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vs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vs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vs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vs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克罗齐认为,编年史是假历史,它只是一堆名字或事件的记载,是没有生命的死资料的堆积。而真历史,是一种活历史,一种与现在的生活相关联的历史。他说:“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能成为历史。历史本身就是生活,只有“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过去的事实才能成为真历史。因此,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仅仅研究何时何地如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研究那些事情的结果及其教训对现在的意义。

要理解这个命题,还必须明确克罗齐所指“当代史”。克罗齐所指的“当代史”跟我们通常所指的“最近过去的一段时间的历史”不同。他所指的“当代史”,是“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作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他说:“当我正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给自己撰写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历史;它是我的写作思想,这种思想必然是和我的写作工作相联系的。”由此可见,克罗齐认为,历史是当代人思想的体现。当那些没有生命的死的资料被现在的人所感兴趣,并被用于对现在人的生活有所启发,即被赋予了现在人的思想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了当代史,成为了真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句话出自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认为,一个事件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外部指的是“属于可以用身体和它们的运动来加以描述的一切事物”,而内部指的是“其中只能用思想来加以描述的东西”。历史学家研究的是“一个事件的外部和内部的统一体”——行动。他认为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自己放到这个行动中去思想,去辨识出其行动者的思想。”而识别这些思想的方法则是“在他自己的心灵中重行思想它们。”因此,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一个思想的过程,是对事件外部和内部的思想的过程。

从上述的对两句话的理解上可以看出,柯林伍德的命题是对克罗齐命题的发展。首先,两者强调的历史都不仅仅是事件的外部,或说是事件是起因、经过、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人对那些事件的思想,即那些事件对人的现在意义。继而,克罗齐认为,只有是被人感兴趣的过去的事件,才能成为真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已经被赋予在那些事件中,这正是柯林伍德所说的事件的内部。因此可以说,柯林伍德的“思想史”是克罗齐的“当代史”在字面上的替代和逻辑上的发展。

我认为,历史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些事情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不包含人的价值判断的“确实存在”。可以说,这些事情正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基本单位,它就像一间房子的每一块砖头,没有了砖头,也就无所谓房子,也即没有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就不会有现在的世界。

二是指人们对过去发生过的一切事情的记载和研究。在这一层面上的历史包含了人们对过去的“确实存在”的理解,是人们对其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可以说,同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克罗齐和柯林伍德的历史正是属于这一层含义。

因此,我无法完全认同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我认为“真历史”除了包含克罗齐所认为的对当代有指导意义的历史,还包含“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这一意思。克罗齐把过去发生的、对当代没有意义(或者说人们

不感兴趣)的历史称为假历史,认为那只是一种“空洞的回声”,我认为是不恰当的。但同时,我赞同克罗齐认为的历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对当代有指导意义的历史”。而对于柯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我也是不完全认同的。因为柯林伍德的历史是附上了价值判断的历史,这只能归于我对历史的界定的第二层含义。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纪代至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历史 含解析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错误!错误!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错误! (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错误!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错误!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错误!错误!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错误!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错误!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错误!经济领域。 2.表现错误!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

[问题探究1]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没有。“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问题探究2]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 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问题探究3]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011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活动试题(B组参考答案)

B组(初三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积累(60分) 一、填一填(18分,每格1分) 1.塞万提斯、莎士比亚 2.吕尚(姜太公)、伊尹 3.八九十岁 4.李、刘 5.①小人长戚戚②心有灵犀一点通③路漫漫其修远兮 ④举杯消愁愁更愁;白日放歌须纵酒;劝君更尽一杯酒;把酒话桑麻 6.草船借箭(或“舌战群儒”、“木牛流马”、“三气周瑜”等);《水浒》(或:《水浒传》); 智多星;知识就是力量 二、选一选(40分) 1.D 2.D 3.B 4.A 5.D 6.D 7.C 8.B 9.C 10.D 11.B 12.A 13.C 14.A 15.B 16.D 17.C 18.D 19.A 20.A 三、猜一猜(2分)(千万孤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一)1. C(3分) 2.①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致”“格”各0.5分) ②该重视的没有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共4分, 每小题2分,酌情给分) 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空1分,共3分) (二)1.用油彩写生具象(2分) 2.“伏卧”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活画出了太行山地处山西、河北间的情态。(2分)或:“山高”“山大”“嶂石之岩”“迂回之峰”“浩浩荒漠”等词用语简洁凝练,(1分)形象地刻画出太行山山势高大、岩峰荒漠坡谷众多的特点。(2分)(共3分) 3.“太行之魂”是指(起伏奔腾随雪飘扬的)太行雪和(坚挺厚实的)太行峭壁。(共2分,一点1分) 4.不能删去,(1分)以荆浩画太行与“我”画太行作对比,突出了“我”作画时的急功近利的心态。(2分)(共3分) 5.道理:入太行寻艺,勿求急功近利,艺术之诞生往往在出太行之后。入亦难,出亦难,难在出入间。(2分)理解:艺术创作不能急功近利,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构思后,才有可能会有佳作诞生。(2分)(共4分,酌情给分) (三)1.①与文章内容相照应,语言风格一致。②“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一个假设,结果需要读者去想象,所以它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共3分,①1分,②2分,酌情给分) 2.《四郎探母》触动了他情感的闸门,蓄积几十年的情感终于宣泄。四郎让他想起那一生不曾再见到的,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十六岁离家,如今已经年逾古稀,对亲人、对家乡、对大陆的思念,萦绕于老人心头几十年。(共3分,酌情给分) 3.作者理解父亲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痛苦,作为子女面对泪流满面的父亲,他们无法用言语来安慰,因为语言的苍白;他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共3分,酌情给分) 4.①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②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③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文化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共3分,每点1分) 5.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柔弱”和“强韧”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指出文化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文化重要。(共4分,酌情给分) B卷参考答案共1页第1页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现代 选择题 (2019·浙江)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浙江就多多少少有点没办法,喜欢考这些硬知识 但是其实你只要看过课本,就知道肯定选B 张伯伦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绥靖政策 就是放任纳粹到处扩张,最后就出大事了 答案:B (2019·浙江)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转应该是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成立联合国的前身 答案:B (2019·浙江)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美军两次军事行动——中途岛、马里亚纳 所以你只要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就能先选2 中途岛不看书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其实就是在中间的意思,不然为什么要“中途”呢? 所以你看图就能很快记住了 答案:A (2019·浙江)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历史思想史发展专题

一、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 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特点 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 化。主要特点有: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1.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其所要表明的是,人们的历史认识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切历史认识都会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 但学界诸多论者在引述这句话时,均将“真”字去掉而成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笔者以为或有所不妥。克罗齐称:“人们称作或想称作‘非当代史’或‘过去史’的历史,若真是历史……则也是当代史”,“在历史著作的实际中,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很容易证实,并获得丰富和清晰的例证”,而他所做的是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实际上,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历史认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逐渐趋于“真”。如果引述克罗齐此语时将“真”字去掉,改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中所蕴涵着的意思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再是克罗齐的原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方学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如是观者不乏其人。卡尔曾谈“他们的言行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只是后人才认识他们的伟大”,到,历史上的一些伟人, 并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中国学者亦有类似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确有助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在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以笔者陋见,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虽然肯定不“都是正当的”,但却是难以摆脱的,因为史学家作为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无力、无法拒绝“当代”的影响。以美国史的研究为例,如前所述,正是由于现实对美国史研究的介入,“带来美国史学的空前繁荣……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都出现了从正统解释、修正解释、后修正解释到新综合解释的演变……”这太好了!若仅仅如此,没有任何问题了,都“真”了,“真”到此为止了,那下一个“当代”的历史学家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难道“当代”的史学家们就真是“真”得不肯给后来的同行们留下一些什么可继续做的事情吗? 其实,史学家们不断地对过往的历史作出新的、“当代”的、“真”的解释。之后,人们又将意识到历史书写中存在或出现的新的问题了,又不“真”了,怎么办?这个任务自有下一个“当代”来完成。还是卡尔说得好:“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客观的,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克罗齐命题中所蕴含着的历史认识论方面的合理性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在阐明了人们认识历史真相过程中存在着巨大困难这一事实之后,进而否认历史真相的客观性,这就走过头了,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摘编自李学智《“历史”与“真历史”》,有删改) 材料二:历史是真实界的生命过程。前一刻的生命演变到现一刻的生命,这现一刻的生命,就超越了前一刻的生命,包涵了前一刻的生命。因此,前一刻的生命并未过去,它生了

七年级下册数学报纸答案

1、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有哪些? 边:。 角:。 对角线:。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1)。 (2)。 (3)。 二、教材导读 阅读教材p78-79页,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1:动手操作:如图,作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在直线l1上截取OA=OC,在直线l2截取OB=OD,连接AB、BC、CD、DA,得到四边形ABCD。(1)这样的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征?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问题2:已知直线l1∥l2∥l3,直线AC和直线A1C1分别交直线l1、、l2、l3于点A、B、C和点A1、B1、C1,且AB=BC,问:A1B1与B1C1相等吗?为什么? 你能把上面的结论用语言叙述吗?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如图:△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E∥BC,那么点E是AC 的中点吗?为什么?

由此得到推论: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 我们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预习盘点 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检测 1.证明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2.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6cm,9cm,10cm,求连接各边中点所组成三角形的周长。 五、我的困惑 ☆合作探究☆ 一、合作·解惑(我们共同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探究·提升 1、已知:如图点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两点,有AE=CF, 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延长△ABC的中线AD至点E,使DE=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历史必修选择题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历史必修 3 选择题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 “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2、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3、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 B 、吴起 C、申不害 D 、韩非 4、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5、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 B 、《春秋》 C、《书》 D、《尚书》 6、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 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7、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8、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 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 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10、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 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11、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 A. 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张分封的思想 C.妄议朝政的儒生 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 12、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 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 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4、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 B.采用了公孙弘制定的具体方案 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 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 15、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 16、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分析与批评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分析与批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家、政治家和文艺批评家,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观点中,宗教只是一种历史的习俗,人们可以在其中释放创造性的力量,所以他抛弃了天主教。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后人在分析理解的同时产生了很多的争议。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一切真历史”和“当代史”。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就是对这两个短语的理解。在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一开始就区分了历史与编年史,“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因此,编年史和历史得以区分开来在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当历史不再是思想而只是抽象的字句是,就会变成编年史。举个例子来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时候,在地震中有很多人丧命,当你记录下这个内容时,你是为这件悲剧而感到痛心,为所有死难的同胞感到悲哀时,这就是历史。而如果你只是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史料记录下来,自己不去面对这件事情,并对它没有兴趣,不想了解它,那就是编年史的形式了。克罗齐认为,只有当下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所记录的才能被称为“真历史”,人的兴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式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它们唤醒。”这些文化的复活,是再多的文献和叙述都不能做到的,而是内在的原因使它们复活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人们对希腊、罗马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使它们复活。克罗齐强调思想创造历史,在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强调历史联系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我觉得克罗齐的话虽然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错误也是存在的。在这个理解中,我认为虽然当下人对于某件事情的兴趣十分重要,但是也不是单单凭借兴趣就能写出真正的历史。这说明了克罗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认为历史研究的过程就是历史学家主观体验的过程,历史学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觉,要发挥想象,丰富历史,使死的历史变活,发掘古人行动表象后的真实思想。但是在现代的历史学研究中,历史学家的使命是求真,在现实生活中,历史学家受到社会阅历、社会环境、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对历史活动内在动因的诠释和认识受到影响,而影响历史的真实性。但是克罗齐却主张依据自己的兴趣写下历史,在我看来这是存在问题

中学生报答案

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专题一自然环境 二、读图分析 1.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有小部分分别位于热带和北寒带2.(1)北冰洋位于北面太平洋位于东面印度洋位于南面 (2)欧洲位于西北方北美洲位于东北方非洲位于西南方大洋洲位于南面 三、学习导航 1.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与大洋洲:海洋 2.(1)面积最大;所跨的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 3.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 4.(1)东亚;除中国外,还有日本、朝鲜、韩国、蒙古(2)是北亚中国的北方;中亚位于西北方;西亚位于西方;南亚位于西南方;东南亚位于南方。 5.(1)略(2)略(3)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6.(1)地势东西低,中间高。(2)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7.鄂毕河、叶尼塞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这些河流受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影响,呈放射状分布。 8.(1)3个9种(2)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亚、中亚以及东亚的西部和北部、西亚的东部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3)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极为显著。(4)纬度位置不同(5)海陆位置不同 9.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0.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广泛分布。11.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也少,如果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常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14.(1)A阿拉伯半岛B印度半岛C中南半岛 (2)①黄河②长江③湄公河④恒河⑤印度河⑥额毕河⑦叶尼塞河⑧勒拿河⑨黑龙江(3)1阿尔泰山 2昆仑山3喜马拉雅山 (4)4青藏高原5蒙古高原6帕米尔高原7伊朗高原8德干高原9中西伯利亚高原(5)10西西伯利亚平原11东北平原12华北平原13恒河平原14印度河平原 (6)依据是地势的高低决定河流的流向,河流受地势的影响由高出流向地处。图中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15.(1)①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④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两季⑤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2)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A 纬度因素 (4)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D 海陆因素 (5)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中国思想史

1.原始思想内容特征。 原始思想出现的原因:人欲生存→认识→利用→控制→自由→然而难以如愿→转而乞祈;原因原始思想的表现方式为巫术、祭祀;形式:a、自然神崇拜b、图腾崇拜才、c、生殖崇拜d、英雄崇拜 2.“绝地天通”思想史意义。 “绝地天通”概念:事神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即秩序重建。意义:“绝地天通”代表着政教合一,意味着思想之源头为集团或阶级或国家或集体垄断,思想自主取消,社会进入专制时期。 第二讲 1、简述商周天命思想之异同。 商周思想主要组成部分均为天命思想;商人崇天尚鬼,把上帝与祖先作为信仰中心,上帝是天上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神如日、月、山、河等神灵都失去了独立性,成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上帝还主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君主大命的授与;周人则对商代传统天命观进行修正,1、继续承认上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天”代“上帝”。2、认为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3、提出“依德求民主”。即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即君主。君主由天定,选君规范是德行。在天命思想里注入道德政治内涵。4、主张“以民情视天命”。将“民情”看作天命的具体反映。 2、周人思想的创新。试论周人的天命思想与德观念。 周人提出“德”的观念,认为“敬德”和“保民”是获得天命信赖的主要途径。其次,周人提出尊天、敬德、保民、慎罚的政治思想①尊天:用“天命”思想为政治服务②敬德:提高道德在政治中的地位。③保民:周公政治思想核心,君王不贪安乐、体察民情;以民为镜④、慎罚:对“德”之不足补充a、依典用刑。b、出于善而惩恶,不可借机肆虐。c、审慎惩处。3、五行说之五行的涵义,五行的生克关系如何?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涵义:元素、能量、德行。五行生克关系: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简述西周的政治思想(第二题) 第三讲 先秦诸子异说的兴起原因 诸子之兴起于“救时之弊”;2、社会秩序破坏,文化下移,私学兴起;3、列国竞争,言禁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史学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被誉为学术大师,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他的史学理论对历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世界史考察》中把历史学家的任务规定为:力图确定那些经久不变的、周期性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因为这样的一些因素能够在我们的理智和情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即是对于历史中的规律来说的,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规律却是现代的规律。去发现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始终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类对历史的把握始终带有当代色彩,治史者都力求客观与公正,可真实的历史却不及杜撰历史那般富有生机活力,治史行为和目的比真实历史自身更富有历史意义,对历史的记录与描述、肯定与否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塑造历史的强大精神结构。任何历史研究不可能是纯历史的,纯粹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研究者在对历史现象的观察、思考、提问、整理、书写的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受研究者的当代视野的影响与限制。历史著作渗入了历史学家个人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有个人兴趣的影响,也可能有党派、民族、宗教感情等的影响。司马迁有过类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精辟的说法:“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黄仁宇在评论《万历十五年》时曾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规逐渐展开,下一代的人证实我们的发现,也可能检讨我们的错误,就像我们看到前一代的错误一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克罗齐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体现了克罗齐历史哲学的核心——历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或精神。克罗齐认为历史是精神或思想的产物,强调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事实总是有限的、不真实的,看到的所谓史实只是资料,是数据,正如史料是一堆积木,用积木构建什么样的建筑物

当代中学生报化学答案

当代中学生报化学答案

当代中学生报化学答案 【篇一:【泄露天机】《当代中学生报》2015年全国卷高考押题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txt>一、选择题部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苏打可用作糕点的膨化剂b.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的漂白剂 c.px(对二甲苯)是生成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的主要原料d.pm2.5指数是雾霾天气监测中的重要指标1.b 【解析】b不正确,so2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漂白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醋酸、苯酚均属于强电解质c.co2、ccl4、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2.d 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按cl、br、i的顺序依次增多 d.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 比hbr 稳定 答案:c 【答案】c 【解析】a项,若发生加成反应,溶液酸性变化不明显;若发生取代反应,溶液酸性增强,。b项,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cl2。c项,乙酸也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错误。d项,先产生黄色沉淀,证明ksp(agi)<ksp(agcl)。

----+ 【解析】a不正确,只有酸性条件下,i才能还原io3, 5i+io3+6h=3i2+3h2o,生成的单质碘遇淀粉变蓝。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 定盐酸的浓度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d.用图4所示装置确定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及并确定电流方向【答案】a 【解析】a正确,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同时起到随关随停的效果;b 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c不正确,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应该用浓盐酸;d不正确,缺少盐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7.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解析】a项,通过盐桥构成锌、铜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确。b项,在空气中蒸发氯化铁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氧化铁,错误。c项,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需要在高温下反应,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收集氨气,可以排煤油收集氨气,错误。故答案选a。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解析:b项,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时应以惰性电极作阳极,c项,除去no2中的no应通入适量o2,d项,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时需要加热。 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5.(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宏观概要 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知识整合 一、一战后的世界(1917~1929年) 1.政治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③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④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vs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是当代史。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克罗齐认为,编年史是假历史,它只是一堆名字或事件的记载,是没有生命的死资料的堆积。而真历史,是一种活历史,一种与现在的生活相关联的历史。他说:“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能成为历史。历史本身就是生活,只有“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过去的事实才能成为真历史。因此,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仅仅研究何时何地如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研究那些事情的结果及其教训对现在的意义。 要理解这个命题,还必须明确克罗齐所指“当代史”。克罗齐所指的“当代史”跟我们通常所指的“最近过去的一段时间的历史”不同。他所指的“当代史”,是“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作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他说:“当我正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给自己撰写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历史;它是我的写作思想,这种思想必然是和我的写作工作相联系的。”由此可见,克罗齐认为,历史是当代人思想的体现。当那些没有生命的死的资料被现在的人所感兴趣,并被用于对现在人的生活有所启发,即被赋予了现在人的思想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了当代史,成为了真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句话出自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认为,一个事件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外部指的是“属于可以用身体和它们的运动来加以描述的一切事物”,而内部指的是“其中只能用思想来加以描述的东西”。历史学家研究的是“一个事件的外部和内部的统一体”——行动。他认为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自己放到这个行动中去思想,去辨识出其行动者的思想。”而识别这些思想的方法则是“在他自己的心灵中重行思想它们。”因此,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一个思想的过程,是对事件外部和内部的思想的过程。 从上述的对两句话的理解上可以看出,柯林伍德的命题是对克罗齐命题的发展。首先,两者强调的历史都不仅仅是事件的外部,或说是事件是起因、经过、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人对那些事件的思想,即那些事件对人的现在意义。继而,克罗齐认为,只有是被人感兴趣的过去的事件,才能成为真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已经被赋予在那些事件中,这正是柯林伍德所说的事件的内部。因此可以说,柯林伍德的“思想史”是克罗齐的“当代史”在字面上的替代和逻辑上的发展。 我认为,历史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些事情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不包含人的价值判断的“确实存在”。可以说,这些事情正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基本单位,它就像一间房子的每一块砖头,没有了砖头,也就无所谓房子,也即没有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就不会有现在的世界。 二是指人们对过去发生过的一切事情的记载和研究。在这一层面上的历史包含了人们对过去的“确实存在”的理解,是人们对其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可以说,同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克罗齐和柯林伍德的历史正是属于这一层含义。 因此,我无法完全认同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我认为“真历史”除了包含克罗齐所认为的对当代有指导意义的历史,还包含“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这一意思。克罗齐把过去发生的、对当代没有意义(或者说人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