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凝固及结晶

材料的凝固及结晶

材料的凝固及结晶
材料的凝固及结晶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第一节凝固的概念第二节金属的结晶和铸锭第三节合金的结晶过程

第一节凝固的概念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使学生掌握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授课内容:

一,晶体的结晶

二,非晶体的结晶

重点:晶体结晶时过冷现象及热力学条件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凝固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演示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晶体的凝固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统称为"凝固",如果通过凝固能形成晶体结构,则可称为"晶体".凡纯元素(金属或非金属)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的"平衡结晶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T0),高于此温度(即实际结晶温度T1)才能进行结晶;两者之差ΔT=T0-T1称为过冷度,处于平衡结晶温度时,液体与晶体同时共存,达到可逆平衡.

为什么纯元素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不变的平衡结晶温度呢?这是因为它们的液体与晶体之间的能量在该温度下能够达到平衡的缘故.这一能量叫做"自由能(F).同一物质的液体与晶体,由于其结构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化是不同的,如图3-1所示.

由此可见,要使液体进行结晶,就必须使其温度低于理论温度,造成液体与晶体间的自由能差:(ΔF=F液-F晶),即具有一定的结晶驱动力才行.

二:非晶体的凝固

若凝固后的物质不是晶体,而是非晶体,那就不能称之为结晶,只能称为凝固.非晶体的凝固与晶体的晶体,都是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但本质上又有区别.非晶体的凝固实质上是靠熔体粘滞系数连续加大完成,即非晶体固态可看作粘滞系数很大的"熔体",需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渐完成凝固.

第二节金属的结晶和铸锭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金属的结晶过程

授课内容: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2:晶粒大小的控制

三:金属铸锭组织

1:表面细晶粒层

2;柱状晶粒层

3:中心等轴晶

重点:凝固的概念,金属结晶的铸锭.

难点:对结晶热力学条件的理解,金属的铸锭组织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平台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它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如图3-3所示.(P38页)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金属结晶后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而晶粒的大小是金属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情况下,晶粒愈细小,金属的强度就愈高,塑性和韧性也愈好.表3-1(P39页)说明晶粒大小对纯铁机械性能的影响.

2:晶粒大小的控制

金属结晶后单位体积中晶粒数目Z,取决于结晶时的形核率N(晶核形核数目/S·m㎡)与晶核生长速率G(㎜/s),它们存在着以下的关系:Z∝√N/G,由上可知,当晶粒生长速率G一定时,晶核形核率N愈大,晶粒数目就愈多,反之则愈细. 1):增大过冷度:

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愈大,其过冷度便愈大,不同过冷度ΔT对晶核形核率N和生长速率G的影响,如图3-6所示.

2):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变质剂,使金属结晶时的晶核形核率N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 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33 44r G r G V +?=?,(1)求临界 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 ==?2 31 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意 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 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 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118.8× 10-3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7.30×103kg/m 3,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2.7%。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 (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836×109J/m 3,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 , 原子体积V 0=1.66 ×10-29m 3。 3. (a)已知液态纯镍在1.1013×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的熔点为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材料结构与性能(珍藏版)

材料结构与性能(珍藏版) 一、何为金属键?金属的性能与金属键有何关系? 二、试说明金属结晶时,为什么会产生过冷? 三、结合相关工艺或技术说明快速凝固的组织结构特点。 四、画出铁碳合金相图,并指出有几个基本的相和组织?说明它们的结构和 性能特点。 五、说明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特征和性能特点。 六、试分析材料导热机理。金属、陶瓷和玻璃导热机制有何区别?将铬、 银、Ni-Cr合金、石英、铁等物质按热导率大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七、从结构上解释,为什么含碱土金属的玻璃适用于介电绝缘? 八、列举一些典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并说明其优缺点。 九、什么是超疏水、超亲水?超疏水薄膜对结构与表面能有什么要求? 十、导致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的离子结构有什么特征? 答案自测 特别重要的名词解释 原子半径: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电子在核外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只是概率分布不同,因此对原子来说不存在固定的半径。根据原子间作用力的不同,原子半径一般可分为三种:共价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瓦尔斯半径。通常把统和双原子分子中相邻两原子的核间距的一半,即共价键键长的一半,称作该原子的共价半径(r c);金属单质晶体中相邻原子核间距的一半称为金属半径 (r M);范德瓦尔斯半径(r V)是晶体中靠范德瓦尔斯力吸引的两相邻原子核间距的一半,如稀有气体。

电负性:Parr等人精确理论定义电负性为化学势的负值,是体系外势场不变的条件下电子的总能量对总电子数的变化率。 相变增韧:相变增韧是由含ZrO2的陶瓷通过应力诱发四方相(t相)向单斜相(m相)转变而引起的韧性增加。当裂纹受到外力作用而扩展时,裂纹尖端形成的较大应力场将会诱发其周围亚稳t-ZrO2向稳定m-ZrO2转变,这种转变为马氏体转变,将产生近4%的体积膨胀和1%-7%的剪切应变,对裂纹周围的基体产生压应力,阻碍裂纹扩展。而且相变过程中也消耗能量,抑制裂纹扩展,提高材料断裂韧性。 Suzuki气团:晶体中的扩展位错为保持热平衡,其层错区与溶质原子间将产生相互作用,该作用被成为化学交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富集于层错区内,造成层错区内的溶质原子浓度与在基体中的浓度存在差别。这种不均匀分布的溶质原子具有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也成为Suzuki气团。

材料的凝固及结晶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第一节凝固的概念第二节金属的结晶和铸锭第三节合金的结晶过程 第一节凝固的概念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使学生掌握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授课内容: 一,晶体的结晶 二,非晶体的结晶 重点:晶体结晶时过冷现象及热力学条件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凝固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演示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晶体的凝固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统称为"凝固",如果通过凝固能形成晶体结构,则可称为"晶体".凡纯元素(金属或非金属)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的"平衡结晶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T0),高于此温度(即实际结晶温度T1)才能进行结晶;两者之差ΔT=T0-T1称为过冷度,处于平衡结晶温度时,液体与晶体同时共存,达到可逆平衡. 为什么纯元素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不变的平衡结晶温度呢?这是因为它们的液体与晶体之间的能量在该温度下能够达到平衡的缘故.这一能量叫做"自由能(F).同一物质的液体与晶体,由于其结构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化是不同的,如图3-1所示. 由此可见,要使液体进行结晶,就必须使其温度低于理论温度,造成液体与晶体间的自由能差:(ΔF=F液-F晶),即具有一定的结晶驱动力才行. 二:非晶体的凝固 若凝固后的物质不是晶体,而是非晶体,那就不能称之为结晶,只能称为凝固.非晶体的凝固与晶体的晶体,都是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但本质上又有区别.非晶体的凝固实质上是靠熔体粘滞系数连续加大完成,即非晶体固态可看作粘滞系数很大的"熔体",需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渐完成凝固. 第二节金属的结晶和铸锭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金属的结晶过程 授课内容: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2:晶粒大小的控制 三:金属铸锭组织 1:表面细晶粒层 2;柱状晶粒层 3:中心等轴晶 重点:凝固的概念,金属结晶的铸锭. 难点:对结晶热力学条件的理解,金属的铸锭组织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平台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它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如图3-3所示.(P38页)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金属结晶后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而晶粒的大小是金属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情况下,晶粒愈细小,金属的强度就愈高,塑性和韧性也愈好.表3-1(P39页)说明晶粒大小对纯铁机械性能的影响. 2:晶粒大小的控制 金属结晶后单位体积中晶粒数目Z,取决于结晶时的形核率N(晶核形核数目/S·m㎡)与晶核生长速率G(㎜/s),它们存在着以下的关系:Z∝√N/G,由上可知,当晶粒生长速率G一定时,晶核形核率N愈大,晶粒数目就愈多,反之则愈细. 1):增大过冷度: 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愈大,其过冷度便愈大,不同过冷度ΔT对晶核形核率N和生长速率G的影响,如图3-6所示. 2):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变质剂,使金属结晶时的晶核形核率N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资料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杨连锋2009年1月) 2004年 二 写出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的判别式,并结合该式说明界面能,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答:判别式, 2 01()()2 (1)m c v D s g m v D g G T k ωωωω * *??- ??? =-Γ- ++?? -- ??? ,()s ω的正负决定 着干扰振幅是增长还是衰减,从而决定固液界面稳定性。第一项是由界面能决定的,界面能不可能是负值,所以第一项始终为负值,界面能的增加有利于固液界面的稳定。第二项是由温度梯度决定的,温度梯度为正,界面稳定,温度梯度为负,界面不稳定。第三项恒为正,表明该项总使界面不稳定,固液界面前沿形成的浓度梯度不利于界面稳定,溶质沿界面扩散也不利于界面稳定。 三 写出溶质有效分配系数E k 的表达式,并说明液相中的对流及晶体生长速度对E k 的影 响。若不考虑初始过渡区,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有0s C C * = 答:0 00 (1)N L s v E D C k k C k k e δ*- = = +- 可以看出,搅拌对流愈强时,扩散层厚度N δ愈小, 故s C * 愈小。生长速度愈大时,s C * 愈向0C 接近。(1)慢的生长速度和最大的对流时,N L v D δ《1,0E k k = ;(2)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N L v D δ》1,E k =1 (3)液相中有对流,但属于部分混合情况时,0 1E k k <<。1E k =时,0 s C C * = ,即在 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 四 写出宏观偏析的判别式,指出产生正偏析,负偏析,和不产生偏析的生长条件。 答:0 1s q q C k C k = -+,s C 是溶质的平均浓度,0C 是液相的原始成分,q 是枝晶 内溶质分布的决定因素,它是合金凝固收缩率β,凝固速度u 和流动速度v 的函数, (1)(1)v q u β=-- 。0s C C =,即 1p u v β β =- -时,q=1,无宏观偏析。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说,为正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 说,为负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 五 解:用2m m m m r m m k r T V T V T H H σσ?=- ?=- ? ??计算

(完整word版)第三章__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 本章主要内容: 液态金属的结构; 金属结晶过程:金属结晶的条件,过冷,热力学分析,结构条件 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能量分析,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非均匀形核:形核功,形核率 晶体的长大:动态过冷度(晶体长大的条件),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晶体长大机制,晶体长大形态: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状长大、结晶理论的应用实例:铸锭晶粒度的控制,单晶制备,定向凝固,非晶态金属 一、填空 1..在液态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__结构_起伏和____能量起伏。 1.金属凝固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过冷度和能量起伏_____________。 2.细化铸锭晶粒的基本方法是:(1)___控制过冷度_,(2)___变质处理__,(3)____振动、搅拌等____。 5、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能的____2/3____。 6、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体积自由能)和(表面自由能)两部分,其中__表面_____ 自由能是形核的阻力,____体积___自由能是形核的动力;临界晶核半径r K与过冷度△T呈__反比_ T L T r m m ? - = σ2 _ 关系,临界形核功△G K等于____ ()2 2 3 3 16 T L T G m m k? ? = ? σ π 表面能的1/3___。 7 动态过冷度是______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前沿)的过冷度___。 8 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过冷度增大,则临界晶核半径__减小___,金属结晶冷却速度越快,N/G比值___越大_____,晶粒越细_小。 9 制备单晶的基本原理是__保证一个晶核形成并长大__,主要方法有____尖端成核法和___垂直提拉法。 10. 获得非晶合金的基本方法是_____快速冷却___________。 11 铸锭典型的三层组织是______细晶粒区________, ___柱状晶区____, _____等轴晶区____。 12 纯金属凝固时,其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_______过冷度_______________。 14 液态金属凝固时,异质形核需要的过冷度比均质形核小,这是因为_异质形核时固相质点可作为晶核长大,其临界形核功较小。 1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晶体长大的方式有(垂直长大方式)和(横向长大方式),其中大多数金属采用(垂直长大方式)方式长大。 二、名词解释 过冷度,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自发形核,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形核功,形核率,变质处理, 异质形核,非晶态金属、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温度梯度、 三、判断 1 纯金属中含有少量杂质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 临界半径r K大小仅与过冷度有关。(×)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8:实际金属液态合金结构与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有何不同 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是近程有序的。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而实际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原子,形成夹杂物,除了存在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 12: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其影响因数。 答:实质: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物理表现,是是由原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在表面和内部间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 影响因数: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 13:简述界面现象对液态成形过程的影响。 答:表面张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当固液相互润湿时,附加压力有助于液体的充填。液态成形所用的铸型或涂料材料与液态合金应是不润湿的,使铸件的表面得以光洁。凝固后期,表面张力对铸件凝固过程的补索状况,及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 15:简述过冷度与液态金属凝固的关系。 答:过冷度就是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凝固。 16:用动力学理论阐述液态金属完成凝固的过程。 答: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过高能态的界面,界面具有界面能。生核或晶粒的长大是液态原子不断地向固体晶粒堆积的过程,是固液界面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具有高能态的原子才能越过更高能态的界面成为固体中的原子,从而完成凝固过程。 17:简述异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的区别。 答:均质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形核,异质形核是依靠外来夹杂物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的形核。 异质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异质形核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所需过冷度小。 18:什么条件下晶体以平面的方式生长什么条件下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答:①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正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的生长方向相反。 ②树枝晶方式生长: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负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较大,且距离固液界面越远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生长的方向相同。 19:简述晶体的微观长大方式及长大速率。 答:①连续生长机理--粗糙界面的生长:动力学过冷度小,生长速率快。②二维生长机理--光滑界面生长:过冷度影响大,生长速度慢。③从缺陷处生长机理--非完整界面生长:所需过冷度较大,生长速度位于以上二者之间。 20:为生么要研究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答: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组元会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它决定着凝固组织的成分分布和组织结构,液态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的传输,使溶质在固液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中进行再分配。掌握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的规律,是控制晶体生长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在生产实践中控制各种凝固偏析的基础。 凝固过程中溶质的再分配是合金热力和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凝固

3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物质由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称为相变。因而结晶过程是相变过程。 3.1 纯金属的结晶 一.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结晶的驱动力是实际结晶温度(T 1)下晶体与液体的自由能差ΔGV。而 理论结晶温度(T 0)与实际结晶温度(T 1)的差值称作过冷度(ΔT),即ΔT= T 0 -T 1。 过冷度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速越大,过冷度越大。 液体和晶体的自由能-温度曲线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1、结晶的基本过程 结晶由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液态金属中存在着原子排列规则的小原子团,它们时聚时散,称为晶坯。在T 0以下, 经一段时间后(即孕育期), 一些大尺寸的晶坯将会长大,称为晶核。 晶核形成后便向各方向生长,同时又有新的晶核产生。晶核不断形成,不断长大,直到液体完全消失。每个晶核最终长成一个晶粒,两晶粒接触后形成晶界。 气体、液体、晶体的结构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气体晶体 液体 2、晶核的形成方式 形核有两种方式,即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由液体中排列规则的原子团形成晶核称均匀形核。 以液体中存在的固态杂质为核心形核称非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更为普遍。 3、晶核的长大方式 晶核的长大方式有两种,即均匀长大和树枝状长大。实际金属结晶主要以树枝状长大。 6 三、凝固组织及其控制 1、晶粒度 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叫晶粒度。可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表示。 工业生产上采用晶粒度等级来表示晶粒大小。 z 标准晶粒度共分八级,一级最粗,八级最细。通过100倍显微镜下的晶粒大小与标准图对照来评级。 z (一)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第二章 纯金属结晶作业答案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 (一) 填空题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形核和长大。 2 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结晶,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相变。 3.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增加非均质形核的形核率来细化晶粒 4.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过冷度、加入结构类型相同的形核剂、振动、搅动 5.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6.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7.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细小,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细小,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细小。 8.过冷度是金属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即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细小。 9、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是新、旧两相间的自由能差。 10、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为金属液必须过冷。 11、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在过冷金属液中具有尺寸较大的相起伏,即晶坯。 12、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外表面细晶区、中间等轴晶区和心部等轴晶区。 (二) 判断题 1 凡是由液态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都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形核,形核停止以后,便发生长大,使晶粒充满整个容积。( ×)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 3.近代研究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比较接近,而与气态相差较远。( √) 4.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由近程有序排列向远程有序排列转变的过程。( √) 5.当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 P41+7 6.在结晶过程中,当晶核成长时,晶核的长大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过冷度很大时,晶核的长大速度则很快减小。( √) P53 图2-33 7.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大,则其结晶后的晶粒愈细。( √) P53-12 8.所有相变的基本过程都是形核和核长大的过程。( √) 9.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0.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 1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铸成薄件的晶粒比铸成厚件的晶粒更细。( √) 12. 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总是高于实际结晶温度。( √) 14.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都很小(<2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非均匀形核的结果。(√) 15.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无论过冷度大小,均能保证结晶过程得以进行。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关于新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相关文章读后感 通过阅读文献,我了解了关于新型材料的一些基础知识。 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应 用前景的一类材料。新型材料的特征: (1)生产制备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2)与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展密切结合。如:大多新型材料通过 极端条(如超高压、超高温、超高真空、超高密度、超高频、 超高纯和超高速快冷等)形成。 (3)一般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更新换代快,品种变化频繁。 (4)具有特殊性能。如超高强度、超高硬度、超塑性,及超导 性、磁性等各种特殊物理性能。 (5)其发展与材料理论关系密切。 新型材料的分类,根据性能与用途分为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是指以力学性能为主要要求,用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和工程结构的一类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更高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能在更苛该介质或条件下工作。 功能材料指具有特定光、电、磁、声、热、湿、气、生物等性能的种类材料。广泛用于能源、计算机、通信、电子、激光、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根据材料本性或结合键分为金属材料、元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新一代材

料的要求是:(1)材料结构与功能相结合。(2)开发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必须具备对外界反应能力达到定量的水平。目前的材料还停留在机敏材料水平上,机敏材料只能对外界有定性的反应。 (3)材料本身少无污染,生产过程少污染,且能再生。(4)制造材料能耗少,本身能创造新能源或能充分利用能源。 材料科学发展趋势:(1)研究多相复合材料。指两个或三个主相都在一个材料之中,如多相复合陶瓷材料,多相复合金属材料,多相复合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金属—有机物等。(2)研究并开发纳米材料。①把纳米级晶粒混合到材料中,以改善材料脆性。②利用纳米材料本身的独特性能。 基于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研究的材料设计,其核心科学问题有三: (l)寻找决定材料体系特性的关键功能基元; (2)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功能特性的关系的研究; (3)基于功能基元材料体系的设计原理。 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活性碳纤维(ACF)(或纤维状活性碳(FAC)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高效吸附材料。 ACF的吸附性能与其结构特征有密切关系.影响性能的结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孔结构因素,如比表面积、孔径、孔容等。在通常情况下,比表面积与吸附量有正比关系;其二为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含量,例如含氮官能团的ACF对含硫化合物有优异的吸附能力.

金属凝固理论答案

1.凝固速度对铸件凝固组织、性能与凝固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工艺措施来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 答:① 改变铸件的浇注温度、浇铸方式与浇铸速度; ② 选用适当的铸型材料和起始(预热)温度; ③ 在铸型中适当布置冷铁、冒口与浇口; ④ 在铸型型腔内表面涂敷适当厚度与性能的涂料。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合金凝固温度区间;②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 3. 何为凝固动态曲线?有何意义? 答: 凝固动态曲线:在凝固体的断面上,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达到同一温度点(液相温度、固相温度)连接起来的曲线。 意义:判断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两相去的宽窄由两相区的宽窄判断凝固断面的凝固方式。 4. 凝固方式分为几种?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答:①逐层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好,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液体补缩好,铸件的组织致密,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大(形成缩松的倾向小,可以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集中缩孔)。热裂倾向小(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窄,晶间不易出现裂纹,即使出现也可以焊合)。气孔倾向小,应力大,宏观偏析严重。 ②体积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不好,不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液体补缩不好,铸件的组织不致密,热裂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小。热裂倾向大(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宽,晶间易出现裂纹),气孔倾向大,应力小,宏观偏析不严重。 ③中间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可大幅改善铸件的组织和降低铸件的中心缺陷,介于前两者之间。 5.凝固时间“平方根定律”与“折算厚度法则”有何区别? 答:“平方根定律”是对于大平板,球体和长圆柱体铸件比较准确,对于短而粗的杆和矩形;“折算厚度法则”考虑了铸件形状,由于边角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一般比实际凝固时间长10%~20%。“折算定律”考虑了铸件形状影响因素,接近实际,是对“平方根定律”的修正。它们形式一样但意义不一样。 6. 比较同样体积大小的球状、块状、板状及杆状铸件凝固时间的长?。 答:一般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物体的表面积大小依次为:A 球t 块>t 板>t 杆。 5. 在砂型中浇铸尺寸为300?300?20 mm 的纯铝板。设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浇注后瞬间铸件-铸型界面温度立即升至纯铝熔点660℃,且在铸件凝固期间保持不变。浇铸温度为 纯铝 212 1200 2700 6.5?10-5 3.9?105 砂型 0.739 1840 1600 2.5?10-7 试求:(1)根据平方根定律计算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并作出曲线; (2)分别用“平方根定律”及“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并分析差别。 解:(1) 代入相关已知数解得: 2222ρλc b ==1475 ,

金属凝固学课程考试试题(个人整理版)

河南科技大学 2014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共晶团;(2)小晶面相;(3)均质形核;(4)生长过冷度;(5)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6)临界晶核;(7)等轴枝晶;(8)成分过冷;(9)溶质再分配;(10)形核速率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铸造铝硅合金变质处理,可以使共晶硅相细化和钝化,但只能使初生硅相细化,而不能改变其形态,为什么? 2.凝固过程中晶体的生长方式有哪些?不同生长方式的长大速度与生长过冷度的关系是怎 样的? 三、计算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成分为含GalOppm的Ge-Ga熔液中生长Ge-Ga晶体,对流边界层厚δ=0.005厘米,设液相扩散系 数D L=5×10-5厘米2/秒,溶质分配系数k=0.1,凝固速度为8×10-3厘米/秒。问凝固到50%时形成的固相成分为多少?试绘制出凝固后沿锭子轴向的成分分布图。 2.通过热分析实验测得某共晶Zn-Al合金试样从开始结晶到结晶结束的时间为2s,对该试样进行定量 金相统计,得到共晶团最大直径为0.22mm,层片间距为0.0023mm。另有一共晶Zn-Al合金试样,由于冷却速度太快,在热分析实验所得的冷却曲线上分辨不出试样开始结晶和结晶结束的时刻,但对该试样进行定量金相统计,得到共晶团最大直径为0.05mm, 层片间距为0.0005mm,试推算该试样从开始结晶到结晶结束的时间(Zn-Al合金中的共晶组织为“非小晶面相一非小晶面相”共晶 四、综述题(每人选做一题,不能同题,40分) 1.查阅文献资料,综述有关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结果。 2.查阅文献资料,综述有关金属液固相变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 3.论述形核的热力学原理,以此为基础阐述孕育剂的作用。 4.解析形核的动力学规律,以此为基础阐述孕育剂的作用。 5.论述决定小晶面与非小晶面两种生长方式的热力学原理,以此为基础阐述变质剂改变晶体生长方式的 机理。 6.论述影响小晶面与非小晶面两种生长方式的动力学因素,以此为基础阐述变质剂改变晶体生长方式的 机理。 7.论述晶体生长方式及其长大速度,对二维形核生长方式的长大速度进行物理数学解析。 8.论述铸铁中石墨相的生长方式,以及变质处理改变石墨相形态的物理机制。 9.论述铸造铝硅合金中硅相的生长方式,以及变质处理改变硅相形态的物理机制。 10.试推导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情况下球形晶生长的溶质再分配解析式。

河北工程大学材料成型理论基础练习题第4章

第4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一、判断题 1、、“平衡凝固”条件下,凝固后零件断面的成分均匀地为C S =C 0。所以“平衡凝固”开始时晶体析出的成分即为C 0。( × ) 2、对于“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前沿不存在溶质富集层,即界面处及其前方的液相成分处处相同。( √ ) 3、在“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均始终在不断升高。( √ ) 4、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始终不断升高。( × ) 5、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无论K 0<1 还是K 0>1,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小的合金更易于发生出现成分过冷。(×) 6、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原始浓度C 0高的合金更易于出现成分过冷。( √ ) 7、是否出现成分过冷及成分过冷的程度,既取决于合金性质因素(K 0、C 0、D L 、m L ),也取决于工艺因素(R ,G L )( √ ) 8、无论是纯金属还是合金,只有当凝固界面液相一侧形成负温度梯度时,才可能出现过冷现象。( × ) 9、在满足胞状晶生长的成分过冷条件下,若增大凝固界面前方的温度梯度G L ,则可能出现柱状树枝晶的生长方式。( × ) 10、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成分随时间变化均符合 0) '(=??t x C L ,且溶质富集层以外的成分均为C L =C 0。( √ ) 11、如果某合金的当前凝固存在成分过冷程度处于“胞状晶”生长方式的范围内,若大幅度增大液体实际温度梯度G L ,凝固界面有向“平整界面”变化的可能。( √ ) 12、成分过冷较小时胞状晶生长方向垂直于固-液界面,与晶体学取向无关。( √ ) 13、“液相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若液相容积很大以及容积并非很大情况下,'x >>δN 处的)'(x C L 均为C 0,。( × ) 14、如果某合金的当前凝固存在成分过冷程度处于“胞状晶”生长方式的范围内,若大幅度增大R ,生长方式有向“柱状树枝晶”变化的可能。( √ ) 15、规则共晶也可能出现胞状共晶或树枝状共晶形态。这是由于第三组员在界面前沿形成尺度达数百个层片厚度数量级的富集层,产生成分过冷而引起的。( √ ) 二、填空题 1、在合金其他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若 降低 G L / R 比值或 提高 合金成分 C 0,合金固溶体结晶形貌变化趋势为:平面晶→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2、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 外生生长”。平面生长、 胞状 生长和 柱状树枝晶 生长皆属于此类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 内生 生长”。 3、凝固过程枝晶间距越小,合金的成分偏析程度越 小 ,凝固热裂纹形成倾向越 小 ,显微缩松及夹杂物分布的分散度越 大 ,材料的性能越 好 。 4、共晶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 分离 的,各自以不同的速度 独立 生长,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 共生 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 离异生长 ,所形成的组织称 离异共晶 。 5、规则共晶为层片状还是棒状,主要取决于两相 体积 的差别,当其中一相的体积分数小于 1/π 时,则该相倾向于以棒状方式生长。 6、共晶组织生长中,共晶两相通过原子的 横 向扩散不断排走界面前沿积累的溶质,且又互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1.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 纯金属凝固时,要获得树枝状晶体,必需在负的温度梯度下;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只能以平面状长大。而固溶体实际凝固时,往往会产生成分过冷,当成分过冷区足够大时,固溶体就会以树枝状长大。 2.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的合金显微组织吗? 合金平衡相图是研究合金的工具,是研究合金中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其中二元合金相图表示二元合金相图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组成相或组织状态与温度、成分、压力之间关系的简明图解。平衡状态:合金的成分、质量份数不再随时间而变化的一种状态。合金的极缓慢冷却可近似认为是平衡状态。 三元合金相图是指独立组分数为3的体系,该体系最多可能有四个自由度,即温度、压力和两个浓度项,用三维空间的立体模型已不足以表示这种相图。若维持压力不变,则自由度最多等于3,其相图可用立体模型表示。若压力、温度同时固定,则自由度最多为2,可用平面图来表示。通常在平面图上用等边三角形(有时也有用直角坐标表示的)来表示各组分的浓度。 不能,相图只能给出合金在平衡条件下存在的合金显微组织 4.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响?

在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有所差别,导致固液界面前沿的熔体的温度低于实际液相线温度,从而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这种过冷完全是由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差别所引起的。温度梯度增大,成分过冷减小。成分过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固~液界面前沿溶质的富集而引起成分再分配;第二是固~液界面前方液相的实际温度分布,或温度分布梯度必须达到一定的值。 对合金而言,其凝固过程同时伴随着溶质再分配,液体的成分始终处于变化当中,液体中的溶质成分的重新分配改变了相应的固液平衡温度,这种关系有合金的平衡相图所规定。利用“成分过冷”判断合金微观的生长过程。

凝固理论

凝固理论进展与快速凝固 摘要:本文综述了凝固理论的某些新进展,对高生长速率下的凝固热力学与形核、生长动力学,特别是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形核孕育期与相选择,化学成分及熔体热历史对形核机制的影晌,平界面的绝对稳定性,快速的枝晶/胞晶生长以及样品体积内快凝过程的发展等问题给出了定量的表述,文中还指出了对快凝过程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工作步骤。 关健词:快速凝固,热力学,动力学,形核,晶体生长,相选择 0 前言 在近几十年中,凝固技术的重要进展有:连续铸造的扩大应用;定向凝固与单晶生长技术的完善;半固态(流变)铸造从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通过凝固过程制备重要的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自生复合材料、梯度材料等;快速凝固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快速凝固是通过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104-106K/s)或非均质形核的被遏制,使合金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1-100cm/s)的凝固,可制备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合金,此类新型功能或结构材料正在逐步进人工业应用。可见,现代凝固技术的发展不仅致力于获得外形完美、内无宏观缺陷的零件,而且追求在材料中形成常规工艺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结构与显微组织特征,使其具备一系列特殊优异的使用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凝固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已融为一体,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快速凝固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新一代金属玻璃与微晶、纳米晶合金的形成。 现代凝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迫切要求以液/固相变理论的新成果为指导。在研究对象的尺度上,不局限于宏观的凝固过程的研究,而是要在原子尺度上对移动的液/固界面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凝固技术的发展相适应,近年来凝固理论的研究在下列方面取得进展:从传热、传质和固/液界面动力学三个方面对凝固动力学过程给出了不断改进的定量描述;固/液界面形态稳定性理论继续完善,可在低速生长至高速生长的较宽范围内,全面估计界面能、界面曲率、结晶潜热等对晶体形貌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提供晶体形态转变的定量判据;大过冷和高生长速率下的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不断深入,为合金快速凝固过程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概略介绍近年来凝固理论的某些研究成果;对快速凝固条件下的热力学和形核、生长动力学,以及相选择和显微结构的形成等问题给出定量的表述,以便更有效地对合金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分析、设计和控制。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刘全坤版 第11章答案

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 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2) 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2) 3.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 (3) 4.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3) 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4) 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 (5) 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5) 8、何谓体收缩、线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和收缩率? (6) 9、分析缩孔的形成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7) 10、分析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7) 11、简述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8) 12、焊件和铸件的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控制? (9) 13、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10) 14、何谓液化裂纹?出现在焊接接头的哪个区域?为什么? (11) 15. 试叙冷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12) 16、分析氢在形成冷裂纹中的作用,简述氢致裂纹的特征和机理。 (12) 17、为什么低合金钢冷裂纹容易出现在焊接热影响区及焊根、焊趾部位? (13) 18、何谓拘束度和拘束应力?两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冷裂纹的形成有何影响?.13 19、如何防止焊件和铸件产生冷纹? (13)

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习题解答 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答:枝晶偏析,又称晶内偏析,是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具有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对于溶质分配系数k0<1的固溶体合金,晶粒内先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少,后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多。这种成分不均匀性就是晶内偏析。固溶体合金按树枝晶方式生长时,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结晶的分枝也存在着成分差异,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常富集于晶界,使晶界与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正偏析与负偏析:根据合金各部位的溶质浓度Cs与合金原始平均浓度C0的偏离情况分,凡Cs>C0者,称为正偏析;Cs<C0者,称为负偏析。 正常偏析:当合金的溶质分配系数k0<1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溶质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0>1时则与此相反,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低。按照溶质再分配规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故称之为正常偏析。 逆偏析:铸件凝固后常出现与正常偏析相反的情况,即k0<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位或上部含溶质较少,这种现象称为逆偏析。 重力偏析:重力偏析是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不均匀现象,通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当共存的液体和固体或互不相溶的液相之间存在密度差时,将会产生重力偏析。 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答:偏析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扩散不充分、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 影响偏析的因素有:1)合金液、固相线间隔;2)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3)冷却条件。 针对不同种类的偏析可采取不同的防止方法,具体有: (1)生产中可通过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晶内偏析,即将合金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 (2)预防和消除晶界偏析的方法与晶内偏析所采用的措施相同,即细化晶粒、均匀化退火。但对于氧化物和硫化物引起的晶界偏析,即使均匀化退火也无法消除,必须从减少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