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框架

第一部分、核心素质

一、核心素质包含:

二、核心素质的定义及行为要求

1、爱岗敬业

◆事例1:

◆事例2:

◆事例1:◆事例2:

3、学习创新

◆事例1:◆事例2:

4、理解尊重

◆事例1:◆事例2:

5、团队合作

◆事例1:

◆事例2:

内部人员经常会组成一些项目组。当项目组召开协调会时,来自各部门的人员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甲提了一个方案,乙默不作声,看样子是在犹豫,丙直接反对,丁很婉转的提出甲方案的漏洞,又给了甲一些参考资料。休会5分钟后,甲采纳丁的一些建议,修正了自己的方案,又阐述了一遍方案。甲看到乙欲言又止的样子,对乙表示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听到他的不同意见。乙虽然不是特别同意甲的意见,但还是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丙仍然是言辞激烈的反对,并且,他还对乙和丙的建议也都反对了一遍。丁皱着眉头,乙没有说什么,甲试图缓和一下气氛,但没有成功。会议结束了。在这个事例当中,甲的行为是“团队合作”的较高级别表现,乙和丁是较低级别的表现,丙的行为则是“团队合作”的负向表现。

第二部分、综合管理能力

一、综合管理能力包括:

二、综合管理能力的定义及行为要求

(一)管理自我

1、成就愿望

成就愿望表明一个人始终关注自己的工作成绩,希望有所建树,通过不断给自

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而获得满足。这种对成就的不懈追求能够给人以动力,使人能够长久地工作而不知疲倦,愿意迎接新的更富挑战性的任务。

◆事例:

日常工作中,有的员工工作非常努力,质量达到上级或公司的基本要求,这就属于“成就愿望”的第2级表现;而有的员工不满足于只是达到基本要求,在工作中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希望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或者比以前取得进步,而且付出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就属于“成就愿望”的第3级表现;有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对工作有热情,为自己设定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这就属于“成就愿望”的第4级表现;在工作中,有的员工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并且敢于尝试具有很大创新价值的工作任务,这就属于“成就愿望”的第5级。

2、自信心

说明:

自信心表明了一个人对自身能力、优势的认可与肯定程度。自信心强的人通常相信自己的判断,喜欢接受各种挑战,而且能够承受失败和挫折,不会因一时的挫折就灰心丧气。

◆事例:

员工在能力达到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处理日常业务,这就属于“自信心”的第2级;有的员工在接到上级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承担下来,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例如,别人的反对意见等),不轻易退缩,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这就属于“自信心”的第3级表现;而有的员工面对有较大挑战性的任务主动请战,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的情况下也不灰心丧气,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这就属于“自信心”的第4级表现;随着任务难度的加大,例如,失败可能性很大,以前很少有人做成功等等,这时有些员工还敢于承担责任,并且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其“自信心”就达到了第5级。

3、情绪控制

说明:

如果是控制性的使用如发火等手段来达到工作目的,不能视为情绪控制能力低,例如,领导严厉批评表现比较差的员工。

◆事例1:

销售人员在和客户谈判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故意刁难,怀疑甚至轻视公司的技术力量,如果这时员工能够控制自己的气愤情绪,继续冷静地进行谈判工作,这时的表现就属于“情绪控制”的3级表现。

◆事例2:

某位部门经理在知道自己的情绪快要爆发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并出去散了一会儿步,让自己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当他重回会议室时,情绪已经恢复到往常的状态,并集中精神继续思考先前的问题。这种表现就属于“情绪控制”的4级表现。

(二)分析判断

1、信息收集

◆事例:

营销部或外贸部领导需要了解关于某区域市场的情况,在明确告知员工从何种渠道可以收集到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员工能够非常有效地收集到有关资料,这时员工就处于“信息收集能力”的第2级;同样情况下,如果市场部领导没有明确告知收集渠道和方法,而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分析,确定合适的渠道和方法,并收集到相关资料,这时员工就处于“信息收集能力”的第3级;如果员工非常善于从纷繁的信息中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并能有效指导他人,这时员工就处于“信息收集能力”的第4级。

2、分析能力

◆事例1:◆事例2:

3、宏观思考能力

◆事例1:

◆事例2:

(三)推动执行1、计划能力

◆事例:

领导交给某位员工3项时间节点相同的任务,该位员工分析了一下3项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哪一项,最紧急的任务是哪一项,他又考虑了一下哪些工作比较类似或是起互相支持的作用可以一起进行,哪些只能单独进行。并列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表。最终在截止日之前完成了工作。这样的行为表现就是“计划能力”的3级表现。

2、细节监控

◆事例1:◆事例2:

3、执行能力

◆事例1:◆事例2:

4、应变能力

程序员素质模型解析

计算机程序员职业素质模型 职业简介: 程序员(英文Programmer是从事程序开发、维护的专业人员。一般我们将程序员分为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编码员,但两者的界限并不非常清楚,特别是在中国。 职业描述 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范围是电子数据处理。他们用计算机语言编写代码,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总的来说,有两大类计算机程序员。一类是系统程序员,一类是应用程序员。系统程序员通过指令,控制从中央处理器到外围设备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员开发的软件则是专门用来处理某一种问题的。后者当中某些人可能会被指派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监督其他应用程序员的工作。根据受教育程度、经验水平和职责范围,程序员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程序员。达到程序员的最高级职位以后,还可以转向其它领域寻求更好的发展。很多程序员更偏爱做软件系统分析,而不喜欢实际的编程工作;通常,计算机程序员会去参加培训或者进修,然后转向系统程序员或者系统分析员的职位。高级的计算机程序员和上层管理机构有很多的沟通,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转向编程部门或者其它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还有的计算机程序员会转向其它的技术领域,比如计算机操作、硬件设计、软件工程或者网络工程等,如果有经验,还可以去数据系统中心工作。总之,有了编程的背景,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就业方向 程序员就业范围应该是很大的。有的是软件工厂式的编程工作,有的是项目开发的编程工作,有的是用户单位维护类的开发工作。有的后台编程工作,有的是前端编程工作,有的是编制网站、有的是软件培训、有的是与硬件相关的汇编级编程工作,有的是数据库类编程和管理工作。随着软件专业化分工的加快,分工会越来越细,就业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面对各种就业种类,如何去选择倒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有先定下来就业方向,然后根据就业方向所要求的必须掌握的语言,确定

素质模型概念

一、概念 素质模型就是(人员素质测评中的素质)个体为达到某种工作绩效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可以测量的并显著区分绩效优劣的基本条件、特征和潜在特质的集合,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社会角色、个人动机、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二、不同的理论 1、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经过研究提炼并形成了21项通用素质要项,并将21项素质要项划分为6个具体的素质族,同时依据每个素质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划分为2~5项具体的素质。6个素质族及其包含的具体素质如下:①管理族,包括团队合作、培养人才、监控能力、领导能力等;②认知族,包括演绎思维、归纳思维、专业知识与技能等; ③自我概念族,包括自信等;④影响力族,包括影响力、关系建立等;⑤目标与行动族,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收集等;⑥帮助与服务族,包括人际理解力、客户服务等。 2、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能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是指任何直接与工作绩效有关的个体特质、特点或技能等,在本质上也就是应该具备的素质组合。有学者利用物元分析和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管理技能、个人特质和人际关系3个维度的胜任特征物元模型。①管理技能的维度,包括团队领导、决策能力、信息寻求和市场意识等;②个人特质的维度,包括影响力、自信、成就欲、主动性、分析思维和概括性思维等;③人际关系的维度,包括人际洞察力、发展他人、关系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等。 3、四种能力论 Robert hogan和Rodney B.Warrenfeltz研究指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自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 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 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 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

确、具体。 行为示范: 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 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 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能力素质模型简介

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文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要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这种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能力素质运动的开端。 以麦克里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同时,他们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领导”、“影响能力”等一些可称为能力素质的东西。小组又进一步将其明确定义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三个主要特点是反映特定环境、和业绩挂钩、可客观衡量。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东西? 麦可利兰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 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Social 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麦可利兰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可以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而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因此,麦可利兰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能力素质到底是行为特征还是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能力素质是由个人特定的内在稳定心理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特征,这种特征能区分个人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上的绩效是否优秀。它同时具有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 但是,能力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应用工具,是为人力资源的具体应用服务的。如果在应用中需要强调其行为特点,能力素质就是一种行为特征,例如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方面,我们不谈能力素质的心理特点;反之,如果在

罗兰贝格: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以工作分析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 工作分析1.岗位描述2.岗位评估 3.岗位等级体系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流程 2.关键绩效指标 薪酬福利 1.薪酬结构设计 2.福利体系设计 3.高管薪酬 素质模型 招聘与选拔 1.招聘流程设计 2.关键岗位甄选方法 培训与发展 1.培训管理体系 2.晋升渠道建立 3.中层人员能力评估 4.关键人员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门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战略规划 1 8 3 5 4 2 6 7 研究工

课程内容与目的 ?介绍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介绍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 ?介绍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其他企业素质模型介绍与分析

智慧始于新事物的定义. 苏格拉底

素质的定义 ?素质是一组可见的和能够应用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特殊情况下个人个性特征的组合,这个组合能够最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素质强调的是员工如何创造价值,而不是员工已经做过什么 ?知识: 对具体领域的深刻理解,通常是通过正规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工作渠道获得 ?技能: 进行某项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能力或者熟练程度;一项技能通常通过针对性的学习获得并且通过测试之后应用 ?行为: 可观察的行动和表情 ?个性特征: 阻止或者导致事情发生的性格或持续不断的反应。这些性格或反应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或者被评估。正常情况下,这些特征也无法通过培训得到改进。

素质举例: ?知识–会计, 市场营销,工程 ?技能–机械操作, 制定预算, 制作文本文件,解决问题,谈判,沟通 ?行为–配合,同情心, 冒风险, 团队合作 ?性格特征–诚实,遵守道德, 自信, 自我调整

“胜任素质模型”核心要素概念之理解

“胜任素质模型”核心要素概念之理解伴随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应用“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成熟。但是自胜任素质理论诞生之日,人们对此模型的核心要 素“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和“素质”两个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起源 胜任素质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例如: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外交官与工作表现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 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认为可以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他把这样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行为表现、能力(知识和技能)和素质的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素质)。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

能力素质模型超详细解析

能力素质模型超详细解析 业绩的评估和行为的管理是通过绩效考核的财务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体现的。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要求,就是能力素质。在这样的定义下,能力素质像流程一样,都是服务于战略的。 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中的学习和发展指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答下面的三个问题:销售人员需要很多能力吗?这些能力是什么?能够量化地分析销售人员的能力吗?我们通过开车的例子,来分析一位司机需要的能力。 司机首先要启动汽车,点火、踩刹车、挂档、踩油门,车启动了。然后从车库里开出来上路,靠右边行驶、通过油门和离合器的配合换档加速或者减速,遇到红灯时等待绿灯通行,然后左拐弯。行驶到了目的地,找到了一个两边贴的很紧的停车位,将车倒进去是一个技术活儿,来回很多次将车停了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司机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如果稍不小心,轻则刮蹭,重则出现严重的车祸。司机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很多能力吗?其实司机只需要三项能力:交通知识和规则、路面行驶和出库入库。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司机这个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能力,其实包括销售在内的任何工作都可以通过数量不多的能力来完成。 既然每个职位不需要太多的能力,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些能力寻找出来,定义清楚,这样我们就为每个职位找到一系列的能力,通过规范员工行为表现,实现公司对员工的职责要求,确保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计划与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客户的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有助于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覆盖中国市场,诺基亚招聘了大量的销售人员在各个手机店面销售自己的产品,委托我们定义销售团队的能力并进行培养。 我们仔细地观察了促销员的销售行为,发现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促销员与客户打招呼时没有统一的做法,往往不能成功的留住客户的脚步。还有很多销售人员不知道询问客户的需求,不停地介绍产品,往往又说不到点子上。 我们观察了最优秀的销售人员,他们的行为特征是:在客户刚出现时就立即向客户微笑和寒暄,使用开放性的提问,完整、清晰地挖掘客户需求;不仅介绍产品而且介绍对客户的益处,时刻留意购买信号,促成交易。 将这些行为特征总结出来就是销售人员需要的面对顾客销售的技巧。我们通过上百次的培训,并帮助诺基亚建立辅导体系。现在,这些最优秀销售人员的行为特征成为很多销售人员的工作习惯和组织的能力。当顾客采购手机的时候,销售人员可以按照高标准的水平进行销售了。 能力素质模型就是将这些能力素质按内容、按角色或是按岗位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能力素质模型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中,如:员工招聘、员工发展、工作调配,绩效评估以及员工晋升等。 能力素质模型包含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大的类别。知识包含产品知识,公司背景知识,所在行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知识等等,是最容易提高的。沟通、谈判、销售、演示和管理等都用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这些步骤和方法总结出来,就是技能。素质是几乎不能改变的,至少企业没有重要的责任,素质包括正直诚心、工作热情、有责任心等等。 由于每项素质、技能和知识都会有相关的行为描述,通过这些行为描述来体现对于某项品格、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它还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能力和素质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甄选员工并培养他们,我们必须将能力素质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代码:4-2 行政类 定义 指从事行政、人事、后勤(含研发后勤、市场后勤、生产后勤)、投资、财务、供应等其他类似工作性质的非职务人员。 诚信约束力 协调沟通力 责任心 分析控制力 积极主动性 素质评价模型 协调沟通力 定义:在时限要求内组织相关人员按计划推进或参与工作,协调相关方克服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阻力,并及时传达信息,确保整个行动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对能力的要求: 1. 组织协调能力:能按计划有预见性地组织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克服过程障碍,及时向相关方反映问题并达成一致。 2. 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应面对面、邮件、报告等各种不沟通形式,及时、正确、客观的传达信息。 积极主动性 定义:以饱满的热情覆行工作职责、对待工作任务或临时事务。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予以协助。 对能力的要求: 1. 个性:善于交际,合作意识强。 2. 学习能力:不断地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学习借鉴书本或其他同行经验,主动地加以应用改进工作。

责任心 定义:较强的时间观念、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重视问题并及时提供建议方案。 对能力的要求: 1. 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计划内完成任务。 2. 质量意识:较高标准自我要求,要有追求卓越的想法并努力实现。 3. 成本意识:思考更佳途径解决问题、减少开支。 4. 重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敢根据业务内外环境提出可供解决或改善的建议方案。 分析控制力 定义:坚持按制度规范、权限办事,确保业务受控;能对众多业务进行归纳、分析处理,改善工作。 对能力的要求: 1. 分析能力:善于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特别是善于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能从分析中找出规律、或更优工作办法,优化现流程。 2. 控制能力:较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处理技巧。 诚信约束力 定义:随时随地以诚信开展业务,遵守公司制度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不让个人不良情绪反应影响自身工作和他人。 对能力的要求: 1. 正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对现象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 2. 尊重个体:不分级别、不分文化等其他差异,对他人保持尊重与真诚。 3. 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制度规定,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不因个人情绪或其他想法而影响组织利益。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 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

能力素质模型

精品文档 长春一汽富晟集团 员工岗位 胜任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部

目录 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 存和发展,是企业成败 的关键。 一汽富晟集团员工岗 位胜任素质模型是依据富 晟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员工 岗位胜任要求,从职业素 养、专业知识、技能/能力 三个层面分别提取能力要 素,进行能力定义和行为 层级描述,进而构建具有 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 的能力素质模型。 导读 Part 1 胜任素质模型介绍 /1 胜任素质简述 2 胜任素质识别 2 胜任素质模型 3 Part 2 三层面素质定义 /5 职业素养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6 专业知识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8 技能/能力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15 Part 3 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19 集团经营班子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0 规划发展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2 人力资源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4 财务控制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8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3 产品研销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5 审计监察室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7 党群工作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8 综合管理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41

Part1 胜任素质模型介绍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 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 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

胜任素质简述 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胜任素质识别 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 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 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 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 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员工能力素质及岗位匹配度评估模型推荐word范本

【员工能力素质及岗位匹配度】评估模型
被评估员工姓名:
岗位名称:
所属部门:
.
入职时间:
权重
0分
2分
4分
6分
8分
10 分
12 分
自评 复评 审订
备注
岗位 经验 要求
1
基本要求未达到岗基本要求部分达到
位要求;岗位经验、岗 位 要 求 ; 岗 位 经
行业经验和工作经 验、行业经验和工作
验均欠缺。
经验均欠缺。
基岗达验位和本到要工要要求作求求经;部,岗验分行位欠达业经缺到经验。基岗达验位和本到要工要要求作求求;经完,岗验全行位欠达业经缺到经验。基岗和求位,本行要工要业求作求经;经完验岗验全达位欠达到经缺到要验。基岗达位到本要 岗要求位求;要完经求全验。达完到全
基本要求完全达到 岗位要求;经验超过 岗位要求。
基本要求中,重点 考虑岗位经验和行 业经验。
岗位 综合 知识
1
岗位知识掌握非常 欠缺,完全不熟悉该 岗位工作。
对该岗位 知识掌握 认知。
有少 和片
量的 面的
具备了胜任该岗位 基本具备了胜任该 所要求的一部分知 岗位所要求的大部 识,还有部分知识待 分的知识,但都处于 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普通状态。
具备了胜任该岗位 所要求的绝大部分 的知识,而且有些方 面已经比较出色。
完全具备了胜任该 岗位所要求的各方 面的知识,而且非常 出色。
所掌握知识已经远 远超过了本岗位要 求,在实际工作中能 指导其它岗位开展 工作。
不足 1/5 的知识项 目达到要求
近 1/5 的知识项目 达到要求
近 2/5 的知识项目 达到要求
近 3/5 的知识项目 达到要求
近 4/5 的知识项目 达到要求
全部知识项 达到要求
目都

全部知识项目都能 达到要求,部分项目 超过岗位要求
岗位任职资格中, 专业知识为必须达 到项,如必须达成 项低于相应等级 时,按下一级套算。
岗位 综合 技能
员工 职业 素养
员工 工作 业绩
2
技能非常差,完全不 能独立完成该项工 作。
掌握了最简单的几 项技能,但还不能有 效胜任该项工作。
掌握了胜任该岗位 基本掌握了胜任该
所要求的部分技能,岗 位 所 要 求 的 大 部
还有部分技能待进 分的技能,但都处于
一步提高。
普通状态。
掌握了胜任该岗位 所要求的绝大部分 的技能,而且有些方 面已经比较出色。
完全掌握了胜任该 岗位所要求的各方 面的技能,而且非常 优秀。
以卓 秀的 来了 益。
越的技 成果给 直接的
能和 企业 经济
优 带 效
不足 1/5 的技能项 目达到要求
近 1/5 的技能项目 达到要求
近 2/5 的技能项目 达到要求
近 3/5 的技能项目 达到要求
近 4/5 的技能项目 达到要求
全部技能项 达到要求
目都

全部技能项目都能 达到要求,部分项目 超过岗位要求
1
职业素养非常差,其 行为、理念完全背离 了公司的价值观。
职业素养偏低,自我 控制力较弱,经常有 出现背离公司要求 的行为。
职业素养一般,比较 自我,需要进一步提 高。
职业素养处于普通 状态,基本能按公司 要求实现自我控制 和管理。
具备了良好的职业 素养,经常得到他人 称赞。
具备优秀的职业素 养,以榜样影响身边 的人。
以优 影响 人。
秀的人 着公司
格魅 的每
力 个
不足 1/5 的素养项 目达到要求
近 1/5 的素养项目 达到要求
不足 2/5 的素养项 目达到要求
不足 3/5 的素养项 目达到要求
不足 4/5 的素养项 目达到要求
全部素养项 达到要求
目都

全部素养项目都能 达到要求,部分项目 超过岗位要求
2
无法完成工作所需只能实现岗位 要的最低业绩标准。步业绩要求。
的初
基本上能实现岗位 的业绩要求,但有待 于提高。
能实现岗位的业绩 要求,表现一般。
比较良好的实现了 岗位业绩要求。
出色地完成了岗位 的业绩要求。
超额完成了 业绩要求。
岗位

岗位任职资格中, 专业技能为必须达 到项,如必须达成 项低于相应等级 时,按下一级套算。
根据全部素养项目 综合测算。 1.团队精神 2.敬业精神 3.全局意识 4.主动性/责任心 5.进取心等
关注过去半年来的 综合业绩表现,入 职未满 6 个月员 工,最大评 8 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介绍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 1.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1.1 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胜任素质是指驱动员工作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的素质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是将胜任素质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70年代初,麦克利兰应美国政府邀请,为之设计了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联络官(FISO)绩效的方法。麦克利兰首先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然后通过分析工作表现优秀的和一般的驻外联络官的具体行为特征及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了驻外联络官胜任工作且能作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1.1.2 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在某一职业领域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各项岗位专业技能。 能力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

素质模型的概念

素质模型的概念 素质特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素质而非智力》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素质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首次在1993年针对素质模型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素质模型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 1.深层次特征是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其基 本层面为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浅层的知识和技能。 2.因果关系指胜任素质能引起或预测行为或绩效,一般说来,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素质能够预测行为反 应方式,而行为反应方式又会影响工作绩效,可表述为意图-行为-结果。 3.效标参考是指胜任素质能够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考是胜任素质定义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一种胜任素质如果不能预测有意义的差异,与参考的效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则不能称之为胜任素质。 4.一个人的素质就好比一座冰山,浅层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 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潜藏在水面以下,很难判断和识别。如下图所示: 素质模型的作用 素质模型是将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整体战略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工具。由于素质模型产生于组织的整体战略,体现了组织在战略层面上对个体的素质需求;同时,素质模型又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因此,通过素质模型能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紧紧相扣,使人力资源战略为组织的整体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要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的调整及时对素质模型进行调整。 此外,素质模型可以有效地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企业建立素质模型后,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有了一个统一的、可衡量的标准,确保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1.招聘选拔:根据待聘岗位的胜任素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候选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如面谈、试题考核、案例分析等来确定 候选人是否具备岗位期望的素质特征,科学的进行人员筛选。 2.绩效管理:以素质模型作为科学考评的一部分,以其为模板对组织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进行考评,根据组织成员在各方 面的行为表现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对组织成员作出较客观的评估。当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与其相符时,我们认为该组织成员已经达到相应的素质要求或掌握相关的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决定其岗位的晋升、薪酬调整的幅度或其他激励措施的实施。 3.人才储备建设:利用素质模型界定作为合格人才的具体要求,识别有潜力的可培训对象及其需要加强的方面,并为其提供 强化和发展的机会,有利于筹建强有力的后备干部队伍,从而科学系统建立人才梯队。 4.个性化培训:根据素质模型,可以帮助明确组织成员的培训需求,可以按照素质模型中涉及的素质要求设置各种培训课程, 以综合降低培训I成本或提高同等培训开始的收益,增强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性。 5.职业发展:帮助组织成员进一步明确素质发展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组织成员指明发展的道路, 从而促进组织成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组织的业务发展负责。 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发展素质模型是为了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完成其经营目标,与此同时,内部人员也得到个人相关的素质发展和培养。人员的素质支持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经营要求人员不断成长。两者相辅相成,不断更新。而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目标,始终是企业内部进行人员素质提升的指导原则。

能力素质模型&岗位任职资格

&岗位任职资格讲师:中国知名企业集团首席人才官 喻春林 2012

议程 一、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 二、能力素质模型的意义 三、能力素质模型设计 四、实现能力素质模型与岗位任职资格对接方法

素质的提出 ——为什么要关注素质? ?企业是选对人重要还是培养人重要? ?哪些是决定与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 ?个人能力与绩效结果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什么指标对预测工作绩效最有效? ?如何寻找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提高员工的适岗率??如何看人不走眼? ?“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容易发现容易发展是高绩效的必要条件,但不足够不容易发现不容易发展对长远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些特征和行为: ★易于观察并可衡量 ★可发展★是在既定岗位推动更佳绩 效的要素●Social Role ●Self ●-●Image ●Trait ●Motive ●Skill ●Knowledge ●Expert ●I Am Smart ●Persistent ●Personal Achievement ●Healer ●I 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 ●Accurate Empathy ●Resourceful Power 技能知识Competency 能力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特质 动机带动他人共同进步理解他人提供建议并执行我高标准严要求个人成就坚持不懈我遵守标准执行上层决定高绩效员工普通绩效员工能力的定义:聚焦于区别绩效优异的领导者/员工和普通的领导者/员工的那些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或个性特征 素质冰山模型

核心胜任力素质模型知识介绍

核心胜任力素质模型知识介绍 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发建立结果导向型胜任力模型 研究结果证明,胜任力模型必须以企业的预期目标为导向,二者联系越紧密,关系越明确,胜任力模型对企业的效用越大。如何建立一个结果导向型的胜任力模型,应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在描述胜任力特征时尽量使用结果导向的语言,以“培养人才”这个胜任力特征为例,在定义这个胜任力时,应描述为“经常为下属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激励其改进工作方法以使其迅速实现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经常为下属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激励其改进工作方法” 。前一种描述明确了该项行为的结果,企业在使用胜任力模型时能使员工清楚地了解满足该项胜任力期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行为本身。 其次,要平衡胜任力特征对企业各方的影响,既要满足企业所有者的利润目标,又要满足员工的生存及发展目标,还要满足外部客户及其他各方的利益要求。这就对胜任力特征的选取及定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个通行的做法是建立胜任力矩阵,对于每一个胜任力特征,分“企业管理能力”、“员工发展”、“客户发展”及“投资者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义。将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 结合企业当前的战略、能力及价值观构建反映企业特色的胜任力模型 一个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它必须支持企业达到预设的目标,而不是单纯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因此,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时,应重点确定并延伸能反映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及其他员工的具体行为的胜任力特征。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帮助企业建立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管理风格和理念,避免管理雷同现象。此外,要在胜任力模型中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一方面能使价值观这类比较模糊的概念通过行为描述更易被员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能使胜任力模型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做到将胜任力模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能力及价值观相结合,还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整,这是一项不能间断更不能忽视的工作。有的企业建立胜任力模型后就将其作为检验员工的唯一不变的标准,直接导致的胜任力模型使用效果的降低。 胜任力模型必须覆盖企业从高到低各层级员工 构建一个成功的胜任力模型,必须关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一个企业的胜任力模型对所有的员工而言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一个员工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评估自己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当其晋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岗位后,仍应使用与其前一层级岗位使用的胜任力特征具有可比性的胜任力,有的胜任力模型割裂了不同层级岗位胜任力的可比性和连续性,导致员工在其职业发展道路上感受不到进步,影响了胜任力的效果。 其次,胜任力模型中每一个胜任力都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职责需求设定不同级别,这样员工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每一个胜任力上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标。现在大多数的胜任力模型都对胜任力进行了级别的划分,但是有些划分的科学性较差,级次不明显。 胜任力模型必须与企业各项管理系统相融 一个胜任力模型,如果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就无法发挥其预定的作用,这些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首先,胜任力模型应适用于招聘与选拔工作,企业可以依据应聘者或员工的表现与胜任力模型的匹配程度,作出聘用和升降级的决策,并因此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哦实现;

素质结构模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219051687.html, 素质结构模型分析 作者:刘永成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02期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笔者认为,素质既有其“广度”的属性,也有其“深度”的属性,且素质的“广度”属性与“深度”属性是统一的。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个圆锥体,在这里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以素质的“广度属性”和“深度属性”为主要内容,并体现着二者相互统一关系的“素质结构模型”(如下图)。 在这个锥形图中,纵轴的Y坐标代表了素质及素质教育“深度属性”中知识、能力、情感、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外到内的五个纵深的内容及环节。从“素质是知识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的过程”这个角度发掘素质的应有之义,笔者将素质及素质教育理解为一个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兴趣(情感)的培养、行为方式的塑造以及思维方式的凝练五个环节和层次的统一的过程———一个将已有的知识内化、固化为本能的过程。 第一个层次是知识教育,即将相应的学科知识及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这是形成素质的第一步。 第二个层次是能力培养,即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与“用”,“知”与“能”是两个层面的东西。针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高分低能”问题,有专家曾提出,应将专业技能的掌握纳入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要求其具有机加工二级工或三级工的技能水平。许多人将我们的教育概括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涵义十分明确,即教育不是针对实际应用,而是针对“考试”的。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是相互对立的。 第三个层次是学生兴趣以及情感,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及专业情感、课程情感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大多把学习看作是“吃苦”。一些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后完全丧失了对一些科目的兴趣和自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学习逆反心态。即使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难说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更不用说怀有热爱的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课程及专业的情感。一个长期从事机械专业的工程师或学者必然对机械行业情有独钟,素质教育应是包含这样的情感教育于其中的。 第四个层次是行为方式的培养。素质教育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固化为教育对象的特定的行为方式。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工程师在行为方式上是有明显差异的,这是教育及所从事的专业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他们才满足了社会不同的需要,才使他们分别地成为艺术家和工程师。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差异,那既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他们个人的失败。

能力素质模型评价一览表1

能力素质模型评价一览表1

能力素质模型评价一览表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表4-1 成就向导的评量图4-2 关于次序及品质的评量 图4-3 主动评量 图4-4 资讯收集评量 图5-1 人际了解(沟通)(IU)评量图5-2 顾客服务导向(CSO)评量图6-1 冲击与影响(IMP)分级表 图6-2 组织知觉力(OA)评量 图6-3 关系建立(RB)评量 图7-1 培养他人(DEV)评量图7-2 命令(DIR)评量 图7-3 团队合作(TW)评量

表4- 1 成就向导的评量返回首页 等级行为描述 A.激励成就行动的强度与完整性 A.-1 不符合在工作上的标准。在工作上漫不经心,只符合基本的要求(却很关心工作以外的事。如社交生活、地位、兴趣、家庭、运动和朋友关系)。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无法生动地描述有关的工作细节,却热切地谈论一些工作以外的活动。 A.0 只专注在工作上。虽然努力工作,但对于产出却没有证据显示达到杰出的标准。 A.1 想要把工作做好。想要努力工作以符合工

作上要求的标准,尝试想要把工作做好与做对。偶尔对于浪费与无效率显示沮丧(例如抱怨时间浪费和想要做的更好),但实际上没有特殊的进步。 A.2 工作符合其他人的标准。工作符合管理上的标准(例如预算的管理,符合销售的业绩,品质的要求) A.3 设立自己衡量优异的标准。使用自己特定的方法来衡量产出,而不是一套来自上面管理要求的优异的标准。例如费用,考绩,时间管理,淘汰率(scrap rates),打击竞争者等,或是设立的目标不及于A5-设立的程度,都归纳在这个部分。 A.4 持续不断地改善绩效。改变系统上和工作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总监 HR 工具书 核心能力模型(胜任力模型)

本书工具说明 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话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目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20个competency)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二(19个competency)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三(52个competency) 技术人员职务管理、晋升制度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 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 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 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 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 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 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 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 1.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 2.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并反馈进度; 3.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效问题。及时提出问题。 行为示范: 1.抓住对质量负责的员工; 2.告诫失败的后果或定期预测的好处,来采取措施提高绩效问题;

能力素质模型词典

能力素质模型词典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胜任特征辞典的起源与发展

胜任特征辞典的维度与结构 一、描述胜任特征的基本维度 胜任特征的尺度是从实证资料中产生的,许多胜任特征都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维度。最典型的维度有: 1.行动的强度与完整性。这是描述胜任特征定义和级别的最核心的维度。该维度 展现了胜任特征对于驱动绩效目标实现的强度,以及为实现绩效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完整性。辞典中常用A表示。 2.影响范围的大小。影响范围表示受该胜任特征影响的人的数量、职位的高低以 及规模的大小。例如:一项胜任特征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一个工作团队,部门和整个企业组织,甚至是国际性的大型组织。另外,影响范围还可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重要程度来体现。范围从一个人的绩效到一个专案,甚至整个组织的经营方式等。该维度属于第二层级,在辞典中用“B”表示。 3.努力的程度。包括行动的复杂程度以及行为人在主观上努力的程度、即为达到 某个目标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投入额外的精力或时间的多少等。 二、胜任特征辞典的结构 在辞典中,21项胜任特征都按照内容或作用的相似程度或划分为6个基本的特征族。在这6个特征又依据每个特征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着性程度划分为2-5项具体的胜任特征,而相对于每一项具体的胜任特征都有一个具体的释义与至少1-5级的分级说明,并加典型的行为描述。(见图2-1胜任特征辞典结构)

三、胜任特征级别的计分方式 辞典将胜任特征的级别划分为至少1-5级,目的是显示该胜任特征的强度、复杂性等特性的程度、每个级别与下一个级别有显着的不同(见图2-2,级别系统的设计以0为一个自然中点,对有些胜任特征要素还设定了负值;1表示这些行为通常出现在一般绩效人员身上,而在绩优人员身上却很少发生;它还说明这些行为会对高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指导。 例如,一旦发现某人出现了负值,行为出现红色警戒,表示他的某种胜任能力有问题,必须加以培训、调职或解聘。 图2-2 人际理解(IU)分级释义举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