟悉,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通常,公路施工的施工条件较差,环境也较为复杂,这就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使设施方案具有可行性,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在接近或者靠近河床的区域,需要重点考虑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人员要仔细测量河床周围的软基面积和含水量,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改道。但是也存在无法改道的情况,这时为了避免雨水浸泡软基,可以采用垫层设计的方法,将软基中的水分加以稀释。 3.2表层排水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显著的高含水量特征,所以采取表层排水处理技术是针对于这一特点所提出的举措。应用的此项技术可将土壤固结性、稳定性进行提升,将砂垫层在软土地基上面进行铺设,能够起到降低软土地基含水量的目的,进而有效的防止因较高含水量软土地基影响到全部的工程质量。此外,于软土地基上进行铺设砂垫层的方式,可以将地基排水性进行增强,也有利于加强软土地基稳定性。 3.3抛石挤淤技术 在不容易抽干土壤水分的路面以及泥沙和水塘等地,这项技术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施工中,将不易被水软化的大石块抛填在上面,并将小石块填筑在缝隙中。抛填的高度应严格控制,铺平完成后,还要使用轮式或者拖式压路设备压实,排出淤泥。需要注意的是,直到下沉现象不明显时,才可以停止压实作业。压实处理则采用分层抛填的方式实现,严格控制抛填厚度,在整段的软基处理完成后,除了铺碎石,还要视情况铺土工格栅。施工人员应精准控制作业顺序,时刻掌握施工情况,保证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地质因素带来的影响。 3.4置换法 当软土厚度较薄时,为了提高地基的强度可以将软土挖出而填灌水泥、沙砾、灰土等材料并确保填土的稳定性和减少沉降量。软土与水泥、沙砾、灰土等合成的填土进行置换的施工方法叫置换法。其中,置换法分为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度置换。置换法是用水泥、沙砾、灰土等合成的填土置换了软土,置换后的地基稳定性和抗变形力度都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持力层。所以,置换法是一种能提高地基承载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置换法增强地基强度时,施工操作比较容易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工程施工所要求的规定。然而为了确保置换法的高效性,填灌材料的质量一定要保障并且还要分层加以夯实。 3.5使用深层密实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深层密实处理技术对其建设,保证软土结构在挤密与镇压的施工下,形成加固结构,保证其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