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第18卷第2期2004年4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V ol.18N o.2

Apr.,2004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Ξ

范昊明1,2,蔡强国1,王红闪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分析了黑土腐殖质、黑土母质、黑土区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开垦等活动与黑土侵蚀之间的关系,指出了

黑土区农业开垦与耕作是导致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人类干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黑土加速侵蚀的

影响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

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黑土流失速度相当快,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成土母质露于地表的现象,土壤侵

蚀严重。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认识黑土地治理的紧迫性,黑土区很快就将变为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4)022*******

Condition of Soil Erosion in Phaeozem R egion of N ortheast China

FAN Hao2ming1,2,C AI Qiang2guo1,W ANG H ong2shan3

(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 AS,Beijing,100101;

2.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 sity,Shenyang110161;

3.Institut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 AS&Ministry o f Water Resource,Yangling Shaanxi712100)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 oil erosion of phaeozem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and humus,s oil parent material,climatic condition,land feature,vegetation and man′s activity in this area have been analyzed.It has been point2 ed out that the recla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phaeozem region is the primary reas on causing s oil erosion in this place, and at the same time,several natural factor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factors to affect s oil erosion have played m ore significance role in accelerated erosion after human broke into the phaeozem region.In fact,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came the m ost hazard region of potential erosion now for it′s unique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man′s activity. At present,the phaeozem region is subjected to severely s oil erosion and at s omewhere the loess m other material is exposing to the air.S o we must action now to explore the law of s oil erosion and to cure the s oil erosion using this law,or else,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came the real barren land.

K ey w ords: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nπs activity; s oil erosion

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普遍呈暗色,发育有肥力高、性状良好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实践中,人们对黑土区的概念通常并不仅局限于土壤分类中的黑土,而是一个包括更多东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广泛的概念。松辽水利委员会在关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中将黑土区的土壤类型定义为包括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风沙土和沼泽土等。根据全国农业土壤普查结果确定黑土区总面积为101.85万km2(含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为11.78万km2。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其中黑龙江省45.25万km2,吉林省18.7万km2,辽宁省12.29万km2,内蒙古自治区25.41万km2。黑土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600mm左右,地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性强,自南而北跨越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个不同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横穿湿润-亚湿润-亚干旱3个不同的自然地区。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和商品粮基地,然而,长期以来该区的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据松辽委2002年统计报告,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万km2,占黑土区总土地面积的27%,其中黑龙江省9.55万km2(水力侵蚀8.53万km2,风力侵蚀1.02万km2),吉林省3.11万km2(水力侵蚀1.72万km2,风力侵蚀1.39万km2),辽宁省3.41万km2(水力侵蚀3.08万km2,风力侵蚀0.33万km2),内蒙古自治区11.52万km2(水力侵蚀10.9万km2,风力侵蚀0.62万km2)。黑

Ξ收稿日期:2003205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支持研究项目(编号:40235056)

作者简介:范昊明,男,生于1972年,讲师,在读博士。从事土壤侵蚀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方面的研究。

土厚度已由50年代的平均60~70cm ,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0~30cm ,有些区域已露出成土母质,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黑土资源损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益,加剧了干旱洪涝灾害。实际上,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黑土区自然地理背景与土壤侵蚀

黑土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肥力高、性状好的耕作土壤。目前,虽然黑土区土壤侵蚀严重,但自然因素引起的侵蚀过程缓慢,常和自然成土速率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或有一定的土层累积,但在人类干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土壤加速侵蚀的影响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

1.1 黑土腐殖质与黑土可蚀性

在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下,黑土地区夏秋季节温暖多雨,地下水充足,无论是森林植被还是草甸草本植物都生长繁茂,其根系深而密,地上和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黑土的重要特性,黑土有机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的特点是在土壤表层(0~20c m 左右)有机质聚集、含量较高,表层以下却呈现陡剧下降的趋势。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约有120~200天),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因而有机质缓慢分解,并在土壤中积累,逐步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在30~100cm )。黑土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3%~6%;高者可达15%)、孔隙度高(69.7%左右)、土质疏松,因此,黑土抗蚀能力较差。土壤可蚀性因子能够反映黑土自身特性与土壤流失量之间的关系。该因子是指在其它影响因子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土壤本身性质不同所引起的土壤侵蚀的差异。张宪奎等人[1]对黑龙江省克山县、宾县和牡丹江市的黑土、白浆土及暗棕壤的可蚀性因子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为:黑土0.26;白浆土0.31;暗棕壤0.28。该研究结果表明:腐殖质层发育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黑土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相对偏高,抗蚀能力较差。

1.2 黑土母质与土壤侵蚀

典型黑土区成土母质比较单纯,主要有3种:第三纪砂粒、粘土层;第四纪砂粒粘土层;第四纪全新世砂粒、粘土层,其中以第2种分布面积最广。黑土母质的厚度可达10~40cm ,机械组成也比较粘细,并以粗粉砂(0.05~0.01mm )和粘粒为主,质地较为粘重。由于黑土多发育在粘土层上部,母质层透水不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水分的下渗。黑土水分运动的范围大部分在2m 左右,土壤水分很少通过土壤层渗透到地下去,黑土的水分循环结构基本上是大气[土壤(包括植物),水分的收入大于支出。王金平等[2]对哈尔滨黑土的透水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黑土透水性表层最高为1646×10-9mm/s ,但从第2层起明显降低,透水性与土壤机械组成中>0.01mm 颗粒含量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黑土成土母质的这种性质容易形成“上层滞水”现象,夏季降水集中时易产生地表径流和下渗水流,因此土体容易遭到侵蚀和淋溶。从人类利用历史来看,黑土资源十分有限。有限黑土层下面的黄土状成土母质的有机质含量不足1%,农作物难以生长。因此,黑土流失的后果十分可怕。

1.3 黑土区气候特征与土壤侵蚀

我国黑土分布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干旱多风,干燥度一般≤1,年平均气温为0.5~6℃,年降雨量一般在500~600mm ,夏季雨量充沛,绝大部分集中于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以6~9月为最多。由于黑土区降雨集中,且夏秋季节往往发生暴雨,容易形成集中径流,引起冲刷。据拜泉县通双流域1980~1985年资料统计,雨季6~8月的降雨量为329.8mm ,占全年降雨量的75%,同期的土壤侵蚀量高达4195t ,占全年土壤侵蚀量的70%[3]。自1950年以来,黑土区全年气温上升了1.2℃;降水从50~70年代中期趋于减少,而后又回升,呈现的是近40年左右的波动。邓慧平等[4]在黑土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影响的研究表明,在C O 2倍增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该区降水量可增加10%左右,极端降水有所增加。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发生异常降水时更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发生。

黑土区日温差、年温差较大,冻融交替明显,作用时间长。春季解冻后的土壤疏松,抗蚀能力明显降低。黑龙江省水保所克山试验站1998年调查研究表明,土壤冻结过程中由于水分的不断增加和冻结,体积增大约9%,由于冻土膨胀,常出现冻裂。克拜黑土区的浅沟和切沟都有平行于干沟的裂缝,宽度达10cm ,深度达120cm ,裂缝靠沟壁边缘30~100cm ,这些裂缝在夏季土体融化时也不能复合,极易发生剥蚀。冻融侵蚀可使耕地中的沟壑每年扩张50~100cm ,加剧了侵蚀沟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危害极大[5]。黑土区由于地处北温带和中温带,全年降雪比例较大,约为全年降水量的3.5%~7.9%,部分地区春季的融雪侵蚀占全年侵蚀总量的比例很大。东北黑土区地形起伏较小、坡度较缓,但是土壤冻融侵蚀是比较严重侵蚀的主要原因之

76第2期范昊明等: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一。

在黑土区西部的风蚀区风速较大,降水稀少,年平均风速为4.0m/s ,春季平均风速达5.1m/s ;历年>5级风日数平均为133.9天,春季为56天,占全年的41.8%。年降水量在300~450mm 之间,干燥度为1.1~1.5,十年九春旱,且干旱季节与产生起沙风速在时间上同步,为风蚀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导致该区春季风蚀强烈[6]。

1.4 黑土区地貌特征与土壤侵蚀

黑土区东、北、西三面为低山、中山所包围,中部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典型黑土区内地形大多是高平原和山前洪积平原,山前台地分布于黑土区的四周,冲积平原分布于中间。这些平原实际上并非平地,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一般为1~5°;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区域,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面坡度大部分为3~8°,坡长多为500~1000m ,汇水面积大,面蚀、沟蚀严重。如表1所示,地处该区的刘家乡第二松花江沿岸二级阶地大冲沟群自1945~1984年便由中度侵蚀发展为极强度侵蚀,侵蚀程度和发展速度极快[7]。

表1 侵蚀程度和发展速度年 度

集水面积(km 2)切沟总长度(km )增长长度(km )条数(条)年限(年)沟壑密度(km/km 2)切沟发展速度(m/a )等 级1945~1960

14.6428.38.287715 1.937.2中度严重1961~1969

14.6457.929.562769 3.95 1.19极强度侵蚀1970~198414.6465.17.230615 4.44 1.6极强度侵蚀洪积平原区域地面波

状起伏,具有坡缓坡长的特点,一般地面坡度在3°以下,坡长多为800~1500m 。由于坡面较长,且多为农业用地,在降雨量和降

雨强度较大时,易形成径流集中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漫川漫岗区坡耕地的侵蚀模数在3000~5000t/(km 2?a )[8]。由于土壤侵蚀的结果,黑土层的厚度也大不相同:在地势平缓的地方,黑土层一般为40~70~100cm ,个别地方可达100cm 以上,坡度较大地方的黑土层厚约20~30~40cm ;在少数坡度特别大或耕作时间较长的区域,还可出现“破皮黄”、“火烧云”、“黄土岗”等现象,黑土层只有10cm 左右或直接露出底土。黑土的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土壤类型的演变和土壤侵蚀的强度,但土壤侵蚀反过来也在重新塑造着黑土区的地形地貌。由于不同坡向接受阳光的长短和土壤冻融的迟早不同造成土壤侵蚀程度有所差异,南坡和东坡侵蚀程度高,因此,黑土区南坡和东坡的坡度一般要比北坡和西坡陡,土层厚度一般也要比北坡和西坡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该区的土壤侵蚀。

1.5 黑土区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

与我国较低的森林植被覆盖度相比,东北地区森林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从我国现有森林蓄积量来看,最大的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的东北林区,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3%。虽然黑土区从林草植被率上看比较高,但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在黑土区广阔的农田,特别是缓坡耕地林草植被率很低,对黑土地的防护作用比较小,这使得东北黑土区较高的森林植被覆盖没能充分发挥其抑制土壤侵蚀的作用。过去为了解决眼前急需,增加粮食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只有大面积开荒种粮,在部分坡度较陡的地方也将林草覆被变为耕地,致使水土流失速度发展极快,而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改良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陡坡开荒地区应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草),以减小水土流失速度,逐步实现黑土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 人类活动与黑土区土壤侵蚀

东北黑土区的自然地理背景是黑土区发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但如果没有人类不合理活动过多地介入,按照黑土区目前的自然地理条件应该是以森林和森林草原环境为主,黑土区现存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片的大森林都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然而,以黑土区过度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森林采伐为主的历史进程却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2.1 农业耕作对黑土侵蚀的影响

2.1.1 黑土区农业开垦历史 考古证实,东北黑土区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明末清初以前,虽然北方的游牧经济与来自中原的农业经济之间曾有多次冲突,且每次冲突的结果都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农牧界线的摆动,但这些变化多发生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辽西地区等最接近中原的地方。虽然军屯制度在辽、金时期起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黑龙江省各大江河两岸从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且形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垄作制,但大部分的黑土区仍以人类干扰较少的相对自然状态和少数民族的游牧经济为主,较大面积的土壤加速侵蚀较少。1699~1857年间,清朝统治者深恐东北的满、蒙两族被汉同化,故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限制或禁止汉族移入东北,仅有部分旗地的开垦未能造成黑土区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破坏。至1858年,清政

86水土保持学报第18卷

府废止严禁汉人出关之令,正式宣布移民实边、开垦荒地的政策。放垦的结果是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土壤侵蚀开始大面积地加剧。1912年后(民国时期)在东北黑土区延续且扩大了移民的数量,农垦规模继续扩大,与之相呼应的是黑土区土壤侵蚀的程度与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由此可见,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农业开垦是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转折点,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东北地区已有耕地0.147亿hm 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黑土区人口增长近3倍,特别是原来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大量涌入,人口成倍增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们只好不断扩大耕地面积。1950~1958年间,黑龙江省在全国耕地增长幅度最大,比1949年增长32%,加之该区普遍存在种地不养地、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耕地越种越瘦、越硬,加剧了土壤侵蚀。1958~1960年的“向草原进军”和1966~1975年“以粮为纲”的方针引导下,黑土区又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农垦。截止到1978年,黑龙江省每年平均开荒20万hm 2,总计开荒达593.3万hm 2,相当于解放前上千年来开荒面积的总和。半个世纪的开垦,使黑土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年产70亿kg 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过度的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湿地面积缩小了1/2,旱灾水灾频频发生,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经肥沃的黑土地日益贫瘠起来。

2.1.2 黑土区农业开垦与土壤侵蚀 目前,东北地区耕作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16%,大部分土壤开垦时间为50~100年左右,但黑土农业生态系统百年的演替历史,几乎跨越了我国中原地区3000年的演替过程。系统演替的主导因素以人类耕作活动为主,其次是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化。随着人口迅速的增长,使大量的林地和草地成为农田,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形成了稳定性较低的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生态平衡的变迁,环境条件也随之变化,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变高,农田的抗逆能力降低,土壤侵蚀不断加剧。

表2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物理性质变化

开垦年

限(年)

深度(cm )比重(g/cm 3)容重(g/cm 3)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对植物有效水分(%)10℃渗透系数(cm/s )5

0~15 2.500.86364.875.2454.5620.4431.93×10915~25 2.56 1.04259.261.6543.2018.6020.61×109400~15

2.40 1.09555.959.5350.0617.5320.02×10915~25 2.50 1.12152.250.6436.26 6.2517.83×109

黑土在开垦初期(一般5~10年左右),经常的耕作使土壤通气状况得到改善,过多的水分得以散失,因而土温增高,微生物活动增强,腐殖质分解加速,释放出的有效养分较多,其潜在肥力得以发挥。这时即使在不施

表3 不同垄向水土流失的比较(黑龙江克山)处理坡度

(°)径流量(m 3/km 2)冲刷量(kg/hm 2)土壤流失厚度(cm )顺垄7.3729002200.54

斜垄 4.81431801030.26

横垄0.0

41340 5.570.01肥的条件下种植作物,也可获得较高产量。但随着耕种时间的

推移,会出现腐殖质含量下降、水稳性团粒结构减少、蓄水能力降低、作物需要的养分和水分收支失去平衡等状况[9](表2)。黑土的有机质等营养元素随着黑土开垦时间的增加也会不断降低,再加上对耕地的管理不够科学,耕作制度不够合理等原因,使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肥力大大降低。例如黑土区多采用垄作制,由于垄向不同可分为顺垄、横垄和斜垄。这3种垄作的径流量是斜坡垄>顺坡垄>横坡垄;从冲刷量来看则是顺坡垄>斜坡垄>横坡垄,顺坡和斜坡垄耕地土壤侵蚀严重[10](见表3)。但黑土区的许多地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习惯于顺坡和斜坡耕种,目前仍有部分改垄工作需要进行。农业开垦造成的环境、生物、地貌和土壤的这一系列变化对黑土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土壤侵蚀产生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2点:(1)降低了黑土区生态系统对降雨、径流、风等自然侵蚀营力的抵抗力;(2)增加了这些自然侵蚀营力的有效性。在这种降低抵抗力、增强侵蚀力的双重效应下,我们认为,农业开垦是干扰黑土区生态系统,加速土壤侵蚀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黑土区土壤虽然潜在肥力高,但只有采取正确的耕作措施才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2.2 其他人为因素对黑土侵蚀的影响

东北黑土地区虽然森林、草原资源丰富,且森林、草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状态下也有其生长、发育、衰退和更新的过程,但黑土区过快的工农业发展却使该区的森林、草原植被无法正常更新。以黑龙江省为例,人口数由1949年的1011.9万人发展至1998年的3773.0万人;农牧场由1949年的17个发展为1998年的103个;工业企业单位由1949年的5227个发展至1998年的181298个。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过快,对林产品需求的增多以及畜牧业的无序发展,黑土区林地、草场资源变化迅速,有林地、用材林地和天然草场的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加之该区林地资源分布不匀,大片没有或失去森林、草原保护的土地为土壤侵蚀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96第2期范昊明等: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07水土保持学报第18卷

另外,黑土区也是我国重工业集聚区,其间分布着沈阳、长春、哈尔滨、吉林、四平、齐齐哈尔等大中型重工业城市。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对该区的木材、矿产资源等需求量巨大,由于人们在采伐、开矿、取土、挖砂、修路等生产活动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进一步加剧了黑土区土壤侵蚀的发生与发展。

3 讨 论

虽然自然状态下地表土壤常态侵蚀过程速度缓慢,但由于人类在黑土地上频繁而无序的活动,某些自然因素对土壤加速侵蚀的影响也随之明显地凸现出来。本文分析了黑土腐殖质、黑土母质、黑土区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对黑土区开垦耕种等活动与黑土侵蚀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黑土地区土壤侵蚀的危险性在于,黑土厚度一般只有50cm左右,黑土资源有限。有限的黑土层下面是黄土状成土母质,其有机质含量不足1%,农作物难以生长,因此黑土的流失后果十分可怕。目前,黑土流失速度相当快,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破皮黄”、“火烧云”、“黄土岗”等现象,即黄土母质露于地表,这样的地方基本上失去了生产能力。从养分结构来说,黑土的养分含量从表层向深层递减较快,因此,表土流失越多土壤养分含量就越少。过去黑土地不上粪也打粮,而现在则更多地依靠化肥维持产量。防胜于治,早治胜于晚治,我们必须加紧对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的认识,科学地治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认识黑土地治理的紧迫性,统一认识,抓紧治理,黑土区很快就将变为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了。

参考文献:

[1] 张宪奎,等.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2,12(4):1-9.

[2] 王金平,张秀茵.黑龙江哈尔滨黑土水分状况与养分供应的关系[J].土壤通报,1979(6):7-9.

[3] 李士文.刍议黑土侵蚀区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及对策[C].水土保持科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29-

134.

[4] 邓慧平,刘厚风.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0,20(6):958-963.

[5] 刘绪军,景国臣,齐恒玉.克拜黑土区沟壑冻融侵蚀主要形态特征初探[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9(1):28—30.

[6] 王玉玺,解运杰,王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3):27-29.

[7] 吉林省长春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松花江沿岸二级阶地沟蚀调查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

1993,13(6):23-29.

[8] 沈波,杨海军.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28-32.

[9] 于丹,沈波,谢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1992,12(20):25-34.

[10] 熊毅,李庆逵.中国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1] 孟凯,等.黑土有机质分解、累计1及其变化规律[J].土壤与

环境,2002,11(1):42-46.

[12] 曾昭顺,等.我国黑土农田系统的现状与调控途径[J].土壤通报,1979(2):15-18.

[13] 王绍武.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J].气象学报,1994,52(3):261-273.

[14]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等.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31-34.

黑土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黑土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它具有质地疏松、肥力高、供肥能力强的特点[1~3 ]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4~6 ] 。目前东北黑土区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7 ] ,养分库容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这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通过对黑土区土壤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保护黑土资源、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黑龙江省黑土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肥力降低、理化性状 恶化、中低产田面积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黑土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严重影响黑土生产力的发挥及黑龙江省可持续农业的实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与发展背景下,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尽力解决,否则,必将成为影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 1.1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 从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类型来看,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为主,其中水蚀面积约占80%,风蚀面积约占20%。水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风蚀主要发生在平川上。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内常伴有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部分区域沟道侵蚀作用显著。一些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很严重,黑土层每年可减少4一5毫米。水蚀不但使黑土层变薄影响作物生长,而且造成河流下游的河道和水库淤积,导致防洪抗旱能力减弱。风蚀对黑土区农业环境的破坏也尤为显著。每年4一5月为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同时也是播种期,由于地表裸露,表面土层被不同程度的刮走。如果表层有机质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上状亚粘土,在这种土壤里农作物无法生长。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总面积1.12x107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25%,平均2一3年流失1厘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约2一3亿立方米。由于土 壤侵蚀,造成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春季风灾肆虐的地区,每年要刮走富含营养的肥沃表层1一2厘米。开垦60一70年的坡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原来的60一70厘米减少到20一30厘米左右,个别地块的耕层厚度仅有5厘米,已经出现了“破皮黄”现象,黑土层急剧变薄。经测算,按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计算,黑土区现有耕地的黑土层将在40一50年内 全部被剥蚀,黑土将不复存在,北大仓将再度变成北大荒。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黑土区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地力锐减,粮食减产;土壤结构恶化,粘粒含量增多,生产力降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旱、涝、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沟壑侵蚀加剧,蚕食破坏耕地,降低土地利用率,增加耕作成本;土壤退化面积扩大,中低产田增多,耕地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治理的话,再过50年东北的黑土区将不复存在。 1.2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退化 土壤翻耕后,虽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释放,加速土壤物质的矿化速度,但黑土翻耕后,表土更为疏松,也加速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同时,使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的速度。黑土垦殖后,为了减少病、虫、草、鼠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被投入到土壤中,从而加速了土壤矿化速率,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加之农民更多地采用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方式,黑土供给作物的养分得不到补偿,从而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据估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第18卷第2期2004年4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V ol.18N o.2 Apr.,2004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Ξ 范昊明1,2,蔡强国1,王红闪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分析了黑土腐殖质、黑土母质、黑土区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开垦等活动与黑土侵蚀之间的关系,指出了 黑土区农业开垦与耕作是导致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人类干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黑土加速侵蚀的 影响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 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黑土流失速度相当快,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成土母质露于地表的现象,土壤侵 蚀严重。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认识黑土地治理的紧迫性,黑土区很快就将变为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4)022******* Condition of Soil Erosion in Phaeozem R egion of N ortheast China FAN Hao2ming1,2,C AI Qiang2guo1,W ANG H ong2shan3 (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 AS,Beijing,100101; 2.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 sity,Shenyang110161; 3.Institut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 AS&Ministry o f Water Resource,Yangling Shaanxi712100)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 oil erosion of phaeozem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and humus,s oil parent material,climatic condition,land feature,vegetation and man′s activity in this area have been analyzed.It has been point2 ed out that the recla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phaeozem region is the primary reas on causing s oil erosion in this place, and at the same time,several natural factor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factors to affect s oil erosion have played m ore significance role in accelerated erosion after human broke into the phaeozem region.In fact,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came the m ost hazard region of potential erosion now for it′s unique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man′s activity. At present,the phaeozem region is subjected to severely s oil erosion and at s omewhere the loess m other material is exposing to the air.S o we must action now to explore the law of s oil erosion and to cure the s oil erosion using this law,or else,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came the real barren land. K ey w ords: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nπs activity; s oil erosion 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普遍呈暗色,发育有肥力高、性状良好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实践中,人们对黑土区的概念通常并不仅局限于土壤分类中的黑土,而是一个包括更多东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广泛的概念。松辽水利委员会在关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中将黑土区的土壤类型定义为包括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风沙土和沼泽土等。根据全国农业土壤普查结果确定黑土区总面积为101.85万km2(含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为11.78万km2。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其中黑龙江省45.25万km2,吉林省18.7万km2,辽宁省12.29万km2,内蒙古自治区25.41万km2。黑土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600mm左右,地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性强,自南而北跨越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个不同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横穿湿润-亚湿润-亚干旱3个不同的自然地区。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和商品粮基地,然而,长期以来该区的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据松辽委2002年统计报告,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万km2,占黑土区总土地面积的27%,其中黑龙江省9.55万km2(水力侵蚀8.53万km2,风力侵蚀1.02万km2),吉林省3.11万km2(水力侵蚀1.72万km2,风力侵蚀1.39万km2),辽宁省3.41万km2(水力侵蚀3.08万km2,风力侵蚀0.33万km2),内蒙古自治区11.52万km2(水力侵蚀10.9万km2,风力侵蚀0.62万km2)。黑 Ξ收稿日期:2003205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支持研究项目(编号:40235056) 作者简介:范昊明,男,生于1972年,讲师,在读博士。从事土壤侵蚀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方面的研究。

浅议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浅议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摘要】典型黑土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逐年降低,应针对具体部位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0.前言 目前,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1)在欧洲。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面积为1900000平方千米。(2)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为1000000平方千米。(3)在亚洲,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辽河流域。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大约100000平方千米。在我国黑土区中,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面积约330000平方千米,土壤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插一根筷子都长”,是一种高产土壤,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平均产量可达到8250kg/hm2,而目前仅达到4000kg/hm2。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所以加强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是势在必行的。 1.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629104km2,占该区总面积的37%。形势不容乐观,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2.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2.1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 目前,黑土平均流失厚度0.51cm/a,而形成1cm黑土约300-400a,黑土厚度已由开垦初的80-100cm下降到20-30cm。克山县大面积开垦在1930~2006年,黑土层由100cm降到现在的15-30cm,平均流失0.9cm/a,有的地方已成为破皮黄、火烧云。 2.2降底土地生产力 黑土层下主要是黄土及白浆土土质,黑土流失后,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克山县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初期的7%-10%下降到3.5%,蓄渗水能力大大降低,旱时硬涝时朽,供肥能力大大减弱。 2.3减少耕地、毁坏家园

黑土基本特征及合理利用

黑土基本特征及合理利用 众所周知,我们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有着一个美丽名字“北大仓”。据统计,中国“粮仓”黑龙江省近年来不断强化耕地保护。据最新的黑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至2008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91.72万公顷,比上一年增加1600公顷,折合亩数为2.4万亩。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年生产能力现已达到400亿公斤以上,粮食商品率超过70%。近年来,这个省立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立了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大耕保”理念,全力坚守耕地“红线”。 黑龙江省政府每年都与各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耕地保护责任。省国土资源厅还出台了《关于落实占用耕地补充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了省、市、县三级耕地储备库建设。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的工作人员说,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是全省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通过对未利用地、废弃地或对原有耕地进行集约化整理,实现全省耕地面积的增加。 按照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耕地总量将不少于117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继续保持在85%以上。 总而言之,黑龙江的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提供的产量为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道农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我们黑龙江省独有的土壤黑土地。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什么是黑土?黑土,就是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交林。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片被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包围的土地,在200多年时间里被满族人视作“龙兴之所”而禁止开垦,直至1947年,一群穿着灰绿色军装、脚套乌拉草鞋人的进驻才打破了寂静。而此时,不仅距共和国成立还有两年的时间,距国家专门设置的农垦部成立更早出了九年。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地理分布区,指出中国黑土主要见于淮北平原、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山东半岛西部和北部平原、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四个地区,以淮北平原分布最为广泛,黑土性土壤则多分布在其他六个地区。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46%。中国黑土总面积尚未有过统计。

黑龙江各市县土壤类型介绍

黑龙江省个市县土壤介绍 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复杂,土壤类型较多。 主要土壤有: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沼泽土泥炭土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透性好、质地轻、地势平的优点。 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 大庆市 黑钙土:主要分布于大同区的大同镇,八井子乡,高台子镇,庆阳山平岗地带,以及萨尔图区和杏树岗乡一带的平地和平缓坡地草甸土:在全市各地均有分布,草甸土类是大庆市比较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势地平,地下水位较高, 盐碱土:盐碱土占总面积的11.99%大部分为牧业用地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大同西部的兴隆泉乡,双榆树乡和三环公司的五分场,三分场,在大同区的太阳升镇,高台子镇,让胡路区 和喇嘛甸镇也有少量的分布 沼泽土:大庆市沼泽土面不大,目前多为苇塘。 牡丹江市 牡丹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张广才岭东侧,大陆性季风气

主要土壤有: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火山灰土等七类 兰西县 兰西县从全县土壤来看,土壤质量属中等。 兰西县土壤共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河淤土、砂土、碱土 黑土类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以东的临江、长岗、长江、兰河4个乡镇和中部地区的北安、红光、兰郊、康荣、榆林5个乡镇的沿河岗地。黑土是兰西县耕地最好的土壤类型,黑土层厚,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结构好,养分较为丰富。 黑钙土类是全县分布广、面积大的土壤类型,各乡、镇都有。呼兰河以西较多,呼兰河以东分布较广,这类土壤外形基本与黑土相似,但土壤腐殖质积累少于黑土,内部具有石灰反应,呈微碱性,犁底层更为突出,容量增大,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降低,土壤粘重、紧实,通气透水性不佳.耕性不如黑土。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两岸的河滩地、低阶地及岗坡下部开阔的低平地上,它是仅次于黑钙土分布广、面积大的又一土类. 沼泽土类主要分布在河滩地和低阶地的局部洼地中,大部分不适合农业生产。 砂土类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两岸,绝大部分不适合农业生产。 碱土类碱土和盐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存在,约占5—10%,不能利用。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_成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 ] 2007-11-20 [作者简介 ] 赵会明 (1968-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工程师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 赵会明 (克山县水务局 , 黑龙江克山 161600 [摘要 ]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 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 东北黑土区 ; 水土流失 ; 现状 ; 危害 ;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27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7175(2008 06-0477-02 目前 , 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 : (1 在欧洲。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 面积为 190 104km 2。 (2 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面积为 100 104 km 2 。 (3 在亚洲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 辽河流域。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 , 面积大约 10 104km 2。在我国黑土区中 , 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 , 面积约 33 104km 2, 土壤为黑土 , 黑钙土及草甸黑土 , 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 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 , 插一根筷子都长 , 是一种高产土壤 , 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 , 平均产量可达到 8250kg/hm 2, 而目前仅

达到 4000kg/hm 2。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 , 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克山县位于典型黑土区腹地 , 土地面积 31 87 104hm 2(其中耕地面积 18 70 104hm 2 。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 , 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 6 29 104km 2, 占该区总面积的 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2 07 104hm 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 9 87 104 hm 2 ,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 8%。全县土壤侵蚀模数 2720t/km 2, 属于中度侵蚀区。 2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2 1 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 目前 , 黑土平均流失厚度 0 5~1cm/a, 而形成 1cm 黑 土约 300~400a, 黑土厚度已由开垦初的 80~100cm 下降到 20~30cm 。克山县大面积开垦在 1930~2006年 , 黑土层由 100cm 降到现在的 15~30cm, 平均流失 0 9cm/a, 有的地方已成为破皮黄、火烧云。 2 2 降底土地生产力 黑土层下主要是黄土及白浆土土质 , 黑土流失后 , 土地板结 , 土壤肥力下降。克山县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初期的 7%~10%下降到 3 5%, 蓄渗水能力大大降低 , 旱时硬涝时朽 , 供肥能力大大减弱。 2 3 减少耕地、毁坏家园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_以一次降雨为例_申艳

第26卷第6期2008年11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26No.6Nov.2008 收稿日期:2008-0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7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50206-4);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5B01);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学科前沿领域项目(KZCX3-SW -NA3-31) 作者简介:申 艳(1980)),女,山东金乡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E -mail:czh-5852@https://www.doczj.com/doc/1212943780.html, 。 *通信作者:杨学明,E -mail:xuemi ngy@https://www.doczj.com/doc/1212943780.html, 。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 )))以一次降雨为例 申 艳1,2,张晓平1,梁爱珍1,2,李文凤1,2,杨学明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Green house &Proces sing Crops Research Centre,Agriculture &Agr-i Food Canada,Harrow,Ontario,Canada N0R 1G0) 摘 要:以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次降雨条件下整个集水盆地出口处的径流体积及其含沙量,研究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碳氮富集度以及可溶性养分的流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只有在强降雨的情况下才会在集水盆地尺度上发生水土流失现象。20.5mm 降雨条件下(2006年8月1日)径流泥沙含量为1.0~2.5g/L,泥沙C 、N 富集系数分别为2.10和3.31。径流液中DO C 的浓度介于2.47~3.93mg /L 之间,T N 浓度介于1.61~3.28mg /L 之间,径流携带养分量在整个养分流失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流失途径。侵蚀泥沙(未加分散剂)的团聚体组成和原土壤有很大差异,径流泥沙的流失主要是粒径为0.053mm 以下的团聚体,尤其是0.002~0.02mm 的粉粒团聚体为主。 关键词:黑土;土壤侵蚀;含沙量;团聚体;富集系数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008)06-0224-06 我国的黑土分布于东北平原东部的山前台地和低丘上,其主体呈弧形自北向南分布于43b 20c ~49b 40c N 、122b 24c ~128b 21c E 之间,区内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一般为1~5b ,具有坡缓坡长的特点。由于坡面较长,且多为农业用地,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时,易形成径流集中冲刷,再加上对耕地的管理不够科学,耕作制度不够合理等原因,使该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1],有人甚至预言东北黑土将会在50a 内消失。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壤退化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但是人们多是关注黑土的沟蚀壑蚀,黑土流失治理也是将绝大部分资金用于沟壑治理,而作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最为普遍的形式)))坡面侵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国外一些科学家的兴趣已集中在坡面侵蚀产沙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土壤质量)演变问题上,即侵蚀过程中土壤颗粒大小特性、团聚体的移动及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2,3]。由于泥沙的这些特征反映着降雨过程中侵蚀力与抗蚀力的作用结果,它对于揭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侵蚀过程、土壤分散性和坡面动力特征,以及养分流失 与土壤退化过程等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衡量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反过来,土壤团聚体又能够对SOC 提供物理保护使其不被微生物分解矿化。雨点的溅蚀和径流的剪力可引起土壤团聚体的消散或破坏,释放原来受保护的SOC,加之土壤SOC 密度较小(< 1.8mg/L 且富集于土壤表层,所以易被地表径流迁移而损失[4,5]。黑土区水蚀多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此阶段是全年降雨集中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发生水力侵蚀。本文对次降雨条件下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颗粒及其碳、氮的流失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黑土坡耕地土壤水土流失特点,为预防和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达家沟镇(44b 43c ,125b 52c ),地形为漫岗台地,在东北黑土区具有典型代表性。试验地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4.4e ,年均降水534mm,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研究区北坡坡长为246m,最大相对高程为11.68m;南坡坡长为171m,最

高考地理黑土知识点:黑土和黑钙土-最新学习文档

2019年高考地理黑土知识点:黑土和黑钙土2019年高考地理黑土知识点:黑土和黑钙土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2019年高考地理黑土知识点:黑土和黑钙土,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黑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

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

什么是黑土地

什么是黑土地?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三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 形成黑土地需要两百年的时间,黑土地也称之为“黑色的金子” 黑土地的概念 黑土地最突出的营养成分是腐殖质,这是树叶杂草等有机质腐烂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分子量相对小的有机分子。这种土地微量金属元素也很丰富。种啥啥丰收! 山珍 山珍中很多植物占重要位置,多数都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其品种多。由于它们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故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价值,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据研究证明,食用山珍能抗病毒、降脂、降压,若经常食用还能防癌抗癌。鑫程企业所选用的山珍酵素都是药食同源的品种。可以称其为微生物世界的“金字塔”。一些野果,一些植物都具有药物治疗作用。 三大核心技术 中草药发酵技术,攻克了中草药有效成份不易被皮肤吸收的难题。 中草药恒温活性萃取渗透技术。 中草药质量指纹图谱测量技术。 中草药发酵 必须是鲜活草药,无加工处理,无化学残留。一旦有化学成份,就不能发酵,会腐烂生成毒素。 鑫程自有采收基地,人工采收。只有山区附近的村民才知道如何保存。而我们只收购可以发酵的药食同源植物。 中草药恒温活性萃取渗透技术 这是特定对药食同源的植物开发的技术。这种技术高效的保留了草药与植物的特定营养物质。也是保留了可以发酵的草药的有效成份。也是鑫程公司的独家技术。 处方式酵素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同时最好的处理了草药的药性得以发酵。 全国唯一一家可以有效处理草药的发酵的方法。 中草药质量指纹图谱测量技术 现在工业化到来,很多草药都变成工业化加工。 草药有些是需要自然风,吸收天地之气。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草药的药性。而我们现在市场经济都没有人做的这么细了。 所以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自行采收,自行萃取。自行生产。保障产品的有效成份。 我们公司的老板还有我们大多都信佛教。所以我们从来不做需假,从来不做暴利的产品。 我们的产品都以效果来告诉顾客与店家。 性价比 我们的基地是很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与当地的山民长年签订合同,教导他们如何保留草药和植物的完整性,包括根的完整。随收购进行恒温保留。提取之后,运送到工厂。采用相应技术进行三次发酵。 我们掌握了最原始的源头。所以我们的性价比是要比其它公司要低的多。这也是我们鑫程的优势。通过百年的实践方,鑫程的配方是典型的“君”“臣”“佐”“使”。所以针对体质不同酵素也不同。因为酵素是具有单一的特性。 果蔬酵素吃多了会寒。而鑫程的松柏酵素就是针对手脚发冷的人群。同时鑫程还有针对糖尿病人吃的酵素。这就是鑫程的处方式酵素。

河南省驻马店市黑土土壤类型

河南省驻马店市黑土土壤类型 摘要:根据调查分析,驻马店地区处于豫西山区与淮北平原的交接地位,中部是伏牛山山前平原,东部是冲积、湖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多,山地少土壤的成土母质,在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全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粗骨土、水稻土。 关键词:冲积、湖积平原、黑土、淮北平原 正文:所谓黑土,乃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交林。位于分布在南阳盆地,驻马店,许昌地区东部,周口地区南部,信阳地区北部的低洼地区, 中国黑土和黑土性土壤的分布区均在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内。黄瑞采等报道过中国黑土和黑土性土壤的十大地理分布区,指出中国黑土主要见于淮北平原、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山东半岛西部和北部平原、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四个地区,以淮北平原分布最为广泛,黑土性土壤则多分布在其他六个地区。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46%。中国黑土总面积尚未有过统计。 成土条件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

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中国黑土多分布在低平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平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近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 第一节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地理概论,主要是从不同的地理要素出发,了解中国的整体特征。而这学期主要是认识中国不同的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问】这学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P2潘博士—→学法指导 活动: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看谁观察最仔细】P5图5.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分为哪四个地区? 【生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形成四大单元的原因 【问】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形成四大区域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 2、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 【活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完成P3活动。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4.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活动一: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问】读P4图5.2“北方地区图”,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和所临的海?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10个) ◆渤海、黄海 3、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比例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4、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5、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面。 6、本区的气候特征? ◆冬夏季节差异大,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7、本区的经济状况? ◆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以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承转】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肥沃的黑土地”和“干旱的

黑土地的范围

世界黑土地分布、成因简介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二是分布在北美州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三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黑土地土地肥沃,这三大块黑土区均为所在国家的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区的垦殖指数均比较高。在各黑土区的开发垦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美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黑风暴"等。中国东北黑土区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 黑土地成因: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中国的黑土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总面积为一千万公顷,目前已开垦出耕地七百多万公项,其粮食产量已占两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黑土资源垦殖指数高,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黑土区既有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有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地区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好黑土这一优势资源,对黑土区的工农业生产、对于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东北黑土区多为平原、洼地和漫岗,风蚀、水蚀和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力降低。据测算,东北黑土区每年都因水土流失造成近2亿立方米黑土流失,其中氮磷钾元素折算成标准化肥约500万吨。同时,土壤有机质以每年1.3‰速率下降,土壤有机质的活性和功能也在逐渐降低。黑土层由初开发时的60~80厘米,减为20~30厘米。二是表土流失。黑土区耕地比重大,森林覆盖率低,夏季500毫米左右降水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6月至9月,再加上春季积雪融化产生径流,极易发生水蚀。另外,黑土平原春季风多,十年九春旱,风蚀严重。三是生态恶化。黑土地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旱风沙灾害多发。四是河床抬高。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水库、河道,造成河库泥沙淤积,一些河段高出地面一米多,成为“地上悬河”。五是面源污染。随着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大,加上农民没有改变多年来种地不养地、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后,地块过于零散,小型拖拉机和牛马犁耕作使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的物理性状恶化,保肥蓄水能力降低,黑土地越种越瘦。东北黑土地的恶化趋势仍在延续。建议:尽快制定保护黑土地的政策法规,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积极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加大作物根茬、秸秆还田数量,积极培肥地力;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采取有利于保护黑土地和实现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积极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土壤保蓄水肥能力。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黑土区内土壤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被誉为中国的“北大仓”和中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近年来由于耕作不合理、过度开垦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忽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土壤持续恶化,人与黑土地的自然和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供给息息相关。“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加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有十分重要意义。 经济转型与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二五”规划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

局面,这其中的内涵之一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此促经济转型、促科学发展。人与土地的和谐相处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正确的价值观。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界承载能力与人们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辩证统一,通过正确处理人与土地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目前的任务应该是在实践中探求符合“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生态变化趋势,使得人与土地的相互作用沿着这种变化趋势发展,促进人与土地关系进一步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纯自然主义地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而保护,完全割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不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那么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就难以长久保持下去。相反,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表现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