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青海省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一、编制目的

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以前,各县自行组织编制县级单元城市总体规划,地区政府没有编制过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对海东发展“五句话”的定位要求,海东市在科学评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政府作出了科学编制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二、规划范围

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1.市域:范围为市辖两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约1.32 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乐都区东至马厂乡岔沟村西边界,西至高店镇西边界,南至瞿昙镇朵巴营村,北至仓家峡;平安区东至平安东边界,

西至哈拉直沟及小峡与西宁交界,北至哈拉直沟乡北边界,南至白沈沟古城镇山城村,面积约992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为乐都区北至引胜河上李家村,南至瞿昙河沈家庄,西至乐都平安交界地区,东至老鸦峡;平安区南起南山,北到机场北和红崖子沟,东至平安与乐都交界处,西到海东工业园区西侧三十里堡一带,面积约212 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1-2050年。

四、城市性质

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支点和新型产业基地,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五、城市职能

1、青海省对外联系的窗口和门户枢纽

2、青藏高原商贸物流中心

3、兰西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

4、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5、河湟文化旅游展示服务基地

6、功能优化、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地区

六、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37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5平方米;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7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23平方米。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近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190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城镇化水平为50%;远期2030 年市域总人口22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远期2030 年城镇化水平为63%。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海东市市域形成“一轴一带、双核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一轴:沿湟城镇核心发展轴;一带:沿黄生态特色城镇带;双核:即乐都城区、平安城区,双核兼具省级和市级职能,其中乐都城区强化市级和省级医疗、职教等公共服务职能,平安城区强化省级门户枢纽、生产服务职能;三区:北部发展区、中部发展区和南部发展区。

3、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乡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一级城镇1 个,即市域中心,为海东市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70 万人;二级城镇2 个,即市域次中心,分别为民和城区、互助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15-20 万人;三级城镇3 个,即县域中心,分别为化隆城区、化隆群科新区、循化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5-10 万人;四级城镇19 个,即中心镇,

规划城镇人口0.5-1 万人;五级城镇61 个,即一般乡镇,规划城镇人口小于0.5 万人。

4、市域重点产业布局

规划形成“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的产业布局。一区:海东工业园区;四园: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和互助绿色产业园;两个集中区:化隆工业区和循化民族产业集中区。

5、市域综合交通

市域综合交通系统结构为“两主两副,三横三纵”。

“两主”:平安区为青海省省域门户,空铁公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乐都区为海东市域枢纽中心,辐射全市各区市县;“两副”:民和市为青海省东大门,辐射兰州红古区;群科新区为西成铁路南入口,辐射黄河河谷城镇带;“三横”:北部北山通道、中部沿湟水河通道、南部沿黄河通道;“三纵”:民和南北通道、乐都南北通道、平安南北通道。

6、市域历史文化格局

市域历史文化格局可以概括为“一带、两区、三廊、多点”。“一带”:河湟文化发展带;“两区”:互助土族文化区、循化撒拉族文化区;“三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线性遗产、青海长城线性遗产、撒拉东迁线性遗产;“多点”:市域分布的众多史前遗址和古代文化遗址。

7、旅游开发空间结构

海东市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为:“一心、三带、七圈”。

一心:青藏高原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平安;

三带:祁连北山生态旅游带、湟水河城市旅游带、黄河休闲旅游带;

七圈:乐都河湟文化旅游圈、平安古驿休闲旅游圈、民和丝路花儿旅游圈、互助土族风情旅游圈、循化撒拉风情旅游圈、化隆黄河丹霞旅游圈、加定北山生态旅游圈。

8、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充分发挥海东市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把海东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2)环境污染防治目标

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不低于85%。湟水河干流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实现达标,各河流水功能达标率100%。

9、四区划定

(1)将区域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

(2)禁止建设区主要位于南北两山山体及湟水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生态限制区;河流生态保护范围;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坡度

≥25 度、危险品储备仓库防爆区、主要排洪沟、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走廊等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

(3)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洪泛区;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山体生态系统、山前;文物古迹及地下墓葬保护区、机场净空线;高程50-350米、坡度5~25 度之间的有条件开发的区域;规划2020 年基本农田、林地;地震8 度设防区和地面沉降(软土)重点防治区等较不适宜城镇建设的地区。

(4)适宜建设区为除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以外的剩余地区。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各级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八、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规划海东中心城区形成“一轴、双心、四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轴:沿湟水河城市发展轴,既是城市拓展轴,也是城市的重要设施轴、景观轴。沿该轴布局城市的重要公共中心,以鱼骨状的城市绿楔向南北延伸。

双心:乐都中心,是以行政、文化、商贸、教育等为主的服务于市域的综合性中心;平安中心,是以商务、科创、会展、商贸、旅游服务等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四片:乐都中心片区、平安中心片区、平安老城片区、乐都东部片区。

多组团:乐都综合组团、平安新城综合组团、平西综合组团、红崖子沟生态组团、平安老城综合组团、上滩文化旅游组团、高店生态农业组团、雨润产业组团、寿乐产业组团、汤官营高教组团、姜湾商贸物流组团、高庙综合组团、柳湾文化旅游组团、阿兰组团。

2、发展方向

沿湟水河“东西拓展,中部优化”,构建“组团+轴带”的发展格局。

3、公共中心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城市中心,特色中心、片区中心和社区中心四级公共服务中心。

(1)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包括“两主两副”,其中“两主”包括海东综合服务中心,海东对外服务中心,“两副”包括乐都老城中心和平安老城中心。

海东综合服务中心,承载市域服务职能,包括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医疗中心、职教中心等;

海东对外服务中心,承载区域服务职能,立足机场,建设青海省专业中心,包括综合保税、临空经济等区域服务功能;

乐都老城中心和平安老城中心,主要承载两个老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职能。

(2)特色中心

指以某种功能为主、服务于各大功能片区或更大范围的专项公共中心。

海东市中心城区主要四个特色中心组成,包括临空经济区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高等教育中心、柳湾文化旅游中心。

(3)片区中心

主要包括四个片区中心,包括平东片区中心、雨润片区中心、寿乐片区中心、高庙片区中心。重点发展服务本片区、门类齐全的各类公共设施,形成综合性片区公共中心。结合本片区资源优势,各城市片区中心同时发展服务全市及更大区域范围的专项公共服务职能。

(4)社区中心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规划16 个居住组团,分别配置了居住中心、小区级中心。按照居住区规范,3-5 万人规划居住区中心,1-3 万人为居住小区中心,每处中心提供教育、商业、卫生服务、文体活动等社区服务功能,并通过实施性规划予以预留和落实。

4、城市综合交通

骨干道路网由区域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形成“五横四纵七联十九辅”的骨架结构。

“五横”指平安和乐都两区之间的东西向联系通道,分别为:西海快速路、南绕城高速公路、民小路、109 国道、南山大道。

“四纵”指哈拉直沟G0612,、红崖子沟平互高速-平阿高速、祁家川S102 和引胜沟乐化高速-S204。

“七联”指乐都、平安两区内部承担东西向联系的主干道。规划平安区内四条,分别为商业大街、空港大道-互平路、平安大街、南环路-仁和大道。乐都区内三条,分别为海东大道、铁路南路、西关大街-新乐大街-康泰路。

“十九辅”指中心城区南北向结构性主干道,平安区十条,乐都区九条。

5、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规划形成“鱼骨状”的中心城区绿地空间组织结构。到2030 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 平方米以上,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面积的要求;建立功能完备的南北两山、郊野公园、城市绿楔、城市绿道、湿地、城市绿地等绿色屏障。

九、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

(1)需水量预测:远期海东市中心城区最高日需水量为24.5 万立方米/日,其中平安区最高日需水量为10.5 万立方米/日,乐都区最高日需水量量为14 万立方米/日。

(2)水源规划:规划平安区城市用水水源为西宁自来水厂以及东部城市群供水工程外调水,以本地水库地表水为备用水源;规划乐

都区城市用水水源为东部城市群供水工程外调水、引胜沟水源以及杨家水库。

2、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4 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为18.5 万吨/日,总用地面积为15公顷。平安规划2 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平安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处理平安城区污水;新建平西经济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平西经济区污水;乐都规划2 座污水处理厂,新建乐都雨润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乐都工业区污水;新建乐都洪水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乐都城区污水。

海东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采用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并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理。

3、电力

规划海东城区电网采用750/330/110/10/0.4 千伏五级电压,海东市中心城区总用电负荷为1283 兆瓦;规划4 座330 千伏变电站、1 座330 专用开关站和19 座110 千伏变电站,总容量为6670 兆伏安。

4、通信

保留两区现状邮政以及电信设施,并进行完善。规划新建邮政支局5 座,分别位于平西经济区、平安新城、乐都雨润、朝阳山片区、乐都区东部。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通信管网建设逐步实现三网合一的融合,并向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光纤化、分组化及接入的多

元化方向发展。加快无线宽带网建设,新建传输线路保证移动信号覆盖率100%。到2030 年有线电视完成全部传输电缆改光缆工程,并实现光缆到户,双向数据传输服务,管道集约化全部实现埋地铺设。将海东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5、供热

预测远期海东市中心城区热负荷为3175 兆瓦。规划利用涩宁兰管道天然气作为供热热源,提高海东市生态宜居水平。海东市中心城区的平安心、平安科创园、乐都科教城、海东行政中心采用燃气锅炉房集中供热,在这四个片区规划4 座燃气供热集中锅炉房,其它采用燃气分散供热。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预留8 处燃煤集中供热备用场地,总占地面积约20 公顷。供热备用地平时作为绿地使用,禁止进行其他建设开发。

6、燃气

预测2030年海东市核心区总需求量约为7.83 亿标准立方米/年;海东市应积极争取涩宁兰天然气管道的配额,并逐年稳定增加,到2030 年向海东市核心区供气达到8.0 亿标准立方米/年;规划扩建平安天然气门站,用地面积约0.4 公顷;规

规划将现状乐都天然气门站搬迁至至涩宁兰一线26#和复线27#合建阀室附近,用地面积约0.5 公顷;规划天然气调压站5 座,分别位于平安城区、平西经济区、乐都城区、乐都雨润镇、乐都高庙镇,

平安城区调压站跟门站合建,其它天然气调压站建设用地面积按照0.2 公顷预留;保留两个现状CNG 汽车加气站,规划新建5 座CNG 汽车加气站,其中平安2 座,乐都3 座,每座规模3 万标立方米/日,布置在主要交通道路旁;采用三级压力级制,即高压-次高压-中压。

7、环卫

近期保留并扩建现状平安县、小峡、雀儿滩、高庙、引胜沟、雨润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远期在平西经济区以南、以北选址新建1 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到2030 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规模达到800 吨/日;规划设置垃圾转运站20 个,平安9 个,乐都11 个,规模50 吨/日,每座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为0.1~0.2公顷。在平安镇、平西经济区以南各规划环卫停车厂一座,占地分别为0.5、0.3 公顷;在乐都碾伯镇规划环卫停车厂一座,占地面积约1 公顷;在雨润镇、高庙镇、引胜沟南部各规划环卫停车厂一座,占地约0.3 公顷。公共厕所:主要街道按每隔500 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按每隔750~1000 米设置一座,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不少于60 平方米。

8、综合管廊

坚持“先新城、后老城,先干道、后之路,先重要节点、后全线铺开”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海东市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口等宜规划综合管廊。

9、智慧城市

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海东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十、综合防灾

1、防洪

规划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 年一遇。海东中心城区河流(包括湟水干流和流经中心城区的支流)防洪标准按100 年一遇洪水设防,山洪按30 年一遇山洪设防。

2、抗震

规划区内抗震标准按烈度7 度设防。

3、消防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置13 座消防站和1 座消防培训中心,其中保留现状2 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新建一级普通消防站10 座,新建一级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0.5 公顷。规划海东市消防指挥中心迁往乐都,与现状特勤消防站合建,占地面积1.4 公顷。规划消防培训中心与一级普通消防站合建,总占地面积1.5 公顷。

4、人防

海东中心城区战时留城人员比例按城市人口的50%计算,则留城人口为35 万人。按照人均1 平方米的要求,中心城区需建设35 万平方米的人员掩蔽工程。规划在乐都行政中心新建海东市人防指挥中心,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建设完善人员掩蔽、人防专业队和物资储备等人防工程建设,形成现代化地下防护体系。

十一、环境保护

1、环境质量目标

(1)水环境目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湟水干流达到地表水IV水质标准;其余支流达到III 类水质标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医疗废水处理率达到100%。

(2)大气环境目标: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声环境目标:分为0-4 类(受机场飞机起降影响较大的区域除外)。其中0 类标准功能区昼间噪声不超过50 分贝,夜间不超过40 分贝;1 类功能区昼间噪声不超过55 分贝,夜间不超过45 分贝;2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不超过60 分贝,夜间不超过50 分贝;3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不超过65 分贝,夜间不超过55 分贝;4 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中期成果 征求意见稿 (简缩本) 前言 受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承担《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编制工作。自2008年12月以来,规划组先后完成了旅游资源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国内游客2000份问卷,国际游客200份问卷)、以及针对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社会知名人士等100余人的深度访谈等工作,于2009年8月初完成了规划的中期成果。中期成果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目标,以旅游地转型过渡的动力分析为起点,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发展战略与目标、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与开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下是中期成果核心理念与内容框架,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期能更好地编制完成规划,更有效地指导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 一、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与问题诊断 发展阶段与后续发展动力判断。张家界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波动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转型过渡阶段,此阶段旅游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将重新洗牌,旅游景区竞争更加激烈,目的地品牌形象竞争与区域中心地位竞争成为旅游地竞争的关键。为张家界吸引力增加正效应的形象改造、企业及其产品创新推动的产业集群成长、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建设以及城市功能增强等将成为加快张家界旅游转型过渡的关键动力。 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张家界已经初步培育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基本建成符合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吸引物体系和传统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完善了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配套体系,累积了一套符合张家界市情的旅游发展经验,等等,这些将持续推动张家界旅游发展。 张家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旅游地转型过渡发展动力的需要,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仍显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张家界资源价值内涵理解不清,营销卖点不明确;市场秩序混乱,知名度高,但美誉度不高;宣传口径不统一,系统宣传不足,宣传效率低;营销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2019年度驻马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度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城乡规划局) 部门预算 目录 第一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 年度部门预算 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附件: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六、支出经济分类汇总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第一部分 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概况 一、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职责 2018年12月,根据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驻发【2018】23号)文件精神,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由于三定方案还未下发,我局(原市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制订全市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 (二)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导、审核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报市政府

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 (三)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重大权属纠纷。 (四)贯彻落实国家、省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用地用途途管制,组织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五)组织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城乡地籍调查、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负责国有土地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统一管理全市土地市场;组织实施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按规定组织或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交易管理;指导全市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七)负责全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测;审查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市政府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八)依法管理全市矿产资源,负责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转让审批登记和探矿权审核,依法审查全市对外合作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整理]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

[整理]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 (2008—2020) 文本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09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性质、规模与期限. 2 第三章总体布局. 3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4 第五章道路与交通规划. 7 第六章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第七章绿地与景观规划. 9 第八章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1 第十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1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3 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远景发展规划. 15 第十四章形象规划. 16 第十五章规划管理建议与实施措施. 16 第十六章附则. 17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 以及湖南实施“湘西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张家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把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打造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山区特色产业基地,树立张家界工业经济新形象,受张家界市规划管理局和张家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张家界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的编制。 第02条本规划范围涵盖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阳湖坪片区。 第03条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涉及永定区阳湖坪镇一家张、前社、联成、社溪、田家台、建新、屈家坊、集中、双溪、吴家嘴、沙湾、张家湾等12个村范围,总用地面积8.70平方公里。 第0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 4、《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张家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2003年编); 6、《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00年编); 7、《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年编); 8、《张家界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9、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张家界市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10 第05条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实现儋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市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那大市区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 2条本规划是调控儋州市城镇化与指导儋州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镇总体规划与儋州市规划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第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5条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海南省国土综合规划》 4、《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儋州市“十五”计划纲要》 6、《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 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批复》 8、儋州市提供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等。

9、本规划还注意到与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包括《儋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儋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第6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至2005年; 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继承和保留原规划中的原则和主体构思。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做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协调好近远期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功能、布局和规模。完善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使城市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新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得以贯彻与体现。 3、树立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要反映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把居民的各项活动与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尊重城市个性、保持城市特色。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好城市住宅建设、工业仓储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自然及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海岛生态城市氛围,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第8条规划目标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逐步把儋州市建设成为与洋浦互相依托,与三个市场密切相连,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高度文明,城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分析与探讨 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最早的为2002年编制的(2001-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2007年修编(2006-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2011年编制了(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所以本文就针对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如图1。全市辖9县一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2010年数据)。 图1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 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其中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 2010年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 2015年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 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针对旧规划(2006-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以上的要求,新总体规划(2010—2030)中2020年规划人口为96万人。鉴于2011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的40.2%,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这意味着工业逐步开始成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在工业化发展中,而作为工业化驱动的城市化则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渐进的城市化步奏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工业化中期后期,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将会吸引周边资金、物资、劳动力向城市的加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将会进入加速阶段。 2.1.2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 同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45亿元,而2010年普查数据723万人,用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得出人均GDP为14598.2元,依2010年中美汇率1:7.6折合美金约为人均1920美元。根据周一星、徐学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对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5000美元左右),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将其研究同样应用于相对独立的市域经济体,应该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 展规划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张政办函〔2008〕2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张有关单位: 《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八年十月十七日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意见》(张发〔2008〕8号)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现状、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建设的现状。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花卉苗木企业(大户)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生产经营花卉苗木规模5亩以上的企业(户)有29家,面积5317亩,从业人员602人,现有总资产亿元。经营绿化大苗2052亩,树桩481亩,盆栽植物186亩,花卉386亩,草皮117亩,年可产各种花卉苗木261万株(盆),2007年实现总收入亿元。

(二)产业建设的意义及有利条件。花卉苗木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建设既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我市花卉苗木产业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解决城郊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市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主要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得天独厚的种质植物资源。全市现有林业用地104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有林地面积791万亩,森林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境内有各种植物30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46种,其中有很多极具观赏性的植物。二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有效积温多,土壤较肥沃,适合植物生长发育。三是快捷便利的交通。火车可直达国内10多个省市区,飞机开通了20多条国内航线,常张高速、张桑、张清、张罗公路等贯通全市,便于花卉苗木走向市场和外来企业投资。四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适中,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五是较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花卉苗木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初具雏形,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为我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稳步、调整、提高、增效”的基本方针,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驻马店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6) 第六章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七章一城两区协调发展规划 (20) 第八章中心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 (22) 第九章中心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十章中心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29) 第十一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33) 第十二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4) 第十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7) 第十四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9) 第十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43) 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48) 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49) 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52)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 (55) 第二十章武陵源城区总体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建议 (61) 第二十二章附则 (62)

附表一:张家界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63) 附表二张家界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65) 附表三城镇发展用水需求预测表: (68) 附表四规划区空间管制因子表 (69) 附表五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71) 附表六张家界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73) 附表七武陵源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78) 附录一: 《关于同意修改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湘建规[2008]84号 附录二: 《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评审会议纪要》的函》 ――湘建规[2008]156号 附录三: 《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关于《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的技术审查意见》 ――湘规专[2008]2号

海南省绿地规划

海南省绿地系统规划 海南省概况分析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约30 千米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是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以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最多。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以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和五指山较为集中,是海南珍稀贵重林木的保留地和珍禽异兽的栖息地,也是全岛水源涵养地。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自然景观资源:宜人的海岛气候,迷人的滨海风光(沙滩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岬角基岩海岸),奇特的地貌景观(高耸的花岗岩山峰,低矮的火山堆,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珍稀的动植物种。人文景观:博螯亚洲论坛,三亚的世界小姐选拔大赛,美味佳肴,民间工艺,民族风情。 海南省地理环境分析 海南省区位优越,全部地处热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强,地势缓和,土地肥沃,宜耕地广,类型多样,海域广阔,生物繁多,为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光热资源丰富,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一一最冷月平均温〉16°C,> 10 C积温达8400 —9200 C。 上怡山幣 2、生物资源-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1DUO 1200 1400 1600 IB00 20(M} 2200 113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岛屿廓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南岛气候分析 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时空差异大,文昌、琼海、万宁等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降雨量是多西少,由于迎风坡多雨,被分坡少雨造成。 海南省交通分析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_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驻马店日报/2015年/6月/12日/第003版 关注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2015年4月7日) 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为了学习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经验,探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申报审批情况,市老促会会长欧阳忠宽、副会长傅全华率领确山、泌阳、驿城区三县区老促会会长等8人,于3月16日至24日到安徽省六安、湖北省黄冈、河南省信阳和南阳等大别山老区4个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每到一市都选择一个县进行重点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当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扶贫开发、产业集聚区等,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及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座谈,收获颇丰。特别是通过对革命先辈故居和革命纪念馆的拜谒,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革命老区精神洗礼,对老区广大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感到这些兄弟市不仅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更是意气风发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到处呈现出活力四射、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一、总体情况 我们所考察的4个老区市,总体而言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就2011年全国扶贫纲要认可的特殊连片治理县,安徽六安市3个,湖北黄冈市6个,我省信阳市6个、南阳市4个。就现状而言,六安市人口695万;国民生产总值1010亿元,人均1.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32元。黄冈市人口616万;国内生产总值1477亿元,人均2.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3.5亿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农民人均收入6966元,是4个市中最少的。信阳市人口637万;国内生产总值1757亿元,人均2.75万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地方财政收入1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南阳市人口1009万,是4个市中最多的;国内生产总值2476亿元,人均2.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是4个市中最高的。 就4个市核心区建设而言,我们且走且看,但印象中以六安和信阳两市的建设形势最为可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和相关政策的撬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效应明显处于薄发之势。就我们走访的六安的金寨、黄冈的红安、信阳的新县、南阳的桐柏4个县相比,虽各有千秋,但六安金寨县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扶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开发、外资利用诸方面都显现勃勃生机。4个市总的特点是: (一)充分展示老区精神,强力传承红色基因。所到之处,我们都深深感受到老区精神熠熠生辉,昭示和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的家园。 一是以强烈的模式固化历史记忆。每个老区市都有艰辛的革命历程和辉煌业绩,但如何把这种辉煌维系下来、传承下去,其方法和形式又各具特色。地处大别山核心老区的红安县,不仅为两位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单独设馆,还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纪念园、苏区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革命纪念馆,把徐海东等260多位将领的业绩都作了充分介绍。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对几十位将军的故居都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这些不仅彰显了革命前辈的业绩,还吸引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每年到此接受教育的达数百万之众。 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的人民对革命前辈一往情深。他们分别建了3个馆,其中专门设了将帅纪念馆,与红安县的革命纪念馆遥相呼应。这些馆不但规模宏大且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充分展示了革命后代对革命前辈业绩的崇敬之情。 二是善打老区品牌,为老区发展造就了机遇。各地革命纪念场馆的建立,不仅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受到教育,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也到此考察和参观。黄冈市是先哲辈出和革命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