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下坝小学邹建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的爱动脑筋,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第2张课件)说说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样数最快呢?

生:把它移动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是运用了转化的思维,(板书:转化)把不熟悉的图形的面积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这样数就方便了许多,那这个转化成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了呢?只要知道它的什么就可以了呢?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

师:那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怎么求了呢?

生:它的长是6m,宽是4m,面积是24 m2.

师:通过图形的转化,我们也会以此推出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师:这两个花坛是什么形状?(出示第3张课件)

生: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个图形究竟谁大?猜一猜,要知道谁大,必须知道什么?你们有什么方法吗?我们只知道哪种图形的面积?

生3:必须知道它们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1: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知道。

师:非常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第4张课件)(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一)面积公式的推导

先猜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生2:(底和高)

老师板书(底、高)

老师:这两个花坛到底哪个大呢?老师把它们放到了方格纸上,一格方格代表1 m2,请同学们打开书87页,独立完成这个表格。先标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以及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来数出要填的内容。

师:提问个别学生

生4:通过数方格,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m,高是4m,(生说师演示5课件)。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呢?

生5:通过数方格,我知道长方形的长是六格,也就是6m,宽是四格,也就是4m,

师:平行四边形可不像长方形那么好数,有些格是不完整的,你还能数出它的面积吗?看到这个平行四边形,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m2。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m2?谁来说说是怎么数的?(先数整格的,一共有20格,再看半格的,合成4个整格,所以一共就要24

格,也就是24 m2。)

师:刚才我看到有个同学数的方法很特别,请他来说说是怎样数的。

生6:我把从高开始左边这部分移到右边,全部都是整格的,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4×6=24格,面积是24 m2。

师:这个方法特别有创意,特别快,把这个部分移过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形?(长方形)这样数起来既简单、又快、又方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多么好的方法呀!

生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4=24 m2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了,而且,要是一个非常大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那我们能研究出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生:数格子很麻烦,能研究出。

3、剪一剪,拼一拼: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长方形吗?怎样剪呢?剪歪了怎么办?

生7:可以先用尺子画一条虚线。

师:哦,这条虚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哪部分?

生:高

师:还记得怎样画高吗?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

一剪吧!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一个长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拼成长方形了吗?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来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指名上黑板前)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生8:我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这部分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出示第6张课件)。

师:怎样移过去呀?哦,平着移到右边,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移。(老师把它贴到黑板上)

师: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一下,他的剪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9: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梯形,在把它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可以吗?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除了可以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端点做一条垂直底边的高外,还可以做一条高垂直两条底边,再沿着它的高剪开在拼成一个长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出示第7张课件)。

4、议一议: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了长方形,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8张课件)。

小组讨论:

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它的形状变了,它的面积没有多,也没有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我们看课件演示(出示第9张课件)。(板书:底=长宽=高)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师:同学们想的和数学家想的一模一样。谁能讲一讲,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生说。)(出示第10张课件)。

师: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分割成两部分,都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h

你也能这么严谨地说一遍吗?同桌两个试着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师:也就是说,要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它相对应的底和高。请同学们把书上88页上半部分的空补上。

(二)面积公式的应用(出示第11张课件)

书上例题1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先做到草稿纸上。

生: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S =ah

=6 ×4

= 24(m2)

答:它的面积是24 m2。

师: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吗?老师要强调一点,在计算图形面积的时候,通常我们第一步要先把公式写上,这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我们要先写S=ah,再把底和高的数字代进去,再计算出结果。二、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题:(出示12张课件)师生一同解决。

2. 出示判断题:(出示13、14张课件)师生一同解决。

3,师:我们看,(出示15课件)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呢?(前后四个同学讨论)

生:因为它们的底和高相等。只要它们的底和高相等,面积就相等。

师:总结为一句话,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总结(出示第16张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们都学会了吗?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生: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分割成两部分,都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h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5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长×宽

∥↑↑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 h

课堂实录的文字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一中亓秀岚 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游玩的时候,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如在图画中的感觉,有一位官员叫吴均,他到富春江上游玩了一次,结果产生辞官归隐的念头,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吴均一同去感受一下富春江的非凡魅力。 师:那么吴均是谁呢?看注释①,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板书题目与朱元思书和作者(吴均) 师:吴均来了吗? 生:(笑)没有 师(笑)为什么没来?(指一名学生读注释,吴均生平) 师:题目是《与朱元思书》谁知道什么意思? 生:给朋友朱元思一封信。 师:好,本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掌握哪些知识?知道你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 生1: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 生2: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还要看到景物是什么特征,对吧? (屏幕:1、学习目标会读写重要的词,并说出在句中的意思2、熟读并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特点)

师:出声的朗读课文准备提问题(生自读) 生1:互相轩邈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2:互相比高远 师:轩的意思是高,前面有一个互相,不能互相高,应该是互相比高,比高就由形容词变成了一个动词。 生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师:在写景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从自然风光写到了人,你说目的是干什么? 生4: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后,不想再做官。 生5:自然风景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涤荡人的心灵,忘记人间的纷扰。 师:是什么让人不愿做官,我在说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这里的风景让人不愿走了,就想留下来,说明这里的风光及其生(齐):优美 师:这种写法是什么? 生6:借景抒情! 师:还不对,是侧面描写。对不对。 生7: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师:这个问题呆会儿我们还要一起研究,你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下课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记着问我。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做一片美的叶子》 执教:深圳市风光小学孙建锋 师:知道了我姓什么? 生:你叫孙建锋。 师:你们听得很准,一起来喊一遍。……你们响亮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你的爱好有哪些? 生:收藏钱币、各国国旗、去野外绘画 师:喜欢绘画的,孙老师送你彩色的粉笔。 生:(涌到讲台上,有人取了粉笔就走) 师:别走,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挤在黑板前画叶子)他们仅仅在画叶子吗?他们还在画自己的兴趣爱好、勇敢、个性,一切心中的美都化作一片叶子。(板书课题)

教师边板书课题边指导。片:第二笔是什么?美:三横注意布局均匀。学生书空。 对美的叶子各有各的读法。(指名读) 师:感觉真好,大家都在“美”字上做文章。 师:前两天我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金波先生通电话,把美的叶子带到通州实小,他说孩子们一定喜欢这美的叶子。喜欢吗? 师:平时,你们都怎么把一篇新课文读熟的? 生: 师:看来各有不同妙招,我有建议:字字在眼,句句入心。(示意端坐捧好课本) 生:读文 师:(话筒在一个一个孩子的嘴边移动,把认真读书的孩子声音传送出去。)什么叫最美妙的音乐,你们读书的声音最美妙!孩子们,想不想跟我比?愿意跟我比的,请站起来!……有谁愿意代表孙老师和大家比赛。(几个女孩儿站到前面)你们是代表我的,一定要读好,这样我才有面子,脸上放光。(转身对大家说)你们要加油,打败她们就是打败

了孙老师,今天也算没白来体育馆。大家再读两遍就开始打擂。 生:(热情高涨地读书) 师:你说,老师先念还是学生先念? 生:远远望去…… 师:真好,一下子把我们的视线拉得很远,再给我们读这一句。 生:(读全文) 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这是教师的代表,我们来听听挑战者的。 (读完之后) 师:我不能评述,请你们去评委席上采访一下。 (男:我读得怎么样?评委:很棒他!至少比我棒!全场笑声) 师:可爱的孩子,你明白吗?那位爷爷说“你比他棒”,那是他乐意蹲下来,让你…… 生:站在他的肩膀上。 (全场掌声)

《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1

《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 师:课前你们预习过课文没有? 生:预习了。 师:那咱们上课之前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说反义词,想到就说,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做反义词游戏:冷——热,天——地,上升——下降,黑暗——光明,紧张——放松,伤心——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高兴和轻松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牛郎织女》《葫芦娃》《嫦娥奔月》等动画片中主人公)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由熟悉的神话引出陌生的神话,学习就在这兴奋中轻松开始了。) 师: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出示: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指名读,师提示“血液”的“血”的字音。)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 生:(听去学生回答) 师: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生举手踊跃,指名5名学生接读课文) 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读边想,想象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接读课文,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 生:棒!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好在哪里。)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课堂实录文字稿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他从韶山冲带着理想与希望走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带着豪情与世界告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同学们,老师说的是谁? 生:毛泽东。 师:对,毛泽东。他不但是伟人、领袖,还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首《沁园春·雪》(教师板书) 师:这个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那你看着这幅挥毫泼墨之作,你觉得毛泽东写得怎么样啊? 生:字写得很潇洒、有飘逸。 师:潇洒、飘逸。那对这首词我们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允许老师先来示范朗读,有请我的钢琴伴奏,郑展亿同学。 生鼓掌。 师伴乐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郑展亿同学。 师:好啦那对老师的朗读,请同学点评一下,行吧。来,这位同学。 生:老师您朗诵得很好,很豪迈。 师:好,谢谢。“豪迈”,这个词很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气魄大,勇往直前。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诵读”来感受这首词的“豪迈”;通过“品析”来解读这首词的“豪迈”。 二、诵读 (一)把握节奏和重音. 师:要读好一首词,我们要读出词抑扬顿挫的节奏。课前老师是不留预习作业了?让大家试着划这首词的朗读节奏。请大家拿出预习题篇来看看大屏幕当中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核对一下,适当的用红笔在上面修改。 生:(小组交流) 师:好,自己划分的怎么样了?有点疏漏,是吧?不要紧,这回核对完了,我们清晰明确了。 师:好了,那明确了节奏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注意把握它的节奏。《沁园春·雪》毛泽东,开始。 生:(齐读) 师:那我让你们自己点评一下,你们觉得自己刚才朗读的怎么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过于平淡。 师:过于平淡,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没?但是朗读节奏大家把握的挺好。那么为什么过于平淡呢? 师:原因是对于一些词语的重音大家没把握好。那我们接下来明确这首词中的重音应该落在哪些词上。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词的第一句。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文字稿22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谁给大家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生1:我的好朋友的名字叫李玲。 生2:我的好朋友是司康龙。 生3:我最好的朋友是我幼儿园的同学,他叫王豫。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两个好朋友好不好? 生:好(共同说) 师:第一个和我们打招呼的好朋友是谁?(出示小鸟的图片) 生:小鸟。 师板书小鸟 师:这个朋友是谁?(接着出示青蛙的图片) 生:青蛙。 师板书青蛙 师: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大家想知道么? 生:想(齐答)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13课坐丼观天。师出示标题“13、坐井观天”并书写本书。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师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词。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认准我们的生字朋友?指名读。 生1、沿际信 生2、沿际信 师:我们班同学能准确地认识我们的生字朋友。生字朋友也有自己的朋友。瞧他们一起手牵手的来啦。你们认识他们么?(生出示词语幻灯片) 生:认识(齐答) 师:谁能读一读第一行? 生1:小鸟青蛙朋友看见井沿 师:这位同学读的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大家看最后一个词你们知道什么是井沿么? 生1:井沿就是井的边。师随机出示下一张幻灯片 师:小鸟在哪里? 生:井沿上。 师随机出示课文中含有井沿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沿就是边缘(随机出现井并把井的边沿用红色曲线圈出)。我们除了说井沿还可以说什么沿(出示小河和碗的图片)? 生1:河沿

生2:碗沿 生3:还可以说床沿…… 师:同学们懂得可真多啊!沿还是我们要求会写的字,观察沿字书写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什么? 生1:沿的第五笔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生2:第4笔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生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青蛙的蛙也是要求会写的字,谁来提醒大家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左右结构,左右差不多宽。 生2:右边是两个土叠起来,第一个土的最后一笔压在了横中线上。师:谁来读第2行? 生1读。 师:读音正确。这一行里有一对双胞胎,谁来把他找出来? 生:喝和渴 师:怎么区分它们呢? 生1:口渴需要水,所以是三点水. 生2:用嘴巴喝水,所以喝是口字旁。 师:喝还是一个多音字,出示多音字,生齐读。 师:第三行谁来读? 生1读 师:这一行的大话是什么意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汉字专题课堂实录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信息,也看到了汉字今后的趋势,我们再来看看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随着袁鹰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学生阅读《汉字的魅力》) 师:看完了袁鹰的《汉字的魅力》,你认为——PPT PPT:在作者心目中汉字有哪些魅力? 生14:一个奇妙的大花园。 生15:陪伴终身,良师益友, 师:还有补充吗? 生16:汉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师:是的,汉字的创造显示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自强于世,它跟我们的文明传统、古老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字都是情由独衷,文中作者引用了《俄罗斯语言》,请大家一起朗读屠格涅夫赞美俄罗斯语言的语段。(〖PPT〗) PPT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们学过的《最后一课》都德是如何赞美法国语言的? 生17:都德把法国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这位同学对都德的这段名言记得真牢!请大家看屏幕:(〖PPT〗) PPT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遵从作者的愿望,把“俄罗斯语言”改为“汉字”,一起来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课后,同学们如果在课外阅读中读到哪位作者有对汉语言赞美的文字,一定把它摘录下来。 感受着汉字的魅力,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印,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无限的自豪!——为我们的汉字!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游戏活动,看看哪些同学的知识面更广?PPT:你知道汉字的起源吗? 生18:打结记事,刻符号。 生19:仓颉造字 师:对,汉字的起源就是来自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成熟于商代,甲骨文。也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师:(边演示PPT,边讲说文字的发展史)看看甲骨文图片,后来,文字书写在竹简木牍上——帛——纸,由于纸的发明,使文字书写的代价便宜了,于是书写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实录文字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学科(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 课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小学崔思 板块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生字卡片,玩抢读游戏。(循环多一次出现。)师:感谢各位同学用笑脸来迎接我。崔老师一直在后面悄悄地看着大家,觉得同学们的表现实在是真棒啦!所以我要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抢读!想玩吗? 生:想!师:想玩的先坐端正!如果你会读,你就快速地站起来,大声地读出这个字。准备好啦! 生:只、看、见、闪、星、蓝、船、弯(重复出现1 次)师:同学们真厉害,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表扬第四组,最先坐好啦! 2、游戏:挂星星。(生读星星词卡,巩固生词。)小星星也忍不住想请大家帮个忙,每一颗星星后面都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如果我们叫对他们的名字的话,就可以帮助这颗星星挂在天上了。同学们有信心帮助所有的星星挂到蓝天上? 生:有!师:好让我们来开火车读,如果小火车读对了,全班跟读两次,好不好?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生:看书、弯路。 师(提醒速度):火车能开得再快一点吗? 生:坐车。 师(相机正音):坐车 生:见到、星星。 师(调整纪律):123。生:坐端正。 师:等小火车读对了,我们再跟读两次。看谁读得最棒,刚刚才的小火车再来一次。 生:星星、只是、坐船、蓝色、星光、看见、小船、只有、闪光、蓝

天、弯刀、闪亮。 (生读正确。师把词语贴黑板上。) 师:同学们好厉害,你们还能帮帮这些词语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吗?3、游戏:手拉手 (1)哪些词语可以手拉手做好朋友呢?师贴词语,生读词语师:谁来说? 生:弯弯的月儿。 师:真准确,谁再来?你说。 生:闪闪的星星。师:你的轻声词读得真准。谁再来?你来说。生:蓝蓝的天。 师:全班一起说。 生齐说:小小的船。 师:词组们找到他们的好朋友,都非常的高兴。他们想邀请男同学和女同学一起来比赛读读这些词组。有没有信心? 生:有!师:注意“月儿”要读好轻声!男生读一次,女生读一次。准备好了!弯弯的月儿,起! 男生、女生轮流齐读。 师:女同学的声音又清脆又好听,男同学的声音很响亮!但是有一个轻声词没有读准,跟老师一次:闪闪的星星。 生:闪闪的星星。 师:我们一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一次。弯弯的月儿,起!生:齐读词组。 板块二、课文学习,感受夜空之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 师:崔老师看出来了,一年3 班的同学们很爱读书!崔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这篇课文,请认仔细听。边听边想,读好这篇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音乐起)第七课,小小的船 ....... 老师读得怎么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吹泡泡》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吹泡泡》 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稿 内容:幼儿园优质课展示 课题:大班科学《吹泡泡》 执教:王文静 时长:30钟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2.前期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3.教师电教准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 【课堂实录】: 1.激趣导入: (1)、教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活动室,追赶活动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2.动手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在记录纸上进行验证记录,分组展示记录结果。

温馨提示: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分享交流 探索发现:只要有洞、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3.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 (1)、出示小电线、小树叶、硬卡纸、彩带等没有直接吹出泡泡的材料。 (2)、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动手制作、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4.动手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铝丝引发幼儿探究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探索发现:任何形状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3)、师幼共同总结:这些有洞洞或者有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5.和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转圈,使大泡泡变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用各种工具吹泡泡,吹出了好多的泡泡,我们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洞有缝隙的东西都能吹出圆形泡泡;还知道了有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经过小朋友动脑筋能变成好玩的吹跑器!这么神奇的泡泡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呢?那跟着老师一起去试试吧!(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课堂教学实录数学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李强记录、评析:杜中权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本节内容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和准备。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会把三角形分别按边、角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在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参与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归纳、概括、反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在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重难点: 本节内容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它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的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与边长问题时又是给学生渗透分类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的难点一是三角形按边分类,很多学生常把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看成独立的两类,而在解题时产生错误;二是利用三边关系定理解题时,求出三条线段后,学生常常忽视检验它们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地方。 4.学前准备:每人准备长短不同的三条细木棒。 二、课堂实录及简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 一、自主探究 1.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金字塔、飞机、香港中银大厦、分子结构等。从课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欣赏课件中的图形,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同学们,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探讨7.1.1 三角形的边。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 [评析]创设富有新意,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课堂实录文字版.doc

《时间速度与路程》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激活比快慢经验。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比快慢,这里有三种动物,如果它们比赛,谁 最快,谁最慢呢?(多媒体呈现猎豹,乌龟,小羊三种动物) 生1:猎豹最快,乌龟最慢。 生2:猎豹最快,乌龟最慢。 师:猎豹最快,乌龟最慢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般是怎样比快慢的, 你能结合这三种小动物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比如大家都跑一段路,谁先到,谁就跑得快。 师:你的意思是跑同样长的路,如果都跑60 米,要比谁快,看什么?(呈现示意图) 生1:看谁先到。 生2:看它们跑的时间。 师:告诉你们跑的时间,你能比比它们的快慢吗?(呈现:小羊:30 秒,猎豹:2 秒,乌龟:1000 秒) 生:猎豹最快,乌龟最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时间最多,就越慢。 师:也就是说,比快慢时,路程相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比时间(呈现路程相同,可以直接比时间) 师:这样比快慢的方法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在运动会上,很多跑步 项目都是这样比的,大家都跑相同的路程,谁的时间短,谁就快。

师:除了这样比快慢,还有其他比法吗? 师:比如它们同时跑 2 分钟,怎样比出快慢呢?(呈现示意图) 生:猎豹最快,它跑得远。 师:也就是说,比快慢时,时间相同的话,只要比谁跑得路程远谁就跑得快。(呈现:时间相同,可以直接比路程) 师:两只羊比快慢时也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它们比一比吗? 师:你觉得谁有的快些? 生1:我以为沸羊羊走得快,因为它走的时间短,喜羊羊走的时间长。生2:不一定。因为喜羊羊的家离学校可能要远一些。 生3:不知道。谁的家远,不能比。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意见是说,只知道时间能不能比它们谁走的快?生:不能比。 师:需要再知道什么,就能比出谁走得快了? 生:他们两家到学校的路程。 教师补充呈现信息:喜羊羊从家到大肥羊学校要走480 米,沸羊羊从家到大肥羊学校要走280 米。 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走的快些?你是怎么想的? 生:喜羊羊有的快些,因为280 除以4 等于20 米,480 米除以 6 等 于80 米,80 比70 大。 师:他在比什么?你看懂了吗? 生:比每分钟谁走的多。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实录,更好地参与这次课堂教学实录比赛,下面对课堂教学实录的具体要求做一些说明。 “实录”即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一般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必要的说明文字,但是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课堂教学情景及一些必要的教学背景信息,因此,要求大家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有教师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表情状态等的描述。一般有师生对话式(具体可参见范例1、3)和记述式(具体可参见范例2)。正文前要有课题、教材版本、学生人数等信息。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格式。 课题: 教材版本: 教学背景简介:如学校简单情况、自己教学情况、美术教学情况等。 学生情况:学生人数、座位情况、是否分组,原因等。 教学设计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计划怎样上这堂课,为什么这样上等。 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感觉怎么样,对于原先的计划实际完成得如何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是否还有困惑等。 范例1:《水果宝宝》美术、范例2:《想象与创意》美术、范例3:《苗岭的早晨》音乐 范例1(美术学科) 《水果宝宝》教学实录 课题:《水果宝宝》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 1 册第9 课 教学背景简介: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属二级小学,有11个教学班。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的一些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由于学校设施所限,我经常利用相邻的大河沙滩为临时场地进行美术课的沙雕、沙画、石头画等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我教授的班级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人数为32 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想吃水果,怎样“解馋”-欣赏水果雕塑及图片来“解馋”-语言描述水果形象“解馋”-学生创作活动“解馋”- 展示学生作品。 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一、欣赏水果。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只能通过眼睛来“解 解馋”啦!”适时播放课件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馋”,同时又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 二、语言描述水果。从学生的“馋”出发,引起学生的主动“解馋”欲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水果的“解馋”和表现冲动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创作活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或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水果,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尝试用彩泥、剪纸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水果。 2. 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选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学生自选彩纸、彩笔、彩泥等综合材料。 课堂教学实录: 《水果宝宝》教学实录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版《美术》实验教材第1册第9 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 1 高村中学 王晓燕 课题: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第一课时) 课前探究 情景1:教师不小心把课本掉在教室门口,请同学帮我捡一下,并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 情景2:《课本》P89,如图,小狗和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线?“难道它们也懂数学?” 师:小组先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纷纷讨论,兴致极高) (几分钟后) 师:那位同学能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4组的5 号同学回答。 生1:我会走最直的路线去捡这本书。(该生说着并沿直线走了过去,快速把书捡了起来) 师:同学们,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路线?而不选择别的路线? 生2:这样好走。 生3:这样走最省时间。 生4:这样走简单。 …… …… 生6:这样走最近。 师:为什么这样走最近? 生5:因为这样走时直的。 生6:直的最近。 师:(赞许)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因为是直线,所以这条路线最短。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把小狗用一个点A表示,把猎物用另一个点B表示,那么小狗走的路线就是线段AB,把它作为第①路线;从A走到点B,除了线段AB,还可以有无数条路线,如第②路线,第③路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在这些线中,哪条最短?

生:(异口同声)①最短。 师:(板书) 1.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关于这两个知识点,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不是直线最短。 ②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距离。注意是线段的长度。 师:请大家理解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设计意图:①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老师的书掉到地上寻求帮助”、“小猫和小狗为了抢食物而奔跑”这样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了“难道它们也懂数学?”的疑问,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的一开始就充满灵动的神韵。②把小狗、猎物表示为一个点,把小狗的行走路线表示为一条直线,这样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板书于黑板,教师辅助以语言讲解,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体会“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明确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并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③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思路适时调整提问方式,环环相扣的提出问题,启而不发的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路向主题靠拢;并从学生的回答中,不失时机的挖掘“闪光点”,加以引申引导,以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 2 米山中学袁吉玲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幻灯片 你认识上面的几何图形吗?他们由哪些图形组成? 生答:多个圆 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标课题) 圆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师指导探究一: 我们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以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也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话有几种位置关系? (1)自己动手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固定其中一个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下坝小学邹建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的爱动脑筋,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第2张课件)说说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样数最快呢? 生:把它移动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是运用了转化的思维,(板书:转化)把不熟悉的图形的面积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这样数就方便了许多,那这个转化成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了呢?只要知道它的什么就可以了呢?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 师:那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怎么求了呢? 生:它的长是6m,宽是4m,面积是24 m2. 师:通过图形的转化,我们也会以此推出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师:这两个花坛是什么形状?(出示第3张课件) 生: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个图形究竟谁大?猜一猜,要知道谁大,必须知道什么?你们有什么方法吗?我们只知道哪种图形的面积? 生3:必须知道它们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1: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知道。 师:非常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第4张课件)(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一)面积公式的推导 先猜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生2:(底和高) 老师板书(底、高) 老师:这两个花坛到底哪个大呢?老师把它们放到了方格纸上,一格方格代表1 m2,请同学们打开书87页,独立完成这个表格。先标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以及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来数出要填的内容。 师:提问个别学生 生4:通过数方格,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m,高是4m,(生说师演示5课件)。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呢? 生5:通过数方格,我知道长方形的长是六格,也就是6m,宽是四格,也就是4m, 师:平行四边形可不像长方形那么好数,有些格是不完整的,你还能数出它的面积吗?看到这个平行四边形,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m2。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m2?谁来说说是怎么数的?(先数整格的,一共有20格,再看半格的,合成4个整格,所以一共就要24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三角形内角和》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稿

《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手上举的是什么三角形?谁能大声地说出来? 学生复习认识的几种三角形:课件显示:按角大小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棒!你会画三角形吗? 生:会。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 师:那我们挑战一下难度画一个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能不能画出来! 生:让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画好了吗? 生:画不出来。 师:画不出来?为什么?三角形的角之间一定有一些奥妙在其中。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趣味横生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去,利用“画一个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而画不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4人小组合作学习 师: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里的三角形图形。 课件显示:活动要求及表格 2、交流发现 师:测量和计算出结果的同学,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发现来说一说。(3个学生) 生1:通过同学们测量,我发现我们小组的同学量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我们小组只有小杰同学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2°,其他同学都是180°。 生3:我们小组有同学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79°,也有181°的,也有180°的。 小结:大部分同学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 [评析:通过测量、比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小,但由于测量本身有差异,并没有直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去另想办法验证前面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 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 生:变大了。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生4:我还可以用三角板来比。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生:(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

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师:课前,老师发给大家一些小棒,这小棒里也有数学问题。大家看,把一根小棒任意剪成两段,能组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角。 师:把一根小棒剪成三段,能围成什么图形呢? [评析:此情景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也为学生实践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实践研究器材。第一,1剪剪成2段,2剪剪成3段,隐含了等差数列;第二,2段可以围成角,3段呢?创设了想象空间;第三,剪的时候,可以剪的长些、短些,可以是整厘米数,也可以是小数,于是产生了剪成的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围成什么样的三角形的问题,外延更加丰富,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生:三角形。(课件演示) 师:把一根小棒剪成三段,围成了各种三角形,那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围”是什么意思? 生:线段的端点和端点连上。 [评析:借助于各种不同直观三角形,再一次突出对三角形本质属性的认识,紧紧抓住一个“围”字,即“线段的端点和端点连上”,使内涵更加明确,为下一步展开有效质疑和实验探索提供了依据。] 师:请大家思考,把一根小棒任意剪成三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一定。比如把一根小棒剪成两根特别短,一根特别长,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课件演示) 师:就是说把一根小棒任意剪成三段,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也就是说,我们把三根小棒看成三条线段,有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看来,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还真的有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评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句“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撞出思维的火花,迅速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去。另一方面,问题源于学习的现实情境,是学生自己需要研究解决也能够研究解决的问题,深浅适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合作探究。 1.明确活动要求 师:说说看,你们准备怎样去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生1:我想用小棒摆一些三角形,看一看它们的三条边都是怎样的。 生2:我想画一些三角形,然后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看看三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奥秘。 师呈现活动要求: 画的小组 实验材料:各种三角形(图) 实验要求:测量三边的长度,研究三边的关系,把研究结果填在“1”号实验记录单上; 摆的小组 实验材料:2CM~10CM长度不等的小棒。 实验要求:任选三根小棒围一围,研究三边的关系,把研究结果填在“2”号实验记录单上。 [评析:问题解决策略是问题解决成败与否的关键,如何生成问题解决策略也是有效教学基本标志之一。而问题解决策略的生成,既与问题解决者的问题解决经验和智慧有关,也与外部经验、理论引导有关。因此,教师非常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生成,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尝试制定问题解决策略——“你们准备怎样去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对摆和画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补充,使问题解决策略更加完善。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2.试着对一个例子进行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