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规划

信息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规划

信息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规划

一、现有基础

1.专业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业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方向,一个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有西X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硕士研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484人,专科生239人,成人函授72人,共40多个教学班。

以上五个专业一个方向涵盖了五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根据专业的划分,现设的教研室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基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教研室。

2.实验室基础

学院具有良好教学实验环境,现有四类实验室,即公共基础实验室(含有7个计算机房700台微机,力学、光学和电磁学实验)、计算机技术中心(含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室(含单片机与接口实验、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通信工程实验室(含通信原理实验和网络与通信综合实验)。

3.教师队伍

截止到2011年7月,信息工程学院共有专职56人,博士IXX人(含在读4人),硕士XX人,在读硕士XX人;教授、副教授XX人,讲师XX人,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

二、重点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1.重点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理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学院基本奠定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为辅的师资队伍。其中专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领域的教授1人、副教授有8人,博士2人,近3-5年有希望晋升教授的8 人。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4人,近3-5 年有希望晋升教授的2人。在计算机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像信息获取、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技术、语音分析与信号处理、网络工程与网站规划设计、网络与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危害气体的光谱检测技术和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光通信无源器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优化、光电子技术在太阳能开发利用、复合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能量管理系统研究,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太阳能电动汽车复合能源系统的优化匹配;在通信工程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检测方法及信号处理、微波毫米波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信息工程学院以计算机学科的师资、专业和研究基础最强,如果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博士数已经达到(可加电子和通信的博士),教授数近3年能达到。但西X大学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同样西X大学也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下一步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会瞄准电子科学与技术。而目前西X大学还没有通信工程专业,如果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重点学科,一是不存在与西X大学竞争

的问题;二是我们既有专业支撑,也有实验室和师资基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的教师都可以作为基础,教授1人,博士4人,副教授多人,容易形成梯队; 三是研究基础和方向,计算机学科的图像信息获取、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技术、语音分析与信号处理、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都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方向相接近,或有结合交叉点。四是“十二五”期间,西X通信行业也是重点发展行业, 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量,通信领域在西X高原特殊环境下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五是东南大学属通信工程在国内实力最强之一,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在通信方面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因此考虑信息与通信工程作为一级重点学科建设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2.一级学科建设的目标

根据西X民族学院理工科现有专业、师资和实验室基础,以及与西X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系,我们考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主要在六个方向、两个研究型实验室和一个研究所。具体见《一级学科建设一栏表》。

目前能与六个方向相关的师资有1个教授,4个博士,在读博士1人,离一级学科硕士点基本条件来说就差两个教授。目前至少2-4人有希望在3年内晋升教授,在近3年内能实现一级学科基本要求,但我们考虑以更高的标准来建设一级学科。以上六个方向,每个方向要求有一个教授,有1-2个博士,这样共6个教授,6-12个博士。

需要东南大学为我们培养的博士、教授、副教授见表2。

教授、副教授的培养主要是共同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争取横向课题, 教师的进修和访学。在我们申报东南大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

需要东南大学为我们建设的实验室和研究所:(1)图像与信号处理实验室; (2) X语音分析与处理实验室;(3)高原环境通信技术与安全研究所。

需要东南大学为我们建设的通信工程专业方向:信号处理、通信工程,网络通信。这些专业方向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支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物理电子学(080901) 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 集成电路设计(99J2) 二、培养目标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 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

信息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规划

信息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规划 一、现有基础 1.专业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业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方向,一个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有西X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硕士研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484人,专科生239人,成人函授72人,共40多个教学班。 以上五个专业一个方向涵盖了五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根据专业的划分,现设的教研室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基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教研室。 2.实验室基础 学院具有良好教学实验环境,现有四类实验室,即公共基础实验室(含有7个计算机房700台微机,力学、光学和电磁学实验)、计算机技术中心(含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室(含单片机与接口实验、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通信工程实验室(含通信原理实验和网络与通信综合实验)。 3.教师队伍 截止到2011年7月,信息工程学院共有专职56人,博士IXX人(含在读4人),硕士XX人,在读硕士XX人;教授、副教授XX人,讲师XX人,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

二、重点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1.重点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理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学院基本奠定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为辅的师资队伍。其中专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领域的教授1人、副教授有8人,博士2人,近3-5年有希望晋升教授的8 人。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4人,近3-5 年有希望晋升教授的2人。在计算机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像信息获取、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技术、语音分析与信号处理、网络工程与网站规划设计、网络与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危害气体的光谱检测技术和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光通信无源器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优化、光电子技术在太阳能开发利用、复合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能量管理系统研究,太阳能电池模拟器,太阳能电动汽车复合能源系统的优化匹配;在通信工程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检测方法及信号处理、微波毫米波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信息工程学院以计算机学科的师资、专业和研究基础最强,如果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博士数已经达到(可加电子和通信的博士),教授数近3年能达到。但西X大学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同样西X大学也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下一步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会瞄准电子科学与技术。而目前西X大学还没有通信工程专业,如果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重点学科,一是不存在与西X大学竞争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代码: 0810 二、专业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同时拥有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激光与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留学回国人员16人。该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在通信信号处理、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嵌入式无线终端技术、现代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认真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自由创新精神,追求真理,具有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位学术水平。 四、修业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学位最长时限为4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4年。 研究生提前达到毕业要求的,按照《郑州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经考核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五、专业研究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目前具有7个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

信息工程学院各工程硕士领域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各工程硕士领域简介 控制工程领域硕士点简介(专业代码:430111) 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控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等三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井冈学者”岗位申报成功。2006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学科被批准为江西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自动化专业被评选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自动化专业被评选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拥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领域学科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卓著。现有专任教师56人,井冈学者1人,外聘太湖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5人。获多个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实现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其它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工程领域。培养现代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电力、交通、管理、金融等领域中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智能化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经济系统优化与控制,项目管理与控制。 控制工程领域研修的主要课程有:工程数学,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检与控制测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FPGA技术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糊数学,灰色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现代飞行制导与控制,测控网络与通讯技术,管理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一所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理、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大学,是中国气象人才、四川信息科技人才、国家统计事业人才、国防建设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后备军官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中文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成信(CUIT) 创办时间1951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科 属性小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CDIO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成都 现任校长周激流 知名校友杨宇航、杨芳林、罗德海等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 硕士点34个 博士后流动站1 校训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主要院系控制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学校代码10621

大事记 195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1954年12月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并入本校 1956年6月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招生停止教学中断 1970年恢复通信机务、雷达机务、高空探测等专业的短期培训教学工作 1978年4月扩建为4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成都气象学院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0年7月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本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后备军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08年,学校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洲几所大学提出并试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并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组长单位 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全校所有专业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 2010年,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小211工程) 重要沿革 成都气象学院(1951-2000):1951年,为顺应中国空军和中国气象事业 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创建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5年8月,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整体并入本校,为顺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着力培养气象预报和大气探测人才,为百业待兴的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1978年为顺应中国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成为我国两所(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气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学校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统计学校(1949-2000):四川统计学校起源于1949年底在重庆开办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次年11月定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干部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1954年,改由国家统计局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1958年8月,下放给四川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 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领域,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以及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智能交通、车辆电子技术等专业特色。 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本科专业(专业方向)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另外,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19人(含兼职教授3人,其中外籍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3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4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75%。 学院下设6个系(部):计算机科学系、交通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3个实验室(实验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研究所(研究开发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交通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中心、长大交技智能交通研究所,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显著。近3年来,编写出版各类教材、科研专著、译著30余部;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5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与科研成果奖9项,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4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0余篇。 学院在信息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布式网络测控技术、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图像处理、系统仿真理论与应用、信号检测与处理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及应用;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与道路智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版) 一、培养目标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学习年限:3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4.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18个月。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其中必修课按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必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2)第一外国语:100学时,3学分; (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3. 补修课程是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补学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而设置的,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入学分。 四、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

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具备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备案,中途如需调整,需要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外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完成。 六、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举行的开题报告会上,对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开题报告会由专业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期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并延期其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地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硕士研究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专业、学院和学校审查批准后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 九、学位授予 1.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须在答辩日期之前,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发表反映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且署名第一单位是吉林大学的研究成果,未能按时发表研究成果的研究生,延期6个月答辩。研究成果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发表影响因子不为0的SCI期刊论文1篇,投稿状态为大修以上; B.发表国内权威核心EI期刊正刊论文1篇,投稿状态为录用通知以上; C.获得公开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

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范本模板】

2009年—2010年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一、建设目标及规划 1、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团队为依托,整合各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研究方向的研究专长,本着“学科交融,相互促进”的原则,力争在建设期内在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年度内力争使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列入甘肃省学位点建设规划,为获得该学科的博士点奠定基础。 (2)加大力度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保持该硕士点在甘肃省内的领先地位。 2、取得标志性成果 (1)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SCI、EI、ISTP索引论文50篇; (2)国家级资助的科研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批准1-2项; (3)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资助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获得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1—2项; (4)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3、学位点规划及研究方向

(2)研究方向 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图像理解与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计、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 ②计算理论主要研究领域: 算法及其复杂性、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数据库理论与系统、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③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主要研究领域: 经管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软件、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④图形图像及模式识别主要研究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⑤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密码学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和信息检索、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⑥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领域: 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⑦通信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信息融合与处理、数字通信 二、拟采取的措施 1、引导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国家863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分类:工学2006.11.8 11:33 作者:fkzhu901 | 评论:1 | 阅读:4717 标注Y者为2006 新增学位授权点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交通大学2007新增 北京理工大学2007新增 北京邮电大学2007新增 电子科技大学2007新增 东南大学2007新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新增 清华大学2007新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新增 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Y 电子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Y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Y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Y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Y 武汉理工大学Y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 安徽大学Y 北京大学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所Y 北京工业大学Y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Y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Y 长江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Y 大连理工大学y 大庆石油学院Y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Y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Y 东华大学Y 东南大学 福州大学Y 广东工业大学Y 贵州大学Y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Y 哈尔滨工业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代码:0812Z1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硕士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自主设置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具有理科、工科双重特性,其学科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数学基础与数学方法,二是数学理论与方法的计算机实现及其应用。本学科强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两大工具解决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知识发现、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本学科专业已形成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主要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主要学科带头人有朝鲁教授、姚裕丰教授等。本学科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硕。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含SCI论文、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60多篇。 二、培养目标 具体培养目标为: 1.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和应用有关软件的能力。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3.具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教学实践:让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助教),培养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了解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初步体验、掌握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 2.科研实践:让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一般是把培养研究生和完成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结合起来。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3.见习和实习:让研究生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目的是使他们对所在单位各类业务工作有所了解,锻炼他们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术活动:让研究生参加并开展学术活动,主要有听学术报告、参加讨论班、作专题报告等形式。目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学术思想,使他们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2021年硕士培养计划(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2021年硕士培养计划(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信息学院 2021级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经济管理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承担有关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管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二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研究方向三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 研究方向四管理科学与系统理论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7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1学分。 六、社会实践 要求硕士研究生进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业务实习等,时间可安排在假期,计1学分,由导师负责指导。实践结束后应按导师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七、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必须按规 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 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质量。 在学习期间,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辨证法概论 (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 (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数学软件 (Mathematical Software) (介绍数学的几个常用软件,包括Matlab,Latex等。) 高级时间序列分析 (Advanced Time Series Analysis) (讲述经典的单变量时间序列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基础上介绍非平稳序列,单位根 过程,协整,Grange因果关系,和Garch类模型等前沿专题及其应用。) 现代统计方法 (Modern Statistic Methods) (本课程主要涉及现代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 收集、数据文件的建立,基本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多选变量分析等。) 管理研究方法论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Management) (管理研究方法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一门重要方法论课程。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研 究生理解管理研究方法,并掌握实施研究项目的技能和方法。本课程以Donald R. Cooper 与Pamela S. Schindler合著的经典教材《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为蓝本,同时

湘潭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湘潭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练掌握信息科学、通信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了解国内外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本学科的某些研究领域或专业方向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激情和创新基础,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用该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4.德业双修,身心健康。 二、学制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为两至四年,最短不少于两年,最长不超过四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少于三年为提前毕业,长于三年为推迟毕业。 三、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主要开展理论智能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研究 2.图像分析与视频处理 主要开展数字图像、信号处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新方法的研究 3.通信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光纤通信与光网络等相关技术 4.无线和移动通信与技术理论 主要研究移动通信原理与无线接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 四、课程设置

五、学分要求 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27学分,研究方向课程由导师指定一门,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和开题 选题应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选题应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向指导教师小组和本专业全体研究生作选题和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和学位点审核同意,报学院批准。开题报告应对所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综合评述;论证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行性,并尽可能结合科研任务进行。同时,要阐明论文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实验方法、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于第四学期的五月一日前上交学校研究生处备案。 2.中期检查和预答辩 第五学期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第六学期初写出论文初稿,在第六学期的五月一日前,写成论文正稿。论文应该逻辑严谨、论证有据、资料详实,工作要有一定的创新。论文撰写要求语言通畅,图表清晰,符合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经导师和学位点负责人共同签字同意后,按规定格式打印成册,一式六份(另附原稿和电子版文件)上交研究生处。 学位论文至少要有两名同行学者评审(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学者),经评审合格方才可以进入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在第六学期的五月底进行预答辩。 3.学位论文与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开题报告、发表了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通过了学位论文评审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五名以上具备高级职称的同行学者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外校的同行学者。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科研和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内容,要求在三年的培养期内至少参加两次以上相关的学术活动,并且提供一篇相关的总结报告。 2.教育实践 学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选择教学实践或科研实践。教学实践主要是通过所安排的助教工作,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过程,协助主讲教师上习题课、辅导实验和答疑、批改作业等,其中上习题课不少于8课时;科研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导师安排的科研活动,了解科学研究或科技开发的一般过程,提倡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宣传 为适应信息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2011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使广大考生全面了解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有关情况,便于报考时参考,现介绍如下: 一、五邑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简介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五邑大学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发展迅速、规模最大的工科院系,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80余人,1995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一批硕士和博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具有较丰富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与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企业能为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符合要求的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场所。本工程硕士点立足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及工程管理经验,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求,致力于培养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及其相关信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子与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信息控制与处理、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研究、设计、开发、运营、维修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 培养方向 为了满足社会对信息科学和技术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确定了较宽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 (1)电子信息工程:全面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侧重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通信工程:全面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接受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设计、开发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章程,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学校紧紧围绕“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以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标志,形成了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以成为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标志,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以近10年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为标志,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大学文化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生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和谐校园氛围日益浓厚,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为“十四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形势 1.面临的机遇 国家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重大战略。省推进“两区一圈一

带”战略,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性转变。市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战略,建设创业创新中心,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国家和省相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2.面临的挑战 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新时期,高校间高层次人才、优质生源等办学要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学校仍存在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学科特色还不够明显;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贡献度偏低;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机制有待健全;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较少,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条件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办学经费与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等。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

新增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格式要求

软件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35)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关心国家,关注时事。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奉献、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 3、掌握计算机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的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备较强的读写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下不开设二级学科点,充分参照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已有经验,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实际情况,凝练以下研究方向。 1. 生物信息学 本方向以生物信息学以主攻方向,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特别是大数据问题的出现,林木育种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方向优势在于:(1)生物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当前海量的生物数据进行再利用,其挖掘结果不逊于生物实验的结果;(2)在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的规模、数据范围的广度、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分析的效率等远超普通的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5 五、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6 一)教师队伍建设。6(二)科研条件建设。7(三)学科建设经费保障。7 六、总结与展望。8 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概要 本文旨在制定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以推动学院学科建设的全面提高。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以及总结与展望。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两个学科门类。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支专业教

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但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队伍较为年轻,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但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重点,全面提高;优化结构,注重创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增强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

科研能力建设,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五、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引进人才,提高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科研条件建设: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科研能力;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提高科研水平。 三)学科建设经费保障:加强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经费利用效益。 六、总结与展望 本规划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学院学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主要关注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 设施建设项目工程 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计算机应用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组成,形成了一个支撑现代航海类主干学科的学科群体,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的需要,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信息与通信工程是我校的主体学科,对学校主干学科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信息与通信工程“十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信息工程学院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一节概述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目前我校已经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全部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一个工学博士、三个工学硕士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97年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评为交通部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是国内4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也是交通部和辽宁省唯一拥有该学科博士授权单位。 本学科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963人,研究生122人。 本学科设有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含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电子设备检测中心)和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中心及实验室使用面积3001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1600 万元。本学科在2001年获得各类科研经费192 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 项;发表论文106 篇;出版专著、教材11 部;获国家专利 3 项。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级学科。包括两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我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根据“十五”规划,正在申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授权点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权点。2001年被学校纳入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671人,研究生81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