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方法

谈“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讯地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

邮编:213022

自我评分:8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讨论辨析疑难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才能。关键词:物理学习;课堂教学;思维方法。

英文翻译:

Abstract: physics is a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natural science,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observe phenomenon,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applied physics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riou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physics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method.

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物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物理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是教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大从

事物理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伴随教师的演示而积极思考,它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或积极开发,从物理演示实验的现象中获取有价值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严格的辨析、讨论,形成物理概念,并进一步推理、延伸,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设疑作用,并物理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具有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通过设疑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设计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部分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已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符合要求和具有创新思路的实验,在此过程中,物理教

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提出具体的指导性要求,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研究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的重要体现,项目繁多的物理学生实验,只是前人实验的总结,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研究能力,必须加强和重视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内涵,以人为本,自然和谐;体现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探究性实验原则,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方法。中学物理中的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电学、电磁学、机械振动、压强及热力学等,都能成为学生设计实验教学的最好素材。

三、通过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配合新课程物理教材,倡导学生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建设、服务、流通等实际,深入开展力所能及的物理小实验和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尤其是要加强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实验的横向联系。这样,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习内容,增大思维培养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与扩展,使学生的逆向思维更加趋向创新,达到课堂实验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物理知识中的电机、输电、照明、交直流转换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密切的具体应用。教师可以

通过电学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条件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通过自制充电器、高容量直流照明电器、自动发电器等方法,尝试电动车自动发电、节约电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改进;通过废旧电池的利用和鉴别,学习电池的原理和鉴别方法,科学使用和回收废旧电池,参与到绿色环保活动中来。通过课外实验活动,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维,培养逆向思维,带动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实现创新性研究思维的培养。

思维方法

在学习物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物理意识.物理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理想化的思维方法、类比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方法,等效方法,假设方法等等。

一、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理想化的思维方法就是把某些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建立在理想

化的环境或模型下来进行研究.理想化的思维方法需要排除影响事物的次要因素,只研究主要因素在事物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是在实验的条件下进行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一些条件.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知识和内容的学习和理解都需要这种理想化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更方便科学的研究以及知识的分解,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理想

化模型是把问题简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节时,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建立在理想化的模式进行研究的.“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都有保持其惯性的特点,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就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里的“不受外力”的条件,准确来说,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不可能不受外力.那对于这种不受外力的状态,要如何来理解和研究呢?其实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同时也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并没有使物体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运动.这一对力的作用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而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物体,肯定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一个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力,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如果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并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的作用.“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实验状态,但这种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维方法,尽可能多举些例子让学生深入地理解.

二、类比的思维方法

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扩

充和建立的.相类似的事物就可能有相类似的特征和性质,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来对某些概念和知识进行研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经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功率和电功率的时候,为了向学生表达出做功

快慢的情况,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如可以跟我们所学习的效率的概念来进行比较,功率和电功率与效率在意义上是一样的,都是反映工作的快慢,效率一般用于人的工作速度的快慢,而功率一般用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快慢,电功率专指电流做功的快慢.与效率的概念进行比较之后,功率和电功率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多了.

三、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是在物理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使我们要把事物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下

的情况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事物的局部,还要学会对分析所得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综合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先学会了分析才能学会综合.在物理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分析物理现象,再把各种现象综合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掌握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假定其中的某一个量是固定不变的,然后可以得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和验证,就可以知道“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这两个结论的基础上.就可以综合得出欧姆定律了.在学习的过程,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分析问题,最后再把全部问题综合起来全面地研究.学生掌握了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抽象是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物理的学习中,通常要用这种抽象的思维方法把物理现象的本质解读出来.概括就是把这种解读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现象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是获得慨念和理解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在理解惯性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能体现惯性的物理现象.如,迅速抽出一叠书的最底层那本,上面的那些书并不会跟着下面的那本书一起被抽出来,而是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又比如说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果忽然急刹车,那么人将会向前倾.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现象,并从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就叫做惯性.再把这种性质概括起来推广到同类的现象和事物中去.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五、数学方法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知识和技巧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可以说任何物理问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物理解题中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方程(组)法、比例法、数列法、函数法、微

元法等。下面就微元法谈谈做法,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实践来看,涉及到“微元法”的相应试题应该被指认为是一类“热点”问题。“微元法”在被应用于物理解题时,常可以把题中给出的变化的事物或题中反映的变化的过程转化为极为简单的不变的事物或不变的过程来处理。由于一切“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才能得以实现,“微元法”就是通过限制“变化”所需的时间或空间来把变化的事物或变化的过程转化为不变的事物或不变的过程。操作步骤依次为:1.选取元;2.运用规律表达元;3.叠加元求解全过程。中学阶段,“微元法”的换元类型主要包括:1.“时间元”与“空间元”间的相互代换;2.“体元”、“面元”与“线元”间的相互代换;3.“线元”与“角元”间的相互代换。

六、等效方法

等效法亦称“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掌握等效方法及应用,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至关重要,等效思想和方法作为一种迅速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经常体现于高考命题中。等效方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运用等效方法处理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1.分析原事物(需研究求解的物理问题)的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 2.寻找适当的替代物(熟悉的事物),以保留原事物的本质特性,抛弃非本质特性. 3.研究替代物的特性及规律. 4.将替代物的规律迁移到原事物中去. 5.利用替代物遵循的规律、方法求解,得出

结论.

七、假设方法

常有一些物理过程,其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方向存在着多种可能,在对这些过程做出定量分析之前,往往很难对所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取舍,而此时一般需要运用“假设法”来对物理过程做出分析。“假设法”的一般操作程序为:1.对物理过程作粗略的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找出各种可能性并记为 2.在各种可能性中不失一般性的提出假设。 3.在假设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物理过程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求得相应的结论。4.以相应的后继检验手段进行检验,以确定假设的真伪。

参考文献:

[1] 袁先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宽度》

[2]袁守华《物理解题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3] 金华《例谈初中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

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

物理思维方法

谈“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讯地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 邮编:213022 自我评分:8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讨论辨析疑难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才能。关键词:物理学习;课堂教学;思维方法。 英文翻译: Abstract: physics is a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natural science,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observe phenomenon,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applied physics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riou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physics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method. 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物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物理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是教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大从

事物理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伴随教师的演示而积极思考,它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或积极开发,从物理演示实验的现象中获取有价值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严格的辨析、讨论,形成物理概念,并进一步推理、延伸,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设疑作用,并物理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具有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通过设疑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设计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部分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已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符合要求和具有创新思路的实验,在此过程中,物理教

物理常用思维方法有哪些

物理常用思维方法有哪些 思维方法是主体思维活动为实现一定思维目的所采用的规则、手段、途经和技能、技巧构成的综合体系。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常用思维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有关于常用思维方法 常用思维方法1 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 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常用思维方法2 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 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常用思维方法3 目标思维法——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过程具 有指向性、层次性。 常用思维方法4 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常用思维方法5 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 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常用思维方法6 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常用思维方法7 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 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常用思维方法8 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 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常用思维方法9 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一、“几何方法” 运用几何方法来处理矢量间的几何关系,也就成了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思维方法。例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1)依据切线的性质确定圆心和半径:从已给的圆弧上找两条不平行的切线和对应 的切点,过切点做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为半径。 (2)依据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该弦,并平分弦所对的弧)和相交弦定理(如 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来确定半 径等。 二、“数学方法” 物理解题中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方程(组)法、比例法、数列法、函数法、微 元法等。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实践来看,涉及到“微元法”的相应试题应该被指认为是 一类“热点”问题。由于一切“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才能得以实现,“微元法”就是通过限制“变化”所需的时间或空间来把变化的事物或变化的过程转化为不 变的事物或不变的过程。操作步骤依次为:①选取元;②运用规律表达元;③叠加元求解全过程。 三、“图像方法” 图像是最直观最简洁的表达信息的渠道。解决物理问题的依据主要是相应的物理 规律,定量给出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而采用数、形转换这一手段将给出的函数关 系式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就称为函数的图像,它和用公式的形式给出的物理规律本 质应该是一致的。但表现的形式不同,图像能够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物理过程和 物理规律。有时候,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用图像法解题时更为明了、简捷。运用规 律解决物理问题时,既可以运用公式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运用图像的表现形式。 四、“等效方法” 等效法亦称“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等效方法是在保 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 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五、“对称方法”

科学思维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 思维力求创新 学海导航 1、学习目标 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理解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把握思维创新的主要特征,体会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而使思维力求创新。 2、学习指导 本框内容共分三层:第一层,阐释了思维创新的含义,并着重指出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第二层,分析了思维创新具有思路上的多向性、步骤上的跨越性、结果上的独特性的明显特征。第三层,解析了思维创新的过程,即准备、酝酿、明朗和检验四阶段。 理解和把握本框内容,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发明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的具体事例来加以分析和理解,还可以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提高认识。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联系教材具体的事例,弄清思维创新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正确进行思维创新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第二,要从思路、步骤和结果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思维创新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的主要特征。第三,要掌握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准备、酝酿、明朗、检验等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第四,认清实践对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懂得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源泉、基础,思维创新需要接受实践的验证。 3、学习探究 知识要点思考探究 一、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 1、思维创新的含义 2、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 二、把握思维创新的特征 1、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2、思维创新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3、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三、体会思维创新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检验阶段 1、有人说:“思维创新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观点对吗? 2、思维创新为什么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思维活动类型? 3、进行思维创新所综合运用的多种思维方式有哪些? 4、思维创新是不是排斥逻辑推导和分析? 5、维创新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在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关键是什么? 7、为什么在思维创新的酝酿阶段最需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 8、你是如何认识思维创新与实践的关系的? 知识归纳 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人的思维都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思维所说的思维创新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的几种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的几种思维方法 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高中物理组 2012年4月 中学物理解题中涉及到科学思维方法大体上两类, 一类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想化的方法: 数学推理方法:函数、函数图象、极限 替代方法:、 近似替代(平均值)、极限替代 比值定义法 图象法: 实验验证法 实验分析法 平行四边形法等效替代法 假设法 反推法 理想实验法--“物理学中的福尔摩斯” 控制变量法 变量转换法(a-1/m) 整体法 隔离法 正交分解法 三力平衡三角形法 相似形法 (力的矢量图与几何图形)等 一类是解题方法 ------ 就解题方法而论,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也很多,这里将高中物理解题中经常要用到的 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作一些介绍。 1、物理模型法 物理模型法是只考虑对实际物理现象来说是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非本质 的因素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利用物理模型,实现高效解题的策略。 例1: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 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赛车从起点A 出发,沿水 平直线轨道运动L 后,由B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光滑 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 道上运动到C 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 m =0.1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 =1.5w 工作,进入竖 直轨道前受到阻力恒为0.3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 阻力均可不计。图中L =10.00m ,R =0.32m ,h =1.25m ,S =1.50m 。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 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10m/s 2 ) 解析:设赛车越过壕沟需要的最小速度为1v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 1S v t = 2 12h gt = 解得 1v =3/2g S m s h = 设赛车恰好越过圆轨道,对应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2v ,最低点的速度为3v ,由牛顿 运动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v mg m R = 223211(2)22mv mv mg R =+ 解得 354/v gR m s == 通过分析比较,赛车要完成比赛,在进入圆轨道前的速度最小应该是

高考政治试题分类大全科学思维常识

2010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思维常识 (2010福建卷)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垃圾围城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在垃圾围城的恐怖阴影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垃圾反恐”中,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动力。“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公民意识的考验(1)“‘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这一判断属于(4分) A.直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假言判断(2)请围绕“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展示自己对垃圾处理的现象,并运用想象方式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想象加以说明。(6分) 答案:(1)C (2)①展示一个围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②a.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问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b.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 【解析】 第(1)问,考查“形式逻辑”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垃圾反恐”中的“不仅,也”说明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故选C。 第(2)问,主题限定“变废为宝”,要求对垃圾处理设置进行想象,但是想象方式不限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提出“假如”式问题,仿照条件,推测结果,关键在于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答案不拘一格 【考点定位】这道选修题的选做题,都采用一易一难,一选一主,的方式,赋分分别为4分,6分,沿袭去年形式,与各地自主命题基本一致,考查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形式逻辑”和“合理想象”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其中第二问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值得推敲。

高中物理用到的物理方法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归纳 1、比值法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物理量用比值法进行定义的,例如:速度、加速度、电阻、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势等。这些物理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物理量本身与定义的两物理量无正反比关系。 2、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学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模型课.无论是所研究的实际物体,还是物理过程或是物理情境,大都是理想化模型. 如:实体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单摆…… 物理过程有:匀速运动、匀变速、简谐运动、共振、弹性碰撞、圆周运动……* 物理情境有: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平抛、临界问题…… 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再如,电流的微观解释中,建立的柱体模型,柱体的截面积是s,长是l,单位体积中n个电荷,每个电荷电量为e,则根据电流的定义,就可以得到电流I =nsle/t=nsev。利用这个模型就很容易处理风力发电问题。 3、控制变量法自然界中时刻都在发生着各种现象,而且每种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决定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太多,为了弄清现象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再来比较、研究剩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如:探究力、加速度和质量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分别控制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和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再如,玻意耳定律的研究,是控制气体质量和温度不变,研究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其他两个气体实验定律也都是用这种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种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对其它实验的探究与分析。 4、等效替代(转换)法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了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案例60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进入高三,高考在即。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每个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从高中物理综合复习教学的角度,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训练,介绍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以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 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例1] 如图1-1所示,光滑的弧形槽半径为R (R>>MN 弧),A 为弧形槽的最低点,小球B 放在A 点 的正上方离A 点高度为h 处,小球C 放在M 点,同时释放,使两球正好在A 点相碰,则h 应为多大? 解:对小球B :其运动模型为自由落体运动, 下落时间为 t B =g h 2 对小球C :因为R>>MN 弧,所以沿圆弧的运动模型是摆长等于R 的单摆做简 谐振动,从M 到A 的可能时间为四分之一周期的奇数倍 所以 t C =c T n 4)12(+ g R Tc π2= 解得:h =8 )12(22R n π+. (n =0,1,2……) 【评注】 解决本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C 小球的运动模型——单摆简谐振动,其圆弧的圆心相当于单摆的悬点,圆弧的半径相当于单摆的摆长,只要求出C 小球运动到A 点的时间,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例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其中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而1小球以速度v 0朝它们运动,如图1-2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小球的速度的可能值是 (A )v 1=v 2=v 3=30v (B )v 1=0, v 2=v 3=20v (C )v 1=-v 0/3, v 2=v 3=320v (D )v 1=v 2=0, v 3=v 0 解:依题意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小球之间的碰撞一定是弹性碰撞,这里关键 是如何建立正确的碰撞过程模型。若把2、3两小球看成整体,建立1小球和2、3 小球之间的两体碰撞模型就会得出(C )答案错误结论。其实2、3小球只是靠在一起并没有连接,加之碰撞过程的位移极小,必须建立三小球之间依次碰撞的过程模型,由两球弹性碰撞得速度依次交换,所以(D )正确 【评注】 本题关键在于建立正确地符合客观规律的小球碰撞模型——两两依次碰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行。 [例3] 如图1-3所示,有一根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 1和m 2的木块连在一起并置于水平面上,问必须在m 1上至少加多大的压力,才能在撤去压力后,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 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 图1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1 2212121,n n I I n n U U ==的有: (A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所学的内容属于经典物理范畴涉及不到模糊物理,所以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可循,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我一定的方法,再加一勤奋作为基石,一定能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至于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个部分。 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 = U/R 、 E = F/q 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

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选修四《科学思维与常识》知识点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2)特点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 ③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④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 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 考点三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不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考点四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 (1)概念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①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高一物理常用思维方式.doc

高一物理常用思维方式 物理考察同学的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些重要的物理思维方式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总结 一、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称法 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三、图象法 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五、整体、隔离法 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六、图解法 图解法是依据题意作出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用于定性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物体受三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平衡问题时,常应用此法。 七、转换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难以进行受力分析,造成解答困难。此种情况应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 引导语:物理是一门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的学科,其实学好物理是非常需要方法的,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总结,欢迎阅读! 1.微元法与极限法 它本是高等数学中的知识领域问题,但在高中物理中只是思想方法领域的问题。在高中也根本不可能把具体知识体系教给学生,但作为思想方法,它的地位反而更高。虽然对问题的分析都是定性的,却反应了思维的质量和深度。在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瞬时速度,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万有引力由“质点”向“大的物体”过渡、变力做功,等等,要大力向学生渲染这种思想方法。 2.隔离法 除前面提到的对物体系统进行隔离的例子,还有对问题的过程或问题性质进行隔离的思想方法问题。例如我们把电源隔离成无阻理想电源和电阻串联的两部分;把碰撞问题分隔成纯粹碰撞阶段和纯粹运动阶段──很多教师说“碰撞瞬间完成,还没来得及运动,忽略其位移”,其实这话不严密:不是没位移,而是把位移成分(哪怕很微小的位移)在运动阶段中体现了。再如,在讨论卫星运行中的变轨问题时,往往分隔成变速、变轨,再变速、稳定在另一轨道等等几个理想段,实际中这些过程并不是界限分明分阶段进行的,而是交融在一起、伴随在一起的。

隔离法的运用,不是忽略了什么,也不是允许了什么误差,而是思维的一种方法与技巧。运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果是精确的。 3.忽略次要因素思想 很多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有两个误区:一是看问题不全面,类似的如电路中的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二者的积,电压增大为原来二倍时,有的学生就说功率就变为原来二倍;二是不知道多个因素影响中,需要忽略无穷小的和次要的因素。例如随温度的增加导体的电阻究竟增加还是减小?再如在研究光学的成像时不用考虑色散、在研究干涉问题时不考虑衍射影响、在研究声速时不考虑温度影响等。 对此,应该让学生归纳出理性化的思绪:第一,精确度方面。例如,研究铁球的自由落体运动,不做精确测量时,不考虑空气阻力。但要进行精确研究,即便下落的是铁球,也要考虑空气阻力。第二,在关注点方面。例如还是铁球下落,看你关注的是什么。如果你关注的是空气阻力影响,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再如一个物体既有平动又有转动,当关注平动时就忽略转动,当关注转动时就忽略平动。第三,为了思维推演的简化,认可一定的误差存在。例如在研究理想气体时,忽略分子体积。 4.单位制中的思想方法 单位制的统一,也存在思想方法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大讲特讲以前的单位制多么的混乱、讲讲各个国家及各个地区用的单位的不同有多麻烦、说说我们国家以前的教材“力”和“质量”单位都用“千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困惑,讲一下美国1999年发射的火星

物理学习中学生思维误区刍议

物理学习中学生思维误区刍议 发表时间:2012-07-19T15:58:17.480Z 来源:《教育与发展》2012年6期作者:李桂洲[导读] 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向阳中心学校李桂洲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 40 %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乎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是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六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八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九是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来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确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称——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对称——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大千世界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却又和谐统一、协调。上下、左右、阴阳、正负……互相对应,构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反映客观世界的这种内在一致性、规律的不变性,这种平衡的美感,这就是对称。这种对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理世界的规律性,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学好物理学。 一、对称性普遍存在于物理学中 对称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过程和规律之中,它反映了物理世界的和谐与优美。概括起来说,中学物理中的对称主要表现为时空对称、数学对称和抽象对称。 1、时空对称 时空对称表示物理现象(或系统)在时空变换下的不变性。主要包括:空间对称、时间对称、时间和空间同时对称。杠杆的平衡、平面镜的成像、磁场的两极、电荷的正负、光的可逆性等表现物质的直观形象在空间的对称;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空间任一位置的速度都相等,相干光在干涉空间任一区域都保持相等的条纹亮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空间任一位置的加速度都相等,表现了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空间对称。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和下滑、竖直上抛和下落等表现出了时间的对称,弹簧振子的振动则同时表现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对称: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任意相对称的位置上受到的合外力、具有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相同,通过对称轨迹的时间、位移大小、合外力的冲量、合外力所做的功相同,等等。我们不难看出,物质运动对时空表现出的对称,其含义已大大超出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几何对称的概念,它是对运动时空中的某一点或某一时刻表现出某种重复或特定的序,例如量值的恒定、周期性的复现、过程的可逆、互斥的存在等等。 2、数学对称 数学对称表示物理内容在数学形式(图与式)上的对称性或不变性。例如,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交变电流的图象都是正弦图象,它们具有的对称性表现为物理内容在数学图形上的对称。动量定理△P=F×t与动能定理△Ek=F×s之间,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之间具有的对称性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E K1+ E P1= E K2+ E P2具有的对称性表现为物理内容在数学表达式上的对称性。 3、抽象对称 抽象对称则以抽象的方法反映出物理内容的对称。例如:处于平衡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提醒:《科学思维与常识》的特点重在理解,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把教材的例子补充在相关的知识点旁边,以备理解和运用。 知识网络构建 高考考点: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 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 3.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4. 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 5.判断及其分类 6. 推理及其分类 7. 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8.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9.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 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10. 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11. 分析与综合 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12. 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13. 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 14. 思维发散的技法15. 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 16. 思维聚合的方法17. 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8. 直觉及其特征19. 想象及其作用 20. 灵感及其产生条件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 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教材P9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 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更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在充分总结国内发 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得出 的,即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例题1:最近浙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改过去的认识,提出了令人关注的“腾笼换鸟”的 新思路,意思是,浙江要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养“吃得少,产蛋 多,飞得远”的好“鸟”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有效地促进了本省经济的发展。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腾笼换鸟”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答案(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的思维。 (2)“腾笼换鸟”这种思路是对原来认识的一种发展,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并且这 一思路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特点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手段) ③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历史和现实,找出规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具 有超前性。) 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只要条件满足,就可 显现)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