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一、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 定位时,把卫星看成是“飞行”的已知控制点,利用测量的距离进行空间后方交会,便得到接收机的位置。卫星的瞬时坐标可以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

二、在进行载波相位观测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首次观测值0

0)(~φ?Fr = 后继量测值)()(~φφ?

Fr Int += 通常表示为)()(~0

0φφ?Fr Int N N ++=+=Φ 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过程

四、GPS 网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1、数据传输

2、建立坐标系统

1)打开TGO 软件,功能—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 ,进入坐标系统管理器。

2)增加椭球,输入椭球名称、长半轴、扁率

3)增加基准转换(Molodensky ),创建新的基准转换组。

4)增加坐标系统组

5)选择投影方式:横轴墨卡托投影

6)文件保存退出

3 、新建项目

1)新建项目

2)选择模板(Metric 米制单位模板).

3)改变坐标系统,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

4、导入静态观测数据(*.dat 或RINEX)数据

1)文件/导入

2)修改测站名,天线高度,天线类型,测量方法。

5、处理Timeline

6、处理GPS 基线

7、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1)平差—基准—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

2)查看网平差报告。看迭代平差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选择“交替的”加权策略

3)再次进行平差,直到通过为止。

8、网的约束平差

1) 平差—基准—当地投影基准。

2)然后点击观测值,加载水准面模型,输入已知点坐标。

3)点击平差,进行网的约束平差。

9、成果输出

五、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

定最优坐标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区域GPS 网来说,主要确定控制网的投影面和投影带,一般要考虑现有坐标系统的利用及其两种坐标系统的转换。

一类设计:即控制网图形设计,是在约定网的精度和观测方案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点位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尽管GPS 对网形设计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网形仍然影响着最后成果的精度。GPS 网图形设计主要考虑连接方式:即边连接,点连接,重复设站比率,重测基线比率等。

二类设计:即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选择观测方案主要反映在选星计划,行车路线,观测时间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三类设计:用GPS 改造现有控制网的最优设计。主要考虑在什么地方加测GPS 基线向量,加则多少。在设计时主要计算各种方案的经费、精度和可靠性。

六、GPS 控制网数据处理精度控制指标

A .基本精度指标

相邻点弦长标准差σ

σ=B .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

①基线本身限制:比率、参考变量、RMS

②网限制:数据剔除率、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独立闭合环或者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

C .网平差质量控制指标

①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V △x ,V △y ,V △z )绝对值

333x y z V V V σσσ????≤?≤??≤?

②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的绝对值

2x dV σ?≤,2y dV σ?≤,2z dV σ?≤

③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七、推导伪距定位法的数学模型

课件

八、推导载波定位法的数学模型

课件

九、推导载波相位双差数学模型

课件

十、控制网设计及相关计算

课件

(完整版)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毕业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摘要 优化设计是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标。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控制网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可行性。 为了解决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本论文分两大部分,GPS网的优化设计和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在 GPS网形设计中,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GPS网设计规范的要求,大致确定网的规模,用图论和树的有关算法推导出GPS网形中点、边、异步环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一种生成网形的算法,自动生成初步网形,并用模拟法在顾及精度和可靠性准则下对初步网形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终网形,并按最小路径方法生成观测方案。 关键词: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精度,可靠性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CONTROL NETWORK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a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optimizative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design. It is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s methods by a serie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GPS network. When designing a GPS control network ,its scale should be predicted as the project requested and the GPS surveying standard discipl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PS points , edges and nonsynchronous loops, we can use an algorithm of Graphic Theory to produce a network when given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the maximum edges of each nonsynchronous loop,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using simulate optimizing method we can draw the ultimate network, then the observation plan can be gained by using the best way algorithm. KEYWORDS:gps control network, optimizing designing, precision, reliability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 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 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 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 27.551km,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由于GPS测量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结合实际工程,通过两次布设网点,并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只要在建立GPS工程控制网时充分考虑布设条件及网形的几何结构,并严格按照规定观测,认真处理观测数据,最后所得的精度就一定有所提高。 标签:GPS工程控制网;网点布设;网形结构;精度提高 Abstract:Because of its high precision,high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GPS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paper is based on actual projects,written by setting up the net point twice which is set through accurate calc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s long as the GPS engineering control network is established,the layout conditions and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re fully considered,the observation data are strictly observed,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are seriously handled,the accuracy of the final result is suppos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GPS engineering control network;spot layout;mesh structure;accuracy improvement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从全球定位系统(GPS)问世以来,已经在导航定位、授时、测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GPS技术在测量上的广泛应用,使测量技术发生了一次大的革命。使用GPS技术布设控制网已是国内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GPS 控制网可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国家或区域性的高精度的GPS控制网;另一类是局部性的GPS控制网,它包括城市或矿区控制网以及各类工程控制网。 与传统方法相比,GPS控制网不论是在布网方案,还是在平差的数学模型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研究如何根据GPS原理和作业特点制定GPS的布网方案,对减少外业观测劳动强度、提高观测质量和成果的精度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工程概况 本文涉及的工程是某镇农业综合治理测量项目。测区占地面积约 3.2km2,由于已知控制点距离项目区较远,测区通视困难,决定采用GPS控制测量。为了体现控制网点的布设对精度的影响,本项目分别进行了两次测量,通过对两次测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布设GPS控制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3 GPS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点位的选择 GPS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上和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是一致的,但也有区别。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第33卷第2期 测绘科学 VoL33No.2 2008年3月 ScienceofSurveyingandMapping Mar.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准则法 张正禄①②,邓勇①。罗长林①,杨奇儒③ (①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②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③河南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与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以及费用等准则有关,但这些准则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模拟法优化设计新方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特点,并用实例说明了用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优化效益。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可靠性;多余观测分量【中图分类号】P258;P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2-0023-03 DoI:10.3771/j.issn.1009-2307.2008.02.008 1引言 2 ri的计算及性质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它们都要依赖计算机程序作大量计算。解析法是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的严密方法,其数学模型一般表示为 臻离0 c 10, 妒(x)≥ } ()哕(X)= J 第一式称目标函数,第二、三式称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以是精度、可靠性、灵敏度或费用等指标,约束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指标。其实质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求目标函数的极值求最优解。在实际中要对优化的观测方案进行调整,故解析法的结果不是最优的。研制通用的解析法优化设计软件的难度较大,对解析法的研究很多,但应用很少。 模拟法是一种试算法。一般是根据优化的任务和设计者的经验,制定初始设计方案,用模拟观测值作平差计算分析,通过计算、修改、再计算、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模拟法的缺点是依赖于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人的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的模拟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只需一个量化的可靠性指标,优化结果不以人的知识和经验为转移,具有一致性和严密性,在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中增加一个优化设计模块即可应用。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方法既适合地面边角网,也适合GPS网,GPS基线向量可看成是投影到与某一参考椭球面相应的高斯平面上的一条边,其长度和方向都可得到,因此,可将GPS网看成是观测了边长和方向的平面网。 作者简介:张正禄(1944-),男,四川省渠县人,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测量数据处理和工程信息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E.mail:zzl623@wtusm.edu.cn 收稿日期:2007-05.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3CB716705) 网的可靠性可分网的总体可靠性,观测值的内部可靠 性(也称局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在此,主要讨论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对于一个测量控制网来说,由其间接观测平差模型(z,Ax,口。2p一)可得观测值t的多余观测分量rj(又称内部可靠性)‘¨: ri=(Q。P)d (2) 且满足 ∑r;=r=n—t (3) 式中,Q。为观测值改正数的协因数阵,P为观测值的 权阵。观测值ff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为: v。丘=业/--- (4) √Fi 其中,‰为非中心参数,其取值与显著水平Ot和检验功效’,有关,常取2.79(a=0.05,',=0.80)或4.13(Ot=0.001,y=0.80)晗]。叽为观测值ff中误差,r;又称为观测值屯的多余观测分量,rf愈大,V。t愈小,发现观测值中粗差的能力愈强。观测值相互独立(本文只讨论这种情况)时。有 I"i:I一10"i (5) 口£ 上式中Z为z。的平差值的方差。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 L具有以下性质: I)0≤ri≤I:‘愈小,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高,若^等于零,则该观测值为已知值;愈大,该观测值在网中的地位愈低,若‘等于I,表示对已知的量进行了观测,须删除。 2)rf愈小,该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ff愈 大,rf愈大,观测值能被发现的粗差下界值V。t愈小;粗差下界值V。ff对平差结果的影响随rf的增大而减小。 3)对于一个确定的网和设计方案,即在网形、观测值数和精度确定的情况下,观测值的精度愈高,则r{愈小,观测值的精度愈低,则rf愈大,即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与观测值的精度成反比。 4)在确定的观测精度情况下,网的多余观测数愈多,则rf愈大,建网费用愈高。 5)对于独立网来说,ri是与基准的位置无关的不变量。设控制网的网点数为m,已知点数为m。,未知点数为 m。,已知边和已知方位角数分别为屯和_|}。.有方向观测的 万方数据

防尘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热电厂灰场防风抑尘工程,工程位于电厂院,本工程由灰场配电室、灰场防风抑尘网、储灰场及场运输道路喷洒降尘系统组成。 配电室长度4.8米,宽度3.9米,高度为4米,地面以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上部为砖混结构,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 防风抑尘网总长度661米,防尘网钢架及网总高度12米,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立面安装挡风板,挡风板形式为三峰开孔镀锌钢板,峰高75mm,板宽810mm板材厚度为1mm,开孔率大于35%。独立基础上部设立两个基础柱用来安装挡风抑尘墙钢桁架,基础柱截面尺寸为450㎜×450㎜,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基础底面标高为-2m。基础上部为门式钢结构,两边为直径114*4mm及152*5.5mm 厚钢管柱,钢柱中间距为2米,基础与柱连接为预埋板地锚螺栓连接。 储灰场及场运输道路喷洒降尘系统又分部喷洒降尘系统和道路喷洒降尘系统两部分,两部分不同时工作。本系统所用管道均为外热镀锌钢管,钢管分明装和地埋两种安装方式。 二.施工目标 为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质量,我们科学地组织土建、安装工程的交叉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确保实现如下目标:(一)成本目标:加强成本控制,注意节约,实现保本微利。 (二)质量目标:合格标准争达优良。 (三)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时间年月日,竣工时间年月日,工程历时天。

(四)安全施工目标:确保施工安全,做到无工伤、无事故,千人负伤率为0。 (五)文明施工目标:确保文明施工,达到综合考评优良标准。 三.施工管理及部署 (一)施工管理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终身责任制。由施工过城郊选煤厂挡风抑尘墙同样工程的庆功任经理目负责人,梁心想任项目技术负责人。我项目部将该工程列为重点项目,组织精兵强将,高效善战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投入精良的施工装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建立完善的各种保证体系,充分发挥项目部的主观能动性。 (二)施工部署 为做到科学管理,均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施工部署。 (三)主要施工机械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 韩建秀,张春亿 (河南省南阳市节水办公室,河南南阳473060) [摘 要]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监测网;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P 64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1184(2007)01010204 [收稿日期] 20061018 [作者简介] 韩建秀(1966),男,河南新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节水研究与管理工作。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Monitoring Network of Groundwater at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 Han Jian xiu ,Zhang C hun yi (Water Sav ing Office o f Nany ang City in Henan Prov ince,Nany ang ,47306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o roughly studies the g roundw ater sy stem in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 ,analy zes the existed problems dur ing the m onitor ing w o rk for g roundw ater at pr esent,w holly and systematically ,econom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s a m onitoring system for g roundwater in the urban area of Nanyang city.It enhances monito ring key influenced factors of Baihe river w ater and satisfies some requir em ents how to m onitor and r esearch variations betw 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g roundw ater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reasonable ex ploitation ,utilizatio n and pro tection of g roundw ater resources tog ether w ith how to ensure safely drinking w ater fo r the city. Key words :groundw ater sy stem ;the m onitor ing netw ork ;optimized design 一个优化的地下水监测网是获取地下水状态变量信息的最有效途径,通过监测,可以评价地下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环境改变所导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以及地下水反作用于环境的变化结果,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实施治理保护措施,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南阳市城区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地下水开采位置、规模、层位变化,以及白河三级橡胶坝建成蓄水后水环境条件改变,需要对现状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优化和完善。 1 地下水系统分析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分为4个含水系统。1.1 浅层地下水 分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和西部岗区 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 岗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分布于焦枝铁路以西的岗区,由中更新统垂直节理发育的冲洪积粘土层组成,属贫水区。地下水以垂直交替运动为主,径流条件较差。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分布于城市东部白河一、二级阶地,由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及中更新统冲洪积层组成,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接收白河侧渗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2004年两项补给量分别为1537万m 3和4141万m 3,排泄以开采为主。2004年该含水系统的开采量达到7074万 m 3 ,占城市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1.68%,是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目前,该含水系统在白河左、右岸已形成面积为35.09km 2和53.01km 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 斗,其中左岸漏斗中心为一般超采区,面积5.5km 2 。 102  2007年1月 第29卷 第1期 地下水Gr ound w ater Jan.,2007V ol.29 N O.1

控制网优化设计复习题

1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位置。 2 在进行载波相位定位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分别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3 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过程 举例:WGS—84大地坐标系至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一: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将WGS —84大地坐标系,利用七参数(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变换参数)转变成80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将80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80大地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将其转换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 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缩放参数)将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4 GPS网络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设置参数,选择椭球,导入数据,数据修正,基线解算,检核基线质量,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质量检核,约束平差(改变坐标基准,输入控制点),质量检核,导出数据 5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GPS控制网优化设可以参照传统控制网优化设计进行分类处理: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定最优坐标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区域GPS网来说,主要确定控制网的投影面和投影带,一般要考虑现有坐标系统的利用及其两种坐标系统的转换。 一类设计:即控制网图形设计,是在约定网的精度和观测方案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点位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尽管GPS对网形设计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网形仍然影响着最后成果的精度。GPS网图形设计主要考虑连接方式:即边连接,点连接,重复设站比率,重测基线比率等。 二类设计:即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选择观测方案主要反映在选星计划,行车路线,观测时间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三类设计:用GPS改造现有控制网的最优设计。主要考虑在什么地方加测GPS基线向量,加则多少。在设计时主要计算各种方案的经费、精度和可靠性。 6 GPS网络数据处理精度控制指标 一基本精度指标:各级GPS网测量精度用相邻点弦长标准差 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1 基线本身限制, 2 网限制:(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项目包括:线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该工程首先要充分了解大楼系统结构,系统安装连接,保证不破坏原有装修,整体性能优良,安装工艺合理,使用操作灵活高效;本工程因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对其工程施工质量较高的要求,工程质量应以达到优良质量水平为目标,在计划编制、技术应用、施工机具、劳动力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搭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萁和质量,让业主得到最优的施工技术,最短的施工工程工期,最好的工程质量和最高的社会效益,短平快志完成任务。 工程实施计划 1.1.工程组织结构 无线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无线网络的顺利搭建,还包含和第三方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各种应用软件等的联调,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障“*********”无线网络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了使用户有效管理和维护软、硬件系统,我们建议双方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供应链经理、客户经理、实施工程师、研发协调经理、客户代表,共同完成这一无线网络工程。双方分别委派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和节奏及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

和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 项目职务:项目经理 公司职务:技术总监 项目职责:项目的总体协调与负责,公司工程人员的调配。 :*****项目职务:客户经理 公司职务:销售经理 项目职责:制定该网络工程项目商务实施方案,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执行质量,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项目职务:技术经理 公司职务:售前部经理 项目职责: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同时负责该项目环境收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实施目标咨询等。 :*** *** ***** ***项目职务:实施工程师 项目职责:负责项目设备及软件安装、调试、割接、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负责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制与整理。 1.2.项目工程进度列表

最新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科傻软件的使用分析 作者:王震阳 20094176 指导教师:吴兆福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09-1班 2020年11月23日

一、可傻软件介绍 (3) 二、兼容的数据格式 (4) 三、导入观测数据 (18) 四、绘制沉降分析图 (20) 五、设置线条颜色 (30) 六、设置阈值 (31) 七、生成数据报告 (32) 八、生成Excel报表 (37) 九、保存与打开 (40) 十、关注、留言 (41) 十一、附录:部分功能实现的代码 (42)

一、可傻软件介绍 科傻系统(COSA)是“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简称,包括COSAWIN和COSA-HC两个子系统。COSAWIN在IBM 兼容机上运行。 COSAWIN系统除具有概算、平差、精度评定及成果输出等功能外,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如网图显绘、粗差剔除、方差分量估计、贯通误差影响值计算及闭合差计算等。 该系统不同于其它现有控制网平差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处理速度快,解算容量大。其自动化表现在通过和COSA子系统COSA-HC相配合,可以做到由外业数据采集、检查到内业概算、平差和成果报表输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其通用性表现在对控制网的网形、等级和网点编号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处理任意结构的水准网和平面网,无须给出冗余的附加信息;其解算速度快,解算容量大表现在采用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网点优化排序和虚拟内存等技术,在主频166MHZ的586微机上,解算500个点的平面和水准控制网不到1分钟;在具有20MB剩余硬盘空间的微机上,可以解算多达5000个点的平面控制网。图1(程序主界面)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 一、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 定位时,把卫星看成是“飞行”的已知控制点,利用测量的距离进行空间后方交会,便得到接收机的位置。卫星的瞬时坐标可以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 二、在进行载波相位观测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首次观测值0 0)(~φ?Fr = 后继量测值)()(~φφ? Fr Int += 通常表示为)()(~0 0φφ?Fr Int N N ++=+=Φ 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过程 四、GPS 网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1、数据传输 2、建立坐标系统 1)打开TGO 软件,功能—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 ,进入坐标系统管理器。 2)增加椭球,输入椭球名称、长半轴、扁率 3)增加基准转换(Molodensky ),创建新的基准转换组。 4)增加坐标系统组 5)选择投影方式:横轴墨卡托投影 6)文件保存退出 3 、新建项目 1)新建项目 2)选择模板(Metric 米制单位模板). 3)改变坐标系统,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 4、导入静态观测数据(*.dat 或RINEX)数据 1)文件/导入 2)修改测站名,天线高度,天线类型,测量方法。 5、处理Timeline 6、处理GPS 基线 7、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1)平差—基准—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 2)查看网平差报告。看迭代平差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选择“交替的”加权策略 3)再次进行平差,直到通过为止。 8、网的约束平差 1) 平差—基准—当地投影基准。 2)然后点击观测值,加载水准面模型,输入已知点坐标。 3)点击平差,进行网的约束平差。 9、成果输出 五、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技术资料 附件2 向家坝水电站 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合同编号:XJB/0184) 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 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 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 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 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 日全部完工。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帛,土石方填筑230997用,石方洞挖1639190帛,混凝土970531^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斥。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 2、1、1、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 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 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 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 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 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共布设:三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排沙洞附合导线。平面控制按照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困难条件下也可以按四等级光电三角高程测距布设。其余工作面可以从此五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尽可 能附合在主干导线上。 目前本标段的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密度已经基本满足前期施工的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和以后施工放样的方便,对于引水系统工程中的进水口隧洞部分和厂房系统部分,要在业主提供三角基准网点和水准基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的控制网的工作基点(永久工作基点)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个单三角,中间用导线连接。采用三等精度,以边角网观测方法进行加密,每个点应进行三维坐标的观测。高程工作基点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

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_顾利亚

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顾利亚 岑敏仪 (西南交通大学 测量工程系 成都 610031) 【摘 要】 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特点,提出了用解析法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新方法,介绍了在平 均可靠率和精度的约束下使用0-1规划进行网形设计的算法。实例验证,精度函数增量的“A ”标准和“E ” 标准均可作为控制网图形设计的目标函数。【关键词】 优化设计;0-1规划;测量控制网【分类号】 T P 391.41;T U 198 根据作业的过程,通常将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和三类设计。零类设计是控制网参考系或基准的设计问题,它包括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坐标系的选择,不同用途的控制网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由于施工控制网要考虑相对点位的精度问题,因此零类设计通常采用传统的习惯做法。一类设计是控制网的网形设计问题,是在预定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的点位概略坐标和联系方式。控制点的设计位置,主要受施工放样的需要及地形和设备条件的制约,有些因素目前还很难用数学的方式表示。而控制网的图形(即控制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对网的图形强度影响较大,它是一类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亦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二类设计是控制网在图形固定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精度配置,它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热点问题。三类设计则是对已有控制网的改善,它一般要包含零类、一类和二类设计。 施工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作用,是使所求解的控制网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低成本意义上为最优。本文针对施工控制网设计的特点,在其图形设计中建立求解模型,使求出的图形和观测纲要同时满足预先规定的优化设计指标。 1 优化设计指标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指标包括精度、可靠性和经济费用指标。精度指标一般通过精度约束函数来满足。可靠性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常用的指标有:观测量的多余观测分量、可发现粗差的下界值、外部可靠性尺度等。这些指标均对某些特定的条件有显著作用。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其可靠性指标可用平均可靠率来表示[1] r 0=r /n (1) 式中,r 为多余观测数,n 为总观测数。 控制网的费用标准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收稿日期:1996-10-08 顾利亚:女,1956年生,讲师。 第32卷第2期1997年4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OU RNAL OF SOU THWEST JIAOT ONG UNIVERSITY Vo l.32N o.2A pr. 1997

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践环节,培养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 2.掌握工程测量地面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两个重要质量指标的理解。 3.掌握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地面控制网并进行网的模拟优化设计计算。 4.掌握COSA系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的安装、使用及具体应用。 二、内容与步骤 2.1附合导线模拟计算 2.1.1模拟网的基本信息 网类型和点数:附合导线、全边角网,9个控制点。 网的基准:附合导线为4个已知点、全边角网取1个已知点和1个已知方向。 已知点坐标:自定 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 边长:全边角网1000 ~ 1500m 左右,附合导线 400~ 500m 2.2计算步骤 1.人工生成模拟观测方案设计文件“导线数据.FA2”在主菜单“新建”下输入等边直伸导线的模拟观测数据,格式按照 COSA2 的规定输入,另存为“导线数据.FA2”。文件如下: 1.8,3,2 D1,0,1261.778,671.640

D2,0,997.212,1086.813 D3,1,1242.007,1542.800 D4,1,1027.823,2001.479 D5,1,1258.483,2496.456 D6,1,1071.641,2921.460 D7,1,1226.964,3367.157 D8,0,1031.118,3795.525 D9,0,1114.036,4306.353 D2 L:D1,D3 S:D3 ………… 2.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有三项子菜单项,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第一个参数用于控制生成不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其取值可取1-10的任意整数;第二个参数即“随机数个数”只能选200,400或500,即最多可生成500个服从(0,1)分布的正态随机数。系统对所生成的随机数按组进行检验,检验通过就存放在RANDOM.DAT文件中。该文件中的随机数用于网的模拟计算时生成在给定精度下的模拟观测值。 3.生成平面网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单击“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选择“平面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导线数据.FA2”,则自动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如下: 1.800,3.000, 2.000,1 D1, 1261.778000, 671.640000 D2, 997.212000, 1086.813000 D8, 1031.118000, 3795.525000 D9, 1114.036000, 4306.353000 D2 D1,L,0.0000 D3,L, 119.155092 D3,S, 517.543047 D3 D2,L,0.0000 D4,L, 233.153520 D2,S, 517.537413 D4,S, 506.224731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本文对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定位以及系统硬件配置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一体化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以及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应用,并以某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配置方案为例,对硬件整合后节约投资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定位;硬件整合;节约投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变电站建设要求以及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和建设技术规范要求,新建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宜采用一体化监控系统。 1. 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定位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运行监视 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保护信息、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监视和综合展示。包含三个方面: (1)运行工况监视 实现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存储和集中展示。提供统一的信息展示界面,综合展示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监测状态、辅助应用信息、事件信息、故障信息;实现装置压板状态的实时监视,当前定值区的定值及参数的召唤、显示。 (2)设备状态监测 实现一次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视和综合展示;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二次设备运行工况、站内网络状态和虚端子连接状态监视;实现辅助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展示。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07届) 题目: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英文题目: Optimization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 作者: xianrenqiu_1(请来信说明姓名) 1 GPS的基础知识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第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本章主要介绍GPS卫星定位系统发展的概况、特点、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 1.1 全球定位技术的概况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 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2]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按目前的方案,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四个监控间、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监控站设有GPS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传感器和进行数据初步处理的计算机。监控站的主要任务是取得卫星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至主控站。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对地面监控部实行全面控制。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监控站对GPS卫星的全部观测数据,利用这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施工控制网及施工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 2011年月日 主要设计人: 2011年月日 审批人: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九、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为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综合运用测量知识、测量仪器、测量规的能力,在本学期安排本实习,主要容有:测区踏勘、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等实习任务。 一、测区概况 本工程区位于省崇州市羊马镇永和大道6号占地面积854.3余亩,建筑面积261490平米,测区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便。测区气候较好,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测区的北门外便是永和大道。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 2.GB12898—91《三、四等水准测量规》 3.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水院新校区1:1000地形图; 2、水院新校区控制点成果表; 3、水院新校区控制点点之记。 4、水院新校区规划图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0.5m, 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密度 1.由于学院灾后重建不久,对于新校区出于保护以及满足教学要求,在造标埋时应注意:选点应该尽量在稳定坚实的混凝土路面上,做到不影响行人车辆以及校园美观。同时兼顾点位的长期保存性,以

推荐-苗家坝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 精品 精品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 1.工程规模和测区概况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距下游已建成的碧口水电站31.5km。苗家坝水电站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预可研初拟的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为800m,共安装三台9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0MW,设计年发电量9.3亿k W·h,水库总库容2.5亿m3。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枢纽由拦河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14m,趾板置于覆盖层上)、左岸排沙泄洪洞与导流洞采用“龙抬头”形式结合的溢洪洞、引水发电系统及岸边式厂房等组成。 苗家坝水电站工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2′、北纬32°54′,工程范围内现有一条简易公路沿白龙江左岸可以到达施工区,白龙江右岸只有人行小路可以通行,整个工程施工区内没有交通桥,总体交通极为不便。2.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2.1控制网测量的作业依据 根据苗家坝水电站的地形、地貌和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各种特征(坝体类型、建材类别);根据《关于苗家坝水电站变形网及水准网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依据以下水电测量规程规范进行作业: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9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XX) 2.2 控制网点的精度指标 根据苗家坝水电站的整体规模,以及其地形情况和施工控制网需控制的范围,为保证该工程枢纽施工的整体精度,依据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拟定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见表一。 拟定的控制网精度指标 3 平面控制网 3.1 平面控制网的选点 平面控制网点布设的位置和密度依据能够满足该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需要,并顾及所构成的网形应有足够的几何强度,宜采用边角网一次布设,网中图形不宜过于复杂,但应具有足够的多于观测条件,网边倾角要小,并高出地面或障碍物1.5m以上,并结合该电站工程施工区的地形地貌,在室内图上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比较,最终选定点位。所选点位既要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又要便于埋石和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且能长期保存、使用。 3.2 平面控制网点的造埋 根据国家《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中有关平面控制网点观测墩建造规格和埋设深度的规定,结合各点位处的地质条件及当地的气候情况,在参考国内同类型观测墩建造规格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以下埋设规格,详见附图2《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桩点结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