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复习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复习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复习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复习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行政诉讼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A )通过。

A.1989年

B.1990年

C.2014年

D.2015年

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 D )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监察机关

D.检察机关

3.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 B )。

A.交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B.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C.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协商解决

D.移交下级人民法院

4.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集团诉讼的同案原告须为( C )以上。

A.3人

B.4人

C.5人

D.6人

5.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 B )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6.公民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 A )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其进行审查。

A.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

B.部门规章

C.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性法规

7.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有下列哪一种情形的应当终结行

政诉讼?( C )

A.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诉讼行动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B.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C.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诉讼中止满90日,其近亲属仍不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D.作为原告的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诉讼中止满6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

8.被诉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 D )。

A.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B.履行判决

C.给付判决

D.确认判决

9.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地方政府规章同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 D )。

A.撤销

B.改变

C.废止

D.不予适用

10.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 C )。

A.平等原则

B.参照适用原则

C.对等原则

D.差别对待原则

11.我国的行政诉讼是( B )的法律制度。

A.“民告民”

B.“民告官”

C.“官告民”

D.“官告官”

12.相对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是( B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B.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原则

C.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D.辩论原则

1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应当由( C )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4.以下不可能成为行政诉讼原告的是( D )。

A.公民

B.外国人

C.行政机关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5.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C )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五年

B.十年

C.二十年

D.三十年

16.关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特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D )

A.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45日内审结。

C.简易程序的庭审阶段简化,庭审可以省略普通程序审理的某些诉讼环节。

D.简易程序不得变更为普通程序。

1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但下列哪种情况不受该规定的限制?( C )

A.以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为由,判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

B.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

C.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

D.以滥用职权为由,判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

18.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 C )批准。

A.本院院长

B.本院审判委员会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 A )。

A.可以适用调解

B.应当先行适用调解

C.不能适用调解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20.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 D )律师机构的律师。

A.其国籍国

B.第三国

C.国际组织

D.中华人民共和国

21.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以下法律制定时间最早的是( A )。

A.《行政诉讼法》

B.《行政许可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强制法》

22.我国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规则是( B )。

A.原告、被告协商

B.“原告就被告”

C.“被告就原告”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2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 B )是被告。

A.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

C.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D.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

24.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期限是( B )。

A.一审庭审结束前

B.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或一审庭审开始前

C.法庭辩论终结前

D.递交起诉状之日其10日内

25.公民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C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十五日内;一个月内

B.一个月内;十五日内

C.十五日内;十五日内

D.一个月内;一个月内

2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 B )。

A.两人以上的双数

B.三人以上的单数

C.四人以上的双数

D.五人以上的单数

27.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 B )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A.审判长

B.合议庭

C.本院院长

D.上一级人民法院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行政机关在二审过程中不得改变原行政行为。

B.行政机关在二审过程中原则上不能改变原行政行为,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C.行政机关在二审过程中原则上不能改变原行政行为,但对方当事人同意申请撤回上诉且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D.行政机关在二审过程中可以改变原行政行为,只需通知人民法院即可。

29.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形包括( D )。

A.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B.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C.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D.以上选项均正确

30.就行政诉讼而言,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的事项,( D )。

A.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

B.可以参照适用《刑事诉讼法》

C.可以参照适用《行政复议法》

D.可以参照适用《行政程序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证据包括( ABCD )。

A.视听资料

B.电子数据

C.证人证言

D.鉴定意见

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强制措施包括( AD )。

A.罚款

B.查封

C.降职

D.拘留

3.有权对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提出抗诉的国家机关包括( BC )。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D.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4.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行政判决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ABC )。

A.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B.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C.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D.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撤职

5.行政诉讼撤销判决的形式包括( ABD )。

A.判决全部撤销

B.判决部分撤销

C.判决撤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D.判决撤销并责成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我国实定法上的“国家赔偿”包括( CD )。

A.民事赔偿

B.民事补偿

C.行政赔偿

D.刑事赔偿

2.对于( BCD )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A.行政立法

B.行政许可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

3.可以管辖第二审行政案件的人民法院包括( BCD )。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4.行政行为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

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BCD )

A.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主要证据不足的。

D.超越职权的。

5.关于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选择适用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BC )。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D.中央立法优于地方立法

1.关于行政诉讼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D )

A.行政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B.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审查制度。

C.行政诉讼是一种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D.行政诉讼是我国三大基本诉讼制度之一。

2.2014年修改《行政诉讼法》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ABCD )。

A.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B.增加了行政诉讼的原告类型

C.增加了行政诉讼的判决类型

D.完善了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

3.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包括( CD )。

A.主张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侵犯

B.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C.与行政案件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

D.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4.在行政诉讼中,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包括( CD )。

A.未成年人所作的所有证言

B.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C.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D.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5.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中的变更判决可以适用于哪些情况?( BD )

A.行政不作为

B.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

C.缺乏法律依据的行政强制措施

D.金额过少的行政赔偿

三、判断题

1.法人认为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错误)

3.我国尚未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行政法院。(正确)

4.在行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无须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错误)

5.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第三人收集证据。(正确)

6.在行政诉讼期间,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停止执行。(正确)

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后判决变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加重原告

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错误)

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特定事项《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错误)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三审终审制度。(错误)

10.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行政诉讼裁定不予立案的,当事人如果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正确)

11.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正确)

12.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无权提起上诉,只能另行起诉。(错误)

四、简答题

1.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哪些?

答:(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有哪些?

答:(1)便于当事人诉讼的原则;(2)便于人民法院正确、公正、有效地行使审判权原则;(3)法院负担适当的原则。

3.在何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可以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答:如果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内设机构在法律上就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其实际上已经外化,从而取得行政主体的

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内设机构可以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4.简述行政诉讼的诉权的概念。

答:行政诉讼的诉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权利。

5.人民法院适用给付判决的情形是什么?

答:(1)被告负有给付义务;(2)被告没有依法给付。

6.在行政诉讼中,哪些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答:(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7.在行政诉讼中,本证和反证最基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本证是为证明从未有人提出的新的事实和主张。反证并不证明新的事实和主张,而是用相反的事实来反驳对方主张的事实和观点。

8.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审判组织有什么特点?

答: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能由审判员进行独任审理,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必须是3人以上的单数。

9.简述诉讼保全的概念。

答: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可能因当事人一方或其他原因而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下,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的对有关财产加以保护的措施。

10.简述行政赔偿的范围的概念。

答:行政赔偿的范围是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范围。它包括行政

赔偿的行为范围和损害范围。前者是指国家对哪些行政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是指对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哪些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11.广义的行政诉讼当事人有哪些?

答: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中的第三人。

1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规则如何?

答: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3.简述行政诉讼的给付判决的概念。

答:行政诉讼的给付判决,指的是具有公法上请求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履行给付义务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判令行政机关依法承担给付义务的判决。

14.简述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

答: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或第三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依法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主张是否适当,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15.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有哪些条件?

答:(1)行政诉讼案件已经成立。(2)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引起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争议。(3)两个分属于不同诉讼性质的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4)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应当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5)行政诉讼案件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属于同一个人民法院管辖。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

答:(1)强制措施的种类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1)训诫是人民法院对有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人,采取严厉批评教育并警告其不得再犯的一种措施,训诫是最轻的一种强制措施。2)责令具结悔过是人民法院对有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人,责令其承认错误,写出悔过书,保证不再重犯的一种措施,责令具结悔过属于一种较轻的强制措施。3)罚款是人民法院对有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人,强制其交纳一定数额款项的一种强制措施。4)拘留也称司法拘留,是由人民法院对有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人,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

(2)强制措施的适用。1)训诫适用于有轻微妨害行为且能听从教育、及时认错的人。训诫经合议庭决定,由审判长口头对有妨害行为的人进行。2)责令具结悔过适用于有轻微妨害行为的人。责令具结悔过经合议庭决定,由审判长责令对方悔过,写出悔过书,并将悔过书当庭宣读。3)罚款适用于妨害行为比较严重的人。罚款由合议庭根据对方妨害行为的严重程度、认识改错态度和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在1万元以内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作出罚款决定,并且该决定需报请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对于有妨害行为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4)拘留适用于妨害行为严重的人,或者认错态度不好、有可能继续作出妨害行为造成更严重后果的人。拘留由合议庭根据对方妨害行为的危害程度和其他相关情况等,在15日以下决定一个合理的期限。拘留决定需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并制作决定书送交被拘留人。对于有妨害行为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2、试论述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

答:1.诉讼中止,是在诉讼进行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诉讼中止与延期审理不同,既不是推迟开庭审理的日期,也不是诉讼活动完全停止,而是诉讼程序的中断。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诉讼中止的时间都较长,恢复诉讼程序的日期难以在中止时确定。

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中止诉讼:(1)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需要参加诉讼的。(2)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尚未确定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或者虽已确定但尚未参加诉讼的;对于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其职权也同时撤销而无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尚未确定继续诉讼的行政机关的。(6)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在等待解释或确认时,人民法院无法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中止诉讼的。(7)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8)被处罚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将有

关犯罪材料移送有关机关,如果刑事责任的追究影响本案审理的,应中止诉讼,待有关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后,再恢复诉讼。(9)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3.中止诉讼由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作出。对于中止诉讼的裁定,当事人不得申请复议,也不得提起诉讼。中止诉讼的情形消除后,人民法院应当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并通知当事人继续进行诉讼活动。

3、试论述行政诉讼中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答:(1).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的起诉而发生,因而只有作为被管理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行为才可能引起第一审程序,而且只有在法律赋予的对行政行为的诉权范围内才能引起,而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不能引起一审程序的发生。第二审程序是基于第一审程序中当事人的上诉而发生,其基础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上诉权。因而,无论是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均可引起第二审程序,而且,一审程序中作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也可以上诉从而引起第二审程序。

(2).适用的审判机关不同。适用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机关是适用第一审程序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审判上诉案件,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行使监督权的具体表现。适用第一审程序的审判机关是对第一审行政案件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程序审判行政案件,是各级人民法

院对行政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具体体现。

(3).审判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的审判对象是被起诉的行政行为,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标的是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一审中被诉的行政行为。尽管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最终所要解决的都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但毕竟第二审程序是通过对第一审程序的判决、裁定的审判,间接地解决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因而审判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

(4).法律后果不同。第一审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程序所作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间是不发生执行力的,其法律后果在于超过法定期限后即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提出上诉,则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第二审人民法院适用二审程序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即应执行,否则将可能导致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对二审判决与裁定尽管可以提起申诉,但不能停止执行。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着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13、下列着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5、《孟子正义》的着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20、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绪论 D、略例 E、概说 2、训诂的方法包括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 辅助要素 D. 补充说明 2 、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A ) A. 等角投影 B. 等积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无法确定 3 、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方位投影 4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 5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 ,最小长度比为b ,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A.a=b B.a>b C.a

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答案】 1.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2.C、D。根据刑法第59条,没收财产的范围仅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选项A、B属于非法财物,但并非没收财产刑的对象,而应当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予以没收或者追缴。 3.BC。宣告前数罪,罪名相同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宣告前的数罪的罪名不同的,才实行数罪并罚。选项A的情形,犯罪数额累计计算,按一罪处理。选项D的情形,因为前罪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当然也没有并罚的问题。 4.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

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5.ABCD。根据刑法第225条第1项,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14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据此,选项A、B、C均正确。甲的行为由于侵犯不同客体而构成不同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据此选项D应选。 6.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7.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

经济法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 2 0 0 7年 1 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法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2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经济法律关系 B.经济关系 C.经济法 D.经济现象 2.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公有法典》中提及了“经济法”概念。该学者是() A. 摩莱里 B.德萨米 C.雷特 D.孟德斯鸠 3.下列法律规范属于市场规制法的是() A. 《民法通则》 B.《物权法》 C.《合同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从部门法的维度看经济法的地位,心须要说明经济法是否有独立的() A. 法律体系 B.法律价值 C.调整对象 D.调整方法 5.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不包括() ... A. 独特性标准 B.普遍性标准 C.包容性标准 D.经济性标准 6.在经济法基本原则中,更强调符合规律和公平有效的原则是() A. 调制法定原则 B.调制适度原则 C.调制绩效原则 D.调制平衡原则 7.从总体上看,经济法主体的构成体现为一种() A. 一元结构 B.二元结构 C.单一结构 D.多重结构 8.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可以依据违法主体的不同,分为() A.调制主体的法律责任和受调制主体的法律责任 B.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C.经济性责任和非经济性责任

D.重大责任和一般责任 9.从经济法的运行来说,其起点是() A. 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10. 一般来说,确立法律所适用的主体范围,主要依据() A. 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国籍原则 D.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11. 国家通过确定法定利率、税率、汇率、价格和工资标准等经济参数,调节经济活动,这 种经济法调整方法称为() A. 利益诱导方法 B.计划指导方法 C.产业政策调控方法 D.强行控制方法 12. 以下原则中,不属于宏观调控法原则的是() ... A. 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先原则 B.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C.政府调控干预原则 D.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13. 在财政法的体系中,被称为核心法、骨干法的是() A. 预算法 B.税法 C.国债法 D.政府采购法 14. 《政府采购法》最为直接的调整目标是() A.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B.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C.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D.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5. 税法的核心要素是() A. 征税客体 B.计税依据 C.税目 D.税率 16. 我国增值税的低税率为() A.3% B.5% C.13% D.17% 17. 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属于() A. 国务院所有 B.国家所有 C.中国人民银行所有 D.中国人民银行不同股东所有 18.《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股票交易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A.3000 万元 B.5000 万元 C.6000 万元 D.1 亿元 19.在以下行为中,属于逃汇的是() A.违反汇率规定,以人民币支付或者以实物偿付应当以外汇支付的进口货款或者其他类似支出的

训诂学复习资料

贰练习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被叫做小学,又叫做汉学或朴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分支学科。 2、训诂发生于先秦,始盛于汉,极盛于__清代____;训诂之为学是由__《尔雅》____建立的,而第一个提出“训诂学”这一名称的学者则是___黄侃_____。 3、作为术语,“训”、“诂”二字单称最早见于____《尔雅》______一书;而二字连言则最早见于《毛传》一书,此书的全称是《____诗故训传_______》;“训诂”复语在__汉__代已经用得很普遍。 4、“谓”这一术语的基本作用是_______解释具体义_____________;段玉裁认为用来“义隔而通之”的术语是“_犹___”;标志被释词属于名词的术语是“__所以____”;“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的作用是___声训_____。 5、《说文》:“天,颠也。”这一训释,从训诂构成看,属于___声训_____,而从训释方式看,则属于___直训(语词式)_____。 6、训诂学的本体即研究对象是___训诂_____;而训诂学的任务,按黄侃的话说,是“__________论其法式,明其义例__________,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7、“自”、“止”、“之”、“孔”、“各”、“天”、“朱”、“武”、“叔”、“特”等十字的本义分别是__鼻、足、到…去、囟门、来到、头(首、)、树桩、征伐、拾取、牛父(公牛)。 8、《墨子》“野于饮食”,《左传》“室于怒而市于色”,这两个语句的辞例是___倒文____;《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辞例是___对文____;《论语·述而》“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离娄》“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变文_____;《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淮南子·主术训》“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变文____;《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史记·仓公列传》“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这三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复文_____。 9、____《尔雅》____、《说文》、《方言》、___《释名》_____是成书于两汉的四大辞书,其中《方言》的全名是《________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____》,著者是__扬雄____。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 A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A.a=b B.a>b C.a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经济法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1

经济法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1

经济法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1 作者:ryan 点击:时间:2003-07-30 上午 07:48:00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生产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 )。 A、50万元 B、30万元 C、10万元 D、法律上未作规定 2、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 A、具备法人资格 B、不具备法人资格 C、有些具备法人资格 D、未能确定 3、有限公司要发行债券,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 ) A、3000万元 B、6000万元 C、5000万元 D、50万元 4、入伙新合伙人对入伙前企业的债务( ) A、不承担任责任 B、只承担过错责任 C、承担连带责任 D、只承担小部分责任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一般不低于( ) A、15% B、20% C、 25% D 、50% 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 )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两合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7、代理人以代理人名义与自己订立的合同,属于( ) A、双方代理 B、一方代理 C、自己代理 D、他方代理

8、两公司协商订一份假冒名酒的合同,该合同属( ) A、无效合同 B、有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 D、可变更合同 9、委托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合同另有约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 A、研究开发方 B、委托方 C、双方均有 D、先提出专利的一方 10、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 A、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B、只能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D、自认倒霉 11、销售方搜查消费者身体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 ) A、平交易权 B、自主选择权 C、依法求偿权 D、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12、以下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个人所得税 13、国务院管理全国金融业的主管机关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14、由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属于( ) A、汇票 B、本票 C、支 票 D、银行汇票

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 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 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 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 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1

2011年地图学_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折(每题2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C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 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 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 1.(事故型犯罪、法条竞合)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 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用。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 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 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失火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甲某开办一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因为生产场地狭小,违反成品不能堆放于生产车间的规定,将成品堆放于生产车间。.工人在 操作时不慎打出火花,引燃火药,继而引爆堆放的成品,引起巨大 爆炸,致使在车间工作的十几人死亡。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过失爆炸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危险物品肇事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破坏型犯罪、想象竞合犯)甲某见村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 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 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 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 )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 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 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4.(破坏型犯罪)甲某为泄愤,在夜晚先后到乙、丙、丁三家打谷场(不在一起)上放火,烧毁乙某稻谷3000公斤,稻草2000公斤;丙某稻谷50}oO公斤;丁某稻谷3500公斤,稻草2万公斤,造成直接损失1.5万元。甲某的行为:( ) A.构成放火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不构成犯罪 5.某甲的公司购买工业用基础油,未经检验鉴定使用于生产饼干50余吨,分别销往各地。其中X X镇幼儿园因购买了4箱该厂生产的饼干,分给311名儿童食用,造成了 44名儿童集体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该单位构成:( ) A.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过失投放危险物品罪 6.甲某(越南人)对婆婆乙某心生怨恨,萌生毒死乙某的恶念。某日将灭鼠药放入丈夫为公公丙某、婆婆乙某煎的中药内。乙某先倒给丙喝,在丙某喝时,甲某害怕罪行败露未予制止。丙某中毒死亡。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法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2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出现“经济法”这一概念的书籍,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 年出版的 () A .《公有法典》 B .《自然法典》 C.《煤炭法典》 D .《经济法典》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经济法渊源的是() ... A .宪法 B .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 .判例法 3.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行为,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 A .经济职权 B .财产所有权 C.经营管理权 D .法人财产权 4.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经济纠纷的活动属于() A .经济守法行为 B .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 C.享受经济权利的行为 D .经济司法行为 5.在我国,法律对股东有最高人数限制的企业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企业 D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6.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日期是() A .发起人签订创办协议的日期 B .发起人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的日期 C.公司章程制定日期 D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 7.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 A .职工互助会 B .党委 C.职工代表大会 D .企业行政扩大会议 8.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除了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外,还须经()A . 50%以上合伙人的同意 B.占有超过50%合伙财产份额合伙人的同意 C.全体合伙人的同意 D.实际管理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的同意 1

汉语言文学《训诂学》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训诂学简答题 P91、训诂学功用: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纂 2、训诂学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与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体例、方式方法、原则和运用。 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诂学要研究这些,但还要研究比这些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4、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 5、训诂学既古老又年轻: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训诂学创始得最早。所以古老。但就语方科学成长的时间来看,科学的训诂学的产生是比较晚的。 6、训诂不等于训诂学:训诂是一种工作,训诂学是研究训诂这门工作的一门学术。 7、训诂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汉字。文字研究内容涉及到音义,但主要是形,训诂学研究主要内容是语义。训诂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P338、互文见义在所表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二人在入洞和出洞时都是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枯燥。如:贽币不通,言语不达。通和达就是互文见义。 9、人为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言的障碍:讹字、通假、衍文、脱文、错简。 10、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字、避讳字。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距关,母内诸候,秦地可尽王矣中的内和纳的关系就是古今字。 通假字: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多称通假。前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从有到有的过程。前一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一种借字与本字关系刚比较轻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近或音同。阅读古书最容易引志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和滥用通假。 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 P5411、文意训释:串讲大意、分析句读、显示修辞、阐述语法、今译全文。 12、校勘的方法:本校、他校、理校、对校。 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 他校: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其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对校:用同书的版本或别本互相对勘。 13、注意方法:直音、读若、譬况、反切、如字 直音:同音字注音。 读若:训诂术语之一,用来注音,破通假。有的完全相同音,有的读音相近。 譬况:多用急气言,缓气言。如高诱: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反切:训诂术语之一,简称反或切。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 如字:训诂术语之一,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 14、解释文意: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明语法、显示修示、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典章制度、引证史实故事。 15、以通语释方言同以方言证古语的区别:出发点不同,方式相似。它们的释者和被释者都有一方是方言,另一方是通语或者古语。它们的目的不同。以通语释方言在于说明某个方言词语意义相当于通语中的某个词语,使方言与通语相通;以方言证古语,是为了说明古语发展到当时在方言的遗留,表明当时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或者辨析古代事物在当时方言区的异名同实。它们的关系,以通语释方言是横的空间关系,以方言证通语是纵的时间关系。 P76 16、形训的作用: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如: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是属于形训范围。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 运用形训方法,把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与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就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就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她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 ;③任意投影:角度与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与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就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就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就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与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就是借助对变形椭圆与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与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 ,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就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就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与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与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就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图形保持圆形,即一点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3)投影后经线与纬线正交,且所有经线相互平行,所有纬线相互平行;(4)具有等角航线的重要特征(5)沿赤道向两

(完整版)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概论答案下载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务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 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增值税的低税率为………………………………………() ①17%②33%③13%④0 2、农民合伙或者单独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 ①全体农民集体所有②乡政府所有③村民委员会所有④投资者所有 3、保险经纪人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是基于投保人的…() ①利益②请求③信任④同意 4、中国仲裁协会是………………………………………………………………………() ①企业法人②社会团体法人③机关法人④事业单位法人 5、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方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 ①15%②25%③35%④45% 6、基本建设是指…………………………………………………………………………() ①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②建立新的固定资产 ③以内涵为主的固定资产再生产④多项建设项目中最基本的建设项目 7、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必须经过批准,其批准机关是…() 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分 ③上级主管机关④专利局 8、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检查的主要方式是……………………………………………() ①普查方式②抽查方式③重点复查方式④全面检查方式

9、债的最广泛、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因合同所生之债②因侵权行为所生之债 ③因不当得利所生之债④因无因管理所生之债 10、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处以 ()罚款。 ①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②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③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④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 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5分) 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采取多种方式,包括……………………………………() ①批准设立②发起设立③申请设立④募集设立⑤自由设立 2、经济法调整的经营直辖市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横向经济关系,包括 …………………………………………………………………………………………… () ①经济联合关系②涉及经济全局的经济协作关系 ③经济竞争关系④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⑤经济管理关系 3、凡有逃汇行为的,自外汇管理机关进行处理的办法是……………………………() ①责令限期调回外汇②查封③强制收兑 ④吊销营业执照⑤处逃汇金额3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包括………………………………………………………()

训诂复习资料(精华)

填空题 □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