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

错解:对.

错解分析: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线,说的不明确.若是射线或线段有可能不相交.∴说法是错误的.

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3)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解:(1)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2)正确

(3)错误.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

a b c A B C D

E 1 2 3 4

例:如图,由条件∠2=∠B ,∠1=∠D ,∠3+∠F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解:(1)由∠2=∠

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

∵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已知∠1=∠B ,求证:∠2=∠C

证明:∵∠1=∠B (已知)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如图,AB ∥DF ,DE ∥BC ,∠1=65°

求∠2、∠3的度数

解:∵DE ∥BC

∴∠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DF

∴∠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

例:如图,直线AB ,CD 分别和直线MN 相交于点E ,F ,EG 平分∠BEN ,FH 平分∠DFN .若

AB ∥CD ,你能说明EG 和FH 也平行吗?

错解:∵EG 平分∠BEN ,∴∠BEG =1

2∠BEN . A B C D E

F 1 2 3 4 A

D F B E

C

1 2

3

同理,∵FH平分∠DFN,∴∠DFH =1

2

∠DFN.

又∵AB∥CD,∴∠BEN =∠DFN;

从而∠BEG =∠DFH.∴EG∥FH.

错解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是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或性质的前提.认清一对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截线和被截线,截线就是它们的公共边,其余两条边就是被截线.而∠BEG和∠DFH不是直线EG,FH被某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由∠BEG=∠DFH不能判定EG∥FH.

正解:∵EG平分∠BEN,∴∠BEG =∠GEN =1

2

∠BEN,

同理,∵FH平分∠DFN,∴∠DFH =∠HFN =1

2

∠DFN,

又∵AB∥CD,∴∠BEN =∠DFN,从而∠GEN =∠HFN.

而∠GEN,∠HFN是直线EG,FH被直线MN所截得的同位角,∴EG∥FH.

例:如图,△ABC中,已知∠1+∠2=180°,∠3=∠B,试判断D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错解:∵∠1+∠2=180°,∴EF∥AB.

∴∠3+∠BDE =180°.

∵∠3=∠B,∴∠B+∠BDE =180°.

∴DE∥BC.

错解分析:由∠1+∠2=180°,不能得到EF∥AB.

虽然∠1和∠2是由直线EF和AB被直线DC所截得的角,

但由于它们不是同旁内角,∴尽管∠1+∠2=180°,也不能得到EF∥AB.

正解:∵∠1=∠4,∠1+∠2=180°,∴∠2+∠4=180°.

∴EF∥D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B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B,∴∠B+∠BDE=180°.

∴DE∥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2 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4、经过推理证实而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5.4平移

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例:如图,△ABC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

(1)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2)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3)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4)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

(5)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6)∠A的对应角是______.

(7)____的对应角是∠F.

解:(1)D;(2)E;(3)C;(4)DE;(5)EF;(6)∠D;(7)∠ACB.

(完整版)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_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与典型例题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E D C B A ① 2 1 21 ②12 ③1 2 ④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30,第二次向右拐ο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ο25=∠A ,ο45=∠C ,则E ∠的度数是( ) E D C B A 432 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丰富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七种可能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四章概率 第五章三角形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章实数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分解因式 第三章分式 第四章相似图形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六章证明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证明(二)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证明(三)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各章标题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第二章二次函数 第三章圆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丰富图形世界 1、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和一个;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和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和两个。 5、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 主视图正方形长方形 俯视图长方形圆圆 左视图长方形正方形 8、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第二章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 1 页 共 4 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5.1.1相交线(详见课本第2页) 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 点, 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1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2、对顶角的概念: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 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2所示,∠1与∠ 3、∠2与∠4都是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 4、邻补角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 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 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3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5.1.2垂线(详见课本第3-5页) 1、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垂线的性质 (1)(垂直公理)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 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2)(垂直推理)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 .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如图5所示,l 的垂线段PO 的长度叫做点P 到 直线l 的距离.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 画法指点: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详见课本第6-7页) 1、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 条直线所截形成 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5,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 角(位置相同)同位角是“F ”型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 角(位置在内且交错)内 错角是“Z ”型 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 角. 同旁内角是“U ”型 2、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图形补全. 如上图6 5.2.1平行线(详见课本第11-12页) 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 ;⑵(通常把 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A B C D 1 4 3 21A B C D O 图2 O D C B A 图1 图5 21 O C B A 图3 图4 E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训练 一、两组平行线 1、已知:如图,∠A=∠ACE,∠B=∠BDF,且∠A=∠B,求证:EC∥DF。 2、如图∠A=∠1,∠C=∠2,求证:AB 3、已知CD证:AB C D F E B A 1 2 G F E D C B A 2 1

7、如图,BD丄AC 于D,EF丄AC 于F.∠AMD=∠AGF.∠1=∠2=35°。求证:DM∥BC. 8、已知:如图,EF⊥AB,∠1=∠2,∠3=∠B.求证:CD⊥AB. 6 9 3

D G A E B H C F 10、已知:如图,DG ⊥BC ,AC ⊥BC ,EF ⊥AB ,∠1=∠2 求证:CD ⊥AB 。 二、求特殊角 1、、已知,如图,AB ∥CD ∥GH ,EG 平分∠BEF ,FG 平分∠EFD 求证:∠EGF=90° 2、如图,已知∠ABC=90°,∠1=∠2,∠DCA=∠CAB .求证:(1)CD ⊥CB ;(2)CD 平分∠ACE .

求证: AB 7、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DB、EC分别交AF于点G、H,若∠AGB=∠EHF, 2 1 F E D C B A 3、

∠C=∠D,请你判断∠A和∠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8、如图,已知AB//CD,∠1=∠2,∠3=∠4,试证明AD//BE。 9、如图,∠1+∠2=180°,∠A=∠C,DA平分∠BDF.证明: (1)AE//FC (2)BC平分∠DBE 四、寻找角之间的关系

1、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 (1)求证:CF∥AB; (2)求∠DFC的度数。 2、如图,已知∠1=∠2,∠3=∠4,∠5=∠6,求证:AD//BC。 3、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 4、如图,∠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一点E,BE交CD于点F,∠1+∠2=90°。求证:(1)AB//CD; (2)∠2+∠3=90°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0p q ,p (p q ≠为整数且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0a (a )0a (0)0a (a a ???<-≥=)0a (a )0a (a a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a a 1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word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训练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证明练习 1、如图:∵∠2=∠3 ∴ ____∥_____ ( ) 又∵EF ∥GH ∴____=______ ( ) ∴ ∠1=∠3 2、如图,已知∠A=∠F ,∠C=∠D ,试说明BD ∥CE. 解:∵∠A=∠F(已知) ∴AC ∥DF ( ) ∴∠D= ∠ ( ) 又∵∠C=∠D(已知) ∴∠1=∠C(等量代换) ∴BD ∥CE( ) 3、如图,已知∠B+∠BCD=180°,∠B=∠D. 求证:∠E=∠DFE. 证明:∵∠B+∠BCD=180°(已知 ), ∴AB ∥CD( ). ∴∠B=∠DCE ( ). 又∵∠B=∠D (已知 ), ∴∠DCE=∠D ( ). ∴AD ∥BE( ). ∴∠E=∠DFE ( ). 4、如图,已知:∠1=∠2,当DE ∥FH 时, (1)证明:∠EDA=∠HFB (2)CD 与FG 有何关系? 证明:(1)∵DE ∥FH (已知), ∴∠EDF=∠DFH ( ), ∴∠EDA=∠HFB ( ). (2) ∵∠EDF=∠DFH ( ), 且∠CDF=∠EDF-∠1 ,∠DFG=∠DFH-∠2 , 又∵∠1=∠2(已知 ),∴CD ∥FG( ). 5、如右图,已知AD ⊥BC,EF ⊥BC,∠1=∠2. 求证:DG ∥BA. 证明:∵AD ⊥BC,EF ⊥BC ( ) ∴∠EFB=∠ADB=90° ( ) ∴EF ∥AD( ) ∴∠1=∠BAD( ) D A B F A B E C G H F 1 2 D

G H K F E D C B A 又∵∠1=∠2 ( ) ∴ (等量代换) ∴DG ∥BA.( ) 6、如图:已知:AD ⊥BC 于D ,EF ⊥BC 于F ,∠1=∠3, 求证 :AD 平分∠BAC 。 证明:∵AD ⊥BC EG ⊥BC 于F (已知) ∴AD ∥EF ( ) ∴∠1=∠E ( ) ∠2=∠3( ) 又∵∠3=∠E (已知) ∴∠1=∠2( ) ∴AD 平分∠BAC ( ) 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且EG ⊥AB,∠CHF=600 ,∠E=30°,试说明AB ∥CD. 证明:∵EG ⊥AB (已知) ∴∠EGK=90°( ), ∴ 在ΔEGK 中∠E+∠EKG=90°( ), 又∵∠E=30°( ) ∴∠EKG=600 又∵∠CHF=60 0 ∴∠EKG=∠CHF ∴AB ∥CD.( )。 8已知: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 =∠C . 证明:∵AB ∥CD , (_______________) ∴∠B+∠C=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 ∥BC , (已知) ∴∠A+∠B=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已知DE//BC,CD 是的∠ACB 平分线,∠B=70°,∠ACB=50°,求∠EDC 和∠BDC 的度数。 11.如图,AB ⊥BD ,CD ⊥MN ,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 =∠EBA .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 (2)BE 与DF 平行吗?为什么? F E C A A B C D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按章节汇总)

. 第一章:实数 一、实数的分类: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 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 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 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 2、 3 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 +b =0 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 ;(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 ???-==0 ,0, 00,πφ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 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 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 >0,则N = a ×n 10(其中1≤a <10,n 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 ???????????? ??????????????? ????????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 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 (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CD平行,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三条直线形成了两个顶点,围绕两个顶点的8个角之间有三种特殊关系: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3)有三个交点 (4)没有交点: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2、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3、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4、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5、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6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填空 1.如图①,∵∠ = ∠ ∴AD ∥BC 。( ) (写出一个正确的就可以) 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EF 所截,且∠EOB +∠DPF =180°.求证:AB ∥CD . 解法一:∵∠EOB +∠BOP =180°(已知), ∠EOB +∠DPF =180°(已知), ∴ ∠BOP =∠DPF (等量代换) ∴ ( ). 解法二:由图知∠EOB =∠POA ,∠CPO =∠DPF (对顶角相等), ∵ ∠EOB +∠DPF =180° (已知) ∴ (等量代换)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如图5,(1)∵∠A= (已知) ∴AC ∥ED( ) (2)∵∠2= (已知) ∴AC ∥ED( ) (3)∵∠A+ =180°(已知) ∴AB ∥FD( ) (4)∵AB ∥ (已知) ∴∠2+∠AED=180°( ) (5)∵AC ∥ (已知) ∴∠C=∠1( ) 4.如图,已知:AB ∥EF ,AB ∥CD ,求证:∠DCE +∠E =180°. 证明∵ AB ∥EF ,AB ∥CD (已知), ∴ EF ∥CD ( ) ∴ ( ). 5.如图,AB ∥DE ,求证∠B +∠E =∠BCE . 证明:过点C 作CF ∥AB , 则B ∠=∠____( ) 又∵AB ∥DE ,AB ∥CF , ∴____________( ) A B C D E F 123图5

∴∠E =∠____( ) ∴∠B +∠E =∠1+∠2 即∠B +∠E =∠BCE . 6.如图,已知AB ∥CD ,∠1=∠2,求证EP ∥FQ . 证明:∵AB ∥CD , ∴∠MEB =∠MFD ( ) 又∵∠1=∠2, ∴∠MEB -∠1=∠MFD -∠2, 即∠MEP =∠______ ∴EP ∥_____.( ) 7.如图,(1)已知∠1=∠2求证:a ∥b . ⑵直线//a b ,求证:12∠=∠. 8.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第8题改编).已知;如图 2-87, DF//AC ,∠C =∠D ,求证:∠AMB=∠ENF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包括 和 ;整数包含: 、 、 ;分数包含: 、 。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有理数。 2. 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正数和负数经常用来表示 的量。 4. 数轴有三要素: 、 、 。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 边的总比 边的大。 5. 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 a 和-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任意的数前面添上“ ”号,就表示原来的数的相反数。 6.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 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a|”表示。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当a 是正数时,a a =;当a 是负数时,a a =-;当a =0时,0a = 7.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大的反而小。 8.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个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的两个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 的符号,并用 减去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这个数的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 相乘积仍得 。 11.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一般地,数a 的倒数是 (a )0≠. 12. 乘法交换律:ab ba =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乘法分配律:()a b c ac bc +?=+ 13.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 。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除。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能作除数。 14. 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 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 a n a a =ΛΛ,在n a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n a 读 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15. 乘方的正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 负数的奇次幂是 ,负数的偶次幂 是 。 16. 混合运算顺序: · 先算乘方,再乘除,后加减;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 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n 个a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及测试题 一、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 ∠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练习: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1,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 图中有几对对顶角? 3.如图1-2,若∠AOB 与∠BOC 是一对邻补角, 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部, 并且∠BOE = 1 2 ∠COE ,∠DOE =72°。 求∠COE 的度数。 1 21 2 1 2 2 1 (图1-2)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例已知:如图,在一条公路l 的两侧有A 、B 两个村庄. <1>现在乡政府为民服务,沿公路开通公交汽车,并在路边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 ,同时修建车站P 到A 、B 两个村庄的道路,并要求修建的道路之和最短,请你设计出车站的位置,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2>为方便机动车出行,A 村计划自己出资修建 一条由本村直达公路l 的机动车专用道路,你能帮 助A 村节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 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A B C D O P A B O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① 2 1 21 ②12 ③1 2 ④ 优学教育------七年级数学下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30,第二次向右拐ο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E D C B A 432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