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改革春风催前行

弹指一挥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波澜壮阔,40年的风雨征程,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沧桑巨变。回顾往昔,岁月峥嵘,城乡社会嬗变,人民风貌更替。

xx虽大也有乡野人家,xx虽小缩影城市国家,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来的巨大变化。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启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xx也焕然一新。

从旧时盐碱地著称,到遍地春风拂过低垂的麦浪,阳光映照着郁金香;从布票粮票量体裁衣,到超市柜台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世界商品,人人鲜衣怒马演绎一场时尚革命;从羊肠小道泥泞满地,到柏油路高架桥条条大道,新建的高铁“xx站”也砌筑竖桩等待完工启程;从村头乡里的串门,到建设的荷兰花海、麋鹿保护区、海洋世界、西郊梅花湾,到旅行社宣传橱窗里“出境游”已成为xx新人蜜月首选;从乡间巷里挑着竹筐的卖货郎,到中交美庐城、盐阜人民商场xx购物中心鳞次栉比,再到送货员把堆积各色的快递包裹派送至家家户户“海淘族”手中;xx创业基地及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实现工业总产值的飞速增长;xx从县改成市再设为区……

改革开放的中国拉进了与世界的距离,改革开放的xx汇聚了奔涌的活力,留下了新时代的光辉印记。

父亲那个年代恰是见证了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中的开局巨变,见证了改革中xx的时移俗易。父亲的童年缩衣短食,商品匮乏,买东西要凭着粮票,买衣服要凭布票,住着土坯房,家里圈猪养鸡,放了学去拣粪赚工分。煤油灯是条件好的人家才用得起的,姐姐们在蜡烛下写作业时常把鼻孔熏黑。当村头晒粮的场上放映黑白电影时,幼时的父亲会吆喝小伙伴去观影,挤不到前排去只能站在幕布背面看。

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滚滚浪潮乘着春风迸发在这片神州大

地;从此,沉睡的东方巨龙腾飞上了九霄万里;从此,xx也乘改革春风扬帆起航,驶向一片充满梦想的金色海洋。从此,父亲的生活亦是翻天覆地。

青年的父亲不在疲于田间地头屯粮腌菜,毕业分在工厂劳作辛苦也安然,换掉凤凰牌的自行车骑上摩托车,与母亲住上单位分配的楼房,家里装着红色座机电话、大屁股的彩色电视机。每个家庭温饱有余,城市步入了大建设、快建设、优建设的轨道。

现在的父亲更是惊异于平板手机电脑的飞速更迭换代;私家车在xx的街道上密集行驶,直达盐城的大巴实时往来,又有火车飞机通向全国和世界;曾经满植荒草或麦田的城东城西几年间被高层住房覆盖、现代小区密布;从支付宝到微信支付,移动支付的时代,上街买菜只需带手机;邻里亲戚的孩子们从早教就开始学英语练芭蕾,娃娃们从放养到义务教育再到精英教育……

“窥一斑而知全豹”,父亲的生活反映了中国亿万百姓的日益丰足美好,每家享受的红利也印证了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xx将沐浴改革春风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十年的风云激涌,四十年的峥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xx人民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进,构建美好的xx,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腾飞辉煌四十年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20xx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回望xx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我不禁想问,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时代?我想1000个人会有1000个不同的回答。有人喜欢励志,喜欢用感性的眼光去了解这个世界;有人喜欢竞技,喜欢逆风翻盘的紧张和刺激。但在我心中,改革开放40年的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最好的城市。

xx,上世纪中叶,84807名上海知青在这里奉献青春,把海涂荒原开辟成现代农场。从xx县到xx市,再到xx区,如今的xx,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当你以为他是一位雷厉风行的汉子,却被她的温婉柔和打动……时代的发展,沉静的思索,40年的风雨,在她的身上,留下了蓬勃向上的朝气、高山流水的哲

思,和不故作深沉的成熟。现在,我想用我的笔尖,为您描绘出xx这不同寻常的40年。

微风掠过,街道两旁绿植的叶子随风摇曳,二卯酉河静静地流淌,40年前的xx,也是这般朴实纯净,只不过那时候的饭菜都是柴火烧出来的,骑自行车是件很酷炫的事情,干活是按工分计算的,十字路口也还没有红绿灯,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大人们拿着粮票布票仔细经营着自己的小家……那是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40年后的此刻,我站在银都桥上,流光溢彩的彩虹灯总让我以为黄海路的两岸住着牛郎织女,繁华的商业街有各种美食,我回味着刘庄的麻辣鸡和小海的香肚,抬起头,中交美庐城的霓虹闪烁,或悠扬或热情的音乐里,是大叔大妈们轻盈的舞姿。

改革开放40年,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见证的不仅仅是xx民生的进步史,更是一段思想解放史、生产力发展史。从铁线到光纤,从竹竿到地下管道,从磁石电话到数字电话,40年的光阴见证了xx电信通讯的发展;40年前,乡镇企业刚刚开始萌芽,而如今产品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约40%,这是我区抛丸机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交出的成绩单。多年期盼,一朝梦圆,9月28日,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xx支线成功通水,72万xx市民终于喝上了优质的长江水。如今的xx,在这里,有更多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推动着盐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有气势恢弘的xx港,巨轮伴着朝阳满载希望扬帆启航;有聚焦“高精尖缺”人才的东方一号创业园,让更多的创新创意变为现实……

40年的风,40年的雨,40年的岁月,40年的华丽转身,风华正茂的xx,希望40年后的我,可以再次用笔尖,谱写您的腾飞与辉煌。

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老王家的四十年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题记

老王是一名教师,现今40岁。人即将到不惑的年龄,就常常回忆以前。老王就经常坐在恒山山门处,看着远处,回忆自己的一生。

1978年清晨4点,老王的父亲还在牛圈里喂牛,随着一声啼哭,划破了恒山宁静的夜空。老王出生了。老王睡在土炕上,嗷嗷待哺。她的母亲生过六个女儿,终于生下了他,唯一的男宝。这时已经昏睡过去。他的父亲闻声跑来,笨手

笨脚地喂了他几口白开水。激动地一直搓手:“有儿子啦,有儿子啦”。就这样,即使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悄悄地吹起来。在落后的小县城改革的脚步总是慢一些更慢一些。老王生活在墙壁土坯塞,屋顶茅草盖,下雨墙流泥,刮风草下来的土房子里,在泥炕上打滚,吃着土豆皮、莜面糊。偶尔拿着粮票换来的新白面,母亲蒸点好看的馒头,全部藏了起来给他吃。母亲说他是男娃,吃的多。家里最好的菜是母亲挖窖储藏的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偶尔姐姐们用养大的小兔子换来些许零花钱买一颗糖。

1984年,老王7岁,到了入学的年龄。学杂费、种地的农业税像几座大山压着父亲骆驼般的腰。父亲从的确良衬衣里取出邹巴巴的几块钱,这是买了几只母鸡后给他攒的。他们的学校在城里的一座破庙里,几张木板,十几条破板凳,二十多个小土孩。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上下学蹦蹦跳跳,无忧无虑。一到下雨天,外面哗哗地下大雨,教室和家里面淅淅沥沥地下小雨,他们拿来洗脸盆放在漏雨的地方。读书声和叮叮地雨声交响在一起。那个年代,他的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灰蒙蒙的天空,狭窄的土街道,一下雨便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到了冬天,他穿着几个姐姐穿剩下的大棉袄,妈妈做的黑棉鞋,拿点干粮去上学(中午不用回家,从早晨上学到下午两点)。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后,三五成群地来到有电视的小伙伴家,地上炕上围在一起看着一台十几英寸的黑白电视。他家隔壁主人刚好在供销社上班,特别风光。那时候如果有亲戚在粮食局、食品公司、百货公司、电影公司上班,走路都带风。

1999年,老王21岁。师范毕业后他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和同是老师的妻子结婚。20xx年,属于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夫妻俩决定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把他们的女儿视若珍宝。之后,老王给女儿穿季季新的衣服,各种鱼、虾、肉、菜搭配着吃,去书店买各种各样的图书,偶尔星期天领着女儿再看场电影。他们一家三口走在水泥铺成的宽阔路面上,听着大街上两边的商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雪糕”“冰糖葫芦”“打折了”……老王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家里十几英寸的大彩电里传播着北京申奥成功了、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奥运健儿取得好成绩了。即使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县城里,这些消息仍然像长了翅膀一样。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特长班的兴起等等老王的女儿都赶上了。只是他家隔壁主人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下岗了,他们又在圆梦

园商场包了一个卖衣服的商铺,生意仍然做的风生水起。

20xx年,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小小的县城高楼耸立,宽阔的柏油马路车水马龙,林立的各大商厦、高档酒店、各种酒馆……公园里打太极的白发老翁,游戏打闹的嬉戏小儿。

这一年也是老王的四十岁,是老王做梦都能笑醒的一年。付出总有回报,他唯一的宝贝女儿考上了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女儿所在的私立学校送来鼓励奖金;县政府、教育局邀请女儿参加高中学校的讲座,分享高分的经验……老王的姐姐们远在千里之外,坐着飞机竟在一天时间赶回来了,老王开着新买的汽车不断地感叹:如今交通发达便利让人难以想象。

这一年,老王家的老院子要拆迁了。这座院子四十年来一直坐落在浑源的西北角,经历了几番修葺,现在已经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了。政府规划要拓宽道路,重新维修古寺,占用的房子可以按平米给老王家现金,也可以按平米换成商品房。老王家选择了后者,父母亲在有生之年终于住上了有集中供暖的楼房,他们的老寒腿冬天有救了。年迈的老父亲唠叨了好几天:“还是国家政策好呀”。

这一年,老王的偶像成龙先生来浑源了。以前电视上的名人来到老王的身边,老王激动的好几天没睡觉。成龙大哥参观神溪湿地,大赞湿地荷花的漂亮;品尝浑源凉粉,甚至连汤也喝光了;来到悬空古寺,不禁惊叹“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更关键的是成龙大哥走进他家的小院里,亲自慰问了他那种了一辈子黄芪的老父亲。看到一天时间各大网站、各电视台、各媒体纷纷转发点赞浑源蓝、大同美,老王惊讶于信息时代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为家乡名扬天下而高兴。

夜深人静,老王时常在想:自己是幸运的,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长于改革开放发展期、成熟期,他的一家经历了县城的繁荣发展,享受到带来的甜果。改革还在继续,以后的20年、40年、老王也会继续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想着想着老王睡着了,他的眼角有泪滴还未滑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 【篇一】 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1978年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作为90后一代,虽不像我们父辈那样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但从父辈们的口中以及从小到大自己的切身体会,都能够实打实的感受到一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父辈们小时候,挨饿是常事,一颗糖果、一块肉、一件新衣服、一场露天电影都是来之不易的稀罕物,现如今,人们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我小时候,衣服要手洗,夏天靠蒲扇,通信靠写信,出门坐绿皮火车,买东西要去百货公司,到现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高铁、电商、无现金支付等新事物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便快捷、智能化、精神享受已经成了新时代生活的代名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饥贫交加。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腾飞的40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许遇到过困难,遇到过挑战,但中国正用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篇二】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风雨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创新党建理论成果,在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断为党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不忘初心,立足根本。党建理论创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支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从未改变,从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到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推进党的建设。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 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 我国的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回顾历程,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在40年前,人们所行走的路大多是羊肠小道,路况艰难,出门办事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而现在,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的实施,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篇二)车的更替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出门办事主要靠徒步,辛苦可想而知。那时,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而现在,随着经济的长足进步,很多农村家庭已经拥有了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农

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 篇三)房的变换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房子多数是土坯房,条件非常简陋。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房子也在不断变化。现如今,农村的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坯房,而是采用了新型的材料,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设计和装修。这不仅让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提高,也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出生在内蒙古**,在草原上成长,因此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随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我的心情也随之波动。XXX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公里。它东邻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相邻。总面积为20.3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 然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篇 1、家在乡间 明月千里寄相思,如今,真切地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感受着故乡的中秋节。身临其境,不可遏止的情感涌动盈满心脾。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东邻微山湖,西壤鲁西南平原,故乡原野的秋,正是稻子成熟之日,阳光下万里沃野似层层叠叠堆积的金子,一座座村庄和厂矿掩映在浓荫深处,环城环乡环村公路交织在阡陌中。古老大运河的桨声和船鸣日夜繁忙不断,机船是带着月色的露斑,靠落在朝阳欲升的码头。若大的微山湖,碧波荡漾,渔网密布,湖水中,鹅鸭似飘动的白云,在渔歌互答声里,农家的渔船盛满了鱼篓、满载而归,处处呈现一派安详、和谐、丰收富裕的景象。这幅故乡秋景图,无不是四十年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惠及。 感慨改革开放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变化也发生在我的姐姐和弟弟身上。从前,我20岁出头的姐姐,没白没黑地劳作在生产队的田地里,才顶半个男劳力的工分,赶上农忙,队长是不让中午回村吃饭的。母亲烧了开水,让年少的我用小罐提了送到地头给姐姐。炎炎的烈日下,生产队的炊事员把半勺子腌黄瓜盛到姐姐碗里,姐姐把它递到我面前,我连姐都顾不上看一眼,几口就狼吞虎咽地扒完。当看到姐姐就着开水咽下干硬的馍馍时,我还冲姐姐笑笑,把碗递给姐姐,让她到路边河沟里涮涮。如今想起那时不懂事的我,常是百感交加,泪不能禁。我上六年级时,姐姐出嫁了,小四轮车(我们当地叫12码车)腾腾地叫着,把姐姐拉到了另一个村庄,从此我最爱的姐姐是“外人”了。 1976年,我弟弟结婚时,租用了6辆小轿车迎娶新娘,宴请宾客的酒席还设在了镇上的饭店里。弟弟家买了联合收割机,农忙时弟弟顾不上回家吃饭,我母亲就常哄着孙子跟爷爷一道提上焖炖的营养餐送到田间,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3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3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这个富于中国文化传统而又生动鲜活的百姓话语,深刻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宣示了当代中国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人名日报,8月13日讯) 历史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人民的生活一瞬间跃进了新天地,这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

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开放顺应时势,要坚定不移地沿这条路走下去。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改革开放这条路走下去。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有更加明确方向,有鲜明价值取向,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历史的演讲和奋斗的积累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今日中国之改革,以更宽广的视野博采众长,以更从容的姿态兼容并蓄;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篇二】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范文原创10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范文原创10篇 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祖国变得焕然一新。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范文原创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过去,我们这40年的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提高了更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纵观xx集团近几年发展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极大的变化,xx 人用水越来越便利,质量也越来越高。xx集团还确立了“先服务,后确责”等创新服务模式。不仅让市民全天候吃上水,更让老百姓吃上好水。尤其近两年xxxx集团率先行动起来,将改造供水老旧管网作为“第一号重点工程”,对xx市重点供水老旧市街管网、小区内网进行改造,以有效解决部分市政管网超期运行、年久失修、漏失严重等问题。全市将有170多个小区居民受益。工程实施后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先声之后,余音绕梁,不绝

于耳,文化的变迁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让我们大胆迈步前行,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改革的同时结合工作我们还必须始终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作为xx集团的一份子我更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断充实自己,发扬xx人迎难而上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怕苦和累,使自己在岗位上发光发亮,为xx集团的未来添砖添瓦。 【篇二】 多少年,过去了。昔日的战斗英雄,化作了永远的丰碑;旧时的滚滚硝烟,凝聚成不灭的历史。东北解放纪念碑前,肃穆沉静的老人;认真学习的年轻人。一幅幅画卷,一段段回忆,时光与变迁幕幕重叠。 一九九九年的元旦,——xx携梦而来。商铺聚集的中山路,装修一新,一样的结构,一样的色彩,一样的灯箱,一样的喜气洋洋。宽敞的柏油马路第一次揭开了面纱,散发出缕缕幽香。全城的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等待着新年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观灯,把整座城市照得光彩夺目,第一次结束了黑暗的夜晚。放射灯光抹过云端,与星星月亮争辉。人头撺动,爸爸把我扛在肩上,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兴奋地笑,幸福地歌唱。芳草铺满了休闲广场,鲜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听到有人在呐喊:我们的xx美。拥抱,击掌,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传递给每一个人温暖。 今天,那个万众欢呼的夜晚,已经成为永恒的怀念。城市的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改革春风催前行 弹指一挥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波澜壮阔,40年的风雨征程,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沧桑巨变。回顾往昔,岁月峥嵘,城乡社会嬗变,人民风貌更替。 xx虽大也有乡野人家,xx虽小缩影城市国家,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来的巨大变化。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启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xx也焕然一新。 从旧时盐碱地著称,到遍地春风拂过低垂的麦浪,阳光映照着郁金香;从布票粮票量体裁衣,到超市柜台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世界商品,人人鲜衣怒马演绎一场时尚革命;从羊肠小道泥泞满地,到柏油路高架桥条条大道,新建的高铁“xx站”也砌筑竖桩等待完工启程;从村头乡里的串门,到建设的荷兰花海、麋鹿保护区、海洋世界、西郊梅花湾,到旅行社宣传橱窗里“出境游”已成为xx新人蜜月首选;从乡间巷里挑着竹筐的卖货郎,到中交美庐城、盐阜人民商场xx购物中心鳞次栉比,再到送货员把堆积各色的快递包裹派送至家家户户“海淘族”手中;xx创业基地及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实现工业总产值的飞速增长;xx从县改成市再设为区…… 改革开放的中国拉进了与世界的距离,改革开放的xx汇聚了奔涌的活力,留下了新时代的光辉印记。 父亲那个年代恰是见证了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中的开局巨变,见证了改革中xx的时移俗易。父亲的童年缩衣短食,商品匮乏,买东西要凭着粮票,买衣服要凭布票,住着土坯房,家里圈猪养鸡,放了学去拣粪赚工分。煤油灯是条件好的人家才用得起的,姐姐们在蜡烛下写作业时常把鼻孔熏黑。当村头晒粮的场上放映黑白电影时,幼时的父亲会吆喝小伙伴去观影,挤不到前排去只能站在幕布背面看。 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滚滚浪潮乘着春风迸发在这片神州大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

【篇一】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这一刻起,全中国人民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启了历史性创造性的40年。回首这40年,它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经过这40年,中国早已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以重庆为例,改革开放40年,她从40年前一个四川省下属城市,经历了计划单列、直辖,并向着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而迈进。改革开放40年,她的gdp从67.32亿元(人民币)

增加291倍,达到19500.27亿元,主城区面积实现1978年的70平方公里,到现在732平方公里的跨越。目前,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之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全面体现。改革精神、时代精神,探索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功绩的精神内核,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春风化雨,换了人间。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八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八篇 【篇一】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生长在偏僻的农村。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没有零花钱,没有课外书,干瘪的书包是用旧布七拼八凑的。那时,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营养都很匮乏。 乡下没有书店,更没有图书馆,只是供销社有个卖书的柜台,里面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还有《半夜鸡叫》《小英雄雨来》等小人书。放学路上,我总爱拐进去,隔着玻璃贪婪地盯着封面左看右瞧,饱一饱眼福,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老师说,黄花郎(蒲公英)和猪耳朵草(车前草)是药草,可以卖钱,这实在是如饥得食。我每次挑猪羊草,就将它们拣出来,拿到收购站去换钱。一分一分地攒着,凑足了就到东隔壁供销社买来心仪的小人书,看完后小心翼翼地藏进床铺的稻草里。 1982年,我有幸考取中专,心怀憧憬和梦想,带着书箱到南京求学。每月不多的生活费,扣除必要的开支,所剩无

几。星期天,最爱去的地方是明故宫和新街口,从中山门花5分钱,坐三四站公交车就可抵达,我哪里舍得,一般都是徒步走去。新华书店、科技书店、古籍书店,新书目不暇接,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瞧瞧这本小说,翻翻那本散文,欲“过屠门而大嚼”,无奈囊中羞涩。尽管如此,三年过去,箱子竟也满满当当。 毕业后,单位给我安排了一间平房,一张铺,一张桌,一张凳。做木匠的姨父帮忙打了一张小碗橱,碗橱的上层是镂空的,中间有两只抽屉,下边是暗橱。我把它当作生平第一张书橱,将积攒的书籍,细心放入暗橱。常用的书放在抽屉里,主角是专业书,虽说有些贵,《电工手册》《五金手册》《英汉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我还是咬着牙买下了。自学教材是提升学历必需的,自然不能少。正如“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陋室铭》所云:“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下班归来,再苦再累,只要开启橱门,捧起书卷,安宁、安详的感觉就会弥漫于心头,尽情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曾几何时,心满意足的小书橱变得书满为患。 准备嫁妆时,父母满足我拥有一张大书橱的渴求,书刊有了安静的所在,兴奋喜悦,对书的感情日益笃深,书店跑

改革开放40年征文12篇

【篇一】 人生就是如此,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经历过4次右眼手术。1982年人们还沉静在春节的氛围里,我却躺在了病床上。那年的正月初八(2月1日),对我而言可谓人生的又一次转折点。当晚小夜班,我已经完成了当班的任务,想再多车制几只零件,结果因车刀角度磨平了,铁屑不是车出来了的,而是硬挤出来了,铁屑飞出击中了我的右眼。我用手拽铁屑,铁屑很烫没拽下来,血顺着脸颊往下淌。从书本上获知,车制出来的铁屑温度可达500至600度。我有些心慌了,忙招呼同班的师傅们。我的师傅闻讯后,立刻用工作服把我的头蒙上,送到了厂部卫生所。直到铁屑冷却,医生才把铁屑拽出说,赶快送到市人民医院,厂部解决不了。近一个小时的修补,我才走出了手术房。而此时已过子夜。那一夜,我的师傅陪伴我一夜没合眼。经医生诊断,我的右眼为角膜孔穿伤,视力无法复原。次日,医生举起了两个手指头,我看到的是重影。一个月后我出院了,医生在病历上写道眼睛不能用力,也就是说看东西不能疲劳,我这车工活也干不能持续。伤愈后,我改行从事装配钳工活。随着时间推移和我偏爱写作,经常给地方小报和广播电台投稿,被厂部领导看中,我走进了厂宣传部。经常整理材料和写新闻稿。原来写稿不用戴眼镜,左眼视力为1.0,后来把老花镜戴上了。如今左眼视力为0.4,且戴上了400度的老花镜,右眼基本上只能看到光亮了。 由于我的右眼受伤导致粘连,眼睛泪道堵塞。眼睛泪水本应是在眼睛里循环打转,而我却成了“好哭”的男人,泪水在眼睛里转圈就外流,顺着脸颊往下流淌。遇见阳光和风流得更厉害。3个月过后,我又做了一次手术,重新改通泪道。近3个小时的手术,我有点吃不住了,中途期间,医生还加了麻药。住院期间,护士每天要给我打消炎药水。当时,不是挂点滴,而是在臀部注射,一天一次,左右轮换。在病房里,我看见有病人被注射后,发出了轻微的呻吟。当时没有药物过敏的,均注射青霉素。大多数手术后注射单位为80万。而我觉得注射后腿伸不直,发胀痛感。还有的患者因为臀部注射的比较多即针眼多,护士注射找不到位置。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精选多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精选多 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1 从“抢票”到“换车”的惊喜,感受高铁服务改革 今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我与朋友乘高铁从湖州返回杭州,但遇到两件细微的小事,让我感到了惊喜,着实感受到了高铁服务改革带来的便捷…… 惊喜之一:“抢票”。提前在网上购票时已经售馨。后来试着使用软件的“抢票”功能,挂了预约票,不到一天时间竟然“抢票”成功,顿时欣喜万分,能把票“抢”过来,这在以前是多么不可想像的事情,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惊喜之二:“换车”。手持“抢”来的动车票,晚上来到湖州高铁站候车厅,被提醒晚点三小时,我的天啊!不过没过多久,服务员过来告之:“可以就近换乘正点的高铁乘坐即可”,于是我们被指引到正点的高铁,原来要晚点的行程,竟然提前到达了杭州,真有这等好事!!! 后来了解到,“抢票”、“换车”,这些都是铁路推出的便利服务措施。细微之处看服务,细微之处看发展。这两件事情虽小,但 1/ 9

完全可以感受到高铁时代乘客至上、出行优先的服务理念,感受到信息发展给广大民众出行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多年来,对于铁路的服务质量,百姓谈论议论是最多的,“铁老大”时期,购票难、黄牛盛行,乘车挤、车厢环境差,餐饮价格贵、质量劣的问题时有发生,让人望而却步。如今,铁路从提速到提质,无论是购票、安检服务,还是候车、乘车服务,还有餐饮、食品服务等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百姓的幸福指数在铁路服务质量的提升中变成了现实。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2 饭桌上的变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口味,小小的一张饭桌上看出了我们家生活水平的大大变化。 小的时候,放学回家,我就能够闻到大锅里煎的鱼香和焖饭的香气。吃饭的时候,我们在母亲地呼唤声中,“饭好啦!吃饭啦!”有从外面跑进屋里来的小身影;有正在收拾书桌上的书的小身影;有帮着父母端饭端菜的小身影,一会儿,我们一家五口人聚拢在一张小小的桌子前,那张桌子还是父母亲结婚时爷爷给做的,长方形的小桌子上摆着我们最爱吃的米饭和家常菜,勤劳的妈妈总会变着法子,做出我们喜欢吃的家常饭菜,每一顿,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正应了那句古话:“好吃不过家常菜”。 过节时,父亲会感慨地说:“上高中那会儿天天吃大馇子,还 2/ 9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稿精选汇总3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稿精选汇总3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四十年的时 间实属短暂,但在中国这辽阔的勃勃生机的大地上,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 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是七零后,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见证了国家、社会改革开放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对一家人的影响。 我的母亲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姥姥姥爷是农民,靠着种地养活 着一大家子,但是生活条件很艰苦。母亲经常感叹时代进步太快了,她曾 给我讲述她的童年,电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手机网络了。每天回家后就要 和兄弟姐妹帮着家里干农活,或是给猪拔草做猪食,或是喂鸡,这些事做 完后,才有时间写作业,如果天黑了,就点着煤油灯完成作业。一日三餐 也没有现在这么丰盛,每天除了玉米糊糊就是萝卜菜配面汤,“哪里会有 什么零食啊!”每当她看到我挑食时,都会边回忆边说着这句话。 我出生在九九年,跟着祖国一起跨入了新世纪。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管着、姥姥姥爷宠着、爷爷奶奶惯着,没有吃过什么苦头。我会做家务,但是父母在家时,做的非常少。备战高考时,父母换着 花样做饭为了给我补充营养。但单从我成长的这几年来说,我也是真切的 体会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小时候跟着父母去亲戚家做客,爸爸凭 着记忆开车到达那个村庄,然后一路打听到亲戚家,当时还说“下次出门 要带上地图”。没过几年,大家都利用“五一”、“十一”假期出游,家 里利用电子导航仪游玩了省内大大小小的景点。后来,汽车厂家把导航仪 装进了汽车里,我们都在感叹这样的设计真是便利。在我中考后,全家人 自驾游,看了壶口瀑布的壮阔,感受了九寨沟仙境般的美,还登上了“奇险”的华山。那一次的出行我们跟随着手机地图就顺利完成了,依靠着小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13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精选13篇 老家地处鱼米之乡湖泊一隅,像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巴掌大的庄子, 全村有数百多口。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庄上大多数人捕鱼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捕来的鱼虾什么的必须起个大早划着小船到离家镇上 十多外的集市去买,遇到风平浪静还好些,遇到狂风暴雨就只有叫苦连天 的份儿。 印象中,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姑妈儿子结婚,父亲和几个叔伯兄弟聚在 一起商量,商量来商量去,因为去的人多,小木船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 分乘两条小木船,一条小船上各载五六个人,划船嘛,自然是大人的分内事,至于我们几个小屁孩则躺在船舱里睡大觉,毕竟已经是初冬了,即使 盖上一条被子,也冷得瑟瑟发抖,何况船舱里有浓烈的鱼腥味,我们根本 就睡不着,都在巴望着快点到姑妈家,这样,我们就能喜滋滋的早点吃上 喜糖了,或者吃上一顿红烧肉。这时候,小木船就像负重的老牛,慢吞吞 的前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呢,虽然离我们这里有二十多里,叔伯兄弟 都在吃力地轮流划船,但因为行到半途,忽然刮起了一股狂风,风大浪急,阴云密布,行船的速度就更缓慢了。父亲担心老天会下雨,不住地皱了皱眉,而我们才不管这些呢,一遍又一遍地问父亲什么时候到姑妈家,父亲 总是含含糊糊一遍又一遍地说,马上到了,马上到了。可我却依然看不到 前方数百米有任何庄子。直到我们在船舱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道是 谁说了声,到了到了。我这才睁开惺忪的眼睛,四周黑漆漆的,映入眼帘 的庄子只有几户人家亮着灯,想必是姑妈家了,果不其然,上了岸,姑妈 一家正在焦急地迎接我们呢。父亲和几个叔伯兄弟刚进屋落座,便累得不 想动弹了。

过了几年,我二姐出家,嫁到离家有三十多里外的庄子,那时候,父 亲卖鱼有了几个钱,他一狠心,买来了一条大功率的挂桨机水泥船,只是 柴油很紧张,即使凭票也不一定买得到。所以,买来的一条挂桨机船不到 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开的,除非遇到风大浪急,划船划不动了,这才动用平 时舍不得用的挂桨机船,可即使这样,父亲也心痛得不得了,一来一回, 那得烧多少柴油啊。二姐出嫁的第二天,按当天风俗习惯,娘家人带上一 家老小,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等等必须去女儿家回门。于是,有点喜上眉梢 的父亲就开着挂桨机船带上一家老小还有叔伯兄弟等等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那时候,农村里开挂桨机的船很少,父亲开着挂桨机船一路突突地开过去,在湖中劈波斩浪,着实给二姐挣足了面子。更有戏剧性的是,庄上有一户 人家即将结婚,只是女方已经放出话来了,想带人可以,但是必须开着挂 桨机带新娘。这下,男方家急坏了,到处打听附近有没有开挂桨机船的, 听说父亲有挂桨机船,男方家喜出望外,便声明只要我父亲答应,其它的 事情什么都好说。碰上这样的美事,父亲岂能轻易放过,于是,父亲索性 来个狮子大开口,不仅柴油来回要男方家报销,而且还索要了一条香烟, 以及五十元红包。 如水的日子一晃,又过了好几年,湖中准备挑公路的消息很快就不胫 而走,说得有鼻子有眼,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上一辈子的老人偶然听说在 湖里要挑起一条长二十多外的公路,都纷纷摇头叹息,这世道,想从湖中 挑出一条公路,这可比登天还难哟,更有老人夸口,说如果在湖中通上了 公路,他的名字就倒过来写。也难怪老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你看,一眼 望不到尽头的湖,土方从何而来,如果从湖底下挑土方上来,困难更是重重,首先,这么多的湖水往哪儿排,即使围坝排水,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排 完呢,万一发生倒坝,后果谁也无法预料。很快,传言得到证实,一股几 十万人马带上粮草浩浩荡荡的在我们庄上驻扎,他们先是筑牢坝基,加固

改革开放40年征文10篇

改革开放40年征文10篇 【篇一】 从小我就怕黑,黑暗总会令我心生莫名恐惧,所以,我对灯有着一种独特的记忆。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也走过了人生40个春秋,正式进入不惑之年。光阴荏苒,蓦然回首,过去40年间关于灯的记忆,如同幻灯片似的,在眼前一一掠过。 我出生在陕南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里,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村还没有通电,煤油灯是山里人最重要的照明工具。煤油灯的灯身是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的,在瓶里倒入煤油,瓶口垫上一个小铁盖,铁盖中间打个小洞,穿上一根用薄铁皮卷的空心铁管,空心铁管里穿上棉线做成的捻子,一个简单实用的照明工具就制成了。捻子头是灯芯,灯芯可调节大小。点燃捻子后灯芯就冒出火苗,灯捻滋滋地吸着煤油。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盏这种自制的煤油灯。灯虽然简单易做,可煤油却是很贵的。那时候家里穷,我们兄妹五个,哥哥、姐姐在镇上读书,弟弟、妹妹年幼,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归家。家里所有的活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白天干地里的活,晚上又要做各种家务直到深夜。我胆子很小,特别怕黑,不敢一个人先去睡觉,就跟着母亲熬夜。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为了省油,母亲总是把灯芯捻到最小,把煤油灯放在高一点的桌子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微弱的油灯之光照在空旷的房间里,整个房间都是寂静幽暗的。我坐在桌子旁,看着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看那红色的灯花在灯芯上聚集、跌落……有风吹过,那光就不停地跳跃闪烁着,似乎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我急忙伸手去拢住那灯。我的一双小手,在挡住风的同时也把光给遮住了……在寂静的夜晚,那小小的煤油灯,那忽明忽暗的灯光,勾勒着母亲的辛劳和我的童年梦想。时间过去了许多年,那一簇跳跃闪烁的煤油灯的灯光,总是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记忆中煤油灯的灯光,承载着回不去的时光。 80年代末,我们村通上了电,我家也安了电灯。因为离集镇太远,电压严重不足,照明用电高峰(夜幕降临至晚上十点左右),几十瓦的白炽灯炮,只有中间那么一圈钨丝红着,母亲把它戏称为“挂在墙上的南瓜花”。可就是这小小的“南瓜花”,也比昏暗的煤油灯亮了许多,而且不用担心被风吹灭。傍晚时分,散落在山间各处人家的灯都亮了起来,一点点黄晕的光,犹如散落在人间的点点星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带来了希望和期盼。2015年春节,我回家看望母亲。一进家门,就看见了客厅天花板上那盏大吊灯。母亲说是弟弟腊月回家买来装上的。这盏吊灯是水晶做的,非常漂亮。遥控开关,一只开关控制三种灯色,有冷色、有暖色,可明可暗,随意调节。我按下遥控开关,美丽的吊式水晶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显现出华丽尊贵的气质。一身通体晶莹的串串垂饰,如若层层叠叠的晶莹果实。豪华吊灯将房间照得一片明亮,既照亮了房间里各色现代化的家电,也将未来照得一片光明。今年清明回家,我惊喜地发现,村子的道路两旁站着两排漂亮的路灯。我问老公:“这灯是太阳能的吧?”老公笑说:“你也太out了吧,这是光伏灯。白天电池利用光伏板充电,夜晚可照明8-10小时。非常节能环保。”那天傍晚时分,天色由明转暗,道路两旁的路灯就亮了起来,将原本幽暗的村路照得亮如白昼。我独自站在大门前,透过那两排明亮的灯光,不远处的集镇上,华灯高照。各家的窗户都亮着灯,明暗不一,各有特色。有昏黄的暖黄色,有明亮的白色……我呆呆地想着,这灯光下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是在暖黄色灯光照射下的厨房准备着美味可口的食物?抑或是在明亮的客厅中与家人一起谈笑风生?一盏灯下一个故事,那不同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故事,中国梦! 收回目光,看着在路灯下迎光飞舞的飞蛾,我的思绪也如同那些纷飞的小虫,在时空的光柱里穿梭飞舞。记忆里那一盏盏灯,陪伴我走过黑暗,走向光明。眼前,那一排排明亮的路灯,不仅仅照亮了人们脚下的路,也照亮了整个美丽乡村,照亮了我们通往未来幸福生活的路。【篇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写这篇文章时,我刚刚过完三十八周岁的生日。我是人们口中常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0篇

【篇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要问我的感受是什么? 可能就是我奶奶经常叮嘱的:“你们要经常回来看我哈,现在有班车,路又好,回来方便,不像以前哒”。是的,改革开放初期,在我的家乡,出行基本靠走,而且大多是泥泞道路,有车,但很少,到县城也没有固定班次,坐车颠簸如坐过山车。如今,一条条干净、标准的硬化公路连着村与村,乡与城,而且交通工具多样。改革开放四十年,如今的交通条件与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能是我妈妈嘴中的碎碎念:“你们要努力读书,现在条件好啦,不存在读不起和没有地方读书,我们那个时候想读书都没有那个条件,不是要放羊,就是要砍柴,就只上了一年的学”。是的,在我的家乡,奶奶那一辈很多都是文盲,父母辈也很少有念过中学的。我读小学的时候,一间瓦屋就是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教所有年级和所有课程,当然,全部课程也就只有语文和数学。依旧记得,我们的教室只有一块黑板,黑的不是很明显,还有许多小坑,教室的左边是一年级,中间是二三年级,右边是四五六年级,每一天我们可以把所有年级的课听一遍。如今,我的家乡,不光有标准的初中、小学教学楼,而且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环境良好,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还可能是我爸爸嘴中的感叹:“你们现在享福,现在住的是楼房,我们小时候一家八个人住三间草屋”。是的,奶奶那一辈很多家庭都是挤住在土坯墙或石墙的茅草房,一遇到下雨,外面大下,里面小下,锅碗瓢盆齐上阵还不够用;到了父母这一辈,条件有所改善,换成了瓦房或少数的平房,但瓦房顶要经常清理、打扫。如今,旧貌换新颜,农村大多数住的都是平房,房内电器应有尽有,房前屋后也种上了花草,说不尽的称心如意。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妈妈的童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妈妈说她小的时候没买过衣服,都是老二穿老大的旧衣服,老三穿老二的旧衣服,衣服坏了缝缝补补再穿三年。现如今,我们年年添新衣。吃饭的时候爸爸常对我们说:“碗里的饭要吃完哈,现在平时吃的都比我们以前过年时候吃的好好多倍。”我爸常给我讲他们小时候连红薯都不够吃,经常挨饿,那个时候种田种的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年到头就是没有吃的,过年的时候才吃一顿米饭。现在不一样了,顿顿米饭还不爱吃。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前,人们生病了往往是“大病小治,小病不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良好改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 选12篇 (篇一) 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稿欣赏【3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稿欣赏【3篇】 记忆中的那些岁月,就这样缓缓逝去,一切都成为了历史,再也无法拼凑起来,风云变幻四十载,祖国也走向了强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稿欣赏【3篇】,快来看一看吧。 1. 父亲的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读来总感觉有些心酸。记得小时候,我都是在快乐中度过的。比起身边的伙伴们,儿时的我衣食无忧。父母亲都有着不错的工作,也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双职工家庭,虽然身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不过我们家里还不算拮据。母亲时不时的还会给家里改善伙食,变着花样的给我们做些好吃的,最让我得意的就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能穿上父母给我们买的新衣新鞋,早早地就跑去院儿里放炮仗了,而看到身边的小朋友们大多穿的都是手工缝制的衣服。在当时我们家容声冰箱、熊猫彩电、VCD家庭影院等家电一应俱全,还第一家装了电话机和有限电视的,每当家里电话铃声想起,院里的小伙伴们都会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目光,无形之中我就会比身边的小朋友莫名的多了一些优越感。 然而,比起这些衣食无忧的幸福感,更多的快乐都是父亲带给我们的,父亲叫贺秋平,80年代的时候他是一名电力工人。在别人眼中他是忠厚老实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我眼里,父亲永远都是

慈祥的,给予我的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关爱。工作之余,父亲总会陪着我外出游玩,所以我也就特别粘他,一有机会我就会跟着他一起出去。记得有一次,父亲要去信义变电站值班,那个时候没有汽车,出行方式只能靠脚蹬自行车,母亲说骑车去那里太远了,还要再带上我嫌父亲太累了,不想让我跟着去。可在我的执意坚持下,父亲还是同意了,可把我给乐坏了,一下子就蹦上了自行车后座,把父亲抱得紧紧的,生怕被人拽下来似的。当时去那里好像并没有什么煤矿,放眼望去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乡间小路上,两边的花儿盛开着,飘来阵阵香味,小河流水非常清澈,一路上也不会碰到一辆汽车,也就不会有什么尾气污染,空气中只有泥土的芳香。后来我也开车去过那里几次,一路上车流穿梭而过,再也找不到儿时记忆中的那番景象了,回想起那时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感觉自己就是最快乐的人,父亲的身形并不算是魁梧,但当时在我看来,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宽厚高大。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总是父亲背着我一趟一趟的跑医院。记得有一年冬天,夜里下大雪,我突然发高烧,父亲和以往一样背着我,踩着没过脚踝的雪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赶去医院打吊瓶,等到我退烧已经是后半夜了,记忆中那天很冷,冷的我直打哆嗦,父亲又把衣服脱下裹在我身上把我背回家,回家之后,立马给我把被窝温暖和了才放心让我睡下。那一夜,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父亲那宽厚的肩膀,是那么的温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这句话会落到我的身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8月30日,这个对于我们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精选4篇(可供参考)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精选4篇 篇一 光阴如梭,岁月流转,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刹那芳华尽释然。四十载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岁月的一个缩影,渺如沧海一粟、恒河一沙,犹如江河泛起的一朵浪花,然而,对于见证了中国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合人来说,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披荆斩棘,四十载一路跋涉,四十载展翅高飞……信合人,踏着改革的旋律,挺着奋斗的脊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信合的一起蜕变、成长、奉献芳华、焕发光华。 蜕变 翻开厚重、沉甸甸散发着墨香的《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一页又一页,一年重一年,记录尼勒克信合从最初的成立到历经计划经济时代,再走向改革开放的漫长、艰辛而又难忘的发展历程,眼前浮现尼勒克信合风云历史、峥嵘岁月,似一段无声的影像,似一首绵长的歌声,令人肃然起敬、心潮澎湃之余,不觉感慨万千:在信合工作十余载,尼勒克信合的历史,无法一一亲历感受,社志,记录尼勒克信合的发

展史,演绎一首饱含青春和汗水、忠诚和奉献、时代的变迁之信合赞歌。心中感激,感恩社志之编撰,弥补心中所憾。 “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组织形式变化,农村经济巨大变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样性要求。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尼勒克县支行成立,全县各信用社业务划归农业银行县支行管理。为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需求,1985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组织的资金,除按规定向农业银行交付存款准备金外,全部归自己使用。迎着改革的春风,1997年1月,尼勒克县联合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农业银行县支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这是尼勒克县联合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管理体制改革征程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8年,尼勒克县联合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召开,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体制确立,实行以尼勒克县联合社为主的统一核算,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益。自此,在农村信贷市场中,联合社占主导地位,成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2006年,统一法人社改革,组建尼勒克县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5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5篇【篇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是读着《诗经》长大的。那时,我还从未走出过干涸的村庄。在大致搞懂这首《蒹葭》的意思后,心里纳闷不已:我心中那女子,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这写的是我家乡吗?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家乡缺水。奇缺无比。 结果都是伤痕累累铩羽而归。甚至用专业的合金钢钻头,在地下百米处几番搜索,也只找出几桶混浊的残留物。他们在寻水中流干了最后一滴汗,带着没能痛痛快快喝一肚子水的遗憾,躺在冒烟的黄土里,把生存挑战留给了下一代。 从有记忆起,全村两千余口人和牲畜吃水仅靠一方露天水塘,每逢下雨就要组织全村劳力修渠,雨水充足时春夏能接上一池,勉强够大半年用度。开放式的水渠从各个山头上纵横而下,水的洁净自然无从保障,但乡亲们顾不得这么多,捞起水中漂着的猪牛粪便和动物尸体后,只当没有看见——干旱的季节,连这样的水也没有。 上学的时候,每年两个假期的任务就是到两三公里之外

的邻村去运水。寒冬腊月,凛风吹到脸上刀割一般,但心里还是喜滋滋的,因为可以看到一泓碧波荡漾的大水面,更可以把头扎进水里喝个够。那甜甜的、凉凉的清水,喝得我们胃里直打抖,走起路来肚子里面“咕铛咕铛”作响。站在那冒着寒气的水塘边,我不由得想起《诗经》里的句子。原来书上写的是真的。 但我却又纳闷起来,家乡究竟是在水的哪一方呢?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在贫困山区开始修建人畜饮水池试点,修建水窖——上接天上水,下截地面水,解天然匮乏。我家有幸成为村里四家试点之一,修建了一口方形的深约三米,宽两米的水窖。下雨时,大家蹲在水窖旁边,聆听细水流入水窖的“汩汩”声,像是串断了线的珍珠散入银盘的响动,清脆,悦耳,有摄人魂魄的动感。那不是普通的水滴声,那是激发故乡与命运不屈抗争的铿锵鼓点,有时也让人喉咙痒痒的,总要干咽几下。 试点成功之后,水窖开始在农村大力推广,家境宽裕者率先行动,水窖一度成了富裕的标志。新世纪以来,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加之“母亲水窖”等社会公益项目,修建水窖会有补贴,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钱。于是,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水窖。有的还因地制宜修起旱地水窖,种地缺水的问题也得以解决,故乡也像别处一样全年都能吃上绿油油的菜了。 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见到的世面也越来越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