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瓜的常见病虫害

苦瓜的常见病虫害

苦瓜的常见病虫害
苦瓜的常见病虫害

苦瓜炭疽病的防治

症状:苦瓜炭疽病主要为害瓜条,亦为害叶片和茎蔓。幼苗多从子叶边缘侵染,形成半圆形凹陷斑。初为浅黄色,后变为红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幼茎染病,病斑较小,黄褐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茎蔓染病,病斑黄褐色,梭形或长条形,略下陷,有时龟裂。瓜条染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后凹陷,其上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上生黑色小点,病瓜多畸形,易开裂。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内或扶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菌丝体可直接侵入幼苗。在高温多余的6—9月发生严重。田间土壤过湿、植株荫蔽、与瓜类作物连茬种植等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药剂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拢总好(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圣克(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45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4—5次。

苦瓜白粉病防治经验

危害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生长中后期发病最盛,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和叶柄亦可受害,病害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迅速往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粉斑,逐步扩大成大片白粉斑,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片布满整个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卷缩、变脆,果实停止生长,最终导致全株早衰死亡。

病原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物有性态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DC.),分别为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和白粉菌属。

病原物无性态为半知菌粉孢霉菌(oidiumsp.)发病期间以无性态时期较常见,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成串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

病害循环

该病病原为子囊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寒冷地区,两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并进行再浸染,致病害蔓延扩展。

在温暖地区,病菌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浸染和再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寄主上或病残体上越冬,或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靠气流、雨水传播病菌。该病在田间流行的温度为16℃~24℃。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广,当空气湿度在45%~75%时发病快,超过95%时病情发展明显受抑制。一般在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病轻。病菌喜温暖潮湿,通常温暖湿润、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天、天气闷热或雨后转晴极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长势过弱或枝叶过密发病也较严重。

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

选用具有抗病性的品种种植。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抗性弱,中晚熟品种抗性较强。

实行轮作,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最好能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菌,宜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干爽、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改进栽培管理,起高畦,挖深沟,施足基肥,在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氮肥过量,适当增施磷、钾肥。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切忌过密,植株生长过密时可适当修剪侧枝,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在生长中后期要及时剪掉老叶及病叶,收获后及时清园,减少病原菌。

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喷高脂乳剂或2B,浓度30-50倍,喷后在植物体表面形成1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人,还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一般每5~6天喷1次,连喷3~4次。

生物防治

初期喷洒抗菌素农抗120或农抗B-10,浓度100ppm,每隔6~7天再喷1次,连喷2-3次,防效达90%以上。

药剂防治

对于药剂,在这里也不重点的推荐,只是和大家交流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个人认为,国内白粉病防治药剂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硫磺、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无机硫和其它广谱杀菌剂为代表,对白粉病用量大,防效基本在60%左右;该类药剂对白粉病几乎无治疗效果,主要用于发病前保护,同时硫制剂对许多蔬菜瓜果敏感不能使用。

第二阶段:以三唑酮(粉锈宁)、腈菌唑、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为代表的三唑系列杀菌剂,比第一代杀菌剂对白粉病的活性有较大提高。但该类化合物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病菌对该药剂有交互抗性。同时该类化合物对植物有刺激性,特别是对瓜类有敏感,用量稍大就会抑制植物生长,降低产量。该类药剂防效基本在70-80%,效果一般。

第三阶段:以进口醚菌酯为代表的新化合物种类,作用机理独特,作用位点较多,对白粉病专性治疗较高,效果可达到90%以上;不过由于国内近几年来长期连续使用,已产生明显抗药性,效果有所下降,同时进口药剂成本太高,对中国农民来说难以接受。

第四阶段:以乙嘧酚为代表的高效化合物,全新作用机理,保护内吸治疗铲除、专治白粉病,防效达到90%以上,相当于进口的翠贝,最主要的优势是对作物高度安全。不过广谱性方面不够,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的连续使用,也反映有了抗性。

这些药剂的不断推出至少说明了四点:

(1)白粉病防治史是一个药剂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历史,一直会有一个全新的药剂出现。

(2)说明这许多药剂都有各自局限性,没有哪一个是为广大经销商和农民朋友所普遍接受和在各种作物上都能安全有效使用。

(3)由于白粉病对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性,由于各个地区的用药水平不一样,所以使用者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予以用药,最好结合田间的药效试验,选择最佳的药剂,并做到轮换使用。

(4)白粉病的防治上最好结合一些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一些措施,做到综合防治,不能单单依赖化学药剂,这也是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和保护环境安全的需求。

苦瓜白粉病、霜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般情况下,苦瓜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其症状来区分:苦爪白粉病在叶片的正面、背面形成白粉斑,苦瓜霜霉病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或病斑受叶脉限制。但在实际田间或大棚内,不可能看到如此典型的症状,有时只看到叶片正面现浅黄色小斑,很少见到霉层。许多苦瓜种植者常将白粉病当霜霉病来防治,造成用药不对,不但没有把病害控制,反而延误病害防治时间致使病情加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l、诊断

1.1 苦瓜自粉病

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及瓜类单囊壳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分生抱子萌发温度范围10~30℃,适温20~25℃,且需要较高湿度。田间湿度大,气温16~24℃,或于湿交替出现则发病重;栽培地势低洼,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通风不良以及生长过旺或衰弱等都容易发病。苦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茎杆,很少为害果实。初生近圆形粉斑,严重时出现褪绿色斑点,有的连成大片或布满

整个叶片(正面或背面)致叶片变黄,终致干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进入秋季有时在白色霉斑上长出很多黑色的小点,这点有别于霜霉病。

1.2 苦瓜霜霉病

苦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萌发的温度范围4-32℃,适温15~19℃,低温阴雨易诱发本病,在广西5-6月及9-10月易发生,一般遇连绵阴雨后发病,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高、密植等情况下发病重。苦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面现浅黄色小斑,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这点和白粉病有区别),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也可见白色菌丝,天气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该病田间症状与苦爪白粉病酷似。诊断苦瓜霜霉病时,主要从初发病叶片进行鉴定。

2、防治

苦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在农业防治上基本一致,在发病适温范围内,湿度是关键,在气温20℃左右,湿度80%以上易发病,因此功口强田间或大棚的管理工作,注意行株间通风、排湿,具有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2.1 苦瓜白粉病的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丰成牌大肉一号、二号、三号苦瓜。

②选择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田块种植施足底肥,忌偏施氮肥,生长期适当喷2-3次奥普尔或基因活化剂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③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大棚栽培多施有机肥,早春少浇水,多中耕,提高棚温,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三哇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45%超微粒硫磺胶悬液150-300倍液、73%特速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乐无病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交替喷洒。

技术要点:早预防,白粉病一旦发生,流行很快,因此要注意发现中心病株并及时用药;喷药要周到,喷药时要叶面叶背一起喷,才能把病菌杀死;大水量喷,该病菌遇水或湿度饱和时,易吸水破裂而死亡;持续用药,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要持续进行,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及分生抱子,防止再流行,一般第一次喷药后每隔4巧天喷)次,连续喷2-3次。

2.2 苦瓜霜霉病的防治

①参考白粉病防治措施。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交替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500~7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oo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又名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喷药要及时、周到、持续。

苦瓜-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苦瓜-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繁殖方法 用播种法繁殖,于果实尾部呈黄色而未裂开时剪下干藏。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温室或大棚播种育苗,5月初定植;长江流域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华南地区春季栽培1至3月播种,夏季栽培4至5月播种,秋季7至8月播种。如采用保护设施,冬季也能栽培。 1.土壤 盆栽时盆土用田园土掺适量石灰和腐熟的猪粪及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可直接盆播栽培,也可移苗上盆,用细竹杆搭支架让其攀生。在院落中多栽植在阳光充足的棚架旁,一般株距40至50厘米。培以肥沃营养土,高出地面2至3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温度 苦瓜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30℃至35℃;幼苗生长适温为20℃至25℃,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不良;开花结果适温为20℃至30℃,在25℃至30℃时坐果率高、果实发育迅速;在生长后期,夜温为10℃,白天温度为15℃至20℃时,也能正常结瓜。 3.光照 苦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但苗期光照不足会降低抗寒力和抗病力,茎叶易徒长。开花结果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茎叶的和生长和坐果率的提高,果实发育也快。 4.水肥管理 苦瓜应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需水更多,切忌缺水和长时间积水。苦瓜耐肥力强,忌水渍,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基肥以腐熟的有机

肥料为主,追肥以腐熟人畜粪尿为主,每周施一次。苗肥宜薄施,进入开花结果期,可加大浓度,盛果期以后增施1至2次钾肥或复合肥,以延长观花、观果时间。 二、苦瓜栽培技术 1.选种催芽 选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大白苦瓜和绿苦瓜915等品种。用55℃热水烫种、搅动,当温度降到30℃时浸种12小时。若把种子轻轻嗑开一条缝,有利于种子吸水,浸种8小时即可。随后将种子洗净捞出,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温箱内催芽。每天用温水清洗一遍,4 -5天开始出芽。 2.播种 露地栽培,可先在温室育苗。取没种过瓜类的田土、草炭、蛭石和人粪干按1:1:1:0.5混合,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铵1000克过筛掺匀配成营养土。播种前一天将营养土装入10厘米×1 0厘米的营养钵(或育苗畦)内,浇透水。第二天再用水把营养土喷一遍,撒一薄层过筛细土后播种。种子上覆盖1.5厘米左右厚的小土堆。然后再遍撒一层细土。北京地区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苗龄30-35天。5月上旬终霜后定植露地。 3.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封温室。畦内插小拱棚,覆膜,使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夜间15℃以上。出苗50%后,及时撤掉小拱棚膜,并加盖0.5厘米的过筛细土,以弥合裂缝,保持土内湿度。中午放风降温,夜间再将棚膜盖上。幼苗出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左右。见干浇水,控温不控水,保持幼苗健壮生长。以后逐渐降低棚内温度,至定植前几天把棚膜全部掀开炼苗。 4.定植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

苦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苦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疫病的防治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多在成熟果实和接近成熟果实上发病,发病部位呈水烫状。防治办法: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水。药物防治: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用药3-4次。 枯萎病的防治 高温多湿容易发生枯萎病,采用高畦深坑种植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雨后积水,使畦面土壤通风,可减少病害。病害开始发生时,疏剪基部叶片,通风排湿,可减轻病害发生。药剂防治:病害开始发生时,速将病株拔除,同时喷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6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原粉6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一次,连续3次-4次。 白粉病的防治 在高温天气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得此病,施用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也会发生这种情况,植株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时发病重。基本症状:初生近圆形粉斑,严重时粉斑密布于叶面上并互相连合,致叶片变黄,终致干枯。栽培上注意剪除过密、枯黄的枝叶,拔除病株,清理病叶、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栽植不能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发病初期用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300倍加45%硫磺胶悬剂300倍、15%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次。发病较重时,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加80%欧标(硫磺)水分散性粒剂1000倍液、醚菌酯30%WP3000倍液、25%凯润乳油2000倍液、12.5%腈菌唑1500倍液,隔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病毒病的防治 病株叶片上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叶片皱缩,结瓜少且瓜果畸形。防治措施:①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生育期内定期喷施绿风95等生长促进剂,促植株生长。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烧毁。②及时防治传毒蚜虫。可用2.5%功夫乳油 4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③药剂防治: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病毒A500倍液等药剂,连喷2—3次。 瓜实蝇防治 瓜实蝇幼虫孵化后钻入瓜内,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质,内有蛆虫蠕动。防治措施:1、清除烂瓜:捡取深埋。2、套袋:给瓜套袋要等到花完全凋谢后才套瓜。3、捕杀成虫:方法是将菠萝皮或香蕉皮用敌百虫浸后悬挂在瓜棚下,也可用南瓜或红薯煮熟后经发酵,加敌百虫(20:1)和少许香精,再用水调成糊状,直接涂在瓜棚篱竹上或用容器盛装悬挂棚内,每亩地放20个点,每点约半两,可诱杀成虫。粘纸法:用0.02%猎蝇饵剂70-100毫升兑水6-8倍,喷到绿色或黃色的粘纸上诱杀。药杀法:可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杀成虫,供选用的药剂有:40%农斯特2000倍液或阿锐宝(4.5%乳油)1500倍、安雷特(25%乳油)2500倍、21%灭毙乳油6000倍, 3-5天喷1次,连喷2-3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1.园林植物病害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D)。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 2.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C)。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3.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A)。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4.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1.真菌具有真正的(A)。 A.细胞核 B.粒质 C.荚膜 D.胚乳 2.真菌的营养方式是(B)。 A.自养型 B.异养型 C.好氧型 D.咀嚼式 3.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是(A) A.菌核.子座 B.孢囊梗与孢束 C.子囊果 D.分生孢子器 4.真菌的繁殖方式为(D) A.裂殖 B.复制 C.二均分裂 D.无性和有性 5.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背时在病部出现一层(C) A.黄色粉状物 B.灰色霉层 C.白色霜状物 D.白色粉状物 6.(C)常引起贮藏期种实、球根、鳞茎等器官腐烂发霉。 A.白锈菌 B.子囊菌 C.毛霉和根霉菌 D.黑粉菌和锈菌 11.丁香白粉病菌特点是附属丝未端分叉,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该菌为(D)。 A.钩丝壳属 B.叉丝单囊壳属 C.白粉菌属 D.叉丝壳属 12.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A)。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14.引起杨树、苹果树枝干烂皮病的病原物是(B)。

苦瓜的常见病虫害

苦瓜炭疽病的防治 症状:苦瓜炭疽病主要为害瓜条,亦为害叶片和茎蔓。幼苗多从子叶边缘侵染,形成半圆形凹陷斑。初为浅黄色,后变为红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幼茎染病,病斑较小,黄褐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茎蔓染病,病斑黄褐色,梭形或长条形,略下陷,有时龟裂。瓜条染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后凹陷,其上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上生黑色小点,病瓜多畸形,易开裂。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内或扶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菌丝体可直接侵入幼苗。在高温多余的6—9月发生严重。田间土壤过湿、植株荫蔽、与瓜类作物连茬种植等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药剂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拢总好(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圣克(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45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4—5次。

苦瓜白粉病防治经验 危害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生长中后期发病最盛,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和叶柄亦可受害,病害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迅速往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粉斑,逐步扩大成大片白粉斑,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片布满整个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卷缩、变脆,果实停止生长,最终导致全株早衰死亡。 病原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物有性态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DC.),分别为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和白粉菌属。 病原物无性态为半知菌粉孢霉菌(oidiumsp.)发病期间以无性态时期较常见,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成串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 病害循环 该病病原为子囊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寒冷地区,两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并进行再浸染,致病害蔓延扩展。 在温暖地区,病菌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浸染和再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寄主上或病残体上越冬,或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靠气流、雨水传播病菌。该病在田间流行的温度为16℃~24℃。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广,当空气湿度在45%~75%时发病快,超过95%时病情发展明显受抑制。一般在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病轻。病菌喜温暖潮湿,通常温暖湿润、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天、天气闷热或雨后转晴极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长势过弱或枝叶过密发病也较严重。 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 选用具有抗病性的品种种植。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抗性弱,中晚熟品种抗性较强。 实行轮作,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最好能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菌,宜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干爽、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改进栽培管理,起高畦,挖深沟,施足基肥,在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氮肥过量,适当增施磷、钾肥。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切忌过密,植株生长过密时可适当修剪侧枝,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在生长中后期要及时剪掉老叶及病叶,收获后及时清园,减少病原菌。 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喷高脂乳剂或2B,浓度30-50倍,喷后在植物体表面形成1层薄膜,不仅可防止病菌侵人,还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一般每5~6天喷1次,连喷3~4次。 生物防治

苦瓜病虫害防治

?苦瓜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危害幼苗和刚刚开花结瓜的植株,使生长点萎缩,叶片卷曲,植株越长越小,并逐渐枯萎死亡,当叶片开始卷曲时,应连续喷洒2~3次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或800倍病毒A水溶液,或600倍植物助壮素水溶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洒一次。 白粉病在开花结瓜期间发病,在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使叶片失绿黄化,造成植株早衰,导致间隔开花结瓜和幼瓜畸形,缩短采收期,当叶片上有白色粉状物出现时,应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1500倍菌唑水溶液,或1000倍粉锈宁水溶液,或600倍硫悬浮剂水溶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洒2~3次。 瓜实蝇以幼虫蛀入幼瓜危害,使幼瓜畸形,并提前转色,其后腐烂变质,还散发恶臭气味。在幼瓜期,用1000倍锐劲特水溶液,或1500倍液农地乐水溶液,或2500倍绿色功夫水溶液喷洒幼瓜2~3次,每4~5天一次,并及时摘除畸形果,集中园外烧毁或深埋。 工蜘蛛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叶片失绿黄化,植株早衰,幼瓜不能膨大,造成间隔开花结瓜和幼瓜畸形,缩短采收期,降低产量和品质,在苦瓜生长发育期间,注意检查叶片,发现有粉红色针头大小的幼虫吸附在叶片上,即要连续喷洒2~3次1000倍螨即死水溶液,或1500倍扫螨净水溶液,或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洒一次。 蚜虫、白粉虱、茶黄螨。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植株衰弱,影响开花结瓜,还传播病毒,加重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当发现叶片上有蚜虫、白粉虱、茶黄螨发生危害时,应叶面喷洒一次1500倍氧化乐果水溶液,或1000倍蚜虱净水溶液,或1000倍一片净水溶液。 金龟子、毒蛾、凤蝶、佩夜蛾。主要是咬食叶片,减少养分积累,影响开花结瓜,使幼瓜不能膨大,产量明显下降,在每次新叶抽出后,向叶面喷洒一次800倍敌百虫水溶液,或1000倍敌敌畏水溶液进行防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苏州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苦瓜常见病害防治

苦瓜常见病害防治 发病特征: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核菌,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苦瓜白绢病 发病特征: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核菌,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索及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发病后菌核又借助流水传播或借助菌丝攀援接触邻近植株进行再次侵染致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地连作,土壤偏酸,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重病地避免连作。(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附近用菌根消兑水150市斤,灌根。(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苦瓜穿孔病 发病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黄褐色至黄白色或灰白色,横径1毫米至数毫米不等,斑面出现针头大的小黑点。后期病斑组织易脱落成叶片穿孔,穿孔斑周缘尚残留坏死组织。本病与尾孢叶斑病

颇近似,不同点在于:本病病征为小黑点而不是霉状物,且多呈穿孔斑。 发病规律: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侵染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结合防炭疽病综合防治。(3)用50%安瑞克800倍液喷雾。 苦瓜白粉病 苦瓜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生在植株的叶、叶柄和茎上。 防治方法:(1)首先实行轮作,不要和葫芦科蔬菜连种,播种前地面新高脂膜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12小时,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适当施用氮肥,降低田间湿度。雨天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水,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4)药剂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

苦瓜常见生理病害发生与防治

苦瓜常见生理病害发生与防治 一苦瓜叶枯病 1症状 苗期生长缓慢,茎、叶生长扩展的慢,一般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出现圆 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褐色轮纹斑,后扩大,直径2-5毫米,布满叶面,病情严重的,病斑融合成为大的斑块,病部变薄,致整片叶片干枯,形成叶枯。果实染病时,在果 面上产生四周稍隆起的圆形褐色凹陷斑,可深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 2 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土壤黏重、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地势低洼卜排水不畅,使得土壤过于潮湿;日照不足或寒流过早侵袭,以及对北方的气 候条件不适应等都容易引发此病的发生。 (1)选用抗叶枯病强的品种栽植。 (2)做底肥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 (3)播种或移栽前以及收获后,一定要将田间及周边杂草清除。 (4)同一块地在种植2-3年后,要换茬种植,以防发生连茬障碍引起叶枯病的发生。 (5)选用排灌良好的田块;保持土壤湿润,不要过干或过湿。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7)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8)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减少植株伤口,碱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

二苦瓜低温障碍 1症状 北方栽培的苦瓜在晚霜来临前遇到降温或受至到寒流侵袭时,受害不严重时,叶片组织呈黄白色;如果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出现不发根或花芽不分化的现象,有的则会导致一些寄生物的侵染,造成其他病害的发生。受害较重的会导致外叶枯死或部分真叶枯死,严重的植株与水浸状,后干枯死亡。· 2 苦瓜低温障碍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温是苦瓜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均会引起苦瓜低温障碍的发生。苦瓜生长期间在低温状态下,如果温度在0-10℃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当温度低千3℃-5℃时生理机能便会出现障碍,造成伤害,尤其湿冷比干冷为害更为严重。低温时的植物体内的水分结冰,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致使细胞脱水而死,造成危害。 (1)选用耐低温品种种植。 (2)最好选择天气晴朗的时间定值。 (3)注意天气预报,在霜冻到来之前应浇一次小水,可有效预防霜冻的危害。 (4)幼苗定植前应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以提高幼苗的抗冻能力。 (5)加强覆盖,增加保温措施。 三苦瓜微量元素缺乏症 1 苦瓜缺硼症 症状:上部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褐色;上部叶的叶脉有萎缩现象;腋芽生长点萎缩死亡;茎蔓或果实出现纵向木栓化条纹。 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土壤本身缺硼;土壤盐碱较重,pH值偏高;有机肥施用较少;钾肥用量偏多;土壤过干或过湿。 (l)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2)在土壤硼含量较低的情况下,结合施用有机肥每667平方米可均匀加大硼砂或硼酸1-1.5千克随有机肥施人土壤中。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课件资料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害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 2、病程: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害后,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 3、病害三角:环境、寄主、病原物构成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病害,是非侵染性的,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又叫生理性病害。 5、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6、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即通过田间症状观察、室内病原物检测、室内培养基培养、接种到植物上这四种程序 7、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植物体内仍有病原存在,一旦环境恢复或者农药作用消失,症状会再次出现 8、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生物,不能从死的寄生生物组织中获得 9、兼性寄生:除了寄生活的细胞之外,还可以从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所需营养,这种生物叫兼性(非专性)寄生物。 10、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到发病的全过程,简称病程。 11、病害循环:指的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相同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真菌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形态简单的、形态复杂的),像植物种子生长在果实中。 13.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4.转主寄生: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又叫异主寄生。 二、填空 1、生物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非生物病原主要有温度、水、光线过弱或过强、缺氧、有毒气体、缺素、无机盐毒害、酸碱、药害、栽培不当等。 2、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菌核菌脓等 3、病原物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的侵入伤口侵入。 植物病原真菌的菌组织主要有菌索子座菌核等,非生物病原有有毒物质温度湿度阳光等。 5.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有性孢子类型主要有休眠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6.鞭毛菌亚门真菌所引起的病害主要有根瘤病褐斑病癌肿病霜霉病白锈病猝倒病、绵腐病等,防治的主要药剂有乙磷铝乙磷铝锰锌 72%霜脲锰锌霜霉威、稀酰吗啉等。 7.担子菌亚门真菌所引起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黑穗病、水稻黑粉病、苹果锈病等,防治的主要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 8.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主要有氨基酸铜乙酸铜链霉素新植霉素噻菌铜等。 9.防治病毒病的药剂主要有吗啉·乙病毒灵毒氟磷 83增抗剂植病灵等。 10.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红腐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其中炭疽病、红腐病可随种子传播。 11.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发病的高峰期是在棉花的蕾铃期,其中枯萎病可在棉花的苗期发生,棉花对黄萎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园林生态城市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城市逐步开展大规模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绿化具有改善视觉、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园林植物日益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城市内绿化因其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3)城市内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等)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4)城市人口密集,不适合用常规的、污染性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城市绿地病虫害防治原则 (1)城市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地,从而发挥城市绿化的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城市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途径措施有植物选择、绿地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其中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是城市园林植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1.植物选择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病虫害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由于苗木从不同地区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地域间传播,给城市园林绿化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2.栽培措施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 (1)选用绿化树种与合理搭配。很多病虫害都是在同品种植物间传播,若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大就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蔓延,植物种类多、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小,则病虫因食物出现“断层”而无法传播,有一定防治效果。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一、霜霉病 (一)症状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病害多生于病叶背面。 病状:坏死斑、少数萎蔫 病症:由气孔伸出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 (二)菌属 霜霉菌都是寄生在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属于为鞭毛菌亚门。 主要菌属及代表性病害如下。 1、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引起病害:板蓝根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大黄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和附子霜霉病等。 2、假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引起病害:啤酒花霜霉病、丝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等。 3、单轴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引起病害:葡萄霜霉病、苍耳霜霉病等。 (三)发病规律 1、病原物越冬场所 (1)田间病株 如白菜霜霉病菌在北方以休眠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第二年就在病株内继续生长发育。 (2)种子、其他繁殖材料 如洋葱霜霉病,病原物是在鳞茎内越冬,并且是第二年生长季节的初次侵染来源。 (3)病株残体 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2、传播方式 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3、发病时期 北方一般6月即可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 4、发病条件 偏低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如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 5、侵入途径 真菌主要从自然孔口侵入,较少从伤口侵入。 6、病害类型 (1)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 病虫害防治方案 第一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可用5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胶体硫50-1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均有效。 2、黑斑病: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 -10天喷一次,连续多次效果较好。 3、裼斑病:发病后可喷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 4、锈病:用福美锌,石硫合剂定期交替喷射,可以减轻病情。 5、炭疽病:发病期定期75%百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灵菌丹500-800倍液,有较好的效果。 6、立枯病:用800倍液的50%托布津功多菌灵喷2-3次(10天一次) 7、青枯病:发病期可喷淋0.2%高锰酸钾液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土霉素,并适当增施钾肥。 二、常见的虫害及防治

1、蚜虫类:消灭越冬虫源,秋末喷射40%乐果,300倍液以作保护。当蚜虫发生时,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可用4 0%氧化乐果或40%乐果2000倍液或8%滴滴畏1000倍液喷杀。 2、蚧壳虫类:喷射40%氧化乐果,及25%亚胺硫磷1000-2000 倍液。如果是盆栽名贵品种,也可以在其根埋入吠喃丹。庭院中的2-3年生小树,每株可用10%吠喃丹40克左右。 3、螨类: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久效硫乳油2000倍液,50%滴滴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苏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0倍液,50%马列拉硫磷乳剂4000倍液,50%休养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5、 5、蓟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剂400倍液,50%杀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三.执行操作要领 1、及时浇水,根据不同品种生长习性,地段(室内或雨水淋不到的墙边2-3天要浇一次水)。 2、随时注意观察检察有没有害虫发生,并及时做好枯枝落叶病枝叶的清理和药物防治工作,并将防治情况向绿化部汇报。 3、日常管理要正常,枯枝弱枝,病枝要及时剪除,定期松土,见杂草就除,保持绿化区内无杂草。

植物常见病害

园艺植物菌物病害 黄瓜霜霉病 (一)发病概况:整株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均可受害,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葫芦科。 (二)典型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偶尔危害茎、卷须及花梗。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全叶片干枯卷缩。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三)病原: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卵菌门假霜霉属。 (四)发病规律:南方:终年发生。北方:孢子囊为主要侵染源,随气流、雨水及昆虫传播。 辣椒疫病 (一)发病概况:轻则落叶,重则全株枯死,造成绝收;毁灭性病害之一,以大棚栽培受害最重。 (二)典型症状:幼苗初呈暗绿色水渍斑,逐渐扩大,茎叶迅速萎蔫。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病部凹陷缢缩,上部萎蔫枯死,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害始于蒂部,潮湿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僵果。 (三)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卵菌门,疫霉属。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高奎或高垄栽培,清洁田园。出后中心病株或雨后高温高湿为关键喷药期,甲霜灵、疫霉灵、乙磷铝等。 瓜类白粉病 (一)发病概况: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最重。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苦瓜等均可被害。 (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斑。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枯黄发脆。秋季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的小点(闭囊壳)。 (三)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白粉菌属,子囊菌门,专性寄生。(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 梨锈病 (一)发病概况: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转主寄生桧柏、刺柏(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初期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扩大为圆形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密生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毛状物(锈孢子)。 (三)病原: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整个生活史上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清除转主寄主——砍掉梨区5公里范围内的柏树;喷药保护 茄科蔬菜灰霉病 (一)发病概况:露地栽培,田间潮湿及多雨季节,发病严重;保护地栽培,管理不善,低温多雨,发病严重。 (二)典型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和储藏期发病为主。叶片、茎、枝条、花和

最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 蚜虫 1.1 危害症状:危害紫薇的蚜虫包括蚜科的许多种类。蚜虫繁殖快、世代多,一般以卵在紫薇芽腋等处越冬,翌春植物萌发新叶后,集聚嫩叶危害,严重时可使新梢扭曲,影响植株花芽形成及开花;6月后,随气温升高,蚜虫虫口密度会持续增大,并不断产生有翅蚜,迁飞扩散危害。 1.2 防治方法:一般可结合冬季修剪,疏除病虫枝、过密枝、瘦弱枝,收集后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卵,降低蚜虫孵化基数;在4~6月若虫繁殖高峰前期,以嫩梢、嫩叶为重点部位,喷雾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用液量以叶面正反湿润、叶片刚好滴水为宜,可间隔用药周期,连喷2~3次;在有翅蚜迁飞时期,利用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设置粘性黄板诱杀;有条件的区域,还可通过释放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昆虫,来降低虫口密度。 2 星天牛 2.1 危害症状:星天牛是慈溪当地蛀干危害主要天牛种群,其食性杂、危害大,严重时可蛀空植株木质部,影响树体正常的水分、养分输送,导致寄主枯亡;因其寄主广泛,彻底防治难度较高。 2.2 防治方法:常用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00~400倍液喷洒防治,喷药时间可选择在5月中上旬和8月中下旬,喷药量以树体湿润为度。人工捕杀则可分3个时期进行,5~6月成虫盛发期,可在晨晚进行林内人工巡查,捕杀成虫;6~7月产卵和孵化盛期,可用刀片刮除虫卵或用木槌锤杀幼虫;6月至翌年3月幼虫期,发现树体或地面有新鲜粪便,可向排泄孔注射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并用棉球或泥封口毒杀幼虫。冬春修剪时,及时伐除枯死木,对树干涂白,防止成虫产卵。另外,还可通过释放肿腿蜂、放置白僵菌、线虫、性引诱剂等方式进行种群控制。 3 茶蓑蛾 3.1 危害症状:茶蓑蛾又名茶袋蛾,杂食性害虫,以幼虫食叶危害,9~10月为幼虫活动高峰,虫口密度高时,可造成植株枝条光秃。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护囊内越冬,3月气温上升后出蛰取食,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幼虫取食时,负囊而行,头、胸露于囊外。 3.2 防治方法:可根据其出囊取食的特性,在幼虫孵化盛期或低龄期,晨昏喷雾0.5%苦参碱水剂1000~1200倍液、2000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0~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量以护囊湿润为佳;在越冬期,可结合植株修剪,剪除带虫枝或人工摘除虫囊。 4 白粉病 4.1 危害症状: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发生时可使植株嫩梢或叶片布满白色粉层,严重时可导致嫩梢扭曲畸形、叶片外卷枯落。植株过度密植,光照不足以及通风不良都有利于该病害侵染,且植株一旦染病可多次重复感染发病。 4.2 防治方法:大田育苗如发现病株,应及时清理染病枝叶,集中烧毁,同时喷雾45%石硫合剂结晶粉150倍液、99%矿物油乳油25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防治。在后期的田间管理中,应更重视土壤墒情控制,及时排除沟渠水,确保土壤种植层不积水;对土壤氮磷钾结构进行优化,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降低氮肥施入量,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对往年发生过病害的圃园,则可在植株腋芽萌发前,喷洒3~5°Be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消毒。 5 煤污病 5.1 危害症状:煤污病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和嫩梢;发病初时为黑色小霉斑,后连片扩大,布满叶面及嫩梢,极大地影响植物观赏性;该病可借由蚜虫、蚧壳虫等传播,高温多湿、光照不足环境也会加重其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