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中国城市群消费者解读-麦肯锡

2011中国城市群消费者解读-麦肯锡

2011中国城市群消费者解读-麦肯锡
2011中国城市群消费者解读-麦肯锡

一个国家,多个市场——用麦肯锡城市群方法瞄准中国消费者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去区别对待中国的不同城市,将800多个中国城

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关注它们在收入水平、地理位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

来诸多方面的区别和差异、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等。

2010年3月? 安宏宇狄维瑞马思默

广州和深圳有着很多共性,但这两座同处一省、驾车距离仅为3小时的城市在人口构成、语言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别却不亚于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深圳居民中,4/5为外

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说普通话或自己的方言,习惯在酒吧喝一杯。而在邻近的广州,外来人口只占1/4,人口年龄偏高,主要说广东话,习惯于与家人一起

去餐馆喝茶。

很少有跨国公司会在法国和德国市场运用同样的策略,但似乎很多公司在中国却正是这么做的。它们专注于培植最大的市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类似南京的较大的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之间的差别。

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各地增长的速度如此千差万别,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是不二的选择。中国的800多个城市中有20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在整个欧洲,人口超100万的城市只

有35个)1。另外,中国还有数百个人口在10万级的城市。

关于本研究

现在,很多在华公司对中国城市仍采用逐个管理的方法。然而,通过总结它们的工作经验,以及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2,我们发现了一种更有效且更合算的管理方法,即麦肯锡

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它不再按照简单的城市层级和地理区域来划分中国城市,而

将800 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少则包括2个城市,多则包括约

70个邻近的城市。决定城市群的不只是其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还包括城市之间的经济

联系和贸易往来,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能帮助企业定义战略愿景、优化资源配置,跟踪业绩。与逐个管理城市的方法相比,用城市分群的方式更能在广阔地域范围内实现销售队伍、分销渠道、供应链以及营销的协同效应,更有实效性和成本效益。同时,比起将中国城市简单分成几个地区的做法,用城市分群的方式能将工作做得更细。

麦肯锡ClusterMap:从城市层级到城市群

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

个中心城市发展。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

在这22个城市群中,我们将其中的7个定义为“超大型”。在2008年,其人口总数在1900万~5500万之间,且每个城市分别占中国城市GDP的5%~12%。另有10个城市群被定

义为“大型”,其人口总数在1300万~3900万之间。

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涵盖了中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占中国城市人口的82%,预计到2015年将占据城市GDP的92%。

各家企业最终确定的城市群数量可以有所不同。有些公司或为了扩大分销中的规模经济,或因为某些城市群中的类似的媒体观看习惯和对媒体渠道的偏好,而将一些城市群合并。另一些公司则可能因为某些城市群内差异(比如竞争状况或消费习惯),需要运用不同的战略,而将一些城市群分拆为两个或更多的小城市群。

注释:

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

2麦肯锡自2005年就开展中国消费者研究工作。今年的研究覆盖了58座城市中的1.5万

受访者。详情请浏览“解读中国”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23691739.html,/。

城市群划分的4个考量因素

在绘制城市群地图之前,我们从以下4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的815个城市3:产业构成、政

府政策、人口特征以及消费者偏好。

产业构成

在绘制中国的城市群时,我们研究了产业结构(即经济的导向是服务业、制造业还是农业),以及一个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在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方面的一体化程度。产业结构和经济联系决定了人口构成、收入水平,并最终决定了城市群内的消费者偏好和行为。

端对端的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是促进城市群内经济活动一体化的一个因素。例如,中国最大的国内汽车生产商上汽集团的成立及其与美国通用汽车成功合资,带动了在上海郊区和周边城市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网络,为上海赢得了“中国底特律”的称谓。

另一个促进城市群内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因素是某些商业活动在各城市之间的分布。例如,许多高科技企业在上海设立行政管理部门,而将制造部门放在张江高科等开发区或昆山等周边城市。

政府政策

中国城市的发展体现着强大的政府力量。最近几十年中,中央和各省市制定的产业、经济和人口政策加速了城市群的形成。1989年,中国政府宣布了鼓励大城市之间以及大城市

和小城市之间经济合作的多项政策。例如,在2005年开始实行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国

务院确定了11个城市群,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加强交通运输联系,并影响人口流动。跨

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项目也加强了城市之间的经济和交通联系。

其它还有一些政策针对具体的地区,有着非常具体的目标。例如,旨在将内蒙古打造成“亚洲乳业之都”的政策:随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以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要的经济推动力,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该行业就业,从而获得类似的工资,因而很可能形成最终类似的消费偏好。

人口特征

当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年龄层构成、收入水平以及家庭储蓄率都是我们用来定义城市群的关键人口因素。

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到城市中生活,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1990~2005年之间,有1亿外来人口涌入了城市。到2030年,预计将有

10亿人口生活在中国的城市中4。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各个城市群的影响千差万别,因而形成了各城市群的个性差异。深圳有86%的人口来自外省,他们说普通话(也说自己的方言);而 73%的广州居民是土生

土长的广州人,主要讲广东话。由于外来人口占据主导地位,深圳比广州年轻很多:55%

的深圳居民年龄在20~34岁之间,而这个年龄层的人口只占广州居民总数的35%。19%

的广州居民年龄在49岁以上,而在深圳这一比例只有7%。

消费者偏好

我们的研究表明,城市群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2005年,我们开展了第

一次中国消费者调查,在14个最大的消费者特性差异中,有9个(如品牌忠诚度或支付

溢价的意愿等)可以由该城市归属于的城市层级、而不是其归属某个地域上相邻的群体来解释。然而,我们2009年第一季度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这14个特性差异中,有11个应

当用城市群来解释(图表2)。

我们注意到,中国各城市群消费者的行为存在很大差异。例如,52%的上海城市群消费者

青睐名牌产品,而这一比例在厦门-福州城市群(包括潮州、汕头、石狮等城市)中只有36%。

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偏好也很不一样。例如,深圳城市群的消费者青睐轻、薄的数码相机,而广州城市群的消费者偏爱有大显示屏的机型。

不同城市群中的消费者对媒体的偏好也大相径庭。例如,“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中95%的消费者喜欢看中央台。而62%的上海城市群消费者喜欢看本市的

电视节目。对各地消费者看电视习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那些在电视广告中投入甚多的消费品公司更有效地分配他们在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媒体投资支出(图表3)。

我们发现,在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中,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政府政策塑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影响人口构成,人口构成又被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时间一长,这些因素增强了城市间的联系,并促使特定城市群内的消费者行为逐渐趋同。

制定以城市群为基础的战略

企业在绘制出城市群之后,需要确定应瞄准哪些城市群,以及在每个城市群运用什么样的策略。在这一决策过程中,需要实施4个关键步骤:寻找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目标城市群进行优先排序、设定城市群层面的发展愿景、以及定义战略性“原型”并量身定制市场策略。

寻找增长最快的城市群

2008~2015年之间,中国将有7500万城市家庭加入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5万~12万元之间)的行列。中国的人均消费将从2008年的1.34万元上升至2015年的1.7万元人民币。届时,城市人口消费总额将达到13.3万亿元(1.94万亿美元)5。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

但财富的增长在中国并不平均,因此,了解哪些城市将呈现最有吸引力的增长机遇对投资的优先排序至关重要。例如,合肥2015年的中产阶级占比预计将迅速从2008年的35%增长至67%,而同一时期,杭州的中产阶级只会从73%略微上升至75%。

中产阶级增速的差异也会反映为消费增长速度的差异。中国最大的100个城市中,有25个的消费总值有望在2008年~2015年之间翻一番。这些城市包括北京、烟台、威海和松原。同期,包括上海、武汉和湛江在内的25个城市的消费有望增长50%~100%。即使一些城市的增长率为一位数,其增长速度还是会超过全球增长水平,从而带来可观的商业增长机遇。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加入中产阶级行列,他们有能力负担除了食品、医疗保健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的越来越多的其它物品。他们的支出目标转向汽车、家用电器、个人电脑和个人护理用品,以及娱乐或奢侈品等非必需品。例如,杭州2008~2015年的汽车需求量预

计将出现14%的年均增速,而合肥的汽车需求量更则将实现36%的高速增长。

对目标城市群进行优先排序

随着低层级城市的发展,仅仅关注高层级城市的策略正变得日益缺乏成本效益。不仅如此,这些策略还将投资风险集中在协同效应低、缺乏增长后劲的城市上。麦肯锡的ClusterMap 帮助企业专注于数量有限的优先城市群上。例如,在厦门和福州或周边推动业务增长之前,先投资于广州周边城市扩大业务,业务发展速度可能更快、且成本更低,因而投资回报率也更高。

在那些企业已经拥有牢固地位的优先城市群中,它们可以扩建规模,在多个城市共享分销基础设施、供应链和销售队伍,充分利用和共享其对该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电视收看的协同效应。例如,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中,电视观众喜欢收看主要以广东话播音的省级电视台节目。一家个人护理用品公司通过在城市群层面与零售商和物流提供商谈判中取得更优惠的贸易条款,并发现了在全国性电视台打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因而削减了在本地电视台的广告投入,该公司的净利率因此翻了四番。

企业还可根据一系列因素在所选城市群中做出营销选择。比如说,是走遍布城乡的百货公司和大卖场等现代化渠道,还是走传统的夫妻店零售渠道;是在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还是关注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及消费者尝试新产品的意愿等等。

此外,企业在选择瞄准哪些城市群的同时,还需要在城市群内部的各城市、分销渠道和单一销售网点之间做出选择。

设定城市群层面的目标

企业在考虑在多个城市群追求市场领导地位时,需要考虑当地竞争的特点和白热化程度。中国许多地区性企业和跨国公司尽管在某些地区建立了据点,但是,其中一些地区对公司利润做出的贡献与其规模很不相称。虽然全国性规模在某种程度确实重要(尤其是利用全

国性电视台打广告的品牌),但地区性规模却更有意义。许多品牌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不具

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它们仍然能获得地区性的成功。

以受中国人喜爱的白酒为例。除了少数奉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激进策略的超高端品牌外,大部分白酒品牌在某个城市群或地区拥有高达40%~50%的市场份额,但其全国市场份额却仅仅只有2%~3%。这种现象在全国20多个城市群、各个品类中都十分普遍。例如,

一家国内食品和饮料公司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南方的少数城市群中,在当地建立了市场领导地位,其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但它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份额却很小,或根本没有。

企业需要根据城市群的内在吸引力以及自身在该地区开展竞争的能力,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旦根据麦肯锡ClusterMap的方法选定了优先发展的城市群,企业就应制定合乎情理有防守空间市场份额目标,例如,40%的市场份额。

定义战略性“原型”并量身定制市场进入策略

针对中国的22个或更多的城市群,制定各自不同的战略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量身定制产品、培训销售队伍、管理分销渠道和设计营销活动,以适应中国不同城市群中的各类消费者,会迅速耗尽预算,分散管理层精力。因此,为了对资源进行优先排序和集中利用,企业应该根据这些城市群的共同特点和自身的战略目标,将它们归纳为三种或四种有代表性的“原型”,并为每一种“原型”制定具体战略。

一家食品和饮料公司根据自己在具体城市群的竞争地位和对这些城市群的策略目标,将目标城市群分为4种“原型”。“据点型”城市群是指那些具备相当规模、发展迅速、企业已在那里取得了领先地位、且需要不惜成本捍卫胜利成果的市场。

“志在必得型”城市群是指目前尚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但由于其市场规模的庞大和增长速度快,企业希望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群。在“志在必得型”城市群里,企业需要部署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新的沟通策略,以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有品牌偏好。

“有前途型”城市群是指尽管在具体品类上的人均消费量可能依然不高,但其预计增长率将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城市群。在这些城市群中,企业可以将营销资金投入在消费者培育上,以便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类产品相关优势的认知程度。

其余城市群则归类为“观望型”。它们或者是规模过小,或者是竞争过于激烈而没有被选择为优先开拓的城市群。公司应该尽可能减少在这些城市群的投入,只需确保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以及消费者能够通过分销渠道获得其产品。

当然,在一家公司奏效的方法未必能在另一家公司行得通。上述食品和饮料公司最后归纳了4个城市群“原型”,而一家个人护理产品公司则根据消费者是否喜爱传统的固体肥皂、是否使用液体肥皂,或者是否正在从使用固体肥皂转化为使用液体肥皂,而确定了3种“原型”。该公司开发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组合、制定了截然不同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分销模式和销售战术。

使用平均水平已经不再能够描绘出中国消费者的真实全貌。利用麦肯锡ClusterMap,企业可以了解关于消费者行为和消费模式的异同,并获得对今后几年消费模式可能变化趋势的具体认识。无论是对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或是正在通过发现新市场以加速发展的企业,还是希望继续提高现有业务利润率的企业,这一认识都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战略。

作者简介:

安宏宇(Yuval Atsmon)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副董事;狄维瑞(Vinay Dixit)在上海分公司领导麦肯锡解读中国(Insights China)业务部门的工作;马思默(Max Magni)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大中华区消费者咨询业务负责人。

作者谨向为本文所依据的研究做出贡献的泽沛达、王磊智、Derek Chang 、郑茵欣、张悦以及前雇员丁颖和张晓颖致谢。

注释:

3这一数字包括了200个非正式的市,它们的“特性”符合中国政府在1996年使用的对城市的定义范畴,但没有获得官方的正式认定。欲知详情,请参阅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准备迎接中国的十亿城市大军》。

4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

5按2005年的实际值折算。

【独家原文翻译56页版】麦肯锡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

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麦肯锡在2011年5月发布了一个关于大数据方面的报告:《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虽然是6年前的报告,但是今天读来,还是非常用指导意义。 报告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概要版20页,一个是完整版156页。 正好最近看了一遍概要版,觉得收益甚大。所以试着翻译一下,仅供参考。 标题: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译文: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 第二页是关于MG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介绍,就不翻译了。 略。 Data have become a torrent flowing into every area of the global economy. 1 Companies churn out a burgeoning volume of transactional data, capturing trillions of byt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operations. millions of networked sensors are being embedded in the physical world in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smart energy meters, automobiles, and industrial machines that sense, create, and communicate data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 Indeed, as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go about their business and interact with individuals, they are generating a tremendous amount of digital

麦肯锡《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城市的新工具》

中国城市有多“绿”?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管窥 一项新指数显示,中国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让人喜忧参半。 2011年2月? 华强森 本文包括: ?第1 页 ?第2 页 o图表:中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另一些方面却仍然落后。 ?作者简介 ?致函编辑 随着各国都力图在不牺牲未来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首要政策问题。中国的情况比其他所有地方都更加紧迫,因为中国城市的区域和经济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都将保持快速发展,而这里的资源使用及环境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担忧。国家和地方领导人已将可持续发展列为重中之重,采取应对措施。 使用“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这项新的衡量标准,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新努力所产生的结果令人喜忧参半1。该指数显示,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在几个指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不符合可持续性的全球基准,但有些城市已经为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正面典型,其做法可复制到中国的其他地方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我们选择中国作为该指数的测试地,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快得惊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从2008年的6亿左右增加到2025年的9.26亿,在2030年将达到10亿。其次,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日趋详细、可靠,更容易获得。最后,中国在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以及近年来采取的其他举措均表明,中国领导人了解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并已开始积极应对。 为发现基本趋势,我们将中国政府确定的112个可持续发展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这些城市从2004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毋庸置疑,中国大部分城市在大多数可持续性衡量指标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有许多中国城市已经取得了进展,其中最好的一些城市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善。在对中国的城市初步进行相互比较时,我们选择了在财力、政策

智慧树知到大数据工具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2011年麦肯锡研究院提出的大数据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储存、管理和()能力的数据集。 A:计算 B:访问 C:应用 D:分析 答案: 分析 2、用4V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的话,一般是指:Value、Velocity、Volume和()。 A:Variety B:Vainly C:Vagary D:Valley 答案: Variety 3、大数据分析四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数据分类、()、关联规则挖掘和时间序列预测。 A:数据统计 B:数据计算 C:数据聚类 D:数据清洗 答案: 数据聚类 4、新浪和京东联合推出的大数据商品推荐,是由京东盲目推送到当前浏览新浪网站的用户的页面上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5、目前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我们常用的微软Office套件中的Access数据库软件的数据库文件格式后缀名是()。A:mdf B:mdb C:dbf D:xls : mdb 答案 、大多数日志文件的后缀名是(。)2 A:txt B:csv C:xml D:log : log 答案 。 weka3、本课程重点介绍的软件的专有文件格式是() A:MongoDB B:ARFF C:value D:key map

4、数据清洗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合法性和()。 A:专业性 B:排他性 C:一致性 D:共享性 答案: 一致性 5、八爪鱼软件的“自定义采集”工作方式下,需要在软件里输入一个()来作为采集的目标。A:电话号码 B:关键词 C:网页地址 D:用户名 答案: 网页地址 6、八爪鱼软件的采集规则可以通过文件的形式来导入或者导出,这种文件的后缀名是()。A:otd B:jpg C:png D:gif 答案: otd 可以通过“数据有效性”按钮操作来规范数据输入的范围。Excel、7. A:对 B:错

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 沙莎

北大哈佛双料海归美才女: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沙莎一半是激情,一半是柔情 幸福的女人都是相似的。沙莎的成功反映了幸福女人的重要品质:有事业愿景,也有实现愿景的能力;有爱,也有爱的能力。 若说这个世界上有圆满的成功人生,那么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沙莎的人生可以拿来做一个案例。这个说起话柔声柔气的温婉女子有着北京大学、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教育背景,全球第一流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十年工作经验,却不是强悍而孤独的女强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丈夫恩爱。有一个3岁半的儿子,双亲健康、快乐,还有一群谈的来得朋友和同学,总之,人生没有缺憾。 有人曾问沙莎:“你人生遇到最大挫折是什么?”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好像还没有。我一知道自己要什么,怎样去争直取。”当然这并不是答案的全部,如果将每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案例来看,其实还和沙莎良好家教所形成的性格有关,她说:“生活总有烦恼,但我愿意去记住那些快乐和感动我的瞬间。我要感谢父母的言传身教,敬佩像我母亲一样追求无止境,但也学习我父亲乐天知足的品德。所以,人生有困难,去积极解决问题;实在无力把握,就选择放手吧。” 懂得诉说自己的人生诉求 1996年,沙莎北京大学毕业后,申请到了美国奖学金,按照父母的理想,去美国读博士才是正途。那一年正逢麦肯锡北京办公室在中国招聘第一届本土商业分析员,沙莎决定放弃留学抓住这个机会。当时沙莎的父母不同意,但她很坚

持,她说:“我30岁之前会把我所有要读的书都读完,但由我决定先工作还是先读书的顺序,好吗?” 刚刚开始工作时,咨询公司加班至深夜是很正常的事。沙莎母亲急坏了,怕孩子学坏,特地到公司和沙莎的同事谈话,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人素质都很好,非常敬业,我放心了。”沙莎一直是极富激情的人,产品战略、连锁运营、企业购并……她热爱每一个咨询项目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除了国内项目,也到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六七个国家的分公司工作过。她做得不错,在一切都顺风顺水时,她又申请了哈佛商学院。哈佛除了给了她弥足可贵的知识和人脉,还使她认识了现在的先生,接下来,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她没有因为生活放弃事业,并以一种更成熟的姿态重新回到麦肯锡,“有了小孩少了一点自由,但让我重新思考我的事业及定位。以前做项目经理时,只是想把单个项目做好,行业、地域跳跃幅度非常大;现在做了母亲我必须学会更专注,我会更重视战略性客户及长期实施成效,强调连续性,同时在行业上有专攻。孩子,让我变得更聪明了。” 她在工作中的杰出无可置疑,年纪轻轻就做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生活的快乐却一样也没有落下,反衬出她真正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懂得和父母、老板、爱人不断沟通自己的人生诉求,也因为这样,她始终能在自然和快乐状态下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知道如何去实现。结婚时,她告诉公司想要一个长长的假期,告诉老公想要一个盛大的帐篷婚礼,因为她记得一句谚语“如果一个女人能有一个幸福的婚礼,她这一生睡的安稳觉都比别人多”。那时婚礼定在9月,她先生极其理性,反对户外婚礼因为无法控制天气,但沙莎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和他分工一起设计婚礼细节。最后,他先生设计的流线型帐篷解决了帐篷公司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磨合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双方都更敬佩对方的潜能,感情也更好。 优秀的咨询是企业的教练 很多人觉得咨询顾问更像一个医生,替有疑难杂症的企业看病,开药方。沙莎不赞同这种说法,她觉得,咨询顾问是一个教练,带跑客户,以科学的方法陪他们一起成长。 2007、 2008年,她负责一个汽车研发流程再造的咨询项目,这是中国研发团队的第一个整体开发项目,有明确的产品上市时间及整车质量、成本节点要求,任何一个咨询团队参与这个项目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客户核心团队近30人,各部门参与同步开发的外围团队近200人。不仅要借鉴麦肯锡在欧洲的项目经验,更要根据中国的文化和团队特点来重新优化流程,强化跨部门协作及固化模板工具,使产品和国际同步又适合中国国情。其中有很多的细节,比如要让同步开发更透明、高效地解决问题,要与客户核心团队一起成为整个流程再造的催化剂;要给客户最佳的方法和工具去培养年轻的团队;还要面对一些意外的事件,比如核心研发人员的可能流失,如何积极应对、有效挽留……当这款汽车按期全球首

大数据研究综述

大数据文献综述 随着以博客、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发布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1]:2011 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超过1. 8ZB,且增长趋势遵循新摩尔定律( 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 ,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35ZB.与此同时,数据复杂性也急剧增长,其多样性、低价值密度、实时性等复杂特征日益显著,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学术界、产业界甚至于政府机构都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大数据问题,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大数据国内外发展现状 对于学术界,1989 年在美国底特律召开的第 11 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的概念。在1995年召开了第一届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国际会议,随着与会人员的增加,KDD国际学术成为年会。大数据的兴起,主要是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早在2008年推出了Big data专刊[2]。计算社区联盟(computing community consortium ) 在2008年发表了报告“big data computing: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 ”[3],阐述了在数据驱动的研究背景下,解决大数据问题所需的技术以及面临的一些挑战。《science》在2011年2月推出专刊“dealing with data ”[4],主要围绕着科学研究中大数据的问题展开讨论,说明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一些知名的数据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则从专业的研究角度出发,联合发布了一份白皮书《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big data》[5]。该白皮书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大数据的产生,分析了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并提出大数据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2011年6月份发布了一份关于大数据的详尽报告“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 competiton,and productivity”[6],对大数据的影响、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入2012年以来,大数据的关注度与日俱增1月份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大数据是主题之一,该次会议还特别针对大数据发布了报告“big data,big compat :new possibilitie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7],探讨了新的数据产生方式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报告重点关注了个人产生的移动数据与其他数据的融合与利用.3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8](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投资2亿以上美元,正式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计划在科学研究、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突破.奥巴马政府的这一计划被视为美国政府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与此同时,联合国一个名为“global pulse ”的倡议项目在今年5月发布报告“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or opportunities”[9],该报告主要阐述大数据时代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数据洪流(data deluge)的情况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还对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解读.《纽约时报》的文章“the age of big data ”[10]。则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使普通民众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存在,以及大数据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产业界,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推动力,IBM、ORACLE、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Teradata、EMC、惠普等跨国巨头也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具有竞争力[11]。仅2009 年一年,谷歌公司通过大数据业务对美国经济贡献540 亿

麦肯锡中国城市群分析方法

一个国家,多个市场 ——用麦肯锡城市群方法瞄准中国消费者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去区别对待中国的不同城市,将800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关注它们在收入水平、地理位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诸多方面的区别和差异、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等。 广州和深圳有着很多共性,但这两座同处一省、驾车距离仅为3小时的城市在人口构成、语言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别却不亚于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深圳居民中,4/5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说普通话或自己的方言,习惯在酒吧喝一杯。而在邻近的广州,外来人口只占1/4,人口年龄偏高,主要说广东话,习惯于与家人一起去餐馆喝茶。 很少有跨国公司会在法国和德国市场运用同样的策略,但似乎很多公司在中国却正是这么做的。它们专注于培植最大的市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类似南京的较大的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之间的差别。 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各地增长的速度如此千差万别,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是不二的选择。中国的800多个城市中有20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在整个欧洲,人口超100万的城市只有35个)1。另外,中国还有数百个人口在10万级的城市。 现在,很多在华公司对中国城市仍采用逐个管理的方法。然而,通过总结它们的工作经验,以及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2,我们发现了一种更有效且更合算的管理方法,即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它不再按照简单的城市层级和地理区域来划分中国城市,而将800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少则包括2个城市,多则包括约70个邻近的城市。决定城市群的不只是其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还包括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 用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能帮助企业定义战略愿景、优化资源配置,跟踪业绩。与逐个管理城市的方法相比,用城市分群的方式更能在广阔地域范围内实现销售队伍、分销渠道、供应链以及营销的协同效应,更有实效性和成本效益。同时,比起将中国城市简单分成几个地区的做法,用城市分群的方式能将工作做得更细。 麦肯锡ClusterMap:从城市层级到城市群 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

2011年麦肯锡大数据

2011年,麦肯锡公司曾以2010年度各国新增的存储器为基准,对全世界大数据的分布做了一个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这一年新增数据量约为250拍,不及日本的400拍、欧洲的2000拍,和美国的3500拍相比,则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拥有4.8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拥有近9亿部手机,是美国的3倍,而互联网和手机正是产生数据的重要来源。 在涂子沛看来,这意味着中国并不缺乏可供收集的数据,而是缺乏收集数据的意识。他回忆起,还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时,有一回师门聚会,大家相约每个人都要贡献一个拿手菜。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以一道卤牛肉赢得满堂彩,但当他公布自己的烹饪配方时,却令一位美国教授不知所措。原来,这位教授不太能理解“盐少许”、“酒若干”、“醋一勺”这样的表述到底是什么意思。 涂子沛记得,在国内做程序员的时候,要是做一个数据系统供本单位使用,那么上级和下级单位一般都无法登录这个系统。还有人告诉他,国内有些城市会把环境监测点刻意设在人工湖畔的柳树林中,或湖中心的小亭子里。 这些都让他想起美国《数据质量法》中的严苛规定:任何联邦政府部门收集的数据,必须无偿与其他部门共享。而在发布数据时,必须同时发布一系列的文档,说明数据的来源、产生的方法,以及用户复制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收集、开放和使用数据是中国人面对的挑战 涂子沛把他的乡愁写进了书的尾声,题为:《挑战中国,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标签》。他在文中提到胡适对于中国人“凡事差不多、凡事只讲大致如此”的判断,也引用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缺乏“数目字管理”这种现代治国手段的观点。“数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漠视精确就是不尊重事实。”回国时,他还以“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数据说谎”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前不久,国内一位学者针对一项社会调查,得出了“科学主义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偏颇,其具体弊端就是迷信数据”的观点。涂子沛第一时间完成了一篇专栏文章。他反驳道: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恰恰不是数据迷信。相反,现实情况往往是,决策者没有合理使用数据,同时又受制于错综复杂的理念和利益之争,导致数据意识形态化,在中国缺乏公信力。 他的观点是,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都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人需要一一面对的挑战。“如果前两者是文化和习惯,那后者则是一种态度。”涂子沛强调,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自由流动而不受操纵的社会,这种开放意味着信息与每一个公民之间都是等距的,当然,也意味着公平与正义。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研究参考第4号(总179号)2014年5月8日 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2014年3月22-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 为了更好地倾听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对中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届论坛邀请了与会公司结合自己的专长和论坛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本期研究参考是麦肯锡咨询公司为论坛提供的报告。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麦肯锡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关键词:中产阶级;驱动力;制约因素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 ——他们的面貌及其制约因素 麦肯锡咨询公司 中产阶级的成长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中国可持续增长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慎重指出,如果不着力打造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使之符合未来中产阶级的要求的话,这一幕也许并不会真的发生。 一、中国中产阶级的潜力 就在2000年,中产阶级仅占中国城市家庭的4%1;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飙升至68%。今天,城市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52%;到2022年,还将涌现1.7亿城市新居民,届时城市化比例可能攀升至63%。到2022年,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6.3亿,为城市家庭的76%和总人口的45%。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中产阶级国家。这股浪潮的核心是城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居民收入的水涨船高。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主力军来自技能型白领,他们代表着更高的生产力,也赚取更高的薪水。这既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硬”效益,也反映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条件改善的“软”效益。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众所周知,但政府对有利于释放中产阶级经济潜能的软性推动力的投资或许不太为人所知。以保险为例:200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近1.5亿中国人,如今95%的中国人享受着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自费比例已经从59%下降到35%。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产阶级的发展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 二、上层中产阶级将成为新主流群体 我们将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为两大类:大众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在6-10.6万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9000-1.6万美元之间,这个群 1我们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在6万~ 22.9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士,以购买力平价法计 算,这一范围处于巴西和意大利的平均收入之间。这一群体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低于50%,同时,其消费行为比起其他阶层也独具特点。

麦肯锡——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

麦肯锡——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 数据已成为流入全球经济各个领域的激流。公司制造了数量庞大的交易数据,捕获了数万亿字节的有关其客户、供应商和公司运营的信息。数百万的网络传感器被嵌入在诸如移动、智能电表、汽车和工业机器等实体设备中,它们在物联网时代感知、创建和传送着数据。事实上,随着公司和组织开展他们的业务并与个人进行互动,他们正在产生大量的“排放数据”,即作为其他活动的副产品而产生的数据。社交媒体、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设备,包括PC和笔记本电脑,使世界上数十亿的个人能够贡献大量数据。而且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容在大数据的指数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插文1,“大数据”是什么?)。例如,每秒的高清视频生成的字节数量是存储单页文本所需的2000倍。在数字世界中,消费者每天都在进行通信、浏览、购买、共享和搜索——创建自己巨大的数据流。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级超过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这个定义是主观的,并且包含了一个数据集量级的动态定义(超过这个大小才会被认为是大数据)——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定义一个确定的值(比如多少TB)。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被认定为“大数据”的数据集的大小数量级也将增加。还要注意,这个数据集大小的定义会因行业而异,它取决于这些行业中普遍使用的软件工

具不同以及通常的数据集的大小。基于这些认知,今天许多行业的大数据的数据集大小围将从几十TB到几PB(几千TB)。 数据量激增本身是一个全球现象,但它是意味着什么呢?全球围有许多人对这种信息收集持深深的怀疑态度,认为数据泛滥只不过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但有证据表明,大数据不仅惠及商业,而且在国民经济及民生方面,都会发挥重要的经济价值。我们的研究发现,数据可以为世界经济创造巨大的价值、提高公司和公共部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并为消费者创造显著的经济附加值。例如,如果美国医疗保健行业能够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我们估计,该行业从数据获取的潜在价值可能超过每年30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将体现在减少了国民医疗保健约8%的支出。在商业世界里,我们估计,例如,充分使用大数据的零售商有可以将其营业利润率增加60%以上。在欧洲发达经济体,我们预计政府行政部门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在运营效率提升上节省1000亿欧元以上(1 940亿美元)。这个估计不包括大数据杠杆带来的收益,比如减少欺诈、错误和税收差距(即潜在税收和实际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 现在数字化数据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个行业、每个经济体以及每个使用数字技术的组织和用户中。虽然大数据这个话题可能只有一些数据极客在提及,但大数据现在与每个领域的领导者都相关,而且消费者已经从其被应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受益。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12项颠覆性科技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研究报告,公布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颠覆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这些技术有望在2025年带来14万亿至3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研究报告从100种技术中挑选出12项经济效益最高的技术,然后分析这些技术可能的应用方式,以及可创造的价值,并以经济效益排名。报告估计2025年全球经济产出为100万亿美元。 下面看看这些技术是什么: 第一名:移动互联网 应用的技术包括无线技术、小型、成本低廉的运算与储存设备,先进的显示科技、自然用户接口,以及先进但价格低廉的电池。可用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远程监控系统,减少治疗慢性疾病的成本。预估移动互联网在2025年带来3.7万亿至10.8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第二名:知识工作的自动化 例如以智能软件系统取代人工来处理顾客服务电话。预估该技术可带来5.2万亿至6.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第三名:物联网 在物体中嵌入传感器,监控工厂中产品的流动。 第四名:云计算 厂商可透过网络提供服务,也可增强企业信息科技的生产力。 第五名:机器人技术 未来机器人会发展得更敏感、灵巧、更有智慧,可完成以往认为过于细致或不符经济效益的工作。若用于医学上,机械人手术系统可降低风险,机器义肢可恢复截肢者或老人的四肢功能。 第六名:自动或半自动导航与驾驶的交通工具 除了方便外,还可避免严重交通意外发生,可拯救3万至15万人的性命。 第七名:新一代基因组学 以快速、低廉的成本完成基因组定序,进行先进的分析以,用于合成生物,可应用在治疗疾病、发展农业上,还可以生产高价值物质。 排名八到十二的其他技术包括能源储存、3D打印、更强韧和更有传导性的先进材料、石油和天然气探勘与发现,以及再生能源。大数据(Big Data)在报告中并未列为独立技术,麦肯锡解释称,大数据是这12项科技中许多技术的基石。包括自动化工作、机器人技术、基因组学都少不了大数据使用。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xx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第四偏远地区更渴望尝鲜电商覆盖率超60%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秘密【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 秘密【附下载】智东西内参 看点:到2030年,数字化将转变并创造高达45%的行业总收入。12月4日,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2016年交易额占全球40%)和数字支付(2016年个人消费交易额交易额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的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麦肯锡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从国际地位、数字化进展、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和商业环境五大维度出发解读国内的数字化生态及其潜力。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MGI-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veness),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10”下载。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数字中国引领全球 从一些传统的衡量方法来看,目前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在全球仅仅居于中游,在2016年世界银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指数”中位列50(共131个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第59(共139个国家)。这是以以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依据的。然而,从数字化应用和创投体量来看,中国已

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大国,在数字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净出口(过去五年连续保持年均100-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的格局,并为远在海外的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启迪。▲中国的数字经济引领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 化支付方面:十年前中国的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 于美国的11倍。▲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创业和投资方面:全球262家“独角兽”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公司,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的43%;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独角兽”中就有9家是中国企业,而且占据了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总估值的70%以上;中国风投行业从2011-2013年的120亿美元(占全球6%)迅速增至2014-2016年的770亿美元(占全球19%),此间对外风险投资总额达到380亿美元(80%流向发达经济体,75%流入了数字化相关行业)。中国有多数字化? ▲中国各领域数字化指标(资产、用例和劳动力三大维度) 上面的麦肯锡的中国数字化指标,揭示了中国22个领域的5大数字化发展阶段:1、ICT(信息通信技术)、媒体(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出版商)和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等)

麦肯锡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概述

麦肯锡全球研究学院报告 《新地平线: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概述 摘要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400亿美元的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寻求市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国的劳动成本较低,兼有大量技能娴熟的劳动者,他们形成并保持了该行业的相对优势,使中国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 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尤其是在个人电脑和外设(如主板和键盘等)方面。寻求市场和效率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黑色家电、白色家电和移动电话等市场,促成了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迅速增长和良性发展。目前,该行业正逐步从单纯的总装业务扩展到囊括配件生产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其中包括部分半导体业务。 外资对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帮助该行业建立了强有力的供应商基础,带来了新的技术,还增加了产品选择。同时,由于外资的介入,就业率增长了3.2%;运营也得以改善,黑色家电和白色家电行业的生产率分别增长了39%和30%。国际公司与国内企业的互动,演绎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成功运作的好戏。这些国际公司将整个供应价值链移往中国,它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将中国建设成为其消费电子产品在全球分销的生产基地;而中国企业形成了行业发展优势,不仅迅速提高了所有业内企业的生产率,而且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微薄的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中国和全世界的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外资如何与蓬勃发展的国内企业共同创造领先的消费电子生产中心,包括配件生产方面,中国堪称一个成功的范例。 行业综述

? 行业综述: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自1995年以来一直发展迅猛,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出口激增而致。 2000年该行业总成品生产值超过600亿美元。 国内市场(包括手机、电脑和外设、黑色家电和白色家电等)规模约在400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年增长率基本为20%。白色家电市场规模最大,2000年基本达到160亿美元,而黑色家电、电脑和手机等的规模都基本在80亿美元(图表1)。 消费电子出口发展迅猛,到2000年增至250亿美元。进口在该期间的增长更为迅速,很多原材料(如半导体等)仍需进口(图表2)。 随着供应商行业在中国的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的增值看来有所增长,说明中国市场正在(虽然速度较慢)从单纯的成品组装拓展开来。由于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大部分部件进口都用于生产满足国内市场消费的产品(图表3)。贸易增值在该时期由80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2000年,中国成品生产的增值约为20%,原材料增值约为30%,即分别为12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396-12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XX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

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

麦肯锡-数字化分析

篇一: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Posted on 2015年03月3日by 翠花in 用户研究, 研究报告, 麦肯锡with 0 Comments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 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 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的报告主要聚焦了通信和移动、社交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O2O六类数字化行为,并分析了五个最新发展趋势。 一是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网民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网民是67分钟。中国网民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此外,社交媒体正在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处在不断地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人~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二是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

智慧树知到《大数据工具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数据工具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2011年麦肯锡研究院提出的大数据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储存、管理和()能力的数据集。 A:计算 B:访问 C:应用 D:分析 答案: 分析 2、用4V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的话,一般是指:Value、Velocity、Volume和()。 A:Variety B:Vainly C:Vagary D:Valley 答案: Variety 3、大数据分析四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数据分类、()、关联规则挖掘和时间序列预测。 A:数据统计 B:数据计算 C:数据聚类 D:数据清洗 答案: 数据聚类 4、新浪和京东联合推出的大数据商品推荐,是由京东盲目推送到当前浏览新浪网站的用户的页面上的。

B:错 答案: 错 5、目前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我们常用的微软Office套件中的Access数据库软件的数据库文件格式后缀名是()。A:mdf B:mdb C:dbf D:xls 答案: mdb 2、大多数日志文件的后缀名是()。 A:txt B:csv C:xml D:log 答案: log 3、本课程重点介绍的weka软件的专有文件格式是()。 A:MongoDB

C:value D:key map 答案: ARFF 4、数据清洗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合法性和()。 A:专业性 B:排他性 C:一致性 D:共享性 答案: 一致性 5、八爪鱼软件的“自定义采集”工作方式下,需要在软件里输入一个()来作为采集的目标。 A:电话号码 B:关键词 C:网页地址 D:用户名 答案: 网页地址 6、八爪鱼软件的采集规则可以通过文件的形式来导入或者导出,这种文件的后缀名是()。 A:otd B:jpg C:png D:gif 答案: otd

麦肯锡中国报告

麦肯锡中国报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变化 财经记者圈今天文|原载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编者按:我们从贸易、资本和技术方面审视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之后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在相对上升。 虽然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但中国经济尚未全方位实现与世界融合。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总量来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MGI连接指数"根据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动情况对各个经济体的参与度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中国 2017年的连接程度位居全球第9。2018年中国的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6%。 然而,中国经济存在进一步与世界融合的空间。为了衡量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我们从8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与世界融合的程度(见图1)。

贸易。在全球贸易舞台上,中国既是重要的供应方,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在2009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13年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9%增长到2017年的11.4%。我们分析了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3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国,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但不同地区和行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中国对某些地区(尤其是邻国)和行业的影响偏高,尤其是那些技术产业链实现了全球整合的地区,以及将中国视作关键市场的资源出口行业。2017年,中国以2270亿美元的出口额成为全球第五大服务出口国,相当于2005年的三倍;同年,中国的服务进口额高达468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口国。不过,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全球份额尚不及商品贸易——2017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为6.4%,约为商品贸易占比的一半。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的增速快60%。 企业。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中国企业总数从10167家增长到37164家,大约保持着16%的年增速。其中一些已成长为全球性企业。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有110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接近美国的126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2016年间,经济利润排名全球前1%的企业当中有10%是中国企业,而1995-1997年间这一比例尚不足1%。虽然这些企业在中国境外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即使是其中的一些全球性企业,其海外营收的比例仍不足20%。相比之下,标普500企业的平均海外营收比例则高达44%。另外,2018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仅有一家中国企业。 资本。2015-2017年间,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也是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然而中国距离金融体系全球化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2018年,外资在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占比仅为2%左右,在债券市场中为2%,在股票市场中约为6%。另外,中国2017年的资本流动输入和输出总额(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贷款、债券、股权和准备金)仅相当于美国的30%左右。 人员。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即留学生和游客的流动)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留学生和游客来源地(留学生总计60.84万人,为2000年的16倍;2018年中国出境游达到近 1.5亿人次,为2000年的14倍)。相比之下,2017年来华留学和旅游的人数分别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3%和全球出境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