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摘要: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相继建立了横贯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人以征战的方式,使亚欧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相互联系,使世界各民族、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震撼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西征;文化;交流;影响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的事件,不少人一般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两种意见,有人将蒙古西征看作是一场天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黄祸;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蒙古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国家。此后蒙古军队开始向四面扩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先后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四大汗国,在征服过程中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客观上也把世界联成一片,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蒙古西征

13世纪初,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震撼了世界。

(一)成吉思汗西征(1215年—1223年)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先派大将哲别率军攻灭了被乃蛮贵族屈出律篡权的西辽政权,从而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西征的直接原因是花剌子模帝国杀害了成吉思汗派去的一支大商队。1219年春成吉思汗做好西征的准备,西征军总数在二十万左右,这支军队不是纯粹的蒙古轻骑兵,吸纳了不少汉人、契丹人,“这些人带来了炮石、火器、战船以及攻城器械,桥梁建设等等先进而复杂的军事工程技术。”①这些人的加入使勇猛的蒙古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大增强。成吉思汗定和林川之地为西征奥鲁的驻地,西辽灭掉以后,蒙古就和当时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直接交锋。

首先是对河中地区的征服。蒙古大军于1219年9月开始攻讹答剌城,由于此城难以在短时间内攻下,于是蒙古军队兵分四路全面进攻花剌子模,一支由窝阔台、察合台及都护率领畏吾尔军继续围攻讹答剌;右军由术赤率领,进攻上游的巴纳克威与忽毡。一支由成吉思汗带托雷率蒙古军主力直击不花剌,目的是断绝摩河末与河中的交通,切断被蒙古军围困的诸城的后援。这样河中地区很快被蒙古军所征服,在1220年,窝阔台春季攻克讹答剌后前往撒麻耳干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合。术赤右军四月攻克毡的,设达鲁花赤管领。阿剌黑那彦率的左军四日攻克巴纳可忒城后攻克忽毡。成吉思汗率的蒙古主力军渡锡尔河,招降匝儿纳黑城,降纳儿城,二月攻克不花剌城,三月间到撒麻耳干与赶来的察合台军会合,两天攻克此城,至此河中地区被蒙古军完全占领。

河中地区被蒙古军占领后,花剌子模算端摩河末开始恐慌,弃守阿姆河,并开始逃亡之行。速不台、哲别受命追击摩河末算端,一直追到剌夷(德黑兰南)。1220年底摩河末病死,并把王位传给长子扎阑丁。1220年秋,成吉思汗派察合台、窝阔台从不花剌出发与

①周良宵,顾菊英.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1.

从毡的前来的术赤会合,进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1221年初攻灭此城,花剌子模帝国灭亡。

征服花剌子模后,1221年又征服了这个帝国在东伊兰的旧属地呼罗珊和阿富汗,于1222年占领了整个花剌子模和中亚地区。同年新算端扎阑丁企图复国,蒙古大军打败扎阑丁并一直追到申河。1223年成吉思汗设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撒麻耳干,自己率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返回蒙古。在进攻花剌子模的同时,哲别和速不台在征服了阿哲儿拜占、谷儿只、设里汪等地之后,越过太和岭,进入东斡欧罗思境内,随后,这支军队大败南俄联军于迦勒河畔,深入到第聂伯河的速答黑城,后取道伏尔加河返回亚洲,途中攻击不里阿耳人,降伏了乌拉尔地区的康里国。

总之,哲别和速不台侵入西波斯、高加索、罗斯等地是做了一个有次序的侦察。蒙古军队的第一次西征,使蒙古势力深入到中亚东欧等地,为后来的钦察和伊利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拔都西征(1235年—1241年)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和林召开忽里台,欲派遣拔都、贵由、蒙哥等各系长子出征,“凡征进去的诸王、驸马、万千百户,也都派长子出征”,①这支大军总数在12万人以上,拔都为帅,以大将速不台辅佐。

1236年春,贵由、蒙哥等率军西进,秋天到达不里阿耳,与前来的术赤家族拔都、斡鲁朵、昔班等汇合,开始西征。主要目的是攻占斡罗思。同年蒙古军队渡过扎牙黑河,在亦的勒河中游击溃不利阿耳部,1237年春,攻灭不里阿耳,占领了钦察以及宽里吉思海,“使西进斡罗思的门户大开”。②

1237年秋天,拔都、贵由、蒙哥等各出征王子集会,决定从东北斡罗思直入,穿过摩尔多瓦地区,五天攻克也烈赞侯国。1238年焚毁莫斯科,形成了对弗拉米尔公国的侧包围,威胁到北部的斡罗思。二月攻破弗拉基米尔公国全境,打开通往斡罗思北部的大门。1239年蒙古军开始向南用兵,秋天,贵由、蒙哥奉诏东还。1240年蒙古军队继续西进,攻克加利西亚,降服乌克兰右岸的一些地区。

1241年春,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侵入孛烈尔、马扎尔。一支由拜答尔、兀良合台率领入侵孛烈尔,一路大胜,多次击败反抗的军队。在4月9日大战时,勃烈尔大败,蒙古军队从列格尼茨折而向南,侵入莫剌维亚,直达波希米亚与奥地利边境。在此地区进攻斡勒木资时受挫,于6月27日退往匈牙利,与拔都大军会合。另一支由拔都率领的蒙古军主力又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昔班自北取波兰与莫剌维亚之间,合丹由东面莫勒达维亚,拔都则由加里西亚分道突进。”③蒙古军猛攻匈牙利大军,匈全军被歼灭,后攻克帛斯城,驻扎多瑙河并四处掠夺,冬天又攻灭格兰城,合丹受命追击马扎尔王别剌,1241年12月,合丹侵入克罗阿惕,占领扎格列卜,蒙古骑军大肆掠夺斯帕剌托、迦塔罗。蒙古军队在列格尼茨大败孛烈尔和捏迷思联军,震动了整个欧洲,后来在捷克一带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使西进受阻。1241年12月拔都得到大汗窝阔台去世的消息,于是班师东归,合丹军也取道塞尔维亚与拔都会合,继续东返。1243年,拔都回到伏尔加河上,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河,北到北极圈附近的面积广阔的钦察汗国。

(三)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蒙哥汗在位期间,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这就是第三次大规模西征。公元1252年,怯的不花先锋部队出发,1253年10月旭烈兀出发西征,1255年9月至撒麻耳干,1256年初渡阿姆河继续西进。10月,攻灭了波斯北部的亦思马因。

①[元]元朝秘史续集卷二[Z].192.

②周良宵,顾菊英.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97.

③周良宵,顾菊英.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0.

1257年春,旭烈兀从可疾云出发,9月至哈马丹开始征服报达的阿巴斯王朝,11月蒙古军展开全面进攻,兵分三路攻打报达,1258年1月攻克报达,阿巴斯王朝灭亡。报达被攻克后,旭烈兀于1259年9月继续西进开始进攻叙利亚和埃及。蒙古大军先后攻克了蔑牙法里勒堡,自曲儿的斯坦而下扎即剌省,占据必列昔克之后,渡过额弗剌特河,1260年2月下旬攻克阿勒波城,3月进入大马司,4月初该地区被完全占领。此时,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传来,旭烈兀让先锋怯的不花继续西征,兵锋直抵南部合匝。旭烈兀率军退回波斯,决定东返蒙古。1260年9月怯的不花率军队与埃及军队在阿音扎鲁特大会战,蒙古军队先胜后败,怯的不花被杀,几乎全军覆没,余军退回芷国境内,第三次西征结束。

旭烈兀在东归途中得知忽必烈已继为大汗之后,没有再东返蒙古,遂派使臣回蒙古拥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也派使者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尔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区的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这样,使这些本来由大汗直接管辖的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旭烈兀的兀鲁思,也就是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它的疆域东起阿姆河和申河,西面包括有小亚细亚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汗国。

在世界征服史上,蒙古西征的规模空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蒙古大军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占领了东欧、俄罗斯平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中亚草原及东亚等广袤的地区,在欧亚大陆上产生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其版图东邻太平洋,西至俄罗斯平原,北起西伯利亚北极圈,南到波斯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辽阔的大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虽然后来帝国境内诸汗国各自为政,相对独立性较强,但他们始终是蒙古宗室的蕃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与蒙古中央保持着联系,这使得在庞大帝国控制下的各个地区,交通比较通畅,各民族间的交往增多,交流广泛,更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国际间的交往也频繁起来。蒙古帝国的存在,重建了中亚与其周围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把原来相隔绝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第一次有了“全球化”的现象。

二、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史学界对其评价不一,我欲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尽量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有利影响:推动东西文化交流

辽阔的蒙古帝国建立以后,使长期中断的丝绸之路得以复兴,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大商道的起点向北及向东延伸至和林及大都,向西则通过多种途径直达欧洲中部。国际关系更加活跃,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如前苏联的著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所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①

1.辽阔的帝国版图,有利文化汇融

在半个多世纪里,蒙古铁骑踏遍了东自黄海,西至多瑙河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帝国边界从西伯利亚直达印度,从越南直达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②面积如此广阔的大帝国,打破了自汉代以来或阻或塞的丝绸之路,以往那些建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都被消除掉,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大商道顿时畅通无阻,便利了东西方的往来和交流。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交流的进程。

当时蒙古帝国控制下的东西方广大地区内,有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在蒙古大军的三次西征之后,这

①[苏联].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34.

②[美]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中心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个时期很多西域人自愿或者被迫来到中土,西域人的东迁正如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说:“但在今天,许多真主的信徒已朝那边迈步,抵达极遥远的东方国家,在那里成家,以至多不胜数。”①这些东迁的西域人与当时的女真人、西夏人、南宋人、蒙古人等相互交流、影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蒙古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数、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成就,也通过阿拉伯人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东方的很多,同时,蒙古帝国也派遣使节、商队至欧洲活动。在西征时随着蒙古军队的有蒙古人、汉人、钦察人和其他民族的人西至欧洲,也有因西征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但正是她们的迁徙扩大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技术的交流。

2.通畅的交通,为东西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

蒙古帝国内外都修有发达的“驿站”。随着帝国版图的确定,其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也逐渐形成。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站”设置“驿骑”“铺牛”和“邮从”,把驿道延伸至西域。窝阔台时期,在蒙古帝国普及驿站。例如:“当时从和林到中原的驿道上,每七十公里左右置一站,每站一个千户服役,一共设了三十七个站”;②在忽必烈时期更加完善,规模更大,“从汗巴里城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通路,每条路上,也就是说每一条大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③此时,以元大都为中心东至高丽,北到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南通安南和缅甸国,各路驿道畅通无阻。蒙古统治者的驿站,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个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通畅起了重要作用。如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所说:“蒙古征服显然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一段时间内,整个亚洲与西欧可以自由交往,条条道路都开通了,每个国家的代表都出现于哈勒和林宫廷中。……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④

蒙古在西征过程中注重修通道路,如察合台在天山附近“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⑤使“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挡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的险峻隘口变成了“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⑥的通途。正是蒙古人这种强大的沟通道路的能力,使得当时的世界几乎连成一体,人们大跨度的交往得以实现。凭借通畅的道路,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勒和林、汗巴里、上都等成为中世纪的国际大都市。这里汇集了来自各国传教士、使节、工匠、工程师等等,他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如:波斯、伊拉克、康里、叙利亚、印度、匈牙利、英国等等,一派热闹繁盛的景象,正是蒙古人打通了各条道路,才使得国际交往如此活跃,正如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的论述:“在蒙古帝国统治时期,能够使人们相对安全地从克里米亚达到朝鲜,商品以及思想和发明也能够从人们所知的世界一头,畅通无阻地直到另一头。当时的实际情况确是如此,北京的威尼斯商人,波尔多和北安普顿的蒙古使节,大不里士的热那亚领事,哈剌合林的法兰西工匠,伊朗绘画中的回鹘和中国图案,中国的阿拉伯税收官,埃及的蒙古法律。所有这些事实都

①[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②[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二卷[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59.

③[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Z].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132.

④[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763.

⑤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二[Z].王国维校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国维遗书.第13册.

⑥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J].湛然居士文集卷二[Z].

是13世纪的世界各地正在接近的证明。”①所以从人类社会史进步的角度来看,蒙古人的西征活动,使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各种政治实体和种族的隔阂得到一次大变动,各种民族、文化相互见面、认识,甚至渗透融合。动乱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交流。

3.蒙古帝国统治者重视东西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交换和贸易对他们的生存很重要。成吉思汗鼓励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商业活动,他们修筑发达的商道,连接亚欧大陆,就如伊朗的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写“成吉思汗统治后期,骚乱止息,因此,凡有利可图之地,哪怕是在西极或者东鄙,商人都向那里进发……”②

在建立驿站制度的同时,蒙古统治者也注重保护商道和商人。因为草原资源有限,贸易是很重要的,又是游牧民族,所以蒙古人很重视和保护商业贸易,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为丰富的生活资料。“因为蒙古人没有定居于任何城镇,商旅也不会在他们那里汇集,所以衣物在他们中非常缺乏,跟他们做买卖所得到的利益,人们共知。”③说明当时蒙古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贸易对他们尤为重要。所以蒙古王室派出商队出使西方,也有西方商队深入蒙古本土经商。为了稳定臣民,巩固统治,保护经济,蒙古统治者起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为官,用色目人经商理财。同时也颁布了不少优待商人的政策,有利于商业贸易和货物畅通。丰厚的商业利润促使西域商人来往于蒙古草原,而这些基于追求利益的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蒙古帝国在东西之间各交通要道上均设有驿站,道路便捷,使商品流通较为便利、安全,当时欧洲各地、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及东岸沿海地区的商队来蒙古经商也更加频繁。如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可见贸易在当时蒙古帝国中地位的重要。那些不远万里的商人在得到利润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使东西方货物相互补充,信息、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这些都有利于东西方交流。

当时的蒙古人把“工”和“医”看成“人才”,并且不分国别和种族而重用他们。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于是中国的医术在西方传播开来,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被译成波斯文,1313年拉施特丁编录了一部《中国医药百科全书》,把针灸传入到阿拉伯世界。当然也有西方医生随蒙古贵族等东来草原,他们也把阿拉伯地区的医学、技术、书籍等传到东亚。蒙古帝国的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东欧、西亚、中亚及中原地区,但这些地区的先进文化也吸引了蒙古人,他们臣服并学习了这些文化,使得蒙古人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提升。蒙古主要继承了汉文化,并吸纳其他的文化,如欧洲的拜占庭文化、亚美尼亚、中亚的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等等,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文化,让我们可以感知到它丰富多彩,包罗万千的气息。当时的中国文化科技非常先进,通过蒙古帝国时期发达的传播能力,先进的农业、造船、采油、天文观测、十进制、纸币、雨伞、滚轴、手推车、多级火箭、火雷、象棋、活字印刷、罗盘针等许多发明和技术相继传入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科技的飞跃发展,蒙古西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增加了西方社会的活力,再加上以上诸多发明的传入,加速了西方世界的变革。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的最强大的杠杆。”④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是受蒙古西征的剌激。法国学者麦撒说:“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直至因蒙古西

①转引自巴拉古尼玛等编.千年风云第一人[M].第三部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19.

②[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③[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二卷[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4.

④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J].

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①

当然西方发达的数学也在此时东传进入中原,其中有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传入中国,传入内容主要有:一是引进阿拉伯数码,二是引进了六十进位制。用“0”表示空位数码和“0”的用法也在此时传入并被中原人们使用。当时郭守敬制《授时历》代表了中国历算的最高成就,他的成功在于最大限度地采用了以前中国天文学中从未使用过的数学方法,如:弧矢割圆术;数学用具“圆规”等,这些都是东西文化大交流的见证,而它们对东西方科技的巨大影响让我们赞叹。

4.宽容的宗教政策

蒙古人信仰“长生天”,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他们吸纳了别族的文明,同时也容纳了别族的宗教信仰,这是值得赞同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大都对宗教实行宽容的政策,这种政策为各种宗教在帝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曾说:“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护我。”②大汗深知利用宗教征服各种人们的重要性,于是采用这种宽容的政策使各种宗教自由平等,有利于统治和社会稳定。在客观上促进了传教人士的积极性,不同的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也不仅仅只是宗教的内容,也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还有物质文化方面等等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当时的蒙古帝国境内,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儒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等东西方的多种宗教并存发展。这种情形使罗马教廷的使者异常困惑,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异教徒的存在。而在这里各种宗教和平相处,使得众多的西方教士不远万里东来传教,他们企图劝蒙古统治者皈依基督教,虽然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宗教大师们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对大汗的决策曾产生深远的影响,如: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道教思想,对蒙古统治者的烧杀掠夺的意识有所抑制,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使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免去了被屠城和变成草原的厄运。高僧海云劝阻忽必烈,也使中原人士免去“欲印识人臂”的野蛮做法。这些宗教大师们既传播了思想、文化,又在无形中发挥了磨合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作用。

总之,蒙古西征的正面作用,促使东西方相互了解,东西方文化进行了一次大交流,在此我非常愿意用法国著名的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评价来展现蒙古人为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道路,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将环绕禁宛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风暴,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内传播到另一个花园内。从蒙古人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益。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在这一点上与之比拟。”③由此可见,蒙古帝国为东西之方之间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文化交流环境,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二)不利影响:阻碍了一些地区的历史进步

蒙古西征是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的冲击,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成吉思汗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大帝国,它是一万年来游牧民族部落——文明世界战争的继承者,这是一场猎人、牧人对抗农夫的古老斗争。”④也是最激烈的征服,注定了它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①转引自白寿彝.中国通史[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278.

②[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Z]. 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123.

③[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9.278.

④[美]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81.

1.经济的波坏

蒙古西征时,社会正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处于部落冲击的野蛮时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蒙古族,而在成吉思汗之后才使“蒙古族”这一新概念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统一后的蒙古逐渐崛起,并处于军事奴隶主制阶段,他们视掠夺为荣,认为用流血得来的东西才显得体面。他们用25年时间征服的土地比罗马用400年征服的还要多,这是世界征服史上的奇迹。因为“对游牧民族而言,战争就是一种生产,对士兵来说,战争则意味着成功与富有。”①所以那时的蒙古民族用膨胀的能力去尽可能地征服、征服!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蒙古大军所到之处,没有任何城市能抵抗冲击,没有任何城堡可以免去被占领、被掠夺的命运,这对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破坏很大,甚至是毁灭了他们的文化,蒙古军的攻灭速度惊人,以至于斡罗斯人将蒙古人的冲击看成上帝的惩罚,如《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作者说:“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跑出来的。”②而在西欧,人们也有相似的记载,字里行间流露出恐惧心理,叙述了蒙古西征的毁灭性破坏。将蒙古人比喻成“像魔鬼一样涌出地狱”,“像蝗虫遍布地面”,“他们闪电般地来到基督教的国家,烧杀掳掠。无比恐怖和可怕地攻打一切人。”③事实上,蒙古西征除了蒙古贵族为了征服土地,掠夺财富,满足贪欲外,很大程度地带有血亲复仇的性质。如:成吉思汗家族成员的伤亡,都会引起他们疯狂的报复,如在攻打巴米安时,察合台之子木秃干被杀,此城沦陷后,“不赦一人,不取一物,概灭之”,④“一切生物都被屠杀”使此城变成“可诅咒的城市。”⑤这种血腥报仇行为与蒙古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有关。

在蒙古军所到达的城市和地区,都遭到严重的倒退和毁坏,这种游牧民族的野蛮性得以体现,对被占领地区的生产力和文化都进行了严重摧残,因为蒙古军经常用“屠城”和“焚城”来对待征途上的各个政治实体,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毁灭,而这种残酷的行为源自于一种报复和教训的心理,充分显示出蒙古社会的落后,以及他们征服行为的漫无目的性。

2.文化的破坏

当时的蒙古军被描述为城市的毁灭者,常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并摧毁灌溉系统,,赶走农民,把他们的家园变为草场和荒原,许多地区或城市被彻底毁灭,以至于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据说成吉思汗大军在中亚的五年之中,该区死亡人数上千万,我们从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窥见蒙古军队摧残文明的残酷现实:

(1)蒙古军攻克玉龙杰赤城,除了驱各种工匠往“东土”,儿童、少女被充奴隶之外,其余人均被屠杀,最后引水淹城,一座闻名中亚的繁盛都城从此沦为沼泽。

(2)报达被攻克后,蒙古军入城挨户掠夺,屠杀和焚毁的时间持续十七天之久,死亡人数达九万。

(3)蒙古军和波兰军大战,波兰大败,胜利者从每一个尸体上割下一耳朵,共有九大包。在西进途中,也是一路烧杀掠夺,惨无人道。

(4)蒙古军队在1221年4月对尼沙普尔城的屠杀,使此城彻底被摧毁,“尸体被砍头,将首级按男、女、小孩分别堆成金字塔形,拆毁了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以及所有给阿

①[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二卷[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②[英]道森编,吕蒲译.出使蒙古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序言.8.

③耿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记[M].鲁布鲁克东行记[M].

④[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89.

⑤[法]雷纳?格鲁塞.草原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308.

拉伯——波斯灿烂文明增添光彩的建筑均被摧毁。”①对东伊朗的破坏也很严重,征服东伊朗后,认为夷平城市和破坏农田,再把它们变成草原是很应该的事,“东伊朗再也没有从成吉思汗的破坏中恢复过来”。②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是这样来对蒙古西征进行评论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的人民群众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③

三、结论

总之,蒙古大军大肆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并焚毁城市和建筑,把城市变成“烟雾和灰烬”,这种毁灭性的残酷行为,可能来自于处在原始社会的蒙古族的游牧性以及他们文明的落后。当时他们没有城市观念,屠城和焚城的结果是毁灭了该地区的文明和生产力,这种彻底的破坏方式,阻碍了被毁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对这些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在客观上也阻滞了人类自身的进步。

蒙古西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带给了被征服地区血和泪的同时,也把世界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快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蒙古西征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续探究和思考。

①[法]雷纳?格鲁塞.草原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311.

②[法]雷纳?格鲁塞.草原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311.

③[苏联].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参考文献

[1]周良宵,顾菊英.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4](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二卷[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

[6] 马可·波罗游记[Z].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

[7]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Z].卷二.王国维校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国维遗书.第13册.

[8] 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J].湛然居文集[Z].卷二.

[9] 转引自巴拉古尼玛等编.千年风云第一人[M].第三部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0]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J].

[11](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2](英)道森.出使蒙古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绪言.8.

[13]耿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记鲁布鲁克栋行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苏联)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15](法)雷纳?格鲁塞.草原帝国[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6] Kyung K.Choi,Nam Ho Kim ? DESIGN OPTIZATION FOR STRUCTURAL-ACOUSTIC PROBLEMS USING FEM ? DETC2002/DAC-34131https://www.doczj.com/doc/1f3260339.html,. 2007年5月27日访问.

Analysis of Mongolia got right and the world at the

time of impact

Abstract:In the 13th century, Mongolian army carry on three extensive westward fights, set up the Mongolian kingdom of the Eurasia of traversing in succession. Mongolians make the vast area connecting each other between Eurasia in a manner to go on an expedition, make world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culture exchange each other, producing and shaking deeply influence to to world at that time.

Keyword : westward fights; culture ; exchange; influence

读春秋霸权规律

读春秋霸权规律,领会国家之间的博弈 一:背景 随着一个霸权国由兴盛走向衰落,必有另一个大国崛起并取而代之,开始新的周期;霸权的兴衰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在霸权兴衰历程中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不相同;霸权兴衰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战争胜负表现出来。当然以后时代更多不是靠战争解决,但是离不开战争方式。(思考今后中国崛起于大国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我国将长期面对霸权主义的威胁,同时中国提出新兴大国崛起战略,在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和国家发展战略下,选择怎样的国际战略,使国际行动角色与国家利益相一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学习春秋时期的霸权兴衰,为应对当前的霸权主义寻找借鉴同时为我们在国际舞台要发挥巨大的影响力思考出路,这些不仅要靠硬件(硬实力),也需要软件(软实力),这才是真正大国的实力。(硬件和软件实力的欠缺) 二书籍简介: 春秋时期的霸权体系和当代世界的霸权体现都表现出列国并存一霸独强、缺乏对霸权构成长久和有力制衡的其他力量。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与春秋时期的国际格局有相比也有差别,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出自周王朝这样的共同的政治母体,以“礼、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当时的华夏文明圈中有高度的认同,从春秋时期争霸到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当今世界各国并非出于共同的政治母体,文明的多元化是其重要特征,各国间进行竞争、合作和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形成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因此在本质上来说两者是不可以比的。但是两者在形式上有相同的地方。(“道”虽异而“术”相同。)由此推知,不同时代,不同体系内的行为却可能面临相似得问题,并采取相似的策略。 (王道和霸道,王道,都需以人为本,都包含仁义、礼信等道德内容。王道是利用怀柔的办法治理国家,霸道是利用强制的办法治理国家,“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既要讲究实力,又要讲究道德,即要威加于国,又要取信义于天下。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主要内容介绍: 1 霸权产生的条件: 西周的政治体制,孕育出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在思想和观念上为霸权的产生奠定基础。这种文化认同,产生对“天下皆一家”、“四海之类皆兄弟”的追求。 2 霸权的特征: 1)权力的核心问题还是合法性,合法性要求获得公众的承认和服从;春秋时期的霸业随着周天子王权的衰微而兴起的,大国通过武力谋取霸权必须获得最终的承认取得合法性,要求“受命于王”,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春秋时期的国家因为分封而来,诸侯的权力都来源于周天子的授予,自西周建立起宗法、分封等一整套礼乐文明体制起,就规定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权衰落,但是诸侯国毕竟不敢明目张胆的否定周天子的地位,周天子还是公认的天命中心。这种霸权,要在宗教、血缘传统上予以承认才能获得肯定。 2)霸主通过在联盟中行使的话语权来实现霸权:霸主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在联盟中行使话语权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诸侯的归顺和服从,成为霸主的主要标志在于是否获得大多数诸侯的追随,是否能够主持诸侯的会盟号召诸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以兼并为目

亚洲北方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对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前沿 2005年第2期 萨满教对蒙古帝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齐学民 *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呼和浩特 010021) [提 要]具有迷信性质和原始形态的萨满教是蒙古帝国社会前期的主流宗教。它对蒙古帝国社会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1206年至1279年这段时期,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汗位继承及直接插手内部政治事务两个方面。 [关键词]萨满教 蒙古帝国 政治 汗位继承 内部政治事务[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8267[2005]2 0187 03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从形态上说更接近于原始宗教。其巫师萨满按 满语 通古斯语解释,是激动不安或疯狂乱舞并含有占卜之意,作为巫师被认为是人和神之中介,传递神灵意旨,沟通人间和鬼神世界 。 可见,它更具有封建迷信性质,而不同于世界三大宗教,具有系统完整的教义、教规、组织形式甚至固定的活动场所,但萨满教却能够从原始社会跨越不同时代残存至今,并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宗教世界观。作为亚欧板块上北方游牧民族的独特产物,萨满教在游牧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民族或部落,因其靠天、靠自然的经济具有分散落后性、脆弱性及财政上造成的异常困难,使其民众心理上普遍缺乏安全感,而且一场天灾人祸都有可能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破产。漫长的生活经历及生产力的极度落后使它们需要天的庇护和神灵的保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民族的信仰心态,而且 巫术使人自信,使道德习俗得以发展,同时还可使人们在终极问题上具有一种积极或乐观的信念 。 这使得蒙古社会巫术色彩浓厚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应运而生,成为蒙古族最早信奉的宗教。成为维系人们心理和意识的工具,并对蒙古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在蒙古帝国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萨满教仍 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试从对政治的影响角度分析萨满教对蒙古帝国社会的影响。 萨满教对蒙古帝国政治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汗位继承问题上 首先,萨满拥有赐予蒙古大汗尊号的权力。此种影响在蒙古帝国建立初就已初露端倪,神巫阔阔出就 惯于揭示机玄,预言未来的事情,并且常说: 神在和我谈话,我在天上巡游 ,他经常对成吉思汗说: 神命你为普世的君 主! 他还将 成吉思汗 的称号送给他说道: 神降旨说:你的名字必须如此 ! 对元太祖赐予尊号仅是赐予大汗尊号的开始,以后遂成一定例, 每个大汉即位时都经萨满祈祷,告天上尊号 。 其次,大汗登基之日一般也由萨满选定。 世界征服者史 中记载窝阔台和贵由汗即位都是如此。实质上,此时萨满大多充当了被统治者利用的工具,他对大汉登基这一必然结果并不能产生决定性影响,但萨满却可从中受益,诚然二者此时也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萨满可以借此机会向平民百姓甚至贵族炫耀其所谓 人神中介,代天行命 的权力和地位。统治者却是借萨满之口向臣民表明其即位是奉长生天的意旨,为掌权制造合理性。而巫术的价值正 187 *[作者简介]齐学民(1976-),黑龙江省人,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研究生。

成吉思汗四子的微妙关系及四大汗国的兴衰

成吉思汗四子的微妙关系及四大汗国的兴衰 第一节:四大汗国的形成 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在开疆扩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在维护统治巩固政权方面,却未能革除部落社会遗留的旧习。蒙古集团统治阶级内部,尤其是上层贵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激化。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前,曾召集会议商讨汗位继承人的人选,但其结果却是加剧了诸子之间的矛盾,朱赤与察合台的矛盾公开化,并为窝阔台与托雷的争斗埋下了伏笔,引发和加重了“黄金家族”内部的危机。 1219年,蒙古大军西征时,成吉思汗和托雷率主力军队为一路,朱赤统帅一路人马,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一路,分兵进击。当诸路大军达到战役目标后,成吉思汗命朱赤和察合台、窝阔台合军会攻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尼亚乌尼根奇)。当玉龙杰赤被攻克后,朱赤便因矛盾与察合台分道扬镳,率领军队回到了自己所征服的地区,及乌拉尔河以东的钦察草原东部和阿姆河、锡尔河下游的花剌子模地区。朱赤的不辞而别,曾使成吉思汗极为的震怒,但因朱赤之后不久便病发,此事也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原谅。 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了四子的封地(即兀鲁思)。朱赤的封地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直到蒙古军马蹄所到之处。即对朱赤征服地区的认可并允许系统在其既有的封地的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展。察合台的封地,从畏兀儿以西,直到刚征服的河中地区(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草原,河中诸城郭则用大汗委派的官员来管理。窝阔台的封地,丛金山(今阿尔山泰山)以西,自叶密力(今新疆额敏地区)至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成吉思汗又将庶妻所生的第五子阔列坚,封于漠北之地,给予四个千户。唯独第四子托雷没有受到任何的受封,因为,蒙古风俗有“幼子守灶”之说。所以托雷被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他将继承父亲在斡难河阙禄连的所有的斡鲁朶、牧地、人户和军队等。当时,除朱赤的后代已在自己的封地外,其余受封诸子也相继回到了自己的兀鲁斯(封地),并着手建立封境内部的组织管理机构。 当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朱赤已经去世了。窝阔台汗即为后,发动了著名“长子西征”,朱赤的儿子拔都被任命为西征的统帅,这次西征的战役目标位钦察草原及以西未归附蒙古的地区。自1236年到1241年,经过五六年的征战,迫使斡罗斯等公国向蒙古称臣纳贡。1243年,拔都结束西征后,以伏尔加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钦察汗国,与蒙古帝国形成了半独立的状态。自窝阔台汗病逝后,拔都就采用同托雷系统联合的方式,排挤和打压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大系统势力,并乘机夺取了察合台封地中的河中地区。拔都之弟别儿歌在位时(1257—1266),名义上对蒙古大汗称幡,实际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察合台受封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将大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窝阔台即位后,察合台曾试图排挤大汗在河中城郭的地区势力,以达到自己对和河中地区的完全占有,遭到了窝阔台的阻止。但察合台对大汗恭敬,与中都汉庭的关系也比较和睦。1241年,察合台病殁,其孙合剌旭烈即位。1246年,贵由汗即位,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关系很密切,便以不该有“舍子传孙”习俗为借口,下令废除了合剌旭烈的汗位,改由其叔也速蒙哥为汗。贵由汗病死自后,也速蒙哥与窝阔台系其他诸王共同反对蒙哥称汗,故蒙哥继位之后,便彻底废除了察合台系也速蒙哥的汗位,依然启用察合台其孙合剌旭烈为汗。但合剌旭烈在继位返程途中突然病逝,其妻子兀鲁忽乃回到都城阿力麻里,用计杀死了也速蒙哥。并自任监国。

西亚帝国的兴衰史浅析

西亚帝国的兴衰史浅析 内容摘要:古代西亚是最早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 个文明开始,这里一次出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王国、乌尔王朝到古代巴比伦,小亚的赫梯、腓尼基以及以色列犹太王国,这些国家相继经历了自己的繁荣昌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古西亚的帝国文明更替十分激烈,本文将以古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赫梯帝国、波斯帝国为典型浅析帝国的兴衰历史。 关键词:古西亚、汉莫拉比、亚述人、好战、改革、赫梯、居鲁士、波斯 古巴比伦杰出帝王:汉谟拉比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便离开,但是阿摩利人却留了下来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从汉谟拉比的统治时期看:该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治理都很有特点,例如军事上他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把自己神化,自称为伟大天神的后裔,总揽全国立法、司法、行政和宗教大权。其次建立常备军,当时的士兵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到份地,士兵死后只要他们的儿子替他们服兵役,份地就可以继续耕种。这种份地和军事义务相连的兵役制度使得国家有一支随时可以征召的常备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农业上发展农业,大力兴修水利。在他统治期间,两河流域的南部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青铜已经广泛使用,曾经多次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工程。在法律上,制定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对于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而言:青铜广泛使用,灌溉系统有了扩大和改善,“田地是国家的生命”。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国王拥有大量土地,寺庙和贵族也拥有大片土地。村社的份地也成为各农户的私有地。 作为帝王的汉莫拉比相对来说是个仁慈君主,但是奴隶主们却经常残酷地剥削奴隶和被征服的平民。汉谟拉比死后,国内经常发生奴隶暴动,一些城市被占领,周围的游牧民族时常入侵。公元689前,古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 好战的亚述人与亚述文明 亚述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境内农业发达,盛产各种金属。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向外扩张。亚述人可以说是西亚帝国中形象相当残暴的帝国,据记载称:亚述人征战初期以掠夺为目的,军队所到之处,城镇被毁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或被杀戮,或被掳走。亚述人对所有战败的国家进行残酷的压榨,不但被征服国家或地区的百姓要承担十分繁重的捐税,国王和贵族也受尽凌辱,人们在亚述的残暴统治下呻吟。 新亚述时期,亚述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新亚述时期为前935到前612之间。公元前10世纪,亚述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为其长期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给养。 自沙尔马内塞尔三世,由于经济衰落、对外战争失败和统治阶级内讧,亚述进入危机时期。公元前746年,军事将领提格拉-帕拉萨夺得王位。在新的条件下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改组了军队,实行募兵制。他把常备军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等不同兵种,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军事体制。改革后重新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

世界史学会教学论坛议程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 2016年会暨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学术研讨会 第十一届青年论坛·第二届世界史教学论坛 主办单位:上海市世界史学会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时间: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川路路500号)图书馆·历史学系

会议议程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2016年会暨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学术研讨会 签到: 8:45-9:00地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一)9:00-10:00 开幕式 主持人:沐涛(学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致欢迎辞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代表社联致辞 学会会长潘光致辞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余建华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会授予陈崇武、艾周昌、李巨廉、王斯德教授终身学术成就奖 四位教授获奖感言 合影与茶歇10:00-10:20 (二)10:20-12:00 学术研讨会 10:20-11:20 主题报告(一) 主持人:顾云深 戴超武(华东师范大学):中缅边界问题与尼赫鲁的干预及其战略意图刘子奎(上海师范大学):冷战后美国防止生化武器扩散政策 余建华(上海社科院):近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管窥 11:20-12:00 主题报告(二) 主持人:郑寅达 刘义(上海大学):“新土耳其”与“土耳其模式”的破产 许明杰(复旦大学):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劳工危机与立法治理 自由发言:10分钟 12:00-13:00 午餐 地点:秋实阁餐厅 13:00-13:30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会会议 地点: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1330)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第十一届青年论坛 第一组17人 地点人文楼1306室 第1场 主题20世纪前的欧美社会再审视(上) 评议人王三义朱明 时间13:00-14:30 孙罗兰:浅析古希腊男同性恋文化 刘畅:瓦西里二世土地政策再探讨——兼议军区及市政贵族的崛起 王琛:社会动荡与帝国衰亡—基于1180-1204年拜占庭 董令德:查士丁尼大瘟疫——浅析和思考 王卓:西欧中世纪的商人旅行 王闯闯:被禁止的“劳动”——转型时期清教安息日的经济伦理初探 黄嘉欣:12至16世纪英格兰酿酒业的转变与妇女经济地位的探讨 冯雅琼:“开源节流”:近代早期英国人应对饥荒的饮食策略 徐佳慧:1549年英国凯特起义请愿书论析 茶歇14:30-14:45 第2场 主题20世纪前的欧美社会再审视(下) 评议人郭长刚王春来 时间14:45-16:15 于玉民:论乔治三世后期国内形象提升的原因 陶晋:王权强化视阈下的1569年英国北方叛乱——以中央与北方政治经济关系为中心祝雨清: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新型银行的辐射影响 沐越:革命外交和国家外交的两难抉择——再谈拉马丁1848年革命后的外交政策 陈雅雯: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饶勒斯与德雷福斯事件 张健:建国之初美国两党围绕联邦司法权的斗争 林斌:“州议会将对国会构成强有力的制衡!”美国早期宪政史上的联邦法令废止权再探赵建成:美国南部同盟“棉花外交”政策的初探(1861-1865) 张兆亮:浅析拉福莱特在国会中的进步主义改革与“反战” 第二组17人 地点人文楼5303室 第1场 主题欧美世界的转型与争议

称霸东欧的蒙古帝国金帐汗国历史

称霸东欧的蒙古帝国金帐汗国历史 称霸东欧的蒙古帝国:金帐汗国历史(2009-03-03 20:18:26)转载标签:军事 金帐汗国的统治区域 一、金帐汗国的建立 术赤兀鲁思,称作金帐汗国,又称青帐汗国或钦察汗国,蒙古文史书称作术赤因·兀鲁思。 成吉思汗划分了四子的封地。长子术赤的封地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阿尔泰山地区),术赤的斡尔朵(行宫)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1236年,术赤长子拔都统帅长子军西征,到1240年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被征服的这一广大地区成为拔都的兀鲁思,从1242年以后称为金帐汗国。汗国的疆界大致包括:东自额尔齐斯河,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拔都把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罗斯诸公国与金帐汗国为藩属关系。 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阿里布哥在漠北被大部分蒙古贵族选举为大汗,1260年,忽必烈则在漠南开平称帝,并发动了讨伐阿里布哥的战争。蒙古帝国的中央政权不复存在,金帐汗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金帐汗国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庞杂的联合体,其中作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数甚少。东南欧,特别是钦察草原,是钦察人居住的地方。蒙古人来到这里以后,14世纪上半叶就完成了突厥化过程,突厥语和突厥文成为汗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此外,汗国内部各地的经济发展亦不尽相同,钦察人处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初级阶段,大部分人过着游牧生活,只有极少数人迁到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转入定居。、克里木、保加尔则进入封建生产关系的发达时期。花剌子模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技术,过着城镇化的定居生活;克里木及其沿海城市,商业发达,可通往小亚细亚和君士坦丁堡,一直通向叙利亚和埃及;保加尔是农业国,是金帐

浅谈蒙古民族的形成与蒙古帝国的兴衰

浅谈蒙古民族的形成与蒙古帝国的兴衰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联合组成的大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辽、吉、黑、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 蒙古人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 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 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蒙古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蒙古族不是由一个部族而形成的,而是由多个部族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演变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其形成过程中,成吉思汗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帝国,标志着蒙古民族的初步形成。以稳定的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元朝的建立,不仅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蒙古族的形成是蒙古帝国形成的基础,蒙古帝国的兴衰在促进蒙古族发展的同时,由于民族政策的分类或者是民族等级制度的推广,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 一、蒙古民族的形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影响 摘要:蒙古通过三次西征和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把东西方连接起来,对东西方的经济,商业,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蒙古西征;东西方交流;影响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以斡难河为中心的蒙古汗国,被称为成杰思汗。建立汗国之后,铁木真一面对金朝作战,一面对西方进行扩张。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西扩张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著名的三次蒙古西征。第一次时间为1219年—1231年,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进攻的目标是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战争以花剌子模的失败告终,在此,蒙古把自己的领土扩张到中亚地区在此建立了后来的钦察汗国。第二次的时间是1235—1242在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的率领下,进攻的目标是斡罗思,最终拔都等大败斡罗思,并进逼勃烈山(今波兰)地区,在此蒙古建立了以萨莱城为都城的金帐汗国!第三次时间是1253—1260年,由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率领,攻陷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灭亡了历时五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随后因为蒙哥之死,旭烈兀回师。这次蒙古在征服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通过三次西征,蒙古大帝国建立,东西方的交流开始频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进行的西征和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对于东西方的交流的影响也很显著,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对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多半是通过蒙古利亚人所发明的罗盘和纸张,在亚洲的游历及对东亚财富与文明的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刺激下,‘大西洋边缘’的精神、体质、社会的活力才有了这次惊人的迸发”[1]蒙古西征使得西方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西方的殖民扩张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是四大发明的传入对于西方的影响。蒙古西征打破了原来东西方交流上的重重障碍,“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密布,脉络相通”,[2]这样东方中国的印刷,火药,指南针等传入了欧洲。比如,1294年,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勇士雕版印刷纸币,从此,印刷术开始从中亚传入到了欧洲。而第三次西征中阿拉伯人在大马士革城击败了蒙古人,他们当时就采用了蒙古西征过程中使用的火药,在此之后将其传入欧洲。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本文导读:攻灭西辽 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屈出律投奔西辽,帝直鲁古可怜其父死国亡,遂留他下来。屈出律见直鲁古年老怠于政事,遂阴谋篡位,先取得信任,当了驸马,尔后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东)和别夫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境内,号召反攻复国,乃蛮旧众纷纷来附,实力大增。屈出律乘直鲁古秋天出猎之机,以伏兵8000将其擒获,表面上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当了西辽皇帝。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朝中都(今北京)后,得知屈出律逃至西辽并篡位,篾儿乞部也附属于他,聚集兵力图反攻复国。为解除后顾之忧,成吉思汗回蒙古本土后,于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派哲别将军率2万骑兵西征屈出律。派长皇子术赤和速不台率兵2万消灭篾儿乞部残部。

哲别采取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兵至垂河(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楚河),屈出律闻风而逃。哲别向西辽广泛宣传信教自由,开放被封清真寺,反复申明,蒙古军只抓屈出律,不要任何东西。伊斯兰教徒纷纷起义,蒙古军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徒们消灭守军,大开城门欢迎。哲别宣布不抢、不烧、不杀三不政策,军纪严明。都城八剌沙衮及岭北诸城均不战而下。次年,哲别进军岭南。屈出律企图与哲别军在可失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决战,但西辽军士气已衰,伊斯兰教徒拒绝战斗。哲别军未至,屈出律即弃可失合儿西逃,从者仅三人,沿途居民无容纳者。哲别紧追不舍,并悬赏缉拿屈出律。 屈出律逃入巴达哈伤境(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一

成吉思汗西征之成因探析

成吉思汗西征之成因探析 摘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了对外征服战争。蒙古帝国产生于第一次西征中,通过分析蒙古西征成功的原因。可探究庞大的蒙古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关键词:成吉思汗;西征;成因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属蒙古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06年,铁木真经过20年的浴血奋战统一蒙古高原上的各游牧部落,建立起庞大的草原帝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其国家称“也客·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控制了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从此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更为巩固的游牧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蒙古民族从形成之日起便走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但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各部统一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就开始了蒙古草原以外地区的军事征服。在几乎整个十三世纪中,蒙古大军的足迹遍及欧亚两洲的广大地区。蒙古大军的军事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南下,另一个方面是西征。这两个方面的军事行动始终交替进行。西征的结果,是逐步形成雄跨欧亚的四大汗国,创造空前绝后的世界版图。 成吉思汗所领导的第一次蒙古西征是以成功征服中亚的花刺子模为开端,拉开了西征的序幕。诸多学者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背景、原因、目的和影响,而本文着眼于蒙古此次西征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成吉思汗西征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他统一了蒙古高原。成吉思汗青年时期在蒙古高原进行的一系列征讨,基本的出发点是为报杀父之仇、为雪夺妻之耻,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家园。1203年和1204年,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吉思汗分别消灭了蒙古高原上最主要的两个对手——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蛮部,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统治初期,按照统一的法律和军事行政组织将蒙古人组织起来。他废除了蒙古贵族一直奉行的陋俗,然后他制定了从理性角度看值得肯定的制度:首先,成吉思汗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政权组织机构。确立了“黄金家族”神圣的地位,在地方,打乱了原有的氏族或部落组织,设立了千户百户制。“成吉思汗一举分封了95个千户长”这一制度取代了旧日的氏族部落草原牧民被严密的组织起来。第二,扩充护卫军(蒙语为怯薛)。成吉思汗赐予护卫军以崇高的地位。“护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大汗的金帐并负责汗廷的各项事务和日常生活”。护卫军的扩建,对于巩固汗的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吉思汗依靠这支武装力量,加强了对各级那颜的控制。第三,设大断事官,其职责是掌管民户和司法权。第四,制定札撒。字面意思是“规章”或“公共法典”。札撤即是民法典也是行政法典,是管理社会的实用的纪律。成吉思汗经历过干戈纷扰的时代,知道用《札撒》来整顿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些制度是蒙古统治的政治支柱,国家的权力掌握于统治者手中。 成吉思汗所占据的是曾经形成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诸游牧强国的蒙古高原。这些草原游牧强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南侵汉地,也不止一次的入侵西域。蒙古草原的南方是辽阔的汉地农耕区,汉地的农业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中亚内陆绿洲。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已经征服了东北、华北的大片地区,得到了蒙古高原以外的契丹、女真、畏吾儿、哈剌鲁、西辽诸降服地区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在物力上的支持,对于游牧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游牧人的物质资料非常匮乏,“因为蒙古人没有定居于任何城镇,商旅也没有在他们那里汇集,所以衣物在他们当中非常缺乏”。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的形式之一。“牧民几乎毫无例外的依赖单一的资源——畜群。他们通常是饥饿和贫穷的,很少能自给自足”。虽然物质匮乏,但被征服的农耕地区给予了相应的补充。所以当蒙古人强大的军事优势与东北、华北被征服地区的农耕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时,为西征的胜利奠定了良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在蒙古历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他不但对今天的中国疆域上的蒙古、西夏、西辽、金国、南宋、大理、吐蕃等进行军事及政治的变革,为元朝定下基础,使大元朝成为第一个由蒙古族为统治民族的中国统治民族,且国家版图远胜汉唐两个朝代。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大蒙古汗国的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 蒙古军西征 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花刺子模国(位于今天的中亚地区),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

“世界征服者”。 西征经过 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由元太祖铁木真率四个儿子御驾亲征,统骑兵二十万(一说六十万),前后用上了八年时间,因为成 蒙古军西征 吉思汗西征,主要是因灭西辽后,接着灭它邻国花剌子模(回回族)而引起的,故西征的时间是八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由,亲领大军西征,分兵四路进攻花剌子模诸城。长子术赤进攻阐河下游,得手后转入咸海北部;察合台、窝阔台围攻讹答剌城,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越忽阐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区,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萨马尔罕)和撒曼王朝旧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后入阿姆河以南、及今兴都库什山以南诸地。花剌子模国势虽强,但立国时间不长,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加之以其统治集团在蒙古入侵面前采取守势(作长期消耗战),便于为机动性强的、主力作游击战的蒙古军各个击破。花剌子模虽拥兵四十万,但在各方面如军队纪律、训练等等都不及蒙古军。蒙古军每攻破一城,便大

蒙古西征匈牙利之战

历史上最漂亮的歼灭战 许多人在说到歼灭战时,动不动就是什么亚历山大、汉力拔,或者就是基辅会战等,当然,这些歼灭战都很漂亮,但说实话,它们与咱们中国古代的歼灭战相比,那就相去太远了。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歼灭战是如此的多,君不见李牧以步兵大兵团围歼匈奴骑兵大兵团,全歼10万人的战役(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步兵围歼骑兵的战役),还有完美的后退歼灭战--长平之战,还有骑兵围歼骑兵的汉匈漠北会战,这一战霍去病以5万骑兵围歼匈奴骑兵,斩7万多人。太多了,数不胜数啊。 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歼灭战是蒙古西征中与匈牙利联军在塞约河进行的战斗,此战蒙军以漂亮的合围全歼匈牙利联军,且自己仅受微小的损失。下面把我原创的蒙匈塞约河之战帖上,希望大家喜欢。 还有,这是一个纯军事的帖子,希望大家从军事角度讨论,谢谢。 蒙军征匈之战 蒙军征匈之战发生于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1219年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的对花刺子模的进攻,成吉思汗在灭花刺子模后,又击败俄国加里赤王军并横扫不里啊耳等地,但由于在中国方面金的势力仍然庞大,必须予以消灭,向遥远的西方进攻才无后顾之忧,乃回军本国征伐金、西夏等。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汗位,继承父志按即定方针继续进军,攻灭了金。 窝阔台于灭金后3年春天,命名将速不台率10万大军向里海地区付尔加河一带拔都所居地集中,当年夏到达,乃成立第二次西征大军,拔都为元帅速不台为副帅,实际指挥权操于速不台手。拔都与速不台的大军所向无敌,蒙古铁骑兵锋所指,真是站无不胜、攻无不克,灭俄罗斯、克莫斯科、毁俄罗斯首都基辅(据说蒙古军攻下基辅后,屠城,并抢美女财宝无数!同志们,当兵去啊!哈哈哈。) 灭俄罗斯后,拔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得到了一广阔肥美的牧场,乃不思上进。速不台为鼓励拔都进攻,对他说:“若不击破中部欧洲之力量,则我们对俄罗斯平原的占领绝对不安全。”于是蒙古军在灭俄罗斯后继续向西进攻,越过客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境。在派出侦察兵收集情报之后,速不台判断当面之敌为蒙古军的2、3倍,但还未集结。于是速不台决定在敌军集结之前将蒙古军分为四路,以扇形横扫匈牙利平原,并在匈牙利重镇培斯拉会师与匈牙利大军决战。 蒙古各军还没有到达培斯拉时,匈牙利王贝拉已经召集大臣和主教们开军事会议讨论蒙古入侵以及如何对蒙古作战等问题了,就在这时,前哨以及侦察兵来报告,说蒙古大军已经越过客尔巴阡山数百里且蒙古军先遣部队已经到多瑙河东岸。蒙古军的进军可谓是如迅雷闪电,但是匈牙利王对此并不惊慌,命令培斯拉城闭城准备应战,同时派使者到各国催援军。顿时,日耳曼、奥地利等各国援军云集培斯拉,联军声势浩大,有十多万精兵。而且联军的士气十分高昂,他们认为蒙古军非上帝造生之异教徒,肯定不是他们圣军的对手!所以一个个是信心十足。同时他们认为凭借他们的厚甲武装以及身强力壮,一旦与蒙古军交锋,必然催估拉朽大获全胜,所以纷纷请战。 刚开始速不台见敌人闭城自守,继而援军大至,侦察兵来报告说联军声势浩大且斗志极高,于是速不台决定诱敌深入,乃将已到达多瑙河边的蒙古军向东撤退。 匈牙利联军见蒙古军已经到达多瑙河边却不敢渡河交战而向东“逃跑”,越发士气高涨,更加轻视蒙古军,于是渡河追击蒙古军以求决战。因为联军大多是步兵,所以速不台的“逃跑”显得缓慢,仿佛象是悠闲的散步。联军跟踪追击了六天之后,已经远离多瑙河,当天夜里,联军选择了一个地势很好的地方宿营,营地周围有小山环卫,可以防守,正面又有一条小河--塞约河作为障碍,联军统帅也很有将才,为防蒙古军偷袭,在小山上构置工事布置防守,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键入文字]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的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占领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实际上,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从军,总数最多不超过20 万人左右,往往比对方的军队要少得多。但是,人数少的蒙古军队却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当然,我们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运气陪着他们,但是,除了好运气之外,他们百战百胜还是有原因的,就像一句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下面我们试图来分析一下蒙古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 (一)蒙古人强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他们强烈的征服意识,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征服意识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一点,和西方人有点相似。 曾经有一天,成吉思汗闲来无事,问了群臣一个问题:“什么是男人的最大快乐?”博儿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说:“带着冬季脱掉、现在重新长满羽毛的灰鹰,骑着养肥的好马,穿着好衣服,在初春时节出去猎取灰头鸟,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大的快乐。”博尔忽说道:“放了鹰鹘,看它在空中用爪子击落的方式抓走灰鹤,这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忽必来说:“打猎时放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对着群臣说道:“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着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乳头色的甜蜜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的话,说出了蒙古人的思想。一般说来,游牧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征服意识。 1

蒙古帝国的扩张

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后,除了确立制度,推行各项安内措施外,更不断扩张势力,先后对邻国(金国、西夏)发动战争,又西征中亚花剌子模国,为日后建立元朝及扩张蒙古帝国版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宋灭金 十二至十三世纪,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是统治华北一带的强国。在成吉思汗向金国开战以前,金国一直是蒙古的宗主国,金人长期欺压和迫害蒙古人,令蒙古人十分忿恨。1211年,成吉思汗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对抗金国,于是向金国发动战争,向金人报复,结束了蒙、金的臣服关系。1213年,成吉思汗屯兵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宣宗遣使求和,向蒙古人奉献金银、缎匹、奴仆和马匹等,战事因而暂时止息。次年,金迁都南京(今开封)。1215年,成吉思汗终于攻陷中都。金政权在迁往南京后,又苟延残喘20年。到1234年,当时的蒙古大汗窝阔台联合南宋夹击金国,终于结束了金朝的统治。 西征中亚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一支庞大商队前往花剌子模(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商队人员竟被花剌子模官员劫杀。于是,成吉思汗在1219年亲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复仇。成吉思汗先消灭西辽,扫清了西征的障碍,接着攻打花剌子模。凡抵抗蒙古军的城市,城陷后居民都会被蒙古军屠杀,工匠则被掳回蒙古本土。几年间,蒙古军击灭了花剌子模,摧毁了许多中亚城市,兵锋所及,南达印度河流域,西至里海西南岸一带。成吉思汗西征后,将新占领的土地分封给儿子朮赤、察合台和窝阔台,而蒙古本土则按幼子保守故土的传统习俗由拖雷继承。 六征西夏 1083年,党项族在今日甘肃省一带建立了西夏国。十三世纪初,西夏与金、宋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从地理位置来看,位于蒙古国南面的西夏,与金国互为犄角,令蒙古国两面受敌。成吉思汗为免后顾之患,在攻打强敌金国以前,先后数次对西夏用兵,迫使西夏国王纳贡称臣,解除了攻金时两线作战的威胁。1226年,成吉思汗为了报复西夏国王拒绝出兵协助蒙古西征,于是大举攻伐西夏。次年,西夏国王被迫投降,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在1227年病逝,窝阔台于1229年继承汗位,继续奉行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政策。1234年,攻灭金国。1235年,派朮赤次子拔都率军西征,大军一度深入欧洲,震惊欧洲各国。拔都在这次西征得来的大片领土上建立了钦察汗国。1253年,第四任大汗蒙哥派遣弟弟旭烈兀统兵西征波斯,奠定了伊儿汗国的基础。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夺取了汗位,并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他在1279年灭南宋,统治了全中国。包括四大汗国在内,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时无两的大帝国。

蒙古军队战法

蒙古军队战法-匈牙利波兰战役 蒙古军队战法-匈牙利波兰战役 1241年5月9日,波兰联军统帅昔烈西亚公爵亨利率领三万大军离开列格尼察城向西前进,准备和蒙古军队决战。当亨利领军穿过市中心时,圣玛丽教堂顶上突然掉下一块石头,险些击中亨利。波兰联军将士们都因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一个凶兆。 亨利领军走到瓦尔斯塔特平原时,发现两万蒙古军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亨利立刻指挥波兰联军列阵,将三万军队排出四条战线。摩拉维亚公爵博列斯拉夫率领他的骑兵组成第一道阵线;波兰国王的弟弟苏里拉斯夫公爵率领克拉科夫骑兵组成的第二道阵线;条顿骑士团大首领奥拖特恩率领数千条顿骑士,和欧波兰公爵梅西科的部队一道组成第三道阵线;而亨利率领昔烈西亚骑兵和一些法国圣殿骑士在最后压阵。波兰联军的阵型体现了当时欧洲军队的标准战术,那就是以铁甲骑兵为核心,分几个波次正面冲击敌阵。 对面的蒙古军队也在紧张地调兵遣将。由于蒙古军队的指挥完全依靠旗帜,部队调动时毫无声息,让这边的欧洲人一头雾水。蒙古军队的阵型非常凌乱松散,看起来似乎很缺乏组织和纪律,这多少让亨利心放宽了一些。双方部属完毕以后,波兰联军的第一攻击在博列斯拉夫公爵的带领下率先冲向蒙古阵营,波兰骑士们全身披挂重甲,骑着高头大马,长矛平举,在一片号角声中以扇形猛扑上来,霎时间就冲到蒙古军队跟前。 骑士时代 很多军事史学家认为,在兵法水准方面欧洲中世纪同古典时代相比有很大的退退步。公园451年罗马和匈奴的沙隆战役,可以同时被看作是古典时代的最后一战和中世纪的第一战。在这场战役中身披重甲的西哥特铁骑为罗马赢得了胜利,而罗马军团的重装步兵则完全沦为配角。沙隆战役以后一千年欧洲中世纪战争定下了基调,古典时代彪炳战史的步兵战术,如希腊密集阵、罗马军团方阵、马其顿步兵斜线战术,等等,都未能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再领风骚。 古典步兵战术有几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欧洲中世纪骑兵取代步兵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欧洲中世纪军队的核心是封建领主们豢养的骑士。骑士出身贵族阶层,是职业的军人,从小接受近身格斗的训练。骑士浑身被锁子甲包裹,在胸腹、双肩、后被和大腿等部位还有整块精钢打造的铠甲,头带一顶封闭式的头盔,有金属面具保护脸部,坐骑也是全身披挂鳞片甲。骑士的整幅盔甲重达八十磅,因而骑士的战马都是特别挑选的优良品种,能够承受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三百余磅的重量。骑士的武器包括一面盾牌、一支长矛和一柄宽刃重剑。骑士冲锋时左手挽盾,右手持矛,矛身夹在腋下,依靠强大的冲击力突破敌阵,然后拔出重剑砍杀近旁的敌人。 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都是从各封建领地的平民中临时招募的,缺乏训练,士气也不高,非常容易溃散,使得古典时代的步兵战术没有用武之地。步兵分为轻、重两种,轻步兵基本上是弓箭手,而重装步兵装备盾牌和长矛。重装步兵的作用通常是防守,进攻时跟随骑兵掩杀以扩大战果。弓箭手的作用是良莠不济,完全取决于各个封建领地平民的习惯。英国的长弓部队闻名于世,就是因为英国平民有使用长弓的文化传统,而欧洲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欧洲骑士文化注重贵族之间的格斗,类似三国演绎里的武将单挑,非常排斥使用弓箭。1139年欧洲第二届主教大会甚至禁止在基督教徒之间的战争中使用弓箭,因而弓箭手在欧洲中世纪战争中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欧洲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相比人口锐减,经济倒退,星罗棋布的大小封建领主组成欧洲最基本的政治版图。这个时期罗马教廷一统天下,调解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干预和规范战争的行为。欧洲中世纪鲜见古典时代那样大规模的战争,封建领主之间的战争大多规模很小,点到为止,两军摆开阵式后由各自的骑士上前单挑决斗,然后就基本能决定胜负。骑士们在战斗中追求的是荣誉和名声,而不是结果。大多数的战斗步兵只是去做看客,根本

略谈“中学西渐”及“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及其全球意义

略谈“中学西渐”及“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及其全球意义 当代世界史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范围内具有高度文明水平的各个古代文明,几乎全部都分布在被称为“世界岛”的亚欧大陆上(只有埃及例外),其中对于当代世界仍然产生主导作用及重大影响的显然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由于地理因素,在地中海周边的北非、南欧与西亚,加上南亚的印度次大陆,这几个地区的不同民族及文明之间因交通便利而来往密切、相互影响,中国则相对孤立地位处遥远的亚欧大陆东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世界轴心时代”,由于陆海交通不便,同样拥有辉煌人文成果的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一直没有接触和交流,甚至双方对彼此均一无所知。其后,欧洲在经过希腊化时代和古罗马时期后进入中世纪,而中国则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告别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两者之历史进程呈现一进一退的反向运动)。自公元六世纪至十六世纪,先进的中华文明成果即通过分布在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各个游牧民族以及伊斯兰文明断断续续地传入欧洲(高级文明必然具有辐射作用及溢出效应),形成了长达千年的“中学 西渐”时期。 (一)中华文明的单向传播。在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作为其中唯一延续至今的统一民族国家,必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合理性以及优异的文明先进性。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由于拥有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华夏先民逐步确立了“天人合一”的

宇宙观及人生观,使得中国人拥有相对早熟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文明。随着中央集权型的皇帝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儒家学说也日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中国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世所罕见的“超稳定结构”。而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历史源头,虽然也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泽被后世的人类文明成果,却因雅典企图建立帝国霸权而引发连年内战,终被文明水平大为落后的马其顿帝国所征服。继之而起的罗马文明同样由于穷奢极欲招致蛮族入侵而解体消亡,欧洲自此进入了长达千年的、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罗马教廷实施基督教愚民政策的神权统治致使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均大为落后于中国。 众所周知,十六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M.Rugieri)、利玛窦(M.Ricci)进入中国大陆本土传播天主教,开启了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历史。而事实上,在这个“西学东传”时期之前,其实已经存在着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输入西方(中学西渐)的历史时期。自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之后,源于中国的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及先进的创新技术,即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了中亚的游牧民族地区及西亚的伊斯兰地区,然后又接续传入欧洲。据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Procopius)在《查士丁尼战史》一书中的记载,中国的养蚕及丝织技术在公元六世纪中叶传入拜占庭,造就了君士坦丁堡及东罗马帝国的千年繁荣。这也是第一个具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中国科技成果西传欧洲的事例,尽管我们相信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已有许多类似的先例,只是限于历史条件因无人记录而湮没无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