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模式内容

布鲁纳

1、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

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

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

灵活提取。

2、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

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

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

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

有助于记忆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

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

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3、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

童认知发展的特征。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

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布鲁纳认为,儿

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

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

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

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奥苏伯尔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

的。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

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

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

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

系。

1、学习观: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两类,即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机械学习的心

理机制是联想,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同化是指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要学习的新观念

的互相作用。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

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则在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而不是接受教材或教

师所给予的现成结论。

2、讲解式教学奥苏伯尔所提倡的讲解式教学,

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

展。奥苏伯尔提出了两条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

他指出:“不论在哪一个学科,要使教材的内容编排成序,有两个是适用的,这就是逐渐分化原则

和综合贯通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

安排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首先讲授最一

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细节对他们

逐渐加以分化。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横

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

同。这一原则的作用在于可使学生辨明每一观念

与其他观念的关联,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与混淆,从而使知识更加清晰和巩固。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组织者:是指促进

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

和包摄性最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

前介绍的,有利于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

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第一,如果

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那些可引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

识建立在这些概念上;第二,它们通过把有关方

面的知识包括起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

原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了一部“脚手架”;第三,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习不必采用机械

学习的方式。

加涅

1、什么是学习?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

为基础的,即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

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2、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因此需要对教学目标,

也就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加涅区分了五类学

习结果:理智技能(即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即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言语能力(即人类把一些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主要

方式)动作技能(即动手操作的能力)、态度(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些事情采取行

动的选择)。

3、加涅认为,人的学习包括八个阶段:动机阶

段(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领会阶段(对刺激进

行选择性注意的阶段)、获得阶段(即对刺激进行

知觉编码后储存进短时记忆,随后再经过进一步

编码加工转入长时间记忆的阶段)、保持阶段(信

息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阶段)、回忆阶段(对习得

的知识信息进行提取的阶段)、概括阶段(即知识

信息的迁移阶段)、作业阶段(即反应发生和行为

改变的阶段)和反馈阶段(即对行为的强化阶段)。史密斯——雷根模式这种模式很好地吸收了瑞格卢斯的教学策略分

类思想,并把重点正确的放在教学组织策略上。

该模式过程: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提供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设

计,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管理与帮助设计,总

结与强化设计,教学评价。

赞科夫赞科夫的教学思想与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

德国的范例教学理论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50、

60年代的三大教学理论流派。

与传统教学论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

赞科夫的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

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

发展,是指儿童身心的一般发展,是儿童个性整

体的发展,或者说是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

赞科夫在其笃行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传

统教育争锋相对的新的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赞科夫的教学论体系中,上述五条原则是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地起作用的。

肯普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

个基本要素,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10个教

学环节。在各环节中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置于中心位置,各环节之间的连接表示教学设计是很灵活的过程,可按任意的顺序进行,评价和修改贯穿整个过程。

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的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

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

于“范例“,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选择范例。要正确选择范例,首先要明确范

例的基本特征:第一,基本性,即基本要素、基

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第二,

基础性,基础性原则要求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

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的。第三,范例性,即所

选择的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要真正能成为

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材料。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

性既是范例教学模式中范例的基本特征,也是选

择范例的基本原则。

瓦根舍因指出,教学过程要做到“四个统一“,这也是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

(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

(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

(4)主体与个体统一的原则。

关于范例教学过程或范例方式的教学过程,波

恩大学教授德博莱认为‘“范例方式的教学,不仅要为某学科在每个阶段的系统的知识总体提供预

备性、要素性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此种认识的方

法和科学方法论,以及在这种方法论中表现出来

的人类学意义”。在德博莱的影响下,施滕策尔确定了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

经验。

迪克和凯瑞迪科-凯利模式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

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

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

过程。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

几个方面: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

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

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

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

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

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

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加涅和布里格斯加涅(1977)和布里格斯(1979)依据学习的成果,

即依据“人们能够学习什么”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同以往对学习的分类研究比,研究范围变得更宽

阔,主要集中在了学习的更高水平上。他们不仅

提出了不同种类学习的分类法,而且还提供了每

种学习类型所需要的有关不同教学类型的准则。

尤其是,他们确定了每种学习类型必须存在的内

部和外部学习条件。所谓内部条件,是指在新的

学习前对早先学习过的信息、概念或技能的回忆

和激活等学习者自身内部的作用因素。所谓外部

条件,指的是环境的作用影响,特别是指激活和

保证学习过程的教学事项。

第一类:态度学习。态度主要是指影响学习者

个人行动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常以情感的或

情绪的反应方式表现,如爱好,喜欢与不喜欢,

接近或回避的趋向等。

第二类: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是经过后天

的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表现为学

习者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而使骨路、肌肉、筋腱

有组织地活动,最终获得平稳、精确、灵活而适

时的操作能力。动作技能是某些类别活动(如美

术、音乐、体育、机械车间等)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劳动和日常生活(如书

写、使用工具、骑自行车等)所必需。要使动作

技能学习更加有效,则应利用以下条件: 1.提供

示范模式。2.练习。3.反馈作用。4.防止不良习惯。

第三类:语言信息学习。以语言陈述为主要形

式的信息学习,是一种对语言信息多层次编码的

学习。它包括对单个事物的名称学习;逐字逐句

地按原文重述与再现,而不甚理解意义的学习;

以及对组织化了的知识的有意义学习和回忆。

第四类:智力技能学习。智力技能是指使得学

习者有可能实现符号——基本程序的技能,是使

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故也有人称之为

程序性知识。

PBL教学模式PBL 的全称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 ”,

于1969 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

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被称为是“以问题为基础的

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

题为核心的全新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它与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强调把学习设

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

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

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

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要素

1.教师的指导. 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教师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引导,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的

作用,学习者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教

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对教学目标和核心问题的设计。

(2)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3)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孤立的关系,而是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互相交

流合作,激发潜力。

2.学习共同体。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学生置

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需要共同来完成,即组

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为解决问题,学习者

与其他人相互合作、探究、交流和协作。

(1)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以往

的单纯知识接受者变为探索者,主动建构知识。

(2)学习共同体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划分小

组等方式,学习者之间不再是

(3)学习共同体间互测互评,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设计。PBL设计成败与否关键在于“问

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

学目标能否很好的实现,关于问题的设计主要有

以下一些特点:

(1)核心问题的针对性。

(2)问题的启发性。

(3)设计问题集。

(2) 4.情境设计。“情境”设计是PBL设计的基本

条件。真实的情境能充当解决问题的先行组织者,

也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线索。可以通过情

境的创设,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情境一般真实、

能引发思维冲突、给学生提供知识同化和顺应的

场所。

特点:

(1)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PBL 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在PBL中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学习过程顺利进行。(2)PBL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

PBL 的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发挥

学习者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3)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

PBL 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要求学生把

我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去。

ASSURE教学模式

ASSURE模型在HeinchMolenda 等人在其所著

的《学习中的教学媒体和技术》中首次被提出,

该模型是通过对教学进行相关的设计,从而使教

师或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把各种媒体和技术融入日

常的课程和学习中去,最终来“保证”学习的效果。

ASSURE教学模式要素

1.分析学习者:主要分析几种对媒体和技术的选

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如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

2.陈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描述清楚,作为教

学结果,学生能做什么,还要指明在什么样的条

件下,在何种程度上,学习者取得特定的学习成果;

3.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一旦我们确定了

学习者和学习目标,那么教学起点和终点就能明确,我们就要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材料去

实现起点到终点的过渡;

4.使用媒体和材料:包括预览材料、准备材料、

准备环境、让学生做好准备、提供学习体验;

5.要求学习者参与:有效的教学,要求学习者精

神集中,投入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各

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机会练习学得的知识;

6.评价与修正:评价和修正是设计高质量教学的

最重要步骤,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对媒体教学、学习方法的评价。

评价:ASSURE模型为使用媒体与技术进行教学提

供了一套明确的程序指导,指引教师按部就班地

选择和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媒体,让学习

者通过这些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循着教师预定的路

线到达目标。在实际教学应用上,ASSURE模型较为简单,特别是在现代教育媒体层出不穷、令人

眼花缭乱的情况下,ASSURE模型可以指导教师快

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简单、实用,

也比较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4C/ID教学设计模型4C/ID 教学设计模型(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是麦里恩博尔戴杰

克斯特拉等主持研究和开发的一种ID模型,在

国内被译为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它以训练复杂

认知技能为目标,是一种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它认为学习任务应该被视为一个复杂

的整体,学习应以整体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分而

习之,而传统教学设计,则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

简单的成分,分别对单个任务进行学习。

模型要素

1.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位于四要素之首,是整个

模式的核心。这里说的学习任务是指整体性的复

杂学习任务,复杂的任务被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简

单的部分或者通过部分-整体方式,慢慢融入到整

体任务练习。

2.支持性信息:支持性信息主要是针对非复用性

技能的,它主要用于引导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

编码,促进图示的建构或重建,它在学习者已有

知识和将要习得的知识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实

现知识的迁移。

3. 即时信息:即时信息(JIT 信息)是为学习和

完成复用性学习任务随时提供的前提信息,该信

息为完成任务提供了具体的规则,同时也涵盖了

正确运用这些规则的必备知识。

4. 部分任务练习:部分任务练习是针对复用性技

能学习达到自动化水平而附加的练习。要使学习

者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能高度的自动化,就需要加

强复用性技能的训练,而足够的练习成为训练的

关键环节。

启示:

(1)为课堂教学面向真实实践提供模型

(2)协调复用性技能和非复用性技能,促进

学生的个性发展

(3)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舞台

(4)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教学

(5)关注学生的发展

评价:虽然4C/ID模型最初并不是为教学而设计,

在教学中也不能完全地照搬这一模式,但是它对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它

立足于实践,对复用性技能与非复用性技能的划

分,有助于教师从 2 个不同的方向去设计学习任

务。对学习任务不同技能层级的划分,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知识水平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支持性信息的适时提供,有效地支持了学生认知图式和认知策略的建构。即时信息的提供,也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常规技能,以最小的学习投入来收获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ADDIE模型环节:

Analysis(分析):对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

务、受众、环境、绩效目标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Design(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

计。Development(开发):针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

框架、评估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撰写、

页面设计、测试等。Implementation(实施):对已

经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进行实施支持。Evaluation(评估):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受众

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分析与设计是前提,开发

与实施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

不可分。

特点:

1.它是一个生成过程,把概念和理论用于具体

的情境之中。该模型的核心是所有预先设计好的

活动都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者的特点建构知识

为目的。

2.它是一个回应过程,接受任何目标作为导向,

作为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理念的工具,ADDIE 对

环境有敏感性和互动性。教学和各种理论的结合使ADDIE 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依赖性、相互协同性、动态性、可控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3.它是一个验证过程,它验证与指导性学习的发展有关的所有“产品”和步骤。ADDIE教学设

计模型的验证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真实

并且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对学习者的感受做出

正确的解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 主题:《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合作理由:1、善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使枯燥的复习课能更生动有趣。2、计量单位较多,一个学生很难把全部整理出来,在小组内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便于整理。3、小组内能互相检查练习情况,通过练习和检查,加强知识的运用。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7:00我听到小闹钟的铃声,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3000千克重的书包,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要买一支5分的铅笔,还有今天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450吨重的足球让我们进行踢球比赛,好玩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小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1:时间写错了,走了20小时太夸张。 生2:5分买不了一支铅笔,应该是5角。 生3:足球怎么可能2吨重呢?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出现了那些单位? 生1:厘米。 生2:千克,吨。 生3:分,角。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刚才讲的是属于那些计量单位,有同学知道吗?生1: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生2:还有质量单位。 师:说的好,计量单位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还有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那么这些计量单位除了小明日记上提到的,还有那些呢?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的三种模式及区别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分类,可以将众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三大类。 三种模式的区别: 以“教”为主即围绕着教师的“教”,该类教学设计不仅是包括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要素,而且它也是一个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它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在原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地改进,生成出各种各类的教学设计模式,为教师灵活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参考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它的劣势在于不易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针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理想环境。其主要劣势在于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处理不当甚至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三者流程图: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1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高中政治《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范文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消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本课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入手深入浅出的分析关于生活消费的知识,同时是对前两课关于商品和价格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学习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消费原则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3.在学习“消费心理”时,可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深入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增强比较和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心理3.消费原则 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全市属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学习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 2.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多彩的消费》,完成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深圳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多媒体视频)导入(包括火爆的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 量》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对学过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同时对时间单位之间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常见的量。 师:同学们,在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两位运动小将叶诗文和周璐璐分别在游泳和举重项目中取得了出色的

成绩。请看大屏幕: 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 单位? (2)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师进行提问,与学生共同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生2:我知道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师进行引导,总结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及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以及主要用途。 2、学会对盐进行分类。 3、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对盐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盐的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节课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 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 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 展。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教师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学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盐。 教师分析:食盐只是盐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桌子上放着四种固体,现在,我们就以这四种盐为例来探究盐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这些盐的颜色和状态,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43-244页内容,完善表格中的俗名与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善表格内容。 教师:探究完物理性质,接下来来探究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可得:(引导学生分析)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发展性,生态性,生成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是 一、发展性 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呢?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教学如果没有创造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现象发生。 二、生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既非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亦非以人为中心或以物为中心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与交往。教师的主导作用,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主体激活状态 三、生成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师生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完成教案中既定的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教学设计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和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时,应运用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筛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激发蝴蝶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再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湖北省宜昌外国语学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全章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消费及其类型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课程学习 3.1消费及其类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贷款消费 ★教学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2、贷款消费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建议

本框与大家经济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费方式以及与以前消费方式的不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同梳理: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模式内容 布鲁纳 1、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 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 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 灵活提取。 2、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 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 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 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 有助于记忆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 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 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3、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 童认知发展的特征。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 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布鲁纳认为,儿 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 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 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 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奥苏伯尔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 的。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 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 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 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 系。 1、学习观: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两类,即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机械学习的心 理机制是联想,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同化是指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要学习的新观念 的互相作用。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 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则在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而不是接受教材或教 师所给予的现成结论。 2、讲解式教学奥苏伯尔所提倡的讲解式教学, 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优质课)

课题高一政治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学科政治教师李华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 教材分析 第一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指出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二目:消费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消费有两种分类法。了解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说明的问题。本框主要是介绍消费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消费虽然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问题,但他们对此却很少作一些理性的思考。从深层次讲,本课时涉及消费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物价涨幅等宏观经济的关系,所以通过课前建构知识,课上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感悟现实,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消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国计民生,为下一框题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集中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2、能力目标: 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课型新课型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设置情景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时间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设置三个人物事件故事,作为该课的主线。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 生的注意。导出消费类型。5分钟 注意控制课堂 纪律,如果学生 表现冷淡,要从 中给予提示,调 动气氛。同时做 好学生活动的 点评。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一)教案设计 执教:江夏区法泗中学王文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④学会初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生活”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②通过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③能够将所学知识类化、迁移和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②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③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案重点: ①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案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主动地初步出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四、教案准备: 生理盐水注射液稀盐酸食盐水槽大理石五、教案方法: 多媒体教案讲授法 六、教案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活动:“图片欣赏——石笋和钟乳石” 日常生活中的食盐——盐类——《生活中常见的盐》。(实物展示) 2、学生自学:氯化钠部分。总结氯化钠的用途和来源。 A、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1 / 7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工产品。 ⑤交通上:将NaCl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B、来源: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3、通过对氯化钠广泛的用途引入盐这类物质。 ①知道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②通过列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盐类,初步建立起化学盐类的概念; ③提出化学对盐的定义: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④学生举一些盐的例子,并说出其组成。尝试对举出的盐进行简单分类。 4、由盐的介绍将内容迁移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盐类是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一类离子化合物。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5、小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序名化学俗用 1氯化 碳酸2 3碳酸钠碳酸氢钠4 6、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显碱性? 指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目标、学生、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问题一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什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目的的设计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看到备课题材时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你接下来设计的师生的活动、教学的流程,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都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问题二: 备课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普通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导向以策略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的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情 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 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3.1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1 消费及其类型] 【屈子】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我们会遇见什么?有人说,高中政治就是比初中政治的内容要深一点,对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最常见的“诚实”为例,初中学习中,强调领会诚实的可贵、诚实的复杂性,会讨论是不是要放弃隐私、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说出真相等等具体话题;而高中学习中对诚实的学习,可以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可以是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等更富有学理的知识;也可以观察“诚”字的流传演变,自篆而隶、自繁而简,思考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哲学与文化角度的追问。 学懂政治而非记住政治 古语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的“切问近思”,就在提倡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高中政治的四本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而哲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哲学方法的指导。 关于经济从多角度解读生活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学问。 有限的经济资源,要用于发展商业住宅还是建一所公立学校?一个种梨的果农,如果暴雨减少了苹果的收成,增加了梨的收成,他该高兴吗?为什么北京商场里的服装比周边小城市的服装更容易打折促销?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人民币发行越多越好吗?我们将会了解价格、供给、需求、替代品、弹性、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生活问题。 关于政治深度把握教材 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政府的工作报告给人们带来创业新机遇,英法美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给经济带来重大利好,股市因执政党的会议公报而全线上涨……我们置身于政治生活中。 政治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经济,政治生活内容更多的涉及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并为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府的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的保障是否完善,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治模块包含着公民、政府、民主、国际政治等基本知识,是我们认识政治现象的钥匙。 关于文化以社会生活实际为载体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孩子们复习梳理时间、质量、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方法。 重难点: 目标1、目标2 《常见的量》学习单 2015年2月29日星期日晴 19:45的闹铃声把我从清晨的美梦中惊醒,一想到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一看表,已经8:05了,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5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坐上一辆载重6千克的公共汽车去给爸爸买生日礼物。 试一试: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年是()年(平、闰),那一年有()天。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那一年是是()年,那一年的二月份有()天。 2、我们下午3:10上课,用24时计时法应记作:(),21:30睡觉,用12时记时法应记作:() 3、20小时=()天 1.2时=()分 1.5时=()时()分 4、一场足球赛,从19:45开始,21:15结束,这场足球赛进行了()时()分 5、小红的体重约45()一辆货车重25() 一辆货车和小明共重25吨45千克,到底是()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一篇有趣的数学日记(播放课件),快读一读,发现它怎么有趣了?

生…… 师: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呀? 师:是呀,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量,而且要进行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就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设计意图:让同学从生活的例子中感受量的重要性,体会复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二、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1、同学们自主修改日记中错误的计量单位。 2、出示正确答案(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对照老师的答案,用红色笔勾画出自己出错的地方,但不要着急修改,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和检查,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自己知识存在的问题) …… 师:有出错的同学,不要懊恼,我们就是来做复习的。通过检测,你就发现你自己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好。没有出错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每个出错的地方都联系到好多好多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寻找病因。 三、寻找病因,整理知识 (一)年月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